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持針縫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持針縫合器。
技術(shù)背景在手術(shù)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用到持針縫合器,現(xiàn)有的持針縫合器一般包括第一夾桿、 第二夾桿及夾桿鉸接軸,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通過夾桿鉸接軸鉸接,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 的前端為工作端,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后端為手持端。在使用時,手術(shù)者的手指操作第一 夾桿及第二夾桿的手持端,通過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工作端而將縫合針夾緊?,F(xiàn)有的持 針縫合器的結(jié)構(gòu)簡單,但持針及進針均只能沿垂直方向。而在進行腔鏡下操作、胸廓頂止 血、小傷口深度縫合等手術(shù)時,使用現(xiàn)有的持針縫合器及縫合方法很難在所需工作區(qū)域內(nèi) 進行操作,需要作進一步的改進。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陷,提供一種持針縫合器,本實用新型 中,可以由持針縫合器的其中一個夾桿單獨夾針,進而實現(xiàn)水平進針。其技術(shù)方案如下一種持針縫合器,包括第一夾桿、第二夾桿及夾桿鉸接軸,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通 過夾桿鉸接軸鉸接,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前端為工作端,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后端為 手持端;第一夾桿或第二夾桿至少其中之一的工作端包括有兩個相對設(shè)置的夾片且至少其 中一個夾片與夾片控制機構(gòu)連接,兩個夾片之間為持針位。本實用新型中,由于在至少其中一個夾桿上設(shè)有兩個夾片,在手術(shù)時,不但可以按 傳統(tǒng)方式持針(即通過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將縫合針夾緊),也可以通過夾桿上的兩個夾 片將縫合針夾緊,進而實現(xiàn)水平持針及進針,可以實現(xiàn)某些特定區(qū)域的組織縫合。前述技術(shù)方案進一步細化的技術(shù)方案可以是所述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工作端均包括有兩個夾片,所述兩個夾片均與所述夾 片控制機構(gòu)連接;即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上的兩個夾片均可單獨持針。所述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工作端的端部均設(shè)有限位口,該限位口的寬度大于所述 兩個夾片的最小距離而小于兩個夾片的最大距離。當兩個夾片夾緊時,可以將縫合針夾緊, 當兩個夾片松開時,縫合針可被端部的限位口限位并可以限位口內(nèi)移動,而縫合針不至于 脫落。所述夾片控制機構(gòu)包括第一彈片、第二彈片、彈片鉸接軸及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 桿,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的后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夾桿、第二夾桿連接,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 相互鉸接,第一彈片的前端與第二連接桿的后端鉸接,第二連接桿的前端與第二夾桿端部 的兩個所述夾片鉸接;第二彈片的前端與第一連接桿的后端連接,第一連接桿的前端與第 一夾桿端部的兩個所述夾片鉸接。當?shù)谝粖A桿及第二夾桿相互夾緊時,第一彈片及第二彈 片向前推進并使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向前端運動,進而使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上的兩個夾片松開;相反,當?shù)谝粖A桿及第二夾桿相互松開時,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后縮并使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向后退回,進而使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上的兩個夾片夾緊;也就是說, 通過第一夾桿與第二夾桿的夾緊與松開來控制其端部兩個夾片的松開與夾緊。所述第一彈片的長度小于第二彈片的長度。當?shù)谝粖A桿及第二夾桿相互夾緊時, 由于第二彈片較長,第一連接桿相對于第二連接桿向前端推進快,所以第一夾桿上的兩個 夾片總是先于第二夾桿上的兩個夾片松開,以實現(xiàn)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上的兩個夾片先后 順序松開及夾緊。該縫合器還包括有頂桿、連桿及壓桿,頂桿、壓桿分別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桿的工作 端、手持端,連桿的兩端分別與頂桿、壓桿鉸接,在頂桿的端部設(shè)有頂針位。所述頂針位呈凹坑狀且與所述限位口相對應(yīng)。在所述壓桿與所述第一夾桿之間設(shè)有彈性片。一種持針縫合器的使用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將縫合針夾持于第一夾桿的兩個夾片之間;B、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將待縫合組織夾緊,第一夾桿、第二夾桿端部的兩個夾片 松開;C、頂桿將縫合針由第一夾桿向前頂,并穿透組織進入第二夾桿;D、松開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第二夾桿端部的兩個夾片夾緊縫合針,并將縫合針 穿出組織。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持針縫合器,不但可按傳統(tǒng) 方式進行持針縫合,但按傳統(tǒng)持針方式難以縫合區(qū)域,還可實現(xiàn)水平持針縫合,縫合區(qū)域更 廣。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實施例中,所述持針縫合器的結(jié)構(gòu)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實施例中,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工作端的局部剖視圖;圖3是頂桿的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夾桿,2、第二夾桿,3、夾桿鉸接軸,4、夾片,5、限位口,6、第一彈片,7、第二 彈片,8、第一連接桿,9、第二連接桿,10、頂桿,11、連桿,12、壓桿,13、彈性片,14、環(huán)扣,15、 縫合針,16、頂針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持針縫合器,包括第一夾桿1、第二夾桿2及夾桿鉸接軸 3,笫一夾桿1及笫二夾桿2通過夾桿鉸接軸3鉸接,笫一夾桿1及第二夾桿2的前端為工 作端,第一夾桿1及第二夾桿2的后端為手持端;第一夾桿1或第二夾桿2至少其中之一的 工作端包括有兩個相對設(shè)置的夾片4且至少其中一個夾片4與夾片4控制機構(gòu)連接,兩個 夾片4之間為持針位。其中,第一夾桿1及第二夾桿2的工作端均包括有兩個夾片4,兩個夾片4均與夾片4控制機構(gòu)連接;第一夾桿1及第二夾桿2工作端的端部均設(shè)有限位口 5,該限位口 5的 寬度大于兩個夾片4的最小距離而小于兩個夾片4的最大距離。 所述夾片4控制機構(gòu)包括第一彈片6、第二彈片7、彈片鉸接軸及第一連接桿8、第 二連接桿9,第一彈片6及第二彈片7的后端分別與第一夾桿1、第二夾桿2鉸接,第一彈片 6及第二彈片7相互鉸接,第一彈片6的前端與第二連接桿9的后端鉸接,第二連接桿9的 前端與第二夾桿2端部的兩個夾片4鉸接;第二彈片7的前端與第一連接桿8的后端連接, 第一連接桿8的前端與第一夾桿1端部的兩個夾片4鉸接;且第一彈片6的長度小于第二 彈片7的長度。該縫合器還包括有頂桿10、連桿11及壓桿12,頂桿10、壓桿12分別鉸接于 第一夾桿1的工作端、手持端,連桿11的兩端分別與頂桿10、壓桿12鉸接,在頂桿10的端 部設(shè)有頂針位16 ;所述頂針位呈凹坑狀且與限位口 5相對應(yīng),在壓桿12與第一夾桿1之間 設(shè)有彈性片13。在第一夾桿1、第二夾桿2的持手端及壓桿12上均設(shè)有環(huán)扣14以方便操作。本實施例中,持針縫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將縫合針15夾持于第一夾桿1的兩個夾片4之間;B、第一夾桿1及第二夾桿2將待縫合組織夾緊,同時第一夾桿1、第二夾桿2端部 的兩個夾片4先后松開;C、牽拉扣環(huán)14后通過連桿11將頂桿10往前推進,頂桿10在向前推進過程中將 縫合針15由第一夾桿1向前頂,并穿透組織進入第二夾桿2 ;D、松開第一夾桿1及第二夾桿2,則第二夾桿2端部的夾片4先夾緊縫合針15,并 出針穿透組織。本實施例所示連桿11可以與第一夾桿1相互獨立設(shè)置,也可在第一夾桿1內(nèi)設(shè)置 有滑槽,連桿11設(shè)置于該滑槽內(nèi)。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持針縫合器,不但可按傳統(tǒng)方式進行持針縫合,但按傳統(tǒng)持 針方式難以縫合區(qū)域,還可實現(xiàn)水平持針縫合,縫合區(qū)域更廣。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在不 違反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基礎(chǔ)上所作的任何替換與改進,均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一種持針縫合器,包括第一夾桿、第二夾桿及夾桿鉸接軸,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通過夾桿鉸接軸鉸接,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前端為工作端,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后端為手持端;其特征在于,第一夾桿或第二夾桿至少其中之一的工作端包括有兩個相對設(shè)置的夾片且至少其中一個夾片與夾片控制機構(gòu)連接,兩個夾片之間為持針位。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工作端均 包括有兩個夾片,所述兩個夾片均與所述夾片控制機構(gòu)連接。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工作端的端 部均設(shè)有限位口,該限位口的寬度大于所述兩個夾片的最小距離而小于兩個夾片的最大距 罔。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片控制機構(gòu)包括第一彈片、第二 彈片、彈片鉸接軸及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的后端分別與所述第一 夾桿、第二夾桿連接,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相互鉸接,第一彈片的前端與第二連接桿的后端 鉸接,第二連接桿的前端與第二夾桿端部的兩個所述夾片鉸接;第二彈片的前端與第一連 接桿的后端連接,第一連接桿的前端與第一夾桿端部的兩個所述夾片鉸接。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片的長度小于第二彈片的 長度。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該縫合器還包括有頂桿、連桿及壓桿, 頂桿、壓桿分別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桿的工作端、手持端,連桿的兩端分別與頂桿、壓桿鉸接, 在頂桿的端部設(shè)有頂針位。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位呈凹坑狀且與所述限位口 相對應(yīng)。
8.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持針縫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壓桿與所述第一夾桿之間設(shè)有 彈性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持針縫合器,該持針縫合器包括第一夾桿、第二夾桿及夾桿鉸接軸,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通過夾桿鉸接軸鉸接,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前端為工作端,第一夾桿及第二夾桿的后端為手持端;第一夾桿或第二夾桿至少其中之一的工作端包括有兩個相對設(shè)置的夾片且至少其中一個夾片與夾片控制機構(gòu)連接,兩個夾片之間為持針位。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持針縫合器,不但可以進行垂直縫合,還可實現(xiàn)水平持針縫合,縫合區(qū)域更廣。
文檔編號A61B17/06GK201558139SQ20092017445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鄭明輝 申請人:鄭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