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用接口及其下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醫用裝置,尤其有關于一種醫用接口及其下管件。
背景技術:
醫用接口用于與輸液軟袋、輸液瓶等醫用容器相連接,實現向醫用容器內注藥和 向患者輸藥。醫用接口包括相對接的組合蓋和下管件。下管件設有對接端和與對接端相連 通的管體。組合蓋和下管件的對接端之間可通過焊接、卡扣等任何方式密封連接。下管件 可通過焊接方式與醫用容器密封連接。下管件的管體下端可一體成型連接體,使連接體焊 接在醫用容器上,另外,下管件的管體也可直接焊接在醫用容器上。將醫用接口組裝在醫用容器上的生產工序包括下管件的組焊工序、藥液灌裝工 序以及組合蓋的組裝工序。現以帶有連接體的下管件為例說明醫用接口組裝在醫用容器上的生產工序。其中 下管件的組焊工序為由機械手臂夾持住下管件的管體,將下管件運送至焊接臺上已經定 位的待焊醫用容器的對接開口處準確對位,之后由機械手臂夾持住下管件使其連接體在醫 用容器的對接開口內保持定位,此時即可實施焊接操作,將連接體焊接在對接開口中。之 后,進行藥液灌裝工序,通過下管件向醫用容器內灌裝藥液。再進行組合蓋的組裝或焊接工 序,將組合蓋密封地對接在下管件的對接端上。上述下管件的組焊工序,在機械手臂夾持著下管件將其運送至醫用容器的對接開 口內準確對位的運送對位過程中,以及由機械手臂夾持住下管件保持在焊接位置的焊接定 位過程中,確保機械手臂穩固的夾持住下管件,使連接體不至發生沿下管件軸向方向的旋 轉,是保證焊接質量的關鍵因素。但現有的下管件的外壁面呈圓柱狀,在機械手臂夾持下 管件的外壁面時,機械手臂的夾持面與下管件的外壁面之間是線接觸,夾持力不足,夾持不 穩,下管件容易沿其軸線方向旋轉,容易影響焊接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醫用接口及其下管件,能利于機械手臂穩固地夾持 住下管件。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用接口的下管件,包括對接端和與對接端相連通的管體, 所述管體的外壁面上設有夾持平面。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夾持平面包括兩個,所述兩個夾持平面形成在所述管體的 外壁面的對向兩側且平行。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管體的下端連接有連接體,所述兩個夾持平面與所述連接 體的長度方向垂直。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醫用接口,包括組合蓋和下管件,所述組合蓋包括膠塞,所 述下管件包括對接端和與對接端相連通的管體,所述對接端與所述組合蓋相對接,所述管 體的外壁面上設有夾持平面。
3[0011]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夾持平面包括兩個,所述兩個夾持平面形成在所述管體的 外壁面的對向兩側且平行。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管體的下端連接有連接體,所述兩個夾持平面與所述連接 體的長度方向垂直。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組合蓋包括外蓋,具有頂壁和側壁;內蓋,設于所述外蓋 的內部,所述膠塞設于所述內蓋的內部,所述內蓋具有頂壁和側壁,在所述內蓋的頂壁上設 有撕離部,所述撕離部通過易斷壁與所述內蓋的頂壁相連接;及連接部,連接所述外蓋與所 述撕離部。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接部為一體成型于所述外蓋的頂壁內側的柱體,所述撕 離部為具有透孔的環形體,所述柱體穿過所述透孔而連接在所述撕離部上。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對接端形成有對接管壁和位于所述對接管壁內環的卡持 壁,在所述對接管壁和所述卡持壁之間設有主凹槽,所述膠塞設有軸向延伸的主凸緣,所述 主凸緣插置在所述主凹槽內,而所述卡持壁卡持在所述主凸緣的內側。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組合蓋與所述膠塞的上端面相對的內表面連通有排氣通 道。根據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結構的效果是顯著的本實用新型的醫用 接口及其下管件,在下管件的外壁面設有夾持平面,機械手臂在夾持下管件時,夾持面由現 有的線接觸狀態,改變為面接觸狀態,夾持面增大,夾持更穩固,因此在機械手臂夾持著下 管件將其運送至醫用容器的對接開口內的運送對位過程中,以及由機械手臂夾持住下管件 保持焊接位置的焊接定位過程中,都能確保機械手臂穩固地夾持住下管件,連接在下管件 上的連接體不會發生沿下管件軸向方向的旋轉,利于保證焊接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醫用接口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醫用接口的組合示意圖。圖3為圖1中醫用接口的下管件連接有連接體的示意圖。圖4為圖3中連接有連接體的下管件的仰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設有另一結構的膠塞的醫用接口的組合示意圖。圖6為圖1中組合蓋設有排氣通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7為圖1中組合蓋設有排氣通道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2的醫用接口的組合示意圖。圖9為圖8中組合蓋的分解示意圖。圖10為圖8中組合蓋的外蓋與內蓋的一種組合方式示意圖。圖11為圖8中組合蓋的外蓋與內蓋的另一種組合方式示意圖。圖12為圖8中的下管件連接有連接體的示意圖。圖13為圖12中連接有連接體的下管件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0032]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醫用接口 1及其下管件3。該下管件3 是醫用接口 1的組成部分,包括于醫用接口 1的實施方式中,因此不再單獨描述下管件3的 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醫用接口 1包括組合蓋2和下管件3。下管件3包括對接端31和與 對接端31相連通的管體32,對接端31與組合蓋2相對接,管體32與醫用容器例如輸液軟 袋或輸液容器相連接。如圖3、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管體32的下端一體成型有連接體4,管體32設有 與輸液容器相連通的通孔321,管體32的外壁面上形成夾持平面322,夾持平面322優選包 括兩個,形成在管體32的外壁面的對向兩側且相互平行,兩個夾持平面322與連接體4的 長度方向相垂直。在機械手臂夾持著下管件3將其運送至醫用容器的對接開口內的運送對 位過程中,以及由機械手臂夾持住下管件3保持焊接位置的焊接定位過程中,夾持平面322 能確保機械手臂穩固地夾持住下管件3,使連接體4不會發生沿下管件3軸向方向的旋轉, 保證焊接質量。當然如果僅設置一個夾持平面322,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管體32的外壁面 為圓柱形、機械手臂的夾持面與管體32外壁面的兩側是線接觸而言,有一個夾持平面322 能夠增加機械手臂的夾持面積,提升夾持力,夾持穩固。因此,在管體32的外壁面上設置兩 個對向的相互平行的夾持平面322最為理想。另外,兩個夾持平面322與連接體4的長度 方向垂直也不是必須的,如果為了避開醫用接口 1上的某些設計,可以使夾持平面322不與 連接體4的長度方向垂直。當然醫用接口 1的下管件3也可不包括連接體4而將管體32直接焊接在醫用容 器的對接口上,管體32的外壁面設置上述夾持平面322,同樣具有增加機械手臂的夾持面 積、夾持力和夾持穩固度的效果。請再次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醫用接口 1的組合蓋2為扳折型組合蓋,包括上 蓋21和設于上蓋21內部的膠塞22,其上蓋21包括頂壁211和側壁212,頂壁211與側壁 212形成膠塞容納腔213,膠塞22設置在膠塞容納腔213中。在頂壁211上設有扳折元件 5,該扳折元件5包括與頂壁211相連接的管形的頸部51和連接在頸部51上的扳折部52, 在頸部51上設有易斷槽53,由易斷槽53與管形頸部51的內壁面構成易斷壁54。該上蓋 21的側壁212下端的外表面設有徑向向外的對接凸環214。上述下管件3的對接端31形成有與組合蓋2相對接的對接管壁311和位于對接 管壁311內環的卡持壁312,在對接管壁311和卡持壁312之間設有主凹槽313。膠塞22 的上端面的中部設有針刺開口 221,其下端面的外緣設有軸向延伸的主凸緣222。當組合蓋 2配合安裝在下管件3上時,膠塞22的主凸緣222插置在主凹槽313內,而卡持壁312卡 持在主凸緣222的內側,從而膠塞22被牢固地定位在下管件3的對接端31上。當膠塞22 受到向下的針刺作用力時,卡持壁312能在內側卡持住膠塞22的主凸緣222,有效擋止膠 塞22從下管件3的對接端31上脫落,更不會被推入至下管件3管體32的通孔321內,即 使膠塞22發生一定變形,膠塞22的主凸緣222也不會跨越過卡持壁312而從下管件3的 對接端31上脫落下來,膠塞22固定非常可靠。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膠塞22會直接接觸 到藥液,因此需選用可接觸藥液的橡膠類型。如圖5所示,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在膠塞22下端面位于下管件3的卡持壁312 內側的部分進一步延伸有插入段223,插入段223插入至下管件3的管體32的通孔321內,插入段223和膠塞22的主凸緣222之間形成卡持槽口 224,卡持槽口 224卡持在下管件3 的卡持壁312上。該插入段223可以進一步保證針刺時膠塞22不易被刺進下管件3的通 孔321中,膠塞22卡扣更加牢固。進一步,下管件3的對接管壁311的內側面形成徑向向內的卡扣凸環314。當組合 蓋2組合安裝在下管件3上時,上蓋21的側壁212和膠塞22的主凸緣222共同插入至下 管件3的主凹槽313內,且對接管壁311的卡扣凸環314卡持在上蓋21的側壁211的對接 凸環214的上方,通過卡扣凸環314與對接凸環214相互卡扣連接將上蓋21密封地套置在 下管件3的對接管壁311的內側。當然,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上蓋21頂壁211 外緣的下端面和下管件3的對接端31的對接管壁311的上端面采用端面焊接的形式相連 接,只要能使組合蓋2密封住下管件3的對接方式均可采用,不作限制。進一步改進,如圖6所示,上蓋21的頂壁211的內表面210連通有排氣通道23,當 膠塞22組裝進上蓋21時,上蓋21的頂壁211的內表面210與膠塞22上端面之間的空氣 會由排氣通道23排出,膠塞22的上端面與上蓋21的頂壁211的內表面210之間不會積存 壓縮空氣,不會產生氣囊現象,膠塞22不會反彈,容易組裝到位。在本實施方式中,排氣通 道23為凹槽,凹槽的截面可為半圓形、矩形或三角形等任意形狀,沿上蓋21的側壁212的 內側面軸向延伸形成,長度要大于膠塞22的厚度,從而在膠塞22組裝到位后,排出的氣體 會流經排氣通道23而從膠塞22下端面的一側排出。排氣通道23優選為雙數個例如兩個, 設置在上蓋21側壁212的內表面沿直徑兩端的相對兩側,能使排氣更加均衡,膠塞22組裝 時不會發生偏斜。如圖7所示,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排氣通道23為具有內開口 231和外 開口 232的通孔,內開口 231位于上蓋21頂壁211的內表面210上,外開口 232優選開設 在上蓋21的側壁212上而連通至上蓋21的外部,外開口 232設在上蓋21的側壁212上有 利于排出的氣體進入到具有足夠容納空間的下管件3內,當然,該排氣通道23也可以沿上 下方向穿過上蓋21的頂壁211連通至外部,不受限制,但需考慮外開口 232的密封問題,避 免污染到接口內部。實施方式2如圖8 13所示,該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1的主要結構、原理和效果基本相同,不 再重述,不同之處是如圖8、9所示,實施方式2中的組合蓋2為撕裂型組合蓋,包括撕裂蓋21和膠塞 22,撕裂蓋21包括外蓋24和設置在外蓋24內部的內蓋25,膠塞22設置在內蓋25的內部。 可以看到,本實施方式使內蓋25的頂壁251的內表面連通有排氣通道23,排氣通道23的詳 細結構與實施方式1相同,不再重述。上述外蓋24具有頂壁241和側壁242,在頂壁241的內側中部凸伸形成有連接部 243,一個實施例中連接部243為一體成型于外蓋24頂壁241內側的柱體,該柱體可為實心 柱體,也可為空心柱體,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部243為空心柱體,不僅可以節省材料,而且 也便于鉚焊;內蓋25具有頂壁251和側壁252,在內蓋25的頂壁251上設有撕離部253,撕 離部253為具有透孔254的環形體,撕離部253通過易斷壁255與內蓋25的頂壁251相連 接。如圖10所示,當外蓋24與內蓋25相組合時,外蓋24的連接部243穿過撕離部253的 透孔254,且在穿出透孔254的端部例如通過熔融的方式形成擴大的鉚固端244,該擴大的 鉚固端244擋抵在撕離部253的內側上,從而將內蓋25牢固地固定在外蓋24的內部,工藝
6簡單。當然,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連接部243也可以是在穿出撕離部253的 透孔254的自由端形成有彈性倒勾245的柱體,在彈性倒勾245彈性變形穿過透孔254以后 回彈成正常狀態,也能夠將外蓋24與內蓋25的撕離部253相連接;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連 接部243也可以是與外蓋24的頂壁241 —體成型的螺柱,即在連接部243上形成外螺紋, 在透孔254上形成內螺紋,連接部243的外螺紋螺固在透孔254的內螺紋上,同樣也能將外 蓋24與內蓋25的撕離部253相連接(不再提供附圖)。可以想到的,撕離部253也可以不 設置透孔,由螺釘從撕離部253面對膠塞22的一面穿過撕離部253后螺入到對應的柱體內 部,也能夠將外蓋24和內蓋25的撕離部253相連接。總之,本實用新型不限制撕離部253 與外蓋24連接的形式,只要能將外蓋24連接在內蓋25的撕離部253上,由外蓋24帶動撕 離部253將其從內蓋25的頂壁251上撕裂下來即可。本實用新型的醫用接口 1在使用時,用力掀離外蓋24,從而一體形成于外蓋24的 連接部243將帶動內蓋25的撕離部253沿易斷壁255從內蓋25的頂壁251上撕裂下來, 暴露出針刺口。因易斷壁255設置在內蓋25上,內蓋25的外部由外蓋24保護,因此暴露 在外部環境下的外蓋24上不存在應力相對集中的薄弱環節,外蓋24不會發生斷裂的現象, 能對其內的帶有易斷壁255的內蓋25進行密封保護,整個醫用接口 1的組合蓋2密封性極 佳。上述撕裂蓋21的內蓋25的頂壁251徑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定位凸緣256,內蓋25 的側壁252下端的外表面設有徑向向外的對接凸環257,下管件3的對接管壁311的上端面 設有定位止口 315,對接管壁311的內側面形成徑向向內的卡扣凸環314。當組合安裝時,內 蓋25的定位凸緣256定位在定位止口 315上,內蓋25的側壁252和膠塞22的主凸緣222 共同插入至下管件3的主凹槽313內,且對接管壁311的卡扣凸環314卡持在內蓋25的側 壁252的對接凸環257的上方,外蓋24密封地套置在下管件3的對接管壁311的外側。在本實施例中,請再次參閱圖8,膠塞22的上端面進一步形成有副凸緣225,在內 蓋25的頂壁251內側形成副凹槽258,具體是在內蓋25的頂壁251內側靠近連接部243 的鉚固端244的外環形成有凸部250,該凸部250與內蓋25側壁252之間形成上述副凹槽 258,膠塞22的副凸緣225插入至副凹槽258內。上述膠塞22上端面設置的副凸緣225能 進一步保證在針刺時,由凸部250擋持住副凸緣225不脫離副凹槽258,進一步提升膠塞22 的穩固度,保證膠塞22不易被推入下管件3中。如圖12、圖13所示,與實施方式1相同,下管件3的管體32的下端可一體成型有 連接體4,管體32的外壁面的對向兩側形成兩個平行的夾持平面322,不再重述。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當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 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就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醫用接口的下管件,包括對接端和與對接端相連通的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外壁面上設有夾持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接口的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平面包括兩個,所 述兩個夾持平面形成在所述管體的外壁面的對向兩側且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用接口的下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下端連接有連 接體,所述兩個夾持平面與所述連接體的長度方向垂直。
4.一種醫用接口,包括組合蓋和下管件,所述組合蓋包括膠塞,所述下管件包括對接端 和與對接端相連通的管體,所述對接端與所述組合蓋相對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外壁 面上設有夾持平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平面包括兩個,所述兩個夾 持平面形成在所述管體的外壁面的對向兩側且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的下端連接有連接體,所述 兩個夾持平面與所述連接體的長度方向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蓋包括外蓋,具有頂壁和側壁;內蓋,設于所述外蓋的內部,所述膠塞設于所述內蓋的內部,所述內蓋具有頂壁和側 壁,在所述內蓋的頂壁上設有撕離部,所述撕離部通過易斷壁與所述內蓋的頂壁相連接;及連接部,連接所述外蓋與所述撕離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一體成型于所述外蓋 的頂壁內側的柱體,所述撕離部為具有透孔的環形體,所述柱體穿過所述透孔而連接在所 述撕離部上。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端形成有對接管壁和位于 所述對接管壁內環的卡持壁,在所述對接管壁和所述卡持壁之間設有主凹槽,所述膠塞設 有軸向延伸的主凸緣,所述主凸緣插置在所述主凹槽內,而所述卡持壁卡持在所述主凸緣 的內側。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蓋與所述膠塞的上端面相 對的內表面連通有排氣通道。
專利摘要一種醫用接口的下管件,包括對接端和與對接端相連通的管體,所述管體的外壁面上設有夾持平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醫用接口,包括組合蓋和具有上述結構的下管件。本實用新型的醫用接口及其下管件,在下管件的外壁面設有夾持平面,機械手臂夾持下管件時,夾持面由現有的線接觸狀態,改變為面接觸狀態,夾持面增大,夾持更穩固,因此在機械手臂夾持著下管件將其運送至醫用容器的對接開口內的運送對位過程中,以及由機械手臂夾持住下管件保持焊接位置的焊接定位過程中,都能確保機械手臂穩固地夾持住下管件,連接在下管件上的連接體不會發生沿下管件軸向方向的旋轉,利于保證焊接質量。
文檔編號A61J1/20GK201676282SQ20102018184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30日
發明者何國強 申請人:北京奧星恒迅包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