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穿刺裝置。更加詳細地說,本發明涉及用于采集血液這樣的體液的柳葉刀穿刺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測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需要采集該患者的血液。采集微量血液即可。因此,在血糖值的測量中,使用能夠采集少量血液的穿刺裝置。這樣的穿刺裝置,一般由設置有用于對身體的規定部位進行穿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例如專利文獻I)、以及注射器構成。注射器具有向規定部位發射柳葉刀的功能。當使用時,在將柳葉刀裝填于注射器以后,利用注射器內的推桿發射柳葉刀,對規定部位進行穿刺。對于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采集中使用的穿刺裝置,渴望優異的操作性及高度安全性等。例如優選如下裝置該裝置穿刺時的操作簡單、且對穿刺后的柳葉刀的處理實施了安全策略。尤其是在穿刺后的柳葉刀中,通常被采血者的血液會附著于穿刺針,當被采血者以外的人(例如實施采血作業的護理師及醫師等醫療從業者的身體)不慎接觸到該穿刺針時,存在因穿刺針而傷及身體的可能性。若像這樣地受傷,則被采血者的血液會從傷ロ進入體內,從而存在罹患感染癥的危險。[專利文獻I]美國專利說明書第5385571號公報截至目前,本申請人完成了對以下所說明的穿刺裝置的發明,并進行了關于該發明的申請(國際專利公開第2007/018215號公報,申請日2006年8月8日,發明名稱“穿刺裝置及構成該穿刺裝置的柳葉刀組件和注射器組件”)。參照附圖,對該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組件和注射器組件進行簡要的說明(以下,也將“注射器組件”稱作“注射器”進行說明)。在圖50中示出了柳葉刀組件1000的外觀,并且在圖51中示出了注射器2000的外觀。如圖50所示,柳葉刀組件1000由柳葉刀1010以及保護罩1020構成。如圖52及圖53所示,柳葉刀1010構成為具有柳葉刀體1040、柳葉刀帽1060以及穿刺針1050。金屬制的穿刺針1050以跨及樹脂制的柳葉刀體1040以及柳葉刀帽1060的方式存在。穿刺針1050的前端部被柳葉刀帽1060覆蓋,并且柳葉刀帽1060與柳葉刀體1040經由弱化部件1080結合為一體。如圖50及圖53所示,保護罩1020設置成包圍柳葉刀體1040的一部分。這樣的柳葉刀組件1000,在被裝填于注射器2000以后再拆卸柳葉刀帽1060。由此,由于穿刺針1050的前端部露出,因此能夠將柳葉刀用于穿刺。圖51所示的注射器2000與柳葉刀組件1000組合使用,是能夠將處于穿刺針1050的前端露出的狀態下的柳葉刀體發射的裝置。注射器2000構成為具有“能夠與柳葉刀體的后端部卡合、且能夠沿穿刺方向發射柳葉刀體的推桿2040”(參照圖54)。當將柳葉刀組件1000裝填于注射器2000時,如圖54所示,從注射器2000的前端開ロ部2140插入柳葉刀組件1000。當插入到一定程度時,如圖55所示,柳葉刀組件1000的后方部分1160被推桿2040的前端部2640、2660把持。若緊接著繼續插入,則推桿2040后退而蓄積發射能量。也就是說,設置于推桿2040的彈簧(未圖示)因推桿2040的后退而被壓縮(因此,若釋放、該壓縮狀態,則推桿在瞬間內向前方移動,從而發射柳葉刀)。在圖56中,示出了推桿后退而蓄積發射能量的狀態下的注射器2000。若柳葉刀組件1000向注射器2000的裝填完畢,則拆卸柳葉刀帽1060,從而使穿刺針1050的前端露出。對柳葉刀帽1060的拆卸進行如下說明。如圖52及圖53所示,柳葉刀體1040與柳葉刀帽1060,經由位于其間的弱化部件1080結合為一體。通過使柳葉刀體1040與柳葉刀帽1060在穿刺針的周圍相對地向相反方向旋轉,能夠破壞這樣的弱化部件1080 (在圖56中,示出了向G方向旋轉的方式),由此能夠拆卸柳葉刀帽1060。當穿刺時,例如在使注射器2000的前端開ロ部2140貼緊指尖等應當進行穿刺的規定部位以后,推按觸發部件5140的按壓部分5420(參照圖57)。因這樣的按壓部分5420的按入而向前方發射推桿2040 (也就是說,釋放被壓縮的彈簧),從而利用穿刺針進行穿刺。此處,在這樣的穿刺裝置中,如上所述,當進行穿刺時,需要進行柳葉刀組件1000 向注射器2000的裝填操作,從而相應地將負擔強加于使用者。并且,在上述穿刺裝置中,由于將“柳葉刀組件”與“注射器”這樣的至少兩個単元作為結構部件,因此難言裝置整體為小型的尺寸(尤其注射器的尺寸比較大,占據了裝置體積的大部分),從而期望整體的小型的尺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也就是說,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ー種操作性優異的小型的穿刺裝置。并且,本發明的其它課題還在于提供ー種穿刺后的安全性也優異的穿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柳葉刀穿刺裝置,該柳葉刀穿刺裝置由柳葉刀、射出彈簧、觸發部件以及收納這些部件的保持器(柳葉刀保持器)構成,該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干,柳葉刀構成為具有柳葉刀體、柳葉刀帽以及穿刺針,穿刺針以跨及柳葉刀體及柳葉刀帽的方式存在于這些部件中,觸發部件構成為具有成對的臂部,該成對的臂部位于保持器內部,射出彈簧安裝于柳葉刀體,柳葉刀體在穿刺前以維持射出彈簧的壓縮狀態的方式卡定于觸發部件的臂部,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無法將觸發部件按入到保持器內部,另一方面,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當對觸發部件進行所述按入吋,臂部撓曲從而將柳葉刀體的所述卡定解除。在這樣的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若將柳葉刀體的卡定解除,則“具備露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體”會因被壓縮的射出彈簧伸長而被朝穿刺方向發射。并且,優選地,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在保持器的內壁(特別是保持器的前側或后側的內壁面)設置有傾斜部,當按入觸發部件時,臂部摩擦移動傾斜部,由此臂部撓曲。本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之ー在于,實質上由“柳葉刀”、“觸發部件”、“保持器(柳葉刀保持器)”以及“射出彈簧”這四個部件構成,裝置結構比較簡単。并且,并不使用所謂的“注射器”,從而柳葉刀穿刺裝置整體的尺寸較小。特別地,柳葉刀的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全部都不從觸發部件露出,而是位于觸發部件的內側或內部,由此也能夠有效地實現小型的穿刺裝置。此處所說的“柳葉刀的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全部都不從觸發部件露出,而是位于觸發部件的內側或內部”,實質上是指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全部都配置于觸發部件的內部空間,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會從觸發部件突出的形態(例如在后文的敘述中所參照的圖12、圖29及圖43所示的形態)。鑒于此,也能夠說本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穿刺裝置是將射出機構適當地組裝入柳葉刀自身,并由此實現了小型的裝置尺寸。并且,本發明的特征之一還在于,雖然在穿刺前柳葉刀體卡定于觸發部件的臂部以維持射出彈簧的壓縮狀態,但是能夠通過拆下柳葉刀帽來進行這樣的卡定的解除。具體地說,當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處于穿刺操作前的狀態(即,穿刺針的前端被柳葉刀帽覆蓋的狀態)時,柳葉刀帽的把持部以外的部分提供如下作用,即因與保持器的相互作用而防止觸發部件的按入。對此舉出ー個例子。在柳葉刀帽安裝于柳葉刀的狀態下,例如觸 發部件的臂部的前端部位干“設置于柳葉刀帽的帽臂部的前端部”、與“設置于保持器的傾斜部”之間,其結果,能夠防止“朝保持器內按入觸發部件”。也就是說,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朝柳葉刀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由于觸發部件的臂部的前端部與柳葉刀帽的帽臂部的前端部、以及傾斜部的雙方抵接(也就是說,由于處于觸發部件的臂部與柳葉刀帽的帽臂部在傾斜部競爭的狀態),因此無法向柳葉刀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這意味著在將柳葉刀帽拆下的狀態下,無法將柳葉刀體的卡定解除,即無法發射穿刺針。另ー方面,若拆下柳葉刀帽,則會在保持器內產生觸發部件的臂部的移動空間,其結果,能夠與來自外側的按壓相對應地將觸發部件按入保持器內部。這意味著在將柳葉刀帽拆下的狀態下,能夠將柳葉刀體的卡定解除,即能夠發射穿刺針。在本說明書中,對觸發部件的臂部所使用的“撓曲”這樣的詞語,實質上意味著臂部在保持器內的空間內位移的所有種類的方式。因此,例如作為一例,“撓曲”意味著臂部在柳葉刀保持器內朝外側位移的方式,特別是還意味著臂部整體朝外側張開以使得成對的臂部的前端部的自由端在互相分離的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在某ー優選方式中,在“設置于觸發部件的后側的內壁面(后端的內側壁面)的彈簧安裝部”,設置有射出彈簧,該彈簧安裝部具有長條部件彎曲而形成的形態,該長條部件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具有上述這樣的特征的柳葉刀穿刺裝置,能夠以各種方式實現。(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裝置,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前側構成自由端,另ー方面,其后側構成固定端,從后方對觸發部件施加外力,由此會使臂部撓曲,本申請的技術方案19 24對此進行了規定。具體地說,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于,觸發部件,以觸發部件的后端部從保持器的后端開ロ部(特別是后方開ロ端)向外突出且從上述后端部向前方延伸的觸發部件的成對的外側臂部位于保持器的側壁外表面上的方式被整體地配置于保持器內,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向外突出,并且設置于上述前方部分的側方的成對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部相鄰,或者上述前方部分的其它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相鄰,以使柳葉刀不會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柳葉刀的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全部都不從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露出,而是位于該成對的臂部的內側、內部,并且成對的臂部,各自的前側構成自由端,另一方面,其各自的后側構成固定端,在穿刺前,與柳葉刀體的各側方卡合,由此維持射出彈簧被壓縮的狀態,并且,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若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則成對的臂部向外擴展,由此將各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各側方的卡合解除。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向前方按入觸發部件。具體地說,對觸發部件的后端部或成對的外側臂部施加外力,由此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使得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某ー優選方式中,當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 時,各臂部(特別是其自由端)在設置于保持器的前側內壁的傾斜部上滑動,其結果,各臂部自動地向外擴展。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其它優選方式中,柳葉刀帽構成為具有成對的帽臂部,該成對的帽臂部從其前方部分的成對部分向后方延伸。優選地,在這樣的方式中,在柳葉刀帽安裝于柳葉刀的狀態(即,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觸發部件的各臂部的前端部位于柳葉刀帽的各帽臂部的前端部與保持器的傾斜部之間。若構筑成這樣的位置關系,則在柳葉刀帽安裝于柳葉刀的狀態下,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朝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由于觸發部件的各臂部的前端部與柳葉刀帽的各帽臂部的前端部、以及傾斜部的雙方抵接,因此無法向柳葉刀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又一其它優選方式中,在觸發部件的臂部的外側以向斜后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翼,另ー方面,在保持器內壁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突起,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臂部的再利用防止翼以在保持器的再利用防止突起上摩擦移動的方式向前方移動,直至越過該再利用防止突起為止,在穿刺后,處于再利用防止翼與再利用防止突起能夠卡定的狀態,由此限制觸發部件向后方移動,從而無法使穿刺后的觸發部件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裝置,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一方面,其后側構成自由端,從前方對觸發部件施加外力,由此使臂部撓曲,本申請的技術方案12 18對此進行了規定。具體地說,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于,觸發部件以只有觸發部件的前端的穿刺開ロ部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特別是前方開ロ端)向外突出的方式被整體地配置于保持器內,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向外突出,并且設置于上述前方部分的側方的成對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相鄰,以使柳葉刀不會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各自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ー方面,其各自的后側構成自由端,在穿刺前,與柳葉刀體的各側方卡合,由此維持射出彈簧被壓縮的狀態,并且,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若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則成對的臂部向外擴展,由此將各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各側方的卡合解除。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向后方按入觸發部件。具體地說,對觸發部件的前端的穿刺開ロ部施加外力,由此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使得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某ー優選方式中,當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時,各臂部(特別是其自由端)在設置于保持器的后側內壁的傾斜部上滑動,其結果,各臂部自動地向外擴展。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其它優選方式中,各臂部構成為具有如下部件,該部件在柳葉刀體的側方方向上對觸發部件的各臂部施加作用力。優選地,這樣的“在柳葉刀體的側方方向上對觸發部件的各臂部施加作用力的部件”,是推按保持器的內壁、或若各臂部開始向外擴展則推按保持器的內壁的推回部。例如,推回部可以是從各臂部朝斜向外側突出的臂的形態。 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又一其它優選方式中,在觸發部件的后側壁面的外側以向斜前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翼,另ー方面,在保持器內壁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突起,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以在保持器的再利用防止突起上摩擦移動的方式向后方移動,直至越過該再利用防止突起為止,在穿刺后,處于再利用防止翼與再利用防止突起能夠卡定的狀態,由此限制觸發部件向前方移動,從而無法使穿刺后的觸發部件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是具有如下特征的裝置,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一方面,其后側構成自由端,從后方對觸發部件施加外力,由此使臂部撓曲,本申請的技術方案5 11對此進行了規定。
具體地說,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干,觸發部件以只有觸發部件的后端的按壓部從保持器的后端開ロ部向外突出的方式被整體地配置于保持器內,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向外突出,并且上述前方部分的設置于側方的成對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部相鄰,或者上述前方部分的其它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相鄰,以使柳葉刀不會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各自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ー方面,其各自的后側構成自由端,在穿刺前,與柳葉刀體的各側方卡合,由此維持射出彈簧被壓縮的狀態,并且,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若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則各臂部向外擴展,由此將各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各側方的卡合解除。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向前方按入觸發部件。具體地說,對觸發部件的后端的按壓部施加外力,由此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使得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某ー優選方式中,當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時,各臂部(特別是其自由端)在設置于保持器的前側內壁的傾斜部上滑動,其結果,各臂部自動地向外擴展。
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其它優選方式中,觸發部件構成為在其主體的側面具有撓性部件(或撓性部分),在柳葉刀帽安裝于柳葉刀的狀態(即,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位于柳葉刀帽的主體部、與保持器的壁部之間。特別優選地,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配置成被收納于凹部,該凹部設置于保持器的壁部。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將觸發部件按入保持器內部,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也會與柳葉刀帽的主體部及保持器的壁部的雙方抵接,由此無法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另ー方面,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撓性部件因對觸發部件的按壓而能夠撓曲,從而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又一其它優選方式中,在觸發部件的前側壁面的外側以向斜后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翼,另ー方面,在保持器內壁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突 起,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以在保持器的再利用防止突起上摩擦移動的方式向前方移動,直至越過該再利用防止突起為止,在穿刺后,處于再利用防止翼與再利用防止突起能夠卡定的狀態,由此限制觸發部件向后方移動,從而無法使穿刺后的觸發部件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具備適當的射出彈簧安裝部的柳葉刀穿刺裝置。這樣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由柳葉刀、射出彈簧、觸發部件以及收納上述這些部件的保持器(柳葉刀保持器)構成,該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干,在彈簧安裝部安裝有射出彈簧,該彈簧安裝部設置于觸發部件的后側內壁,彈簧安裝部具有長條部件(特別是“整體為矩形形狀的大致板狀部件”)彎曲而形成的形態,該長條部件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例如在彈簧安裝部,具備自由端與固定端的長條部件具有釣鉤形態或U字狀形態等的鉤形態。這樣的射出彈簧安裝部容易進行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組裝(特別地,通過設置這樣的射出彈簧安裝部,能夠在將射出彈簧安裝于觸發部件時容易實現安裝)。進而,在本發明中,還提供構成了上述及后述的本發明的穿刺裝置的“保持器”、“柳葉刀”以及“觸發部件”,并且還提供“用于組裝成本發明的穿刺裝置的穿刺裝置套件”,其中,該穿刺裝置套件構成為具有保持器、柳葉刀、觸發部件以及射出彈簧。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由于實質上由“柳葉刀”、“觸發部件”、“保持器”以及“射出彈簧”這4個單元構成,因此裝置結構非常簡單。具體地說,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由于在保持器內收納有“柳葉刀”、“觸發部件”以及與這些部件連接的“射出彈簧”,因此形成為比較簡單的結構。并且,除了射出彈簧以外,通過對樹脂進行注射成型能夠簡單地制造出其它單元(另外,雖然射出彈簧通常是金屬制的,但是可以是樹脂制的,例如可以是螺旋彈簧、方波形狀彈簧等形態的樹脂制彈簧)。雖然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整體尺寸主要取決于保持器的尺寸,但是通過盡可能地使收納于該保持器的単元設定為小尺寸能夠使保持器自身小型化,其結果,能夠使本發明的穿刺裝置整體小型化。由于形成為這樣的小型化尺寸,因此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在運輸效率、保管空間方面表現優異。并且,由于能夠形成為用手指掐捏這種程度的尺寸,因此改善了實際使用時的操作性。
由于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在安裝柳葉刀帽以后的使用前的狀態下,無法將柳葉刀體與觸發部件的卡定解除,從而無法發射柳葉刀,因此能夠防止在意料之外偶然發射柳葉刀。進而,由于本 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形成為無法再次使用已用于穿刺的穿刺針的結構,因此在衛生、安全性等方面表現優異。即,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使用者,僅將裝置用作“用后即棄類型(disposal type)”,從而不會出現將使用完畢的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不慎用于對其它被采血者的采血。
圖I的(a)圖及(b)圖是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圖2是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圖3是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及分解立體圖。圖4的(a)圖及(b)圖是示出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5的(a)圖示出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的柳葉刀(特別是柳葉刀體的卡定部),圖5的(b)圖示出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的觸發部件(特別是臂部的被卡定部)。圖6的(a)圖及(b)圖是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使用的柳葉刀保持器的外觀圖。圖7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者所進行的穿刺操作的方式的圖。圖8的(a)圖及(b)圖是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使用的柳葉刀的外觀圖。圖9是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剖視圖。圖10的(a)圖及(b)圖是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使用的觸發部件的外觀圖。圖11是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使用的射出彈簧的外觀圖。圖12的(a)圖及(b)圖是示出使用前的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13的(a)圖及(b)圖是示出帽被拆卸后的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14的(a)圖及(b)圖是示出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柳葉刀體相對于觸發部件的臂部的卡定被解除的時刻的形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15的(a)圖 (d)圖是示意性地示出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按入觸發部件時的臂部的經時變化的圖。圖16的(a)圖及(b)圖是示出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具備露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體”被朝穿刺方向發射后的形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17的(a)圖及(b)圖是示出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穿刺時的形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18的(a)圖 (C)圖是用于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說明穿刺深度調整機構的示意圖。圖19是用于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說明再利用防止機構的俯視圖。圖20的(a)圖 (f)圖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時的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經時變化的俯視圖。圖21的(a)圖 (f)圖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時的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經時變化的側剖視圖。圖22的(a)圖 (C)圖是示出組裝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時的彈簧安裝部的經時形態的示意圖。圖23的(a)圖及(b)圖是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圖24是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圖25是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及分解立體圖。圖26(a)是示出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 置的保持器的立體圖。圖26(b)是示出將圖26(a)所示的保持器的上側側半部分切除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6(c)是示出將圖26(a)所示的保持器的上側側半部分切除后的狀態的俯視圖。圖27(a)是示出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立體圖。圖27(b)是示出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俯視圖。圖28(a)是示出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柳葉刀的立體圖。圖28(b)是示出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柳葉刀的俯視圖。圖29是示出使用前的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30是利用這些俯視圖示意性地示出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將射出彈簧安裝于柳葉刀的情況的圖。圖31是利用這些俯視圖示意性地示出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將安裝有柳葉刀的射出彈簧安裝于觸發部件的情況的圖。圖32是利用這些俯視圖示意性地示出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通過將安裝于射出彈簧的柳葉刀以及觸發部件組裝入保持器內而形成本發明的穿刺裝置的情況的圖。圖33利用立體圖示出以圖32所示的方式形成的本發明的穿刺裝置。圖34(a)是在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中,示意性地示出圖33所示的狀態的組裝后的狀態的穿刺裝置的俯視圖,以在將保持器及觸發部件的上側一半切除后的狀態下知曉其內部的狀態。圖34(b)是在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圖34(a)的狀態以后從柳葉刀將柳葉刀帽拆卸后的狀態(然而,對觸發部件的前端部而言,是將上側一半切除后的狀態)。圖34(c)是在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圖34(b)的狀態以后使應當穿刺的對象部位貼緊觸發部件的前端開ロ部的情況(其中,裝置本身與圖34(b)的狀態相同)。圖34(d)是在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圖34(c)的狀態以后,在觸發部件的前端開ロ部將穿刺裝置按壓于應當穿刺的對象部位,由此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后退,其結果,觸發部件的臂部擴展,從而將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卡合解除的狀態。圖34(e)是在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圖34(d)的狀態以后,在將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卡合解除以后,射出彈簧瞬間伸長,結果,穿刺針的前端部突出的柳葉刀體前進而與觸發部件的止擋件碰撞,穿刺針的前端部的一部分(包括最前端部的部分)從觸發部件的前端開ロ部突出而穿刺對象部位的狀態。圖34(f)是在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圖34(e)的狀態以后,伸長的射出彈簧恢復到原來的長度,結果,穿刺針的前端部被拉入到觸發部件的前端部內的狀態。圖35與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相對應,圖35(a)示意性地示出對應于圖34(a)的立體圖。圖35與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相對應,圖35(b)示意性地示出對應于圖34(b)的立體圖。圖35與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相對應,圖35(c)示意性地示出對應于圖34(c)的立體圖。圖35與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相對應,圖35(d)示意性地示出對應于圖34(d)的立體圖。圖35與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相對應,圖35(e)示意性地示出對應于圖34(e)的立體圖。圖35與按順序依次示出使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的一系列的圖34相對應,圖35(f)示意性地示出對應于圖34(f)的立體圖。圖36的(a)圖及(b)圖是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圖37是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圖38是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圖及分解立體圖。圖39的(a)圖是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保持器的立體圖。圖39的(b)圖及圖39的(c)圖是示出將圖39的(a)圖所示的保持器的上側側半部分切除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圖40的(a)圖是示出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立體圖。圖40的(b)圖是示出圖40的(a)圖所示的觸發部件的背面側的立體圖。圖41的(a)圖 (C)圖是示出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俯視圖、側視圖及側剖視圖。圖42的(a)圖 (C)圖是示出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柳葉刀的立體圖、俯視圖及剖視圖。圖43是示出使用前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44是將組裝穿刺裝置時的射出彈簧及彈簧安裝部的形態與裝置整體的組裝形態一起示出的示意圖。圖45是用于說明觸發部件的按入防止機構的示意圖。 圖46的(a)圖 (e)圖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時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經時變化的立體圖。圖47的(a)圖 (e)圖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時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經時變化的俯視圖。圖4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外觀的變更例的俯視圖、側視圖、仰視圖及端面圖。
圖49是圖48所示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立體圖。圖50是示出柳葉刀組件的外觀的立體圖。圖51是示出注射器的外觀的立體圖。圖52是示出柳葉刀的外觀的立體圖。圖53是為知曉柳葉刀的內部而將圖50的柳葉刀組件對半分割的情況下的立體圖。圖54是示出柳葉刀組件裝填于注射器之前的形態的立體圖。圖55是示出柳葉刀通過柳葉刀組件的裝填而被推桿前端部把持的形態的立體圖。圖56是示出柳葉刀組件裝填完畢、且推桿處于無法后退的狀態下的形態的立體圖。圖57是示出將柳葉刀帽拆下而成為可穿刺狀態的形態的立體圖。標號說明(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100. · ·柳葉刀;130. · ·柳葉刀體;131. · ·設置于柳葉刀體的卡定部(卡合部);
133...柳葉刀的后端;134...設置于柳葉刀體的穿刺深度調整翼a;150...穿刺針;150a...穿刺針的前端;170...柳葉刀帽;171...柳葉刀帽的帽臂部;171a...帽臂部的前端部;175...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a...成對部分;175b...成對部分之間的帽區域(中央區域);200···保持器(柳葉刀保持器);203···保持器的開ロ端(穿刺開ロ部);
220...保持器的內壁面;222...在觸發部件的臂部的前端部周圍產生的空間;230...凸緣部;250...設置于保持器內壁面的傾斜部;250a...傾斜面;260...設置于保持器內壁面的突起d;280...突出部;280a...突出部的前側面(傾斜面);280b...突出部的后側面(穿刺深度調整面);300·..射出彈簧;400·..觸發部件;420·..觸發部件的臂部(觸發部件的內側臂部);420a...臂部的前端部;420al...臂部的前端部的面;421...在觸發部件的臂部設置的被卡定部(卡合部);423...設置于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c ;440...觸發部件的第二臂部(觸發部件的外側臂部);450...觸發部件的嵌合部(射出彈簧的安裝部);450a...在彈簧安裝部的自由端側設置的突起;450al...在彈簧安裝部的自由端側設置的第一突起;450a2...在彈簧安裝部的固定端側設置的第二突起;455...觸發部件的后端側的內壁面;460...設置于觸發部件的脫落防止翼;500. . .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100' ..柳葉刀;108' ..弱化部分;130' ..柳葉刀體;131'...設置于柳葉刀體的卡定部(卡合部);133' . 后方部分;136' . 前端面;138' . 突起;150'...穿刺針;150a'...穿刺針的前端部;170'...柳葉刀帽;172'...柳葉刀帽的后方部分;175'...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a'...成對部分;175b'...成對部分之間的帽區域(中央區域);200' . 保持器(柳葉刀保持器);202' . 前端;203' ...開ロ部;210 '后方端部;212'空間部;214'壁部;216 '…開ロ部;217'前方端面(傾斜面);218'突起(凸部);219'后方端部;250' ···傾 斜部;250a' ...傾斜部的傾斜面;300'...射出彈簧;302'...前端;304 '...后端;400'...觸發部件;402'...前端部;404'...后方部分;406'...空間部;408'...前端開ロ部;416'...推回部;420' ...臂部;421'...在觸發部件的臂部設置的被卡定部(卡合部);422' . 滑動部;424' . 再利用防止翼;426' . 脫落防止翼;432'...壁面;450'...鉤形態的彈簧卡合部;450a'...突起;450al'...在彈簧安裝部的自由端側設置的第一突起;450a2' ...在彈簧安裝部的固定端側設置的第二突起;480' ...最后端部;482' ...階梯部;500' ... 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600' ·..應當穿刺的對象部位。(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100"...柳葉刀;108"...弱化部分;130"...柳葉刀體;133"柳葉刀體的后方部分;136" ...柳葉刀體的前端面;138" ...突起;150" ...穿刺針;150a"...穿刺針的前端部;170"...柳葉刀帽;172"...柳葉刀帽的后方部分(即,帽主體部);172a" ...帽主體部的側壁面;175"...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a"成對部分;175b"...成對部分之間的帽區域(中央區域);131" ...設置于柳葉刀體的卡定部(卡合部);133"...柳葉刀的后端;200" ...保持器(柳葉刀保持器);203"...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17" ...傾斜面;218"...突起(凸部);219"...突起的后方端面;250"...保持器的傾斜部;250a"...傾斜部的傾斜面;270 "...保持器的后端開ロ部;290"...保持器壁部;295" ...設置于保持器壁部的凹部;295a"...構成凹部的壁面;295b"...凹部的前方傾斜面;300"...射出彈簧;400"...觸發部件;406"...觸發部件的空間部;420"...觸發部件的臂部;421"...在觸發部件的臂部設置的被卡定部(卡合部);422"...滑動部;424" ...再利用防止翼;426" ...脫落防止翼;430"觸發部件的主體側面;450" ...觸發部件的嵌合部(鉤形態的彈簧卡合部);450a"...突起;450al"...在彈簧安裝部的自由端側設置的第一突起;450a2"...在彈簧安裝部的 固定端側設置的第二突起;451"...觸發部件的后端;470"...觸發部件的后端的按壓部;490"...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撓性部分(波紋部);500" ... 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相關技術)1000. · ·柳葉刀組件;1010. · ·柳葉刀;1020. · ·保護罩;1040. · ·柳葉刀體;1050···穿刺針;1060...柳葉刀帽;1080...弱化部件;1140...柳葉刀體的前方部分;
1160...柳葉刀體的后方部分;2000...注射器;2040...推桿;2140...注射器的前端開ロ部;2640、2660...推桿的前端部;5140...觸發部件;5240...設置于推桿的突起;
5260...觸發部件的后方部分端部;5420...觸發部件的按壓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進行詳細說明。其中,伴隨著這些說明,對構成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保持器、觸發部件、柳葉刀及射出彈簧、與由這些部件構成的穿刺裝置用套件一起進行說明。如上所述,將具有以下特征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分別稱作“A型”、“B型”及“C型”進行說明。· A型該裝置具有如下特征,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前側構成自由端,另一方面,其后側構成固定端,因從后方對觸發部件施加外力而使臂部撓曲。· B型該裝置具有如下特征,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一方面,其后側構成自由端,因從前方對觸發部件施加外力而使臂部撓曲。· C型該裝置具有如下特征,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一方面,其后側構成自由端,因從后方對觸發部件施加外力而使臂部撓曲。首先,對“A型”的柳葉刀穿刺裝置進行說明,然后按順序依次對“B型”及“C型”的柳葉刀穿刺裝置進行說明。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并未進行特殊說明的事項或并非在各型裝置中固有的事項,適用于“A型”、“B型”及“C型”的全部類型。對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方向”進行如下規定。穿刺時穿刺針被發射的方向為“前”方向,其相反的方向為“后”方向。并且,從柳葉刀穿刺裝置脫離的方向為“外”方向,其相反的方向(即,朝向裝置內部的方向)為“內”方向或“內部方向”。「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I《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基本結構》(基本結構) 圖I 圖3示出了 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圖I及圖2示出了 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外觀圖,圖3還同時示出了 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分解圖、展開圖。如圖3所示,本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主要由“柳葉刀100”、“保持器(特別是柳葉刀保持器)200”、“射出彈簧300”以及“觸發部件400”構成。如圖4所示,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具有在柳葉刀保持器200內收納有柳葉刀100、射出彈簧300以及觸發部件400的結構。具體地說,如圖4的(a)圖所示,將射出彈簧300收納于柳葉刀保持器200內,使得在柳葉刀100的后端與觸發部件400的后端之間夾入射出彈簧300。更加具體地說,如圖4的(b)圖所示,在柳葉刀保持器200內,射出彈簧300的一方的端部安裝于柳葉刀100的后端133,并且射出彈簧300的另一方的端部,安裝干“觸發部件400的一對臂部420之間的嵌合部450”。通過比較圖3與圖4可知,柳葉刀保持器200內的射出彈簧300處于在“柳葉刀100”與“一對臂部420之間的嵌合部450”之間被壓縮的狀態。特別是在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柳葉刀體130相對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卡定,使得安裝于柳葉刀體130的射出彈簧300處于被壓縮的狀態(例如參照圖4的(b)圖)。另外,對于這樣的卡定所涉及的“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8卩,與臂部的卡合部)”、以及“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 (即,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還希望參照圖5的(a)圖及圖5的(b)圖。根據圖I、圖3及圖4所示的形態可知,特別是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觸發部件的后端部470從保持器200的后端開ロ部270 (特別是圖示那樣的后方開ロ端)朝外突出。并且,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從觸發部件的后端部470向前方延伸的觸發部件的成對的外側臂部440,位于保持器200的側壁外表面上。進而,根據圖I及圖3所示的形態可知,說到柳葉刀的柳葉刀帽170,其前方部分175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朝外突出。在這樣的柳葉刀帽的形態中,設置于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的側方的成對部分175a與保持器的前端部204相鄰,以及/或者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的其它部分(特別是成對部分175a之間的帽中央區域175b)與觸發部件的前端開ロ部203 (即,穿刺開ロ部)相鄰,由此,柳葉刀100相對于保持器200不會向后方移動。在以上這樣的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當從柳葉刀拆卸柳葉刀帽時,由于對觸發部件的后端部470或成對的外側臂部440施加外力,因此能夠朝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以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向前方移動。以下對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各結構單元進行說明。
(保持器)如圖6所示,保持器(特別是基于收納柳葉刀的觀點的“柳葉刀保持器”)200作為整體例如具有方筒的形態。這樣的保持器200比較小,例如圖6所示的長度(L、H、W、D)能夠形成為L = 31mm 34mm(例如約32mm)、H = 5mm 7mm(例如約6mm)、W = 8mm llmm(例如約9mm)、D = 4mm 6mm (例如約5mm)。對于柳葉刀保持器200的形狀,未必一定要局限于方筒的形態,例如也可以為圓筒的形態。只要是用于一般的柳葉刀的樹脂材料,可以由任何種類的樹脂材料形成保持器200。如圖所示,保持器200在其前方具有開ロ端203。這樣的開ロ端203是在組裝穿刺裝置時供柳葉刀100插入保持器的部分,并且還是在穿刺時貼緊應當進行穿刺的部位(例如指尖)的部分。在保持器200的內壁面設置有“傾斜部”,該“傾斜部”與觸發部件協同發揮功能。例如在圖4的(a)圖及(b)圖中利用參照標號250表示“傾斜部”。這樣的傾斜部是在按入觸發部件時觸發部件的臂部的前端在其上滑動或摩擦移動的部分,在穿刺操作時能夠使臂部撓曲。如圖6所示,在保持器200的外表面(特別是外表面的后側)設置有凸緣部230。使用者在穿刺操作時能夠將手指卡掛于這樣的凸緣部230,因此凸緣部230有助于順暢的穿刺操作(參照圖7)。(柳葉刀)圖8的(a)圖及(b)圖中示出了在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使用的柳葉刀100。特別是在圖8的(b)圖中分別從不同的側方示出了柳葉刀100。這樣的柳葉刀100的尺寸也與保持器200 —祥小,具有能夠被收納于保持器200內的大小。例如,圖8的(a)圖所示的長度(U、L2> W1^ W2)能夠設定為 L1 = 36mm 38mm(例如約 37mm)、L2 = 13mm 16mm(例如約14mm)、W1 = 8mm llmm(例如約9mm)、W2 = 2mm 3mm(例如約2. 5mm)。如圖所不,柳葉刀100構成為具有柳葉刀體130、柳葉刀帽170以及穿刺針150 (對于穿刺針150,參照圖9)。穿刺針150例如為金屬制的針。如圖9的剖視圖所示,穿刺針150以跨及樹脂制的柳葉刀體130、柳葉刀帽170的方式存在于柳葉刀體130和柳葉刀帽170之中,穿刺針150的前端150a被柳葉刀帽170覆蓋。優選地,柳葉刀體130與柳葉刀帽170經由細小的接點而結合成一體。能夠通過將穿刺針150插入模具而對樹脂(例如聚こ烯、聚丙烯等)進行成型的所謂的插入成型方式來制造這樣的柳葉刀100,能夠在進行該插入成型的同時制造接點部分。因此,能夠利用與柳葉刀帽170及柳葉刀體130相同的樹脂材料形成接點部分。由于要求這樣的接點部分在進行帽拆卸操作時被破壞,因此,還能夠將接點部分稱作“弱化部分”或“易破壞部分”。另外,為了更加容易破壞接點部分,可以在接點部分設置凹ロ。根據情況的不同,可以是接點部分被預先切斷的形態,進而還可以是不存在接點部分的形態,只要通過柳葉刀帽的“擰轉操作”能夠獲得“穿刺針150的前端150a露出的柳葉刀體130”,則可以為任意形態。另外,柳葉刀帽170的前方部分175的前方端形成為扁平的形態,通過使用者用手指掐捏該部分能夠在穿刺針的周圍進行擰動或旋轉等的擰轉操作,該利用手指掐捏的部分相當干“把持部”。柳葉刀帽170構成為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帽臂部171。優選地,如圖8的(a)圖及(b)圖所示,帽臂部171構成為ー對臂部,該ー對臂部從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的成對部分175a向后方延伸。并且,優選地,如圖所示,帽臂部171由成對的長條部構成。優選地,、如圖所示,在這樣的帽臂部171中,各帽臂部171以將柳葉刀100的中心軸線(即,柳葉刀100的長度方向的中央軸或穿刺針150)作為中心対稱的方式分別向后方延伸。說到帽臂部171的延伸,當被組裝入保持器200時,必須向后方延伸直至到達保持器200的內部為止(參照圖4的(a)圖)。換言之,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柳葉刀帽170的帽臂部171的前端部位于保持器200內。由于具有這樣的特征,因此能夠防止“觸發部件朝保持器內的按入”(在以下段落中進行詳述)。在柳葉刀體130中 ,穿刺針150的主體部被固定化。因此,在穿刺時,柳葉刀體130與穿刺針150被一體地向前方發射。并且,在柳葉刀體130設置有“用于調整穿刺時的穿刺深度的翼a(134) ”,并且在柳葉刀體130的側部設置有“用于使柳葉刀卡定于觸發部件的卡定部131”(參照圖8的(a)圖)。(觸發部件)在圖10的(a)圖及(b)圖中示出了用于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觸發部件400。特別是在圖10的(b)圖中分別從不同的側方示出了觸發部件400。這樣的觸發部件400的尺寸也與保持器200及柳葉刀100—樣小,具有能夠被收納于保持器200內的大小。例如,圖10的(a)圖所示的長度(L3> L4> W3> W4> H1)能夠設定為L3 = 29mm 31mm (例如約30mm)、L4 = 22mm 24mm(例如約 23mm)、W3 = 11mm 14mm (例如約 12mm)、W4 = 6mm 9mm(例如約7mm)、H1 = 3mm 5mm(例如約4mm)。觸發部件400至少具有位于保持器內部的ー對臂部420。如圖10所示,一對臂部420,其各自的前側構成自由端,另ー方面,后側構成固定端。在這樣的臂部420的基礎上,觸發部件400還具備其它臂部。即,優選地,如圖所示,觸發部件420具有由分別成對的長條部構成的兩個臂部(420、440)。更加具體地說,觸發部件400構成為具有設置于保持器內部的一對臂部420、以及設置于柳葉刀保持器外表面的ー對外側臂部440。這可以說成是,觸發部件400在更靠內側處具備ー對臂部420,并且在更靠外側處具備ー對第二臂部440。這樣的觸發部件400可以是由與柳葉刀100同樣的樹月旨(例如聚こ烯、聚丙烯等)成型的結構。優選地,位于保持器內部的臂部420整體具有撓性。特別優選地,成對的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即自由端部(參照圖10的(b)圖)在互相分離的方向上向外側撓曲。由此,當壓入觸發部件吋,臂部420能夠適當地發揮功能,以將柳葉刀體的卡定解除。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外側臂部440是設置于保持器外表面(特別是保持器的側壁外表面)、且在穿刺等時能夠被把持的部分,因此無需特別具有撓性。優選地,如圖10的(a)圖所示,位于保持器內部的一對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具有前端細的傾斜形狀。此處,優選地,前端部420a的面420al具有與保持器200的傾斜部250的面(例如參照圖4的(a)圖)互補的形狀,因此,當按入觸發部件時,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能夠在傾斜部250上適當地滑動或摩擦移動。在位于保持器內部的臂部420設置有被卡定部,該被卡定部在穿刺前供柳葉刀體130卡定。具體地說,如圖10的(a)圖所示,在一對臂部420的內側的側面形成有呈隆起形狀的被卡定部421。另外,如圖10的(a)及(b)圖所示,在觸發器400的后側、且在一對臂部420之間設置有用于安裝射出彈簧的彈簧安裝部。通過彈簧安裝部450的設置位置能夠理解,在穿刺裝置中,安裝于觸發部件的射出彈簧以被一對臂部420夾入的形態存在于該ー對臂部420的內側。(射出彈簧)圖11中以立體圖示出了“射出彈簧300”。顧名思義,射出彈簧300是用干“射出”或“發射”的部件。換言之,射出彈簧300是對穿刺針150、即對“具備露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體”施加用于發射或穿刺的推進カ的彈簧。如上所述,以被壓縮于“一對臂部420之間的安裝部450”與“柳葉刀100”之間的狀態設置這樣的射出彈簧300(參照圖4)。優選地,這樣的射出彈簧300為金屬制的,例如為金屬制的螺旋彈簧。只要能夠收納于保持器內,則對射出彈簧300的尺寸并不做特殊限制,例如圖11所示的非壓縮時的長度(LpD1)可以為L5=15mm 20mm (例如約為 17mm)、D1 = 2. 7mm 3. 5mm (例如約為 3mm)。《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整體結構、功能》(柳葉刀體的卡定)
如圖12的(a)圖及(b)圖所示,對于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柳葉刀體130以維持射出彈簧300的壓縮狀態卡定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根據圖示的形態可知,柳葉刀的柳葉刀體130、穿刺針150以及射出彈簧300的大致全部都不會從觸發部件400露出,而是位于該觸發部件的內側。特別是在A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如圖所示,柳葉刀體130、穿刺針150以及射出彈簧300全部都不會從觸發部件400的成對的臂部420露出,而是位于成對的臂部420的內側。從保持器前方開ロ端203將柳葉刀100 (或安裝于該柳葉刀100的射出彈簧300)插入,并且從保持器的后方開ロ部將觸發部件400(以及安裝于該觸發部件400的射出彈簧300)插入,在壓縮射出彈簧300的狀態下將柳葉刀100與觸發部件400互相連結,由此獲得這樣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 (參照圖3)。此外,雖然因被壓縮的射出彈簧而使得力向后方作用于觸發部件400,但是由于觸發部件400的脫落防止翼460與柳葉刀保持器內壁面的突起d(或凸部d) (260)抵接(參照圖12的(b)圖),因此能夠防止觸發部件從保持器脫落。S卩,根據圖12的(b)圖所示的形態可知,柳葉刀體130相對于觸發部件的臂部420的卡定能夠理解為,是經由“觸發部件400的翼460”與“柳葉刀保持器內壁面的突起d(260) ”的抵接、以及“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與“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的抵接而進行的。在這樣的形態中,在柳葉刀保持器200內由于被壓縮的射出彈簧300而對柳葉刀100作用朝前方的力,使得柳葉刀100欲朝前方移動,但是由于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鉤掛于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因此能夠阻止這樣的柳葉刀100朝前方的移動。另外,柳葉刀體130與觸發部件400卡定或固定化,與此相對,柳葉刀帽170并未與觸發部件400卡定或固定化,因此,能夠在穿刺時拆下柳葉刀帽170。另外,當組裝柳葉刀穿刺裝置吋,雖然將射出彈簧300安裝于觸發部件400,但是在本發明中觸發部件的彈簧安裝部450能夠適當地發揮功能。具體地說,如圖10及圖22所示,觸發部件的彈簧安裝部450由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的彎曲形態的長條部件構成,由于形成為該形態,因此會有效地協助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組裝(即,射出彈簧300的安裝)。也就是說,若彈簧安裝部450例如像圖10及圖22所示那樣地具有釣鉤形態或U字狀形態等鉤形態,則彈簧安裝部450能夠容易向內側撓曲(參照圖22的(a)圖及(b)圖),從而能夠有效地協助與射出彈簧的螺旋線卡合。優選地,這樣的彈簧安裝部450具有向外突出的突起450a(特別優選地,如圖22的(a)圖所示,在自由端側設置有第一突起450&1,在固定端側設置有第二突起450a2)。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射出彈簧30的螺旋線直徑暫時增大而在越過突起450以后恢復到原來的直徑,則無法容易地將射出彈簧300與彈簧安裝部450的嵌合解除(參照圖22的(a)圖 (c)圖)。若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組裝完畢,則柳葉刀的帽臂部位于保持器200內。具體地說,如圖12所示,在穿刺針的前端被柳葉刀帽170覆蓋的狀態下,帽的帽臂部171的前端部171a位于保持器200內。特別地,如圖12的(b)圖所示,帽臂部171的前端部171a沿柳葉刀保持器的內壁位于其附近。更加具體地說,帽臂部171的前端部171a以通過“保持器的內壁面220”與保持器的傾斜部250之間的空間的方式延伸。由此,如圖所示,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能夠定位在“柳葉刀帽170的帽臂部171的前端部171a”與“保持器的傾斜部250”之間,其結果,能夠防止“朝保持器內按入觸發部件”。也就是說,即使欲利用來自外側的按壓而朝柳葉刀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400,由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與柳葉刀帽170的帽臂部171的前端部171a(更加具體地說,是前端部的側面)和傾斜部250 (更加具體地說,是傾斜部的傾斜面)雙方抵接,因此也不會朝柳葉刀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400。另ー方面,如圖13所示,由于若拆卸柳葉刀帽,則帽臂部 也被拆下,因此會在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的周圍產生空間(特別地,關干“空間”,參照圖13的(b)圖的參照標號222)。因此,若向保持器內部朝前方按入觸發部件400,則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能夠以朝該空間移動的方式撓曲,其結果,將“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與“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的卡定解除(參照圖14的(a)圖及(b)圖)。另外,對于傾斜部250的傾斜角α (參照圖13的(a)圖及(b)圖),優選為10° 50°左右,更加優選為20° 40°左右。對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撓曲,優選地,如圖15的(a)圖 (d)圖的經時變化圖所示,臂部420的前端面420 在保持器的傾斜部250的傾斜面250a上滑動或摩擦移動,因此臂部420在成對的臂部420的前端部420a互相分離的方向上朝外側自動地擴展。通過以該方式撓曲,能夠可靠地將“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與“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的卡定解除(參照圖14)。若將卡定部131與被卡定部421的卡定狀態解除,則被壓縮的射出彈簧300伸長,其結果,“具備露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體”被朝穿刺方向發射(參照圖16及圖17)。(穿刺深度調整機構)優選為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具備穿刺深度調整機構。具體地說,如圖18所示,在柳葉刀體130設置穿刺深度調整翼a (134),另ー方面,在保持器200設置穿刺深度調整突起b(260)。如圖18的(a)圖 (c)圖所示,穿刺時柳葉刀體的翼a(134)與保持器的突起b(260)碰撞,由此穿刺時從保持器的開ロ端露出的穿刺針長度被限制(對于“從開ロ端露出的穿刺針長度”,參照圖18的(b)圖中的“L6”)。也就是說,利用翼a(134)與突起b(260)的碰撞來限制穿刺針的朝前方向的移動,其結果,穿刺深度(即,從保持器的開ロ端203露出的穿刺針的長度)被規定。因此,通過對“柳葉刀體130的翼a(134)的設置位置”以及/或者“保持器200的突起b (260)的設置位置”進行適當的變更,能夠調整“穿刺深度”。另外,優選地,使設置于保持器200的突起b (260)與傾斜部250形成為一體。(再利用防止機構)優選為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具備再利用防止機構。圖19示出了穿刺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形態。有助于再利用防止機構的主要部分,是“設置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外側的再利用防止翼c(423)”與“設置于保持器內壁的再利用防止突起d(或凸部d) (260)”。根據圖示的形態可知,即便在穿刺后為了再次獲得射出彈簧300的壓縮狀態而使柳葉刀體130后退,與柳葉刀體130連結的觸發部件400的翼c (423)也會與保持器的突起d (260)抵接,從而觸發部件400朝后方的移動被限制,使得穿刺后的觸發部件400無法返回到穿刺前的狀態。也就是說,無法使使用完畢的穿刺裝置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由此,不存在再次利用使用完畢的穿刺針的擔憂,在衛生方面及安全性的方面也是優選的。根據具有這樣的再利用防止機構的裝置的形態,還能夠將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稱作“單用途裝置”。此外,根據圖示的形態可知,在穿刺前對觸發部件的“脫落防止”發揮功能的“觸發部件400的翼460”與“設置于保持器內壁的階梯部262”抵接,由于由此也能夠阻止柳葉刀體的后退,因此在這點上實現了再利用防止功能的強化。《穿刺裝置的使用方式》以下,對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使用方式進行說明。圖20及圖21分別示出 了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經時變化。此處,希望注意以下情況若圖20的(a)圖 20(f)圖與圖21的(a)圖 21(f)圖中的拉丁字母部分相同,則分別表示相同時刻的狀態。在圖20的(a)圖及圖21的(a)圖中示出了穿刺前的狀態下的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當進行穿刺時,首先,通過圖20的(b)圖及圖21的(b)圖所示的方式可知,從柳葉刀拆卸柳葉刀帽170。優選地,為了拆卸柳葉刀帽170,如圖所示,對柳葉刀帽170進行“擰轉拆卸”。具體地說,在使柳葉刀帽170 (特別是把持部172)旋轉、從而將“柳葉刀體130與柳葉刀帽170的接點部分”破壞以后,朝前方向拔出柳葉刀帽170。若利用其它的表現方式,則在用一只手從外側掐捏并保持保持器200的狀態下,用另ー只手的手指一邊捻動柳葉刀帽170的把持部172 —邊將其拔出。由此,在柳葉刀保持器200內能夠獲得“具備露出的穿刺針150的柳葉刀體130” (參照圖20的(c)圖及圖21的(c)圖)。接下來,在使保持器200的開ロ端203貼緊應當穿刺的規定的部位(例如指尖)以后,進行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400的操作(參照圖20的(d)圖及圖21的(d)圖)。可以通過在保持保持器200的狀態下向前方按壓觸發部件的后端部來進行觸發部件的按入。或者,也可以通過在用手指掐捏設置于保持器外表面的觸發部件的第二外側臂部440的狀態下,朝“應當穿刺的規定的部位”按壓穿刺裝置來進行觸發部件的按入(即,可以是“蓋印”那樣的操作)。若觸發部件400被按壓,則觸發部件的內側臂部420的前端部在傾斜部摩擦移動,由此內側臂部420朝外側撓曲,其結果,柳葉刀體的卡定部131與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的抵接狀態被解除(圖20的(d)圖及圖21的(d)圖示出了抵接狀態被解除的時刻的形態)。也就是說,柳葉刀體相對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卡定被解除。若柳葉刀體的卡定被解除,則被壓縮的射出彈簧300伸長,由此具備露出的穿刺針150的柳葉刀體130被向穿刺方向發射。在發射后,柳葉刀體130沿穿刺方向移動,穿刺針150從保持器的開ロ端230露出,從而對被開ロ端203貼緊的規定的部位進行穿刺(參照圖20的(e)圖及圖21的(e)圖)。由于伸長的射出彈簧300在穿刺后欲返回到原來的形狀,因此穿刺針150快速地后退。具體地說,由干“具備露出的穿刺針150的柳葉刀體130”安裝于射出彈簧300,因此柳葉刀體130在被該射出彈簧拉伸的形態下后退,最終,穿刺針150被收納于保持器200內。圖20的(f)圖及圖21的(f)圖示出了穿刺后的狀態。
最后,對觸發部件的按入進行附加說明,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穿刺裝置中,通過在保持保持器的狀態下朝前方按壓觸發部件的后端部來進行觸發部件的按入,或者,還能夠通過在用手指掐捏觸發部件的第二外側臂部的狀態下朝“應當穿刺的規定的部位”按壓穿刺裝置來進行觸發部件的按入。也就是說,在更加具體的方式中能夠實現以下的3種“按入方式”,可以說在此點上操作性優異。(I)在將食指與中指卡掛于凸緣部230的狀態下利用大拇指按壓觸發部件的后端部470 (參照圖7及圖I)。(2)在將大拇指與中指卡掛于凸緣部的狀態下利用食指按壓觸發部件的后端部470。(3)在利用大拇指與食指掐捏觸發部件的第二外側臂部440的狀態下,保持原樣地朝“應當穿刺的規定部位”按壓穿刺裝置(即,進行蓋印這樣的操作)。
這樣,“按入方式”存在多祥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觸發部件的按入行程比較短,例如圖20的(d)圖所示那樣的行程距離L7約為3mm 7mm左右。[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基本結構》(基本結構)圖23 圖25示出了 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圖23及圖24示出了 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外觀圖,圖25還同時示出了 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分解圖、展開圖。如圖25所示,本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主要由“柳葉刀100' ”、“射出彈簧300' ”、“觸發部件400' ”以及“保持器(特別是柳葉刀保持器)200' ”構成。另外,圖26示出了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保持器200',圖27示出了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400',圖28示出了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柳葉刀100'。圖29中示出了將保持器200'的上側一半切除后的狀態下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如這樣的圖29所示,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具有在保持器200'內收納有柳葉刀IOOi、射出彈簧30(V以及觸發部件40(V的結構。具體地說,如圖29所示,將射出彈簧300'收納于保持器200'內,使得在柳葉刀100'的后端與觸發部件400'的后端451'之間夾入射出彈簧300'。更加具體地說,如圖29所示,在柳葉刀保持器200'內,射出彈簧300;的一方的端部安裝于柳葉刀100'的后端133',并且射出彈簧300'的另一方的端部,安裝于觸發部件400'的嵌合部450'。通過比較圖25與圖29可知,保持器200'內的射出彈簧300'處于在“柳葉刀100' ”與“觸發部件400'的后端的嵌合部450' ”之間被壓縮的狀態。特別是在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柳葉刀體130'相對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V卡定,以使得安裝于柳葉刀體13(V的射出彈簧30(V處于被壓縮的狀態(例如參照圖29)。另外,對于這樣的卡定所涉及的“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以及“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 ”,還希望參照圖27的(a)圖及圖28的(a)圖。根據圖23、圖25及圖29所示的形態可知,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觸發部件400'整體配置于保持器200'內,使得只有觸發部件400'的前端的穿刺開ロ部410'從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特別是圖示那樣的后方開ロ端)朝外突出。并且,根據圖23及圖29所示的形態可知,說到柳葉刀帽170',其前方部分175'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朝外突出。在這樣的柳葉刀帽的形態中,設置于前方部分175'的側面的成對部分175a'與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相鄰,柳葉刀100'相對于保持器200'不會向后方移動。在以上這樣的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當從柳葉刀拆卸柳葉刀帽時,能夠向后方按入觸發部件。具體地說,由于對觸發部件400'的前端的穿刺開ロ部410'施加外力,因此能夠朝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以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后方移動。為了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如圖30中的箭頭A所示,使射出彈簧30(V的前端部302'與柳葉刀10(V的后方部連接而形成為圖31所示的狀態,接下來,如圖31中的箭頭B所示,使該狀態下的射出彈簧300'的后端部304'與觸發部件400'的后端部分連接而形成為圖32所示的狀態,S卩,形成為射出彈簧被壓縮、且觸發部件的臂部與柳葉刀體的 側方卡合的預備組件的狀態,然后,如圖32的箭頭C所示,除了柳葉刀的前方部分以外,將觸發部件、柳葉刀以及連接這些部件的射出彈簧的預備組件插入到保持器200'的內部空間內,由此本發明的穿刺裝置的組件(即,組裝)完成。在圖33中以立體圖示意性地示出了以該方式完成組裝的本發明的穿刺裝置。以下對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各結構單元進行說明。(保持器)圖26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構成B型穿刺裝置的保持器200'的優選形態。如圖所示,保持器200'整體為筒狀,與穿刺方向垂直的截面實質上為矩形。在其前端202'具有開ロ部203',經由該開ロ部將由觸發部件、柳葉刀以及射出彈簧構成的預備組件插入到保持器200'。如圖26(b)及圖26(c)所示,在保持器200'的側方的內壁設置有傾斜部250'。該傾斜部250'具有傾斜面250a',該傾斜面250a'朝前方、且朝保持器的中心(朝內)傾斜。在圖示的形態下,該傾斜部設置于保持器的兩側的側面的上側與下側(僅對下側的傾斜面進行了圖示)。如后所述,觸發部件的臂部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傾斜面250a'上滑動或摩擦移動。具體地說,若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后方移動,則臂部420'的自由端在傾斜面250a'上從前方向后方滑動或摩擦移動,其結果,臂自動地朝外擴展。保持器200'具有朝后方端部210'開ロ的空間部212'。在使用穿刺裝置以后,如后所述,觸發部件的最后端部嵌入到該空間部212',并且規定該最后端部的階梯部與規定空間部212'的壁部214'抵接。另外,優選地,在以該方式嵌入的狀態下,能夠從規定空間部的開ロ部216'看到最后端部的端面,并且開ロ部216'與端面實質上處于共面或接近共面的狀態。即,若從開ロ部216'看到該端面,則容易知曉穿刺裝置使用完畢與否的情況。保持器200'在傾斜部250'的后側具有突起(凸部218 ')。如后所述,該突起218'與觸發部件400'的脫落防止翼426'或再利用防止翼424'配合,有助于防止使用前的觸發部件400'從保持器200'脫落,并且,在使用后,能夠預先防止“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前方移動而返回到可穿刺狀態”。保持器200'的形態并不局限于圖示的形態,如上所述,只要能夠收納預備組件,并且,具有上述傾斜部及上述突起,可以是任何其它適當的形態,例如可以是圓筒的形態。只要是用于一般的柳葉刀的樹脂材料,可以由任何適當的樹脂材料形成保持器200,。特別優選地,例如由聚こ烯、聚丙烯等樹脂形成。(柳葉刀)圖2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構成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柳葉刀的優選形態。圖示的柳葉刀100'構成為具有柳葉刀帽170'及柳葉刀體130'。這些部件被位于其間的弱化部分IOV連接成一體,并且,穿刺針15(V (在圖28(b)中能夠看到一部分)跨及這些部件之間而延伸。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被柳葉刀帽170覆蓋,當穿刺時破壞弱化部分108'而將柳葉刀帽除去,由此能夠獲得針前端部150a'從柳葉刀體130'的前端面136'向前方突出的狀態。柳葉刀體13(V具有供與觸發部件的臂部卡定的卡定部。也就是說,在其兩端的側方具有能夠與觸發部件的被卡定部卡合的卡合部13Γ (例如階梯狀部或角狀部)。并且,柳葉刀體130'在后方部分133'具有能夠與射出彈簧300'的前端部卡合的突起138'。
柳葉刀帽170'具有后方部分172'及前方部分175',該后方部分172'包括覆蓋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的部分,該前方部分175'位于該后方部分172'的前方。后方部分172'的后端部包圍穿刺針的前端部,并且隔著弱化部分108'與柳葉刀體130'的前端面對置。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在其側方具備成對部分175a'。更加具體地說,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在兩側具有朝后方突出的成對部分175a',并且,在這樣的成對部分之間作為其它部分具有中央部175b'。在處于保持器200'、觸發部件400'、柳葉刀100'以及射出彈簧300'被組裝后的狀態下的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成對部分175a'以及/或者中央部175b'與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相鄰、或隔著微小的間隙與前端開ロ部203'對置。因此,即便欲使柳葉刀1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后退,成對部分175a'以及/或者中央部175b'也會與規定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的壁抵接,其結果,無法進一歩后退。在圖示的形態中,柳葉刀帽17(V的前方部分175',其前方端部為扁平的形態,用手指掐捏該部分并在穿刺針的周圍擰轉該部分或使該部分旋轉,由此能夠破壞弱化部分108'(也就是說,以該方式用手指掐捏的部分為“把持部”)。為了容易進行這樣的破壞,優選地,雖然柳葉刀體130'能夠位于保持器及觸發器內,但是作為無法在穿刺針周圍旋轉的整體形成為方柱形態,另一方面,柳葉刀帽170'的后方部分172'形成為能夠在觸發部件的圓筒形狀的前端部402'內旋轉的圓柱形態。由此,若在保持保持器的狀態下掐捏擰轉柳葉刀帽,則柳葉刀體雖然不旋轉,但是由于柳葉刀帽能夠旋轉,因此弱化部分108'被破壞。另外,適當地選擇弱化部分的覆蓋穿刺針的樹脂的厚度,或者適當地選擇形成柳葉刀的樹脂,由此能夠利用擰轉或旋轉而更加適當地破壞弱化部分108'。(觸發部件)圖2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構成B型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優選形態。圖示的觸發部件400'在穿刺前的穿刺裝置的狀態下具有空間部406',該空間部406'在其中央部收納有柳葉刀100'及射出彈簧300'。優選地,這樣的空間部作為整體形成為具有底部的箱的形態,筒狀的前端部402'從空間部406'的前端朝前突出。使得應當穿刺的規定對象貼緊前端部402'的開ロ部408'。觸發部件400'具有在其兩側的側方向后方延伸的一對臂部420'。如圖27所示,成對的臂部420 ',其各自的前方端構成固定端,另ー方面,其各自的后側構成自由端。優選地,這樣的臂部420'整體具有撓性。各臂部420'在其內側具有能夠供柳葉刀的卡定部131卡合的卡合部42Γ (例如構成能夠供柳葉刀體的卡定部131,卡定的階梯狀部或角狀部的被卡定部)。在圖示形態中,各臂部42(V在卡合部42Γ的上側及下側具有滑動部422'。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構成為,若使觸發器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后退,則滑動部422'在設置于保持器內壁的傾斜部250'上,詳細地說,是在其傾斜面250a'上滑動或摩擦移動。這樣滑動、摩擦移動的結果,如圖27(a)及圖27(b)中的箭頭所示,臂部420'以其前方的根部附近(即固定端)為支點朝外擴展。圖示的觸發部件40(V的各臂部42(V在其外側具有推回部4W。優選地,推回部416'從臂部420'朝外突出,特別優選地,如圖所示,朝斜前方向突出。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推回部416'的前端部與保持器內壁接觸、或隔開少許間隙地存在。其結果,發揮如下功能若臂部420'朝外擴展,則推回部416'被朝保持器的內壁按壓,利用其反作用力施力而朝內推回(即,欲按回)臂部。如圖所示,這樣的推回部優選是從臂部朝外側突出,最好朝斜向外側突出的輔助臂的形態。若將這樣的推回部416'設置于臂部420',則在與下述情況不同的狀況下,即像 欲以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朝后方移動的方式進行穿刺的情況那樣地,在較大的力作用于穿刺裝置的狀況下,當因某種理由而使得一定程度的力作用于臂部420'、從而臂部欲朝外擴展時,推回部416'將臂部按回,其結果,能夠確保觸發部件的卡合部421'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1'卡合的狀態。B型的觸發部件400'在空間部的后端具有朝后方突出的最后端部480'。在芽刺結束的階段,該最后端部480'嵌入到保持器200'的空間部212',并且規定該最后端部的階梯部482'與規定空間部212'的壁部214'抵接。另外,如圖34(e)所示,若最后端部480'從空間部212'突出少許,則當被著色以使端面更加醒目時,使用者能夠更加容易辨別出穿刺裝置是否已使用完畢的情況。如圖所示(尤其如圖29所示),觸發部件400'在其側壁面的外表面(尤其是位于后側的側壁面的外表面)具有突起狀或臂狀的形態的再利用防止翼424',并且在其后側具有突起狀或臂狀的形態的脫落防止翼426'。這些翼(424'、426')與設置于保持器200'兩側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配合,由此發揮各自的功能。另外,對于設置于保持器的內壁的突起218',優選地,如圖26(c)所示,其前方部217'具有朝前且朝外擴展的傾斜面(即錐面)。當組裝本發明的穿刺裝置時,若將預備組件插入到保持器,則脫落防止翼426'與設置于保持器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的前方部接觸,從而ー邊在傾斜面217'上朝內變形,ー邊摩擦移動,進而越過突起218'。在如此越過后,翼426'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本發明的穿刺裝置的組裝完畢。優選地,如圖26(c)所示,突起218'的后方端面219',像圖示那樣地以相對于穿刺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角度延伸。其結果,一旦越過突起218'而移動至后方的翼426',無法再越過突起218'而朝前方移動。即,在使用前的穿刺裝置中,觸發部件400'的脫落防止翼426'位于保持器200'的突起218'的后方,其結果,無法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前方移動,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觸發部件400'從保持器200'脫落。
另ー方面,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使用以后,脫落防止翼426'的前側的再利用防止翼424',進行與上述越過同樣的變形而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結果,形成為越過設置于保持器200'的側面內壁的突起218'以后的狀態。其結果,無法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前方移動,因此,無法使保持器200'與觸發部件400'之間的位置關系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其結果,無法使張開狀態下的觸發部件的臂部閉合,因此,觸發部件的卡合部421'無法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1'再次卡合。這意味著無法使ー經使用后的柳葉刀體再次處于裝填狀態進而將其用于穿刺。利用樹脂(例如聚こ烯、聚丙烯等樹脂)形成觸發部件400',從而利用其彈性能夠容易地實現這樣的翼424'及426'的變形及原來形狀的恢復。因此,能夠斷言,這些翼整體具有撓性是優選的。另外,觸發部件400,構成為具有彈簧安裝部450 ,,這樣的彈簧安裝部在組裝柳葉刀穿刺裝置時能夠適當地發揮功能。具體地說,如圖27(b)及圖22所示,觸發部件的彈簧安裝部450'由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的彎曲形態的長條部件構成,由于形成為該形態,因此能夠有效地輔助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組裝(即,射出彈簧300'的組裝)。也就是說,若彈簧安裝部450'例如像圖27(b)及圖22所示那樣地具有釣鉤形態或U字狀形態等鉤形態,則彈簧安裝部450'能夠容易向內側撓曲(參照圖22的(a)圖及(b)圖),從而能夠有效地協助與射出彈簧的螺旋線卡合。優選地,這樣的彈簧安裝部450,具有向外突出的突起450a;(特別優選地,如圖22的(a)圖所示,在自由端側設置有第一突起45081',在固定端側設置有第二突起450a2,)。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射出彈簧300,的螺旋線直徑暫時增大而在跨及突起450以后'恢復到原來的直徑,則無法容易地將射出彈簧300'與彈簧安裝部450'的嵌合解除(參照圖22的(a)圖 (c)圖)。(射出彈簧)射出彈簧300'用于柳葉刀,更加詳細地說,是用于穿刺針的前端部露出后的柳葉刀體的“射出”或“發射”。換言之,射出彈簧300'是對穿刺針150',即對“具備前端部露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體”施加用于發射或穿刺的推進カ的彈簧(例如金屬制的螺旋彈簧)。圖33中以立體圖示出了通過以參照圖30 圖32所說明的方式進行組裝而形成的B型穿刺裝置500'。如圖所示,形成為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與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接觸或(隔開少許間隔)相鄰的狀態。其結果,即便欲使柳葉刀相對于保持器200'后退,因前方部分的成對部分175a'與保持器200'的規定前端開ロ部203'的壁抵接,故無法進一歩后退。在該狀態下,用一只手的手指保持保持器200',用另ー只手的手指掐捏柳葉刀的前端部,如圖33的箭頭所示,若在穿刺針的延伸方向(點劃線所示的方向)的周圍的方向上互相相反地旋轉或擰轉這些部件,則能夠破壞“弱化部分”。然后,若進行拉拔而使得這些部件沿穿刺針的延伸方向分離,則穿刺針的前端部在保持器內露出。圖34(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圖33所示的穿刺裝置50(V的內部狀態。能夠看出,觸發部件400'位于保持器200'內,脫落防止翼426'從其后方與設置于保持器200'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抵接。因此,無法從保持器200'拔出觸發部件400',8卩,觸發部件被保持于保持器內。如此狀態的觸發部件40(V的卡合部42Γ與柳葉刀的卡合部13Γ卡合。因此,即使射出彈簧300'處于被壓縮的狀態,由于觸發部件400'的卡合部421'與柳葉刀的卡合部13Γ卡合,因此柳葉刀100'的射出彈簧300'在保持器200'內也會在壓縮狀態下被保持。另外,在圖示的形態中,推回部4W是從臂部42(V向斜前方突出的追加的或輔助的臂的形態,其前端部形成為與保持器200'的側方內壁接觸的狀態。接下來,參照圖34(a) (f)的俯視圖以及35 (a) (f)的立體圖,按順序依次對利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進行說明。首先,在圖34(a)及圖35(a)所示的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保持器200'中,如上所述,通過擰轉將柳葉刀的弱化部分108'破壞。接下來,如圖34(b)及圖35(b)中箭頭所示,使柳葉刀帽170'遠離柳葉刀體130',形成為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從柳葉刀體向前突出的狀態。若將柳葉刀帽170除去,則形成為觸發部件400'的前端部402'從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向前方突出的狀態。在圖34(b)及圖35(b)所示的狀態下,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突出的柳葉刀體130',因卡合部131'與被卡合部421'的卡合關系而被可靠地保持于觸發部件400'的空間部406'內。接下來,在圖34(b)及圖35(b)所示狀態下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使應當穿刺的對象部位600'貼緊突出的觸發部件的前端開ロ部408'。圖34(c)及圖35(c)中示出了以該方式使對象部位貼緊的狀態。然后,在圖34(c)及圖35(c)所示狀態下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朝對象部位600'按壓保持器20',使得穿刺裝置靠近對象部位600'。即,進行蓋印這樣的操作。由此,施加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后退這樣的力。另外,在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具有推回部416',該部件發揮抑制臂部的擴展的作用,即發揮向柳葉刀體的側方推按臂部的作用。因此,所施加的力大于因推回部416'而發揮作用的力,從而使觸發部件后退。若以該方式使觸發部件400'后退,則臂部420'的滑動部422'在設置于保持器200'的側方內壁的傾斜部250'上向后方移動。由于傾斜部250'具有向后方靠近保持器的側方內壁的傾斜面250a',因此觸發部件40(V越向后方移動,滑動部422越向后方外側(詳細地說,是斜后方外側)移動。由于滑動部422'是臂部420'的一部分,因此作為整體的臂部420'也同樣向后方外側移動。即,如圖34(d)中箭頭所示,臂部向外側擴展。另外,通過比較圖34(c)及圖34(d)中的推回部416'的形狀能夠容易看出,在圖34(d)中,推回部416'從原來的形狀略微向內側發生了變形。若臂部420'向外側擴展,則其卡合部421'也向外側移動,其結果,無法維持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1'的卡合關系。即,會將卡合狀態解除。圖34(d)及圖35(d)示出了以該方式將卡合狀態解除后的情況。若卡合狀態被解除,則由于不存在對“因被壓縮的射出彈簧300'欲伸長而引起的柳葉刀體130'向前方的移動”進行阻止的部件,因此前端部突出的柳葉刀體13(V在瞬間內向前方移動。由于射出彈簧30(V從被壓縮的狀態在瞬間內伸長,因此射出彈簧30(V比原來的形狀(即,實質上并未作用有力時的彈簧的形狀)更加伸長,從而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的至少一部分從觸發部件400'的前端開ロ部408突出。由于對象部位貼緊前端開ロ部408',因此突出的前端部刺入對象部位。另外,構成為柳葉刀體的一部分(圖示的形態中為卡合部131')與位于觸發部件400'的前端部的后方的壁面432'碰撞,從而阻止柳葉刀體130'的前迸。圖34(e)及圖35(e)示出了以該方式穿刺對象部位的狀態。
在圖34(e)及圖35(e)所示的狀態下,如上所述,由于射出彈簧300'處于比原來的形狀更加伸長的狀態,因此在柳葉刀體的前進被阻止的瞬間內,柳葉刀體因壁面432^的反作用而開始向后方移動,射出彈簧300'最終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圖34(f)及圖35(f)中示出了以該方式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情況。優選地,在以該方式恢復的狀態下,預先選定射出彈簧300',使得從柳葉刀體突出的穿刺針的前端部從觸發部件400'的前端開ロ部408'充分位于后方。另外,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后退,由此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424'越過設置于保持器200'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而向后方移動。并且,觸發部件400'的最后端部480'嵌入到位于保持器200'的后端的空間部212',并且階梯部482' 與對保持器200'的后端進行規定的壁部214'抵接(同時參照圖26(b)及圖27(b))。因此,在圖34(f)及圖35(f)所示的狀態下,即使欲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向前方移動,由于再利用防止翼424'與突起218'抵接,因此也無法使觸發部件向前方移動。并且,在圖34(f)及圖35(f)所示的狀態下,即使欲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向后方移動,由于觸發部件的階梯部與保持器的壁部抵接,因此也無法使觸發部件400'向后方移動。因此,若處于圖34(f)及圖35(f)所示的狀態,則由于實質上無法改變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的位置關系,因此即便使柳葉刀體130'后退,觸發部件的臂部也保持擴展的狀態,從而也無法再次形成觸發部件的卡合部421'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Γ的卡合關系。其結果,無法再次使用ー經使用過的、且穿刺針的前端部突出的柳葉刀體來進行穿刺。由此,不存在對使用完畢的穿刺針進行再利用的擔憂,在衛生方面及安全性方面均令人滿意。根據具有這樣的再利用防止機構的裝置的方式,與A型相同,也能夠將B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稱作“單用途裝置”。[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柳葉刀穿刺裝置的基本結構》(基本結構)圖36 圖38示出了 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圖36及圖37示出了 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外觀圖,圖38還同時示出了 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分解圖、展開圖。如圖38所示,本發明所涉及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主要由“柳葉刀100" ”、“射出彈簧300" ”、“保持器(特別是柳葉刀保持器)200" ”以及“觸發部件400" ”構成。圖39示出了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保持器200 ",圖40及圖41示出了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400",圖42示出了構成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柳葉刀100"。圖43中示出了將保持器200"的上側一半切除后的狀態下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如這樣的圖43所示,柳葉刀穿刺裝置500"具有在保持器200"內收納有柳葉刀100"、射出彈簧300"以及觸發部件400"的結構。具體地說,如圖43所示,將射出彈簧300"收納于保持器200"內,使得在柳葉刀100"的后端133"與觸發部件400"的后端451"之間夾入射出彈簧300"。更加具體地說,如圖43所示,在保持器200"內,射出彈簧300"的一方的端部安裝于柳葉刀100"的后端133",并且射出彈簧300"的另一方的端部,安裝于觸發部件400"的嵌合部450"。與A型及B型相同,保持器200"內的射出彈簧300"處于在“柳葉刀100" ”與“觸發部件400"的后端的嵌合部450" ”之間被壓縮的狀態。特別是在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柳葉刀體130' ’相對于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卡定,以使得安裝于柳葉刀體130"的射出彈簧300"處于被壓縮的狀態。另夕卜,對于這樣的卡定所涉及的“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以及“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 ”,還希望參照圖40的(a)圖及圖42的(a)圖。根據圖36、圖38及圖43所示的形態可知,特別是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 "中,觸發部件400"整體配置于保持器200"內,使得只有觸發部件400"的后端的按壓部470'從保持器200'的后端開ロ部270"(特別是圖示那樣的后方開ロ端)朝外突出。并且,根據圖36或圖43所示的形態可知,說到柳葉刀帽170",其前方部分175"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朝外突出。在這樣的柳葉刀帽的形態中,設置于前方部分175"的側方的成對部分175a"與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相鄰,以及/或者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的其它部分(特別是成對部分175a"之間的帽中央區域175b")與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即穿刺開ロ部)相鄰,由此,柳葉刀100"無法相對于保持器200"向后方移動。在以上這樣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當從柳葉刀拆卸柳葉刀帽時,能夠從前方按入觸發部件。具體地說,由于對觸發部件400"的后端的按壓部470"施加外力,因此能夠朝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以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前方移動。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組裝實質上與A型及B型相同。也就是說,互相組裝柳葉刀100"、射出彈簧300"、保持器200"以及觸發部件400"形成組件,以使射出彈簧300"被在壓縮的狀態下保持,由此獲得穿刺裝置(參照圖38或圖44)。以下對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各結構單元進行說明。(保持器)圖3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構成C型穿刺裝置的保持器200"的優選形態。如圖所示,保持器200"整體為筒狀,與穿刺方向垂直的截面實質上為矩形。如圖39的(b)圖及圖39的(C)圖所示,在保持器200"的側方的內壁設置有傾斜部250"。該傾斜部250"具有傾斜面250a",該傾斜面250a"朝前方、且朝保持器的外側(朝外)傾斜。在圖示的形態下,該傾斜部設置于保持器的兩側的側面的上側與下側(僅對下側的傾斜面進行了圖示)。如后所述,觸發部件的臂部420"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傾斜面250a"上滑動或摩擦移動。具體地說,若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前方移動,則臂部420"的自由端在傾斜面250a"上從后方向前方滑動或摩擦移動,其結果,臂自動地朝外擴展。保持器200"在傾斜部250"的前側具有突起(凸部)218',。如后所述,該突起218"與觸發部件400"的脫落防止翼426"或再利用防止翼424"配合,有助于防止使用前的觸發部件400"從保持器200"脫落,并且,在使用后,能夠預先防止“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前方移動而返回到可穿刺狀態”。與A型及B型相同,保持器200"的形態并不局限于圖示的形態,只要能夠收納觸發部件、射出彈簧及柳葉刀,并且具有上述傾斜部及上述突起,可以是任何其它適當的形態,例如可以是圓筒的形態。只要是用于一般的柳葉刀的樹脂材料,可以由任何適當的樹脂材料形成保持器200"。特別優選地,例如由聚こ烯、聚丙烯等樹脂形成。(柳葉刀) 圖4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構成C型穿刺裝置的柳葉刀的優選形態。如圖所示,柳葉刀100"構成為具有柳葉刀帽170"及柳葉刀體130"。這些部件被位于其間的弱化部分108"連接成一體,并且,穿刺針150"(參照圖42(c))跨及這些部件之間而延伸。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被柳葉刀帽170"覆蓋,當穿刺時破壞弱化部分108''而將柳葉刀帽170"除去,由此能夠獲得針前端部150a"從柳葉刀體130"的前端面136"向前方突出的狀態。柳葉刀體130"具有供與觸發部件的臂部卡定的卡定部。也就是說,在其兩側的側方具有能夠與觸發部件的被卡定部卡合的卡合部131"(例如階梯狀部或角狀部)。并且,柳葉刀體130"在后方部分133"具有能夠與射出彈簧300"的前端部卡合的突起138"。柳葉刀帽170"具有后方部分172"及前方部分175",該后方部分172"包括覆蓋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的部分,該前方部分175"位于該后方部分172"的前方。后方部分172"的后端部包圍穿刺針的前端部,并且隔著弱化部分108"與柳葉刀體130"的前端面對置。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在其側面具備成對部分175a"。更加具體地說,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175"在兩側具有朝后方突出的成對部分175a",并且,在這樣的成對部分之間作為其它部分具有中央部175b"。在處于保持器200"、觸發部件400"、柳葉刀 100"以及射出彈簧300"被組裝后的狀態下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中,成對部分175a"以及/或者中央部175b"與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相鄰、或隔著微小的間隙與前端開ロ部203"對置。因此,即便欲使柳葉刀100"相對于保持器200"后退,成對部分175a"以及/或者中央部175b"也會與對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進行規定的壁抵接,其結果,無法進一歩后退。在圖示的形態中,柳葉刀帽170"的前方部分175",其前方端部為扁平的形態,使用者用手指掐捏該部分并在穿刺針的周圍擰轉該部分或使該部分旋轉,由此能夠破壞弱化部分108"(也就是說,以該方式用手指掐捏的部分為“把持部”)。為了容易進行這樣的破壞,優選地,雖然柳葉刀體130"能夠位于保持器及觸發器內,但是作為無法在穿刺針周圍旋轉的整體形成為方柱形態,另一方面,柳葉刀帽170"的后方部分172"形成為能夠在保持器的圓筒形狀的前端部203"內旋轉的圓柱形態。由此,若在保持保持器的狀態下掐捏擰轉柳葉刀帽,則柳葉刀體雖然不旋轉,但是由于柳葉刀帽能夠旋轉,因此弱化部分108"被破壞。(觸發部件)圖40及圖4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構成C型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優選形態。圖示的觸發部件400"在穿刺前的穿刺裝置的狀態下具有空間部406",該空間部406"在其中央部收納有柳葉刀100"及射出彈簧300"。優選地,這樣的空間部作為整體形成為具有底部的箱的形態。觸發部件400"具有在其兩側的側方向后方延伸的一對臂部420"。如圖40及圖41所示,成對的臂部420 ",其各自的前方端構成固定端,另ー方面,其各自的后側構成自由端。優選地,這樣的臂部420"整體具有撓性。各臂部420"在其內側具有能夠供柳葉刀的卡定部131"卡合的卡合部421"(例如構成能夠供柳葉刀體的卡定部131"卡定的階梯狀部或角狀部的被卡定部)。在圖示形態中,各臂部420"在卡合部421"的上側及下側具有滑動部422"。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構成為,若使觸發器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前進,則滑動部422"在設置于保持器內壁的傾斜部250"上,詳細地說,是在其傾斜面250a"上滑動或摩擦移動。這樣滑動、摩擦移動的結果,如圖40的(a)及圖41的(b)圖中的箭頭所示,臂部420"以其前方的根部附近(即固定端)為支點朝外擴展。如圖所示(尤其如圖40的(a)圖及41的(a)圖所示),觸發部件400"在其側壁面的外表面(尤其是位于前側的側壁面的外表面)具有突起狀或臂狀的形態的再利用防止翼424",并且在其前側具有突起狀或臂狀的形態的脫落防止翼426"。這些翼(424"、426',)與設置于保持器200"兩側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配合,由此發揮各自的功能。另外,對于設置于保持器的內壁的突起218",優選地,如圖39的(c)圖所示,其后方部具有向后且向外擴展的傾斜面217'(即錐面)。優選地,如圖39的(C)圖所示,突起218"的前方端面219",像圖示那樣地以相對于穿刺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的角度延伸。其結果,ー經突起218"而移動至前方的觸發部件的翼426",無法再越過突起218"而朝后方移動。即,在使用前的穿刺裝置中,觸發部件400"的脫落防止翼426"位于保持器200"的突起218"的前方,其結果,無法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后方移動,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觸發部件400"從保持器 200"脫落。另ー方面,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使用以后,脫落防止翼426"的后側的再利用防止翼424",進行與上述越過同樣的變形而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結果,形成為越過設置于保持器200"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以后的狀態。其結果,無法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朝后方移動,因此,無法使保持器200"與觸發部件40"之間的位置關系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其結果,無法使張開狀態下的觸發部件的臂部閉合,因此,觸發部件的卡合部421"無法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1"再次卡合。這意味著無法使ー經使用后的柳葉刀體再次處于裝填狀態進而將其用于穿刺。利用樹脂(例如聚こ烯、聚丙烯等樹脂)形成觸發部件400",從而利用其彈性能夠容易地實現這樣的翼424"及426"的變形及原來形狀的恢復。因此,能夠斷言,優選為這些翼整體具有撓性。另外,觸發部件400"構成為具有彈簧安裝部450",這樣的彈簧安裝部在組裝柳葉刀穿刺裝置時能夠適當地發揮功能。這點與A型和B型相同。為保險起見而預先進行說明,如圖22所示,觸發部件的彈簧安裝部450"由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的彎曲形態的長條部件構成,由于形成為該形態,因此能夠有效地輔助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組裝(即,射出彈簧300"的組裝)。也就是說,若彈簧安裝部450"例如像圖22所示那樣地具有釣鉤形態或U字狀形態等鉤形態,則彈簧安裝部450"能夠容易向內側撓曲(參照圖22的(a)圖及(b)圖),從而能夠有效地協助與射出彈簧的螺旋線卡合。優選地,這樣的彈簧安裝部450"具有向外突出的突起450a"(特別優選地,如圖22的(a)圖所示,在自由端側設置有第一突起450a/,在固定端側設置有第二突起450a2")。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射出彈簧300"的螺旋線直徑増大而越過突起450"以后恢復到原來的直徑,則無法容易地將射出彈簧300"與彈簧安裝部450"的嵌合解除(參照圖22的(a)圖 (c)圖)。出于參考的目的,在圖44中將穿刺裝置組裝時的射出彈簧300"及彈簧安裝部450"的形態與裝置整體的組裝形態同時示出。(射出彈簧)與A型和B型相同,射出彈簧300"用于柳葉刀,更加詳細地說,是用于穿刺針的前端部露出后的柳葉刀體的“射出”或“發射”。換言之,射出彈簧300"是對穿刺針150",即對“具備前端部露出的穿刺針的柳葉刀體”施加用于發射或穿刺的推進カ的彈簧(例如金屬制的螺旋彈簧)。(觸發部件的按入防止機構)接下來,對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觸發部件的按入防止機構”進行說明。即使是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也與A型和B型相同,柳葉刀帽的把持部以外的部分起到如下作用因與保持器的相互作用而防止觸發部件的按入。特別地,如圖40及圖41 (尤其是圖40的(b)圖)所示,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于,觸發部件400"在其主體的側面430"具備撓性部件(或撓性部分)490",該撓性部分490"與“柳葉刀帽的保持部以外的部分”及“保持器”配合使用。優選地,如圖所示,這樣的撓性部件490"與觸發器側壁面設置為一體(因此可以是與觸發部件一體成型的結構),并具有在前側具備自由端、且在后側具備固定端的長條形態。進而,優選地,如圖所示,撓性部件490"雖然設置成實質上與構成側壁面的平面大致共 面,但是至少一部分(特別是自由端部)從該側壁面向外側略微突出。(特別地,參照圖41的(c)圖)。另外,“在撓性部件490" ”中提及的“撓性”,是指這樣的部件490"能夠朝內部方向(即,觸發部件的內側)位移的形態,特別是指其自由端部能夠向內側移動的形態。如圖45的(a)圖所示,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170"之前的狀態下,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490"位于柳葉刀帽的主體部172''(即,將穿刺針的前端150a"包圍的部分)、與保持器的壁部290"之間。特別優選地,如圖所示,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490"配置成被收納于凹部295",該凹部295"設置于保持器的壁部290"(對干“凹部295",還需同時參照圖39的(b)圖”)。此處,優選地,撓性部件490"與凹部290"整體具有大致互補的形狀,因此,撓性部件490"具有長條形態,另一方面,凹部295"具有槽形態。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170"之前的狀態下,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將觸發部件按入保持器內部(即,即使欲按入觸發部件以使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觸發部件170"的撓性部件490"也會與柳葉刀帽的主體部172"及保持器的壁部290"雙方抵接,由此形成為無法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的狀態。更加具體地說,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將觸發部件向前方按入到保持器內部,如圖45的(a)圖所示,由于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490"與“柳葉刀帽的主體部172"的側壁面172a" ”和“保持器的壁部290"的槽形態凹部295"的壁面295a" ”雙方抵接(特別是由于撓性部件490"保持成被夾于“柳葉刀帽的主體部172"的側壁面172a" ”和“槽形態凹部295"的壁面295a"之間),因此無法將觸發部件400"按入到保持器內部。這意味著在安裝柳葉刀帽以后的狀態下,無法將柳葉刀體的卡定、卡合解除,即意味著穿刺針不會被發射。另ー方面,如圖45的(b)圖所示,若拆下柳葉刀帽,則會產生撓性部件490 "的移動空間,其結果,無法與來自外側的按壓相對應地將觸發部件按入到保持器內部。更加具體地說,若在從柳葉刀將柳葉刀帽拆下的狀態下,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按壓觸發部件,則由于使得撓性部件490"在槽形態凹部295"的前方傾斜部295b"滑動或摩擦移動且撓曲(利用因被按壓的撓性部件490"而引起的來自槽部壁面的反作用力使撓性部件490"撓曲),其結果,撓性部件490"能夠向前方移動,因此能夠朝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參照圖45的(b)圖)。因此,“柳葉刀體130"的卡定部131" ”與“觸發部件400"的臂部420"的被卡定部421" ”的卡定被解除,穿刺針150"被發射(參照圖45的(c)圖)。接下來,參照圖46的(a)圖 (e)圖的俯視圖以及47的(a)圖 (e)圖的立體圖,按順序依次對利用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穿刺對象部位的過程進行說明。首先,在對圖46的(a)圖及圖47的(a)圖所示狀態下的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500"的保持器200'進行保持的狀態下,通過擰轉柳葉刀帽170"將柳葉刀的弱化部分破壞。此時,如圖46的(b)圖及圖47的(b)圖中箭頭所示,使柳葉刀帽170"遠離柳葉刀體130",形成為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從柳葉刀體向前突出的狀態。如圖46的(b)圖及圖47的(b)圖所示,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突出的柳葉刀體130",因卡定部131"與被卡定部421"的卡合關系而被可靠地保持于觸發部件400"的空間部406"內。接下來,在圖46的(b)圖及圖47的(b)圖所示狀態下的柳葉刀穿刺裝置500"中,使應當穿刺的對象部位貼緊突出的穿刺開ロ部,即貼緊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然后,如圖46的(C)圖及圖47的(C)圖所示,向前方對觸發部件的后端的按壓部470"施加外力。即,施加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前進這樣的力。
若使觸發部件400"相對于保持器200"前進,則臂部420''的滑動部422"在設置于保持器200"的側方內壁的傾斜部250"上向前方移動。由于傾斜部250"具有向前方靠近保持器的外側的傾斜面,因此觸發部件400"越向前方移動,滑動部422"越向前方外側(詳細地說,是斜前方外側)移動。由于滑動部422"是臂部420"的一部分,因此作為整體的臂部420"也同樣向前方外側移動。即,伴隨著對觸發部件的按入,臂部自動地向外側擴展。若臂部420"向外側擴展,則其卡合部421"也向外側移動,其結果,無法維持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1"的卡合關系。即,會將卡合狀態解除。若卡合狀態被解除,則由于不存在對“因被壓縮的射出彈簧300"欲伸長而引起的柳葉刀體130"向前方的移動”進行阻止的部件,因此前端部突出的柳葉刀體130"瞬間向前方移動(參照圖46的(d)圖及圖47的⑷圖)。由于射出彈簧300"從被壓縮的狀態開始在瞬間內伸長,因此射出彈簧300"比原來的形狀(即,實質上并未作用有力時的彈簧的形狀)更加伸長,從而穿刺針的前端部150a"的至少一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ロ部203"突出。由于對象部位貼緊前端開ロ部203",因此突出的前端部刺入對象部位。另外,構成為柳葉刀體的一部分(圖示的形態中為卡合部131")與形成了保持器200"的前端開ロ部203"的保持器內壁面232",從而阻止柳葉刀體130"的前迸。(參照圖46的(d)圖及圖47的(d)圖)。在圖46的(d)圖及圖47的(d)圖所示的狀態下,如上所述,由于射出彈簧300"處于比原來的形狀更加伸長的狀態,因此在柳葉刀體的前進被阻止的瞬間內,柳葉刀體因內壁面232"的反作用而開始向后方移動,射出彈簧300"最終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圖46的(e)圖及圖47的(e)圖中示出了以該方式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情況。此處,按壓觸發部件400"而使其相對于保持器200"前進,由此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424"越過設置于保持器的側方內壁的突起218"進而向前方移動。因此,在圖46的(e)圖及圖47的(e)圖所示的狀態下,即使欲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由于再利用防止翼424"與突起218"抵接,因此也無法使觸發部件向后方移動。因此,若一旦處于圖46的(e)圖及圖47的(e)圖所示的狀態,則由于實質上無法改變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的位置關系,因此即便使柳葉刀體130"后退,觸發部件的臂部也保持擴展的狀態,從而也無法再次形成觸發部件的卡合部421"與柳葉刀體的卡合部131"的卡合關系。其結果,無法再次使用ー經使用過的、且穿刺針的前端部突出的柳葉刀體來進行穿刺。由此,不存在對使用完畢的穿刺針進行再利用的擔憂,在衛生方面及安全性方面均令人滿意。根據具有這樣的再利用防止機構的裝置的形態,與A型及B型相同,也能夠將C型柳葉刀穿刺裝置稱作“單用途裝置”。
以上,雖然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僅僅是舉例示出典型例而已。因此,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可以考慮各種方式。例如能夠考慮以下的方式。 在上述的方式所參照的附圖中,雖然穿刺針(150、150'、150")具有最前端尖銳的“針形態”,但是未必一定要局限于這樣的形態。例如,穿刺針(150、150'、150")可以是前端部的一個側面鋭利的“刀刃形態(blade) ”。 并且,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并不局限于A型、B型及C型所示那樣的外觀,能夠以各種外觀實現。例如能夠以圖48及圖49所示那樣的外觀實現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在圖48及圖49所示的形態中,凸邊狀或凸緣狀的突出部290",設置于保持器的外表面。這樣的凸邊狀或凸緣狀的突出部290"',特別是在利用B型穿刺裝置等通過“蓋印操作”進行穿刺時,能夠起到提供適當的夾緊カ的作用。也就是說,當用手指掐捏圖示的G部分時,無需手指在保持器外表面上滑動,通過突出部290",能夠可靠地把持保持器,其結果,能夠對“應當穿刺的規定部位”進行有效地按壓穿刺裝置的操作。并且,在這樣的凸邊狀或凸緣狀的突出部290"'中,還能夠起到在把持保持器時向適當的位置引導手指的把手位置定位效果。也就是說,即使在僅憑借手指對保持器的接觸感覺來把持保持器的情況下,通過手指與凸緣狀的突出部290"'接觸,也能夠間接地把握應當把持的位置。這樣的凸邊狀或凸緣狀的突出部290"',可以設置成與保持器(特別是保持器壁部)一體成型,只要是由與保持器的原料樹脂相同的樹脂形成的結構即可。特別地,本發明中的凸邊狀或凸緣狀的突出部290",,根據人機學的觀點而設計,例如圖48所示的突出部290"丨的突出角度α優選為10° 90°,更加優選為30° 60°,例如約為45°。并且,根據同樣的觀點,突出部290"'設置于保持器的前側外表面,例如設置于距離穿刺開ロ端約IOmm 20mm的位置(例如距離約15mm的位置)。并且,為了使手指更加適合突出部290"'的后側面,可以在突出部290"'或其后側面設置倒角(R),例如設置50R或20R等的倒角。此外,如圖48及圖49所示,可以在保持器壁設置窗(床開ロ部)299"丨,該窗299"'能夠供從外部目視保持器內部。特別地,當將窗(窗開ロ部)299"'設置于圖示那樣的位置時,若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看到柳葉刀的穿刺針。也就是說,在穿刺前、發射前的裝置中,能夠從外側經由窗(窗開ロ部)299",看到穿刺針。另ー方面,在穿刺后、發射后的裝置中,由于柳葉刀體整體因射出彈簧(特別是卡定解除后的未被壓縮的射出彈簧)而位于前側,因此能夠從外側經由窗(窗開ロ部)299",看到柳葉刀體。也就是說,對使用者而言,根據從窗299",看到的是“穿刺針”抑或是“柳葉刀”的確認結果,能夠容易地對處于“穿刺前”還是處于“穿刺后”的情況進行判別。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不但小型且操作性優異,而且在衛生方面及安全性方面也表現優異。因此,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當然能夠在糖尿病患者的采血中使用,而且還能夠在其它需要采血的各種用途中適當地應用。相關申請的互相參照 本申請主張基于日本國專利申請2009-233428號(申請日2009年10月7日,發明名稱“柳葉刀穿刺裝置”)、以及日本國專利申請2009-241385號(申請日:2009年10月20日,發明名稱“穿刺裝置”)的巴黎公約規定的優先權。通過本引用而將這些申請中所公開的內容全部包括于本說明書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柳葉刀穿刺裝置,該柳葉刀穿刺裝置由柳葉刀、射出彈簧、觸發部件以及收納這些部件的保持器構成, 所述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于, 柳葉刀構成為具有柳葉刀體、柳葉刀帽以及穿刺針,穿刺針以跨及柳葉刀體及柳葉刀帽的方式存在于柳葉刀體及柳葉刀帽中, 觸發部件構成為具有成對的臂部,該成對的臂部位于保持器內部, 射出彈簧安裝于柳葉刀體,柳葉刀體在穿刺前以維持射出彈簧的壓縮狀態的方式卡定于觸發部件的臂部,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無法將觸發部件按入到保持器內部,另一方面,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 當對觸發部件進行所述按入時,臂部撓曲從而將柳葉刀體的所述卡定解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柳葉刀帽構成為在其前端側具有把持部,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所述把持部以外的柳葉刀帽部分,因與保持器的相互作用而防止觸發部件的所述按入。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柳葉刀的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全部位于該觸發部件的內側,而不從觸發部件露出。
4.根據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射出彈簧安裝于彈簧安裝部,該彈簧安裝部設置于觸發部件的后方側內壁, 彈簧安裝部具有長條部件彎曲而形成的形態,該長條部件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
5.根據權利要求I 4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觸發部件以只有觸發部件的后端的按壓部從保持器的后端開口部向外突出的方式被整體地配置于保持器內, 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向外突出,并且設置于該前方部分的側方的成對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部相鄰,或者該前方部分的其它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相鄰,以使柳葉刀不會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 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各自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一方面,各自的后側構成自由端,在穿刺前,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與柳葉刀體的各側方卡合,由此維持射出彈簧被壓縮的狀態, 并且,當進行觸發部件的所述按入時,若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則各臂部向外擴展,由此將各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各側方的所述卡合解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當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時,各臂部的自由端在設置于保持器的前側內壁的傾斜部上滑動,其結果,各臂部自動地向外擴展。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的狀態下,由于對觸發部件的后端的按壓部施加外力,從而使得觸發部件以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的方式被按入到保持器內部。
8.根據權利要求5 7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觸發部件構成為在其主體的側面具有撓性部件,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位于柳葉刀帽的主體部與保持器的壁部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被配置成被收納于在保持器的壁部設置的凹部。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將觸發部件按入保持器內部,觸發部件的撓性部件也會與柳葉刀帽的主體部及保持器的壁部的雙方抵接,由此無法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 另一方面,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的狀態下,若從外部按壓觸發部件,則由于撓性部件撓曲,從而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
11.根據權利要求5 10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觸發部件的前側壁面的外側以向斜后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翼,另一方面,在保持器內壁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突起, 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以在保持器的再利用防止突起上摩擦移動的方式向前方移動,直至越過該再利用防止突起, 在穿刺后,處于再利用防止翼與再利用防止突起能夠卡定的狀態,由此限制觸發部件向后方移動,從而無法使穿刺后的觸發部件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
12.根據權利要求I 4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觸發部件以只有觸發部件的前端的穿刺開口部從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向外突出的方式被整體地配置于保持器內, 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向外突出,并且設置于上述前方部分的側方的成對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相鄰,以使柳葉刀不會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 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的各自的前側構成固定端,另一方面各自的后側構成自由端,在穿刺前,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與柳葉刀體的各側方卡合,由此維持射出彈簧被壓縮的狀態, 并且,當進行觸發部件的所述按入時,若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則成對的臂部向外擴展,由此將各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各側方的所述卡合解除。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當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時,各臂部的自由端在設置于保持器的后側內壁的傾斜部上滑動,其結果,各臂部自動地向外擴展。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的狀態下,由于對觸發部件的前端的穿刺開口部施加外力,從而使得觸發部件以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的方式被按入到保持器內部。
15.根據權利要求12 14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觸發部件的各臂部構成為具有如下部件,該部件在柳葉刀體的側方方向上對該各臂部施加作用力。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柳葉刀體的側方方向上對觸發部件的各臂部施加作用力的部件是推回部,該推回部推按保持器的內壁、或者在各臂部開始向外擴展時推按保持器的內壁。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推回部是從各臂部朝斜向外側突出的臂的形態。
18.根據權利要求12 17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觸發部件的后側壁面的外側以向斜前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翼,另一方面,在保持器內壁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突起, 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觸發部件的再利用防止翼以在保持器的再利用防止突起上摩擦移動的方式向后方移動,直至越過該再利用防止突起, 在穿刺后,處于再利用防止翼與再利用防止突起能夠卡定的狀態,由此限制觸發部件向前方移動,從而無法使穿刺后的觸發部件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
19.根據權利要求I 4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觸發部件,以觸發部件的后端部從保持器的后端開口部向外突出且從上述后端部向前方延伸的觸發部件的成對的外側臂部位于保持器的側壁外表面上的方式被整體地配置于保持器內, 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從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向外突出,并且設置于該前方部分的側方的成對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部相鄰,或者該前方部分的其它部分與保持器的前端開口部相鄰,以使柳葉刀不會相對于保持器向后方移動, 柳葉刀的柳葉刀體、穿刺針以及射出彈簧全部位于該成對的臂部的內側,而不從觸發部件的成對的臂部露出,并且該成對的臂部的各自的前側構成自由端,另一方面,各自的后側構成固定端,在穿刺前,該成對的臂部與柳葉刀體的各側方卡合,由此維持射出彈簧被壓縮的狀態, 并且,當進行觸發部件的所述按入時,若使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則成對的臂部向外擴展,由此將各臂部相對于柳葉刀體的各側方的上述卡合解除。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當觸發部件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時,各臂部的自由端在設置于保持器的前側內壁的傾斜部上滑動,其結果,各臂部自動地向外擴展。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的狀態下,由于對觸發部件的后端部或成對的外側臂部施加外力,從而使得觸發部件以相對于保持器向前方移動的方式被按入到保持器內部。
22.根據權利要求19 21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柳葉刀帽構成為具有成對的帽臂部,該成對的帽臂部從柳葉刀帽的前方部分的成對部分向后方延伸,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觸發部件的各臂部的前端部位于柳葉刀帽的各帽臂部的前端部與保持器的傾斜部之間。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即使欲利用來自外部的按壓朝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由于觸發部件的各臂部的前端部與柳葉刀帽的各帽臂部的前端部、以及傾斜部雙方抵接,因此無法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
24.根據權利要求19 23中任一項所述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觸發部件的各臂部的外側以向斜后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翼,另一方面,在保持器內壁設置有再利用防止突起, 當在穿刺操作時按入觸發部件時,各臂部的再利用防止翼以在保持器的再利用防止突起上摩擦移動的方式向前方移動,直至越過該再利用防止突起, 在穿刺后,處于再利用防止翼與再利用防止突起能夠卡定的狀態,由此限制觸發部件向后方移動,從而無法使穿刺后的觸發部件恢復到穿刺前的狀態。
25.—種柳葉刀穿刺裝置,該柳葉刀穿刺裝置由柳葉刀、射出彈簧、觸發部件以及收納這些部件的保持器構成, 所述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彈簧安裝部安裝有射出彈簧,該彈簧安裝部設置于觸發部件的后側內壁, 彈簧安裝部具有長條部件彎曲而形成的形態,該長條部件具有自由端與固定端。
26.—種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該保持器構成了權利要求I 25中任一項所述的穿刺裝置。
27.一種觸發部件,其特征在于, 該觸發部件構成了權利要求I 25中任一項所述的穿刺裝置。
28.—種柳葉刀,其特征在于, 該柳葉刀構成了權利要求I 25中任一項所述的穿刺裝置。
29.一種套件,該套件用于構成穿刺裝置, 所述套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套件構成為具有權利要求26所述的保持器、權利要求27所述的觸發部件、權利要求28所述的柳葉刀以及射出彈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由柳葉刀、射出彈簧、觸發部件以及收納上述這些部件的保持器構成的柳葉刀穿刺裝置。在這樣的柳葉刀穿刺裝置中,柳葉刀構成為具有柳葉刀體、柳葉刀帽以及穿刺針,穿刺針以跨及柳葉刀體及柳葉刀帽的方式存在于這些部件中,觸發部件構成為具有位于保持器內部的成對的臂部,射出彈簧安裝于柳葉刀體,柳葉刀體在穿刺前卡定于保持器部件的臂部以維持射出彈簧的壓縮狀態。特別地,本發明的柳葉刀穿刺裝置的特征在于,在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之前的狀態下,無法將觸發部件按入到保持器內部,另一方面,若從柳葉刀拆下柳葉刀帽,則能夠向保持器內部按入觸發部件,當對觸發部件進行所述按入時,臂部撓曲從而將柳葉刀體相對于臂部的卡定解除。
文檔編號A61B5/151GK102665551SQ20108004553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7日
發明者佐伯秀明, 兵江智幸, 居森博和 申請人:旭石墨尼龍株式會社, 泉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