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眩暈癥主要分為前庭性與非前庭性,前庭性眩暈癥可分為前庭周圍性眩暈與前庭中樞性眩暈,前庭周圍性眩暈癥主要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以及頭顱外傷、耳科疾患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亂等,據研究顯示前庭周圍性眩暈占眩暈患者的71%,前庭中樞性眩暈是由前庭中樞系統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的病因有腦干或小腦的梗塞、出血、脫髓鞘、炎癥、外傷、變性、萎縮、先天性疾病,后顱窩的腫瘤、動靜脈畸形以及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缺血發作等,非前庭性眩暈癥包括眼性眩暈;頸性眩暈;循環系統疾病; 血液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神經性眩暈。眩暈疾病因其發病率高、影響病人工作以及生活質量而日益受到關注。眩暈癥,發作時的特征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同時還會造成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進而引起耳鳴、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思維下降、 頭痛癡呆、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中風偏癱,甚至猝死。中老年患者,多次發作可影響腦血管調節機能及大腦微循環,加重腦供血不足,誘發腦梗塞等癥。目前治療眩暈癥方法多種多樣,如手術治療、西藥治療輸液、口服氟桂利嗪、倍他司汀、舒血寧等,手術治療痛苦大,費用高,西藥治療雖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只是暫時緩解了癥狀,之后患者仍反復發作, 并未從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病痛,且副作用大,中藥治療眩暈的雖然也有,但均存在有毒副作用,療效差,治愈率低,且易反復的問題,故改進和創新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可有效解決眩暈癥的治療問題。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該中藥由天麻9-llg、制半夏9-llg、當歸9-llg、川芎 9-llg、木瓜9-llg、白芍9-llg、雞血藤9-llg、鉤藤9_llg、決明子9_llg、茯苓9_llg、甘草 6. 3-7. 7g、杜仲9-llg、桂枝9-llg、枸杞子9_llg、防風9_llg和羌活9_llg組成,該中藥可按常規方法煎服或制成粉劑、或丸劑、或膠囊服用。本發明療程短、見效快,服用方便,無毒副反應,治愈率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實施例1
本發明中藥由天麻log、制半夏10g、當歸10g、川芎10g、木瓜10g、白芍10g、雞血藤 10g、鉤藤10g、決明子10g、茯苓10g、甘草7g、杜仲10g、桂枝10g、枸杞子10g、防風IOg和羌活IOg組成。 實施例2
本發明中藥是由天麻9g、制半夏9g、當歸9g、川芎9g、木瓜9g、白芍9g、雞血藤9g、鉤藤 9g、決明子9g、茯苓9g、甘草6. 3g、杜仲9g、桂枝9g、枸杞子9g、防風9g和羌活9g組成。實施例3:
本發明中藥是由天麻iig、制半夏iig、當歸iig、川芎iig、木瓜iig、白芍iig、雞血藤 llg、鉤藤llg、決明子llg、茯苓llg、甘草7. 7g、杜仲llg、桂枝llg、枸杞子llg、防風Ilg和羌活Iig組成。以上所述藥物,其中
天麻歸肝經。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制半夏是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炮制成的半夏,即市售的半夏飲片,為公知藥物,歸脾、 胃、肺經。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當歸歸肝、心、脾經。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川彎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木瓜歸肝、脾經。舒筋活絡,和胃化濕,消食,生津止渴;
白芍別名白芍藥,歸肝、脾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雞血藤歸肝、腎經。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血;
鉤藤歸肝、心包經。清熱平肝,息風定驚,清熱透邪,涼肝定驚;
決明子別名草決明,歸肝經。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茯苓歸心、脾、腎經。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
甘草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杜仲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桂枝歸心、肺、膀胱經。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枸杞子歸肝、腎經。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防風歸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正痙;
羌活歸膀胱、腎經。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由上述藥物可知,經科學合理配伍,彼此間相互支持,共奏活血化瘀、平肝、潛陽、 息風止痙、補益肝腎、和胃止嘔之功,有效用于治療眩暈癥,并經臨床應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其有關資料如下
一、選擇病例的標準
前庭周圍性眩暈癥主要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以及頭顱外傷、耳科疾患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亂等,眼球震顫多有固定方向;陣發的、偶發的或嚴重的眩暈發作,間歇期無異常者提示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神經病變的可靠標志;
前庭中樞性眩暈癥是由前庭中樞系統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的病因有腦干或小腦的梗塞、出血、脫髓鞘、炎癥、外傷、變性、萎縮、先天性疾病,后顱窩的腫瘤、動靜脈畸形以及椎基底動脈系統短暫缺血發作等,眼球震顫方向不固定;持續的眩暈或失平衡狀態,伴有眼球震顫與步態障礙者,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復視、構音不清、共濟失調、單側輕癱等也提示中樞性病變;非前庭性眩暈癥有眼性、頸性等。因此,凡具有以上癥狀者,年齡在20歲上無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均可作為選擇病例的標準。二、診斷標準
呈陣發的、周圍性眩暈的發作,有正常的間隔時間;一側耳聾、耳鳴常提示耳蝸神經被累及,病人出現癥狀是周圍神經受損害的可靠標志。有2-lOs潛伏期,病程短,持續性眩暈或者平衡障礙伴不規則眼球震顫與步態障礙;頭痛、復視、言語遲訥、肢體運動不協調或單側輕癱等;耳鳴、惡心、嘔吐等癥狀。三、治療方案
口服本發明中藥,一天2次,每次4-9g,一個月為一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停藥一周,三個療程后統計治療結果。四、療效評定的標準
治愈眩暈癥狀完全消失(6個月后隨訪未再復發);
有效癥狀消失間斷發作,伴輕微旋轉感,能堅持工作,但生活工作受到影響;
無效眩暈反復發作,伴惡心嘔吐癥狀。五、統計處理
本組統計對象300例系眩暈專科門診及病房病人,均符合病例選擇標準。300例患者中,男134例、女166例,年齡最大者69歲,最小者20歲,平均年齡58. 1歲,病程最長12 年,最短半年,平均病程2. 1年,其中前庭周圍性眩暈患者150例,治愈100例,有效20例, 無效30例,前庭中樞性眩暈患者100例治愈45例,有效38例,無效17例,非前庭性眩暈患者50例,治愈38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4%,以上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且治愈后無復發。具體病例如下
李某,男,56歲,湖北十堰市人。于2006年5月就診。經確診為梅尼埃病(又稱美尼爾氏綜合癥)。發作時,自身感覺景物旋轉和搖晃,動則加劇,需閉目靜臥休息。每次發作時間不定,尤以勞累或月經期后為甚,常神疲氣短,頭昏健忘,服用本發明中藥3療程后痊愈,七年來未發生過眩暈現象。徐某,男,31歲,鄭州市人,他3年來頸項僵硬,肩臂麻木,伴以眩暈,病情時輕時重,拍片檢查發現頸椎增生,經中西藥治療未能根治。經診斷患的是頸性眩暈,服用本發明中藥2個療程以后痊愈,至今未見復發。李某,男,50歲,四川成都人,10余年來反復發作頭暈、目眩,近來病情加重,發作頻繁,不能起床,起則頭暈。經診斷患的是由于椎基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暈,內耳迷路動脈起源于小腦前下動脈,它是椎基底動脈的分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可影響迷路的供血而發生的眩暈,服用本發明中藥4個療程以后痊愈,二年未再復發。王某,女,43歲,湖北省宜昌市人,她最近突然眩暈發作,伴惡心嘔吐,但沒有耳鳴、 耳聾,經診斷患的是前庭神經元炎,它是由于病毒侵犯前庭神經節所致。可使部分或全部前庭神經節萎縮變性,前庭功能喪失,但聽神經不受損,所以只有眩暈而聽力不受影響。服用本發明中藥3個療程后痊愈,5年未復發。馬某,男,40歲,浙江瑞安人,主訴只要躺下向一側轉頭或頭側向某一側馬上就眩暈,并伴有惡心、嘔吐,所以只能偏一側睡眠,但他從來沒耳鳴,也無耳聾。經診斷患的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它是由于前庭器官的耳石脫落后進入后半規管刺激嵴頂所致,服用本發明中藥4個療程后痊愈,4年未復發。王某,女,38歲,江西省湖口縣人,患眩暈病3年,反復發作,中西醫治均未見效,后服用本發明中藥3個月,多年不愈的頑疾終于痊愈了。六、結論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貢獻在于將現有藥物經科學配伍,構成新的組合物發明,具有活血化瘀、平肝、潛陽、息風止痙、補益肝腎、和胃止嘔之功,有效用于治療眩暈癥,方法簡單,效果好,療程短、無毒副反應,無復發,治愈率高,有實際的臨床意義,為眩暈癥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條件,是中藥上的一大創造,造益于社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天麻9-llg、制半夏9-llg、當歸9-llg、川芎 9-llg、木瓜9-llg、白芍9-llg、雞血藤9-llg、鉤藤9_llg、決明子9_llg、茯苓9_llg、甘草 6. 3-7. 7g、杜仲9-llg、桂枝9-llg、枸杞子9_llg、防風9_llg和羌活9_llg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天麻10g、制半夏10g、當歸10g、川芎10g、木瓜10g、白芍10g、雞血藤10g、鉤藤10g、決明子10g、茯苓10g、甘草7g、 杜仲10g、桂枝log、枸杞子log、防風IOg和羌活IOg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天麻9g、制半夏9g、當歸 9g、川芎9g、木瓜9g、白芍9g、雞血藤9g、鉤藤9g、決明子9g、茯苓9g、甘草6. 3g、杜仲9g、桂枝9g、枸杞子9g、防風9g和羌活9g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天麻Hg、制半夏Hg、當歸lig、川芎lig、木瓜lig、白芍iig、雞血藤iig、鉤藤iig、決明子iig、茯苓iig、甘草7.7g、 杜仲llg、桂枝llg、枸杞子llg、防風Iig和羌活Iig組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眩暈癥的中藥,可有效解決眩暈癥的治療問題,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該中藥由天麻9-11g、制半夏9-11g、當歸9-11g、川芎9-11g、木瓜9-11g、白芍9-11g、雞血藤9-11g、鉤藤9-11g、決明子9-11g、茯苓9-11g、甘草6.3-7.7g、杜仲9-11g、桂枝9-11g、枸杞子9-11g、防風9-11g和羌活9-11g組成,該中藥可按常規方法煎服或制成粉劑、或丸劑、或膠囊服用,本發明療程短、見效快,服用方便,無毒副反應,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P1/08GK102258703SQ20111026674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9日
發明者李海濤 申請人: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