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頭皮止血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開顱手術中切開及縫合頭皮時所用的一種頭皮止血夾,屬于醫用 手術器具。
背景技術:
顱腦手術中因頭皮血管解剖上的特殊性,出血較多,使頭皮止血成為手術中的重 要一步。同時由于血液資源是十分緊缺的,因此減少頭皮出血也就成為手術中的重要環節。 目前普通頭皮夾廣泛應用于顱腦手術中,其作用就是切開頭皮后的頭皮止血,現在臨床應 用的頭皮夾為15X8X7. 5mm中空的類橢圓柱體,但在手術應用中我們發現其存在以下不足1、頭皮夾寬度及開口度不足(卡口均矩形)。對于大部分顱腦損傷病人,傷后多有 不程度的頭皮腫脹,而此時普通頭皮夾而使用中存在夾固不確定、止血不可靠,且經常有頭 皮自行夾脫落現象,造成不必要的失血和手術材料的浪費。2、頭皮夾操作時需要醫護兩個人的配合進行,可能存在配合不默契或不一協調現 象,會延長頭皮止血的時間,增加術中出血。3、頭皮夾與頭皮夾鉗不在同一廠家生產,而目前市場上頭皮夾鉗樣式不一,有的 頭皮夾卡口與頭皮夾鉗不配套,增加了醫護配合的難度,甚至出現頭皮夾鉗與頭皮夾根本 不能對合現象,造成手術器械與材料的不必要浪費。4、普通的頭皮夾在手術結束縫合頭皮時需要先拆除頭皮夾再進行頭皮縫合,這樣 就增加頭皮出血的機會和出血量,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費用,基本造成血液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頭皮止血夾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合 理、固定可靠和止血效果優良的頭皮止血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結合附圖說明如下一種頭皮止血夾,主要由橫截面為類似于桃形的筒狀柱體組成,所述的筒狀柱體 的最寬處側面上開有卡口,該卡口為梯形卡口。所述的筒狀柱體的長為18mm,高為10mm,最寬處為8mm,卡口深為4mm,卡口的梯形 上底邊和下底邊分別為4mm和8mm。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得頭皮止血夾的不足之處,在 長度、寬度及深度上進行了調整,同時對現有的頭皮止血夾的夾鉗卡口形狀及位置進行了 調整改進設計,改進后的頭皮止血夾可以使頭皮止血過程更方便、快捷、確切,同時在縫合 頭皮時出能減少出血,縮短縫合時間。其優勢在于夾固更可靠,止血效果更佳,安放及拆卸 更方便快捷,減少醫護操作配合中的難度,減少醫生的操作次數,縮短了開顱時間,利于急 診病人的搶救。同時縮短了縫合頭皮時間并減少在此過程中的出血,降低手術消耗及成本。 具有結構合理、固更可靠、使用輕松快速、拆卸方便和止血效果更佳等優點。
圖1是本用新型頭的頭皮止血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付圖所示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及使用過程。一種頭皮止血夾,主要由橫截面為類似于桃形的筒狀柱體組成,所述的筒狀柱體 的最寬處側面上開有卡口,該卡口為梯形卡口。改進式頭皮止血夾仍為類橢圓體(參閱圖1),長為18mm,高為10mm,寬為8mm,卡 口深為4mm,卡口的梯形上底邊和下底邊分別為4mm和8mm。因為顱腦手術一般切口較長, 多在15cm 30cm左右,甚至更長,目前使用普通頭皮夾最少也需要20 40個,而改良式 頭皮止血夾只需14 30個左右,減少醫生和護士的操作次數,縮短了開顱時間,利于急診 病人的搶救。改進式頭皮止一血夾采用梯形卡口,同時將卡口設于夾子的最寬處(如結構樣圖 所示),此設計能擴大卡口的開口度,有利于不同樣式持夾鉗與改良式頭皮止血夾的對合, 減少醫護操作配合中的難度,間接縮短了手術時間。改進式頭皮止血夾的長度是根據手術縫合針距設計,正常頭皮縫合時針間距約為 lcm,因此在切開頭皮上頭皮夾時每兩個夾子之間留有約0. 2cm間隙,而在縫合頭皮時術者 就可以先不拆卸改良式頭皮止血夾,首先于每兩個夾子之間縫合一針,使頭皮對位更準確, 且有效防止頭皮出血,然后再逐一去除頭皮夾的同時縫合頭皮,最大程度減少頭皮出血,明 顯縮短手術時間。由于單個改良式頭皮止血夾長度的增大,因而對手術來講,降低手術成本及消耗。
權利要求一種頭皮止血夾,主要由橫截面為類似于桃形的筒狀柱體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狀柱體的最寬處側面上開有卡口,該卡口為梯形卡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頭皮止血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狀柱體的長為18mm, 高為10mm,最寬處為8mm,卡口深為4mm,卡口的梯形上底邊和下底邊分別為4mm和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開顱手術中切開及縫合頭皮時所用的一種頭皮止血夾,屬于醫用手術器具。該頭皮止血夾主要由橫截面為類似于桃形的筒狀柱體組成,所述的筒狀柱體的最寬處側面上開有卡口,該卡口為梯形卡口。所述的筒狀柱體的長為18mm,高為10mm,最寬處為8mm,卡口深為4mm,卡口的梯形上底邊和下底邊分別為4mm和8mm。本實用新型了克服現有頭皮止血夾存在的不足,具有結構合理、固更可靠、使用輕松快速、拆卸方便和止血效果更佳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B17/122GK201602821SQ20092009505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8日
發明者姜華, 李冬梅, 王芃 申請人: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