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體取樣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體取樣鉗,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用于內窺鏡下的活體取樣。
背景技術:
目前,內窺鏡檢查作為一種輔助診斷方法已被廣泛用于臨床。取樣鉗通過內窺鏡鉗道進入病人體內夾取病變部位組織,再對夾出的組織進行病理分析以確診病癥。內窺鏡活組織取樣因其創傷小,檢查方便已成為常規的內窺鏡檢查手段。現在使用的絕大部分取樣鉗主要由鉗頭組件、拉索、彈簧外管及手柄組成。鉗頭組件存在掛鉤式(如圖1)及四連桿式(如圖2 )等連接機構。拉索由不銹鋼鋼絲繩制作,為降低鋼絲繩與彈簧外管內壁間摩擦阻力,采用拉索與彈簧外管間襯套鐵氟龍套管的方法,但現有的鐵氟龍管生產工藝很難保證其內外徑尺寸精度,使取樣鉗于臨床使用過程中較易出現鉗頭開合不靈活的現象,加大了醫生的操作難度,增加了取樣時間,從而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且使用鐵氟龍套管存在價格較高、生產工藝復雜、工效較低的缺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成本低、鉗頭開合靈活的活體取樣鉗。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體取樣鉗,包括鉗頭組件、手柄組件、彈簧外管和拉索,鉗頭組件由鉗頭、鉗頭架、連接機構組成,手柄組件由滑環、芯桿、手環組成,對接管和拉索位于彈簧外管內,鉗頭組件中的連接機構與對接管一端連接,對接管另一端與拉索一端連接,拉索另一端與滑環連接,彈簧外管一端與鉗頭架連接,彈簧外管另一端與芯桿連接,拉索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且拉索的表面具有光滑的塑料涂層。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拉索表面存在一層光滑的塑料涂層,可有效降低開合鉗頭過程中拉索與彈簧外管內壁間的摩擦阻力,使得鉗頭開合靈活,給醫生操作提供便利, 縮短取樣時間,從而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相比采用鐵氟龍套管的結構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1為掛鉤式連接機構的鉗頭組件結構示意圖;圖2為四連桿式連接機構的鉗頭組件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廣3所示,一種活體取樣鉗,包括鉗頭組件、手柄組件、彈簧外管9和拉索8,鉗頭組件由鉗頭1、鉗頭架2、連接機構3組成,手柄組件由滑環4、芯桿5、手環6組成,對接管 7和拉索8位于彈簧外管9內,鉗頭組件中的連接機構3與對接管7 —端連接,對接管7另一端與拉索8 —端連接,拉索8另一端與滑環4連接,彈簧外管9 一端與鉗頭架2連接,彈簧外管9另一端與芯桿5連接,拉索8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且拉索8的表面具有光滑的塑料涂層。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經過包塑的拉索8 一端與鉗頭組件中連接機構3相連,另一端與滑環4相連,拉索 8在彈簧外管9內,彈簧外管9的一端與鉗頭架2相連,另一端與芯桿5相連。推、拉滑環4 帶動拉索8,拉索8帶動連接機構3動作,連接機構3帶動鉗頭組件上的兩個左右對稱的鉗頭1實現開合,從而起到夾取人體組織的作用。拉索8表面存在一層光滑的塑料涂層,可有效降低開合鉗頭過程中包塑拉索8與彈簧外管9內壁間的摩擦阻力。
權利要求1. 一種活體取樣鉗,包括鉗頭組件、手柄組件、彈簧外管(9)和拉索(8),鉗頭組件由鉗頭(1)、鉗頭架(2)、連接機構(3)組成,手柄組件由滑環(4)、芯桿(5)、手環(6)組成,對接管(7)和拉索(8)位于彈簧外管(9)內,鉗頭組件中的連接機構(3)與對接管(7)—端連接, 對接管(7)另一端與拉索(8) —端連接,拉索(8)另一端與滑環(4)連接,彈簧外管(9) 一端與鉗頭架(2)連接,彈簧外管(9)另一端與芯桿(5)連接,其特征在于拉索(8)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且拉索(8)的表面具有光滑的塑料涂層。
專利摘要一種活體取樣鉗,包括鉗頭組件、手柄組件、彈簧外管和拉索,鉗頭組件由鉗頭、鉗頭架、連接機構組成,手柄組件由滑環、芯桿、手環組成,對接管和拉索位于彈簧外管內,鉗頭組件中的連接機構與對接管一端連接,對接管另一端與拉索一端連接,拉索另一端與滑環連接,彈簧外管一端與鉗頭架連接,彈簧外管另一端與芯桿連接,拉索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且拉索的表面具有光滑的塑料涂層。本實用新型由于拉索表面存在一層光滑的塑料涂層,可有效降低開合鉗頭過程中拉索與彈簧外管內壁間的摩擦阻力,使得鉗頭開合靈活,給醫生操作提供便利,縮短取樣時間,從而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相比采用鐵氟龍套管的結構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61B10/06GK202191315SQ20112025877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明者葉曉程, 周勇, 楊凱來 申請人:江蘇康進醫療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