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栓塞彈簧圈植入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用于植入血管內植入裝置的系統和方法的領域,并且更具體地 涉及植入栓塞彈簧圈的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彈簧圈栓塞是用于治療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以及血管閉塞是其理想治療選擇的 其它情況——例如,諸如腫瘤“滋養”血管的閉塞——的通用技術。典型的閉塞彈簧圈是絲 線彈簧圈,該絲線彈簧圈具有細長的初始形狀,且具有圍繞縱向軸線盤繞的線圈。在動脈瘤 彈簧圈栓塞手術中,將導管引入到股動脈中,并且在熒光顯影下使導管行進通過血管系統。 呈初始形狀的彈簧圈被放置在導管內。導管遠端定位在腦內的動脈瘤部位處。彈簧圈從導 管進入到動脈瘤。一旦從導管中釋放彈簧圈,彈簧圈就呈現選定以使動脈瘤腔的填充最優 化的第二形狀。為了最優地填充動脈瘤腔,可以將多個彈簧圈引入到單個動脈瘤腔中。所 部署的彈簧圈用于阻擋血液流入動脈瘤中,并且加固動脈瘤以防止破裂。用于將栓塞彈簧圈通過導管送到植入部位的輸送系統的一種形式包括絲線和附 接到該絲線的彈簧圈。該彈簧圈(具有附接的絲線)如上所述經由導管推進。為了將彈簧 圈釋放到動脈瘤中,讓電流通過絲線,從而使彈簧圈從絲線電解脫離。類似的系統被用于將 彈簧圈輸送到動靜脈畸形或瘺管的部位。本主題系統為現有技術電解脫離系統提供了一種 機械替代物。
圖1是栓塞彈簧圈植入系統的側視圖;圖2是圖1的植入系統的栓塞彈簧圈的側視圖;圖3A至圖3C是由圖2中的區域3_3所標識的彈簧圈的部分的一系列側視圖,示 出了預張緊的抗拉伸絲線的特性。圖4A示出與絲線和脫離推桿的遠側部分接合的彈簧圈的近側部分。圖4B與圖4A相似,示出彈簧圈的近側部分以及脫離后的絲線和推桿的遠側部分。圖5A至5G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圖1至4B的系統來閉塞動脈瘤的步驟的順序圖。圖6A和6B示意性地示出根據圖5A至5G的方法使彈簧圈與脫離推桿和絲線脫離 的步驟。圖7是脫離系統的可替代的實施方式的正視圖,在該圖中部分透明地示出了推管 的遠端。
圖8是圖7實施方式的透視圖。圖9是圖7系統的俯視圖,示出了彈簧圈從推管脫離。圖10是圖7系統的正視圖,示出了彈簧圈從推管脫離。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脫離系統的又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在該圖中部分透明地 示出了推管的遠端。圖12是圖11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13是圖11的實施方式的仰視圖。圖14是圖11的實施方式在栓塞彈簧圈的脫離步驟中的側視圖。圖15是圖11的實施方式在栓塞彈簧圈脫離之后的側視圖。圖16是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可替代實施方式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栓塞彈簧圈植入系統10的一般部件包括微導管12、插入工具14以及栓 塞彈簧圈16。可以單獨地提供這些部件或將這些部件包裝在一起。系統的附加部件可以包 括可經由入口點(例如股動脈穿刺)插入脈管系統中的導引導管,以及便于推進導引導管 的關聯導引絲線。微導管12是細長的柔性導管,該細長的柔性的導管是成比例構造的,以被接收在 相應的導引導管的內腔內,并且被推進超過導引導管的遠端到達將要治療的動脈瘤所在的 大腦脈管系統。微導管的合適的尺寸包括0. 010英寸至0. 045英寸的內徑、0. 024英寸至 0. 056英寸的外徑以及從75cm至175cm的長度。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使用以下尺寸0. 025英 寸的內徑(ID)、0· 039英寸的遠端外徑(OD) (3F)、0· 045英寸的近端外徑(3. 5F)以及145cm 至155cm的長度。標記帶18便于在植入手術過程中熒光顯影微導管的位置。微導管12包 括內腔20,該內腔20是成比例構造的,以接收栓塞彈簧圈16和插入工具14的推桿。當彈 簧圈在微導管的內腔內時,周圍的內腔壁將彈簧圈限制為圖1中示出的大體細長的形狀。 從微導管中釋放彈簧圈允許彈簧圈呈現其第二形狀。圖2中示出了栓塞彈簧圈16的細節。彈簧圈16由絲線22盤繞成初始彈簧圈直 徑隊為大約0. 020英寸而形成,雖然該直徑可以更小,但是替代地可以使用大到0. 035英 寸的直徑。如示出的那樣彈簧圈的螺距可以是均勻一致的,或者其可以沿著彈簧圈的長度 而改變,或者彈簧圈的不同部分可以形成為具有不同的螺距。選作彈簧圈的絲線材料優選 地是能夠熒光顯影的材料,例如鉬/銥、鉬/鎢或其它合適的材料。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形 成彈簧圈的絲線的直徑為大約0. 0015英寸至0. 0020英寸。然后彈簧圈16形成第二三維 形狀。該第二形狀可以是螺旋形的、球形的、多葉形的或填充動脈瘤空隙所需的任何其它形 狀的。形成該形狀的方法是將抗拉伸絲線30從溫度上設定到所需形狀。抗拉伸構件可以 是形狀記憶聚合物或金屬,例如鎳鈦諾。抗拉伸構件30的直徑可以在0. 0005英寸至0. 003 英寸的范圍內。一個或多個直徑減小的線圈M定位在彈簧圈16的近端處,從而形成止動部26。 彈簧圈16的遠端上安裝有防損傷末端觀,該防損傷末端觀可由金或錫焊料或其它材料形 成。抗拉伸絲線30或其它類型的細長的細絲或繩附接到末端觀并且延伸穿過彈簧圈16。 抗拉伸絲線30在其近端上包括元件32,該元件32足夠寬使得元件32不能通過止動部沈
7的線圈的內腔,而是替代地抵靠止動部26。元件32如圖所示可以是球(例如由金或錫焊 料、PET、鉬、鈦或不銹鋼形成),或者可以是具有與止動部沈或彈簧圈16的近側部分的其 它部件相接合或者不能通過止動部26或所述其它部件的特性的可替代元件。抗拉伸絲線 有助于保持彈簧圈的螺距,即使當彈簧圈處于張緊狀態時。在植入過程中,抗拉伸絲線有助 于彈簧圈的重新定位(如果需要)。抗拉伸絲線使彈簧圈更容易收縮,并且在彈簧圈的操作 過程中保持彈簧圈線圈的緊密定位。抗拉伸絲線30是經過預緊的,使得球32如圖3A所示自然地、牢牢地緊靠止動部 26安置。當如圖:3B所示將張緊力施加到絲線30然后如圖3C所示將張緊力釋放時,球將回 復到其緊靠止動部安置的狀態。當彈簧圈被部署、重新定位或從動脈瘤收回時,抗拉伸絲線 阻止彈簧圈拉伸。在重新定位期間,當抗拉伸絲線處于張緊狀態時,該抗拉伸絲線不會屈服 變形。相反地,抗拉伸絲線將阻止鄰近的彈簧圈的壓緊,很可能提高植入后的彈簧圈16的 長期性能。抗拉伸絲線30將具有大約0.5磅的屈服強度。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抗拉伸絲 線形狀設定成使栓塞彈簧圈16呈現其預定的第二形狀。換句話說,絲線的形狀設定將使得 一旦將彈簧圈16從微導管12推進,彈簧圈16即呈現第二形狀(圖5C)。在可替代的實施 方式中,可以將彈簧圈自身或將彈簧圈和絲線兩者形狀設定成使彈簧圈呈現其第二形狀。再次參照圖1,插入工具14包括柔性的細長的管狀推桿34和位于推桿34的近側 部分上的手柄36。正如將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的,由使用者操作手柄36上的致動器38以 實現栓塞彈簧圈從推桿34的脫離。盡管致動器在該圖中被示出為可滑動按鈕,替代性地可 利用本領域熟知的技術使用任何數目的其它類型的可滑動的、可旋轉的、可樞轉的、可壓下 等等的致動器。盡管手柄36被示出為聯接到插入工具14上,但是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為了 和多個彈簧圈一起使用以實現脫離,手柄36可以附接和被去除。圖4A和4B示出推桿34的遠側部分的截面圖。如圖所示,脫離絲線40或其它類 型的細長的細絲或繩延伸穿過推桿34的內腔。在使用期間,推桿34將穿過微導管12插入 到動脈瘤。一對接合元件42定位在絲線40上。接合元件42是優選地通過接合元件32而 將脫離絲線40聯接到抗拉伸絲線30上的元件。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接合元件42是間隔 開的直徑比絲線寬的元件。合適的示例包括設置到絲線上的間隔開的珠子42。這些珠子可 以由金/錫焊料、PET、不銹鋼或可替代材料所形成。如圖4A所示,通過將球32放置在推桿34內的兩個接合元件42之間而將栓塞彈 簧圈16聯接到插入工具14上。球32被限制在接合元件42與推桿內腔的周圍壁之間。這 種定位使得球32相對于彈簧圈16向近側收進,從而給抗拉伸絲線30增加了張力。參照圖4B,為了將栓塞彈簧圈16從插入工具14釋放,操作致動器促成脫離絲線 40相對于推桿34的相對推進。換句話說,致動器可以拉回推桿和/或推進絲線40。其它 實施方式可以不設置致動器,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可以手動地推進絲線40和/或收回推桿 34。絲線40和/或推桿34的較近側部分可以如圖6A和6B所示比遠側部分厚,以便于通 過使用者的手指或致動器進行人工致動。推桿和絲線之間的相對運動引起絲線40的遠側部分遠離推桿延伸,因此解除對 球32的限制。球32和附接的抗拉伸絲線30向彈簧圈16收回,并且球32停靠在止動部沈 處。圖5A至圖5G示出使用此系統來植入彈簧圈16。在植入之前,將彈簧圈聯接到如圖1中示出的插入工具14上。通過經由皮膚的入口點將微導管12引入到脈管系統中,并且將微導管推進到腦 脈管系統。如以上討論的,可以使用導引導管和/或導引絲線來促進微導管的推進。微導 管被推進直到其遠端定位在圖5A的動脈瘤A處。通過微導管12將彈簧圈16推進到圖5B的動脈瘤A處。可以在將微導管12弓丨入 到脈管系統之前將彈簧圈和插入工具預定位在微導管12內,或者可以在已經將微導管定 位于體內之后將彈簧圈和插入工具傳送到微導管內腔的近側開口中。插入工具14在微導 管12內被推進,以便將彈簧圈從微導管部署到動脈瘤A中。當彈簧圈離開微導管時,由于 抗拉伸絲線30的形狀設定,使得彈簧圈呈現其如圖5C中示出的第二形狀。參照圖6A,脫離絲線40可以包括熒光顯影標記,熒光顯影標記在已經充分地推進 彈簧圈用于脫離時給使用者指示。例如,使用者可以監視絲線40上的標記44與微導管上 的標記18的對準。然而,應該指出的是脫離步驟可以在彈簧圈的近端處于微導管內或處于 微導管外的情況下進行。在適當的時間,通過相對于脫離絲線30回拉推桿34以使該絲線的遠端從推桿34 伸出而將彈簧圈從插入工具中釋放。圖5D和6B示出在保持該絲線30固定的同時收回推 桿34,盡管替代地,脫離也可以通過在保持推桿固定的同時推進絲線或通過收回推桿和推 進絲線的結合運動來實現。彈簧圈從絲線30脫離,并且彈簧圈16的球32收回到與止動部 26接觸,如圖5E所示。將插入工具14從微導管12拉回,如圖5F所示。如果要植入附加 的彈簧圈,則將附接有彈簧圈的插入工具14傳送到微導管12中,并且重復圖5B到5E的步 驟。為充分地填充動脈瘤A所需的每個附加的彈簧圈重復該方法。如圖5G所示,一旦動脈 瘤被完全閉塞,則移除微導管12。圖7至圖10示出可替代實施方式的插入工具114,該插入工具114可以用來以類 似于圖5A至圖5G中所示的方式部署栓塞彈簧圈16。參照圖7,插入工具114包括具有管狀末端118(圖7中部分透明地示出)的細長 的推管116。具有狹槽122的支柱120(圖9中最佳地示出)被切割在末端118的側壁中。 如圖7和8所示,支柱的遠端可以移動到向內延伸的位置,在該位置支柱的遠端延伸進入末 端118的內腔中。支柱120形狀設定成當將其從該向內延伸的位置釋放時回復到基本上與 推管壁齊平的打開(或中立)位置。牽引絲線1 能夠延伸穿過推管116的內腔并延伸到 支柱120中的狹槽122中,以將支柱保持在圖7和圖8中示出的向內延伸的位置。末端118優選地由形狀記憶材料形成,如鎳鈦諾、形狀記憶聚合物或具有彈性特 性的注塑材料。推管116的較近側部分可以由聚合物管制造,末端118安裝到聚合物管。在 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末端118包括多個向近側延伸的指狀物124,指狀物IM被層壓到推管 116的聚合物管中,以將末端固定在恰當的位置。為了聯接推管116和彈簧圈16以便使用,將牽引絲線1 引入到推管中。將球32 與彈簧圈16略微地分離,并且將球32插入到推管116中并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同時將支柱 120按壓到向內延伸的位置以阻止球32移出末端118。將牽引絲線126穿過狹槽122以將 支柱保持在向內延伸的位置中。為了部署彈簧圈16,如上所述經由輸送導管傳送彈簧圈和推管116。在動脈瘤的 部位處,推進推管116以將彈簧圈推出輸送導管。從支柱120的狹槽122向近側牽拉牽引絲線126,從而允許支柱120回復到其打開位置并與球32脫離接觸。如前述實施方式,球 32縮回到與彈簧圈16的近端接觸,并且由此離開推管116的近端。圖11至圖15示出脫離系統的另一可替代的實施方式。圖11、圖14和圖15示出 按照連續步驟使栓塞彈簧圈206與插入工具214脫離的脫離系統200。從圖11開始,示出 插入工具214的遠端的側視圖為部分透明的。插入工具214包括具有管狀末端218的細長 的推管216和限定貫通細長的推管216的內腔208的側壁204。側壁204被切割、模制或以 其它方式構造成限定出槳狀物對0、圍繞槳狀物MO的一部分的局部孔口 M4、和肩部M6。 槳狀物240和局部孔口 244可以有各種可選尺寸和/或形狀。可以在圖12的俯視圖中看 到適合槳狀物MO的形狀的示例,圖12還顯示了在部署系統200之前球232的可能位置。 如下文更詳細說明的,在部署系統200以釋放彈簧圈206之前,球232具有在內腔208內軸 向地運動和旋轉運動的自由。因此,球232的確切位置將與圖12中所示出的不同。在側壁204上還切割或以其它方式構造或設置有在圖11的示例中示出與槳狀物 240相對的定位構件228。如從圖13中的設備的仰視圖中可見的,定位構件被示出為從側 壁204切出的環。可替代地,可以通過往側壁中設置一個或多個周向切口從而限定出帶并 將帶向內彎曲到內腔中而形成定位構件。可理解的是,定位構件2 可替代地可以是例如 掛鉤、突片或任何其它適于引導牽引絲線226的位置的結構。牽引絲線2 可在定位構件 228內軸向地移動。然而,定位構件2 有助于阻止牽引絲線226的無意的縱向平移。在準備部署系統200的期間,牽引絲線2 被加載穿過定位構件228,穿過內腔 208,直到其到達球232或到達彈簧圈206。在加載彈簧圈206之前,可以逐漸變細的牽引絲 線226能夠像線一樣地通過插入工具214的遠端以允許加載球232,然后牽引絲線2 可 以輕微地收回以可釋放地保持彈簧圈206。當牽引絲線2 經由定位構件2 放置在末端 218內并且占據內腔208時,牽引絲線2 迫壓球232頂著槳狀物M0,并且球可以在孔口 244內自由運動。局部孔口 244允許槳狀物240被略微地迫壓到側壁204的平面之外,并且 槳狀物240反過來給球232施加一些壓力。通過肩部246來阻止球232離開末端218。盡 管在部署系統200之前,球232被保持在插入工具214的末端內,但是有利地,在操作者收 回牽引絲線2 之前,球232可以在插入工具214的末端218內自由地進行軸向運動和旋 轉運動。如圖14所示,在部署脫離系統200的過程中,將牽引絲線2 接近球232收回。 (可替代地,可以相對于牽引絲線226向遠側移動插入工具214)。一旦牽引絲線2 接近 球232,槳狀物240迫壓球232進入插入工具214的內腔208中。肩部246不再限制球232 在向遠側的方向上的軸向運動,因此球232(進而彈簧圈206)自由地離開末端218。圖15 示出從末端218離開后的彈簧圈206。圖16示出相似的脫離機構,該機構通常根據以上關于圖11至15描述的實施方式 的相同原理來工作。然而,在圖16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槳狀物340垂直于插入工具214 的縱向入口定向。此外,沒有孔口圍繞槳狀物340。另外地,根據本發明,槳狀物340的可替 代構型也是可以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栓塞彈簧圈部署系統,包括植入工具,所述植入工具包括具有內腔的推桿、設置在所述內腔中的第一細絲以及位 于所述第一細絲上的至少一個接合元件;以及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彈簧圈和延伸穿過所述彈簧圈的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絲包 括遠端和近端,其中所述遠端聯接到所述彈簧圈上,所述近端包括設置在所述推桿的內腔 中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被定位成與所述接合元件和所述內腔的側壁接觸并且由所述 接合元件和所述內腔的側壁可釋放地限制在受限位置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細絲上的一對加 寬元件,所述植入物的所述保持元件被可釋放地限制在所述加寬元件與所述內腔的側壁之 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還包括導管,其中,所述植入工具和所述植入物能夠定位 在所述導管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二細絲是抗拉伸絲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細絲和所述推桿能夠在第一位置與第二 位置之間相對地運動,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的遠側部分處于所述推桿內,在所 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的遠側部分遠離所述內腔伸出足以將所述保持元件從所述受 限位置釋放的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二細絲處于張緊狀態,從而所述保持元件從 所述受限位置的釋放導致所述保持元件收回成與所述植入物的近側部分接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植入物包括位于所述彈簧圈的近側部分上的 止動部,所述保持元件從所述受限位置的釋放導致所述保持元件收回成與所述止動部接 觸。
8.一種栓塞彈簧圈部署系統,包括植入工具,所述植入工具包括具有內腔的推桿、側壁、至少一個支柱以及設置在所述內 腔中的第一細絲;以及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彈簧圈和延伸穿過所述彈簧圈的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絲包 括遠端和近端,其中所述遠端聯接到所述彈簧圈上,所述近端包括設置在所述推桿的內腔 中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被定位成與所述第一細絲和所述支柱接觸并且由所述第一細 絲和所述支柱可釋放地限制在所述內腔內。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支柱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可釋放地接收所述第 一細絲的孔口。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細絲能夠從第一位置運動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與所述支柱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與所 述支柱脫離接合。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支柱將所述保持元件可 釋放地保持在所述內腔內;當處于所述第二位置中時,所述支柱不將所述保持元件保持在 所述內腔內。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支柱包括用于可釋放地接收所述第一細絲的 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所述第一細絲能夠從第一位置運動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相對于所述保持元件向遠側地將所述支柱下壓到所述內腔中,由此將 所述保持元件可釋放地保持在所述內腔內,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沿向近側的 方向收回以釋放所述支柱,由此將所述保持元件從所述內腔釋放。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支柱與所述植入工具的側壁一起形成。
14.一種栓塞彈簧圈部署系統,包括植入工具,所述植入工具包括具有內腔的推桿、側壁、至少一個迫壓元件以及設置在所 述內腔中的第一細絲;以及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彈簧圈和延伸穿過所述彈簧圈的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絲包 括遠端和近端,其中所述遠端聯接到所述彈簧圈上,所述近端包括設置在所述推桿的內腔 中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被定位成與所述第一細絲、所述迫壓元件以及所述側壁接觸 并且由所述第一細絲、所述迫壓元件以及所述側壁可釋放地限制在所述內腔內。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迫壓元件形成在所述側壁內。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側壁還包括孔口。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迫壓元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所述孔口內。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迫壓元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孔口圍繞。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側壁和所述孔口限定出肩部,并且,所述第 一細絲和所述肩部阻止所述保持元件從所述內腔的遠端離開。
20.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細絲能夠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 相對運動,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細絲、所述側壁和所述迫壓元件將所述保持元件可 釋放地保持在所述內腔內,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保持元件不被限制在所述內腔內。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系統,其中,當所述第一細絲處于所述第一位置中時,所述保 持元件被迫使抵靠所述迫壓元件,并且所述保持元件至少部分地進入所述孔口。
22.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細絲從所述第一位置向近側收回到所 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迫壓元件偏壓所述保持元件離開所述內腔。
23.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細絲能夠在所述內腔內軸向地運動,并 且所述植入工具還包括用于可釋放地定位所述第一細絲在所述內腔內的位置的定位特征。
24.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系統,其中,當所述保持元件被可釋放地保持在所述內腔內 時,所述保持元件具有在所述內腔內進行軸向運動和旋轉運動的自由度。
25.一種植入栓塞彈簧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植入工具,所述植入工具包括具有內腔的推桿、設置在所述內腔中的第一細絲以 及位于所述第一細絲上的至少一個接合元件;提供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彈簧圈和延伸穿過所述彈簧圈的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 絲包括遠端和近端,其中所述遠端聯接到所述彈簧圈上,所述近端包括保持元件;通過將所述保持元件引入所述推桿的內腔中并將所述保持元件定位在位于所述接合 元件與所述內腔的側壁之間的受限位置中來聯接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具;在血管內將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具推進到植入部位;實施所述推桿與所述第一細絲之間的相對縱向運動,使得所述第一細絲的遠側部分向 近側伸入所述內腔中足以將所述保持元件從所述受限位置釋放的量;以及移除所述植入工具,從而將所述植入物留在所述植入部位處。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植入物包括使所述彈簧圈包括近側止動部并且使所述保持元件抵靠所述止動部安置;將所述保持元件引入所述植入工具包括沿向近側的方向牽拉所述第一細絲以便將所 述保持元件與所述止動部分開,并且將處于張緊狀態的所述第一細絲限制在所述內腔內; 以及將所述保持元件從所述受限位置釋放使得所述保持元件收回成與所述止動部接觸。
27.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入物包括細長的初始形狀和擴展的第二 形狀,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植入物定位在導管內,處于所述導管中的所述植入物具有所述初始形狀;以及 在所述植入部位處從所述導管推進所述植入物,從而使所述植入物擴展到所述第二形狀。
28.一種植入栓塞彈簧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植入工具,所述植入工具包括具有內腔的推桿、側壁、至少一個接合元件以及設置 在所述內腔中的第一細絲;提供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彈簧圈和延伸穿過所述彈簧圈的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 絲包括遠端和近端,其中所述遠端聯接到所述彈簧圈上,所述近端包括保持元件;通過將所述保持元件引入到所述推桿的所述內腔中并且將所述保持元件定位在位于 所述支柱與所述內腔的側壁之間的可釋放的受限位置中來聯接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且.Z、 9在血管內將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具推進到植入部位;實施所述推桿與所述第一細絲之間的相對縱向運動,從而使得不將所述保持元件保持 在所述內腔內;以及移除所述植入工具,從而將所述植入物留在所述植入部位處。
29.如權利要求觀所述的方法,其中,聯接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具的步驟包括使 所述第一細絲與所述接合元件可釋放地接合。
30.如權利要求四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合元件包括支柱。
31.如權利要求觀所述的方法,其中,聯接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具的步驟包括給 所述第一細絲設置至少一個接合元件,并且將所述接合元件定位成可釋放地保持所述保持 元件。
32.一種植入栓塞彈簧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植入工具,所述植入工具包括具有內腔的推桿、側壁、至少一個迫壓元件以及設置 在所述內腔中的第一細絲;提供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彈簧圈和延伸穿過所述彈簧圈的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 絲包括遠端和近端,其中所述遠端聯接到所述彈簧圈上,所述近端包括保持元件;通過將所述保持元件引入所述推桿的內腔中并且將所述保持元件定位在位于所述迫 壓元件、所述第一細絲及所述內腔的側壁之間的可釋放的受限位置中來聯接所述植入物和 所述植入工具;在血管內將所述植入物和所述植入工具推進到植入部位;實施所述推桿與所述第一細絲之間的相對縱向運動,使得不將所述保持元件保持在所 述內腔內;以及移除所述植入工具,從而將所述植入物留在所述植入部位。
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迫壓元件形成在所述植入工具的側壁內。
34.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側壁還包括孔口,并且聯接所述植入物和所 述植入工具的步驟還包括將所述保持元件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孔口內。
35.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實施所述推桿與所述第一細絲之間的相對縱向 運動的步驟允許所述迫壓元件迫使所述保持元件離開所述內腔。
36.一種栓塞彈簧圈部署系統,包括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包括細長的彈簧圈和定位在所述彈簧圈內的第一細絲,所述第一 細絲的近端終止于保持元件;中空的推桿,所述推桿具有用于接收所述保持元件的開口的遠端,所述推桿包括在其 側部中的切出部,所述切出部與所述推桿的遠端接近但間隔開,所述推桿還包括設置在所 述切出部內的偏壓構件;以及第二細絲,所述第二細絲能夠可滑動地容納在所述推桿內,從而使得所述第二細絲的 遠端楔入在所述保持元件與所述推桿的和所述切出部相對的側壁之間,所述第二細絲的所 述遠端迫使所述保持元件與所述切出部的邊緣接合,從而阻止所述保持元件離開所述推桿 的遠端,其中,當調整所述第二細絲與所述推桿的相對位置使得所述第二細絲的遠端不再 壓在所述保持元件上時,所述偏壓構件有助于使所述保持元件與所述切出部的邊緣脫離接合,
37.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推桿還包括導引構件,所述導引構件固定到 所述推桿的側壁上,并且在所述推桿的內部延伸,所述導引構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細 絲的孔口。
38.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保持元件是球形的。
39.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系統,其中,當所述第二細絲楔入在所述保持元件與所述側 壁之間時,所述保持元件迫使所述偏壓構件從所述推桿的中心線向外樞轉。
全文摘要
公開了一種栓塞彈簧圈植入系統,其中彈簧圈(16、116、216)是機械可脫離的。該彈簧圈包括保持元件(32、132、232),該保持元件可以被可釋放地保持在植入工具(14、114、214)的遠端內。該植入工具可以包括支柱(120),支柱(120)構造成接合第一細絲(30),并當接合第一細絲時防止彈簧圈的釋放。可替代地,可以在植入工具的側壁內設置迫壓裝置(240)和孔口(244),并且第一細絲可以與該孔口和側壁一起可釋放地保持彈簧圈,直到第一細絲被拉回。植入工具還可以包括用于定位第一細絲的定位構件(228)。
文檔編號A61B17/12GK102119004SQ200980131680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5日
發明者亞歷山大·利諾夫, 大衛·巴里, 德利拉·胡伊, 斯蒂芬·龐斯, 本·湯普金斯, 阿拉尼·博斯 申請人:半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