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菌性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菌性導管,尤其設計一種留置在血管內的中心靜脈導管。
背景技術:
作為抗菌性導管之一,可例舉中心靜脈導管。該中心靜脈導管是一種在鎖骨下靜脈或頸靜脈插入中心靜脈導管的皮膚刺入部、使中心靜脈導管的頂端部長期留置在上大靜脈中進行使用的器具。并且,為了避免中心靜脈導管可能使細菌通過中心靜脈導管的皮膚刺入部或內腔進入體內、而產生細菌感染的情況,而使中心靜脈導管具有抗菌性。另外,由于可能將中心靜脈導管長期留置在體內進行使用,因此希望長時間地保持抗囷性。這里,作為被賦予抗菌性的抗菌性導管的制造方法,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將抗菌劑混入導管的原材料即高分子化合物等中的制造方法。另外,專利文獻2還公開了如下的制造方法:將導管浸潰在溶解有抗菌劑的溶液中,并使附著的溶液干燥,用抗菌劑的層涂布導管的表面。此外,根據上述的抗菌性導管的制造方法,在使用相同量的抗菌劑時,與在高分子化合物等中混入抗菌劑進行制造的情況相比,在導管表面涂布抗菌劑層的情況下,導管表面分布的抗菌劑較多。因此,在導管表面涂布抗菌劑層的情況具有抗菌性高的優點。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22021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290449號公報但是,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涂布方法中,例如,使用銀沸石粒子等不溶于溶劑的抗菌劑粒子涂布導管的表面時,由于銀沸石粒子不溶于溶劑,故在粒徑較大的狀態下,會固定在導管的表面上,使表面的粗糙度變大。因此,在使用時,在將導管插入血管內時,可能會發生銀沸石粒子從導管表面脫落、不能保持抗菌性的情況。另一方面,在將導管長期留置在血管內時,可能會出現導管的表面形成血栓、血液適應性下降的情況。另外,在銀沸石粒子的粒徑過小的情況下,由于粒子會在溶劑中凝聚,溶劑中的粒子分散不穩定,因此,銀沸石粒子無法均勻地被覆在導管的表面上,與粒徑較大的情況一樣,使用時在導管的表面會形成血栓。另外,銀沸石粒子不均勻地被覆在導管表面上還會引起抗菌性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分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菌性導管,即使是不溶于溶劑的抗菌劑粒子,該抗菌性導管及其制造方法也能夠抑制抗菌劑從導管表面脫落、長期保持抗菌性,并具有優異的血液適應性。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抗菌性導管是,在導管的至少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形成有由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特點是,構成所述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包括粒徑為0.04 1.ομπι的抗菌劑粒子,所述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為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于0.1 μ m0采用上述結構,由于構成導管表面被覆層的規定直徑的抗菌劑粒子的比例在規定范圍中,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在規定范圍中,因此,插入并留置在血管內時,會長期地保持抗菌性和抗血栓性。另外,在所述抗菌性導管中,所述抗菌劑粒子包含載銀氧化硅粒子、或者銀沸石粒子、或者銀粒子。此外,在所述抗菌性導管中,所述導管具有:具有內腔的管子狀的本體部;與本體部的頂端側接合的管子狀的頂端部;以及與本體部的基端側接合的集管器。此外,在所述抗菌性導管中,所述導管還具有:與集管器接合的連接管;以及與連接管的基端側接合的接頭。采用上述結構,由于使用含有抗菌作用優異的銀的抗菌劑粒子,因此進一步保持了抗菌性。本實用新型的抗菌性導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使抗菌劑粒子分散到有機溶劑中,用粉碎機對所述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進行調制而做成含抗菌劑溶液的分散粉碎工序;使所述含抗菌劑溶液附著在導管的至少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的工序;以及使附著在所述導管表面上的所述含抗菌劑溶液干燥的工序,所述分散粉碎工序中調制成的粒度分布,其粒徑為0.04 1.0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是97%以上,粒徑為0.04 0.2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是70%以下。采用上述步驟,由于在分散粉碎工序中,用粉碎機進行調制使含抗菌劑溶液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在規定范圍中,由此,經過附著工序及干燥工序,使導管表面形成由具有規定范圍的粒徑的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并且使該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在規定范圍中。其結果是,能夠制造出長期保持抗菌性及抗血栓性的抗菌性導管。另外,在抗菌性導管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分散粉碎工序中調制成的粒度分布,其所述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的表示最大值的粒徑(模態直徑)最好是0.08 μ m以上。采用上述步驟,由于抗菌劑粒子的最常見直徑在規定范圍中,因此,易于調制粒徑范圍為0.04 0.2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使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徑、及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在規定范圍中。其結果是,能夠制造進一步保持抗菌性及抗血栓性的抗菌性導管。另外,抗菌性導管的制造方法,所述抗菌劑粒子最好包含載銀氧化硅粒子、銀沸石粒子和銀粒子中的至少任何一種。采用上述步驟,由于使用含有抗菌作用優異的銀的抗菌劑粒子,因此,能夠制造進一步保持抗菌性的抗菌性導管。實用新型效果:采用以上本實用新型,可提供一種抗菌性導管及其制造方法,即使是不溶于溶劑的抗菌劑粒子,也可抑制抗菌劑粒子從導管表面上脫落,可長期維持導管抗菌性,并具有優異的血液適應性。
[0026]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中心靜脈導管的整體構造的圖。圖2是表示實施例1中使用的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的圖。圖3是表示實施例2中使用的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的圖。圖4是表示比較例I中使用的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的圖。圖5是表示比較例2中使用的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的圖。圖6是表示比較例3中使用的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的圖。圖7是表示比較例4中使用的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的圖。圖8是示意性表示用于評價血液適應性的TAT產出量測量裝置的構造的圖。符號說明:I 中心靜脈導管2 本體部3 頂端部4 集管器5 連接管6 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抗菌性導管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抗菌性導管是一種在導管的至少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形成有由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其將構成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徑、及被覆層表面的粗糙度規定在規定范圍中。下面,對各構造進行說明。在抗菌性導管中,形成有被覆層的導管只要是插入血管內使用的導管即可,其結構不受特別限制,例如,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抗菌性導管來作為中心靜脈導管的情況下,具有如下的結構。如圖1所示,中心靜脈導管I具有:管子狀的本體部2,其具有流動藥液等的內腔(未圖示);管子狀的頂端部3,其與本體部2的頂端側接合;集管器4,其與本體部2的基端側接合;連接管5,其與集管器4接合用于注入藥液;以及接頭6,其與連接管5的基端側接
八
口 ο該中心靜脈導管I是一種用于從鎖骨下靜脈或頸靜脈插入頂端部3 (本體部2),將本體部2留置于上大靜脈等,用連接管5進行高卡路里輸液、藥劑投放及采血等的醫療器具,該中心靜脈導管I用一直以來用于抗菌性導管的高分子材料形成。作為高分子材料,可以使用聚氨基甲酸乙脂、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烯烴、聚酯、硅樹脂等。另外,在中心靜脈導管I中,所謂形成有由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未圖示)的血管內插入部位是指本體部2和頂端部3,所謂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是指管子狀的本體部2和頂端部3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在抗菌性導管中,構成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可以是無機系抗菌劑粒子、有機系抗菌劑粒子中的任一種,例如,可例舉載銀氧化硅粒子、銀沸石粒子、銀粒子、銅粒子、鉬微粒子、氧化鈦粒子、氧化鋅粒子、氧化鎢粒子、磺胺嘧啶銀、碳納米管、載銀碳納米管、鍍銀碳納米管等。并且,抗菌劑粒子在含有抗菌作用優異的銀這一點上,優選包含載銀氧化硅粒子、銀沸石粒子及銀粒子中的至少任何一種。另外,構成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中粒徑為0.04 1.0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需要在97%以上。在構成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徑中,粒徑處于0.04 1.Ομπι范圍的比例小于97%時,被覆層就會有粒徑超過LOym的粗大粒子,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變大,在使用導管時,抗菌劑粒子會從導管表面脫落,且導管表面會形成血栓。這里,粒徑0.04 μ m是市面上銷售的粒徑測量裝置(粒度分布儀)的測量界限值。另外,構成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徑控制通過在抗菌性導管的制造中對形成被覆層的含抗菌劑溶液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進行調整來實現(參照后述的分散粉碎工序)。在抗菌性導管中,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應當為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于0.1 μ m。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Ra)在0.1ym以上時,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變大,在使用導管時,抗菌劑粒子會從導管表面脫落,且會在導管表面形成血栓。另外,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Ra)的控制通過在抗菌性導管的制造中對形成被覆層的含抗菌劑溶液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進行調整來實現(參照后述的分散粉碎工序)。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抗菌性導管的制造方法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制造方法包含分散粉碎工序、附著工序和干燥工序,其將分散粉碎工序中含抗菌劑溶液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規定在規定范圍。下面說明各工序。分散粉碎工序:分散粉碎工序是一種使抗菌劑粒子分散到有機溶劑中、用粉碎機對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進行調制做成含抗菌劑溶液的工序。并且,在分散粉碎工序中,含抗菌劑溶液的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用粉碎機進行調制,從而使粒徑為0.04 1.0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在規定范圍中,且使粒徑為0.04 0.2μπι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在規定范圍中。另外,優選地,在粒度分布中表示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為最大值的粒徑(最常見直徑)在規定范圍中。在分散粉碎工序中,用于含抗菌劑溶液的制作的有機溶劑,其溶劑種類從適于下一工序的向導管表面的附著、能夠使抗菌劑粒子分散在溶劑中的溶劑中選定,優選為N-甲基吡咯烷酮(NMP)、四氫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和環己酮等。另外,當在附著工序使用含抗菌劑溶液時,優選用適當溶劑進行稀釋、使用。作為稀釋溶劑,使用在所述分散處理中使用的溶劑、甲醇和乙醇等。另外,對于抗菌劑粒子,因為如已說明過的那樣,因此省略陳述。此外,含抗菌劑溶液中的抗菌劑粒子的含有量根據抗菌性導管所要求的抗菌性及血液適應性的程度而適當設定,但在將抗菌性導管作為中心靜脈導管使用的情況下,優選為0.1 3wt/V%。在分散粉碎工序中,用于調整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的粉碎機只要能將粒度分布調節到規定范圍即可,并無特別限定,但優選為噴射式粉碎機。并且,通過控制粉碎機的粉碎條件,來調制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在使用噴射式粉碎機來作粉碎機的情況下,粉碎條件優選為 50 200MPa、50 IOOOPass。抗菌劑粒子的粒度分布應當為:粒徑為0.04 1.0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在97%以上,且粒徑為0.04 0.2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在70%以下。另外,在粒度分布中,優選抗菌劑粒子的最常見直徑在0.08 μ m以上。在粒度分布中,粒徑為0.04 1.0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小于97%時,在在后工序中形成的被覆層上會有粒徑超過1.ομπι的粗大粒子,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變大,在使用導管時,抗菌劑粒子會從導管表面脫落,且會在導管表面形成血栓。這里,粒徑
0.04 μ m是市面銷售的粒度分布儀的測量界限值。另外,在粒度分布中,粒徑為0.04 0.2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超過70 %時,分散在含抗菌劑溶液中的粒徑小的抗菌劑粒子變多,在用粉碎機粉碎之后會再凝聚而形成粒徑大的粗大粒子。其結果是,在在后工序中形成的被覆層上會有粗大粒子,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變大,在使用導管時,抗菌劑粒子會從導管表面脫落,并會在導管表面形成血栓。另外,向導管表面的被覆層的形成變得不均勻,這種情況也是使導管表面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此外,在粒度分布中,抗菌劑粒子的最常見直徑小于0.08 μ m時,上述的粒徑為
0.04 0.2 μ 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變得易于超過70%,分散在含抗菌劑溶液中的粒徑的較小的抗菌劑粒子變多,在用粉碎機粉碎之后會再凝聚而容易形成粒徑大的粗大粒子。其結果是,在在后工序中形成的被覆層容易會有粗大粒子,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變大,在使用導管時,抗菌劑粒子會從導管表面脫落,且容易在導管表面形成血栓。另外,在導管表面的被覆層的形成變得不均勻,易于形成血栓。附著工序:附著工序是使導管的至少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附著在前述工序中調制過粒度分布的含抗菌劑溶液的工序。并且,向導管表面附著含抗菌劑溶液的附著方法優選為使導管浸潰在含抗菌劑溶液中而進行。另外,作為附著方法,除浸潰外,還可以為噴涂等。另外,含抗菌劑溶液的附著量根據抗菌性導管所要求的抗菌性及血液適應性的程度而適當設定,通過適當調整浸潰時間、涂布量等來控制。干燥工序:干燥工序是使在前述工序中附著于導管表面的含抗菌劑溶液干燥的工序。并且,在干燥工序中,通過干燥使溶劑從含抗菌劑溶液蒸發,在導管表面形成由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另外,干燥可以通過加熱處理、置于室溫下中的任一方式來進行,根據含抗菌劑溶液的溶劑種類來適當選擇。實施例:下面,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等。實施例N0.1、參考例N0.7:使載銀氧化硅粒子的粒子粉末(銀含量的質量百分比為20% )以5wt/v%的比例分散到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分散(攪拌)后瞬時沉淀有較大的凝聚塊(未處理液)。用噴射式粉碎機(常光會社制)將凝聚塊粉碎(180MPa、800PaSS)而使該20ml未處理液成為含抗菌劑溶液,用粒度分布儀(COULTER會社制)測量了粒度分布。其結果表示在圖2、表I中。用甲醇(Me)稀釋該含抗菌劑溶液,并用N-甲基吡咯烷酮和甲醇的混合溶劑(混合比1:1)將其調制成lwt/v%的含抗菌劑溶液。接著,用聚氨基甲酸乙脂(日本Miractran(日文:S 9夕卜 > )會社制,商品名“E990”)形成長度為30cm的管子(相當于參考例N0.7的導管)。將該管子浸潰在含抗菌劑溶液中,然后進行干燥做成導管(相當于實施例N0.1的導管)。用激光顯微鏡測量該導管的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其結果表示在表I中。另外,對于參考例N0.7的導管,同樣地測量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其結果表示在表I中。實施例N0.2:使載銀氧化硅粒子的粒子粉末(銀含量質量百分比為20% )以5被八%的比例分散到四氫呋喃(THF)中,分散(攪拌)后,瞬時沉淀有較大的凝聚塊(未處理液)。用噴射式粉碎機(常光會社制)將凝聚塊粉碎(100MPa、400PaSS)而使該20ml未處理液成為含抗菌劑溶液,用粒度分布儀(COULTER會社制)測量了粒度分布。其結果表示在圖3、表I中。用THF稀釋該含抗菌劑溶液,并將其調制成lwt/v%的含抗菌劑溶液。接著,用聚氨基甲酸乙脂(日本Miractran(日文:S 9夕卜 > )會社制,商品名“E990”)形成長度為30cm的管子,將該管子浸潰在含抗菌劑溶液中,然后進行干燥做成導管。用激光顯微鏡測量該導管的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其結果表示在表I中。比較例N0.3:使用實施例N0.1的未處理液來作為含抗菌劑溶液,與實施例N0.1 一樣地制作出導管。另外,未處理液的粒度分布、導管的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也與實施例N0.1 一樣地進行測量,其結果表示在圖4、表I中。比較例N0.4:用珠磨裝置(AMEX會社制造)將實施例N0.1的未處理液粉碎(2000rpm,3小時),除此以外,與實施例N0.1相同地調制了含抗菌劑溶液。用該含抗菌劑溶液,與實施例N0.1相同地制作了導管。另外,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導管的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也與實施例N0.1相同地進行測量,其結果表示在圖5、表I中。而且,確認了該含抗菌劑溶液靜置I小時時會再凝聚。比較例N0.5:使用實施例N0.2的未處理液來作為含抗菌劑溶液,與實施例N0.2 一樣地制作了導管。另外,未處理液的粒度分布、導管的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也與實施例N0.2 一樣地進行測量,其結果表示在圖6、表I中。比較例N0.6:用噴射式粉碎機(常光會社制),將實施例N0.1的未處理液粉碎(180MPa,40Pass),除此以外,與實施例N0.1 一樣地調制含抗菌劑溶液。用該含抗菌劑溶液,與實施例N0.1—樣地制作了導管。另外,含抗菌劑溶液的粒度分布、導管的表面粗糙度(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也與實施例N0.1 一樣地進行測量,其結果表示在圖7、表I中。接著,用下面的方法對于實施例N0.1、實施例N0.2、比較例N0.3 6以及參考例N0.7的導管進行血液適應性評價,其結果表示在表I中。血液適應性:]在圖8中,801為血袋,802為三通閥(采血),803為導管,804、806為單向閥,805為內徑6mm/PVC管子,807為泵,Kl為37°C、50ml的肝素化人新鮮全血(血液),K2為血液,SI為芯軸。用圖8所示的系統對導管進行60min的血液循環實驗。循環后,測量了血栓形成度的指標即TAT(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復合物)產生量。可以說TAT產生量的測量值越小,血栓越難以形成,血液適應性越優異。[0084]表I
權利要求1.一種抗菌性導管,在導管的至少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形成有由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其特征在于, 構成所述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包括粒徑為0.04 1.0 μ m的抗菌劑粒子, 所述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為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于0.1 μ 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性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劑粒子包含載銀氧化硅粒子或者銀沸石粒子或者銀粒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性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具有:具有內腔的管子狀的本體部;與本體部的頂端側接合的管子狀的頂端部;以及與本體部的基端側接合的集管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性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還具有:與集管器接合的連接管;以及與連接管的基端側接合的接頭。
專利摘要一種抗菌性導管,即使是不溶于溶劑的抗菌劑粒子,也能夠可抑制抗菌劑粒子從導管表面上脫落,能夠長期地保持抗菌性,并具有優異的血液適應性。抗菌性導管是一種在導管的至少血管內插入部位的表面形成有由抗菌劑粒子構成的被覆層,構成被覆層的抗菌劑粒子中粒徑為0.04~1.0μm的抗菌劑粒子的體積百分比之和在97%以上,被覆層的表面粗糙度為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于0.1μm。
文檔編號A61L29/14GK202951096SQ20122005670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3日
發明者竹村直人 申請人:泰爾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