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術后專用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術后專用枕。
背景技術:
在患者接受完手術后,為保證患者頭部神經能不過度受到麻醉藥的損害,在術后幾小時內需要患者平臥,之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漸提高頭部的位置。例如婦產科手術、口腔牙床手術等。但是,目前醫院在用的枕頭都是普通的枕頭,高度不可調,所以對患者的護理就變成了術后幾小時內不可以墊枕頭,過了幾小時直接墊上高枕頭。這樣做,一方面患者感覺極不舒服,另一方便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術后專用枕。·其技術方案是包括枕體、枕套、電動氣泵和控制器,枕套上設有拉鏈,枕體置于枕套內。所述枕體為內設空腔的矩形膠皮囊結構,枕體一側底部設有與其內腔相貫通的進出氣口,該進出氣口通過連接件與電動氣泵的輸出端管道連接,電動氣泵的輸出端管道上連接有放氣管道,放氣管道上安裝有閥門;控制器的輸入端與電源插頭電連接,其輸出端與電動氣泵電連接;所述枕體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呈凹形。其中,所述控制器為電動氣泵的調速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舒適方便、適用性強及制作成本低廉的優點。醫護人員可以直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枕頭的高度,可以實現微調,在術后規定內逐漸調整,因此,既保證了患者不會因為頭部位置過高而使得頭部神經受到麻醉劑的傷害,又使得患者不會因為長時間頭部位置過低,血液回流不暢而感到不舒服,從而保證了手術后患者的身體得到快速恢復。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術后專用枕,包括枕體1、枕套2、電動氣泵5和控制器6,枕套2上設有拉鏈3,枕體I置于枕套2內。所述枕體I為內設空腔的矩形膠皮囊結構,枕體I 一側底部設有與其內腔相貫通的進出氣口 4,該進出氣口 4通過連接件8與電動氣泵5的輸出端管道連接,電動氣泵5的輸出端管道上連接有放氣管道,放氣管道上安裝有閥門9 ;控制器6的輸入端與電源插頭7電連接,其輸出端與電動氣泵5電連接;所述枕體I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呈凹形。其中,所述控制器6為電動氣泵5的調速器。使用時,將枕體I置于枕套2內,拉上拉鏈3,將電源插頭7插入電源。在病人術后幾小時內需要患者平臥時,打開閥門9將枕體I內的空氣排出,不開啟啟控制器6即可,此時枕體I扁平病人平臥。之后醫護人員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時關閉閥門9,開啟啟控制器6,利用電動氣泵5向枕體I內充入空氣,使枕體I慢慢鼓起,逐漸提高頭部的位置。且通過調整控制器6及開關閥門9,即可實現對枕頭高度的微調。因此,既保證了患者不會因為 頭部位置過高而使得頭部神經受到麻醉劑的傷害,又使得患者不會因為長時間頭部位置過低,血液回流不暢而感到不舒服,從而保證了手術后患者的身體得到快速恢復。
權利要求1.一種術后專用枕,包括枕體、枕套、電動氣泵和控制器,枕套上設有拉鏈,枕體置于枕套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體為內設空腔的矩形膠皮囊結構,枕體一側底部設有與其內腔相貫通的進出氣口,該進出氣口通過連接件與電動氣泵的輸出端管道連接,電動氣泵的輸出端管道上連接有放氣管道,放氣管道上安裝有閥門;控制器的輸入端與電源插頭電連接,其輸出端與電動氣泵電連接;所述枕體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呈凹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術后專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為電動氣泵的調速器。
專利摘要一種術后專用枕,包括枕體、枕套、電動氣泵和控制器,枕套上設有拉鏈,枕體置于枕套內。所述枕體為內設空腔的矩形膠皮囊結構,枕體一側底部設有與其內腔相貫通的進出氣口,該進出氣口通過連接件與電動氣泵的輸出端管道連接,電動氣泵的輸出端管道上連接有放氣管道,放氣管道上安裝有閥門;控制器的輸入端與電源插頭電連接,其輸出端與電動氣泵電連接;所述枕體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呈凹形。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舒適方便、適用性強及制作成本低廉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G7/07GK202821937SQ2012205444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梁海峰, 崔潔 申請人:梁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