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儀器,尤其涉及一種能有效醫治腰部疾病的懸立式智能腰痛 治療儀。
背景技術:
人體脊椎正常弧度呈S型,該弧度形成跟人體自身結構及各種負重因素有關,比 如頭部自重,以及行走時是以頭部節奏的擺動形成頸椎骨性生理性曲度,頭部的支撐力點 在頸椎骨,而頸椎的第4、5、6、7節負重逐漸增大,以第6、7節為最大。同樣腰椎承擔 上身器官組織(約人體自重重量的一半左右)和外界性負重、以及行走活動,因此腰椎的生 理弧度隨時發生變化,腰椎承擔的一切負重傳至腰椎第3、4、5節及腰骶第1節,當然不 正常的外界因素也可將力點傳至腰椎第1、2節,造成腰椎第1、2傷害,然而一般情況常 見的腰部疾病以腰椎第3、4、5及腰骶第1節為多。產生腰部傷害的直接原因是隨著年齡老化、自然界病毒侵犯、工作環境等因素, 腰椎的支撐平衡力點發生偏移,因此產生了錯位力點。錯位力點的產生使相應的腰椎周圍 組織產生了機械性擠壓、撕拉與磨擦,造成了纖維環破裂或腰椎骨性改變,由此使血管回流 因受阻等原因而發生無菌性炎性物滲出,從而出現了臨床上所說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 間盤滑脫癥、腰椎骨折、腰推小關節攣亂、腰肌急慢性損傷、腰椎橫突綜合癥、腰椎退行性變 化等等。這些種種腰椎疾病,均可認為是腰椎平衡力點偏移,正常力點受到破壞而產生錯位 力點,然而一旦錯位力點產生,該處相應骨性腰椎及周圍組織、血管回流等發生變化產生無 菌性炎性物滲出,如炎性物刺激根性神經就會出現放射性疼痛,如刺激周圍軟組織均會出 現相應臨床癥狀。對于上述的腰部疾病,目前社會上(包括國際上發達國家)均采用以下三種辦法
1.臥床休息;
2.平臥牽引,理療,推拿或正骨方法;
3.最終用手術方式解決支撐平衡力點的錯位問題。在上述三種辦法中,第一種臥床休息的辦法,許多病人因工作等原因而不能實施; 第三種手術治療方式,不僅存在危險,并且對身體的消耗和費用的支出均較大,使病人輕易 不作手術治療;目前市場上利用第二種辦法的多種儀器,比如萬能床,智能化牽引床,推拿 按摩床,三維正骨床等產品,雖然能暫時解決疼痛,但是由于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是仰 臥在這些治療儀上的,并沒有擺脫腰椎負重、外界因素以及錯位力點回復力的問題,所以不 能真正解決腰椎錯位力點的糾正,因此療效并不理想。療效不理想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 人體形態各異,因而腰椎的軸心各不相同,從而使治療點也不相同,所述平臥使用的治療儀 難以進行自動調節來適應不同的治療點。要真正解決腰椎錯位力點的糾正,必須使腰椎處于完全懸立的狀態,通過消除上 身器官組織的負重力,利用下身臀腿部重量逐步拉開腰椎間隙;在腰椎間隙拉開的同時,可 以在病變力點(即錯位力點)處有節奏地進行振動、旋轉、微治熱量滲透、強磁、對組織液中的離子進行極化等手段,增加血管的通滲性,促進無菌性炎性物加快吸收,使軟組織以及腰 椎骨性組織及間隙的增寬,從而使錯位力點逐步消失,并且腰椎平衡力點重新恢復,以達到 正常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更為安全可靠,療效更好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能 在治療時保持患者的腰椎處于懸立狀態,使腰椎軸心垂直向下,從而靠患者下身臀腿部的 重力作用逐漸拉開腰椎間隙,并能在腰椎間隙拉開的同時配合進行振動、微波、旋轉、背伸 等治療,從而使錯位力點逐步消失,腰椎平衡力點重新恢復,以減輕直至消除腰痛癥狀。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設 置的治療儀架包含主支撐架,以及自上而下設置在所述主支撐架前側的上身支撐固定裝 置、治療頭及下身旋轉固定裝置;
所述主支撐架進一步包含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豎直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內機座,以 及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套設在相匹配的所述內機座外、豎直位置可調的外機座;
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其在豎直方向的空間位置可調,使由其固定并支撐的患者身 體上部能夠隨該上身支撐固定裝置一起升降;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的上升幅度,能使與 其一起上升的患者至少腳跟離地而使患者的腰椎處于懸立狀態,并通過患者下身的重量拉 開腰椎間隙;
所述下身旋轉固定裝置,進一步包含
腰髖部升降架,其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與所述主支撐架形成可在豎直方向升降并 定位的活動連接;腰髖部支架,其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與所述腰髖部升降架形成可在 前后方向移動并定位的活動連接,并由所述腰髖部升降架支撐與其一起升降;
以及設置在所述腰髖部支架前端的旋轉支撐裝置,和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連接的左右 兩個相對設置的髖部抓手;患者身體下部由所述髖部抓手固定,并可在該髖部抓手的帶動 下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一起左右旋轉;
所述治療頭,可相對所述主支撐架做空間位置的調整,以使該治療頭能夠對準被懸立 的患者的腰椎部位實施治療。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設置有胸背部固定裝置,其在懸立治療的過程中固定患者 上身,并使患者體重完全分解在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上;
還設置有左右兩個支撐組件,每個所述支撐組件通過設置的承重連接板與所述外機座 頂部固定連接,使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與所述外機座一起升降;
每個所述支撐組件還設置有腋下支撐件及肘部支撐組件,其分別與所述承重連接板的 前端固定連接,并對應支撐患者的腋下及肘部位置;
所述胸背部固定裝置可以是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腋下支撐件上的胸背部固定帶。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還設置有將兩個所述支撐組件相互連接的寬度調節組 件;
所述寬度調節組件包含若干可伸縮的調節連桿每個所述調節連桿作為重心后移的支 點,穿設在所述外機座頂部,并在兩端與所述兩個承重連接板分別連接,以使所述承重連接 板與所述外機座形成左右寬度可調節的活動連接;所述寬度調節組件還包含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支撐組件上的上下兩個齒條,以及在兩 個齒條中與其嚙合的齒輪;通過設置的調節拉手,將所述兩個支撐組件左右拉開或推近,通 過該齒輪在兩個齒條上的位置調整以及所述調節連桿的長度調整,實現上身支撐固定裝置 的寬度調節。其中,所述肘部支撐組件包含與所述承重連接板固定連接的豎直支撐板,與所述 豎直支撐板連接成L型的支撐底板,以及通過肘部升降結構設置在該支撐底板上方、對患 者肘部進行支撐的支撐托板;
所述支撐托板的前端設置有供患者抓握的帶應急開關的手柄;在所述支撐托板上對應 開設有連接槽,手柄底端嵌設在所述連接槽中并與一手柄調節裝置連接;在所述手柄調節 裝置驅動下,手柄可在該連接槽內前后移動,以適應不同患者手臂的長短差異;
所述肘部升降結構,包含設置在所述支撐托板、支撐底板之間的若干X型支架;每個X 型支架包含上下兩個后端支點,其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支撐托板、支撐底板上;
每個X型支架還包含上下兩個前端支點,在與其相連接的一肘部高度調節裝置驅動 下,所述兩個前端支點可分別在所述支撐托板、支撐底板上對應設置的連接槽內前后滑動, 以調節前后端支點之間的間距,進而調節所述支撐托板與所述支撐底板之間的高度差。所述腰髖部升降架可套設在所述外機座外進行升降調整;
所述腰髖部支架通過設置的后端支撐架,其套設在所述外機座外、所述腰髖部升降架 的上方;在所述髖部抓手沒有固定患者下身時,所述腰髖部支架可在腰髖部升降架上,帶動 被懸立的患者腰椎部位重復進行向前過伸一定距離后復位的背伸動作;
所述腰髖部支架還包含與所述后端支撐架連接的前端托架;所述旋轉支撐裝置通過設 置的若干軸輪,形成其在所述前端托架上可旋轉的活動連接;
在所述前端托架上固定連接的一伺服電機驅動下,一齒輪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上設置 的旋轉齒相嚙合,帶動所述旋轉支撐裝置的旋轉。所述兩個髖部抓手各自包含一抓手開關裝置,分別從前后端與其連接、對患者髖 部進行固定的前旋轉定位板和臀后固定板,以及所述抓手開關裝置中分別對應所述前旋轉 定位板和臀后固定板設置的調整定位裝置、電磁鐵開關和彈簧;
所述調整定位裝置包含設置在所述抓手開關裝置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在所述前旋轉定 位板繞其與齒輪傳動機構相連接的一端向內逐級旋轉并與患者髖部接觸時,所述電磁鐵開 關控制齒輪傳動機構的齒輪嚙合定位并壓縮所述彈簧;所述電磁鐵開關斷開時,所述前旋 轉定位板被彈簧復位的作用力向外彈開,使患者能夠迅速脫離該髖部抓手的固定;
所述臀后固定板與一后板連接板垂直連接成L型,所述后板連接板上開設有通槽的部 分插入所述抓手開關裝置并與之形成可前后移動的活動連接;所述后板連接板上設置有直 齒齒槽;所述調整定位裝置還包含后板調節開關桿;在所述后板調節開關桿通過壓縮一彈 簧并穿過所述抓手開關裝置及其中所述通槽時,由所述后板調節開關桿設置的固定齒與所 述直齒齒槽嚙合定位。所述下身旋轉固定裝置中還包含兩個限位調節裝置,其分別將所述兩個髖部抓手 固定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撐裝置前端,并控制左右兩個所述髖部抓手之間的間距位置;
每個所述限位調節裝置,通過一連接殼體固定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撐裝置上;還設置有 限位調節手柄,其通過壓縮一彈簧穿過所述連接殼體、并與所述髖部抓手固定連接;所述限
8位調節手柄上設置有直齒齒槽;在一電磁鐵開關的控制下,插入所述連接殼體內的一定位 桿,其設置有固定齒與所述直齒齒槽嚙合實施定位。所述治療頭,其可通過對應設置的滑動連接件在所述主支撐架的外機座上豎直升 降;
所述治療頭中設置有振動裝置,其與所述治療頭連接的位置對應安裝有滑動連接件, 使所述振動裝置可前后移動,并與處于懸立狀態的患者的腰椎部位接觸來進行松解腰椎及 周圍軟組織的振動;
所述振動裝置中還設置有磁場發生器來提供極化腰椎組織液中離子的磁場; 所述治療頭中還設置有微波輻射裝置,來提供對患者腰椎部位進行加熱的微波輻射熱量。所述治療儀架包含若干對相鄰接觸并通過相對滑動來進行位置調整的滑動調位 部件;形成所述兩個滑動調位部件之間在上下或前后方向上可活動連接并定位的所述滑動 連接件,是對應設置在所述兩個滑動調位部件接觸面上的若干組相互配合的滑動導軌和滑 槽,和驅動所述部件滑動并定位的絲桿機構及其伺服電機;所述兩個滑動調位部件包含所 述外機座與內機座,或所述腰髖部升降架與外機座,或所述腰髖部支架與所述腰髖部升降 架,或所述治療頭與所述外機座,或所述治療頭與其中所述振動裝置。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還設置有包含PIC控制器的控制裝置,對所述治 療儀架各部件的開機自動檢測和各部件高度、寬度或前后位置的調整進行控制,還對所述 治療儀架上相應部件的旋轉、振動、背伸、強磁、微波輻射的運作進行控制;
所述控制裝置還接收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的手柄上的應急開關給出的應急信號,在 患者不適時中斷后續治療,并控制所述外機座下降使患者著地,并控制所述若干電磁鐵開 關迅速斷開,解除對患者的固定;
所述主支撐架的底座還設置有供患者站立的可旋轉的踏腳圓盤;所述踏腳圓盤設置有 壓力傳感器,其監測并向所述控制裝置發送患者對該踏腳圓盤的壓力數據,作為患者被提 升高度的控制參數之一;
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還設置有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的觸摸屏,其包含的輸入模 塊,方便醫務人員進行治療方案的設定和患者病史的輸入;還包含有輸出模塊,用于治療過 程節點的輸出顯示;
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還可以選擇設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的若干輔助檢測設 備,包含給出治療前后的患病部位狀態的超聲檢測儀或熱圖像探測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優點在于
1.本發明通過上身支撐固定裝置固定并從腋下和肘部分擔患者身體上部重量,以支 撐患者在豎直方向上升,從而使患者脊椎和腰椎軸心處于完全懸立的狀態,從而可利用下 身臀腿部重量逐步拉開腰椎間隙。配合治療頭中振動裝置的高頻振蕩及強磁作用,加速腰 椎及周圍軟組織的松解,增寬腰椎之間的間隙和對腰椎組織液中的離子進行極化;還配合 所述微波輻射裝置產生的熱量,來加速患者血液循環并進一步擴張血管通滲性,促進原先 由腰椎錯位力點引起的腰椎及周圍無菌性炎性物及組織液的回流吸收,消減疼痛癥狀
2.本發明通過下身旋轉固定裝置的髖部抓手對患者髖部夾持固定,同時在旋轉支撐 裝置帶動下進行左右勻速旋轉治療及脈沖旋轉治療,以實現類似中醫斜扳手法的治療,來完全松解腰椎及周圍的軟組織、小關節、滑膜等,解除錯位力點周圍炎性物的集聚,同時解 除神經與軟組織的粘連。3.本發明下身旋轉固定裝置可向前過伸一定距離后復位,將患者的腰椎部位往 前推實現過伸治療,以此松解腰部韌帶及相應的軟組織,或者還可以是配合脈沖信號間隔 進行的脈沖過伸治療。4.本發明的上身支撐固定裝置、下身旋轉固定裝置等可各自進行前后、左右、上 下的位置調整,對不同體型的患者均能夠做到合適的固定。本發明還可根據患者不同的 身體條件及病情狀況控制提升的高度,并選擇上述微波加熱、振動磁化、旋轉、脈沖旋轉、背 伸、脈沖背伸的治療中的全部或任意一些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5.本發明由PIC控制器控制上述整個治療過程,還設置有應急開關,在患者不適 需要中斷后續治療時,由PIC控制器控制所述外機座下降使患者著地,并控制若干電磁鐵 開關迅速斷開,解除對患者的固定。本發明還可以外接觸摸屏,方便醫務人員進行治療方案 的選擇及患者病史的輸入;或通過連接存儲卡等存儲設備來記錄該些病史及治療資料,并 可外接打印機將其打印;或者所述控制裝置還可以外接相關輔助的檢測設備,例如設置熱 圖像探測儀給出治療前后的患病部位的紅外輻射成像圖案,作為確定病變部位的參考并可 直觀顯示治療效果,從而可以及時且適當調整治療強度和方案,從而使錯位力點逐步消失, 腰椎平衡力點重新恢復。
圖1是本發明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的總體結構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在圖1中的左視圖3是本發明中所述內機座的水平截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所述外機座在圖2中左側板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中所述腰髖部升降架的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中所述腰髖部支架的仰視圖8是本發明中所述髖部抓手、限位調節裝置及所述旋轉支撐裝置的結構及相互連接 關系示意的俯視圖9是本發明中所述髖部抓手的結構及其中前旋轉定位板與臀后固定板調整趨勢的 示意圖10是本發明中所述治療頭的結構側視圖11是本發明中所述治療頭在圖10中的左視圖12是本發明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以下簡稱懸立治療儀),包含治療儀架以及驅 動所述治療儀架運轉工作的控制裝置,意在將患者的上身固定并豎直提升,直至其腰椎處 于懸立狀態后,通過患者下身臀腿部的重力作用逐漸拉開腰椎間隙,并配合進行振動、微波、旋轉、背伸等治療,以使錯位力點逐步消失。本實施例中,均以靠近患者的一側為本發明 所述懸立治療儀的前端;遠離患者的一側為其后端。配合參見圖1、圖2所示,所述治療儀架包含一主支撐架10,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設 置在所述主支撐架10上同一側的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治療頭40和下身旋轉固定裝置 30。本發明所述主支撐架10大致呈“上”字型,通過其水平設置的底座11放置在地面 上。所述底座11前端設置有可旋轉的踏腳圓盤111,所述底座11的后端可選擇設置本發明 所述懸立治療儀的電氣箱14。所述底座11中部靠近該電氣箱14的位置豎直設置有內機座 12,以及套設在所述內機座12外并可升降的外機座13。所述踏腳圓盤111在治療開始前供患者站立,并通過下方設置的壓力傳感器112, 向所述控制裝置發送患者的體重數據;在治療過程中,該壓力傳感器上實時測得的壓力數 據,將作為測算患者被提升高度的控制數據之一。配合參見圖1到圖4所示,所述外機座13呈Γ型,即包含對應套設在內機座12 上的豎直段131,和在所述豎直段131頂部與其垂直并向前端延伸設置的水平段132 ;所述 外機座13通過該水平段132固定連接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所述外機座13的豎直段131可根據需要設計為各種形狀,例如長方體、筒體或水 平截面為其他多邊形的各種柱體,本實施例中均以豎直段131為長方體的所述外機座13為 例進行說明。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使所述外機座13的豎直段131可通過其內表面套設在 所述內機座12的外表面上,并形成在該外表面上可豎直滑動并定位的活動連接例如,在 所述內機座12的兩個相對的外側面上各設置兩條豎直的滑動導軌121,在與之對應的所述 外機座13的兩個內側面上豎直設置與所述滑動導軌121 (圖3)相匹配的滑槽1311 (圖4)。 一絲桿機構151,其頂部豎直穿過所述內機座12并與所述外機座13固定連接;在其底部設 置的伺服電機152的驅動下,所述絲桿機構151帶動所述外機座13在內機座12外豎直滑 動。
配合參見圖1、圖2及圖5所示,本發明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固定設置在所述懸 立治療儀的頂部,并可以隨所述外機座13—起豎直向上提升;通過該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 對患者上身固定并在腋下和肘部分別進行支撐,為后續逐步拉開腰椎間隙以進行治療作前 期準備。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其為了配合不同患者的上身體型變化,設置有以寬度 調節組件相互連接的左右兩個支撐組件;每個支撐組件,由所述外機座13的水平段132位 置向前端延伸,設置有承重連接板211、腋下支撐件212及肘部支撐組件。其中,所述寬度調節組件包含若干可伸縮以調節左右方向長度的調節連桿221 該些調節連桿221分別穿設在所述外機座13的水平段132上,并在調節連桿221兩端固定 連接所述兩個承重連接板211,以使承重連接板211至少在其后端與所述外機座13的水平 段132形成可左右寬度調節的活動連接;在患者依靠所述腋下支撐件212及肘部支撐組件 支撐時,為了防止所述主支撐架10傾翻,該些調節連桿221還作為重力支點,將患者體重通 過所述外機座13的水平段132轉移至由所述主支撐架10承載。
所述寬度調節組件還包含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支撐組件上的上下兩個齒條222, 以及在兩個齒條222中與其嚙合的齒輪223。所述兩個齒條222可分別固定在左右兩組所 述承重連接板211的前端、連接所述腋下支撐件212及肘部支撐組件的位置;通過在所述承 重連接板211的前端外側設置的調節拉手224,左右拉開或推近兩個支撐組件,即通過該齒 輪223在兩個齒條222上的位置調整以及上述調節連桿221的長度調整,實現上身支撐固 定裝置20的寬度調節。進一步地可設置限位部件2221來限制該齒輪齒條組合左右調節的 最小間距,例如使兩個L型的齒條222,其長邊相對的部分與齒輪223嚙合,其短邊相對的部 分用來限制長邊左右移動的范圍。每個所述支撐組件中,腋下支撐件212固定設置在所述承重連接板211的前端,用 于從腋下支撐患者重量。該腋下支撐件212的最前端還設置有擋板2121來限制患者手臂 向前活動的范圍,防止懸立治療中患者手臂從腋下支撐件212上滑落。可選擇在所述腋下 支撐件212與患者腋下接觸的上表面上設置軟墊50,使患者腋下支撐時更舒適。每個所述支撐組件中,肘部支撐組件固定設置在所述承重連接板211的前端、所 述腋下支撐件212的下方,用于從肘部對患者重量進行支撐。該肘部支撐組件整體呈倒置 的F型,即包含連接成L型的豎直支撐板213及支撐底板214,以及通過肘部升降結構216 設置在該支撐底板214上方的支撐托板215。所述豎直支撐板213固定設置在所述承重連 接板211前端、所述腋下支撐件212的外側。所述支撐底板214、支撐托板215分別與豎直 支撐板213相垂直,并分別向所述懸立治療儀的前端方向水平延伸。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所述肘部升降結構216,包含設置在所述支撐托板 215、支撐底板214之間的若干X型支架2161。每個X型支架2161包含上下兩個后端支點, 其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支撐托板215、支撐底板214上;還包含上下兩個前端支點,其可以 在肘部高度調節裝置2162的作用下,在所述支撐托板215、支撐底板214上對應設置的連接 槽內前后滑動,以調節前后端支點之間的間距,進而調節所述支撐托板215與所述支撐底 板214之間的高度差,從而能夠確實地通過所述肘部支撐組件,尤其是支撐托板215的上表 面與患者肘部接觸進行支撐。與上述類似的,可在該支撐托板215的上表面設置軟墊50使 患者更舒適。所述支撐托板215的前端還豎直設置有手柄217 ;在支撐托板215的上表面還對 應開設有連接槽2192,手柄底端嵌設在所述連接槽2192中并與手柄調節裝置218連接;在 所述手柄調節裝置218驅動下,手柄217可在該連接槽2192內前后移動,以適應不同患者 手臂的長短差異。在患者處于懸立狀態時可握住手柄217保持身體平衡、分擔重力;當患者 出現任何不適情況時,還可通過所述手柄217頂端設置的應急開關2171中斷后續治療。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中還設置有胸背部固定裝置,在治療過程中固定患者 上身,使其腰椎保持在懸立狀態。該胸背部固定裝置可以是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腋下支撐 件212上的胸背部固定帶214,或其他類似可實現固定功能的裝置。所述腋下支撐件212 上還安裝有腋下感應調節開關2122,其在感應到患者兩臂確實搭在所述腋下支撐件212上 時,向控制裝置給出指令,來驅動所述外機座13帶動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進行高度調整以 適應對不同體型的患者的支撐需要。配合參見圖1、圖2及圖6、圖7、圖8所示,本發明所述下身旋轉固定裝置30,位于 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的下方,設置腰髖部升降架31,其套設在所述外機座13上并與之形成可升降的活動連接,以及腰髖部支架32,其由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支撐并可在所述腰 髖部升降架31上前后移動;在腰髖部支架32前端還設置有旋轉支撐裝置33和與旋轉支撐 裝置33連接的左右兩個髖部抓手34,其相互配合在患者懸立時固定患者的髖部位置,為后 續進行旋轉及其他輔助治療做準備。具體的,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是一中間貫通的框架結構,其與所述外機座13豎直 段131的外表面形狀相匹配,使該腰髖部升降架31能夠通過對應設置的滑動連接件套設在 所述外機座13的豎直段131外,并形成可豎直滑動并定位的活動連接。由于本實施例中該 豎直段131的水平截面為矩形,因此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設置為一矩形框架。在所述外機 座13豎直段131的左右兩個外側面上各設置了兩條豎直導軌1312,對應地,在所述腰髖部 升降架31的左右兩個內側面上各設置有兩條豎直滑槽311與所述豎直導軌1312配合連 接。配合參見圖1、圖2及圖7、圖8所示,所述腰髖部支架32通過設置的后端支撐架 321,套設在所述外機座13的豎直段131外、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的上方,并能由所述腰 髖部升降架31支撐著一起上下移動。框架式的所述后端支撐架321,其中間的貫通部分應 至少能夠使所述外機座13的豎直段131在前后方向一定范圍內可以活動。所述后端支撐 架321與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相接觸的位置還對應設置有滑動連接件,使所述后端支撐架 321在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上可前后移動進行位置調節例如,在所述后端支撐架321的 框架左右兩側底面分別設置水平導軌3211,而在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的頂面對應位置設 置水平滑槽312與所述水平導軌3211配合連接;在所述后端支撐架321后部設置的絲桿機 構3231及伺服電機3232驅動下實現所述腰髖部支架32前后位置的調整。所述腰髖部支架32還包含與所述后端支撐架321連接的前端托架322,用以對所 述旋轉支撐裝置33支撐,并通過設置伺服電機323驅動旋轉支撐裝置33旋轉。所述旋轉 支撐裝置33主體為半圓環狀;為了與其內環邊緣331相配合,將所述前端托架322的最前 端設置為半圓的弧形邊緣3221 ;通過設置若干軸輪333,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內環邊 緣331與所述前端托架322的半圓弧形邊緣3221對齊,并形成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在前 端托架322上可繞其圓心左右旋轉的活動連接。用于旋轉驅動的所述伺服電機323,與所述前端托架322固定連接;該伺服電機 323頂端連接的齒輪324,通過所述前端托架322上開設的通孔3222穿出,并與所述旋轉支 撐裝置33的外環邊緣332對應位置設置的旋轉齒3321相嚙合,從而在伺服電機323的驅 動下帶動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旋轉。該外環邊緣332上旋轉齒3321的設置范圍決定了 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左右旋轉時的角度大小。配合參見圖1、圖2及圖8、圖9所示,兩個左右對稱的所述髖部抓手34,各自通過 限位調節裝置35固定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半圓環前端,使兩個所述髖部抓手34 相對設置并可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 —起旋轉。所述髖部抓手34可對夾持固定的前后距 離進行調整,并通過所述限位調節裝置35控制左右兩個所述髖部抓手34之間的間距位置, 因而對不同體型的患者均能進行可靠的髖部固定。具體的,兩個所述髖部抓手34各自包含一抓手開關裝置341,以及分別從前后端 與其連接的前旋轉定位板342和臀后固定板343 ;還可設置壓力傳感器,來監測所述髖部抓 手34對患者的作用力。其中,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 —端向后插入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內,并與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內設置的齒輪傳動機構(圖中未示出)相連接。所述前旋轉 定位板342可以繞其與抓手開關裝置341的連接位置旋轉,并通過齒輪傳動機構的齒輪嚙 合來逐級定位;即是說,兩個所述髖部抓手34的前旋轉定位板342可以同時向外旋轉打開, 解除患者髖部的固定狀態,或者兩者相對地向內旋轉關閉,與所述臀后固定板343配合分 別從前后方接觸患者髖部進行固定。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臀后固定板343與患者接觸的 位置分別設置有軟墊。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可以是逐級旋轉直至與患者身體可靠接觸,每級旋轉的角 度由齒輪傳動機構的齒輪齒距決定。在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中還設置有電磁鐵開關3472 和彈簧(圖中未示出),電磁鐵開關3472在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旋轉后控制齒輪傳動機構 的齒輪嚙合,確保對患者的可靠固定,此時彈簧被壓縮;當治療結束或者患者感到不適而通 過上述手柄217上的應急開關2171中斷治療時,該電磁鐵開關3472斷開使彈簧釋放,并將 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直接向外彈開,使患者能夠迅速脫離該髖部抓手34的固定。所述臀后固定板343與一后板連接板344垂直連接成L型,所述后板連接板344 向前插入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為了控制所述臀后固定板343與處于關閉位置的所述前 旋轉定位板342之間的距離以適應不同患者的髖部體型,在所述后板連接板344上開設有 通槽3442,一后板調節開關桿345通過一彈簧346豎直穿過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的頂面、 底面及其中的所述通槽3442,使所述后板連接板344形成與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的可前 后移動調節的活動連接。在所述后板連接板344底面上,沿所述通槽3442長度方向設置有 直齒齒槽;3441 ;所述后板調節開關桿345的底端兩側設置有固定齒3451,該固定齒3451設 置有向上凸起的定位凸塊可與所述直齒齒槽3441嚙合進行定位。持續向下按壓所述后板 調節開關桿345以壓縮所述彈簧346,此時所述后板連接板344可帶動所述臀后固定板343 前后移動;所述臀后固定板343與患者髖部接觸后,放開所述后板調節開關桿345,此時由 于彈簧346向上的彈力作用,該后板調節開關桿345向上運動,使底端固定齒3451的定位 凸塊重新在所述直齒齒槽3441上嚙合定位,從而確定所述臀后固定板343在前后方向的位 置。每個所述限位調節裝置35,通過設置的連接殼體351固定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撐裝 置33的半圓環前端;一限位調節手柄352從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半圓外側,通過一彈簧 353穿過所述連接殼體351,在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半圓內側與所述髖部抓手34的抓手 開關裝置341對應連接,使所述髖部抓手34的前旋轉定位板342與臀后固定板343成前后 方向設置。與上述類似,所述限位調節手柄352上設置有直齒齒槽3521 ;在一電磁鐵開關 354的控制下,一定位桿355插入所述連接殼體351內與所述限位調節手柄352垂直設置, 并通過定位桿355底端的固定齒3551與所述直齒齒槽3521嚙合,從而在所述限位調節手 柄352的推進或拉開時定位,進而控制所述髖部抓手34的左右位置,以適應對不同體型患 者的固定需要。當所述限位調節手柄352由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半圓外側向內側推進 時,彈簧353被壓縮;在治療結束或應急中斷時,由電磁鐵開關3M控制使定位桿355的固 定齒3551不與所述直齒齒槽3521接觸,此時在彈簧353復位的彈力作用下,限位調節手柄 352可以快速向外側移動,解除對患者髖部的固定。配合參見圖1、圖2及圖10、圖11所示,本發明所述治療頭40,位于上身支撐固定 裝置20和下身旋轉固定裝置30之間,其可通過對應設置的滑動連接件在所述主支撐架10的外機座13上豎直升降,直至該治療頭40對準患者的腰椎部位實施治療。所述外機座13 的豎直段131的前端面上設置有兩條豎直導軌1313 ;在所述治療頭40的后端面對應設置 有兩個帶豎直滑槽的滑塊(圖中未示出),其可在相匹配的所述豎直導軌1313上滑動;一絲 桿機構461,頂端與所述外機座13的水平段132下表面連接,中間穿設有一貫通軸式的步進 電機462,絲桿機構461底端與所述治療頭40固定連接在所述步進電機462的驅動下,所 述治療頭40可沿所述豎直導軌1313做上下位置的調整。所述治療頭40中設置有微波輻射裝置41,以及位于所述微波輻射裝置41左右兩 側的振動裝置42。兩個所述振動裝置42與所述治療頭40連接的位置還對應安裝滑動連接 件,如在所述振動裝置42上設置前后向的水平導軌(圖中未示出),其與所述治療頭40中固 定設置的滑塊43的滑槽相匹配;在所述振動裝置42后端連接的一絲桿機構441及步進電 機442驅動下,使所述振動裝置42可前后移動進行調整。所述兩個振動裝置42分別在另一步進電機的驅動下,優選以每分鐘1000次的頻 率對患者腰椎上的錯位力點進行振動治療;所述振動裝置42中還設置有磁場發生器來提 供優選在500(Γ20000高斯的磁性強度。在患者處于懸立狀態時,通過振動可加速腰椎及周 圍軟組織的松解,增寬腰椎之間的間隙;另一方面通過振動和強磁,還能夠對腰椎組織液中 的離子進行極化;配合所述微波輻射裝置41靠微波輻射產生的熱量,來加速患者血液循環 并進一步擴張血管通滲性,促進原先由錯位力點引起的腰椎無菌性炎性物及組織液的回流 吸收,消減疼痛癥狀。本發明所述控制裝置,通過設置如PIC等控制器,來控制所述治療儀架的運轉工 作,包含對所述若干傳感器監測數據的分析,對所述若干步進電機和伺服電機的工作控制 以調整治療儀架中各部件上下、左右或前后的位置,對所述若干電磁鐵開關至應急開關 2171的控制,以及對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旋轉和所述治療頭40的振動、背伸、強磁、微波 輻射等整個治療過程的控制。所述控制裝置連接有觸摸屏,方便醫務人員進行治療方案的 選擇及患者病史的輸入;通過連接存儲卡等存儲設備來記錄該些病史及治療資料,并可外 接打印機將其打印。所述控制裝置還可以外接相關輔助的檢測設備,例如設置熱圖像探測 儀給出治療前后的患病部位的紅外輻射成像圖案,作為確定病變部位的參考,并可直觀顯 示治療效果。以下請配合參見圖1、圖2及圖12所示,介紹所述控制裝置的具體控制作用,以及 本發明所述懸立治療儀的工作流程
本發明所述懸立治療儀每次開機時將在所述控制裝置的控制下進行上機自動檢測,并 在所述觸摸屏上輸出檢測結果,包含從上述若干伺服電機、步進電機、傳感器、電磁鐵開關, 到上述旋轉支撐裝置33、治療頭40中微波輻射裝置41、振動裝置42,以及外接的打印機、熱 圖像探測儀等所有涉及設備的上電檢測。在沒有觸摸屏上輸出顯示的相關禁忌癥時,才允許患者上機進行治療。醫務人員 操作觸摸屏,讀取患者的病史資料,并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身高等參數,選擇輸入不同的 治療方案。患者背對本發明所述懸立治療儀站立在所述踏腳圓盤111上,由腳下設置的壓 力傳感器112將患者體重傳送給所述控制裝置。此時,由腋下感應調節開關2122感測所述 腋下支撐件212上的患者兩臂位置,并向控制裝置給出指令,來調整所述外機座13與所述 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的高度與患者身高相匹配,使患者整個腳掌著地且腋下能夠由高度
15相適應的腋下支撐件212支撐。通過醫務人員手動操作調節拉手224,來調整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的左右兩個支 撐組件之間的距離,使腋下支撐件212的上表面能夠確實地接觸并支撐患者的腋下位置; 醫務人員手動操作肘部升降結構216,來調節所述肘部支撐組件的高度,使其能夠確實地接 觸并支撐所述患者的肘部位置;醫務人員通過胸背部固定帶214固定患者上身。自動調整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的高度位置,及所述腰髖部支架32的前后位置,使 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的半圓環體圍繞患者的髖部,而左右兩個髖部抓手34的高度位置與 患者髖部高度一致。此時,醫務人員調整左右兩側的限位調節裝置35,通過其中定位桿355 固定齒3551與限位調節手柄352的直齒齒槽3521的嚙合固定,確定兩個髖部抓手34左右 側分別與患者髖部接觸。醫務人員還手動調節髖部抓手34的臀后固定板343的前后位置, 使其與患者臀部接觸后,通過后板調節開關桿345的固定齒3451與直齒齒槽3441嚙合固 定位置;之后,醫務人員將原先向外打開的兩個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向內相對旋轉,并逐 級推進至前旋轉定位板342與患者緊密接觸,通過前旋轉定位板342與臀后固定板343配 合實現對患者髖部的夾持固定;由設置的壓力傳感器監測所述髖部抓手34對患者的夾持 壓力,確保不會因固定太緊而使患者不適。自動調整所述治療頭40的高度,使其能夠對準患者腰椎上的錯位力點位置;并自 動調整治療頭40中振動裝置42的前后距離,使其能夠確實接觸患者腰椎位置。在所有上述準備工作完成后,打開控制裝置開關,進入懸立治療的程序首先,根 據設定的治療方案,自動控制所述外機座13向上提升,帶動所述上身固定裝置將患者向上 牽引,使患者的腰椎處于懸立狀態。根據不同患者情況可直接設定不同的提升高度,或者根 據患者下身體重設定向上的牽引力比如,可直接設定提升的厘米高度,或者設定牽引力為 患者下身體重的1倍、或者1/2 1/6倍等,以使患者的雙腳完全離地,或者僅僅部分腳掌或 腳尖接觸地面。所述下身體重指患者上身被支撐固定后的體重,一般為患者一半體重;所述 踏腳圓盤111下的壓力傳感器112通過監控下身體重減去牽引力后的剩余重量,來確定提 升是否達到設定位置。在上述使患者懸立并依靠其下身臀腿部的重力作用來逐漸拉開腰椎間隙的基礎 上,先啟動治療頭40中微波輻射裝置41進行微波加熱治療,一般設置其功率為25w,加熱時 間在15分鐘;帶磁化功能的所述振動裝置42,在微波輻射裝置41啟動一定時間后開啟,其 與微波加熱治療配合進行若干次間隔振動與停止的振動治療。之后,在所述微波輻射裝置41與振動裝置42停止并且所述治療頭40復位脫離與 患者接觸時,開始旋轉治療控制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旋轉,由髖部抓手34抓持住患者的 髖部左右旋轉若干次,一般在(Γ30°內選擇一定的角度范圍進行,特殊地可旋轉至35°。 所述旋轉治療優選是以每分鐘120次的頻率進行的勻速旋轉;還可進行脈沖旋轉治療,即 間隔地在一段時間勻速旋轉后,突然以勻速旋轉4飛倍的頻率繼續向旋轉方向推進一小角 度,以實現類似中醫斜扳手法的治療。該勻速旋轉治療及脈沖旋轉治療,可完全松解腰椎及 周圍的軟組織、小關節、滑膜等,解除錯位力點周圍炎性物的集聚,同時解除神經與軟組織 的粘連。然后,控制所述髖部抓手34放開,解除對患者髖部的固定,使患者在下身自由懸 立的狀態下進行背伸治療循環地控制所述腰髖部支架32在腰髖部升降架31上向前過伸一定距離后復位,即通過所述髖部抓手34的臀后固定板343將患者往前推,以此實現松解 腰部韌帶及相應的軟組織的功能。對身高16(Tl80cm的患者,所述腰髖部支架32向前過伸 的極限距離在2(T25cm。背伸治療結束后,可再次調整治療頭40對準患者腰椎,并啟動所述振動裝置42進 行持續的振動治療后停止,之后治療頭40復位。上述微波加熱、振動磁化、旋轉、脈沖旋轉、背伸的治療,可依照順序選擇其中全部 或某些項目進行。整個治療結束或患者通過應急開關2171中斷后續治療時,控制所述外機 座13下降使患者著地,并逐步解除對患者的固定例如,控制所述若干電磁鐵開關斷開,來 迅速解除髖部抓手34對患者下身的固定。最后,醫務人員手動解開胸背部固定帶214 ;可 選擇打印病歷及治療項目。綜上所述,本發明將患者的上身固定并豎直提升,直至其腰椎處于懸立狀態后,通 過患者下身臀腿部的重力作用逐漸拉開腰椎間隙,并配合進行微波加熱、振動磁化、旋轉、 脈沖旋轉、背伸的治療,以使腰部的錯位力點逐步消失,消除腰痛癥狀。盡管本發明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 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發明的 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治療儀架,所述治療儀架包含主 支撐架(10),以及自上而下設置在所述主支撐架(10)前側的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治療 頭(40)及下身旋轉固定裝置(30);所述主支撐架(10)進一步包含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1),豎直設置在所述底座(11) 上的內機座(12),以及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套設在相匹配的所述內機座(12)外、豎直 位置可調的外機座(13);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其通過在豎直方向進行空間位置的調整,使由其固定并 支撐的患者身體上部能夠隨該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 —起升降;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 (20)的上升幅度,能使與其一起上升的患者至少腳跟離地而使患者的腰椎處于懸立狀態, 并通過患者下身的重量拉開腰椎間隙;所述下身旋轉固定裝置(30),進一步包含腰髖部升降架(31),其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與所述主支撐架(10)形成可在豎直 方向升降并定位的活動連接;腰髖部支架(32),其通過對應設置滑動連接件與所述腰髖部 升降架(31)形成可在前后方向移動并定位的活動連接,并由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支撐 與其一起升降;以及設置在所述腰髖部支架(32)前端的旋轉支撐裝置(33),和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 (33)連接的左右兩個相對設置的髖部抓手(34);患者身體下部由所述髖部抓手(34)固定, 并在該髖部抓手(34)的帶動下與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 —起左右旋轉;所述治療頭(40),其通過相對所述主支撐架(10)做空間位置的調整,以使該治療頭 (40)能夠對準被懸立的患者的腰椎部位實施治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 (20)設置有胸背部固定裝置,其在懸立治療的過程中固定患者上身,并使患者體重完全分 解在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上;還設置有左右兩個支撐組件,每個所述支撐組件通過設置的承重連接板(211)與所述 外機座(13)頂部固定連接,使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與所述外機座(13) 一起升降;每個所述支撐組件還設置有腋下支撐件(212)及肘部支撐組件,其分別與所述承重連 接板(211)的前端固定連接,并對應支撐患者的腋下及肘部位置;所述胸背部固定裝置是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腋下支撐件(212)上的胸背部固定帶 (214)。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 (20)還設置有將兩個所述支撐組件相互連接的寬度調節組件;所述寬度調節組件包含若干可伸縮的調節連桿(221):每個所述調節連桿(221)作為重 心后移的支點,穿設在所述外機座(13)頂部,并在兩端與所述兩個承重連接板(211)分別 連接,以使所述承重連接板(211)與所述外機座(13)形成左右寬度可調節的活動連接;所述寬度調節組件還包含分別設置在所述兩個支撐組件上的上下兩個齒條(222),以 及在兩個齒條(222)中與其嚙合的齒輪(223);通過設置的調節拉手224,將所述兩個支撐 組件左右拉開或推近,通過該齒輪(223)在兩個齒條(222)上的位置調整以及所述調節連 桿(221)的長度調整,實現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的寬度調節。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部支撐組件包含與所述承重連接板(211)固定連接的豎直支撐板(213),與所 述豎直支撐板(213)連接成L型的支撐底板(214),以及通過肘部升降結構(216)設置在該 支撐底板(214)上方、對患者肘部進行支撐的支撐托板(215);所述支撐托板(215)的前端設置有供患者抓握的帶應急開關(2171)的手柄(217); 在所述支撐托板(215)上對應開設有連接槽(2192),手柄(217)底端嵌設在所述連接槽 (2192)中并與一手柄調節裝置(218)連接;在所述手柄調節裝置(218)驅動下,所述手柄 (217)在該連接槽(2192)內前后移動,以適應不同患者手臂的長短差異;所述肘部升降結構(216),包含設置在所述支撐托板(215)、支撐底板(214)之間的若 干X型支架(2161);每個X型支架(2161)包含上下兩個后端支點,其分別固定設置在所述 支撐托板(215)、支撐底板(214)上;每個X型支架(2161)還包含上下兩個前端支點,在與其相連接的一肘部高度調節裝置 (2162)驅動下,所述兩個前端支點分別在所述支撐托板(215)、支撐底板(214)上對應設置 的連接槽內前后滑動,以調節前后端支點之間的間距,進而調節所述支撐托板(215)與所述 支撐底板(214)之間的高度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 套設在所述外機座(13)外進行升降調整;所述腰髖部支架(32)通過設置的后端支撐架(321),其套設在所述外機座(13)外、所 述腰髖部升降架(31)的上方;在所述髖部抓手(34)沒有固定患者下身時,所述腰髖部支架 (32)在腰髖部升降架(31)上,帶動被懸立的患者腰椎部位重復進行向前過伸一定距離后復 位的背伸動作;所述腰髖部支架(32)還包含與所述后端支撐架(321)連接的前端托架(322);所述旋 轉支撐裝置(33)通過設置的若干軸輪(333),形成其在所述前端托架(322)上可旋轉的活 動連接;在所述前端托架(322)上固定連接的一伺服電機(323)驅動下,一齒輪(3M)與所述旋 轉支撐裝置(33 )上設置的旋轉齒(3321)相嚙合,帶動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 )的旋轉。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髖部抓手(34)各自包含一抓手開關裝置(341),分別從前后端與其連接、 對患者髖部進行固定的前旋轉定位板(342)和臀后固定板(343),以及所述抓手開關裝置 (341)中分別對應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和臀后固定板(343)設置的調整定位裝置、電磁 鐵開關和彈簧;所述調整定位裝置包含設置在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內的齒輪傳動機構;在所述前 旋轉定位板(342)繞其與齒輪傳動機構相連接的一端向內逐級旋轉并與患者髖部接觸時, 所述電磁鐵開關(3472)控制齒輪傳動機構的齒輪嚙合定位并壓縮所述彈簧;所述電磁鐵 開關(3472)斷開時,所述前旋轉定位板(342)被彈簧復位的作用力向外彈開,使患者能夠 迅速脫離該髖部抓手(34)的固定;所述臀后固定板(343 )與一后板連接板(344 )垂直連接成L型,所述后板連接板(344 ) 上開設有通槽(3442)的部分插入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并與之形成可前后移動的活動 連接;所述后板連接板(344)上設置有直齒齒槽(3441);所述調整定位裝置還包含后板調 節開關桿(345 );在所述后板調節開關桿(345 )通過壓縮一彈簧(346 )并穿過所述抓手開關裝置(341)及其中所述通槽(3442)時,由所述后板調節開關桿(345)設置的固定齒(3451) 與所述直齒齒槽(3441)嚙合定位。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身旋轉固定裝置(30)中還包含兩個限位調節裝置(35),其分別將所述兩個髖 部抓手(34)固定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撐裝置(33)前端,并控制左右兩個所述髖部抓手(34) 之間的間距位置;每個所述限位調節裝置(35),通過一連接殼體(351)固定安裝在所述旋轉支撐裝置 (33)上;還設置有限位調節手柄(352),其通過壓縮一彈簧(353)穿過所述連接殼體(351)、 并與所述髖部抓手(34)固定連接;所述限位調節手柄(352)上設置有直齒齒槽(3521);在 一電磁鐵開關(3M)的控制下,插入所述連接殼體(351)內的一定位桿(355),其設置有固 定齒(3551)與所述直齒齒槽(3521)嚙合實施定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頭(40),其通過對應設置的滑動連接件在所述主支撐架(10)的外機座(13) 上豎直升降;所述治療頭(40)中設置有振動裝置(42),其與所述治療頭(40)連接的位置對應安裝 有滑動連接件,使所述振動裝置(42)前后移動,并與處于懸立狀態的患者的腰椎部位接觸 來進行松解腰椎及周圍軟組織的振動;所述振動裝置(42)中還設置有磁場發生器來提供極化腰椎組織液中離子的磁場;所述治療頭(40)中還設置有微波輻射裝置(41),來提供對患者腰椎部位進行加熱的 微波輻射熱量。
9.如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療儀架包含若 干對相鄰接觸并通過相對滑動來進行位置調整的滑動調位部件;形成兩個所述滑動調位部 件之間在上下或前后方向上可活動連接并定位的所述滑動連接件,是對應設置在所述兩個 滑動調位部件接觸面上的若干組相互配合的滑動導軌和滑槽,和驅動所述部件滑動并定位 的絲桿機構及其伺服電機;所述兩個滑動調位部件包含所述外機座(13)與內機座(12),或 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與外機座(13),或所述腰髖部支架(32)與所述腰髖部升降架(31), 或所述治療頭(40)與所述外機座(13),或所述治療頭(40)與其中所述振動裝置(42)。
10.如權利要求廣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 包含PIC控制器的控制裝置,其對所述治療儀架各部件的開機自動檢測和各部件高度、寬 度或前后位置的調整進行控制,還對所述治療儀架上相應部件的旋轉、振動、背伸、強磁、微 波輻射的運作進行控制;所述控制裝置還接收所述上身支撐固定裝置(20)手柄(217)上的應急開關(2171)給 出的應急信號,在患者不適時中斷后續治療,并控制所述外機座(13)下降使患者著地,并控 制所述若干電磁鐵開關迅速斷開,解除對患者的固定;所述主支撐架(10)的底座(11)還設置有供患者站立的可旋轉的踏腳圓盤(111);所述 踏腳圓盤(111)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12),其監測并向所述控制裝置發送患者對該踏腳圓 盤(111)的壓力數據,作為患者被提升高度的控制參數之一;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還設置有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的觸摸屏,其包含對治療方 案設定和病史輸入的輸入模塊,以及顯示治療過程節點的輸出模塊;所述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還可以選擇設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的若干輔助檢測設 備,包含給出治療前后的患病部位狀態的超聲檢測儀或熱圖像探測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懸立式智能腰痛治療儀,設置有上身支撐固定裝置,其在患者上身被豎直提升的過程中起固定和支撐的作用;還設置有腰髖部升降架和腰髖部支架,其通過位置調整使髖部抓手能夠對應固定患者髖部,并進一步在旋轉支撐裝置帶動下實施旋轉治療;還設置有對被懸立的患者的腰椎部位實施治療的治療頭。本發明能在治療時保持患者的腰椎處于懸立狀態,使腰椎軸心垂直向下,從而靠患者下身臀腿部的重力作用逐漸拉開腰椎間隙,并能在腰椎間隙拉開的同時配合進行振動、微波、旋轉、背伸等治療,從而使錯位力點逐步消失,腰椎平衡力點重新恢復,達到消除腰痛癥狀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N5/02GK102090944SQ20111003877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6日
發明者黃聲 申請人: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