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香蕉皮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香蕉皮提取物,以及香蕉皮的提取、制備和用途,屬于醫藥保健品領域。
背景技術:
香蕉皮為色蕉科(Musaceae)色蕉屬(Musa)香蕉(Musa nanalour)的果皮,中國海南、臺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云南、貴州等均有栽培,以臺灣、廣東最多。原產地位于東南亞地區,我國已有兩千年栽培史;終年可采收。作為一種熱帶水果受到人們喜愛。但人們只食其果肉,卻將香蕉皮丟去,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香蕉皮的化學成分主要為酚類,脂類,有機酸類,鞣質,蛋白質,糖、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其中李仁茂等通過對粵西地區四種香蕉皮的成份分析得出糖類的成分最 高(尤其是其中的纖維素)平均含量在3. 5 %以上,脂類平均含量為O. 89 %,蛋白質為
O.72%。賈冬英等分析出香蕉皮中多酚的含量為1.02g/100g干重,郭先霞等通過對脂肪酸類的提取及GC-MS分析得出結論香蕉皮中有21種脂肪酸其中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酸(Hexadecanoic acid),為 45. 9%,a_ 亞麻酸((z, z, z)_9,12,15-octadeeatrienoicacid)和亞油酸((Z, Z) -9,12-octadeeadienoic acid)的含量分別為 20. 75%和 19. 56%。李仁茂,梁盛年等通過乙酸鉛試驗推斷其中鞣質為縮鞣質。香蕉皮的藥理學作用主要有抗腫瘤,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其中庹新蘭等從香蕉皮中提取了多糖成分通過MTT法觀察了該多糖成分對宮頸癌Hela細胞和前列腺癌PC-3M細胞株的體外凋亡作用。發現該多糖成分在體外可明顯有效地誘導Hela細胞、PC-3M細胞的細胞凋亡。郭麗萍等采用羥基自由基體系、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體系、還原能力、過氧化氫體系、亞硝酸鹽體系對香蕉皮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進行研究。并與Vc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香蕉皮多酚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與Vc相媲美。也有報道顯示香蕉皮有抑菌作用,梁盛年等人用丙酮提取的酚性成分和鞣質、有機酸對幾種常見細菌做初步抑菌實驗得出結論香蕉皮的主要抑菌成分為有機酸類。劉莎等人通過對多酚類物質的提取與豚鼠的抗真菌實驗得出多酚類物質對于小孢子癬菌皮膚感染有顯著療效。趙立通過對香蕉皮中單寧的提取以及體外抑菌實驗得出單寧(Tannins)對細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強于山梨酸鉀,對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較差。我國香蕉產量高,但由于加工程度低,占相當大比例的香蕉皮當作廢棄物丟棄。既造成很大的浪費又污染環境。研究證明,香蕉皮有抗氧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等藥理作用。文獻報道,民間用香蕉皮治療腳癬、皮膚瘙癢癥有一定效果。本發明將香蕉皮用乙醇提取。并觀察香蕉皮提取液在體內外抗皮膚真菌的作用。本發明的設計人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一群大學生,指導老師是醫學微生物學專業的李玉虎老師。李玉虎老師多年從事中藥抗病原菌的研究。根據我們的經驗,中藥的直接抗菌作用,相對西藥抗生素而言,一般較弱。而從果皮中提取抗真菌的藥物,則不多見。本發明從民間用香蕉皮治療腳氣得到啟示。用多種方法提取香蕉皮,如水煮沸自然提取、有機酸提取、乙醇提取。通過體內外實驗,證明乙醇提取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最好。乙醇提取物外用,無毒性,對身體不產生危害。
發明內容
1、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抑制白色念珠菌繁殖的香蕉皮乙醇提取物,其特征在于香蕉皮由乙醇提取,提取液濃縮成膏狀。2、本發明進一步提供香蕉皮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稱取新鮮香蕉皮500g,剪碎成I X Icm2,在蒸餾水中浸泡30min,并加入500ml左右蒸餾水武火煮沸,待其沸騰后文火慢煎30min,將藥液用三層紗布過濾,得濾液200ml左右;再加入蒸餾水至400ml,煮沸30min,得濾液200ml左右,將兩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100-150ml,并將其放入4°C冰箱冷卻,待其完全冷卻后向濃縮液中加入無水食用酒精300-500ml,靜置過夜,次日紗布過濾,并將濾液蒸餾,得無食用酒精的香蕉皮提取液,提取 液進一步濃縮成膏狀。最后用蒸懼水將膏狀定容至50ml,最后濃度為IOg香蕉皮/ml,分裝,消毒,低溫冷藏,備用。膏狀物作為感染的皮膚外用。劑量為2次/日,外用,涂布炎癥部位,適量。本發明的原料中,香蕉皮為色蕉科(Musaceae)色蕉屬(Musa)香蕉(Musananalour)的果皮。3、本發明的優點(I)本發明安全無毒、價廉,具有實用性。該香蕉皮為水果香蕉的皮,本身無毒性,對身體不產生危害。(2)本發明抑制白色念珠菌繁殖的功能可靠。本發明通過體內、外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香蕉皮提取物可以較好地抑制白色念珠菌,治療由其引起的皮膚感染。(3)本發明適用人群廣泛。對于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皮膚,可用于治療。
具體實施例方式1、本提取物來自香蕉皮。2、提取過程稱取新鮮香蕉皮500g,剪碎成I X lcm2,在蒸餾水中浸泡30min,并加入500ml左右蒸餾水武火煮沸,待其沸騰后文火慢煎30min,將藥液用三層紗布過濾,得濾液200ml左右;再加入蒸餾水至400ml,煮沸30min,得濾液200ml左右,將兩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100-150ml,并將其放入4°C冰箱冷卻,待其完全冷卻后向濃縮液中加入無水食用酒精300-500ml,靜置過夜,次日紗布過濾,并將濾液蒸餾,得無食用酒精的香蕉皮提取液,提取液進一步濃縮成膏狀。最后用蒸懼水將膏狀定容至50ml,最后濃度為IOg香蕉皮/ml,分裝,消毒,低溫冷藏,備用。膏狀物作為感染的皮膚外用。劑量為2次/日,外用,涂布炎癥部位,適量。效果實施例1香蕉皮乙醇提取物體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實驗研究(MIC 測定)[目的]檢測香蕉皮提取物對白色念珠菌的MIC(最低抑菌濃度)。[原理]在含有不同濃度藥物(香蕉皮乙醇提取物)的營養肉湯液體培養基試管內,接種實驗細菌,培育后觀察細菌能否生長,可以判斷藥物的抗菌譜和最低抑菌濃度(MIC)。[材料]1、被測藥物香蕉皮提取液,濃度lg/ml。2、菌株白色念珠菌CMCC (F) 980013、其它營養肉湯液體培養基、營養瓊脂培養基、細菌培養箱等。[方法]
1、葡萄糖酚紅肉湯的配制稱取營養肉湯粉18克,葡萄糖10克,I %的酚紅l-2ml,加熱溶解于IOOOml蒸餾水中,再分別加入5ml于試管中備用;白色念珠菌能分解葡萄糖,使酚紅由紅色變成黃色。2、含藥液體培養基的配制(I)取40孔(每排10孔)的試管架,每種藥物、每種菌株做二個平行對照。(2)先在每排試管中加入5ml葡萄糖酚紅肉湯,再于每架試管的第一支試管分別加入藥物5ml (香蕉皮提取液、濃度lg/ml)。并進行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稀釋,第九支試管混勻后取出5ml棄掉。共對倍稀釋三排試管。第1、2排的第十支試管為對照孔,不加藥物,加菌株,觀察細菌在培養基上能否正常生長。第三排為藥物對照組,藥物同上對倍稀釋,不加菌株,液體培養基保持紅色,說明該管培養基無細菌污染和生長3、菌株的接種與培養將白色念珠菌接種于營養肉湯液體培養基,37 °C培養16-18小時,視細菌生長的情況再用營養肉湯作1/10至1/1000稀釋。將稀釋后的細菌
O.1ml,分別加入上述第1、2排的含藥液體培養基中,37°C培養18-24小時,觀察細菌生長情況。4、結果判斷第十支試管(不加藥物,加菌株)有細菌生長,使液體培養基由紅色變成黃色;藥物對照(加藥物,不加菌株)液體培養基保持紅色,說明該管培養基無細菌污染和生長。在這二組對照正常的前提下,對藥物組抑菌效果作出判斷。如果液體培養基由紅色變成黃色,說明該管培養基有細菌生長,如果液體培養基保持紅色,說明該管培養基無細菌生長,以仍然保持紅色的試管的藥物最高稀釋度濃度判定為MIC的終點。[結果]香蕉皮提取液對白色念珠菌(CMCC(F) 98001)的MIC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抑制白色念珠菌繁殖的香蕉皮乙醇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提取物來自香蕉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抑制白色念珠菌繁殖的香蕉皮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稱取原料,浸泡、水煎煮二次并濾過、濾液合并濃縮、加入無水食用酒精、濾過、濾液蒸餾、濃縮成膏狀。最后用蒸餾水將膏狀定容至50ml,最后濃度為IOg香蕉皮/ml,分裝,消毒,低溫冷藏,備用。膏狀物作為感染的皮膚外用。劑量為2次/日,適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香蕉皮提取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稱取新鮮香蕉皮500g,剪碎成I X Icm2,在蒸餾水中浸泡30min,并加入500ml左右蒸餾水武火煮沸,待其沸騰后文火慢煎30min,將藥液用三層紗布過濾,得濾液200ml左右;再加入蒸餾水至400ml,煮沸30min,得濾液200ml左右,將兩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100-150ml,并將其放入4°C冰箱冷卻,待其完全冷卻后向濃縮液中加入無水食用酒精300-500ml,靜置過夜,次日紗布過濾,并將濾液蒸餾,得無食用酒精的香蕉皮提取液,提取液進一步濃縮成膏狀。最后用蒸餾水將膏狀定容至50ml,最后濃度為IOg香蕉皮/ml,分裝,消毒,低溫冷藏,備用。膏狀物作為感染的皮膚外用。劑量為2次/日,涂布炎癥部位,適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香蕉皮提取液在制備用于治療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膚白色念珠菌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皮膚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炎癥。使用方法為外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香蕉皮乙醇提取物的制備方法。該香蕉皮乙醇提取物用于治療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膚感染。皮膚白色念珠菌病好發于皮膚潮濕和皺褶部位,如液窩、乳房下、腹股溝、會陰處、肛門周圍、指(趾)間等處。引起皮膚濕疹樣癥、肛門周圍瘙癢癥、指(趾)間糜爛等。本發明的香蕉皮乙醇提取物治療皮膚白色念珠菌病有較好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K131/00GK102988627SQ20121051982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石聞馨, 陸佳妮, 趙婧, 魏若漪, 房依沁, 李利丹, 李玉虎 申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