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胸腔鏡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新型胸腔鏡吸引器。
背景技術:
胸腔鏡吸引器是胸外科腔鏡手術常用的手術器械,主要用于將胸腔內手術中操作 所產生的積液、煙霧吸除,防止積液或煙霧遮擋手術視野,此外,醫生經常使用吸引器進行 牽引或推拉組織的操作。目前,臨床應用的胸腔鏡吸引器大多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吸引器 的表面比較光滑,而組織表面本身具有光滑的組織液,醫生使用吸引器牽引、推拉組織時容 易出現滑脫現象,操作起來非常不便,臨床需要解決該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新型胸腔鏡吸引 器,醫生使用該吸引器牽引或推拉組織時不易出現滑脫現象。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胸腔鏡吸引器,該胸腔鏡吸引器 包括吸引管,在吸引管的前端設有吸引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頭的外周面上設有縱向槽。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縱向槽沿所述吸引頭的外周面均勻排列。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吸引頭上設有吸引孔。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吸引管和所述吸引頭之間設有加長管, 所述加長管的長度為2.0厘米。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吸引管、所述加長管以及所述吸引頭之 間均采用螺紋方式連接。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吸引管、所述加長管和所述吸引頭均采 用醫用不銹鋼材料制成。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鏡吸引器,當醫生使用該吸引器牽引或推拉胸腔內的 組織時,由于在該吸引器的吸引頭的外周面上設有縱向槽,由此可增大吸引頭與組織間的 摩擦力,使被牽引或推拉的組織不易滑脫,方便醫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本實用新 型進一步的方案是在吸引管和吸引頭之間設加長管,這樣即使在手術部位較深、手術切口 較小的情況下,醫生也可以很方便將吸引器深入到胸腔內較深的部位進行吸引操作(吸取 血、其他液體或煙霧),設計合理,實用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從圖1上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鏡吸 引器包括構成吸引器本體的吸引管1、設在中部的加長管2以及呈帽子形狀的吸引頭3,所 述吸引頭3的頂端和側壁上均設有吸引孔5以便將積液或煙霧吸入吸引器中。如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在所述吸引頭3的外周面上設有細長的縱向槽4,所述縱 向槽4沿所述吸引頭3的外周面均勻排列。這些縱向槽4的設置可以明顯增大吸引頭3和 組織之間的摩擦力,采用此器械進行牽弓I或推拉組織的操作,不易出現滑脫現象。在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加長管2的長度可以為2. 0厘米。優選情況下,所 設加長管2的長度可以使器械總體加長1. 5厘米。所述吸引管1、所述加長管2和所述吸引頭3均采用高強度、無磁性、耐熱、耐腐蝕 的醫用不銹鋼材料制成。優選情況下,三者之間可以采用螺紋連接。連接處的外表面均經 過拋磨處理,全部表面粗糙度RA < 1. 6 μ m。本實用新型可以單獨使用以起到牽引或推拉組織的作用,由于吸引頭的外周面上 開有縱向槽,被牽引或推拉的組織不易滑脫;當需要吸引積液或煙霧時,可以將吸引器的尾 部與塑料軟管連接,使塑料軟管與醫用泵連接,控制醫用泵開關即可起到吸引作用。本實用 新型提供的新型胸腔鏡吸引器,其結構設計合理,實用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胸腔鏡吸引器,該胸腔鏡吸引器包括吸引管(1),在吸引管(1)的前端設有吸引 頭(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頭(3)的外周面上設有縱向槽(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鏡吸引器,其中,所述縱向槽(4)沿所述吸引頭(3)的外 周面均勻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鏡吸引器,其中,所述吸引頭(3)上設有吸引孔(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胸腔鏡吸引器,其中,所述吸引管(1)和所述吸引頭(3)之間 設有加長管(2),所述加長管(2)的長度為2. O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鏡吸引器,其中,所述吸引管(1)、所述加長管(2)以及 所述吸引頭(3)之間均采用螺紋方式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鏡吸引器,其中,所述吸引管(1)、所述加長管(2)以及 所述吸引頭(3)均采用醫用不銹鋼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胸腔鏡吸引器,該胸腔鏡吸引器包括吸引管1,在吸引管1的前端設有吸引頭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頭3的外周面上開有縱向槽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該吸引器的吸引頭的外周面上設有縱向槽,由此可增大吸引頭與組織間的摩擦力,使醫生在使用胸腔鏡吸引器完成吸引操作的同時還可以牽引或推拉周圍組織,且使被牽引或推拉組織不易滑脫,方便醫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在吸引管和吸引頭之間設加長管,即使在手術部位較深、手術切口較小的情況下,醫生也可以很方便將吸引器深入到胸腔內較深的部位進行吸引操作,設計合理,實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B1/313GK201862125SQ201020513718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日
發明者卜梁, 李劍鋒, 李運, 王俊, 趙輝 申請人: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