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
背景技術:
白癜風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疾病,已經列入世界疑難雜癥之一。該病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是一種獲得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為影響美容的常見皮膚病,易診斷,治療難。中醫醫學稱之為“白癜風”或“白駁風”。本病多發于青壯年,亦可見于兒童。由于病變以局部皮膚色素脫失,表面平滑而無鱗屑,導致患處皮膚及毛發變白,邊緣清楚,周圍皮膚較深,大小不等,可泛發全身,但以面、頸、四肢、腹部及背部局限者為多,很難治愈,且易反復,一般無自覺癥狀。病程緩慢,皮損常歷久不退。本病雖對健康沒有特別影響,但因常發于顏面等暴露部位,影響容貌,特別是給青壯年病人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和煩惱。西醫理論則認為白癜風是由于皮膚代謝障礙而引起的皮膚色素脫失,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多數只能達到近期臨床效果,而不能制止復發,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中醫學理論認為,白癜風的發病是機體內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內因為肝腎陰虛,多由肝血虛、腎陽虛、腎氣不足,致令機體陰陽失衡,氣血失和,在此基礎上,濕熱風邪乘虛而入,客入肌膚,閉阻經絡血脈,肌膚不得溫煦,皮膚毛發失養導致色素細胞脫失,局部或周身皮膚形成白斑而發病。其治療原則以溫補肝腎、養血祛風、活血化瘀為主,常用藥物有白癜風丸、白濁丸、白癜風膠囊、白靈酊、白丹搽劑、復方卡力孜然酊等中成藥,但臨床實踐過程中,有些藥物療效不確切,服藥時間太長,且只能達到近期效果,復發率較高,患者不太容易接受;外用制劑因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療效迅速、肯定,尤其以局限性白癜風為最好,但目前治療白癜風的外用藥多為酊劑,劑型落后、易污染衣物、使用不方便,部分患者對酒精過敏,限制了使用。但傳統膏藥、橡皮膏劑等具有藥容量小、透皮效果差,易刺激、易過敏、無法反復貼揭、粘度不可控等不足之處,因此,改革傳統外敷中藥劑型,研制開發安全有效、劑型先進、使用便捷的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外用藥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的治療白癜風的中成藥存在的技術缺陷,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療效顯著的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藥巴布劑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包括主藥、基質、背襯基料和防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藥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蒺藜15 30份、天麻15 30份、烏梢蛇10 20份、補骨脂15 30份、紅花10 20份、當歸20 40份、丹參15 30份、制何首烏15 30份、烏梅15 30份、黃芪15 30份、菟絲子15 30份、自然銅6 12份、紫草10 20份、桑椹30 50份、冰片3 6份。所述制備巴布劑的基質包括增稠劑75 95份,成膜劑22 30份,粘著劑89 100份,保濕劑200 250份,填充劑2 3份,以重量份計。所述增稠劑為明膠、西黃蓍膠、桃膠和阿拉伯膠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成膜劑為聚乙烯醇和聚維酮的任意一種或兩種;所述粘著劑為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海藻酸鈉和羧甲基纖維素鈉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保濕劑為甘油、聚乙二醇300 600、山梨醇和丙二醇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填充劑為氧 化鋅、高嶺土、二氧化鈦、微粉硅膠和碳酸鈣的任意一種或幾種。優選的,所述增稠劑為明膠;所述成膜劑為聚乙烯醇;所述粘著劑為聚丙烯酸鈉;所述保濕劑為甘油;所述填充劑為氧化鋅。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所述的中藥巴布劑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15 30份、天麻15 30份、烏梢蛇10 20份、補骨脂15 30份、紅花10 20份、當歸20 40份、丹參15 30份、制何首烏15 30份、烏梅15 30份、黃芪15 30份、菟絲子15 30份、自然銅6 12份、紫草10 20份、桑椹30 50份、冰片3 6份;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5 20倍量40% 95%乙醇浸潰提取2次,每次I 7天,或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O. 5 2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10 I. 30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5 15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O. 5 2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10 I. 3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75 95份增稠劑和22 30份成膜劑,加400 500份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I. 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2 3份填充劑,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粘著劑89 100份和200 250份保濕劑,加100 150份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
O.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治療方法外用。切成合適大小每晚帖于患處,I個月為I療程。祖國醫學認為白癜風主要由于氣血兩虛,氣血失和或由于風濕郁于毛皮所致。氣血失和,血不能營養肌膚,陰虛日久,必致肝腎虧損,榮衛無暢達之機,皮毛腠理失養而發白斑。白癜風最主要的證型是肝腎不足與瘀血阻絡,多以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滋補肝腎為最主要治法,以疏肝理氣、清熱為輔助治療,扶正祛邪相兼。發明人針對其病因病機特點,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和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研制成本發明的藥物配方。方中以白蒺藜、天麻、烏梢蛇袪風定痛、活血通絡為君藥,配以紅花、當歸、丹參、紫草、桑椹活血化瘀為臣藥,以助君藥驅風定痛,活血通絡之功效,以補骨脂、制何首烏、菟絲子、黃芪、烏梅補益肝腎、益氣固表為佐藥,冰片能開竅,助諸藥走竄。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滋補肝腎之功效,從而達到治愈白癜風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白蒺藜、補骨脂、制何首烏、丹參、烏梅、菟絲子、自然銅、紫草等能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促進黑色素的合成和運轉。將上述十五味中藥原料經過不同的提取工藝,得到中藥稠膏和藥物粉末,選擇醫學上可接受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親水性物質搭配而成的基質與中藥稠膏和藥物粉末混合,涂布在背襯基料上,蓋上防粘膜制成中藥巴布劑。該巴布劑質量穩定、與皮膚相容性好,刺激性小,透皮吸收效果好,貼敷舒適,使用方便,可反復揭帖,適用于臨床白癜風患者的使用,有效率達94%以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中藥巴布劑用于治療白癜風,功效為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滋補肝腎,具有治療見效快、 療效確切、不易復發等優點;本發明產品為中藥巴布劑,為中藥水溶性凝膠貼膏劑,對皮膚無刺激,無過敏現象,具有透皮吸收快、透氣性好、保濕性強、藥物經皮吸收效果好、剝離時無疼痛感可反復揭帖,不污染衣物,無殘留、使用方便等優點;本發明使用方便、舒適,為患者容易接受,與口服劑型相比,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不受胃腸道降解影響,與軟膏相比,給藥劑量準確,吸收面積固定;生產工藝簡單,適合工業化、自動化生產,生產過程中無三廢。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25g 天麻25g 烏梢蛇15g 補骨脂25g 紅花15g 當歸30g 丹參20g 制何首烏20g烏梅25g 黃芪25g 菟絲子20g 自然銅IOg紫草15g桑椹45g 冰片4g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20倍量4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15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15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O. 5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3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85g阿拉伯膠和25g聚乙烯醇,加45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I. 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2. 2g氧化鋅,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92g聚丙烯酸鈉和230g甘油,加120g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 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2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15g 天麻15g 烏梢蛇IOg 補骨脂15g 紅花IOg 當歸20g 丹參15g 制何首烏15g烏梅15g黃芪15g英絲子15g 自然銅6g 紫草IOg桑椹30g 冰片3g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15倍量40%乙醇浸潰提取2次,每次I天,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20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5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O. 5 2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1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85g明膠和26g聚乙烯醇,加45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2. 5g氧化鋅,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95g聚丙烯酸鈉和220g甘油,加130g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3: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30g 天麻30g 烏梢蛇20g 補骨脂30g 紅花20g 當歸40g 丹參30g 制何首烏30g烏梅30g 黃芪30g 菟絲子30g 自然銅12g 紫草20g桑椹50g 冰片6g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20倍量80%乙醇浸潰提取2次,每次7天,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30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洛與剩余藥材加10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15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95g明膠和26g聚乙烯醇,加50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3g氧化鋅,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IOOg聚丙烯酸鈉和200g甘油,加IOOg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4: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25g 天麻20g 烏梢蛇15g 補骨脂20g紅花15g當歸20g 丹參20g 制何首烏30g烏梅25g 黃芪30g菟絲子15g 自然銅12g 紫草15g 桑椹30g 冰片6g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5倍量9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1.25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8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I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29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80g明膠和25g聚維酮,加42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2. 3g高嶺土,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93g聚丙烯酸鈉和250g丙二醇,加I IOg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5: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22. 5g天麻22. 5g 烏梢蛇15g補骨脂22. 5g紅花15g
當歸30g丹參22.5g 制何首烏22. 5g烏梅22. 5g 黃芪22. 5g
菟絲子22.5g自然銅9g 紫草15g桑椹40g 冰片4. 5g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12倍量7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O. 5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12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5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3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90g阿拉伯膠和22g聚乙烯醇,加50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3g氧化鋅,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89g羧甲基纖維素鈉和200g丙二醇,加150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6: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15g 天麻15g 烏梢蛇20g 補骨脂15g 紅花15g當歸30g 丹參22.5g 制何首烏30g烏梅15g 黃芪25g菟絲子22g 自然銅8g 紫草20g 桑椹40g 冰片4g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15倍量8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25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15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O. 5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20的稠膏C,備用;b、巴布劑 的制備
取75g明膠和30g聚維酮,加40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3g高嶺土,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IOOg羧甲基纖維素鈉和200g甘油,加IOOg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7: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22. 5g天麻22. 5g烏梢蛇15g 補骨脂22. 5g紅花15g 當歸30g 丹參22.5g制何首烏22. 5g烏梅22. 5g 黃芪22. 5g 菟絲子22.5g自然銅9g 紫草15g桑椹40g 冰片4. 5g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5倍量95%乙醇浸潰提取2次,每次3天,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12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5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1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75g明膠和30g聚乙烯醇,加45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2. 5g氧化鋅,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89g聚丙烯酸鈉和250g丙二醇,加150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8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22. 5g天麻30g 烏梢蛇15g 補骨脂20g紅花15g 當歸30g 丹參15g 制何首烏22. 5g烏梅25g 黃芪20g 英絲子18g 自然銅3g紫草15g桑椹45g 冰片3g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15倍量70%乙醇浸潰提取2次,每次7天,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15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8倍量水煎煮兩次,每次I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1.2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90g西黃蓍膠和25g聚乙烯醇,加500g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1.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3g 二氧化鈦,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95g海藻酸鈉和200g聚乙二醇400,加150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 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實施例9:臨床觀察
本發明的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在臨床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其臨床研究資料和數據如下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3年至今,對230例白癜風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101例,女129例,最大年齡53歲,最小年齡10歲,平均年齡24歲。病程最短為3個月,最長為13年。(2)治療方法
外用。切割成合適大小每晚帖于患處,I個月為I療程。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使用6個療程左右,重病患者使用36個療程即可痊愈。(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白斑全部消失,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面積占皮損面積彡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4)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163例,占71% ;顯效32例,占14% ;有效22例,占9% ;無效14例,總有效率94%。病例治療時間最短為I個月,最長為4年左右,隨訪最短6個月,最長3年無復發。治療結束后對每名患者進行肝腎功能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無毒副作用。典型病例
病例一李某,27歲,干部,患白癜風10年,2004年4月就診。癥見上額處有直徑為5cm白斑,訴多年靜止不擴散,斑色純白,邊界清楚,邊緣整齊,斑邊緣毛發亦發白,舌淡無華,脈濡細。診斷為白癜風。外敷本發明實施例I所制巴布劑6個療程,皮膚顏色逐漸變深,連續治療15個療程白斑消失,皮膚顏色恢復正常,邊緣白色毛發逐漸變黑,隨訪至今未復發。病例二 患者,王某某,22歲,2005. 03. 20初診。患者在2個月前發現頸部位出現白斑,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來我院治療。首先查看了患者的病情,由于發病時間短、患者的病情并不嚴重,白斑脫色程度較淺,黑色素細胞尚有存留,此時給予外敷本發明實施例2所制巴布劑3個療程,患者白斑基本消失,連續用藥6個療程后痊愈。隨訪至今未復發。病例三張某,女,24歲,2008. 05. 06初診。
該患者于3年前頭面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白斑,并迅速擴展到軀干及上肢部,曾多方求治無效,而轉我所治療。經查頭、面、軀干及上肢有大小不等的白斑,小如蠶豆,大如銅錢,有的互相連接。外敷本發明實施例3所制巴布劑9個療程,少數白斑開始顏色變深,繼用藥12個療程后多數白斑顏色開始變深,繼續鞏固治療9個療程后痊愈。隨訪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包括主藥、基質、背襯基料和防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藥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白蒺藜15 30份、天麻15 30份、烏梢蛇10 20份、補骨脂15 30份、紅花10 20份、當歸20 40份、丹參15 30份、制何首烏15 30份、烏梅15 30份、黃芪15 30份、菟絲子15 30份、自然銅6 12份、紫草10 20份、桑椹30 50份、冰片3 6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巴布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巴布劑的基質包括增稠劑75 95份,成膜劑22 30份,粘著劑89 100份,保濕劑200 250份,填充劑2 3份,以重量份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藥巴布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劑為明膠、西黃蓍膠、桃膠和阿拉伯膠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成膜劑為聚乙烯醇和聚維酮的任意一種或兩種;所 述粘著劑為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海藻酸鈉和羧甲基纖維素鈉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保濕劑為甘油、聚乙二醇300 600、山梨醇和丙二醇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填充劑為氧化鋅、高嶺土、二氧化鈦、微粉硅膠和碳酸鈣的任意一種或幾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巴布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劑為明膠;所述成膜劑為聚乙烯醇;所述粘著劑為聚丙烯酸鈉;所述保濕劑為甘油;所述填充劑為氧化鋅。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中藥巴布劑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主藥的制備 該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其主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白蒺藜15 30份、天麻15 30份、烏梢蛇10 20份、補骨脂15 30份、紅花10 20份、當歸20 40份、丹參15 30份、制何首烏15 30份、烏梅15 30份、黃芪15 30份、菟絲子15 30份、自然銅6 12份、紫草10 20份、桑椹30 50份、冰片3 6份; 取天麻和烏梢蛇粉碎成細粉,再把冰片研細與上述細粉混勻制得藥粉A,備用;另取白蒺藜、丹參、當歸、紫草、補骨脂、烏梅、制何首烏、菟絲子用5 20倍40% 95%乙醇浸潰提取2次,每次I 7天,或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O. 5 2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I. 10 I. 30的稠膏B,備用;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藥渣與剩余藥材加5 15倍水煎煮兩次,每次O. 5 2小時,合并煎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I. 10 I. 30的稠膏C,備用; b、巴布劑的制備 取75 95份增稠劑和22 30份成膜劑,加400 500份水浸潤膨脹,50 70°C水浴加熱溶解,攪拌均勻,制得溶融狀流動膏體D,備用;向膏體D中加入藥粉A (相對密度調為I. 05),60°C水浴攪拌狀態下加入稠膏B和稠膏C,再加入2 3份填充劑,攪拌均勻得料液E,備用;取粘著劑89 100份和200 250份保濕劑,加100 150份水至完全溶解,研磨得料液F,備用;將料液E和料液F混合,水浴加熱至60°C,攪拌,涂布于無紡布上,厚度O.5mm,60°C干燥3小時,放冷,覆蓋聚乙烯薄膜,切成IOcmX 15cm大小,密封包裝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巴布劑以白蒺藜、天麻、烏梢蛇、補骨脂、紅花、當歸、丹參、制何首烏、烏梅、黃芪、菟絲子、自然銅、紫草、桑椹、冰片為原料經加工制成的巴布劑。本發明的巴布劑專門用于治療白癜風,其載藥量大,透氣性好,保濕性強,透皮吸收快,療效確切;可以反復揭貼、隨時終止給藥,與皮膚相容性好,無刺激性和過敏性;該中藥巴布劑功效為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滋補肝腎,具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不易復發等優點,共治療230例,有效率達94%以上。
文檔編號A61K9/70GK102614385SQ2012101074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3日
發明者張銘, 朱文岳, 李春榮 申請人:朱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