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組合 物。
背景技術:
膽道蛔蟲是因蛔蟲尚未通過很好的治療,由腸管進入膽道,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病。 蛔蟲病是寄生蟲病其中的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而膽道蛔蟲是蛔蟲病中變化的一種非常急 性的腹部病變,該病多見于兒童,發病常有腹部和肚臍周圍陣發性疼痛,可觸及條狀或塊狀 物體,伴有干嘔,嚴重失治可導致蛔蟲性腸梗阻。中醫治療常以清熱導滯,溫胃安蛔為主要 的藥物治療。如藥物組合理想,還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如用藥不當,或延醫治療,可使病 情惡化,經過臨床中的治療回顧,對該病總結了很有效的驗方,基本能藥到病除。為治療兒 童膽道蛔蟲提供了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中草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草藥,該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 藥物制成烏梅25-35份;細辛5-15份;干姜15-25份;當歸25_35份;桂枝5_15份;黃柏 15-25份;黃連15-25份;人參15-25份;川椒5-15份;雷丸15-25份;苦楝子15-25份;小 茴5-15份;加水1000份,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 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裝瓶內高溫滅菌,待用。優用的,所述的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烏梅30份; 細辛10份;干姜20份;當歸30份;桂枝10份;黃柏20份;黃連20份;人參20份;川椒10 份;雷丸20份;苦楝子20份;小茴10份;加水1000份,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 鐘,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高溫滅菌,本發明的配伍思想以烏梅為君;以細辛、干姜為臣;以當歸、桂枝、黃柏、黃連為 佐;以人參、川椒、雷丸、小茴為使。配方中各原料作用烏梅30份;細辛10份;干姜20份;當歸30份;桂枝10份;黃柏20份;黃連20 份;人參20份;川椒10份;雷丸20份;苦楝子20份;小茴10份;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實。性味與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 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于肺虛久咳,久痢久瀉,虛熱消渴,蛔厥嘔 吐腹痛;膽道蛔蟲癥。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及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性味與歸經辛,溫; 歸肺、腎、心、肝、膽、脾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干姜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性味與歸經辛,熱;歸脾、胃、心、肺經;功能與 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性味與歸經性溫,昧甘、辛;歸肝、心、脾經; 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 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 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 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干燥樹皮。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腎、膀胱、 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 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干燥根莖。性味與歸經苦,寒;歸 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 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 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 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性味與歸經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 功能與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勞傷虛損、食少、倦 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 崩漏、小兒慢^C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川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紅椒、 紅花椒、大紅袍)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種子(椒目)入藥。性味與歸經辛,溫;歸 脾、胃、腎經;功能與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 癥;外治濕疹瘙癢。雷丸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胃、大腸經;功能與 主治消積,殺蟲。用于治蟲積腹痛,疳疾,風癇。苦楝子為楝科植物楝樹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與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胃 經;功能與主治行氣止痛、殺蟲,用于脘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小茴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實。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腎、脾、胃經;功能與 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 睪丸鞘膜積液;鹽小茴香暖骨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經寒腹痛。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水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治療兒童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組合物,能有效治療 急性膽道蛔蟲癥,采用其清熱導滯,溫胃安蛔的治療原則,經過多年多例的實踐證明,該中 草藥組合物安全,無副作用,治療效果非常明顯,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低,具有標本兼治之功 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草藥組合物,該中草藥由以下重量g的藥物制成烏梅25g ;細辛5g ;干姜15g ;當歸25g ;桂枝5g ;黃柏15g ;黃連15g ;人參15g ;川 椒5g ;小茴5g ;雷丸15g ;苦楝子15g ;加水1000g,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收 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高溫滅菌,備用。 用法與用量每日服藥3次,每次服藥時取藥液60-180-2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溫后服 用。實施例2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草藥組合物,該中草藥是由以下重量g的藥物制成烏梅35g ;細辛15g ;干姜25g ;當歸35g ;桂枝15g ;黃柏25g ;黃連25g ;人參25g ; 川椒15g ;小茴15g ;雷丸25g ;苦楝子25g ;加水lOOOg,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 鐘,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高溫滅菌, 備用。用法與用量每日服藥3次,每次服藥時取藥液60-180-2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溫 后服用。實施例3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草藥組合物,該中草藥是由以下重量g藥物制成烏梅30g ;細辛IOg ;干姜20g ;當歸30g ;桂枝20g ;黃柏20g ;黃連20g ;人參25g ; 川椒IOg ;小茴IOg ;雷丸20g ;苦楝子20g ;加水lOOOg,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 鐘,收取上清液,如此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分裝瓶內高溫滅菌, 備用。用法與用量每日服藥3次,每次服藥時取藥液60-180-28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溫 后服用。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烏梅25 35份;細辛5 15份;干姜15 25份;當歸25 35份;桂枝5 15份;黃柏15 25份;黃連15 25份;人參15 25份;川椒5 15份;雷丸15 25份;苦楝子15 25份;小茴5 15份。加水1000份,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 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裝瓶高溫滅菌,備用。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 份的藥物制成烏梅30份;細辛10份;干姜20份;當歸30份;桂枝10份;黃柏20份;黃 連20份;人參20份;川椒10份;雷丸20份;苦楝子20份;小茴10份加水1000份,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 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裝瓶高溫滅菌,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病的中草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組合烏梅25-35份;細辛5-15份;干姜15-25份;當歸25-35份;桂枝5-15份;黃柏15-25份;黃連15-25份;人參15-25份;川椒5-15份;雷丸15-25份;苦楝子15-25份;小茴5-15份。加水1000份,用砂鍋燒開后,文火煎煮,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勻后,過濾裝瓶,高溫滅菌,待用。本發明以烏梅為君;以細辛、干姜為臣;以當歸、桂枝、黃柏、黃連為佐;以人參、川椒、雷丸、小茴為使。本發明能有效治療急性膽道蛔蟲癥,采用其清熱導滯,溫胃安蛔的治療原則,治療效果明顯,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低,具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文檔編號A61P33/10GK101912591SQ201010240669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9日
發明者鄧華倫 申請人: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中藥材品種培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