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翻身充氣床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充氣床墊,具體涉及一種自動翻身充氣床墊。
背景技術:
對于長期臥床不能自主翻身的病人,身體局部受壓阻止血液通暢而容易產生壓瘡,通常需要醫護人員定時幫助病人翻身,對于體重較大的病人,甚至需要多人同時幫助病人翻身,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現有技術中,也有采用協助病人翻身的充氣床墊,通過對左、右設置的充氣氣囊進行充放氣來實現病人翻身。但是,這種充氣床墊不能根據病人的體型調整左、右充氣氣囊的高度,對于體型較大的病人,不能實現翻身或翻身角度過小而 不能準確保持病人側臥的角度,對于體型較小的病人,翻身角度會過大而不能保持一定的側臥角度。另外,這種充氣床墊主要是防止病人上軀受壓而產生壓瘡,對于下軀特別是腳部的防壓瘡效果不好。因此,為了避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作出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能協助病人翻身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包括至少兩層氣囊,每層氣囊由至少兩組左右對稱的氣囊組排列而成,所述氣囊組分別設有排氣管及與充氣泵相連通的進氣管,位于同側的氣囊組可同時或獨立地受控而充氣或放氣。所述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包括上、下兩層氣囊,所述下層氣囊由左右對稱的第一下層氣囊組和第二下層氣囊組排列而成的,所述上層氣囊由左右對稱的第一上層氣囊組和第二上層氣囊組排列而成的,所述第一、二下層氣囊組分別包括縱向設置的三條柱形氣囊,所述第一、二上層氣囊組分別包括縱向設置的兩條柱形氣囊。所述兩層氣囊組能適應不同體重的病人使用,當體重較輕的病人使用時,可把上層兩條柱形氣囊拆下;當體重較大的病人,可同時使用上下兩層氣囊組幫助病人自動翻身。而可以拆下的兩條柱形氣囊能放置在側臥病人的兩腿之間,防止兩腿產生壓瘡。所述第一下層氣囊組通向第一上層氣囊組的進氣管上和所述第二下層氣囊組通向第二上層氣囊組的進氣管上分別安裝有一單向閥。所述每層氣囊由左右對稱排列的多個塊狀氣囊疊加組成,所述多個塊狀氣囊靠近充氣床墊本體中部的一端固定在充氣床墊本體上。所述氣囊設于充氣床墊本體的上部,所述充氣床墊本體的下部還設有下部氣囊組,所述下部氣囊組由若干條橫向設置的氣囊組成,所述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分別與下部氣囊組奇或偶數排列的氣囊相連通。當病人縱向躺在充氣床墊上時,通過對左右對稱的氣囊組進行充放氣實現病人平躺或左側臥或右側臥,下部氣囊組的奇偶數氣囊交替充放氣,防止病人身體局部長期擠壓,減少壓瘡的產生。所述充氣床墊本體上端還設有一氣囊枕,所述氣囊枕通過進氣管與左或右對稱的氣囊組相連通,且左或右對稱排列的氣囊組通向氣囊枕的進氣管上安裝有一單向閥。所述自動翻身充氣床墊還包括包裹在氣囊枕、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及下部氣囊組外部的囊套。所述囊套通過拉鏈縫合或系帶固定在氣囊枕、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及下部氣囊組外部。相對于現有技 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氣囊組進行充放氣來幫助病人實現自動翻身,減少病人產生壓瘡,并能根據病人體型大小來調整氣囊組的高度以確保一定的側臥角度,提升了護理質量,減輕的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翻身充氣床墊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識說明I、充氣床墊本體5、第二上層氣囊組2、第一下層氣囊組6、下部氣囊組3、第二下層氣囊組7、氣囊枕4、第一上層氣囊組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包括至少兩層氣囊,每層氣囊由至少兩組左右對稱的氣囊組排列而成,該氣囊組分別設有排氣管及與充氣泵相連通的進氣管,位于同側的氣囊組可同時或獨立地受控而充氣或放氣。作為一種實施方式,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包括上、下兩層氣囊,該下層氣囊由左右對稱的第一下層氣囊組2和第二下層氣囊組3排列而成的,該上層氣囊由左右對稱的第一上層氣囊組4和第二上層氣囊組5排列而成的,第一、二下層氣囊組2、3分別包括縱向設置的三條柱形氣囊,第一、二上層氣囊組4、5分別包括縱向設置的兩條柱形氣囊。兩層氣囊組能適應不同體重的病人使用,當體重較輕的病人使用時,可把上層兩條柱形氣囊拆下;當體重較大的病人,可同時使用上下兩層氣囊組幫助病人自動翻身。而可以拆下的兩條柱形氣囊能放置在側臥病人的兩腿之間,防止兩腿產生壓瘡。第一下層氣囊組2通向第一上層氣囊組4的進氣管上和第二下層氣囊組3通向第二上層氣囊組5的進氣管上分別安裝有一單向閥,而第一、二上層氣囊組4、5及第一、二下層氣囊組2、3分別連接有排氣管。氣囊設于充氣床墊本體I的上部,而充氣床墊本體I的下部還設有下部氣囊組6,下部氣囊組6由若干條橫向設置的氣囊組成,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分別與下部氣囊組6奇或偶數排列的氣囊相連通。當然,第一下層氣囊組2可與下部氣囊組6奇數排列的氣囊相連通,第二下層氣囊組3與下部氣囊組6偶數排列的氣囊相連通。當病人縱向躺在充氣床墊上時,通過對左右對稱的氣囊組進行充放氣實現病人平躺或左側臥或右側臥,而下部氣囊組6的奇偶數氣囊交替充放氣,防止病人身體局部長期擠壓,減少壓瘡的產生。充氣床墊本體I上端還設有一氣囊枕7,氣囊枕7通過進氣管與左或右對稱的氣囊組相連通,且左或右對稱排列的氣囊組通向氣囊枕7的進氣管上安裝有一單向閥。當然,該氣囊枕可通過進氣管與第一下層氣囊組2相連通,而第一下層氣囊組2通向氣囊枕7的進氣管上安裝有一單向閥。自動翻身充氣床墊還包括包裹在氣囊枕7、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及下部氣囊組6外部的囊套,囊套通過拉鏈縫合或系帶固定在氣囊枕7、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及下部氣囊組6外部。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每層氣囊由左右對稱排列的多個塊狀氣囊疊加組成,該多個塊狀氣囊靠近充氣床墊本體I中部的一端固定在充氣床墊本體I上。使用時,把連接第一下層氣囊組2的進氣管接上充氣泵,第一下層氣囊組2、第一上層氣囊組4及下部氣囊組6的奇數氣囊慢慢漲起,病人將受到第一下層氣囊組2和第一上層氣囊組4的作用向右側臥,實現自動向右翻身;打開第一下層氣囊組2和第一上層氣囊組4排氣管,第一下層氣囊組2、第一上層氣囊組4及下部氣囊組6的奇數排列氣囊慢慢放 氣,病人平躺;把連接第二下層氣囊組3的進氣管接上充氣泵,第二下層氣囊組3、第二上層 氣囊組5及下部氣囊組6的偶數排列氣囊慢慢漲起,病人將受到第二下層氣囊組3和第二上層氣囊組5的作用向左側臥,實現自動向左翻身。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層氣囊,每層氣囊由至少兩組左右對稱的氣囊組排列而成,所述氣囊組分別設有排氣管及與充氣泵相連通的進氣管,位于同側的氣囊組可同時或獨立地受控而充氣或放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包括上、下兩層氣囊,所述下層氣囊由左右對稱的第一下層氣囊組和第二下層氣囊組排列而成的,所述上層氣囊由左右對稱的第一上層氣囊組和第二上層氣囊組排列而成的,所述第一、二下層氣囊組分別包括縱向設置的三條柱形氣囊,所述第一、二上層氣囊組分別包括縱向設置的兩條柱形氣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層氣囊組通向第一上層氣囊組的進氣管上和所述第二下層氣囊組通向第二上層氣囊組的進氣管上分別安裝有一單向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層氣囊由左右對稱排列的多個塊狀氣囊疊加組成,所述多個塊狀氣囊靠近充氣床墊本體中部的一端固定在充氣床墊本體上。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設于充氣床墊本體的上部,所述充氣床墊本體的下部還設有下部氣囊組,所述下部氣囊組由若干條橫向設置的氣囊組成,所述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分別與下部氣囊組奇或偶數排列的氣囊相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床墊本體上端還設有一氣囊枕,所述氣囊枕通過進氣管與左或右對稱的氣囊組相連通,且左或右對稱排列的氣囊組通向氣囊枕的進氣管上安裝有一單向閥。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翻身充氣床墊還包括包裹在氣囊枕、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及下部氣囊組外部的囊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套通過拉鏈縫合或系帶固定在氣囊枕、左、右對稱的氣囊組及下部氣囊組外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翻身充氣床墊,包括至少兩層氣囊,每層氣囊由至少兩組左右對稱的氣囊組排列而成,所述氣囊組分別設有排氣管及與充氣泵相連通的進氣管,位于同側的氣囊組可同時或獨立地受控而充氣或放氣。本實用新型能根據病人的大小身軀調整左右對稱的氣囊組的高度實現協助病人左右自動翻身,減輕了醫護人員勞動強度,避免因長期擠壓身體的局部而產生壓瘡。
文檔編號A61G7/057GK202776839SQ2012204083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葉妙紅 申請人:葉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