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
背景技術:
脊柱作為人體骨架主要的結構支撐,包含了由彈性關節連接和韌帶及膠質彈性軟骨盤構成的骨性脊柱。成人脊柱包括33塊椎骨,其中最后9塊融合成骨盆后側的骶骨和尾骨。脊柱的徑向有很多彎曲,比如頸部和腰部的彎曲凸向身體前側,胸部和骶部的彎曲凸向身體后側。這些彎曲提供了一定的強度和平衡,是直立行走的必要條件。脊柱頸腰部的彎曲大概35到45度,在這種彎曲程度下,重量被相對平均的分配到
脊柱表面和椎間盤上。當脊柱由于外傷,疾病,遺傳,習慣性微傷或者姿勢不對造成的彎曲喪失時,體重會壓向柔軟的、非骨質的椎間盤,抑制液體流動,導致椎間盤退化。漸漸地,這些患者會表現出脊柱運動功能障礙,進而造成潤滑和維持脊柱彈性的營養物質吸收障礙。椎間盤會進一步退化,導致運動功能喪失,殘疾和神經損害。椎間盤固有的關節液大概20年就開始消失。脊椎退行性病變也稱為骨性關節炎,其主要特征為骨刺增生、椎間盤變薄。臨床癥狀表現為脊椎僵硬、酸痛,活動范圍縮小。有時會伴隨著頭暈、頭痛、手臂、腿腳麻木及脊椎相關性疾病。脊椎的退化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椎體間存在無菌性炎癥,病人會有酸痛的癥狀。此階段尚無骨刺與椎間盤退化等永久改變,神經根受壓的機會較少。第二階段,椎間盤有少量退化,骨刺開始少量出現;坐的時間長了會腰背酸痛;上背部疼痛,開始出現脊椎相關性疾病。第三階段,椎間盤更薄了,但尚未“消失”。骨刺更長了,但尚未“搭橋”。上述的癥狀更為嚴重,并且由間斷性發作轉為持續性發作。第四階段,一個以上的椎間盤完全消失,骨刺開始搭橋,各種癥狀持續而嚴重。椎間盤在變薄的過程中,神經根受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至椎間盤完全消失時,如果該脊椎壓到了神經根,則該脊椎無法被復位,只有進行手術。脊柱結構的問題是產生退化的主要原因。脊柱牽引裝置則為了保持脊柱頸區正常的前凸曲線,防止椎間盤退化而應運而生。一般利用牽引帶和裝置,對某部位進行牽拉練習,目的是增大椎體間隙和椎間孔,解除神經根的壓迫和椎動脈的扭曲,緩解肌肉痙攣,使凸出的椎間盤復位。常用的有治療頸椎病的頸椎牽引、腰椎間盤突癥的骨盆(腰椎)牽引。其裝置可利用重錘、彈簧秤或旋緊螺旋桿作牽引力的非機動牽引床,或使用電子裝置自控的機動牽引床。頸椎牽引時的牽引的力量以達到頸椎椎間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關節損傷為目的,牽引時間一般在15 20分鐘。時間過長易造成肌肉和韌帶靜力性損傷。然而上述的頸椎牽引都是一個維度定向的牽引或直線牽引,在牽引完成之后會存在一定的變形,破壞生理曲度,對脊椎的矯正和恢復產生了一定的不利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該氣囊式頸椎牽引器采用三維的牽引方式,有利于恢復生理曲度,而且自動控制,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包括與壓力傳感器相連接的氣室,氣室上分別開設有與氣泵、氣囊相連接的通孔,氣泵、氣囊分別通過導管與氣室相連接,氣囊設置在頸部固定套內,氣室的側壁上還開設有通孔與電磁閥相連接;氣泵、壓力傳感器、電磁閥還分別與中央控制器相連接。中央控制器首先控制氣泵向氣囊充氣,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氣囊的壓力達到預設的門檻值時,中央控制器控制氣泵停止向氣囊充氣,保持氣囊的壓力I lOmin,然后中央控制器關閉電磁閥,使氣囊放氣;氣囊放氣之后,中央控制器根據接收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氣囊的壓力的變化,按 照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來進行控制。氣囊放氣之后,中央控制器根據接收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氣囊的壓力的變化,按照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來進行控制。所述的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為5個,其中第一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lmin,第二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I. 5 2min,第三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2 3min,第四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4 5min,第五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8 IOmin0所述的氣囊充氣之后與頸部具有弓形的接觸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在使用時,患者帶上頸部固定套后平躺,通電之后,中央控制器控制氣泵開始向氣囊充氣,當氣囊內的壓力達到預設的門檻值時,停止向氣囊充氣,保持氣囊的壓力一段時間,然后中央控制器關閉電磁閥,使氣囊放氣,這樣通過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結合人體自身的重力從而產生三維的牽引力,對脊柱進行三維的牽引;與現有的一維的牽引相比,更有利于恢復脊柱曲度。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利用氣囊的充放氣結合體重來產生牽引力,與現有的牽引裝置利用重物的重力來產生牽引力相比,使用方便,克服了牽引重物不便于稱量,不便于家庭使用的缺陷;而且在牽引力產生的過程中是基于氣囊壓力與重量的變化,通過對充放氣壓力的控制來實現牽引力的控制更容易實現,并且牽引過程脊柱的變形更為自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囊式頸椎牽引器,通過對中央控制器的程序化設定可實現自動控制,首先對門檻值設定為60、70、80KPa三個檔,以方便使用者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而對與程序的設定為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而適當的增加保持壓力的時間,一旦程序設定完成之后,就可以實現充放氣的自動循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具有使用見效快的優勢比如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而引起的落枕,使用一次即可恢復;而輕度的頸椎退形性病變,按照一天一次來牽弓丨,一般半個月即可見效。
[0022]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示意圖之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未充氣時的頸椎氣囊的示意圖;圖4為頸椎氣囊設置在頸部固定套內的一種具體實現方式的組裝示意圖;其中1為氣室;2為氣囊;3為氣泵;4為電磁閥;5為壓力傳感器;6為中央控制器;11為頸部固定套;12為頸椎氣囊安放座;13為固定帶;14為膨脹后的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所述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不是限定。參見圖I、圖2,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包括與壓力傳感器5相連接的氣室1,氣室I上分別開設有與氣泵3、氣囊2相連接的通孔,氣泵3、氣囊2分別通過導管與氣室I相連接;氣室I是一個密閉的腔室,由于氣室I與氣囊2相通,這樣壓力傳感器5就可實時感知氣囊2內的壓力;氣泵3通過氣室I向氣囊2充氣,使氣囊2膨脹;氣囊2設置在頸部固定套內,所述的氣囊充氣之后與頸部具有弓形的接觸面,這樣進行充放氣之后有利于產生三維的牽引力;頸部固定套一般為一個與頸部相適應的半圓形的套子,氣囊設置在相當于頸椎的下方的位置;氣室I的側壁上還開設有通孔與電磁閥4相連接;利用電磁閥4的通電、斷開來實現氣囊的充放氣電磁閥4通電時氣室I保持密閉,從而向氣囊2充氣或保持壓力,電磁閥4斷開后,氣囊2通過氣室I來放氣。圖3為一種具體的頸椎氣囊未充氣膨脹的形狀;該種設計使氣囊充氣之后與頸部具有弓形的接觸面;其他滿足膨脹之后具有弓形的接觸面的設計也可以接受;圖6所示是頸椎氣囊設置在頸部固定套內的一種具體實現方式的組裝示意圖,具有仿生學的設計的頸部固定套11提供支撐作用,頸椎氣囊設置在頸椎氣囊安放座12之內,固定帶13在牽引的時候用于將頸部固定套11與額頭固定;14所示為膨脹后的氣囊,可以看到具有弓形的接觸面。氣泵3、壓力傳感器5、電磁閥4還分別與中央控制器6相連接,氣囊2的充放氣由中央控制器來控制中央控制器首先控制氣泵向氣囊充氣,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氣囊的壓力達到預設的門檻值時,中央控制器控制氣泵停止向氣囊充氣,保持氣囊的壓力I lOmin,然后中央控制器關閉電磁閥,使氣囊放氣;氣囊放氣之后,中央控制器根據接收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氣囊的壓力的變化,按照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來進行控制。具體的將中央控制器識別的門檻值設為三個檔50、60、70KPa以方便使用者根據
實際情況來選用;而對于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設定為5個,其中第一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lmin,第二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I. 5 2min,第三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2 3min,第四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4 5min,第五次循環保持壓力的時間為8 IOmin0在使用時,患者帶上頸部固定套后平躺,通電之后,中央控制器控制氣泵開始向氣囊充氣,當氣囊內的壓力達到預設的門檻值時,停止向氣囊充氣,保持氣囊的壓力一段時間,然后中央控制器關閉電磁閥,使氣囊放氣,這樣通過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結合人體自身的重力從而產生三維的牽弓I力, 對脊柱進行三維的牽弓I。
權利要求1.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壓力傳感器相連接的氣室,氣室上分別開設有與氣泵、氣囊相連接的通孔,氣泵、氣囊分別通過導管與氣室相連接,氣囊設置在頸部固定套內,氣室的側壁上還開設有通孔與電磁閥相連接;氣泵、壓力傳感器、電磁閥還分別與中央控制器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充氣之后與頸部具有弓形的接觸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囊式頸椎牽引器,包括與壓力傳感器相連接的氣室,氣室上分別開設有與氣泵、氣囊相連接的通孔,氣泵、氣囊分別通過導管與氣室相連接,氣囊設置在頸部固定套內,氣室的側壁上還開設有通孔與電磁閥相連接;氣泵、壓力傳感器、電磁閥還分別與中央控制器相連接。該氣囊式頸椎牽引器通過氣囊充氣、保持壓力、氣囊放氣的循環結合人體自身的重力從而產生三維的牽引力,對脊柱進行三維的牽引;與現有的一維的牽引相比,更有利于恢復脊柱曲度。
文檔編號A61H1/02GK202654369SQ20112054354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萬宏 申請人:陜西巴赫曼健康產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