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醫療等中的內窺鏡,涉及一種在操作部內配置用于固定操作機構等的底板的內窺鏡。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內窺鏡被利用在插入人體等的生物體內來進行內臟器官的診斷或檢查
等當中。內窺鏡基本上由插入人體的插入部、進行插入部的操作或送氣/送水等的內窺鏡的操作的操作部、送氣機構、吸水機構、與吸引泵等連接的連接器(LG(Light Guide)連接器)、及將連接器、操作部及插入部連接的通用軟線(LG柔性部)等構成。另外,插入部具有:裝入有具有CXD傳感器的攝像單元或照明透鏡等的前端部;基端側的長條狀的柔性部;設置在前端部與柔性部之間的彎角。彎角部根據內窺鏡的操作部中的操作來彎曲。在操作部中設有用于進行插入部(彎角部)的操作的操作機構、用于進行送氣/送水的操作的操作機構等。這些操作機構固定在設于操作部(殼體)的內部的底板上,并配置成從形成于操作部的殼體的開口孔部突出。另外,通常而言,操作部的殼體由配置有操作機構的主體外殼和與插入部連接的把持殼體來構成。該把持殼體也為在醫生操作內窺鏡之際為了穩定地操作而把握(把持)的部位。因而,把持殼體需要形成為容易把握的形狀、大小。另外,把持殼體需要使其與主體外殼的連結牢固化,從而能夠可靠地實現內窺鏡的操作。
由此,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那樣,作為將主體外殼與把持殼體固定的結構,采用的是:在一部分配置于主體外殼內的底板的前端部分(插入部側的前端)設有筒狀的構件,向把持殼體內穿過筒狀的構件,并使固定環等與該筒狀的構件的外周螺合,從而將把持殼體按壓于主體外殼地連結。這樣,當使固定環與筒狀構件螺合來固定把持殼體時,設有筒狀構件的底板被相對向插入部側拉拽。由此,發生底板與主體外殼的錯位。當發生底板與主體外殼的錯位時,操作部整體性發生歪斜,安裝于底板的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而導致操作力變大等,有可能無法實現可靠的操作。與其相對,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有如下的技術方案,即,在底板上設有能夠通過螺釘進行調整的限位件,將底板固定于主體外殼之后,對限位件的位置進行調整,而使限位件與主體外殼的內表面側抵接,由此在由固定環來固定把持殼體之際,可防止底板被向插入部側拉拽的情況。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11-192199號公報發明概要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但是,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限位件為借助滑動來調整位置并由螺釘來固定的構件。限位件僅僅利用螺釘的摩擦來止動,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的情況下,無法抵抗拉拽力而動作,從而無法防止在利用固定環來固定把持殼體之際的、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除此之外,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限位件為在一個部位與主體外殼接觸的結構。由此,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之際,底板以限位件與主體外殼的接觸部為支點而旋轉,產生了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點時,提供一種內窺鏡,在該內窺鏡中,操作部具有底板、殼體及把持殼體,使固定環與設于底板的筒狀構件螺合,而使把持殼體與主體外殼連結,其中,既能夠抑制主體外殼或底板的變形,同時也能夠可靠地防止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而產生底板與殼體的錯位的情況,防止固定于底板的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的情況,從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窺鏡,在該內窺鏡中,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之際,防止底板以底板與主體外殼的接觸部為支點旋轉而產生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并防止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的情況,從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為了實現 所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內窺鏡,具有插入被檢體的內部的插入部和與插入部的基端側連結的操作部,并且通過將插入部插入被檢體內來觀察被觀察部,其特征在于,操作部具有:主體外殼,其具有底板用開口部,該底板用開口部是形成在規定的一面上的開口部;板狀的底板,其配置在主體外殼內,并具有從底板用開口部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筒狀構件,其使軸與底板的板面大致平行,且固定于底板的突出部;把持殼體,其具有供底板的突出部及筒狀構件穿過的中空部,且與插入部的基端側連接;固定環,其在把持殼體壓靠于主體外殼的形成有底板用開口部的開口面的狀態下將把持殼體固定于筒狀構件,底板在形成有突出部的一側的側面上具有從主體外殼的內側與開口面抵接的抵接部。在這樣的本發明中,優選的是,底板具有隔著突出部而大致對稱地配置的兩個抵接部。另外,優選的是,固定環與形成在筒狀構件的前端側的周面上的陽螺紋螺合而被固定。另外,優選的是,抵接部將底板的端部的一部分彎曲而形成為L字狀。另外,優選的是,在底板的抵接部與主體外殼之間配置抵接構件,從而使抵接部與主體外殼抵接。另外,優選的是,還具有將主體外殼的內側和外側貫通而配置,且固定于底板的、用于操作內窺鏡的操作機構。另外,優選的是,操作機構為用于進行插入部的彎曲操作的構件。另外,優選的是,主體外殼與底板的抵接部進行面接觸。或者優選的是,主體外殼與底板的抵接部進行線接觸。或者優選的是,主體外殼與底板的抵接部進行點接觸。
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操作部具有:具有底板用開口部的主體外殼;配置在主體外殼內,具有從底板用開口部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的板狀的底板;使軸與底板的板面大致平行且固定于底板的突出部的筒狀構件;具有供底板的突出部及筒狀構件穿過的中空部并與插入部的基端側連接的把持殼體;在把持殼體壓靠于主體外殼的形成有底板用開口部的開口面的狀態下將把持殼體固定于筒狀構件的固定環,底板在形成有突出部的一側的側面上具有從主體外殼的內側與開口面抵接的抵接部,因此,在使固定環與設于底板的筒狀構件螺合而將把持殼體與主體外殼連結之際,抑制底板向把持殼體側拉拽的情況,既能夠抑制主體外殼或底板的變形,同時能夠可靠地防止產生底板與主體外殼的錯位,防止固定于底板的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的情況,從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另外,作為本發明的優選的方式,底板具有隔著筒狀部而大致對稱地配置的兩個抵接部,因此,即便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的情況下,也由于在對稱的兩個抵接部處與主體外殼接觸,因此,底板不會以抵接部為支點旋轉,而能夠防止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
圖1是概念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內窺鏡的一例的圖。圖2是概念性地表示圖1所示的內窺鏡的操作部的剖視圖。
圖3㈧是圖2所示的操作部的局部放大圖,⑶是㈧的B-B線剖視圖。圖4是概念性地表示圖2所示的操作部的底板單元的立體圖。圖5是概念性地表示圖2所示的操作部的底板單元的圖。圖6是圖4所示的底板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概念性地表示在本發明的內窺鏡的操作部中所采用的底板單元的另一例的立體圖。符號說明10內窺鏡12插入部14操作部16通用軟線18LG 連接器20視頻連接器24前端部26彎角部28柔性部32 鉗子口34吸引按鈕36送氣/送水按鈕38LR 捏手40UD 捏手42LR 制動器
46UD 制動器48吸引連接器50送水連接器52送氣連接器54LG 桿60主體殼體60a 開口面60b 開口孔部62把持殼體64、100底板單元66固定環68抵接構件7O、IO2 底板70a突出部70b連接部70c螺紋孔70d、72b 貫通孔72筒狀構件72a陽螺紋部76a固定螺釘78固定軸800 型環104抵接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添加的附圖中所示出的最佳實施例,對于本發明的內窺鏡進行詳細地說明。圖1中概念性地示出本發明的內窺鏡的一例。圖1所示 的內窺鏡10為插入于進行體腔(消化管、耳鼻咽喉等)等的治療或檢查的處置部中,從而進行體內的觀察、靜態圖像或動態圖像的攝影、生物體組織的采集等的處置等的構件。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除操作部14內的底板等的設置結構不同以外,基本上與通常的內窺鏡同樣。內窺鏡10為采用CXD傳感器對檢查部位的圖像作為攝像(攝影)來進行檢查部位的觀察、動態圖像或靜態圖像的攝影的所謂“電子觀測器型的內窺鏡”。該內窺鏡10與通常的內窺鏡同樣地,具有插入部12、操作部14、通用軟線16、LG連接器18及視頻連接器20。另外,插入部12為被插入在體腔內等的檢查部位的長條的部位。插入部12與公知的內窺鏡同樣地具有前端(插入側的前端=操作部14的相反端)的前端部24、彎角部26、柔性部28。
彎角部(彎曲部)26是為了使前端部24向目標位置插入或位于目標位置而通過操作部14中的LR捏手38等的操作向上下及左右(正交的4個方向)彎曲的區域。彎角部26與操作部14通過牽引線來連接,通過LR捏手38等的操作對牽引線進行拉拽,由此來進行彎曲操作。柔性部28為將前端部24及彎角部26和操作部14連結的部位,且呈現相對于向檢查部位的插入而具有充分的撓性的長條狀。在前端部24中裝入有攝像單元所具有的攝影透鏡及照明透鏡。攝像單元通過裝入CCD傳感器或攝影透鏡等的攝影所需的元件或光學器件等而實現單元化。用于輸送攝像單元攝影到的圖像的信號線經由插入部12 (彎角部26及柔性部28)、操作部14、通用軟線16、LG連接器18而穿過至視頻連接器20。照明透鏡為用于將光導(例如較細的光纖束)所傳播的光向被檢查部照射的透鏡。光導穿過插入部12 (同前)、操作部14、通用軟線16而穿過至LG連接器18的LG桿54。另外,在插入部12的前端部24形成有鉗子口、用于進行送氣及送水的送氣/送水嘴。操作部14為進行內窺鏡10的操作的部位。與通常的內窺鏡同樣地,在操作部14中配置有:鉗子口 32 ;用于進行來自前端部24的吸引的吸引按鈕34 ;用于從前端部24進行送氣及送水的送氣/送水按鈕36 ;作為使彎角部26彎曲的操作機構的LR捏手38 ;UD捏手40等。在操作部14中還設有:使彎角部26向左右方向彎曲的LR捏手38 ;使該彎角部26向上下方向(與所述左 右正交的方向)彎曲的UD捏手40 ;用于在彎曲狀態下來保持彎角部26的LR制動器42及UD制動器46。進而,在作為電子觀測器的內窺鏡10中除了這些操作機構以外,還設有變焦開關、靜態圖像的攝影開關、動態圖像的攝影開關、定格開關等的、采用攝像單元(CCD傳感器)來對圖像進行觀察/攝影的內窺鏡所具有的各種開關。接著,關于操作部14的內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2表示操作部14的概略剖視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中,省略了吸引按鈕34、送氣/送水按鈕36等的圖示。如圖2所75,操作部14具有:主體外殼60 ;把持殼體62 ;底板單兀64 ;固定環66 ;抵接構件68。圖3⑷表示主體外殼60內的放大剖視圖,圖3(B)表示⑷的B-B線剖視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3(A)及⑶中,吸引按鈕34、送氣/送水按鈕36、LR捏手38、UD捏手40等的圖示省略。另外,在圖3(B)中,僅僅圖示出LR捏手38及UD捏手40的固定軸78。如圖2、圖3⑷及⑶所示,主體外殼60為由樹脂等形成的箱型形狀的殼體。主體外殼60收容吸引按鈕34、送氣/送水按鈕36等的操作機構。另外,在插入部12側的面上具有開口面60a,該開口面60a形成有用于使后述的底板70的突出部70a向殼體的外側突出的底板用開口部。另外,在配置有LR捏手38及UD捏手40的面形成有用于供LR捏手38及UD捏手40的固定軸78貫通而配置的開口孔部60b。另外,在另一面上與吸引按鈕34、送氣送水按鈕36等的操作機構的配置相應地形成有開口孔部。
另外,在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的外側面形成有O型環安裝部,該O型環安裝部與后述的把持殼體62的內表面抵接,且形成有用于將把持殼體62與主體外殼60維持成氣密的O型環80的安裝槽。另外,在主體外殼60內配置有底板70。底板單元64為一部分配置在主體外殼60內,且用于對LR捏手38、UD捏手40、吸引按鈕34、送氣/送水按鈕36等的操作機構或把持殼體62進行固定而使操作部14的強度提聞的構件。圖4表示底板單元64的概略立體圖,圖5表示底板單元64的俯視圖,圖6表示底板70的連接部70b的放大圖。如圖4及圖5所示,底板單元64由底板70與筒狀構件72構成。底板70為平板狀的構件,呈一部分收容于主體外殼60中的大小,且在開口面60a側的側面上延伸設置有突出部70a。底板70以突出部70a從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的底板用的開口部向殼體的外側突出的方式配置在主體外殼60內。
在底板70的突出部70a的前端側(插入部12側)的兩端部側分別形成有沿著與底板70的板面(最大面)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用于固定筒狀構件72的連接部70b。另外,如圖6所示,連接部70b的外側面以與筒狀構件72的內徑抵接的方式形成為曲面。另外,在連接部70b的外側面分別形成有供用于將底板70與筒狀構件72固定的螺釘螺合的螺紋孔 70c。另外,在底板70的板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多個貫通孔70d,在該多個貫通孔70d中分別穿過有固定螺釘76a,該固定螺釘76a用于對作為用于操作彎角部26的操作機構的一部分的LR捏手38及UD捏手40的固定軸78進行固定。在此,底板70的、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側的側面(形成有突出部70a的側面)的兩端部經由抵接構件68而與開口面60a抵接。關于這一方面在后詳細敘述。筒狀構件72為固定在底板70的突出部70a的前端側的側面上的筒狀的構件。具體而言,筒狀構件72被固定成其軸與底板70的板面平行,且一方的端面與突出部70a的前端側的側面面對面。即,筒狀構件72以其軸與從主體外殼60朝向插入部12的方向一致地固定在從主體外殼60的底板用開口部突出的底板70的突出部70a上。在筒狀構件72的底板70側的周面上與連接部70b的螺紋孔70c相應地形成有貫通孔72b。筒狀構件72螺釘緊固在底板70的連接部70b上。另外,在筒狀構件72的前端側(底板70側的相反側)的周面上形成有陽螺紋。后述的固定環66與該陽螺紋部72a螺合。需要說明的是,在圖示例中,形成為將底板70與筒狀構件72螺釘緊固的結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可利用各種各樣公知的固定方法。另外,也可以使底板70與筒狀構件72 —體地形成。抵接構件68配置在底板70的形成有突出部70a的側面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之間。抵接構件68為與底板70的形成有突出部70a的側面和主體外殼60的內部側的開口面60a抵接的板狀的構件。S卩,底板70的側面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經由抵接構件68而抵接。通過底板70的形成有突出部70a的側面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抵接,即便將底板單元64向插入部12側拉拽,也能夠防止主體外殼60與底板單元64的位置發生偏移的情況。因而,能夠防止操作部14整體性歪斜而導致固定于底板單元64的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的情況,從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關于這一方面在后進行詳細敘述。另外,主體外殼60通常由樹脂形成,故與底板70抵接的抵接面積小時,由于應力集中而容易變形。與其相對,通過經由抵接構件68而使底板70與主體外殼60抵接,能夠增大主體外殼60的抵接面的面積,緩和應力集中,從而能夠防止主體外殼60的變形。另外,在圖示例中,兩個抵接構件68配置在底板70的側面的兩端部。兩個抵接構件68相對于筒狀構件72的軸大致對稱地配置。通過使兩個抵接構件68相對于筒狀構件72的軸大致對稱地配置,底板單元64與主體外殼60在相對于拉拽力的軸對稱的位置處抵接。由此,即便在對底板單元64施加有插入部12方向的拉拽力的情況下,也不會產生以抵接部作為支點的旋轉。由此,能夠防止因旋轉所引起的主體外殼60與底板單元64的錯位。另外,抵接構件68配置在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的開口部的附近。把持殼體62為醫生在操作內窺鏡之際,用于穩定地把握內窺鏡(把持)的殼體。把持殼體62為大致長方體形狀的筒狀的構件,且在中空部中穿過并配置有底板單元64的筒狀構件72及底板70的突出部70a。在圖示中,把持殼體62在從主體外殼60朝向插入部12的方向上,以剖面逐漸變小的方式形成。把持殼體62的在插入部12側的端面處的內徑形成為與筒狀構件72的外徑大致同等。另外,把持殼體62的主體外殼60側的端面處的內徑形成為與O型環80抵接。另外,把持殼體62 的插入部12側的端面配置在筒狀構件72的陽螺紋部72a的位置。把持殼體62在中空部中穿過有底板單元64的筒狀構件72及底板70的突出部70a的狀態下,通過固定環66而被向主體外殼60側按壓,從而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抵接而被保持。固定環66為環狀的構件,在內徑部形成有與筒狀構件72的陽螺紋部72a螺合的陰螺紋。固定環66的陰螺紋與筒狀構件72的陽螺紋部72a螺合。此時,固定環66與把持殼體62的插入部12側的端面抵接,而在把持殼體62壓靠于主體外殼60的狀態下進行固定。如前所述,在現有技術的內窺鏡中,在使固定環與筒狀構件螺合來固定把持殼體之際,為了防止底板相對向插入部側拉拽而產生底板與主體外殼的錯位的情況,在底板上設有能夠滑動調整的限位件,將底板固定于主體外殼之后,進行了調整限位件的位置而與主體外殼的內表面側抵接。但是,能夠滑動調整的限位件僅僅通過螺釘的摩擦力來止動。由此,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的情況下,無法抵抗拉拽力而動作,從而無法防止由固定環來固定把持殼體之際的、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與其相對,本發明中,使底板單元64的底板70的形成有突出部70a的側面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抵接配置。由此,底板70與把持殼體62隔著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地抵接,從而把持殼體62承受對于底板70的拉拽力。由此,通過與筒狀構件72螺合的固定環66,在使把持殼體62向主體外殼壓靠之際,即便底板單兀64被向插入部12側拉拽,也能夠防止主體外殼60與底板單元64的位置發生偏移。因而,能夠防止操作部14整體性歪斜、或固定于底板單元64的各種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的情況,從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另外,如前所述,在現有技術的內窺鏡中,限位件與主體外殼的接觸部僅僅為一個部位。由此,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之際,底板以限位件與主體外殼的接觸部為支點而旋轉,產生了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與其相對,本發明中,作為優選的方式,具有兩個底板與主體外殼的抵接部,兩個抵接部相對于筒狀構件72的軸大致對稱地配置。即,對于螺合固定環66之際的拉拽力大致對稱地承受力。由此,在底板被向把持殼體側拉拽之際,不會產生以底板與主體外殼的抵接部為支點的底板的旋轉。因而,能夠防止因底板的旋轉所引起的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固定軸78為進行彎角部26的彎曲操作的操作機構的固定軸。固定軸78上安裝有滑輪、LR捏手38、UD捏手40等,該滑輪上安裝有對彎角部26進行牽引的牽引線。需要說明的是,在圖示例中,為了說明而僅僅圖示出固定軸78。固定軸78通過固定螺釘76a而被固定在底板單元64的底板70的大致中央。另夕卜,固定軸78以前端側從主體外殼60的開口孔部60b突出的方式配置。另外,雖然圖示省略,但在固定軸78與主體外殼60之間配置有O型環等的密封構件,以將主體外殼60內氣
LU O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示例中,作為操作機構,例示出了進行彎角部26的彎曲操作的操作機構(固定軸78),但本發明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固定并配置在底板70上的操作機構,對于吸引按鈕34、送氣/送水按鈕36等的操作機構而言,也能夠體現同樣的效果。LG(Light Guide:光導)連接器18為用于將使用內窺鏡的設施中的吸引源、送水源、送氣源等和內窺鏡10進行連接的部位。由此,在LG連接器18中設有用于將內窺鏡10與吸引源(吸引 機構)連接的吸引連接器48、用于將該內窺鏡10與送水源(供水源=吸水機構)連接的送水連接器50、用于將該內窺鏡10與送氣源(送氣機構)連接的送氣連接器52等。另外,在LG連接器18中設有用于連接照明光源的LG桿54或在使用電手術刀之際連接S軟線的S端子等。如前所述,內窺鏡10為電子觀測器,故在LG連接器18上連接有用于將處理器裝置與內窺鏡10連接的視頻連接器20。CXD傳感器攝像到的圖像(圖像數據)或操作部14中的各種指示通過數據電纜,而經由該LG連接器18從視頻連接器20向處理器裝置等輸出。通用軟線(LG柔性部)16為將LG連接器18與操作部14連接的部位。在該通用軟線16中收容/穿過有與送水連接器50連接的送水通道、與送氣連接器52連接的送氣通道、與吸引連接器48連接的吸引通道、光導、數據電纜等。在此,圖示例的內窺鏡10形成為使底板70與主體外殼60經由抵接構件68而抵接的結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為使底板70與主體外殼60直接抵接的結構。另外,在使底板70與主體外殼60直接抵接的情況下,優選底板70的抵接部形成為L字狀。圖7表示在本發明的內窺鏡中所采用的底板的另一例。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7所示的底板單元100中,除了在底板102的端面形成有抵接部104以外,具有與底板單元64相同的結構,故對于相同的部位標以相同的符號,以下的說明中主要在于不同的部位。在底板單元100的底板102的、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側的側面(形成有突出部70a的側面)的兩端部側形成有呈L字狀折彎的抵接部104。抵接部104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的內表面側抵接。這樣,通過在底板102上設有折彎成L字狀的抵接部104,并與主體外殼60抵接,能夠增大所抵接的面積,緩和應力集中,從而能夠防止主體外殼60的變形。另外,也可以在L字狀的抵接部104與主體外殼60之間還配置抵接構件。另外,在圖示例中,形成為使底板70的側面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在2點處抵接的結構,但不局限于此,既可以形成為在I點處抵接的結構,或者又可以形成為在3點以上處抵接的結構。優選的是,至少在筒狀構件72的軸對稱的2點處、即相對于對底板單元64施加的拉拽力的軸對稱的2點處 抵接。由此,不會產生以抵接部為支點的旋轉,而能夠防止因旋轉所引起的主體外殼與底板的錯位。另外,在圖示例中,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與抵接構件68(抵接部104)以平面的方式進行接觸,但不局限于此,既可以為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與抵接構件進行線接觸的結構,或者又可以為進行點接觸的結構。例如,抵接構件的、與主體外殼60抵接的面也可以形成為球面。接著,關于內窺鏡10的操作部14的組裝進行詳細地說明。首先,從形成在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的開口部插入底板單元64的底板70。在主體外殼60內的規定位置配置底板70,并且在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與底板70的、同開口面60a面對面的側面之間配置抵接構件68,從而將底板70設置在主體外殼60內。接著,將進行彎曲操作的操作機構的固定軸78向主體外殼60的開口孔部60b穿過配置,并通過固定螺釘76a而將固定軸78固定在底板單元64的底板70上。進而,安裝操作機構的其他的部件。然后,將把持殼體62配置成覆蓋從主體外殼60的開口部突出的底板單元64的筒狀構件72及底板70的突出部70a。之后,使固定環66與筒狀構件72的陽螺紋部72a螺合,并將把持殼體62保持為由固定環66向主體外殼側按壓的狀態。由此,主體外殼60、把持殼體62、固定軸78 (操作機構)得以牢固地固定。在此,通過與底板單元64的筒狀構件72螺合的固定環66,將把持殼體62向主體外殼60側按壓,因此,通過反力而將底板單元64向固定環66側(插入部12側)拉拽。但是,在本發明的內窺鏡10中,底板單元64的底板70的側面與主體外殼60的開口面60a經由抵接構件68而抵接。由此,即便底板單元64被向固定環66側拉拽,也不會產生底板單元64 (底板70)與主體外殼60的錯位。因而,消除了操作部14整體性歪斜、或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的情況,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以上,關于本發明的內窺鏡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當然也可以進行各種變更或改良。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窺鏡,具備向被檢體的內部插入的插入部和與所述插入部的基端側連結的操作部,通過將所述插入部插入到被檢體內來觀察被觀察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具有: 主體外殼,其具有底板用開口部,該底板用開口部是形成在規定的一面上的開口部;板狀的底板,其配置在所述主體外殼內,且具有從所述底板用開口部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 筒狀構件,其使軸與所述底板的板面大致平行,且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突出部; 把持殼體,其具有供所述底板的所述突出部及所述筒狀構件穿過的中空部,且與所述插入部的基端側連接; 固定環,其在所述把持殼體壓靠于所述主體外殼的形成有所述底板用開口部的開口面的狀態下,將所述把持殼體固定于所述筒狀構件, 所述底板在形成所述突出部的一側的側面上具有從所述主體外殼的內側與所述開口面抵接的抵接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底板具有隔著所述突出部而大致對稱地配置的兩個所述抵接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底板具有隔著所述突出部而大致對稱地配置的兩個所述抵接部, 所述固定環與形成在所述筒狀構件的前端側的周面上的陽螺紋螺合而被固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固定環與形成在所述筒狀構件的前端側的周面上的陽螺紋螺合而被固定。
5.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抵接部通過將所述底板的端部的一部分彎曲而形成為L字狀。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在所述底板的所述抵接部與所述主體外殼之間配置抵接構件,從而使所述抵接部與所述主體外殼間接抵接。
7.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在所述底板的所述抵接部與所述主體外殼之間配置抵接構件,從而使所述抵接部與所述主體外殼間接抵接。
8.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具有將所述主體外殼的內側和外側貫通而配置,且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用于操作內窺鏡的操作機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操作機構是用于進行所述插入部的彎曲操作的機構。
10.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主體外殼與所述底板的所述抵接部進行面接觸。
11.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主體外殼與所述底板的所述抵接部進行線接觸。
12.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窺鏡,其中, 所述主體外殼與所述底板的所述抵接部進行點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內窺鏡,其防止底板被向把持殼體拉拽而產生底板與殼體的錯位,并防止固定于底板的操作機構的動作變差,從而能夠實現可靠的操作。操作部具有具有底板用開口部的主體外殼;配置在主體外殼內,具有從底板用開口部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的板狀的底板;使軸與底板的板面大致平行且固定于底板的突出部的筒狀構件;具有供底板的突出部及筒狀構件穿過的中空部的把持殼體;在把持殼體壓靠于主體外殼的形成有底板用開口部的開口面的狀態下將把持殼體固定于筒狀構件的固定環,底板在形成有突出部的一側的側面上具有從主體外殼的內側與開口面抵接的抵接部,由此可解決所述課題。
文檔編號A61B1/00GK103222840SQ20121055893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5日
發明者福島公威, 九貫義幸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