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取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的制作方法
制取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材料領域。主要涉及制取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
背景技術:
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morphogenef ic protein,簡稱 BMP)是一種具有獨特誘導成骨功能的機體蛋白因子,在機體骨組織再生和修復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可使斷骨快速再接,缺骨快速再生修復,在骨科和口腔科中具有廣泛和應用前景。
目前,制備BMP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生化提取法直接從牛、馬、豬、羊、兔、鼠等畜牲骨或骨肉瘤中提取混合型BMP ;另一種是利用基因重組法合成單一型的人BMP。基因重組BMP的誘骨或骨活性強,比生化提取法制備的BMP高10 3—106倍。BMP雖具有很強的誘導成骨活性,但植入人體時,吸收代謝快,作用時間短,難以充分發揮其誘導成骨效應;, 另外,BMP在修復大尺寸骨缺損時無支架作用。因此,BMP在臨床應用時還需要與某一載體材料復合,才以使其自身得到緩釋與支撐。
羥基磷灰石(Hydoxyapatite,簡稱HA)是磷酸鈣基生物陶瓷的一種,其化學式為 CalO (P04) 6 (OH) 2,它是構成骨和牙的主要無機質,植入人體后,可在其表面與骨和軟組織形成化學鍵合,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BMP理想的載體材料之一。將BMP與 HA復合,既有利于BMP誘導成骨效應的充分發揮,又能使羥基磷灰石的骨修復作用得到加強。
在現有技術中,《材料科學技術百科金書》第742— 74 3頁報導了磷酸鈣基生物陶瓷與骨形態發生蛋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是將BMP溶于4M的鹽酸胍中,再將多孔羥基磷灰石陶瓷顆粒置于BMP鹽酸胍溶液中,然后將混合物用去離子水透析,除盡鹽酸胍;透析后的混合物在容器中經負壓抽干,再經凍干后用環氧乙烷消毒,備用。
該制造方法并未詳細介紹其工藝流程及相應的工藝參數,另一方面,該方法還存在如下不足之處即鹽酸胍的離子強度高,難以使。BMP在羥基磷灰石表面吸附,導致BMP吸附率低,這種復合型材料植入人體時,帶入的BMP量也少,BMP的積極效果得不到充分發揮。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制取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以尿素為媒體來實現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的良好復合,具體的藝步驟如下(1)將骨形態發生蛋白溶解于含有磷酸緩沖液的尿素中,形成含有骨形態發生蛋白的尿素溶液;磷酸緩沖液的濃度為5 — 50mM,酸堿度為PH6— 8,尿素的濃度為5 — 8M。
磷酸緩沖液的加入量(體積比)為尿素量的1_10%,骨形態發生蛋白加入尿素中的加入量為0. 01-0. 05mg / ml ; (2)將粒狀的羥基磷灰石加入上述步驟所形成的含有骨形態發生蛋白的尿素溶液中, 并在2 ο — 30°C溫度下攪拌后,靜置0. 5— 2小時;
羥基磷灰石的加入骨形態發生蛋白尿素溶液中的加入量為0. 1-1. Og / ml ; 羥基磷灰石為顆粒狀,其粒度為50-500um。加入后進行攪拌并靜置一定時間,是使骨形態發生蛋白盡可能的都吸附在羥基磷灰石顆粒的表面,提高吸附率。(3)將乙醇加入上述工藝所形成的含有羥基磷灰石和骨形態發生蛋白的尿素溶液中,混合均勻后,在-60--80°C,存置0. 5—2小時,隨后采用離心方法,去除溶液中的液體部分,獲得沉淀物。即表面吸附骨形態發生蛋白的羥基磷灰石。乙醇加入量為尿素溶液的的1. 5—3倍,加入乙醇的目的是為了加速骨形態發生蛋白從尿素溶液中的析出,然后附著或沉積在羥基磷灰石表面,進一步提高吸附效率,
(4)將上述經離心分離所得沉淀物用溫度為1-0°C的、濃度為85%的乙醇溶液沖洗2— 3遍,之后再用溫度為1-10°C、濃度100 %的乙醇沖洗一遍,并涼干,無菌保存,即成為本發明所述的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兩次用不同的濃度的乙醇對沉淀物進行沖洗,是為了將混沉淀物中的尿素完全沖洗掉。剩余的則為純凈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所制備的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的復合劑型植入人體后,可使骨形態發生蛋白得到有效的緩釋,同時使骨的修復過程加快。實驗顯示,術后7—21天就有大量新骨和軟骨形成,術后21后可見成熟骨和骨髓形成。2、尿素的離降強度低,使骨形態發生蛋白易于吸附在羥基磷灰石顆粒的表面,即 BMP吸附效率高,吸附量大,使BMP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具體實施例方式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備了三批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首先將一定量的骨形態發生蛋白溶解于含有磷酸緩沖液的尿素中, 接著在上述尿素溶液中加入粒狀的羥基磷灰石,經進行攪拌后在-60--80°C靜置一定時間,再離心分離,將溶液中的液體部分分離出去,得到沉淀物。最后將所得的沉淀物用不同濃度的乙醇沖洗兩次,并涼干,即得到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采用本發明所制備的BMP 與HA復合劑型用于由于骨囊腫造成的骨缺損,經清理后,在骨缺損處充填該復合劑型,縫合,一個月后即基本愈合。
權利要求
1.制取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1)將骨形態發生蛋白溶解于含有磷酸緩沖液的尿素中,形成含有骨形態發生蛋白尿素溶液;磷酸緩沖液的濃度為5 — 50mM,酸堿度為PH6— 8, 尿素的濃度為4一9M,磷酸緩沖液的加入量(體積比)為尿素量的1 一 10%, 骨形態發生蛋白加入尿素中的加入量為0. 01-0. 05mg / ml ;(2)將粒狀的羥基磷灰石加入上述步驟所形成的含有骨形態發生蛋白的尿素溶液中, 并在20-30°C溫度下攪拌,并靜置0. 5-2小時羥基磷灰石的加入量為尿素的0. 1-1. Og / ml ;(3)將乙醇加入上述工藝所形成的含有羥基磷灰石和骨形態發生蛋白的尿素溶液中, 混合均勻后,在-60--80°C存置0. 5—2小時,隨后采用離心方法,去除溶液中的液體部分, 獲沉淀物。其乙醇加入上述所得尿素溶液的加入量為尿素溶液的1. 5-3倍(體積比);(4)將上述經離心分離所得沉淀物用溫度為卜10°C的、濃度為85%的乙醇溶液沖洗 2—3遍,之后再用溫度為1-1 0°C、濃度1 00%的乙醇沖洗一遍,并涼干,無菌保存,即成為本發明所述的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5)羥基磷灰石的粒度為50—500 u 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材料領域。主要制取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本發明所述的方法首先是將骨形態發生蛋白溶于含有磷酸緩沖液的尿素中,隨后將羥基磷灰石也加入其中,接著再加入乙醇,使骨形態發生蛋白從尿素溶液中析出,附著在羥基磷灰口顆粒的表面,經離心分離,并清洗涼干后,獲得所需的骨形態發生蛋白與羥基磷灰石復合劑型。
文檔編號A61L27/54GK102475916SQ20101055344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2日
發明者王爽 申請人:大連創達技術交易市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