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血栓性靜脈炎(thrombophlebitis)包括血栓性淺靜脈炎及深部血栓形成。常先有靜脈內血栓形成以后,發生靜脈對血栓的炎性反應。其病因主要是血管壁的損傷(由外傷或靜脈插管或輸入刺激性液體所致)及靜脈曲張引起的靜脈內血液郁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沿靜脈走行的紅、腫、痛和明顯的壓痛,并可觸及索狀靜脈。淺靜脈炎患者,患肢局部紅腫,疼痛,行走時加重,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深部靜脈炎患者,往往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腫脹,皮膚呈暗紅色,1-2個月后可有廣泛的靜脈努張或曲張以及毛細血管擴張,肢體腫脹有所減輕,但腫脹往往朝輕暮重,與活動有關。少數轉為慢性的靜脈回流障礙,后期會導致深靜脈血栓后綜合癥,出現皮膚營養障礙性改變,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股、脛周徑較健肢粗Icm以上,行走時腫痛加重,靜臥后減輕,靜脈造影可見患肢深靜脈血管狹窄或堵塞。嚴重者潰瘍范圍不斷擴大,經久不愈,俗稱“靜脈性老爛腿”,行走不便,有的要行截肢。血栓性淺靜脈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對于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西醫治療以抗感染劑、溶栓劑、抗凝劑、祛聚劑治療,但往往難取得的理想的療效,潰瘍愈合慢,對神經功能的損害較大,病情容易反復,毒副作用大,容易留下后遺癥。并且應用溶栓、抗凝治療有引起全身出血的潛在風險,尤其是高齡病人。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當歸15g、丹參20g、川彎15g、元胡20g、紅花15g、薏米30g、山藥15g、獲茶15g、豬茶15g、紅小豆30g、澤灣15g、黃苗30g、苦參20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甘草15g。以下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的方案
按照所述重量比取各原料,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然后將原料置于砂鍋內,再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30-60分鐘,期間連續攪拌原料,濾出藥液。當歸、丹參、川芎、紅花、元胡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局部的新陳代謝,促進炎癥的吸收及傷口愈合;苦參、金銀花和蒲公英能夠清熱解毒,具有良好的殺菌和抗病毒作用,有利于炎癥的消退和祛除;苦參還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改善患肢皮膚瘙癢的癥狀;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可改善血栓性淺靜脈炎患者的水腫及炎癥;山藥有健脾、除濕、補氣、益肺的功效;茯苓、豬苓有利水滲濕,健脾之功效,可消除患肢的水腫;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胺、生肌等功效,能抗菌、提聞機體免疫力,有利于消除水腫和炎癥.
紅小豆味甘,性平,無毒,下水腫,排癰腫膿血,療寒熱,止泄痢,利小便,治熱毒,散惡血,除煩滿,健脾胃。澤瀉歸腎、膀胱經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每日一劑,分早、晚飯前溫服,七天為一療程,每服用一療程后停藥七天,再繼續下一療程的治療,一般兩個療程即可治愈,個別特殊患者,為鞏固療效可再服一個療程鞏固治療。注意在服用本發明中藥期中禁忌酒類和海鮮等食品。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自2001年5月至2011年5月,先后對456例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男性253例,女性213例,年齡最大者75歲,最小者34歲,平均年齡52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33例患者,治療組服用本發明治療與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作比較。治療組采用以下治療方案
取用當歸15g、丹參20g、川芎15g、元胡20g、紅花15g、薏米30g、山藥15g、茯苓15g、豬茶15g、紅小豆30g、澤灣15g、黃苗30g、苦參20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甘草15g。按照所述重量比取各原料,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然后將原料置于砂鍋內,再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30-60分鐘,期間連續攪拌原料,濾出藥液500毫升到容器中,得到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藥物;每日一劑,分早、晚飯前溫服,七天為一療程,每服用一療程后停藥七天,再繼續下一療程的治療。患者各進行兩個療程的治療時間,每天隨訪一次,包括癥狀、體征改善情況,不良反應。治療前后分別查體征和血象常規,按照衛生部藥政局相關的療效標準如下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疼痛感基本消失;
有效癥狀、體征改善,疼痛感明顯減輕;
無效全身及局部癥狀無好轉,血象無明顯變化。經隨訪得出,在兩個療程的治療中,治療233例患者中有169例患者治療痊愈,34例患者治療有效,其余患者治療無效;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西醫方法治療,對照組233例患者中有89例患者治療痊愈,93例患者治療有效,其余患者治療無效;因此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所有治愈患者又經過I 3年的隨訪治療,治愈的病例無一復發,治療有效率達到88%以上。典型病例
病例I、患者肖某,女,56歲,患者下肢或上肢局部表淺靜脈,沿靜脈走行方向現紅腫、熱、痛,條索狀物或結節,全身有輕度發熱,化驗血白細胞輕度升高,使用本發明兩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續使用一個療程后,癥狀消失,血液化驗各項指標正常。
病例2、患者張某,男,70歲,患者胸腹壁有2條淺靜脈受累,抬舉、活動上肢時,突然感到一側胸腹壁疼痛,受累靜脈略顯紅腫、壓痛、血管變韌,表現為串珠狀,患者有體溫升高,白細胞輕度升高,使用本發明兩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續使用一個療程后,體溫正常,血液化驗各項指標正常,疼痛感消失。病例3、患者李某,男,34歲,患病肢體表淺靜脈突然呈索條狀、網狀腫脹,病變靜脈組織紅腫,局部皮溫升高,觸痛和壓痛明顯,肢體活動受限,全身反應常較輕,微熱不適,使用本發明一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續使用一個療程后,體溫正常,血液化驗各項指標正常,疼痛感消失,各項體征恢復正常。當歸、丹參、川芎、紅花、元胡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局部的新陳代謝,促進炎癥的吸收及傷口愈合;苦參、金銀花和蒲公英能夠清熱解毒,具有良好的殺菌和抗病毒作用,有利于炎癥的消退和祛除;苦參還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改善患肢皮膚瘙癢的癥狀;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可改善血栓性淺靜脈炎患者的水腫及炎癥;山藥有健脾、除濕、補氣、益肺的功效;茯苓、豬苓有利水滲濕,健脾之功效,可消除患肢的水腫;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 毒排胺、生肌等功效,能抗菌、提聞機體免疫力,有利于消除水腫和炎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應用傳統的中醫理論,采用中藥湯劑治療,毒副作用小,本發明能消除靜脈炎癥改善血流;并能活血化瘀,促進潰瘍的愈合,并可以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使病情緩解,同時減少了溶栓劑用藥量,盡可能避免了全身用藥出現的出血并發癥;本發明改善靜脈壁的張力,并通過中藥的排水利濕作用,起到了消腫的療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當歸15g、丹參20g、川彎15g、元胡20g、紅花15g、薏米30g、山藥15g、獲茶15g、豬茶15g、紅小豆30g、澤灣15g、黃苗30g、苦參20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甘草15g。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重量比取各原料,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然后將原料置于砂鍋內,再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30-60分鐘,期間連續攪拌原料,濾出藥液。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當歸15g、丹參20g、川芎15g、元胡20g、紅花15g、薏米30g、山藥15g、茯苓15g、豬苓15g、紅小豆30g、澤瀉15g、黃芪30g、苦參20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甘草15g,按照所述重量比取各原料,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時,然后將原料置于砂鍋內,再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30-60分鐘,期間連續攪拌原料,濾出藥液。
文檔編號A61P9/14GK102895560SQ20121042541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裴元民, 孫學玲, 陳雪風 申請人:裴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