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康復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腦 癱步行訓練康復器。
背景技術: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又稱大腦性癱瘓、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常合并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交流障礙、行為異常及其他異常。我國治療腦性癱瘓的主要醫療方法有物理療法、作業療法、推拿、針灸、中藥、西藥、手術、引導式教育等。我國具有一定規模的腦癱康復機構數量十分有限,目前無法滿足廣大腦性癱瘓患者的康復需求,僅有小部分腦癱患者毎年能在康復機構維持治療數月。由于腦性癱瘓患者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的異常,導致運動發育遲緩,尤其是無法獨立、安全的行走,使患者錯過了受教育的最佳時期,智力開發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心理問題。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步行基礎功能訓練和歩行訓練,其歩行能力仍然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僅靠患者自身的能力或家屬的幫助,歩行訓練過程十分困難,即便在專業的康復醫療機構,歩行訓練效果也不盡理想,且過程繁瑣,時間久,難度大。因此,需要有一種能夠安全、有效的輔助腦性癱瘓患者進行步行相關的基礎能力訓練、步行訓練和步態訓練的康復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用于安全、有效的輔助腦性癱瘓患者進行步行相關的基礎能力訓練、歩行訓練和步態訓練,也可作為ー種患者的輔助代步工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由主體架和若干個附屬器械組成,可以使步行訓練更加安全和有效。所述的主體架由底架、腳輪、矩形承載板、扶手架、把手、上肢托墊、側方扶手、懸掛架、懸掛帶、減重吊兜組成。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可輔助下肢運動能力較差的患者進行重心轉移訓練、減重歩行訓練、平衡能力訓練,也可作為ー種患者的輔助代步工具。利用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可使患者長時間站立或歩行,每天進行較長時間的步行訓練,提高身體機能,解決患者家人必須時刻陪護的難題,促進患者身心的獨立,提高患者的獨立活動的能力。所述的底架,呈“Π”形,底架下部的兩端設置四個腳輪,腳輪具有剎閘。在所述底架上平行設置ー對矩形承載板,矩形承載板面上等距設置均距固定孔。所述的均距固定孔,均勻且等距地分布在矩形承載板上,并與扶手架,上肢托墊、側方扶手、懸掛架、座椅架上設置的孔相適配,用以調節上述裝置在矩形承載板上的位置,以滿足訓練需要。所述的扶手架,呈“Π”形,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將其固定于矩形承載板外側面上,可根據訓練需要置于水平位或垂直位。所述的ー對把手,用螺釘固定于扶手架上。[0011]所述的上肢托墊,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由內向外將上肢托墊、矩形承載板及扶手架固定,使上肢托墊、矩形承載板及扶手架處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側方扶手,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固定于矩形板內側面。所述的懸掛架,呈“Π”形,由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垂直固定于矩形承載板外側面上,懸掛架下連接兩條懸掛帯,懸掛帶下方連接減重吊兜。所述的若干個附屬器械包括可調式漫歩裝置、可調式訓練椅、ー對膝部活動桿、軟套墊、固定桿、一組圓狀重盤。所述的可調式漫歩裝置,由兩個相同的擺臂組成。每個擺臂由固定座、旋轉軸及安裝其中的向心球軸承、升降方柱、升降方桿、踏板架、十字方管、踏板、一對塑柄螺栓組成。所述的固定座,由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將其固定于矩形承載板內側面上,固定座通過軸承孔與旋轉軸中的向心球軸承相連。所述的旋轉軸下部連接升降方柱,升降方柱下部與升降方桿相連,升降方柱的截面形狀與升降方桿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升降方桿可沿升降方柱內壁移動,升降方柱下部設置ー個定位孔,升降方桿上等距設置若干個臂長調節孔,由螺釘通過定位孔與不同高度的臂長調節孔將升降方柱與升降方桿固定,可調節擺臂的長度。所述的踏板架,與升降方桿下部連接,踏板架可與十字方管套接。所述的十字方管,由長管和短管構成“十”字且交叉部相通,短管和長管的截面形狀與踏板架的截面形狀相適配,與踏板架套接后可沿踏板架的外壁移動,根據訓練要求將長管或短管與踏板架套接后,通過旋緊短管或長管上設置的塑柄螺栓實現定位。所述的踏板,其底面與十字方管的上面連接。患者進行訓練時,雙下肢前后交替擺動或側方左右擺動,可増加下肢的肌カ和運動耐力、擴大下肢的主動活動度和被動活動度、降低痙攣肌群的異常肌張力、増加下肢交互運動的協調性。所述的可調式訓練椅由座椅架、座墊、靠背架、ー對座椅扶手、一組圓狀重盤組成。所述的座椅架,由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將座椅架固定于矩形承載板上。所述的座墊,固定在座椅架的中央位置。所述的ー對座椅扶手,分別固定于座椅架兩側。所述的靠背架,其下部與座椅架后部連接,其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胸部固定帶和腹部固定帶,可固定患者的位置,用以保證患者訓練時的安全、防止訓練時出現異常姿勢或代償模式。患者可進行膝關節交替伸展及屈曲訓練、共同伸展及屈曲訓練、伸膝保持訓練等訓練內容,增強膝關節屈曲及伸展的運動肌カ及耐力、擴大膝關節活動度、改善交互運動協調能力。所述的ー對膝部活動桿,外側套接部分的截面形狀與升降方柱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可套接在升降方柱的外部并移動,通過旋緊塑柄螺栓實現其在升降方柱上的定位,內側的桿狀部分連接軟套墊、圓狀重盤、腿部固定帯。所述的固定桿,用螺釘通過矩形承載板上的均距固定孔定位,可套接軟套墊,在訓練中起到減震、固定位置的作用。所述的ー組圓狀重盤,中心部可與膝部活動桿內側桿狀部分套接,在訓練中起到配重的作用,調節運動負荷。所述的若干固定帶,在訓練中固定能力較差患者腳、踝等部位的位置,也可以根據訓練需要將固定桿與其他裝置綁定。另外,底架、扶手架、懸掛架也可呈倒“ U”形、框形等其他形狀。本實用新 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件器械即可完成身體多個部分的功能訓練,既可以進行被動訓練,也可以進行助力訓練和抗阻訓練,能夠循序漸進的進行步行訓練。使用本實用新型使治療人員和家屬在步行訓練中感到省力、放心,增強康復的信心。經過短時間的康復訓練可提高肌力、降低痙攣肌群的肌張力、抑制異常運動模式、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態,尤其適合對年齡較小的腦癱患者進行步行及歩行基礎功能方面的康復訓練。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配置醫用慢速跑臺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上矩形承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配置可調式漫歩裝置的前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可調式漫歩裝置擺臂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配置可調式漫歩裝置的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配置調式訓練椅的前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配置可調式訓練椅的左視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主體架配置可調式訓練椅的俯視圖;圖中I底架,2腳輪,3矩形承載板,4扶手架,5上肢托墊,6把手,7側方扶手,8懸掛架,9懸掛帶,10減重吊兜,11均距固定孔,12固定座,13旋轉軸,14向心球軸承,15升降方柱,16定位孔,17升降方桿,18臂長調節孔,19踏板架,20踏板,21十字方管,22塑柄螺栓,23固定桿,24座椅架,25座墊,26座椅扶手,27胸部固定帶,28腹部固定帶,29靠背架,30膝部活動桿,31軟套墊,32圓狀重盤,33擺臂,34剎閘,35腿部固定帶,36主體架,37短管,38長管,39醫用慢速跑臺放置區域,40可調式漫歩裝置,41可調式訓練椅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如圖I所示,利用主體架36進行立位訓練和歩行訓練。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由主體架36和若干個附屬訓練器械組成,主體架36是由底架I、腳輪2、矩形承載板3、扶手架4、上肢托墊5、把手6、側方扶手7、懸掛架8、懸掛帶9、減重吊兜10組成。主體架36設置有“Π”形底架1,底架I下部的兩端設置四個腳輪2,腳輪2具有剎閘34,底架I的兩個平行邊分別設置ー個矩形承載板3,兩個矩形承載板3居中并處于相對位置,矩形承載板3上等距設置均距固定孔11,矩形承載板3上設置扶手架4,在相對于扶手架4水平位置的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設置上肢托墊5,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設置側方扶手7,矩形承載板3上方設置“ Π”形懸掛架8,懸掛架8下連接兩根懸掛帶9,懸掛帶9下方連接減重吊兜10。訓練時,康復治療師或家屬將訓練器移置于硬實平地上,對訓練器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扶助患者站立于訓練器底架I間的平地上,將減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軀干上,調整扶手架4、上肢托墊5的水平位置至適宜水平位,然后通過調節懸掛帶9的長度進行不同程度的減重,調節完畢后,患者握住把手6推行主體架36進行步行訓練;也可剎住主體架36下四個腳輪2上的剎閘34,患者在主體架36中間進行立位訓練,如踏步訓練、單側下肢 負重能力訓練、平衡訓練、跨步訓練等歩行基礎能力訓練。進行利用本實用新型訓練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減少減重程度和増加訓練時間,増加患者下肢的承重與歩行能力。訓練結束后,剎住主體架36下四個腳輪2上的剎閘34,解除減重吊兜10,扶助患者退出訓練器。實施例2如圖2所示,可在主體架36下的醫用慢速跑臺放置區域39內,配置醫用慢速跑臺進行輔助步行訓練。康復治療師或家屬將訓練器移置于硬實平地上,對訓練器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剎住主體架36下四個腳輪2上的剎閘34,將“Π”扶手架4和上肢托墊5反向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上,調整至訓練需要的水平位置,用螺釘由內向外將上肢托墊5、矩形承載板3及扶手架4固定,在醫用慢速跑臺放置區域39內放置醫用慢速跑臺,患者站立于跑臺上,將減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軀干上,調節懸掛帶9處于需要長度,患者上肢放于上肢托墊5上,雙手抓握扶手架4上設置的ー對把手6,開啟醫用慢速跑臺后,輔助患者進行步行訓練,若患者的歩行能力較差,輔助者可幫助患者的雙下肢進行跨步和步行訓練。實施例3如圖4、圖5、圖6、圖7所示,可調式漫步裝置40由兩個相同的擺臂33組成,每個擺臂33由固定座12、旋轉軸13及安裝其中的向心球軸承14、升降方柱15、升降方桿17、踏板架19、十字方管21、踏板20、ー對塑柄螺栓22組成。設置在矩形承載板3上的固定座12,由螺釘將其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上;固定座12通過軸承孔與旋轉軸13中的向心球軸承14相連;旋轉軸13下部連接升降方柱15 ;升降方柱15下部與升降方桿17連接,升降方柱15的截面形狀與升降方桿17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升降方桿17可沿升降方柱15內壁移動;升降方柱15下部設置ー個定位孔16,升降方桿17上垂直設置若干個臂長調節孔18,由螺釘通過定位孔16與不同高度的臂長調節孔18將升降方柱與升降方桿17固定,可調節擺臂33的長度;升降方桿17下部連接踏板架19,踏板架19與十字方管21套接,十字方管21,由短管37和長管38構成“十”字且交叉部相通短管37和長管38的截面形狀與踏板架19的截面形狀相適配,與踏板架19套接后可沿踏板架19的外壁移動,根據訓練要求將長管38或短管37與踏板架19套接后,通過旋緊短管37或長管38上設置的塑柄螺栓22實現定位,踏板20與下方的十字方管21連接。實施例4如圖4所示,利用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進行髖關節屈曲及伸展訓練。康復治療師或家屬將訓練器移置于硬實平地上,對訓練器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剎住主體架36下四個腳輪2上的剎閘34,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11分別與兩個固定座12連接,將兩個擺臂33分別設置于兩個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的對稱位置上,用螺釘通過定位孔16與不同高度的臂長調節孔18將升降方柱15與升降方桿17固定,調節兩個擺臂33的長度均與患者下肢長度相適配,將十字方管21上的短管37與踏板架19套接,調節于訓練需要位置后,旋緊塑柄螺栓22實現定位。患者在輔助者幫助下,雙腳站立于雙側踏板20上,將減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軀干上,對稱調節懸掛帶9拉カ以調節減重程度;患者上肢放于上肢托墊5上,雙手握扶手架4上置的把手6。訓練時,患者雙下肢前后交替擺動或單側肢體前后擺動,髖關節進行屈曲及伸展交替訓練,增強股四頭肌、臀大肌等肌肉力量和協調運動能力、增強體能、改善下肢活動功能及歩行姿態;若患者雙下肢的運動能力較差,輔助者可輔助患者的雙下肢進行訓練。當需要對患者某一側髖關節進行屈曲及伸展的加強訓練吋,在對側踏板20后方位置設置固定桿23,固定桿23通過相應高度的均距固定孔11用螺釘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上,用固定帶綁定一側漫步裝置上的踏板架19與固定桿23,即固定側進行站立,另ー側進行髖關節屈曲及伸展訓練。當患者的下肢異常模式得到矯正后,可卸下上肢托墊5或減重 吊兜10進行訓練。由于擺臂33長度可調節,當患者身高在一定范圍內增長時,擺臂33長度能與患者的下肢長度相適配,延長器械的使用時間。實施例5如圖6所示,利用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進行髖關節外展及內收訓練。康復治療師或家屬將訓練器移置于硬實平地上,對訓練器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剎住主體架36下四個腳輪2上的剎閘34,卸下上肢托墊5,將“Π”扶手架4豎直設置在矩形承載板3上,開ロ側朝下且高度與懸掛架8相同,將兩條懸掛帶9分別設置在扶手架4與懸掛架8上,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11分別與兩個固定座12連接,將兩個擺臂33設置于同一側的矩形承載板3的內側面同一水平位置,且兩個固定座12之間的寬度與患者的左、右側髂前上棘之間的寬度相適配,由螺釘通過定位孔16與不同高度的臂長調節孔18將升降方柱15與升降方桿17固定,以調節擺臂33的長度與患者下肢長度相適配;將十字方管21上的長管38與踏板架19套接,調節于訓練需要位置后,旋緊塑柄螺栓22實現定位;患者在輔助者幫助下,雙腳站立于雙側踏板20上,患者雙手抓握矩形承載板3上設置的側方扶手7,輔助者將減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軀干上,對稱調節懸掛帶9拉カ以調節減重程度,在兩個踏板20中間位置設置固定桿23,由螺釘通過與踏板20高度相同的均距固定孔11將固定桿23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上,固定桿23外套接軟套墊31,防止在訓練中兩個腳踏板19發生碰撞引發危險,起到減震、保護作用。訓練時,患者單側或雙側髖關節進行外展及內收訓練,尤其增強臀中肌、臀小肌等肌肉的力量,改善股內收肌群的痙攣及歩行姿態。當需要對患者某一側髖關節進行外展及內收的加強訓練時,用固定帶綁定一側踏板架19與固定桿23,即固定側進行站立,對側下肢進行髖關節外展及內收訓練;若患者雙下肢的運動能力較差,可輔助患者進行訓練;由于擺臂33長度可調節,當患者身高在一定范圍內增長時,擺臂33長度能與患者的下肢長度相適配,延長器械的使用時間。實施例6如圖7、圖8、圖9所示,利用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進行膝關節運動訓練。可調式訓練椅41由座椅架24、座墊25、靠背架29、一對座椅扶手26、一組圓狀重盤32組成。由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11將座椅架24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的適宜水平位置;座墊25固定在座椅架24的中央;座椅架24兩側分別固定ー個座椅扶手26 ;靠背架29與座椅架24后部連接,靠背架29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胸部固定帶27和腹部固定帶28膝部活動桿30外側套接在升降方柱15外部,通過旋緊塑柄螺栓22實現在升降方柱15上的定位,膝部活動桿30內側的桿狀部分連接軟套墊31、圓狀重盤32、腿部固定帶35。[0067]康復治療師或家屬將訓練器移置于硬實平地上,對訓練器進行安全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剎住主體架36下四個腳輪2上的剎閘34,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11將可調式訓練椅41設置于矩形承載板3的適宜水平位,患者坐于座墊25上,調整坐姿后用胸部固定帶27和腹部固定帶28固定患者軀干,卸下套接于雙側升降方柱15內的升降方桿17及以下的連接部分,用螺釘通過均距固定孔11分別與兩個固定座12連接,固定于兩側矩形承載板3的內側面相対稱的位置,且其連線通過雙膝關節活動軸心,;將ー對膝部活動桿30分別套接于兩側升降方柱15移動膝部活動桿30的位置,使其內側的軟套墊31抵于雙側小腿下部的適宜位置,通過旋緊塑柄螺栓22實現定位,并系好腿部固定帶35。訓練吋,患者膝關節進行交替伸展及屈曲訓練、共同伸展或屈曲訓練、伸膝保持訓練等內容,增強膝關節屈曲及伸展的運動肌カ及耐力、擴大膝關節活動度、改善交互運動協調能力;若患者膝關節運動能力較差,可輔助患者運動;患者膝關節運動能力改善后,拔出膝部活動桿30上的軟套墊31,根據訓練需要將一定重量的圓狀重盤32套接于膝部活動桿30上,然后再將軟套墊31置于原位,增減圓狀重盤32的個數及訓練時間以調節訓練強度。當需要對患者某一側膝關節進行伸展及屈曲的加強訓練吋,在對側升降方柱15后方位置設置固定桿23,固定桿23通過相應高度的均距固定孔11用螺釘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上,用固定帶綁定固定桿23與一側升降方柱15,另ー側進行膝關節屈曲及伸展訓練;由于膝部活動桿30在升降方柱17上的固定位置可調節,當患者身高在一定范圍內增長時,擺臂33長度能與患者的小腿長度相適配,延長器械的使用時間。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列。
權利要求1.一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架(36),主體架(36)包括底架(I)、腳輪(2)、矩形承載板(3)、扶手架(4)、上肢托墊(5)、把手¢)、側方扶手(7)、懸掛架(8)、懸掛帶(9)、減重吊兜(10);底架⑴下部的兩端設置四個腳輪(2),腳輪⑵具有剎閘(34);底架(I)上設置ー對矩形承載板(3),兩個矩形承載板(3)分別位于底架(I)兩邊中間位置且對稱設置,矩形承載板(3)板面上設置固定孔(11),并與扶手架(4),上肢托墊(5)、側方扶手(7)、懸掛架(8)、座椅架(24)上設置的孔相適配;扶手架(4),通過固定孔(II)固定于矩形承載 板(3)外側面上;ー對把手(6)固定于扶手架(4)上;矩形承載板(3)之間水平設置上肢托墊(5),通過固定孔(11)由內向外將上肢托墊(5)、矩形承載板(3)及扶手架(4)固定,使上肢托墊(5)、矩形承載板(3)及扶手架(4)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設置側方扶手(7),通過固定孔(11)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懸掛架(8)通過固定孔(11)垂直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外側面上,懸掛架(8)下連接兩條懸掛帶(9),懸掛帶(9)下方連接減重吊兜(1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干底架(I)、扶手架(4)、懸掛架(8)均呈“Π”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孔(11)為等距且均勻設置均距固定孔(11)。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主體架(36)上還可配置若干個附屬器械,包括可調式漫歩裝置(40)、可調式訓練椅(41)、ー對膝部活動桿(30)、軟套墊(31)、固定桿(23)、ー組圓狀重盤(32)中的ー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可調式漫歩裝置(40),由兩個相同的擺臂(33)組成,每個擺臂(33)由固定座(12)、旋轉軸(13)及安裝其中的向心球軸承(14)、升降方柱(15)、升降方桿(17)、踏板架(19)、十字方管(21)、踏板(20)、一對塑柄螺栓(22)組成;固定座(12)通過固定孔(11)將其固定于矩形承載板(3)內側面上,固定座(12)通過軸承孔與旋轉軸(13)中的向心球軸承(14)相連;旋轉軸(13)下部連接升降方柱(15),升降方柱(15)下部與升降方桿(17)相連,升降方柱(15)的截面形狀與升降方桿(17)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升降方桿(17)可沿升降方柱(15)內壁移動,升降方柱(15)下部設置ー個定位孔(16),升降方桿(17)上等距設置若干個臂長調節孔(18),由螺釘通過定位孔(16)與不同高度的臂長調節孔(18)將升降方柱(15)與升降方桿(17)固定,可調節擺臂(33)的長度;踏板架(19)與升降方桿(17)下部連接,踏板架(19)可與十字方管(21)套接;十字方管(21)由長管(38)和短管(37)構成“十”字,且交叉部相通,短管(37)和長管(38)的截面形狀與踏板架(19)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十字方管(21)與踏板架(19)套接后可沿踏板架(19)的外壁移動,根據訓練要求將長管(38)或短管(37)與踏板架(19)套接后,通過旋緊短管(37)或長管(38)上設置的塑柄螺栓(22)實現定位;踏板(20)與下方的十字方管(21)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干可調式訓練椅(41)由座椅架(24)、座墊(25)、靠背架(29)、一對座椅扶手(26)組成;座椅架(24)由螺釘通過矩形承載板(3)上相應高度的固定孔(11)固定;座墊(25)固定在座椅架(24)的中央位置;ー對座椅扶手(26)分別固定于座椅架(24)兩側;靠背架(29)下部與座椅架(24)后部連接,其上部和下部分別水平設置胸部固定帶(27)和腹部固定帶(28)。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ー對膝部活動桿(30),外側的套接部分的截面形狀與升降方柱(15)的截面形狀相適配,可套接在升降方柱(15)的外部并移動,通過旋緊塑柄螺栓(22)實現其在升降方柱(15)上的定位;內側的桿狀部分連接軟套墊(31)、圓狀重盤(32)、腿部固定帶(35)。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桿(23),通過矩形承載板(3)上的固定孔(11)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ー組圓狀重盤(32),中心部可與膝部活動桿(30)內側桿狀部分套接。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其特征在干所述的軟套墊(31),在利用可調式漫歩裝置(40)進行訓練時,將其套接在固定桿(23)上,在利用可調式訓練椅(41)訓練時,將其套接在膝部活動桿(30)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康復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由主體架和若干個附屬器械組成,主體架包括底架、腳輪、矩形承載板、扶手架、把手、上肢托墊、側方扶手、懸掛架、懸掛帶、減重吊兜;附屬器械設置于主體架上,包括可調式漫步裝置、可調式訓練椅、一對膝部活動桿、軟套墊、固定桿、一組圓狀重盤。該腦癱步行訓練康復器可安全、有效的輔助腦性癱瘓患者進行步行相關的基礎能力訓練及步行、步態訓練,也可作為一種患者的輔助代步工具。
文檔編號A61H1/02GK202355552SQ20112043101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侯小飛, 劉鵬, 呂智海, 姜志梅, 龐偉, 楊本利, 湯敬華 申請人:黑龍江省小兒腦性癱瘓防治療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