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由中醫理論所述的脾虛濕熱型癥候所致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屬于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一般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總稱為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有時簡稱為潰瘍。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鹽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種)卻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腸壁,從而損傷黏膜組織,這是引發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粘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環節。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根據潰瘍的部位、大小、胃酸分泌量的高低,在病人全身情況好、潰瘍較小、無惡性證據者,可行藥物治療。目前 所采用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都存在行藥周期長,愈合后又容易復發,用藥量過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它具有行藥周期短,愈合后不容易復發,用藥量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其特征是它是由以下中藥原料按下述的重量份配制而成高良姜10份、吳茱萸15份、砂仁10份、白術67份、甘草50份、海螵蛸27份、黃柏16份、厚樸50份、沙棘22份、白芍20份。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
1)按下述稱取重量份的原料高良姜10份、吳茱萸15份、砂仁10份、白術67份、甘草50份、海螵蛸27份、黃柏16份、厚樸50份、沙棘22份、白芍20份;
2)將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樸分別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備用;
3)取上述重量份的沙棘,加10倍量濃度為80%的乙醇,浸泡30分鐘,回流提取I小時;回收乙醇,減壓濃縮得溫度為60°C、相對密度為I. 35 I. 38的稠膏;分別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與厚樸細粉,混合均勻,80°C干燥后,再將干膏粉碎成過100目細粉,備用;
4)分別取上述重量份的高良姜、吳茱萸、砂仁、白術、甘草、黃柏、白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鐘,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I. 5小時;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I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5
I.38、溫度為60°C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與厚樸細粉,混合均勻,80°C干燥后,再將干膏粉碎成過100目細粉,備用;
5)將上述步驟3)和步驟4)的細粉配研,過100目篩,混勻,得成品。
采用所述制備方法制成的該中藥的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計,不少于20. Omg0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的中藥原料是經過篩選得到的,能將雜質降到最低,以下為篩選過程高良姜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及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干;白術,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甘草,除去須根,曬干;海螵蛸,收集烏賊魚的骨狀內殼,洗凈,干燥;黃柏,剝取樹皮后,除去粗皮,曬干;厚樸,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陰濕處,“發汗”至內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沙棘,除去雜質、干燥或蒸后干燥;白芍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吳茱萸采回后立即薄攤曬干,干后除去枝梗,簸去雜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中藥在處方藥材的組成中,高良姜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吳茱萸其性熱味苦寒,有散熱止痛、降逆止嘔之功,用于治療肝胃虛寒、陰濁上逆所致的頭痛或胃脘疼痛等癥。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白芍安脾,治腹痛,收胃氣,止瀉利,和血,固腠理,瀉肝,補脾胃。海螵蛸主含無機鹽類化學成分,具收斂止血,制酸,斂瘡等功效。厚樸主含揮發油類有效化學成分,具下氣除滿,燥濕消痰之功效。由于以上兩味中的化學成分特殊,纖維性少,且難以用水提取,因此二味均選擇打粉入藥的工藝。沙棘中含有維生素、黃酮類化合物、脂肪酸類、多糖、微量元素和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有效成分,為保證能夠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故采取乙醇提取。本發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它具有行藥周期短,愈合后不容易復發。采用本 發明的制備方法,用藥量小,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費,也保證了藥品的品質和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是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I、本發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制備
1)按下述稱取重量的原料高良姜10g、吳茱萸15g、砂仁10g、白術67g、甘草50g、海螵蛸27g、黃柏16g、厚樸50g、沙棘22g、白芍20g;
2)將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樸分別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備用;
3)取上述重量的沙棘,加10倍量濃度為80%的乙醇,浸泡30分鐘,回流提取I小時;回收乙醇,減壓濃縮得溫度為60°C、相對密度為I. 35 I. 38的稠膏;分別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與厚樸細粉,混合均勻,80°C干燥后,再將干膏粉碎成過100目細粉,備用;
4)分別取上述重量的高良姜、吳茱萸、砂仁、白術、甘草、黃柏、白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鐘,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I. 5小時;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I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5 I. 38、溫度為60°C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與厚樸細粉,混合均勻,80°C干燥后,再將干膏粉碎成過100目細粉,備用;
5)將上述步驟3)和步驟4)的細粉配研,過100目篩,混勻,得成品。2、該中藥檢測方法是
(1)取本品,研細,置顯微鏡下觀察多數為不規則透明薄片,有的具細條紋;另有不規則碎塊,表面顯網狀或點狀紋理;纖維甚多,木化,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邊呈鋸齒狀;石細胞類方形、橢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分枝狀;油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50 85 μ m,含黃棕色油狀物;
(2)取本品6g,研細,加三氯甲烷20ml,加熱回流I小時,濾過,棄去濾液,藥渣加水飽和的正丁醇3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加等量的濃氨試液,搖勻,靜置,分取上層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滌2次,每次20ml,棄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絞股藍總皂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 :7:2在10°C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3)取本品5g,加甲醇30ml,密塞,振 搖30分種,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O. 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取本品5g,加甲醇10ml,密塞,振搖30分鐘,濾過,濾液揮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厚樸酚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Iml含I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 90°C -乙酸乙酯-甲醇25:5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所述的照薄層色譜法為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 B。檢查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B)。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VI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O. 5%醋酸銨溶液-冰醋酸(65:35:0. 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nm。理論板數按甘草酸單銨鹽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甘草酸單銨鹽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制成每Iml含60 μ g的溶液,即得(甘草酸=甘草酸單銨鹽/I. 0207)。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裝量差異項下的本品,研細,取約O. 7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50%乙醇45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20kHz) 30分鐘,取出,放冷,加50%乙醇至刻度,搖勻,離心,取上清液,濾過,取續濾液,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 μ 1,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016)計,不得少于20. Omg0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或遵醫囑。注意忌食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規格每袋裝6g
3、試驗結果
采用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制成的中藥在制備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復合型潰瘍及食道潰瘍的藥物中的應用。用本發明制得的中藥(治療組)與荊花胃康膠丸(對照組)進行臨床試驗
選擇正常成年人(體格檢查心、肝、腎功能及血、尿、糞常規化驗正常者),無既往病史、無食物過敏史,以自愿為原則確定受試者。治療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其中男性共153例,女性共47例;年齡最大者73歲,最小者20歲;職業涉及大學教授、政府工作人員、公司職員、國企工人、農民以及在校大學生。受試者用藥前3天均做胃鏡檢查,以確定潰瘍部位、數目、形態及大小,并證實為活動期,對疑及惡變者作活檢予以排除。胃鏡檢查結果見表I。表I 受試者用藥前胃鏡檢查結果
權利要求
1.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其特征是它是由以下中藥原料按下述的重量份配制而成高良姜10份、吳茱萸15份、砂仁10份、白術67份、甘草50份、海螵蛸27份、黃柏16份、厚樸50份、沙棘22份、白芍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 1)按下述稱取重量份的原料高良姜10份、吳茱萸15份、砂仁10份、白術67份、甘草50份、海螵蛸27份、黃柏16份、厚樸50份、沙棘22份、白芍20份; 2)將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樸分別粉碎成過100目篩的細粉,備用; 3)取上述重量份的沙棘,加10倍量濃度為80%的乙醇,浸泡30分鐘,回流提取I小時;回收乙醇,減壓濃縮得溫度為60°C、相對密度為I. 35 I. 38的稠膏;分別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與厚樸細粉,混合均勻,80°C干燥后,再將干膏粉碎成過100目細粉,備用; 4)分別取上述重量份的高良姜、吳茱萸、砂仁、白術、甘草、黃柏、白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鐘,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I. 5小時;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I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35 I.38、溫度為60°C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與厚樸細粉,混合均勻,80°C干燥后,再將干膏粉碎成過100目細粉,備用; 5)將上述步驟3)和步驟4)的細粉配研,過100目篩,混勻,得成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所述制備方法制成的該中藥的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計,不少于20. Omg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其特征是它是由以下中藥原料按下述的重量份配制而成高良姜10份、吳茱萸15份、砂仁10份、白術67份、甘草50份、海螵蛸27份、黃柏16份、厚樸50份、沙棘22份、白芍20份。本發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藥,它具有行藥周期短,愈合后不容易復發。采用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用藥量小,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費,也保證了藥品的品質和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K36/9062GK102940835SQ20121044332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葛陵滔 申請人:西安福安創意咨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