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因腦外傷、脊髓損傷引起的足下垂病人,臨床上通常采用足底木板和彈力繃帶將患足固定,運動時①改換體位,保持良肢位2 池施行一遍,為保持體位要準備坐墊、軟墊、浴巾、枕頭等,側臥位時背部要有依靠,偏癱側的膝下墊起,以保持下肢處于良肢位,保證偏癱側下肢不外旋,臥床時調整下肢保持輕度屈曲位;②四肢運動(被動運動, 主動運動)癱瘓側的上、下肢各關節作被動的屈伸運動,對足關節行背屈運動,這樣1套15 次,1天做2次,午前午后各作1回,為促進癱瘓側的被動運動,健側自動運動也作同樣的運作,當把足底木板和彈力繃帶除去后,由于使用腳底木板和彈力繃帶,壓迫皮膚而出現皮膚異常,也有引起局部循環障礙,如此強行保持過度的肢體位置容易誘發和增強肌肉的痙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主動和被動運動的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其特征在于設有腳跟座、下肢定位板、腳蹬墊和滑動桿,腳跟座呈與人體腳跟相吻合的弧形,腳跟座上端與下肢定位板固定連接,使足關節保持90°,下端與腳蹬墊相鉸接,以利于足與下肢屈伸,下肢定位板兩側分別設有滑槽和固定帶,腳蹬墊兩側分別設有滑動桿和固定帶,滑動桿一端與腳蹬墊相鉸接,另一端與滑槽滑動連接,以使足下垂病人能主動或被動運動,達到矯正足下垂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主動和被動運動等優點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腳跟座1、下肢定位板2、腳蹬墊3、滑動桿4、滑槽5、固定帶6、固定帶7。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附圖所示,一種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其特征在于設有腳跟座1、下肢定位板2、 腳蹬墊3和滑動桿4,腳跟座1呈與人體腳跟相吻合的弧形,腳跟座1上端與下肢定位板2 固定連接,使足關節保持90°,下端與腳蹬墊3相鉸接,以利于足與下肢屈伸,下肢定位板2 兩側分別設有滑槽5和固定帶6,腳蹬墊3兩側分別設有滑動桿4和固定帶7,滑動桿4 一端與腳蹬墊3相鉸接,另一端與滑槽5滑動連接,以使足下垂病人能主動或被動運動,達到矯正足下垂的作用。[0012]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病足足跟坐于腳跟座1上,下肢與下肢定位板2相貼合, 并經固定帶6固定,腳部經腳蹬墊3兩側的固定帶7固定,病人可通過腳蹬墊3靠向外部物體,以腳蹬墊3與腳跟座1相鉸接的鉸軸為中心帶動腳部運動,并經滑動桿4在下肢定位板 2的滑槽5內滑動來定位。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主動和被動運動等優點ο
權利要求1. 一種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其特征在于設有腳跟座、下肢定位板、腳蹬墊和滑動桿, 腳跟座呈與人體腳跟相吻合的弧形,腳跟座上端與下肢定位板固定連接,下端與腳蹬墊相鉸接,下肢定位板兩側分別設有滑槽和固定帶,腳蹬墊兩側分別設有滑動桿和固定帶,滑動桿一端與腳蹬墊相鉸接,另一端與滑槽滑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腳蹬式足下垂矯正器,其特征在于設有腳跟座、下肢定位板、腳蹬墊和滑動桿,腳跟座呈與人體腳跟相吻合的弧形,腳跟座上端與下肢定位板固定連接,使足關節保持90°,下端與腳蹬墊相鉸接,以利于足與下肢屈伸,下肢定位板兩側分別設有滑槽和固定帶,腳蹬墊兩側分別設有滑動桿和固定帶,滑動桿一端與腳蹬墊相鉸接,另一端與滑槽滑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主動和被動運動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F5/01GK202223397SQ20112034856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8日
發明者吳超, 徐林林, 畢靜 申請人: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