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移的后頭部脊椎固定系統的制作方法
平移的后頭部脊椎固定系統
背景技術:
已經開發了各種裝置用來固定將后頭部與頸椎骨固定。背部系統包括用螺釘固定的附連到后頭部的板。一桿從該板沿著頸椎骨延伸,用于附連到頸椎骨上以提供用于固定的平臺。單級或多級頸椎脊骨的跨越導致這些級的椎骨結合后頭部的固定。在頸部區域內,解剖學上的考慮,可使提供充分嵌合在沿著后頭部的空間內的板變得困難。此外,將桿或其它連接構件固定到后頭部板上會是很困難的。需要有用于后頭部和頸部穩定的系統,該系統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同時提供與后頭部和脊椎解剖學結構的最佳配合。如此的系統還應減小手術的入侵性和復雜性。
發明內容
根據一個方面,后頭部板接系統包括一帶有適于定位在后頭部上的外形的板。該板橫貫脊柱中心軸線雙側向地延伸到板的相對的側向部分。至少一個連接構件延伸該板的各個側向部分,并可相對于板移動。該至少一個連接構件的每一個可接合到從脊柱延伸到后頭部的相應的連接元件。根據另一方面,后頭部板接系統包括一帶有中心部分的板,該板沿著中間-側向軸線延伸在相對的側向部分之間。該板包括頂表面和與頂表面相對的底表面。底表面用于遠端地朝向后頭部定位,而板的中心部分包括至少一個緊固件孔,該孔延伸在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以接納通過其中的緊固件而將板固定到后頭部上。側向部分各包括與其相連的連接構件,其從頂表面朝向近端延伸,連接構件各構造成接合從脊椎延伸到后頭部的連接元件。至少一個側向部分包括沿著中間-側向軸線延伸的細長的狹槽,其在頂表面和底表面處開口。安裝構件固定到至少一個側向部分并沿著中間-側向軸線橫貫狹槽延伸。相連的連接構件定位在安裝構件上,并可相對于側向部分在安裝構件上平移。根據另一方面,后頭部板接系統包括一帶有中心部分的板,該板沿著中間-側向軸線延伸在相對的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之間。該板還包括頂表面和與頂表面相對的底表面,其中,底表面用于遠端地朝向后頭部定位。板的中心部分包括至少一個緊固件孔,該孔延伸在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以接納通過其中的緊固件。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各包括與其相連的連接構件,其從頂表面朝向近端延伸,連接構件各構造成接合從脊椎延伸到后頭部的連接元件。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各包括沿著中間-側向軸線延伸的細長的狹槽,其在頂表面和底表面處開口。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中相應的一個部分, 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各沿著中間-側向軸線的方向橫貫相應的側向部分的狹槽延伸。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的連接構件定位在相應的安裝構件上,各個連接構件可相對于側向部分在相應的安裝構件上的狹槽內平移。從以下描述和附圖中,還可明白到上述和其它的各方面。
圖1示出后頭部脊椎固定系統,該圖朝向后頭部向頭側觀看。
5
圖2示出固定組件的平面圖,該組件構成圖1系統的一部分。圖2A是沿圖2的線2A-2A截取的剖視圖。圖3是圖2固定組件的立面圖。圖4是圖2固定組件的板的平面圖。圖5是通過圖4中的線5-5的剖視圖。圖6是通過圖4中的線6-6的剖視圖。圖7是通過圖4中的線7-7的剖視圖。圖8是圖2中的固定組件的連接構件的平面圖。圖9是圖8中的連接構件的側視圖。圖10是沿圖8中的線10-10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促進對本發明原理的理解,現將參照本發明所示的實施例,利用具體的語言來描述所示實施例。然而,應該理解到,由此并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發明中任何如此的改變和進一步修改,以及對本文所述本發明原理的進一步應用都可以設想得到,通常本發明相關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會想到這些改動。參照圖1,圖中示出脊柱段10的背視圖,脊柱段10包括上頸椎骨Cl,用附圖標記 12表示,以及下頸椎骨C21,用附圖標記14表示。頸椎骨12、14沿著脊柱段10的中心軸線 16延伸。后頭部18位于Cl頸椎骨12的上端。后頭部固定系統20包括與后頭部接合的后頭部固定組件50,以及一對與頸椎骨12、14中至少一個接合的細長連接元件22、24。連接元件22J4沿著一個或多個頸椎骨的棘突的相對側和脊柱中心軸線16雙側向定位,并分別用一個或多個錨固件26J8與一個或多個頸椎骨上的后背脊骨件接合。連接元件22、24中的一個或兩個還可沿著脊柱延伸到一個或多個胸部、腰部和骶部區域,并用任何合適的連接器接合到一個或多個椎骨。連接元件22J4沿著脊柱延伸,并可呈剛性以防止移動、呈柔性或部分柔性而允許被穩定運動節段內的至少有限的運動。連接元件可以呈桿、板、棒、系繩、纜索、阻尼器、彈簧或其它結構的形式,以提供理想的穩定效果。連接元件22、M可用任何合適的骨頭錨固裝置固定到椎骨上。在所示實施例中,骨頭錨固件沈、觀接合到椎骨12,還用接合構件27、 29接合到連接元件22、24,所述接合構件27J9接合到相應的骨頭錨固件沈、28。骨頭錨固件沈、觀可包括骨螺釘,其分別帶有接納部分40、42,用于接納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接納部分40、42可相對于相應的骨頭錨固件沈、觀的骨頭接合部分移動,或相對于骨頭接合部分固定。接納部分40、42可以呈頂部加載、側邊加載或底部加載構件的形式,并帶有一通道來接納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接合構件27、四可設置為定位螺釘、螺母、帽、滑鎖裝置的形式,或其它裝置可接合到相應的接納部分40、42,以將連接元件22、24 固定在相應的接納部分40、42內。接納部分40、42還可呈夾具、鋼絲的形式或是圍繞接納部分40、42定位的其它裝置,以將其固定在骨頭錨固部分上。骨頭錨固部分(未示出)可以呈骨螺釘、鉤子、纜索、錨固件、訂釘、體間裝置、夾具的形式,或是其它合適的骨頭接合結構以將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固定到對應的骨頭結構上。固定組件50將連接元件22J4中的至少一個固定到后頭部18。固定組件50包括一板,其用一個或多個緊固件30、31、32、33、34、35、36和37接合到后頭部上。緊固件30、31、 32、33、34、35、36和37可以呈骨螺釘的形式,其帶有螺紋桿(未示出)和近端的頭部(未示出),該頭部抵靠板52的朝近端取向的表面定位,以對著后頭部或鄰近后頭部將其固定。 在所示實施例中,圖中示出八個緊固件,板52包括八個接納相應八個緊固件的孔。也可設想提供少于八個緊固件,這樣,一個或多個孔可不含有緊固件。此外,板52可設置有少于八個的孔,或多于八個的孔,可提供緊固件,并插入通過板52內設置的所有的或一部分的孔。當固定到后頭部上時,板52橫向于脊柱中心軸線并沿著中間-側向軸線75延伸到相對的側向部分討、56。側向部分M、56相對于中心軸線16雙側向地定位,并近尾部地偏離中間-側向軸線75,從而將連接構件58、60側向地偏離到中間頸背線的兩相對側,然后以大致沿著中心軸線16的方向近尾部地偏向相應的外端55、57。側向地和近尾端地定位的外端55、57各包括相應的連接構件58、60中的一個,連接構件58、60朝向近端地遠離后頭部從相應的側向部分M、56延伸,以接納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諸如定位螺釘、螺母、 帽或其它裝置的接合構件59、61 (用虛線顯示)可接合到各個連接構件58、60,以將相應的連接元件22、對固定在連接構件58、60內、固定在其上或固定在其周圍。替代地,連接構件 58、60可構造成卷曲、夾緊、摩擦鎖定、擒獲或其它方式,將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固定在連接構件58、60上,而無需單獨的接合構件。進一步參照圖2-3,后頭部固定組件50構造成使連接構件58、60包括有中間-側向的可調節性,如箭頭64、66所示,該調節沿著中間-側向軸線75進行,以提供理想的配合和連接構件58、60相對于后頭部和頸部解剖學結構的理想定位,例如,連接構件58可相對于側向部分討,如雙向箭頭64所示中間地或側向地移動,而連接構件60可相對于側向部分 56,如雙向箭頭66所示中間地或側向地移動。連接構件58、60相對于相應的側向部分54、 56獨立的中間-側向可調節性,使得在外科手術過程中連接構件58、60之間的距離可增加或減小,這是外科醫生可能需要或要求的,以適應相應連接元件22、24的放置和接合。此外,連接構件58、60可分別相對于相應的側向部分M、56獨立地和有選擇地轉動,如轉動箭頭65、67所示。連接構件58、60的轉動可提供連接元件22J4相應連接構件 58,60的對齊,以接納從脊柱的頸部區域延伸出的鄰近的連接元件22、24,從而在外科手術過程中盡可能減小或消除連接元件的附加彎曲或仿形,但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并不排除連接元件22、24的彎曲和仿形。進一步參照圖4-7,板52包括頂表面70和與頂表面70相對的底表面72。當板52 植入病人體內時,底表面72定位成對著或鄰近于后頭部的骨頭。諸孔74延伸在頂表面和底表面70、72之間并穿通在其間。板52還包括朝向尾部定向的側壁76和相對于頭側定向的側壁78,側壁76延伸在頂表面和底表面70、72之間,而側壁78也延伸在頂表面和底表面70、72之間。尾部側壁76橫貫中間-側向軸線75在側向部分M、56之間凹入成弧形, 而頭側側壁78橫貫中間-側向軸線75在側向部分M、56之間凸出成弧形。凸出-凹入的弧形為板52提供了 U形的結構,當板52植入和固定在后頭部上時,U形的開口朝向尾部的方向。側向部分討、56各包括相應地凸出弧形的側壁80、82,側向部分延伸在側壁76、78之間并連接它們。板52包括延伸在側向部分M、56之間的中心部分84。如圖5所示,中心部分84 包括介于頂表面和底表面70、72之間的第一厚度tl以及介于頂表面和底表面70a、72之間的第二厚度t2。頂表面70a從頂表面70向外突出而提供側向部分M、56,相對于中心部分 84而突起。諸孔74圍繞中心部分84分布,有三個孔74鄰近于尾部側壁76并跟從側壁76, 五個孔74鄰近于頭側側壁78并跟從側壁78。三個孔和五個孔的布置分別沿著軸線76a、 78a,它們平行于由相應側壁76、78形成的弧形。諸孔74占據中心部分84的表面面積的很大部分,并為外科醫生放置緊固件而將板52固定到后頭部提供多個部位和選擇,同時,板 52的凹入-凸出形狀和孔的布置,使得板52所占據的后頭部的面積為最小。此外,諸孔74 提供板52以柔性,使得中心部分84可彎曲和撓曲而符合于解剖學結構。當然,也可以設想其它孔的布置。還如圖7所示,各個孔74包括中心的圓柱形部分85,其正交于中心部分84的頂表面和底表面70、72定向。上凹陷86從圓柱形部分85向外延伸到頂表面70。上凹陷86包括球形部分88,其用球體S表示,鄰近于圓柱形部分85并與其連接,上部截頭錐的錐形部分90,其用錐體Cl表示,從球形部分88和頂表面70向外延伸并與其連接。上部錐形部分 90形成錐角Al。各個孔74的底部包括下部截頭錐的錐形部分92,其用錐體C2表示,其從圓柱形部分85向外延伸到底表面72,形成錐角A2。圓柱形部分85形成孔74的最小尺寸, 以防止骨緊固件通過其中,錐形部分和球形部分使得孔74中的骨緊固件可相對于孔74傾斜,并凹入到孔74內,以盡可能減小或消除緊固件從頂表面70中突出。可以設想,各個孔 74可形成有通過板52的相同的結構,或一個或多個孔74包括不同于上述的結構。固定組件50可設置有固定系統(未示出),以防止孔74中一個或多個緊固件相對于板52退出。可對接合緊固件的每個骨頭提供固定系統,或可對接合緊固件的所有骨頭提供單一的固定系統。也可設想其它合適的固定系統,包括鎖定墊圈、帽和膨脹接合緊固件的骨頭頭部的裝置,或板、墊圈或固定螺釘,它們覆蓋或疊合一個或多個孔74內的骨頭緊固件的頭部。還可設想,可提供固定組件50而沒有任何固定系統。回過來參照圖4-6,現將參照側向部分M來進一步描述側向部分M、56,應該理解到,側向部分56與側向部分M相同,但不排斥對側向部分M、56的不同結構。側向部分 54,56的頂表面70a與頂表面70間隔開,以在中心部分84的相應端處形成具有圓形形狀的側向部分M、56(如圖4所示,沿近端到遠端的方向從上面進行觀察)。側向部分M、56包括細長狹槽90,其沿著大致平行于中間-側向軸線75的方向拉長。細長狹槽90延伸在側向部分M、56的底表面72和頂表面70a之間,并在其間敞開。每個細長狹槽90包括遠端的凹入部分92,其鄰近于并連接到底表面72,該底表面從狹槽90的近端部分91向外延伸, 以在底表面72尺寸大于頂表面70a的地方為狹槽90形成開口。細長狹槽90的近端部分 91通過倒角93連接到凹入部分92。如圖5所示,側向部分M、56還各包括延伸在其側壁內的鉆孔94,其在狹槽90的相對側邊上通入狹槽90內。鉆孔94包括通向狹槽90的第一部分9 和延伸在貫穿頭側側壁78并進入狹槽90內的開口之間的第二部分94b。第一部分9 從狹槽90延伸到尺寸減小的部分94c,該部分Mc從第一部分9 延伸通過尾部側壁76。連接構件58、60可移動地偶聯到其狹槽90內的相應側向部分M、56,連接構件 58,60從頂表面70a朝近端突出,如圖3所示,以與對應的連接元件22J4接合,如圖1所示。還如圖8-10所示,應該理解到,連接構件58、60彼此相同,但并不排除提供不同結構的連接構件58、60。連接構件58、60各包括底部突緣100和鞍形物102,底部突緣100具有位
8于平面P內或平行于該平面的遠端側,而鞍形物102從遠端突緣100朝近端延伸并連接到該突緣100。在一個實施例中,平面P由圍繞狹槽90的底表面72所形成。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突緣100的遠端表面朝向遠端偏離圍繞狹槽90的底表面72并平行于該底表面72。在另一實施例中,平面P對應于或平行于突緣100的遠端側。在所示實施例中,突緣100從鞍形物102徑向地向外突出而形成帶有圍繞鞍形物102突出的唇形物104的圓形形狀。突緣 100定位在狹槽90的凹入部分92內,使唇形物104在近端部分91和凹陷92之間的連接處接觸狹槽90內相應的側向部分M、56,以防止連接構件58、60在狹槽90處穿過頂表面 70a。如圖2所示,當對中在狹槽90內時,突緣100沿著狹槽90的細長和狹窄間隔開的部分90a、90b接觸板52,而狹槽90的間距較寬的端部90c和90d與突緣100間隔開,以為連接構件58、60提供空間而能在端部90c和90d之間在狹槽90中平移。鞍形物102包括與突緣100 —體形成的基部106和一對臂108、110,它們從通道 112的相對側上的基部106延伸。臂108、110位于連接構件58、60的側向和中間側134,136 的相應側上。臂108、110各包括內螺紋114、116,當與連接構件58、60接合時,臂108、110 螺紋地嚙合相應的接合構件59、61。螺紋部分114、116從相應的臂108、110的頂端115、 117延伸到近端與底部支撐表面118間隔開的位置。支撐表面118延伸在臂108、110的內表面之間并將它們連接,且形成通道112的底部支撐表面,相應的連接元件22、M定位抵靠在底部支撐表面上。如圖8所示,通道112沿著軸線120并在連接構件58、60的頭側和尾部側130、132之間延伸和敞開。通道112還在臂108、110的頂端115、117處敞開,以允許臂108、110連接元件22、對從頂部加載到連接構件58、60通道112內。臂108、110各包括通孔121、122,它們在臂內延伸并分別通向螺紋部分114、116。通孔121、122接納工具或其它裝置(未示出),該工具或裝置便于連接構件58、60在狹槽90內平移和轉動。如圖9和10所示,基部106包括延伸通過其中的橫向孔124,該孔在臂108、110的側向和中間側134、136處敞開。孔IM包括細長的近端和遠端側12^、lMb。近端和遠端側lMa、124b在中間-側向方向上在側向和中間側134、136之間、沿頭側-尾部方向朝向連接構件58、60的頭側和尾部側130、132拉長,使得孔IM包括矩形的形狀(如圖8所示, 從上方觀看時)。近端側124b位于突緣100附近。近端和遠端側lMa、124b在相對側處與弧形端壁lMc、124d連接,弧形端壁朝向頭側和尾部側130、132定位。安裝構件1 的尺寸適于延伸通過橫向孔1 和接觸近端和遠端側12^、lMb,以使連接構件58、60相對于板52的頂表面70a和底表面72大致保持對齊。安裝構件1 相對于孔124確定合適尺寸,使得連接構件58、60在安裝構件126上在孔124的相對端lMc、 124d之間平移。如圖2A所示,安裝構件1 呈圓柱形銷的形式,銷壓配入孔94內。該銷沿中間-側向方向并沿軸線75跨越狹槽90,且被接納在孔94的部分94a、94b內。安裝構件1 和狹槽90的長度大于孔124的長度,允許連接構件58、60沿著安裝構件126以中間-側向方向從狹槽90的一側平移到狹槽90的另一側。各個連接構件58、60的中間-側向定位的調整是獨立的,以調整各個連接構件58、60相對于中心軸線16的中間-側向間距,以便接合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此外,連接構件58、60通過圍繞安裝構件1 轉動而平移,同時保持突緣100相對于底表面72相同的近端-遠端定向。例如,在連接構件58、60平移過程中, 突緣100基本上保持在平面P內或在大致平行于平面P的平面內,使得通道112的定向和其軸線120相對于中心軸線16以及各個連接構件58、60的中間-側向軸線75的定向,可被獨立地調整以接納其通道112內相應的連接元件22、24。現將描述一種植入該系統20的技術。板52的輪廓可做成沿著后頭部安置并抵靠后頭部。板52可沿著后頭部的中間-頸部線放置,以使連接構件58、60沿著中間-頸部線或在中間-頸部線的側面定位,并相對于脊柱的中心軸線16雙側向定位。在外科手術期間,外科醫生可定位連接元件22、24,以接合到連接構件58、60,當系統20獲得了理想的配合時,例如可用接合構件59、61與連接構件58、60接合。連接元件22J4可以直線的或預彎曲的結構提供,可定位在任一種結構中無需進一步彎曲,或可進一步彎曲以便接合到連接構件58、60。連接元件22J4可預先形成輪廓以配合于沿著脊柱延伸的病人解剖學結構, 或在手術過程中形成輪廓以提供理想的與病人的定制配合。固定組件50設置有后頭部板52,該板52包括低的外形,該外形朝向近端或遠離后頭部延伸,還相對于后頭部中間-側向地延伸。固定組件50還允許連接構件58、60和連接元件22、24相對于板52作軸向的、中間-側向的和角度的調整,以提供與病人解剖學結構的理想匹配。還可以設想,在盤形空間或一個或多個脊椎和其鄰近脊椎之間的其它部位內, 放置和固定一個或多個熔融裝置,和/或熔融材料,連接元件22、M沿脊椎延伸。除了固定組件50之外,還可考慮一個或多個頸椎進一步的穩定以及一個或多個前板接系統。盡管在附圖和上述描述中詳細地圖示和描述了本發明,但本質上附圖和描述應被看作是說明性的而無限制意義。落入本發明精神范圍之內的所有改變和修改都要求加以保護。例如,連接構件58、60之一可以相對于其相應的側向部分M、56固定,或通過與板52 的另一種接合關系,可相對于板52的所有部分或一部分移動。還有,中心部分84和側向部分M、56可設想為其它的形狀。
權利要求
1.一種后頭部板接系統,包括具有中心部分的板,該板沿著中間-側向軸線延伸在相對的側向部分之間,所述板還包括頂表面和與所述頂表面相對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用于遠端地朝向后頭部定位,所述板的所述中心部分包括至少一個緊固件孔,該孔延伸在所述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以接納通過其中的緊固件,所述側向部分各包括與其相連的連接構件,其從所述頂表面朝向近端延伸,所述連接構件各構造成接合從椎骨延伸到后頭部的連接元件,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側向部分包括沿著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延伸的細長的狹槽,其在所述頂表面和底表面處開口;所述至少一個側向部分固定有安裝構件,所述安裝構件沿著所述中間-側向軸線橫貫所述細長狹槽延伸;以及所述相連的連接構件定位在所述安裝構件上,且所述相連的連接構件能相對于所述至少一個側向部分在所述安裝構件上于所述細長狹槽內平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第一側壁,其在所述板的頭側端處橫貫所述中間-側向軸線成凸出弧形,所述第一側壁延伸在所述板的所述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以及第二側壁,其在所述板的尾部端處橫貫所述中間-側向軸線成凹入弧形,所述第二側壁延伸在所述板的所述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的所述側向部分各包括延伸在所述凸出弧形側壁和所述凹入弧形側壁之間的成凸出弧形的側壁。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表面沿著所述板的所述中心部分延伸,所述側向部分各包括第二頂表面,其與所述板的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頂表面間隔開,所述側向部分各包括介于所述板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第二頂表面之間的厚度,該厚度大于介于所述板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頂表面之間的所述中心部分的厚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當沿著從所述頂表面朝向所述底表面方向觀看所述板時,所述第二頂表面各在所述中心部分的相應端部處形成圓形的形狀。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孔包括三個通過鄰近于所述凹入弧形側壁的所述中心部分的孔,所述三個孔沿著平行于所述凹入弧形側壁的弧而間隔開,所述至少一個孔還包括五個鄰近于所述凸出弧形側壁的所述中心部分內的孔,所述五個孔沿著平行于所述凸出弧形側壁的弧而間隔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構件是橫貫所述細長狹槽延伸在所述至少一個側向部分的相對側之間的細長銷;所述連接構件包括用于接納連接元件的通道以及橫向鉆孔,該鉆孔延伸通過與所述通道隔離的所述連接構件;以及所述細長銷定位通過所述橫向鉆孔,使所述連接構件能沿著所述細長銷滑動并能在所述細長銷上轉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構件包括位于所述連接構件遠端的突緣,所述突緣形成一平面;從所述突緣朝向近端地延伸的基部;從所述基部朝向近端延伸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位于通道的相對側上,所述通道用于接納連接構件,所述第一和第二臂形成所述連接構件的側向側和中間側中的相應側,使所述通道在所述連接構件的頭側和尾部側處敞開;以及所述橫向鉆孔延伸通過所述基部,并在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側和所述側向側處敞開,所述橫向鉆孔通過所述基部與所述通道隔離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孔包括朝向所述臂的近端側和朝向所述突緣的遠端側,所述近端側和遠端側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和側向側之間的方向拉長,并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頭側和尾部側之間的方向拉長,其中,所述安裝構件是圓柱形銷,所述橫向孔沿所述連接構件的頭側和尾部側之間的所述方向的尺寸基本上大于所述圓柱形銷,以允許所述連接構件在所述平面內在所述圓柱形銷上轉動,并橫向于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在所述圓柱形銷上平移。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細長狹槽和所述圓柱形銷在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和側向側之間的所述方向的長度基本上大于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和側向側之間的所述方向的所述橫向孔的所述近端和遠端側,以允許所述連接構件沿著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在所述圓柱形銷上平移。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構件能在所述細長狹槽的相對側之間沿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在所述安裝構件上相對于所述至少一個側向部分平移,而所述相連的連接構件能進一步通過在所述細長狹槽內的所述安裝構件上轉動而平移。
12.—種后頭部板接系統,包括具有中心部分的板,該板沿著中間-側向軸線延伸在相對的側向部分之間,所述板還包括頂表面和與所述頂表面相對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用于遠端地朝向后頭部定位,所述板的所述中心部分包括至少一個緊固件孔,該孔延伸在所述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以接納通過其中的緊固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各包括與其相連的連接構件,其從所述頂表面朝向近端延伸,所述連接構件各構造成接合從椎骨延伸到后頭部的連接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各包括沿著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延伸的細長的狹槽,其在所述頂表面和底表面處開口;所述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分別固定有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裝構件各沿著所述中間-側向軸線方向橫貫相應的所述側向部分的所述細長狹槽延伸;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側向部分的所述連接構件定位在相應的所述安裝構件上,各個所述連接構件能在所述細長狹槽的相對側之間在相應的所述安裝構件上平移。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連接構件包括位于所述連接構件遠端上的突緣,所述突緣位于一平面內;從所述突緣朝向近端延伸的基部;從所述基部朝向近端延伸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位于所述連接構件的通道的相對側上,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別形成所述連接構件的側向側和中間側,使所述通道在所述連接構件的頭側和尾部側處敞開;以及所述橫向孔延伸通過所述基部,并在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側和所述側向側處敞開,所述橫向孔與所述通道通過所述基部隔離開。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孔包括近端側和遠端側,所述近端側和遠端側各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和側向側之間的方向拉長,并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頭側和尾部之間的方向拉長,其中,所述橫向孔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頭側和尾部側之間的方向的尺寸基本上大于所述安裝構件,以允許所述連接構件橫向于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在所述安裝構件上平移,并在所述平面內在所述安裝構件上轉動。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板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細長狹槽和所述安裝構件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側和側向側之間的所述方向的長度基本上大于所述橫向孔沿所述連接構件的所述中間和側向側之間的所述方向的所述近端側和遠端側,以允許所述連接構件沿所述中間-側向軸線在所述安裝構件上平移。
全文摘要
后頭部板系統包括固定組件,該固定組件具有板和分別從板的相對的側向部分延伸的連接構件。連接構件包括通道,該通道用來接納從脊柱延伸的連接元件。連接構件可相對于板轉動和平移。
文檔編號A61B17/70GK102215764SQ200980146467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7日
發明者M·T·保羅, W·B·諾爾 申請人:華沙整形外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