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
背景技術:
慢性細菌性痢疾是兒科常見的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夏秋季高發腸道傳染病,由痢疾桿菌所致,病變部位以直腸及乙狀結腸多見。患兒長期反復腹瀉引起脫水、營養吸收障礙,從而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以及由帶菌的蒼蠅污染日常用具、餐具、兒童玩具、飲料等傳染他人。患菌痢的患兒輕者常以發熱、腹痛、便后有下墜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濃血便為主要癥狀。重癥者可突發高燒、昏迷、抽痙、呼吸不暢等中毒性腦病癥狀,有的甚至會出現面色蒼白、發紺、四肢冰冷、脈搏細弱等休克現象,如不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會導致生命危險。近年來由于不規則用藥,耐藥菌株逐漸增多,喹諾酮類與第三代頭孢霉素效果較著,但喹諾酮類對小兒軟骨發育有影響,而第三代頭孢霉素又價格昂貴,必須尋找新的抗菌藥物,選擇新的給藥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中醫認為細菌性痢疾是由于感受暑濕疫毒之邪,或飲食所傷而致,以下痢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為發病特征。中醫對癥下藥,以清熱化濕、涼血解毒為治則。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桅子10-15份、秦皮7-11份、蒲公英9-13份、穿心蓮7-9份、馬齒莧9-12份、生地黃9-15份、白薇7-10份、小茴香10-15份、青皮9_13份、烏藥7-9份、蓽澄茄9-15份、絡石藤9-13份。優選的,該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桅子13份、秦皮9份、蒲公英11份、穿心蓮8份、馬齒莧10份、生地黃13份、白薇9份、小茴香13份、青皮11份、烏藥8份、蓽澄茄12份、絡石藤11份。將以上各藥按常規方法制成灌腸劑。方中桅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桅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秦皮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澀止痢;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穿心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治急性菌痢;馬齒筧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通淋等功效。生地黃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白薇清熱涼血、利尿通淋;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蓽澄茄溫暖脾腎,健胃消食;絡石藤祛風通絡,涼血消腫。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所選128例病例均為我院自2006年10月 2008年2月入院的急性細菌性痢疾患兒。治療組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齡自6月 12歲,平均5. 5歲;對照組60例,其中男31例,女四例,年齡自7月 11歲,平均5歲;兩組患兒在發病情況、性別、年齡、病情等與治療組無統計學差異。2、入選標準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8月國家衛生部關于《細菌性痢疾診斷標準》(試行)。3、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本發明所述的灌腸劑保留灌腸。方選桅子13g、秦皮9g、蒲公英lig、穿心蓮8g、馬齒莧10g、生地黃13g、白薇9g、小茴香13g、青皮llg、烏藥8g、蓽澄茄12g、絡石藤llg。先置于凈水浸泡半小時,放入IOOOml清水煮沸,改文火煎至500ml,靜置去其雜質,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100ml,深部保留灌腸,每次留置1小時以上,每日3次,療程1周;對照組用氨芐青霉素150mg/kg聯合吡哌酸片40mg/kg治療,療程1周。兩組基礎治療予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失衡,高熱者予退熱,腹痛劇烈者予解痙止痛等均相同。4、療效判定治愈癥狀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停藥3天后大便連續培養3次呈陰性 ’好轉癥狀好轉,大便培養陰性;未愈癥狀未減輕,大便性狀與次數無改善,培養呈陰性。5、治療結果兩組療效對比治療組68例,治愈39例(59.1% ),好轉27例(39. 7% ),未愈2例O. 9% ),總有效率97. 1% ;對照組60例,治愈四例3% ),好轉22例(36.7%),未愈9例(15.0%),總有效率85.0%。經統計學處理,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P <0.01)。兩組癥狀消失平均時間比較治療組2. 5天,對照組4. 6天,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 < 0. 05)。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稱取桅子13g、秦皮9g、蒲公英1^、穿心蓮88、馬齒莧10g、生地黃13g、白薇9g、小茴香13g、青皮llg、烏藥Sg、蓽澄茄12g、絡石藤llg。先置于凈水浸泡半小時,放入IOOOml清水煮沸,改文火煎至500ml,靜置去其雜質,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IOOml,深部保留灌腸,每次留置1小時以上,每日3次,療程1周。實施例二 稱取桅子15g、秦皮7g、蒲公英9g、穿心蓮7g、馬齒莧12g、生地黃9g、白薇10g、小茴香15g、青皮9g、烏藥7g、蓽澄茄15g、絡石藤9g。先置于凈水浸泡半小時,放入900ml清水煮沸,改文火煎至450ml,靜置去其雜質,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100ml,深部保留灌腸,每次留置1小時以上,每日3次,療程1周。實施例三稱取桅子10g、秦皮llg、蒲公英13g、穿心蓮9g、馬齒莧9g、生地黃15g、白薇7g、小茴香10g、青皮13g、烏藥9g、蓽澄茄9g、絡石藤13g。先置于凈水浸泡半小時,放入950ml清水煮沸,改文火煎至500ml,靜置去其雜質,取上清液300ml,每次取100ml,深部保留灌腸,每次留置1小時以上,每日3次,療程1周。
權利要求
1.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桅子10-15份、秦皮7-11份、蒲公英9-13份、穿心蓮7-9份、馬齒莧9-12份、生地黃9-15份、白薇7-10份、小茴香10-15份、青皮9_13份、烏藥7_9份、蓽澄茄9-15份、絡石藤9-1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臨床護理用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桅子13份、秦皮9份、蒲公英11份、穿心蓮8份、馬齒莧10份、生地黃13份、白薇9份、小茴香13份、青皮11份、烏藥8份、蓽澄茄12份、絡石藤11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中藥灌腸劑。中醫認為細菌性痢疾是由于感受暑濕疫毒之邪,或飲食所傷而致,以下痢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為發病特征。中醫對癥下藥,以清熱化濕、涼血解毒為治則。本發明選擇梔子、秦皮、蒲公英、穿心蓮、馬齒莧、生地黃、白薇、小茴香、青皮、烏藥、蓽澄茄、絡石藤加水煎汁制成灌腸劑,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97.1%,明顯優于對照組,特別是癥狀消失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而且治療成本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P31/04GK102579668SQ201110462848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明者邵常雪 申請人:邵常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