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外傷脫位牙三維固定托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牙科治療器材,特別是一種外傷脫位牙 三維固定托槽。
背景技術:
目前,外傷脫位牙固定多采用鋼絲(尼龍絲)結合樹脂夾板、光 敏樹脂貼合夾板、成品牙弓夾板等固定方法。鋼絲(尼龍絲)結合樹 脂夾板治療的不足之處是要在正常牙上制作槽溝,損傷牙齒,常導致 固定區域牙齦的炎癥反應。光敏樹脂貼合夾板的不足之處是難以清除 牙面上殘余的樹脂。利用牙弓夾板治療的不足之處是強度大、結扎絲 易脫、對牙控制差、牙周衛生差。該領域的最新進展是超強纖維增強 復合樹脂夾板技術、方絲片斷弓技術。超強纖維增強復合樹脂夾板技 術是將超強纖維應用于外傷性松動脫位牙的固定,但粘接固定時樹脂 廣泛分布于牙面及外展隙,造成了拆除困難,甚至拆除時導致牙齒人 為性磨損。方絲片斷弓技術更符合松動脫位牙固定的力學要求,其.性 能優于牙弓夾板、尼龍絲結扎,廣泛應用于臨床,療效可靠。但片斷 弓的彎制難度大、熱處理時易導致弓絲變形、費時、結扎時松緊程度 不一,結扎后脫位牙、基牙異常受力等缺陷,仍制約著該項技術的推 廣和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傷脫位牙三維固定托槽,結合超 強纖維,實現快速固定、易拆除,對基牙、脫位牙不形成醫療性損傷 等優點,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裝置主要 由托槽基板和托槽體組成。托槽基板采用常規弧形。托槽體由托槽翼 及連接體組成,托槽翼與連接體形成槽溝。4個"r"形的托槽翼上部 的內外翼采用圓弧設計,內翼之間距小于槽溝間距。水平連接體將4 個托槽翼垂直連接,連接體中央部分即成托槽槽溝溝底。托槽槽溝呈 上窄下寬的方形或呈"Q"形的半圓形,槽溝底部設置有縱向和橫向 凹槽。將本裝置分別粘接固定在脫位牙和基牙表面,在槽溝內放入流 動樹脂,將超強纖維放入槽溝內固化。多個基牙與脫位牙通過超強纖 維連接,即可實現對脫位牙的三維固定。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構造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剖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及超強纖維連接關系圖。
圖中1、托槽基板,2、托槽體,3、連接基板,4、托槽翼,5、 內翼,6、外翼,7、槽溝,8、槽溝溝底,9、橫向凹槽,10、縱向凹 槽,11、網底凹槽,12、超強纖維,13、樹脂。
具體實施例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弧形托槽基板1上固定設
置托槽體2。托槽體2由托槽翼4及連接基板3組成,"r"形的托槽 翼4垂直設置于連接基板3上,其間形成的槽溝7為上窄下寬的方形 或呈反"Q"形的半圓形,槽溝7的底部8設置有橫向凹槽9和縱向 凹槽10,縱橫交錯處為網底凹槽11。與托槽基板1固連接的連接基 板3為水平狀。4個"r"形的托槽翼4上部為圓弧形內翼5、外翼6, 內翼5之間的間距小于槽溝7間距。槽溝7為上窄下寬的方形或呈反 形的半圓形,其間距為0.8—1.5 mm。將本裝置分別粘接固定 在脫位牙和基牙表面,在槽溝內放入流動樹脂13,將超強纖維12放 入槽溝7內固化,即將脫位牙和基牙串聯固定,達到治療目的。
使用時,常規粘貼本裝置。在槽溝7內放入流動樹脂13,用器 械將超強纖維12放入槽溝7。用酒精棉球塑形,常規固化,即可實 現松動脫位牙、基牙的失狀位、冠狀位、水平位固定(圖4)。拆除 時,用托槽拆除鉗夾住托槽外翼6使一輕力,即可輕松去除托槽,磨 除粘結劑,拋光即可。
本實用新型固定外傷松動脫位牙方便、省時、無技術難度,具 有易生產、成本低等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外傷脫位牙三維固定托槽,包括托槽基板(1)和托槽體(2),托槽體(2)由托槽翼(4)和連接基板(3)組成,其特征是“r”形的托槽翼(4)垂直設置于連接基板(3)上,其間形成的槽溝(7)為上窄下寬的方形或呈反“Ω”形的半圓形,槽溝(7)的底部(8)設置有橫向凹槽(9)和縱向凹槽(10)。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維固定托槽,其特征是4個"r"形的托槽翼(4)上部的內外翼(5)、 (6)為圓弧狀,內翼(5)之間的間距小于 槽溝(7)間距。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三維固定托槽,其特征在于槽溝(7)間距為0.8—1.5mm,槽溝底部(8)設置有縱向凹槽(10)和橫向凹槽(9),縱橫交錯處為網底凹槽(ll)。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牙科治療器材,特別是一種外傷脫位牙三維固定托槽。包括一托槽基板及托槽體,托槽體由托槽翼和連接基板組成。其技術關鍵是4個“r”形的托槽翼與連接體形成上窄下寬槽溝,槽溝底部有縱向和橫向凹槽。治療時,在槽溝內放入流動樹脂,將超強纖維放入槽溝內固化,即可實現對脫位牙的三維固定。本實用新型固定外傷松動脫位牙簡單、省時、無技術難度,具有易生產、成本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C7/00GK201333102SQ20092003179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21日
發明者東紅崗, 洪 周, 星 文 申請人:東紅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