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手持握拔火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尤其涉及單手持握拔火罐。
背景技術: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于皮膚,造成郁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后來又擴大應用于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后,由于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范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拔火罐的常見材質有竹質、玻璃質和陶質;陶瓷火罐是使用陶土,作成口圓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黃釉,經窯里燒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幾種,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經濟實用,北方農村多喜用之。
大型的陶質拔火罐是使用于人體腹部,在實際操作中,大型的拔火罐使用不方便,由于其體積大,醫師不能用一只手持握罐體(小型和中型拔火罐可被醫師一手持握,另一只手向罐體內置入酒精并點燃,然后迅速將燃燒的拔火罐扣于患者身體需治療部位),只能雙手持握罐體,還需要另外有人幫助向罐體內置入酒精并引燃,給使用大型拔火罐進行治療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單手持握拔火罐,使用者可單手持握,進行拔罐的操作,為大型拔火罐的治療帶來方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單手持握拔火罐,包括陶瓷罐體,所述陶瓷罐體外表面頂部向下凹設有燃燒凹坑,以保持罐體內氣體溫度;所述罐體外表面對稱設有至少一對持握凹陷部,如此的結構設計而不采用在罐體外表面設置杯把式結構是因為如果采用杯把式結構,當持握杯把式結構的大型拔火罐時,以及當罐體需要由人體上拔除時,手施加大力于罐體的杯把式結構會導致杯把式結構斷裂,而且杯把式結構的拔火罐占用的空間過多,不便于拔火罐的存儲;內凹式持握凹陷部的設計,既可以使操作者對罐體一手牢固持握,也可以一手將罐體從人體上拔除,還不增加罐體占用的空間。所述持握凹陷部對稱設于罐體外表面側壁處。所述持握凹陷部對稱設于罐體外表面頂部的燃燒凹坑外緣處。所述每個持握凹陷部內設有至少一個手指凹坑,以方便手指按壓于此。所述手指凹坑上設有防滑紋,以增加手指與其的摩擦系數。本實用新型可單手持握,進行拔罐的操作,為大型拔火罐的治療帶來方便。
圖I是本實用新型單手持握拔火罐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單手持握拔火罐側面結構示意圖;[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單手持握拔火罐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參見圖I 圖3所示,單手持握拔火罐,包括陶瓷罐體I,所述陶瓷罐體I外表面頂部向下凹設有燃燒凹坑11 ;所述罐體I外表面對稱設有一對持握凹陷部12。所述持握凹陷部12對稱設于罐體I外表面側壁處。所述每個持握凹陷部12內設有三個手指凹坑121。 所述手指凹坑121上設有防滑紋1211。實施例2參見圖4所示,單手持握拔火罐,其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罐體I外表面對稱設有兩對持握凹陷部12。所述持握凹陷部12對稱設于罐體I外表面頂部的燃燒凹坑11外緣處。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涉及單手持握拔火罐,所述的實施例及圖,只是本實用新型較好的實施效果,并不是只局限于本實用新型,凡是與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等近似或雷同者,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單手持握拔火罐,包括陶瓷罐體(I),所述陶瓷罐體(I)外表面頂部向下凹設有燃燒凹坑(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I)外表面對稱設有至少一對持握凹陷部(1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手持握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凹陷部(12)對稱設于罐體(I)外表面側壁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手持握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凹陷部(12)對稱設于罐體(I)外表面頂部的燃燒凹坑(II)外緣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手持握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持握凹陷部(12)內設有至少一個手指凹坑(12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單手持握拔火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凹坑(121)上設有防滑紋(12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單手持握拔火罐,包括陶瓷罐體,所述陶瓷罐體外表面頂部向下凹設有燃燒凹坑;所述罐體外表面對稱設有至少一對持握凹陷部;本實用新型可單手持握,進行拔罐的操作,為大型拔火罐的治療帶來方便。
文檔編號A61M1/00GK202437777SQ2011205581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明者汪杭玲, 胡玉欣 申請人:胡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