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5-16g,潞黨參10-26g,焦白術(shù)5-16g,丹參5-20g,砂仁5-16g,檳榔5-16g,茯苓5-16g,北沙參20-40g,姜半夏5-16g,白芨片8-25g,厚樸3-15g,炒白芍5-16g,廣郁金5-16g,金橘葉5-20g,雞內(nèi)金5-16g,桔梗5-16g,甘草1-5g。本發(fā)明組方合理,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療淺表性胃炎及伴有的腺上皮化,消除患者病痛,可廣泛應(yīng)用于淺表性胃炎的治療。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癥,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該病的發(fā)病高峰年齡為31~50歲,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淺表性胃炎的基本病變是上皮細(xì)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與固有膜內(nèi)炎性細(xì)胞浸潤,有時(shí)可見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腸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體的減少。病變部位常以胃竇明顯,多為彌漫性,胃鏡檢查為胃粘膜充血、水腫及點(diǎn)狀出血與糜爛或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
[0003]大多數(shù)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脹悶、噯氣、吐酸、食欲減退,或無規(guī)律上腹隱痛,食后加重等諸多表現(xiàn)。淺表性胃炎經(jīng)治療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療,則可進(jìn)一步發(fā)展,固有腺體因炎癥破壞而減少,可以轉(zhuǎn)化為萎縮性胃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的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
[0005]本發(fā)明的方案如下: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5-16g,潞黨參10-26g,焦白術(shù)5-16g,丹參5_20g,砂仁5_16g,檳榔5_16g,茯苓5-16g,北沙參20-40g,姜半夏5-16g,白芨片8_25g,厚樸3_15g,炒白芍5_16g,廣郁金5_16g,金橘葉5-20g,雞內(nèi)金5-16g,桔梗5_16g,甘草l_5g。
[0006]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優(yōu)選方案,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8_12g,潞黨參15-20g,焦白術(shù)8-12g,丹參10_15g,砂仁8_12g,檳榔8_12g,茯苓8_12g,北沙參25-35g,姜半夏8-12g,白芨片15-20g,厚樸5_10g,炒白芍8_12g,廣郁金8_12g,金橘Rf 10-15g,雞內(nèi)金 8-12g,桔梗 8-12g,甘草 2_4g。
[0007]—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的最佳方案,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10g,潞黨參18g,焦白術(shù)10g,丹參12g,砂仁10g,檳榔10g,茯苓10g,北沙參30g,姜半夏1g,白友片18g,厚樸6g,炒白茍10g,廣郁金10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1g,桔梗10g,甘草3g。
[0008]藥理分析:本發(fā)明中,半枝蓮:辛,平。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黃疸,咽喉疼痛,肺癰,疔瘡,瘰疬,瘡毒,癌腫,跌打刀傷,蛇咬傷。
[0009] 潞黨參:甘,平。入手、足太陰經(jīng)。補(bǔ)中,益氣,生津。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渴,久灣,脫肛。
[0010]焦白術(shù):白術(shù):苦甘,溫。入脾、胃經(jīng)。補(bǔ)脾,益胃,燥濕,和中,安胎。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灣,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0011]丹參:苦,微溫。入心、肝經(jīng)。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心絞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jié)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0012]砂仁:辛,溫,澀,無毒。入脾、胃經(jīng)。行氣調(diào)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dòng)。
[0013]檳榔: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jīng)。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jié)。
[0014]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經(jīng)。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0015]北沙參:甘苦淡,涼。入肺、脾經(jīng)。養(yǎng)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干、口渴。
[0016]姜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降逆止嘔。用于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0017]白芨片:苦、甘、 潘,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補(bǔ)肺,止血,消腫,生肌,斂瘡。治肺傷咳血,衄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疼痛,湯火灼傷,手足皸裂。
[0018]厚樸: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jīng)。溫中,下氣,燥濕,消痰。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
[0019]炒白芍:苦酸,涼。入肝、脾經(jīng)。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0020]廣郁金:辛、苦,寒。歸肝、膽、心經(jīng)?;钛雇矗袣饨庥?,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0021]金橘葉:味辛苦,性微寒,無毒。入肝、脾、肺三經(jīng)。舒肝郁肝氣,開胃氣,散肺氣。治嗝噎、瘰疬。
[0022]雞內(nèi)金:甘,平。入脾、胃經(jīng)。消積滯,健脾胃。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喉痹乳蛾,牙疳口瘡。
[0023]桔梗:桔梗:苦辛,平。入肺、胃經(jīng)。開宣肺氣,祛痰排膿。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
[0024]甘草: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jīng)。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0025]本發(fā)明通過如下措施實(shí)施:所述的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采用文火加水煎煮,過濾后濃縮,裝入瓶內(nèi),每瓶250ml,另外在每瓶內(nèi)加入1ml的蜂蜜,封裝備用。
[0026]本發(fā)明用法用量:患者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125ml。
[002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組方合理,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療淺表性胃炎及伴有的腺上皮化,消除患者病痛。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28]實(shí)施例1
[0029]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10g,潞黨參18g,焦白術(shù)10g,丹參12g,砂仁10g,檳榔10g,茯苓10g,北沙參30g,姜半夏1g,白芨片18g,厚樸6g,炒白茍1g,廣郁金1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1g,桔梗10g,甘草3g。
[0030]典型病例:柯兆麟,男,59歲,家住無為縣申馬鄉(xiāng),于2000年4月14日診,主訴胃脘隱痛,納谷欠佳,十余日,胃鏡提示淺表性胃炎,伴腺上皮腸化。診斷為淺表性胃炎。服用實(shí)施例1所述藥方一月余,后經(jīng)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病理未見腸上皮化生。再服藥半年,胃痛消失,飲食正常。
[0031]實(shí)施例2
[0032]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Sg,潞黨參18g,焦白術(shù)10g,丹參10g,砂仁10g,檳榔10g,茯苓10g,北沙參25g,姜半夏10g,白芨片18g,厚樸6g,炒白茍8g,廣郁金1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1g,桔梗10g,甘草3g。
[0033]典型病例:范道寶,男,48歲,住無為河壩新路,于2010年6月29日就診,主訴患慢性胃炎,伴糜爛I至2年,近日胃鏡病理提示部分腺上皮腸化,舌苔厚白少津,納谷不香。服用實(shí)施例2所述的藥方60余天,脘痛輕緩,納谷有增,體質(zhì)逐漸增強(qiáng),后又服用30余天,以固療效。
[0034]實(shí)施例3
[0035]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10g,潞黨參20g,焦白術(shù)1g,丹參12g,砂仁1g,檳榔1g,茯苓1g,北沙參30g,姜半夏12g,白芨片18g,厚樸1g,炒白茍1g,廣郁金8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1g,桔梗6g,甘草3g。
[0036]典型病例:宋捍中,男,60歲,家住無為縣長壩鄉(xiāng),于2003年I月24日就診,主訴上腹隱痛、納差多年,曾鋇餐X線檢查提示胃潰瘍,近日胃鏡病理提示慢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服用實(shí)施例3所述的藥方30余天后遂疼痛輕緩,飲食有加。后繼續(xù)服用半年,經(jīng)胃鏡病理提示,腸上皮化生消失,腹部疼痛消失,飲食正常。
[0037]實(shí)施例4
[0038]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10g,潞黨參16g,焦白術(shù)10g,丹參12g,砂仁12g,檳榔10g,茯苓10g,北沙參28g,姜半夏1g,白芨片16g,厚樸6g,炒白茍1g,廣郁金1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8g,桔梗10g,甘草3g。
[0039]典型病例:季學(xué)所,男,65歲,家住無為申塘福成,于2010年5月26日就診,主訴胃脘隱痛,納差I(lǐng)月2年。近日胃鏡提示淺表性胃炎伴腺上皮腸化。服用實(shí)施例4所述的藥方半年后,后諸癥好轉(zhuǎn),未來復(fù)診。
[0040]實(shí)施例5
[0041]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6g,潞黨參18g,焦白術(shù)1g,丹參1g,砂仁8g,檳榔1g,茯苓1g,北沙參30g,姜半夏1g,白芨片18g,厚樸5g,炒白茍8g,廣郁金1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1g,桔梗10g,甘草2g。
[0042]典型病例:林啟安,男,68歲,住無為縣下山磯,于2004年3月3日就診,主訴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年,近日胃鏡檢查:有腸上皮不典型增生。自我感覺脘痞腹脹,納谷不香,面色青黃少華。有煙酒嗜好史。服用實(shí)施例5所述的中藥制劑20余天后,諸癥緩解,繼續(xù)服用60天后,癥狀消失,飲食正常,面色紅潤,囑堅(jiān)決戒煙限酒,現(xiàn)情況良好。
[0043]本發(fā)明通過如下措施實(shí)施:所述的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采用文火煎煮,過濾后濃縮,裝入瓶內(nèi),每瓶250ml,另外在每瓶內(nèi)加入1ml的蜂蜜,封裝備用。
[0044]本發(fā)明用法用量:患者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125ml。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5-16g,潞黨參10-26g,焦白術(shù)5-16g,丹參5_20g,砂仁5_16g,檳榔5_16g,茯苓5_16g,北沙參20-40g,姜半夏5-16g,白芨片8-25g,厚樸3_15g,炒白芍5_16g,廣郁金5_16g,金橘葉5-20g,雞內(nèi)金 5-16g,桔梗 5-16g,甘草 l_5g。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8-12g,潞黨參15-20g,焦白術(shù)8-12g,丹參10_15g,砂仁8_12g,檳榔8-12g,茯苓8-12g,北沙參25-35g,姜半夏8_12g,白芨片15_20g,厚樸5_10g,炒白芍8-12g,廣郁金8-12g,金橘葉10-15g,雞內(nèi)金8_12g,桔梗8_12g,甘草2_4g。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淺表性胃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原料制成:半枝蓮10g,潞黨參18g,焦白術(shù)10g,丹參12g,砂仁10g,檳榔10g,茯苓10g,北沙參30g,姜半夏1g,白芨片18g,厚樸6g,炒白芍10g,廣郁金10g,金橘葉12g,雞內(nèi)金1g,桔梗 1g,甘草3g。
【文檔編號(hào)】A61K36/9066GK104027716SQ20131006797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3月5日
【發(fā)明者】范德潤 申請人:范德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