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孔型透皮貼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透皮貼膜。
背景技術:
透皮貼膜,因其制造方便,輔料少,攜帶方便,不需用水服,起效快,更為經濟等眾多優點正在取代口崩片、凍干片、分散片等口服制劑,成為人們所十分關注的制劑,并在眾多的專利中進行了披露。中國專利CN101455650A公開了一種皮膚刺激性小、黏附性能適宜的經皮給藥的格拉司瓊貼劑及其制法,在對藥物沒有透過性的背襯層的一個面上,層疊有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60 70重量%和乙烯基吡烙烷酮40 30重量%的共聚物、肉豆蔻酸異丙脂、月桂酸二乙醇胺和格拉司瓊重量比100 5 20 1 10 5 10組成的經皮吸收制劑層,其實施例中7 離體人皮膚累積最大吸收量僅為290 μ g/cm2,透皮吸收效能較低, 達不到治療目的。中國專利CN1747724A公開了一種用于格拉司瓊透皮給藥的粘合劑貼劑,包括含有非酸性親核部分的丙烯酸粘合劑,其中格拉司瓊重量百分比需要4 8%,才能維持持續透皮吸收的要求,由于組成中格拉司瓊濃度較高,加速(條件為溫度40°C 士2°C,相對濕度 75% 士 5%RH)試驗1個月,便出現結晶,而此加速條件與夏季3個月的炎熱氣候相似,所以該組成的制劑穩定性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微孔型透皮貼膜,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包括相互復合的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和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復合在所述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一側的背襯層和復合在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一側的防粘層,所述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設有微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能夠幫助產品緊密黏貼皮膚,而且其中含有的透皮促滲劑幫助打開皮膚通道,顯著增加藥物的透皮吸收,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上具有親水性高分子致孔劑形成的微孔,更有利于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藥物的釋放出進入皮膚。此外本實用新型還采用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用于載藥和控制藥物穩定釋放。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個分離獨立的體系,充分發揮各自功能,不僅有利于制劑的穩定性、安全性,而且透皮吸收量高,僅5 50cm2即可滿足3 %ig/d的吸收劑量,并維持2 5天恒定透皮吸收,充分滿足臨床治療效用。動物試驗證明,本實用新型能夠持續1 3天的藥物釋放和透皮。在該給藥系統中藥物通過皮膚釋放入人體內發揮藥效,同時能夠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減少服用頻率,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和順應性;同時透皮途徑避免了藥物口服經胃腸道及肝的首過效應,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醫療應用上具有明顯優勢。
圖1為透皮貼膜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包括相互復合的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和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2、復合在所述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2 —側的背襯層3和復合在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 一側的防粘層4,所述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設有微孔101。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的厚度為20 50 μ m,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與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的厚度比為1 1.1 2;優選的,所述微孔101的孔徑為20 200 μ m,孔隙率為10% 50% ;術語“孔隙率”的定義為微孔101所占面積與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總面積之比;所述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由如下重量份數百分比的組分組成透皮促滲劑0.1% 60%粘合劑 95%致孔劑0.5% 60%所述的透皮促滲劑選自亞砜類、吡咯酮類、醇類、萜烯類、胺類、磷酯類、月桂氮卓酮、泊洛沙姆、月桂醇硫酸鈉、脂肪酸或脂肪酸酯;所述亞砜類選自二甲基亞砜或奎基甲基亞砜;所述吡咯酮類包括2-吡咯酮、5-甲基-2-吡咯酮、1,5_ 二甲基_2_吡咯酮、N-甲基吡烙烷酮;所述醇類包括異丙醇、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辛醇或正十二醇;所述萜烯類包括桉樹腦,檸檬烯或橙花樹醇;所述胺類包括尿素、十二烷基-N或二甲氨基乙酯;所述磷酯類包括卵磷脂、豆磷脂或磷脂酰甘油;所述脂肪酸包括油酸或月桂酸;所述脂肪酸酯包括月桂醇乳酸酯、肉豆蔻酸異丙
酯、丙二醇二壬酸酯或癸二酸二乙酯;所述粘合劑為疏水性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異丁烯、丁基橡膠、聚戊二烯、聚丙烯酸酯、硅酮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氫化SBS或聚
氨酯;所述致孔劑為醇溶性親水性高分子,包括纖維素衍生物如羥丙基纖維素、共聚維酮、低分子量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致孔劑也可為上述醇溶性親水性高分子與醇溶性有機鹽如醋酸鈉的混合物, 重量比為醇溶性親水性高分子醇溶性有機鹽比例1 5 1。所述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2,由如下重量份數百分比的組分組成藥物
成膜劑
增塑劑
0.1% 4% 0.5% 90% 0.1% 66%
0.5% 30%
pH緩沖調節劑所述藥物如格拉司瓊或其酸根鹽等;所述成膜劑選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共聚物、硅酮共聚物或聚氨酯、明膠、桃膠、阿拉伯膠、海藻酸(鈉)、甲殼胺、瓊脂、聚乙烯醇類化合物、聚氧乙烯類、纖維素衍生物或共聚維酮中的一種以上;所述增塑劑為甘油、丙二醇或山梨醇中的一種以上;所述pH緩沖調節劑為三乙醇胺,以及以及三乙醇胺與氫氧鹽(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的組合物;所述背襯層的材料為3M公司的9832聚氨酯膜膠帶,該材料透濕透氧性能好,皮膚呼吸通暢,不會引起過敏、瘙癢等不適癥狀;且該材料具有自粘性,能夠與貯藥成膜釋藥系統緊密復合在一起;所述的防粘層為表面經有機硅聚合物或含全氟化烷基聚合物處理的聚碳酸酯膜, 如3M公司的1022經氟處理的聚酯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致孔劑和透皮促滲劑溶解于溶劑中,2000 IOOOOrpm攪拌0. 5 1小時, 獲得透明溶解或分散的液體;所述溶劑選自乙醇、甲醇、丙酮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種以上,溶劑中,致孔劑和透皮促滲劑的重量含量為10 90% ;(2)加入壓敏膠粘合劑,2000 IOOOOrpm攪拌0. 5 1小時,獲得膠黏體,將膠黏體涂布于防黏層上,涂布厚度為10 25mm,70 90°C干燥10 30分鐘,獲得涂布了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的防黏層4,備用;(3)將藥物溶解于溶劑中,2000 IOOOOrpm攪拌0. 5 2小時,獲得含藥物液體,
溶劑中,藥物的重量含量為5 30% ;
液; 2小時
所述溶劑選自乙醇、甲醇、水或二氯甲烷中的一種以上;
(4)向上述藥液中加入成膜材料,溶脹0.5 M小時,獲得含有藥物的半固體溶
(5)向上述半固體溶液中加入增塑劑,同時以2000 IOOOOrpm的速度攪拌0.5
(6)向上述半固體溶液中加入pH緩沖調節劑,混合,脫氣,得到含藥中間體; 將上述含藥中間體涂布于背襯層上,涂布厚度20 50mm,60 80°C干燥0. 5 1 小時,獲得涂布了含有藥物的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的背襯層;(7)將步驟⑵的產物與步驟(6)的產物復合,即獲得產品。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使用時,可將其貼附于人體的完整皮膚上,面積為5 50cm2的為適宜。
權利要求1.微孔型透皮貼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復合的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和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O)、復合在所述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 一側的背襯層( 和復合在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 一側的防粘層G),所述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設有微孔(1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其特征在于,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的厚度為20 50 μ m,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與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O)的厚度比為1 1. 1 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101)的孔徑為 20 200 μ m,孔隙率為10 % 50 %。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型透皮貼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101)的孔徑為 20 200 μ m,孔隙率為10 % 50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透皮貼膜,提供了一種微孔型透皮貼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復合的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和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2)、復合在所述貯藥成膜釋放體系層(2)一側的背襯層(3)和復合在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一側的防粘層(4),所述微孔高滲黏貼體系層(1)設有微孔(101)。本實用新型能夠持續1~3天的藥物釋放和透皮。在該給藥系統中藥物通過皮膚釋放入人體內發揮藥效,同時能夠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減少服用頻率,增加患者的依從性和順應性;同時透皮途徑避免了藥物口服經胃腸道及肝的首過效應,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醫療應用上具有明顯優勢。
文檔編號A61K9/70GK202052059SQ201120116188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9日
發明者侯惠民, 朱壯志, 武余波, 王浩, 羅華菲 申請人:上海現代藥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