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
背景技術:
瘧疾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以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征。兒童發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節流行。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于夏秋季發病較多。 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并且容易流行。在治療方面,西醫大多采用藥物治療,比如磷酸氯喹、羥基哌基等藥物。而這些藥物多數患者可出現較重的不良副作用如局部發生無菌性膿腫、皮疹、低血壓、惡心、嘔吐、眩暈、低血糖、低血鈣及肝腎功能損害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清熱解毒、驅蟲扶正、無毒副作用、見效快的能夠治療瘧疾的中藥丸。本發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所述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組分A的提取物1 50份,荊芥粉50 200份,青蒿膏100 400份,防風粉10 100份,生地粉10—100 ;
所述組分A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 :1 4 :1 4。所述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包括如下優選重量配比的原料,
組分A的提取物15份,荊芥粉100份,青蒿膏300份,防風粉35份,生地粉50份。所述組分A優選原料重量配比,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2:2。所述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按照質量配比取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 將上述3種樹枝剪斷成3 — 5cm的小斷條,按照水浸法獲得液體,放置12小時沉淀,吸出黃色上清液備用。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制備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組分 A的提取物,然后將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將以上藥物攪拌均勻,煉蜜成丸,每丸重3克。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其有益效果在于藥物成分易得,制取的藥物清熱解毒、驅蟲扶正,能夠治療瘧疾。并且使用該藥后,患者具有較好的藥物耐受性,無皮疹等過敏反應。本發明所述的中藥丸在使用過程中,患者無痛苦,治療時間短,見效快。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來說明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實施例1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
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原料重量配比
組分A的提取物15份,荊芥粉100份,青蒿膏300份,防風粉35份,生地粉50份。組分A,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2:2。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按照質量配比取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將上述3種樹枝剪斷成3 — 5cm的小斷條,按照水浸法獲得液體,放置12小時沉淀,吸出黃色上
清液備用。上述中藥丸的制備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將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將以上藥物攪拌均勻,煉蜜成丸,每丸重3克。實施例2 —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原料重量配比
組分A的提取物5份,荊芥粉50份,青蒿膏200份,防風粉10份,生地粉20份。組分A,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3:4。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按照質量配比取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將上述3種樹枝剪斷成3 — 5cm的小斷條,按照水浸法獲得液體,放置12小時沉淀,吸出黃色上
清液備用。上述中藥丸的制備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將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將以上藥物攪拌均勻,煉蜜成丸,每丸重3克。實施例3 —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原料重量配比
組分A的提取物30份,荊芥粉150份,青蒿膏280份,防風粉80份,生地粉40份。組分A,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2:4。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按照質量配比取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將上述3種樹枝剪斷成3 — 5cm的小斷條,按照水浸法獲得液體,放置12小時沉淀,吸出黃色上
清液備用。上述中藥丸的制備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將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將以上藥物攪拌均勻,煉蜜成丸,每丸重3克。實施例4 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原料重量配比
組分A的提取物50份,荊芥粉200份,青蒿膏400份,防風粉95份,生地粉90份。組分A,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4:3。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按照質量配比取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將上述3種樹枝剪斷成3 — 5cm的小斷條,按照水浸法獲得液體,放置12小時沉淀,吸出黃色上
清液備用。上述中藥丸的制備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將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將以上藥物攪拌均勻,煉蜜成丸,每丸重3克。實施例5使用實施例1所制得的中藥丸,療效敘述及典型病例。實施例1制得得中藥丸,在某醫院的住院或門診瘧疾病人使用,用藥人員共9人, 男性7人,女性2人,年齡在沈一48歲,平均年齡30. 3歲。用藥人員每日口服3次,每次1 丸。觀察用藥人員對藥物的耐受情況、有無過敏反應、用藥前后肝腎功能及血象變化,瘧疾病情變化情況。所有用藥人員均有較好的耐受性,用藥后肝腎功能指標無異常,血象無明顯變化,無皮疹等過敏反應,用藥期間未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經使用本中藥丸后(一般治療性服用本藥劑3天左右即可治愈,但需要繼續服用2天,以鞏固治療),治愈病例9例, 無好轉病例,無無效病例。治愈是指治療后瘧疾病癥消失,無復發;好轉是指瘧疾病癥明顯減輕;無效是指對本藥方無反應。由上述情況說明,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相關患者使用后,能夠清熱解毒、驅蟲扶正, 治療瘧疾的效果顯著,且無明顯副作用。上述過程中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
江某,女性,38歲,診斷為瘧疾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1丸。用藥人員均有較好的耐受性,用藥后肝腎功能指標無異常,血象無明顯變化,無皮疹等過敏反應,服藥期間未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服藥3天后,達到治愈標準。病例2
萬某,男性,30歲,診斷為瘧疾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1丸。用藥人員均有較好的耐受性,用藥后肝腎功能指標無異常,血象無明顯變化,無皮疹等過敏反應,服藥期間未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服藥2天后,達到治愈標準。病例3
何某,男性二6歲,診斷為瘧疾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1丸。用藥人員均有較好的耐受性,用藥后肝腎功能指標無異常,血象無明顯變化,無皮疹等過敏反應,服藥期間未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服藥2天后,達到治愈標準。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分A的提取物1 50份,荊芥粉50 200份,青蒿膏100 400份,防風粉10 100份,生地粉10—100 ;所述組分A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 :1 4 :1 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包括如下優選重量配比的原料,組分A的提取物15份,荊芥粉100份,青蒿膏300份,防風粉35份,生地粉5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分A優選原料重量配比,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 :2 :2。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為,按照質量配比取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將上述3種樹枝剪斷成3— 5cm的小斷條,按照水浸法獲得液體,放置12小時沉淀,吸出黃色上清液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藥丸,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所述治療瘧疾的中藥丸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分A的提取物1~50份,荊芥粉50~200份,青蒿膏100~400份,防風粉10~100份,生地粉10—100;所述組分A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紅松樹枝∶樺樹枝∶楊樹枝為1∶1~4∶1~4。該中藥丸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扶正,能夠治療瘧疾病癥。并且使用該藥后,患者具有較好的藥物耐受性,無皮疹等過敏反應,用藥期間未出現胃腸不適、腹瀉等癥狀,見效快、療程短。
文檔編號A61K36/804GK102233053SQ20111011901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0日
發明者藍貴良 申請人:大連神植康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