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獸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
背景技術:
夏秋季節,蚊蟲活動猖獗,不僅吸吮畜禽的血液,奪取營養,而且分泌毒素,使受叮咬部位發生紅腫痛癢,傳播疾病。致使受害畜禽逐漸消瘦,生長緩慢、發育不良,嚴重的還造成死亡。防止蚊蟲叮咬牲畜,除搞好環境衛生,采用藥物殺滅和蚊香驅趕方法。還有,臨床針對主要有蚊蟲叮咬后引起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體表疾病,頭癬、體股癬、手足癬、花斑癬、皮膚念珠菌病、甲癬、孢子絲菌病。主要靠抗生素、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然而,由于抗生素、激素類藥物對牲畜體表有較大的副作用,所以,尋求一種機體不會對其產生耐藥性的,能夠殺滅多種病原菌,對受損皮膚粘膜可以起到快速康復作用的新型中藥,以替代或減少抗生素、激素類藥物的應用,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努力方向之一 O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經反復研究,并通過試驗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更好療效的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該外用擦劑對病原微生物及其它病原引起的體表疾病有顯著療效。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提供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本發明的另外一個技術任務是提供該酊劑的制備方法。本發明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方解如下
本發明藥物選擇苦楝皮、薄荷葉、使君子、榧子、南瓜子、檳榔、木槿皮、樟腦、扶桑葉、松香、大葉狼豆柴葉、九頭獅子草、紫花地丁、鶴虱、一支箭、菖蒲葉、山豆根、冰片、生姜、 大蒜、白酒、豆油、紅霉素、維生素B作為功能原料進行組合,以苦楝皮、薄荷葉、使君子、榧子、南瓜子、檳榔為君藥,可散熱、止痛、止癢、滅菌、去郁火,由于對多種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在處方中起到了抗菌消炎,止痛止癢,治療多種皮膚粘膜疾病的關鍵作用。木槿皮、樟腦、 扶桑葉、松香、大葉狼豆柴葉、九頭獅子草為臣藥,具有廣譜殺菌、消毒的活性,對金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伙同紫花地丁、鶴虱、一支箭、菖蒲葉、山豆根、冰片、生姜、大蒜、白酒、豆油、紅霉素、維生素B共同輔佐以奏宣毒散瘀、抗菌消炎、散腫止痛、祛濕止癢之功。這些原料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其混合后產生特殊香味,能夠驅避蚊蟲;從而有效的防治牲畜蚊蟲叮咬。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苦楝皮40-50份、薄荷葉40-50份、使君子40-50份、榧子40-50份、南瓜子40-50 份、檳榔40-50份、木槿皮30-40份、樟腦30-40份、扶桑葉30-40份、松香30-40份、大葉狼豆柴葉30-40份、九頭獅子草30-40份、紫花地丁 20-30份、鶴虱20-30份、一支箭20-30份、 菖蒲葉20-30份、山豆根20-30份、冰片20-30份、生姜10-20份、大蒜10-20份、白酒10-20 份、豆油10-20份、紅霉素10-20份、維生素B10-20份;
制備方法包括a、按配方比例將冰片溶解于白酒中;
b、步驟I所得溶液與豆油、紅霉素、維生素B充分與水混合后得原液備用;
C、按配方比例將苦楝皮、薄荷葉、使君子、榧子、南瓜子、檳榔、木槿皮、樟腦、扶桑葉、松香、大葉狼豆柴葉、九頭獅子草、紫花地丁、鶴虱、一支箭、菖蒲葉、山豆根、生姜、大蒜進行篩選一稱量配齊一烘干一粉碎后,放入裝有含5倍量濃度為80% (V/V)白酒溶液中混合攪拌, 浸潰24小時后調整流速;當滴露液已有原液的3/4時停止滲漉,壓殘渣,取滲漉待用; d、將步驟2混合后備用原液與步驟3滲漉液混合,攪拌均勻,然后于O —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消毒,分裝即為成品。用法用量使用時取醫用棉花或棉布,在受損肌膚等同面積上均價涂抹均勻,每日六次,次日治愈。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苦楝皮42-48份、薄荷葉42-48份、使君子42-48份、榧子42-48份、南瓜子42-48份、 檳榔42-48份、木槿皮32-38份、樟腦32-38份、扶桑葉32-38份、松香32-38份、大葉狼豆柴葉32-38份、九頭獅子草32-38份、紫花地丁 22-28份、鶴虱22-28份、一支箭22-28份、 菖蒲葉22-28份、山豆根22-28份、冰片22-28份、生姜12-18份、大蒜12-18份、白酒12-18 份、豆油12-18份、紅霉素12-18份、維生素B12-18份;
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
苦楝皮45份、薄荷葉45份、使君子45份、榧子45份、南瓜子45份、檳榔45份、木槿皮 35份、樟腦35份、扶桑葉35份、松香35份、大葉狼豆柴葉35份、九頭獅子草35份、紫花地丁 25份、鶴虱25份、一支箭25份、菖蒲葉25份、山豆根25份、冰片25份、生姜15份、大蒜 15份、白酒15份、豆油15份、紅霉素15份、維生素B15份;
本發明涉及中藥藥理及藥性如下
苦楝皮
性味《別錄》〃微寒。〃《日華子本草》〃苦,微毒。〃《醫林籍要》〃大苦,大寒。〃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治蛔蟲,蟯蟲,風疹,疥癬。藥理作用I、驅蟲作用經豬試驗表明,該藥煎劑或醇提取物均對豬蛔蟲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驅蛔作用的有效成分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低濃度(I: 5000-9000)的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段(頭部及中部)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為自發活動增強,間歇地出現異常的劇烈收縮,破壞其運動的規律性(活動增強與減弱相交替), 持續10-24小時,最后逐漸轉入痙攣性收縮。川楝素能透過蟲體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蟲肌肉,擾亂其能量代謝,導致收縮性疲勞而痙攣。此濃度的川楝索對蛔蟲神經-肌肉的興奮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斷,提示川楝素并非擬膽堿藥。高濃度(I :1000)的川楝素對豬蛔蟲特別是頭部的神經節有麻痹作用。這種麻痹作用,可能是蟲體受藥物作用后呈間歇性痙攣收縮的結果。經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別測定蟲體勻漿的膽堿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結果證明均無明顯影響,表明川楝素不是通過糖代謝而起作用。另從蛔蟲肌肉中的ATP和無機磷的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謝加快,從而造成蛔蟲有能量供應短缺而導致收縮疲勞,而被排出體外。高濃度的苦楝皮藥液(25%-50%)在體外對小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2、對呼吸中樞的影響大劑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靜脈或肌內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這主要是由于該成分對中樞的抑制作用。延腦呼吸中樞部位直接給予川楝素(每只大鼠O. 10-0. 15mg),能支持上述結果。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對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輕微的對抗作用。3、對神經肌肉傳遞功能的影響川楝素對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間接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縮,但不影響神經的興奮傳導,也不降低肌肉對直接刺激的反應;川楝素是 I個選擇性地作用于突觸前的神經肌肉傳遞阻斷劑。其作用部位在突觸前神經末梢,作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經誘發的乙酰膽堿釋放。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川楝素對小白鼠神經肌肉接頭的亞顯微結構有明顯的作用,表現在突觸間隙寬度增加和突觸囊泡數目減少。這兩種變化不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接頭。4、抗肉毒中毒川楝素對肉毒中毒動物具有治療作用。對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中毒后6小時給予川楝素,有明顯治療作用;對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猴子,中毒后24小時給予川楝素,可治愈半數以上動物;對B型肉毒中毒的小鼠, 川楝素也有保護作用。此外,川楝素能明顯增強抗毒血清對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療作用。5、對心乳頭肌電和機械特性的影響楝素濃度依賴性地使快反應電位復極至90%的時程(APD 90)延長,用氯化鋇阻斷Ikl,可取消川楝素延長APD90的作用,川楝素使慢反應電 e壞肼H)延長和收縮力(FC)增強,用氯化鋇后,可取消川楝素的上述作用,但延長Aro的作用存在。此外,川楝素可使離體蛙心收縮節律異常,持續I小時可自動恢復。6、其他作用 楝素(200mg/kg)家兔灌胃以及濃度為O. 2X10 (_4)mg的川楝素均對在位兔及離體兔腸的張力和收縮力有顯著增加。濃度為O. 2X10 (-3) mg的川楝素能使腸肌呈現痙攣性收縮。 此興奮作用能被苯海拉明所對抗,而不被阿托品所阻斷。10%苦楝皮水浸液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苦楝根皮提取物治療小鼠實驗性曼氏血吸蟲病,從動物體內存活蟲數及孵化試驗等方面證實,有一定療效。薄荷
性味歸經性涼、味辛;
功用抗刺激作用導致氣管產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故有祛痰、殺菌的作用。使君子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具殺蟲、消積、健脾的功效。其甘溫是溫和之溫,殊非溫燥可比,故能助飲食之動化,而疏導腸中積滯,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 榧子
性味甘,平。①《本經》〃味甘,溫。〃②《別錄》〃有毒。〃③《千金 食治》〃味甘平澀,無毒。〃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①《本草經疏》〃入手太陰、陽明經。〃②《本草新編》〃入胃、脾、大腸經,又入肺。〃
功用主治殺蟲,消積,潤燥。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燥咳,便秘,痔瘡。①《本經》:〃 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②《別錄》:〃主五痔。〃③陶弘景〃療寸白。〃④孟詵〃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營衛,明目。"⑤《日用本草》殺腹間大小蟲,小兒黃瘦,腹中有蟲積者食之即愈。又帶殼細嚼食下,消痰。〃⑥《生主編》〃治咳嗽,白濁,助陽道。〃⑦《本草備要》〃潤肺,殺蟲。〃⑧《本經逢原》〃與使君子同功。〃⑨《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補氣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南瓜子
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驅蟲,消腫。用于治絳蟲、蛔蟲、產后手足浮腫、百日咳、痔瘡。檳榔
性味歸經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功用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木槿皮
性味歸經寒;甘、苦;歸大腸、肝、脾經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用于治腸風瀉血,痢疾,治脫肛,白帶,痔瘡,疥癬。
樟腦
性味歸經辛,溫。功能主治通竅辟穢,溫中止痛,利濕殺蟲。用于寒濕吐瀉,胃腹疼痛;外用治疥、 癬、齲齒作痛。扶桑葉
性味①《綱目》〃甘,平,無毒。〃②《廣西中藥志》〃味澀,性平。〃
功用主治治癰腫,毒瘡,衄血。①《綱目》〃治癰疽腮腫,取葉或花同白芙蓉葉、牛蒡葉、白蜜研膏敷之。〃②《福建民間草藥》:〃解熱毒,消癰腫。〃③《陸川本草》:〃涼血解毒。 治血熱衄血,血瘙,毒瘡。〃④《南寧市藥物志》〃搗碎敷膿瘡。〃
松香
性味歸經苦甘,溫。①《本經》味苦,溫。”②《別錄》甘,無毒。”③《藥性論》味甘,平。”④《本草正》味苦辛,溫。”入肝、脾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肺二經。”② 《得配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經。”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生肌止痛,適用于癰癤瘡瘍,濕疹,外傷出血,燒燙傷。大葉狼豆柴葉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功能主治殺蟲;止癢腳癬;疥瘡。九頭獅子草
性味歸經辛、微苦,涼。功能主治發汁解表,清熱解毒,鎮痙。用于感冒,咽喉腫痛,白喉,小兒消化不良, 小兒高熱,癰癤腫毒,毒蛇咬傷。紫花地丁
性味歸經苦、辛、寒,無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可入藥,其性寒味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 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鶴虱
性味歸經苦辛,平,有毒。①《唐本草》“味苦,平,有小毒。”②《綱目》“苦辛,有小毒。”③《醫林纂要》“苦辛,溫。”入脾、胃、肝經;《本經逢原》““入厥陰肝經。”
功效殺蟲,清熱解毒,健脾和胃。
主治治蟲積腹痛,陰道滴蟲;天有驅蟲作用,1%鶴虱配5滴加人生理食鹽水25ml中, 加溫37°C再放人大絳蟲,結果1-2分鐘即死。
6一支箭
性味味甘,平,無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散瘀。①《草木便方》:〃清熱毒,除風熱。治腎囊種痛, 疔腫惡毒,胸腹宿血,蛇毒。〃②《分類草藥性》〃治癢子,消瘡毒,跌打損傷,腫毒。〃③ 《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消癰腫。治犬傷,疥瘡。〃
菖蒲葉
性味辛、溫入心、肺二經。
功能主治解毒療瘡、殺蟲。治瘡擠、麻風、黃水瘡。山豆根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肺、大腸三經;
功用清火,解毒,消腫,止痛。功能主治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冰片
性味歸經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烴。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生姜
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發表,散寒,止嘔,開痰、癰瘡。大蒜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平;人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用于痢疾泄瀉、肺癆.頓咳,腸寄生蟲病(鉤蟲、蟯蟲病),瘡癰腫毒等癥。I.散癰消積,解毒殺蟲主治癰腫瘡毒,癬瘡瘙癢。搗爛外敷或切片外擦。2.解毒用于肺癆頓咳,痢疾泄瀉。3.殺蟲用于鉤蟲病,繞蟲病,可配驅蟲藥同煎服。對鉤蟲病,本品還可作預防用,在下田勞動前,將大蒜搗爛,涂于四肢。對繞蟲病,也可將本品搗爛,加菜油少許,臨睡前涂于肛門周圍。此外,本品生食還可防治流感。白酒
性能味辛、甘,性溫。能和血通脈,祛寒壯神,宣導藥勢。此外,米酒又可溫養脾胃,米酒、黃酒有一定補益作用。用途用于痹證,經脈不利,肢體疼痛,拘攣;胸痹,胸陽不宣,胸部隱痛,或胸痛徹背;血瘀或陰寒內盛的病證;勞累后體倦神疲,肢體酸痛。
用法直接飲用或溫飲。和藥同煎或與藥液兌服,送服某些丸、散藥劑,浸制某些食物、 藥物。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在60度 (即60%)以下,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 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早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技術,并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已發展到能生產各種濃度、各種香型、各種含酒的飲料,并為工業、醫療衛生和科學試驗制取出濃度為95%以上的醫用酒精和99. 99%的無水乙醇。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劇上升。喝酒讓人容易麻痹,不清醒從而進行失去理智的行為。
豆油
性味辛;甘;溫歸經大腸經功效分類潤燥藥功效潤腸通便;驅蟲解毒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腸蟲梗阻;大便秘結;疥癬紅霉素
“紅霉素是由紅霉素鏈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所產生的大環內酯 (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此外,尚有其琥珀酸乙酯(琥乙紅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鹽(依托紅霉素)供藥用。該品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譜與青霉素近似,對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糞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梭狀芽孢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革蘭陰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桿菌、百日咳桿菌、布氏桿菌、軍團菌、腦膜炎雙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擬桿菌、部分痢疾桿菌及大腸桿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對支原體、放線菌、螺旋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奴卡菌、少數分枝桿菌和阿米巴原蟲有抑制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該品易耐藥。特點是對青霉素產生耐藥性的菌株,對該品敏感。作用機制主要是與核糖核蛋白體的50S亞單位相結合,抑制肽酰基轉移酶,影響核糖核蛋白體的移位過程,妨礙肽鏈增長,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系抑菌劑。適用于支原體肺炎、沙眼衣原體引起的新生兒結膜炎、嬰兒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病性尿道炎)、軍團菌病、白喉(輔助治療)及白喉帶菌者、皮膚軟組織感染、百日咳、敏感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鏈球菌咽峽炎、李斯德菌感染、風濕熱的長期預防及心內膜炎的預防、空腸彎曲菌腸炎,以及淋病、梅毒、痤瘡等。臨床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對青霉素過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所致的呼吸道、軍團菌肺炎、 支原體肺炎、皮膚軟組織等感染,此外,對白喉病人,以該品及白喉抗毒素聯用則療效顯著。維生素B
維生素B (Vitamin B)也作維他命B,是某些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維生素B曾經被認為是像維生素C那樣具有單一結構的有機化合物,但是后來的研究證明它其實是一組有著不同結構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員有了獨立的名稱, 如維生素BI,而維生素B成為了一個總稱,有的時候也被稱為維生素B族、維生素B雜或維生素B復合群。維生素B都是水溶性維生素,它們是協同作用,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的健康,增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細胞生長和分裂(包括促進紅血球的產生,預防貧血發生)。與護膚密切相關的B族維生素包括BI. B2. B3. B5. B6和H等。維生素BI又稱硫胺素,可抑制膽堿酯酶活性,減輕皮膚炎癥反應,有防治脂溢性皮炎、濕疹、增進皮膚健康之功效。主要來源于谷物、鮮蔬菜、水果、牛乳、蛋黃、瘦肉、肝、酵母、糠麩、花生等。維生素 B2又稱核黃素,參與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血紅蛋白的合成及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能幫助皮膚抵抗日光的損害,促進細胞再生。體內缺乏維生素B2時,皮膚對日光比較敏感,容易出現日光性皮炎,被日光曬久了,臉部發紅發癢,在鼻子周圍有粉狀物出現。主要來源于蛋黃、牛乳、酵母、綠葉蔬菜、米糠、胚芽、動物肝臟與腎臟、胡蘿卜、釀造酵母、魚、橘子、柑、 橙等。維生素B3又稱為煙酸,可以抑制皮膚黑色素的形成,防止皮膚粗糙。有利于受傷害的細胞或皮膚復原。對維持正常組織,尤其是皮膚、消化道、神經系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6與皮膚健康有密切關系,是很多酶和輔助酶分子結構的一部分。促進氨基酸的代謝以保持皮膚健康,可降低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及透明質酸酶活性,降低變態反應、炎癥反應,促進上皮細胞生長。可用于防治皮膚粗糙、粉刺、日光曬傷、止癢和陽光曬黑,也可用于防治脂溢性皮膚炎癥、一般性痤瘡、干性脂溢性皮炎濕疹和落屑性皮膚變化。主要來源于肝、蛋黃、谷物、胚芽、豆類、牛乳、魚類、肉類、蔬菜。維生素H又稱生物素(biotin),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粗糙,防止毛發脫落、脂溢性皮炎、多晶型的粉刺(痤瘡)等。存在于肝、蛋黃、奶、酵母等食物中。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配方
苦楝皮40g、薄荷葉40g、使君子40g、榧子40g、南瓜子40g、檳榔40g、木槿皮30g、 樟腦30g、扶桑葉30g、松香30g、大葉狼豆柴葉30g、九頭獅子草30g、紫花地丁 20g、鶴虱 20g、一支箭20g、菖蒲葉20g、山豆根20g、冰片20g、生姜10g、大蒜10g、白酒10g、豆油10g、 紅霉素10g、維生素BlOg ;
制備方法包括
a、按配方比例將冰片溶解于白酒中;
b、步驟I所得溶液與豆油、紅霉素、維生素B充分與水混合后得原液備用;
C、按配方比例將苦楝皮、薄荷葉、使君子、榧子、南瓜子、檳榔、木槿皮、樟腦、扶桑葉、松香、大葉狼豆柴葉、九頭獅子草、紫花地丁、鶴虱、一支箭、菖蒲葉、山豆根、生姜、大蒜進行篩選一稱量配齊一烘干一粉碎后,放入裝有含5倍量濃度為80% (V/V)白酒溶液中混合攪拌,浸潰24小時后調整流速;當滴露液已有原液的3/4時停止滲漉,壓殘渣,取滲漉待用;
d、將步驟2混合后備用原液與步驟3滲漉液混合,攪拌均勻,然后于O —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消毒,分裝即為成品。用法用量使用時取醫用棉花或棉布,在受損肌膚等同面積上均價涂抹均勻,每日六次,次日治愈。實施例2,配方
苦楝皮42g、薄荷葉42g、使君子42g、榧子42g、南瓜子42g、檳榔42g、木槿皮32g、樟腦 32g、扶桑葉32g、松香32g、大葉狼豆柴葉32g、九頭獅子草32g、紫花地丁 22g、鶴虱22g、一支箭22g、菖蒲葉22g、山豆根22g、冰片22g、生姜12g、大蒜12g、白酒12g、豆油12g、紅霉素 12g、維生素B12g ;
制備方法、用法用量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3,配方
苦楝皮45g、薄荷葉45g、使君子45g、榧子45g、南瓜子45g、檳榔45g、木槿皮35g、樟腦 35g、扶桑葉35g、松香35g、大葉狼豆柴葉35g、九頭獅子草35g、紫花地丁 25g、鶴虱25g、一支箭25g、菖蒲葉25g、山豆根25g、冰片25g、生姜15g、大蒜15g、白酒15g、豆油15g、紅霉素 15g、維生素B15g;制備方法、用法用量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4,配方
苦楝皮48g、薄荷葉48g、使君子48g、榧子48g、南瓜子48g、檳榔48g、木槿皮38g、樟腦 38g、扶桑葉38g、松香38g、大葉狼豆柴葉38g、九頭獅子草38g、紫花地丁 28g、鶴虱28g、一支箭28g、菖蒲葉28g、山豆根28g、冰片28g、生姜18g、大蒜18g、白酒18g、豆油18g、紅霉素 18g、維生素BlSg ;
制備方法、用法用量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5,配方
苦楝皮50g、薄荷葉50g、使君子50g、榧子50g、南瓜子50g、檳榔50g、木槿皮40g、 樟腦40g、扶桑葉40g、松香40g、大葉狼豆柴葉40g、九頭獅子草40g、紫花地丁 30g、鶴風 30g、一支箭30g、菖蒲葉30g、山豆根30g、冰片30g、生姜20g、大蒜20g、白酒20g、豆油20g、 紅霉素20g、維生素B20g;
制備方法、用法用量與實施例I相同。試驗結果
對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
試驗序號/試驗濃度作用不通時間(min)神菌率(%)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苦楝皮40-50份、薄荷葉40-50份、使君子40-50份、榧子40-50份、南瓜子40-50 份、檳榔40-50份、木槿皮30-40份、樟腦30-40份、扶桑葉30-40份、松香30-40份、大葉狼豆柴葉30-40份、九頭獅子草30-40份、紫花地丁 20-30份、鶴虱20-30份、一支箭20-30份、 菖蒲葉20-30份、山豆根20-30份、冰片20-30份、生姜10-20份、大蒜10-20份、白酒10-20 份、豆油10-20份、紅霉素10-20份、維生素B10-20份;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苦楝皮42-48份、薄荷葉42-48份、使君子42-48份、榧子42-48份、南瓜子42-48份、 檳榔42-48份、木槿皮32-38份、樟腦32-38份、扶桑葉32-38份、松香32-38份、大葉狼豆柴葉32-38份、九頭獅子草32-38份、紫花地丁 22-28份、鶴虱22-28份、一支箭22-28份、 菖蒲葉22-28份、山豆根22-28份、冰片22-28份、生姜12-18份、大蒜12-18份、白酒12-18 份、豆油12-18份、紅霉素12-18份、維生素B12-18份;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苦楝皮45份、薄荷葉45份、使君子45份、榧子45份、南瓜子45份、檳榔45份、木槿皮 35份、樟腦35份、扶桑葉35份、松香35份、大葉狼豆柴葉35份、九頭獅子草35份、紫花地丁 25份、鶴虱25份、一支箭25份、菖蒲葉25份、山豆根25份、冰片25份、生姜15份、大蒜15份、白酒15份、豆油15份、紅霉素15份、維生素B15份;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包括a、按配方比例將冰片溶解于白酒中;b、步驟I所得溶液與豆油、紅霉素、維生素B充分與水混合后得原液備用;C、按配方比例將苦楝皮、薄荷葉、使君子、榧子、南瓜子、檳榔、木槿皮、樟腦、扶桑葉、松香、大葉狼豆柴葉、九頭獅子草、紫花地丁、鶴虱、一支箭、菖蒲葉、山豆根、生姜、大蒜進行篩選一稱量配齊一烘干一粉碎后,放入裝有含5倍量濃度為80% (V/V)白酒溶液中混合攪拌,浸潰24小時后調整流速;當滴露液已有原液的3/4時停止滲漉,壓殘渣,取滲漉待用;d、將步驟2混合后備用原液與步驟3滲漉液混合,攪拌均勻,然后于O —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消毒,分裝即為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牲畜蚊蟲叮咬的復方酊劑,主要由苦楝皮40-50份、薄荷葉40-50份、使君子40-50份、榧子40-50份、南瓜子40-50份、檳榔40-50份、木槿皮30-40份、樟腦30-40份、扶桑葉30-40份、松香30-40份、大葉狼豆柴葉30-40份、九頭獅子草30-40份、紫花地丁20-30份、鶴虱20-30份、一支箭20-30份、紅霉素10-20份、維生素B10-20份等共24味原料配伍而成,各有效成份通過滲漉、均化、消毒得外用酊劑,對病原微生物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體表疾病有顯著療效,見效快、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K9/08GK102600441SQ201210086768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竇祥龍 申請人:常熟市海虞茶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