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由陰虧燥熱、五臟虧損所致的以多飲、多尿、 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病證,西醫常稱為“糖尿病”。若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征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和腎,基本病因為腎陰虛虧、肺胃火旺,陰虛燥熱、陰虧陽亢,熱燥津涸。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證。目前,西醫(如拜糖平等)治療消渴病雖有一定的療效,但是用藥久了容易有依賴性,會有副作用及不良反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該藥物療效顯著、用藥方便、 無副作用、療程短且治愈后不復發。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10 25g、生地黃 10 20g、熟地黃10 20g、當歸10 25g、黨參10 25g、天花粉10 20g、玄參10 20g、山芋肉10 20g、玉竹12 18g、山藥10 25g、制首烏12 20g、枸杞子10 20g、 天冬12 18g、麥冬12 18g、知母8 15g、黃柏8 15g、川牛膝10 20g、紅人參4 10g、梨汁 100 500g。具體的,所述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優選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 15 20g、生地黃12 18g、熟地黃12 18g、當歸12 18g、黨參12 18g、天花粉12 18g、玄參12 15g、山芋肉12 15g、玉竹15 18g、山藥10 20g、制首烏12 18g、枸杞子12 18g、天冬15 18g、麥冬15 18g、知母10 12g、黃柏10 15g、川牛膝10 15g、紅人參6 10g、梨汁100 300g。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可以按本領域的常規方法制成湯劑,如按比例稱取上述各原料藥(含梨汁),將原料藥混合后轉入砂鍋中,并添加除梨汁外其它原料藥總重量5 — 8倍的水煎煮20 - 30min,去渣留汁,每日一劑,分兩次早晚服用,30天為一療程。為獲取較好的藥效,煎煮前宜將原料藥在水中先浸泡半小時左右,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本發明藥物也可以按照常規方法制成丸劑、片劑或膠囊劑等。本發明藥物的藥理如下
生石膏辛、甘,微寒。歸肺、胃經。功效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是常用的清熱瀉火藥。生地黃味甘苦,性涼。入心、肝、腎經。功效清熱、生津、滋陰,養血。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熟地黃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功效主治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消渴;便秘;腎虛喘促。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 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是臨床常用的補氣藥,有補脾益肺之功效。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根,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功效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其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主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痔痿。對于治療糖尿病,常用它與滋陰藥配合使用,以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玄參別名元參,味甘、 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主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 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山芋肉別名山萸肉、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內熱消渴,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用于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山藥味甘,性平。 歸脾,肺,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具有健脾補肺、降低血糖、益胃補腎、固腎益精、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制首烏味甘,澀,性微溫。是一味補肝腎、益精血、養心寧神的良藥。主要用于治療因肝腎不足、精血虧損而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頭發早白等癥。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補肝益腎之功效。中醫常用它來治療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健忘、目眩、目昏多淚、消渴、遺精等病癥。天冬又名天門冬。性寒,味甘,微苦。歸肺、腎、胃、大腸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滋腎的功效。《名醫別錄》 載“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月華于本草》載“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麥冬又名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功能與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本品甘寒清潤,善清心肺之熱而養陰除煩,兼可清潤胃腸而止渴潤燥。知母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生津潤燥。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 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瀉痢,腳氣,瘡瘍腫毒,濕疹瘙癢。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 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 跌撲損傷。紅人參(也稱紅參)甘、微寒、無毒。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血,養心安神的作用。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 ’心力衰竭。梨汁為新鮮大梨所榨的果汁,呈乳白色,口感稍粘稠,味道香甜可口,有著獨特的氣味。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暑,健脾解毒,清咽潤喉的功效,
本發明藥物以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為基礎,治療時遵循“補其不足、泄其有余、調其虛實” 為原則適當用藥,注重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上述各原料藥配伍合理,相輔相成,增強了藥物滋陰清熱、益氣生津、滋養肝腎、潛陽安神之功效,使消渴病患者六腑通暢,五臟安和、氣血調諧,臟腑功能恢復正常,則病癥自除。本發明藥物配伍科學合理,用量適當,各原料藥相互協調發揮最大藥效,能夠有效治療消渴病。該藥物治療手段簡單、用藥方便、藥效顯著、無副作用且不反復。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詳細介紹,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實施例1
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25g、生地黃12g、 熟地黃12g、當歸25g、黨參10g、天花粉12g、玄參20g、山芋肉20g、玉竹18g、山藥25g、制首烏18g、枸杞子12g、天冬18g、麥冬18g、知母10g、黃柏15g、川牛膝15g、紅人參6g、梨汁 400g。實施例2:
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18g、生地黃15g、 熟地黃15g、當歸15g、黨參15g、天花粉15g、玄參15g、山芋肉15g、玉竹15g、山藥15g、制首烏15g、枸杞子15g、天冬15g、麥冬15g、知母12g、黃柏12g、川牛膝12g、紅人參10g、梨汁 300go實施例3:
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20g、生地黃18g、 熟地黃18g、當歸12g、黨參18g、天花粉20g、玄參12g、山芋肉12g、玉竹15g、山藥20g、制首烏12g、枸杞子20g、天冬15g、麥冬15g、知母12g、黃柏10g、川牛膝20g、紅人參10g、梨汁 200g。實施例4:
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12g、生地黃20g、 熟地黃20g、當歸18g、黨參25g、天花粉18g、玄參10g、山芋肉18g、玉竹12g、山藥12g、制首烏20g、枸杞子18g、天冬12g、麥冬12g、知母15g、黃柏12g、川牛膝18g、紅人參6g、梨汁 300go上述各實施例藥物可按下述方法制成湯劑按比例稱取上述各原料藥,將原料藥混合后轉入砂鍋中,并添加除梨汁外其它原料藥總重量5 - 8倍的水煎煮30min,去渣留汁, 每日一劑,分兩次早晚服用,30天為一療程。為表明本發明藥物的治療效果,經200例消渴病患者臨床觀察,使用本發明藥物, 臨床治愈(體征及癥狀完全改善,生活飲食正常,精神煥發)188例;顯效(體征及癥狀顯著改善,生活飲食正常,精神很好)10例;有效(體征及癥狀有所改變,偶有不適感,但能接受)10 例 ’無效(體征無改變,癥狀無改善)4例,綜合有效率98%,治愈率94%且不復發。以下通過典型病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外用藥物的有益效果。典型病例1
陳某,女,46歲,患者半年前因消渴多飲去醫院查空腹血糖9. 2mmol/L,尿糖(++),診為糖尿病。多家醫院求治,口服多種降糖藥,病情時好時壞。經人介紹來我處就診,來診時,患者面色黃白,精神不振,頭暈目眩,口渴欲飲、飲而不解,夜間尤甚,尿頻,腰膝冷痛,氣短懶言,脈沉細無力,舌苔白膩質淡,屬氣虛腎虧所致之消渴病。服用本發明實施例4湯劑兩周, 口渴感減輕,乏力癥狀緩解,繼續服用兩周后消渴癥狀明顯緩解,飲水及排尿趨于正常,體力恢復。鞏固治療一個月消渴癥狀消失,血糖測定正常,患者痊愈。典型病例2
劉某,男,52歲,自訴患消渴病五年余,每天吃得多、尿也多,全身無力,身體明顯消瘦, 經血糖、尿糖檢查為糖尿病。曾用西醫治療效果不明顯。患者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經人介紹來我處就診,服用實施例2湯劑一個月,癥狀明顯好轉,全身無力、每天多飲多食多尿的癥狀有很大改善,繼續服用三個療程后徹底痊愈。一年后隨訪身體健康未復發。典型病例3
高某,男,38歲,患多飲、多尿伴血糖增高兩年,服用二甲雙胍治療,空腹血糖仍維持在 9.0 12. lmmol/L.自訴近一年來病癥加重,小便頻數,大便溏薄,易失眠心煩,腰膝酸軟且四肢無力。觀患者形體消瘦,乏力氣短,診為消渴病。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湯藥兩周,自覺乏力、便頻諸癥減輕,又服用兩周后體力大增,查空腹血糖7. 2mmol/L,囑其控制飲食,注意情緒,鞏固治療兩月后病情痊愈。半年后隨訪空腹血糖正常,身體狀態良好。典型病例4
張某,女,59歲,半年前出現多飲、多食、多尿癥狀,形體日漸消瘦,病情日益加重,飲不止渴,尿頻量多,每天20余次,夜間10余次,經醫院檢查,空腹血糖13. 8mmol/L,尿糖(++), 診為糖尿病。來我處時,初診口渴欲飲,飲不止渴,小便頻數,形瘦,面色無華,神疲體倦,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辨證屬消渴。服用實施例3湯劑一個月,口渴減輕,苔膩減退,脈轉和緩,“三多”癥狀明顯好轉,鞏固治療一個月,口渴得止,尿量正常,空腹血糖正常,患者痊愈。 囑其節制飲食,以免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 10 25g、生地黃10 20g、熟地黃10 20g、當歸10 25g、黨參10 25g、天花粉10 20g、玄參10 20g、山芋肉10 20g、玉竹12 18g、山藥10 25g、制首烏12 20g、枸杞子10 20g、天冬12 18g、麥冬12 18g、知母8 15g、黃柏8 15g、川牛膝10 20g、紅人參4 10g、梨汁100 500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15 20g、生地黃12 18g、熟地黃12 18g、當歸12 18g、黨參12 18g、 天花粉12 18g、玄參12 15g、山芋肉12 15g、玉竹15 18g、山藥10 20g、制首烏 12 18g、枸杞子12 18g、天冬15 18g、麥冬15 18g、知母10 12g、黃柏10 15g、 川牛膝10 15g、紅人參6 10g、梨汁100 30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消渴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由下述配比的原料藥組成生石膏10~25g、生地黃10~20g、熟地黃10~20g、當歸10~25g、黨參10~25g、天花粉10~20g、玄參10~20g、山芋肉10~20g、玉竹12~18g、山藥10~25g、制首烏12~20g、枸杞子10~20g、天冬12~18g、麥冬12~18g、知母8~15g、黃柏8~15g、川牛膝10~20g、紅人參4~10g、梨汁100~500g。該藥物治療手段簡單、用藥方便、藥效顯著、無副作用、臨床癥狀迅速消失,療程短且根除徹底,治愈后不復發。經200例消渴病患者臨床觀察,綜合有效率達98%,治愈率94%且不復發。
文檔編號A61P3/10GK102366541SQ20111029281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辛保山 申請人:辛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