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慢性胃炎分為淺表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可有慢性不規則的上腹隱 痛、腹脹、噯氣等,尤以飲食不當時明顯,部分患者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現象,此類患者通 過胃鏡證實,以糜爛性及疣狀胃炎居多;萎縮性胃炎影響胃竇時胃腸道癥狀較明顯,特別有 膽汁反流時,常表現為持續性上中腹部疼痛,于進食后即出,可伴有含膽汁的嘔吐物和胸骨 后疼痛及燒灼感,有時可有反復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現嘔血,此系胃粘膜屏障遭受破 壞而發生急性胃粘膜糜爛所致。慢性胃炎進展緩慢,常反復發作,中年以上好發病,并有隨 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的傾向。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多數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 良癥狀,體征不明顯。目前,西醫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藥物有抗酸劑、解痙劑、助消化藥、補酸劑、弱 安定劑、促胃排空劑及抗菌素等,上述藥物的治療效果多是減輕胃部不適的癥狀,難以從根 本上解除病灶。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范疇。 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 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癥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以克服現有西藥在治療慢 性胃炎上的不足。本發明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 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柴胡5-15、白芍 藥10-20、菊花15-25、天麻15-25、代赭石25-35、生龍牡25-35、旋復花10-20、萊菔子15-25、川牛膝25-35、附子25-35、肉桂5-15、 熟地 25-35、棗仁 25-35、枳殼 60-100、佛手 25-35、木香 50-70。本發明所提供的原料藥物中的柴胡,其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用于治療感冒 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等癥;白芍藥,其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之功。治 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癥;菊花,其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功效,用于風熱 感冒,頭痛眩暈,M腫痛,眼目昏花等癥治療;天麻,其氣微,性平,味甘,微辛主入肝經,長于平肝息風,凡肝風內動、頭目眩暈之 癥皆用;
代赭石,其味苦甘,平,入肝、胃、心包經,具有平肝鎮逆,涼血止血功效,治噫氣嘔逆,噎膈反胃,哮喘,驚癇,吐血,鼻衄,腸風,痔瘺,崩漏帶下等癥;生龍牡,其是生龍骨和生牡蠣兩味藥同時使用,其中龍骨性味甘澀,平,入心,肝, 腎,大腸經,用于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 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等癥治療;牡蠣性味咸濕,涼咸濕,涼,入肝、腎經,用于驚悸失眠, 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等癥治療;旋復花,其性味咸,溫,入肺、肝、胃經,具有消痰,下氣,軟堅,行水功效,治胸中痰 結,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鯁,噫氣不除,大腹水腫等癥;萊菔子,其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功效,用于飲食 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等癥治療;川牛膝,其性味甘、微苦,平,歸肝、腎經,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功效, 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等癥治療;附子,其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 功;肉桂,其性大熱,味辛、甘,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功效,用 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等癥治療;熟地,其性甘,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養陰,填精益髓之功;棗仁,其性味甘,平。入心、脾、肝、膽四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功效,用于神經衰 弱、失眠、多婪、盜汗等癥治療枳殼,其性味苦、酸、性微寒歸肺、脾、肝、胃、大腸經,主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 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癥;佛手,其性味辛、溫,具有芳香理氣,健胃止嘔,化痰止咳功效,用于消化不良,舌苔 厚膩,胸悶氣脹,嘔吐咳嗽以及神經性胃痛等癥治療。木香,其味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功效,用 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等癥治療。本發明提供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根據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肝氣郁結, 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癥狀的理論進行原料藥物的組合,方中 以柴胡、白芍為君,取其和解表里,疏肝,升陽及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之功;以菊 花、天麻、代赭石、生龍牡為臣,取其散風清熱、平肝息風之功,以加強君藥之效;以附子、肉 桂為佐,取其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以制君臣二藥。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原料易得, 服用時按照常規中藥煎制的方法取其藥汁一日兩次服用即可。該中藥組合物對慢性胃炎的 治療效果徹底,治療后不易復發,患者服用無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男,25歲,癥狀脹滿痞痛,惡心嘔吐,噯腐吞酸,大便秘結有腐敗異臭,舌質紅,苔厚 黃膩,脈象弦滑,診斷為食滯傷胃型慢性胃炎。藥物組合
取柴胡10g、白芍藥15g、菊花20g、天麻20g、代赭石30g、生龍牡30g、旋復花15g、 萊菔子20g、川牛膝30g、附子30g、肉桂10g、熟地30g、棗仁30g、枳殼80g、佛手30g、木香 60g作為一劑。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物按照常規煎制中藥的方法進行煎制,得藥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劑。治療效果服用5天、5劑后,不良癥狀消失,飲食等恢復正常。實施例2男,55歲,胃脘墜脹不舒,食欲不振,嘔吐酸水,隱隱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則輕,餓 時疼甚,進食稍減,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質淡、胖大、邊有齒印,苔薄白,脈象沉細弱或浮 大無力,診斷為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藥物組合取柴胡15g、白芍藥10g、菊花15g、天麻25g、代赭石25g、生龍牡35g、旋復花10g、 萊菔子25g、川牛膝25g、附子35g、肉桂5g、熟地35g、棗仁25g、枳殼100g、佛手25g、木香 70g作為一劑。服用方法將上述藥物按照常規煎制中藥的方法進行煎制,得藥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劑。治療效果服用15天、15劑后,不良癥狀消失。實施例3女,60歲,胃脘痞滿隱痛,兩脅撐脹疼痛,噯氣頻頻,時有泛酸,食欲減退,舌質紅苔 薄白微黃,脈象弦細,診斷為肝郁犯胃型慢性胃炎。藥物組合取柴胡5g、白芍藥20g、菊花25g、天麻15g、代赭石35g、生龍牡25g、旋復花20g、萊 菔子15g、川牛膝35g、附子25g、肉桂15g、熟地25g、棗仁35g、枳殼60g、佛手35g、木香50g 作為一劑。服用方法將上述藥物按照常規煎制中藥的方法進行煎制,得藥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劑。治療效果服用20天、20劑后,不良癥狀消失。實施例4男,50歲,胃脘灼熱疼痛,嘈雜不適,雖饑而納差,口干口渴,大便艱澀,舌質紅有裂 紋,舌苔光剝或少苔,脈象弦細數,診斷為胃陰虧虛型慢性胃炎。藥物組合取柴胡Sg、白芍藥18g、菊花18g、天麻22g、代赭石28g、生龍牡32g、旋復花12g、萊 菔子22g、川牛膝32g、附子28g、肉桂12g、熟地28g、棗仁32g、枳殼70g、佛手32g、木香65g作為一劑。服用方法
將上述藥物按照常規煎制中藥的方法進行煎制,得藥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劑。治療效果服用20天、20劑后,不良癥狀消失。實施例5男,32歲,胃脘痞滿隱痛,食后疼痛加重,經常燒心泛酸,口苦發黏,便溏,舌質淡 紅,苔黃膩,脈細數,診斷為肝火犯胃型慢性胃炎。藥物組合取柴胡12g、白芍藥12g、菊花22g、天麻18g、代赭石32g、生龍牡28g、旋復花18g、 萊菔子18g、川牛膝28g、附子32g、肉桂8g、熟地32g、棗仁28g、枳殼90g、佛手28g、木香55g 作為一劑。服用方法將上述藥物按照常規煎制中藥的方法進行煎制,得藥汁300_400ml,每日早晚服用 一次,每日一劑。治療效果服用42天、42劑后,不良癥狀消失。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對原料藥物在所提供的配比的 范圍內進行加減,該中藥組合物經過26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服用,治愈率達95%,總有效率 達 98%。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柴胡5-15、白芍藥10-20、菊花15-25、天麻15-25、代赭石25-35、生龍牡25-35、旋復花10-20、萊菔子15-25、川牛膝25-35、附子25-35、肉桂5-15、熟地25-35、棗仁25-35、枳殼60-100、佛手25-35、木香50-7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合而成柴胡5-15、白芍藥10-20、菊花15-25、天麻15-25、代赭石25-35、生龍牡25-35、旋復花10-20、萊菔子15-25、川牛膝25-35、附子25-35、肉桂5-15、熟地25-35、棗仁25-35、枳殼60-100、佛手25-35、木香50-70。本發明提供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根據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癥狀的理論進行原料藥物的組合。該中藥組合物對慢性胃炎的治療效果徹底,治療后不易復發,患者服用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988GK101856469SQ201010194199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日
發明者張曉波 申請人:張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