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脊椎填充塊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脊椎填充塊構造,尤其指一種用于安裝在人體脊椎的相鄰兩椎體終板間作為人造椎間盤的脊椎填充塊構造。
背景技術:
如眾所知,人體脊椎是由多數個脊椎節骨串接而成,且于脊椎中具有多數神經延伸,在相鄰的上下兩脊椎間形成有椎間盤,而椎間盤是一個具有可塑性的結構,可以吸收脊椎垂直的壓力并提供上下脊椎骨間的緩沖作用;然而,當其中任何一節的椎間盤產生病變或老化時,將會壓迫鄰近節脊椎神經造成疼痛,導致人體行動上產生不便。對于上述椎間盤故障所引致的諸多問題,通常以施行椎間融合術或在椎間植入人工椎間盤的方式來解決, 然而施行椎間融合術將使原有的關節失去作用,導致上下關節須承擔原有關節的功能,因而使得上下節脊椎關節因過度使用而提早老化或損傷;另外,在椎間植入的人工椎間盤通常并無原有人體椎間盤的的彈性緩沖特性,以致安裝后的關節將失去所有緩沖功能,無法配合其它正常的椎間盤運作而提早老化,且公知人工椎間盤的設計無法防止人體脊椎過度前傾,安裝后仍有位移或裝置脫位的可能;此外,現有的人工椎間盤植入椎間后不易調整, 然而公知人工椎間盤均具有固定的高度規格,無法完全符合個別患者的脊椎間隙大小需求,若在手術植入重建的椎間高度有所偏差時,輕則會導致患者不舒服,嚴重的話會影響損害其它鄰近的脊椎結構,而且重新取出或更換植入物的手術困難,過程中極易造成病患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脊椎填充塊構造,以改進公知技術中存在的不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脊椎填充塊構造,用于安裝在人體脊椎的相鄰兩椎體終板間作為人造椎間盤,其包含一對保持間隔而平行設置的上墊板與下墊板,以及一斜向連接于前述上、下墊板的對向邊緣的彈性板,使前述三板連接組成一側向截面略呈Z 字型的本體,并使該脊椎填充塊的本體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變形能力。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在上墊板與下墊板的向外側的主表面設有止滑構造。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該止滑構造為多數鋸齒狀條紋或凹凸狀的壓花圖案。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該脊椎填充塊由復合材料制成,其復合材料選自于碳素纖維、聚醚醚酮(PEEK)之一所制成。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該脊椎填充塊由合金材料制成,其合金材料選自于鈦合金、鉭合金、不銹鋼之一所制成。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包含在上墊板與下墊板的邊緣設有向內翻折設置的C型或匚型唇緣。
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包含于該脊椎填充塊本體設有一或復數的貫穿孔或凹洞。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俯視圖;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圖8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俯視圖;圖9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0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俯視圖;以及圖11為本發明安裝在脊椎的簡示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主要提供一種改進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具備彈性變形能力,可安裝在人體脊椎的相鄰兩椎體終板間,并自行微調成適宜的填充塊高度,以重建塌陷的椎間盤的原有高度;同時由其所具備的彈性緩沖特性以提供治療部位的椎間盤自然的活動能力與運動范圍,因此得與其它正常椎間盤密切配合運作,并確保患者脊椎活動時的舒適性。為此本發明所提供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包含一組式樣對稱且保持間隔而平行設置的上墊板與下墊板,以及一斜向連接于前述上、下墊板的對向邊緣的彈性板,使前述三板連接組成一側向截面略呈Z字型的本體,從而令該脊椎填充塊的本體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變形能力。特別是,在上墊板與下墊板的向外側的主表面設有止滑構造,例如是多數具有鋸齒狀條紋或凹凸狀的壓花圖案,以減少植入體的位移滑動,增進安裝在脊椎的椎體間的穩定性。特別是,在上墊板與下墊板的邊緣設有向內翻折設置的C型(或匚型)唇緣,利用該些C型唇緣以限定該彈性體的伸縮限度,防止脊椎填充塊本體被過度壓縮導致彈性疲乏而變形,并由該C型唇緣的弧形外側構型的設計,避免脊椎填充塊本體在伸縮運作時,造成上、下墊板的邊緣刮傷附近的生理組織。特別是,該脊椎填充塊的本體是使用復合材料或合金材料所加工制成者,其中,該復合材料是選自于碳素纖維、聚醚醚酮(PEEK,poly ether ether ketone)…等,而該合金材料是選自于鈦合金、鉭合金、不銹鋼…等,但實施范圍不以前述材料為限,各類適合植設在人體內使用的具有良好機械強度和抗化學性的復合材料或合金材料均適用。特別是,還包含于該脊椎填充塊本體設有一或復數的貫穿孔或凹洞,以增加該脊椎填充塊本體內所填充的自體骨或人造骨組織與患者脊椎椎體的接觸面積,并增加前述自體骨或人造骨組織內的血流灌注量,而達到較佳的骨融合率。
此將于以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其它功能及技術特征,本領域技術人員熟讀說明后即可據以實現本發明。如附圖所示,是本發明提供的具有彈性的脊椎填充塊結構的較佳實施例,其結構主要包含一組式樣對稱且保持間隔而平行設置的上墊板1與下墊板2,以及一斜向連接于前述上、下墊板的對向邊緣的彈性板3,由使前述三板連接組成一側向截面略呈Z字型的本體,因此該本體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變形能力;其中,上下墊板1、2與彈性板3均采用合金材料(例如鈦合金、不銹鋼等)或復合材料(例如碳素纖維、聚醚醚酮等)所加工制成,因該些材料具有良好機械強度和抗化學性,所以適合植設在人體脊椎間使用;而如圖1、圖2所示,在該上、下墊體1、2的向外主表面上設有多數鋸齒狀紋路4,且于邊緣部位設有向本體內側翻折設置的C型唇緣5 ;另,通常該脊椎填充塊除了制成平面型的本體之外(如圖4所示),亦可為增進植入的骨融合率的考慮下而在該脊椎填充塊的本體上設置一貫穿孔6(如圖1至圖3所示);此外,在前述列舉的實施例中顯示該脊椎填充塊結構的板體平面是略呈圓形的外觀構型,但可以理解的,在實際的應用上該板體平面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外觀構型, 其亦可因應欲安裝部位的不同而調整設計成各式符合需求的外觀構型,例如圖5、圖6顯示的D字型外觀構型、圖7、圖8顯示的橢圓形外觀構型,以及圖9、圖10顯示的長條形外觀構型。再請參閱圖11所示,上述脊椎填充塊結構可植入椎間,使上墊體1的頂面與下墊體2的底面與欲手術的椎間盤區域的鄰近脊椎骨貼合,利用該脊椎填充塊所具有的彈性變形能力以便植入后可自行微調成適宜的填充高度,并由該上、下墊體1、2表面的鋸齒狀紋路4使脊椎填充塊可穩固地嵌設于二脊椎骨81、82之間;另,亦可在上墊體的頂部表面與下墊體的底部表面涂覆氫氧基磷灰石,使該些表面透過氫氧基磷灰石分別貼合于鄰近的脊椎骨,達到生物固定的目的;此外,亦可將手術中去除的自體骨贅或人造骨組織填入該脊椎填充塊本體的貫穿孔6中,以達到較佳的骨融合率目的,避免該植入的脊椎填充塊自二脊椎骨之間位移或松動脫出,造成椎間塌陷及脊椎不穩等并發癥。該脊椎填充塊結構植入椎間后即可重建塌陷的椎間盤的原有高度,同時提供治療部位的椎間盤自然的活動能力與運動范圍,消除對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于脊椎運作中,可由該脊椎填充塊的彈性變形效能而有效地分擔脊椎各方向的受力,避免脊椎折傷,對于當人體跳躍、高處跳下或肩背、腰部突然負荷重物時,該脊椎填充塊的彈性變形能力亦立刻產生吸收震蕩及壓力的作用,達到緩沖抗震的效果。此外,利用該脊椎填充塊的C型唇緣可以限定彈性結構的伸縮限度,防止脊椎填充塊本體被過度壓縮導致彈性疲乏而變形,并由該C型唇緣的弧形外側構型的設計,避免脊椎填充塊本體在伸縮運作時,造成上、下墊板的邊緣刮傷附近的生理組織。
權利要求
1.一種脊椎填充塊構造,用于安裝在人體脊椎的相鄰兩椎體終板間作為人造椎間盤, 其包含一對保持間隔而平行設置的上墊板與下墊板,以及一斜向連接于前述上、下墊板的對向邊緣的彈性板,使前述三板連接組成一側向截面略呈Z字型的本體,并使該脊椎填充塊的本體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變形能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在上墊板與下墊板的向外側的主表面設有止滑構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該止滑構造為多數鋸齒狀條紋或凹凸狀的壓花圖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該脊椎填充塊由復合材料制成,其復合材料選自于碳素纖維、聚醚醚酮之一所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該脊椎填充塊由合金材料制成,其合金材料選自于鈦合金、鉭合金、不銹鋼之一所制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包含在上墊板與下墊板的邊緣設有向內翻折設置的C型或匚型唇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填充塊構造,其中,包含于該脊椎填充塊本體設有一或復數的貫穿孔或凹洞。
全文摘要
一種脊椎填充塊構造,用于安裝在人體脊椎的相鄰兩椎體終板間作為人造椎間盤,其包含一對保持間隔而平行設置的上墊板與下墊板,以及一斜向連接于前述上、下墊板的對向邊緣的彈性板,使前述三板連接組成一側向截面略呈Z字型的本體,并使該脊椎填充塊的本體具有上、下方向的彈性變形能力;由該彈性變形能力以便植入椎間后可自行微調成適宜的填充高度,以簡化手術操作及提升手術成功率,并利用該脊椎填充塊具備的彈性緩沖特性以提供治療部位的椎間盤自然的活動能力與運動范圍,以維持上下椎骨間原有關節所提供的效能,并確保患者脊椎活動時的舒適性。
文檔編號A61F2/44GK102475584SQ20101057411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30日
發明者顏宗寶 申請人:冠亞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