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霧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噴霧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呼吸照護上并可將藥物溶劑氣霧 化,能夠有效提升氣霧輸送效率且便于增加液體的噴霧器。
背景技術:
一般氣霧治療通常是借由氣霧裝置的噴霧器將藥物溶劑氣霧化后,再經由輸送管 輸送至患者的肺部,使得藥物能沉積在患者肺部。請參閱圖1所示,是一般氣霧裝置用于供患者使用的示意圖。一般的氣霧裝置1 包含一噴霧器11,噴霧器11包括一用以承裝藥物溶劑10的罐體111,及一螺接并蓋合于 罐體111上的蓋體112,蓋體112頂端設有一用以連接氧氣供應源12的氧氣出口 121的氣 體轉接頭113,而蓋體112左側凸設有一用以供氦氣供應源13的輸送管131套設的進氣管 114,借此,氧氣供應源12及氦氣供應源13能夠分別提供壓縮氧氣及壓縮氦氣至噴霧器11 內。噴霧器11內的吸管115會將藥物溶劑10往上吸至壓縮氧氣及壓縮氦氣的進氣處,通 過氣霧產生件116將藥物溶劑10轉換成氣霧后,借由壓縮氧氣及壓縮氦氣兩種輸送氣體的 輸送,使得氣霧能經由套接在出氣管117的輸送管14,以及輸送管14末端用以罩覆于患者 16臉部的面罩15傳送至患者16的肺部。然而,此種氣霧裝置1的噴霧器11是設置在鄰近氧氣供應源12及氦氣供應源13 的位置,因此噴霧器11所產生的氣霧在輸送氣體的輸送過程中,容易殘留在輸送管14內, 而造成傳送至患者16肺部的氣霧量下降。另外,此噴霧器11的蓋體112內表面設有延伸 管118,用以導引壓縮氦氣與氣霧進行混合,但是因為氦氣比重較輕,且噴霧器11未設有擋 板來改變壓縮氦氣的流向,因此,壓縮氦氣容易存留在延伸管118的頂部位置,降低了與氣 霧混合的量。雖然延伸管118的設計能使輸送氣體與氣霧混合后再由出氣管117送出,但 輸送氣體帶動氣霧由延伸管118底端排出后,部分的輸送氣體會將氣霧往左側或前后側的 空間帶動,而無法直接往右側的空間內流動,且輸送氣體需帶動氣霧填滿內部空間后才能 達到將氣霧輸送至出氣管117的效果,因此,會造成氣霧輸送效率的降低,以及無效容積的 使用增加。又,進氣管114及氣體轉接頭113皆設置在蓋體112外部,此種結構設計方式會 造成噴霧器11在體積上的增加。再者,若罐體111內部的藥物溶劑10不足時,需要將蓋體 112相對于罐體111旋開后,才能將藥物溶劑10添加至罐體111內,在使用上較為不便。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噴霧器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 加以進一步改進。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是長 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此顯然是相關業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噴霧器,實屬當前重 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噴霧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噴霧器,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體積小且能有效提升氣霧輸送效率并且便于增加液體的噴霧器,非常適于實用。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 出的一種噴霧器,該噴霧器包含一罐體、一蓋體,以及一氣霧產生單元;該罐體,頂端呈開放 狀并界定有一儲液空間;該蓋體,蓋覆于該罐體頂端,該蓋體包括一底端呈開放狀的外殼、 一設于該外殼內表面的第一管壁、一設于該外殼內表面的第二管壁,及一設置于該外殼上 的輸出管,該外殼具有一第一插接孔及一第二插接孔,該第一管壁界定出一端與該第一插 接孔連通的一第一氣體流道,該第二管壁界定出一端與該第二插接孔連通的一第二氣體流 道;該氣霧產生單元,插接于該第一管壁并與該第一氣體流道的另一端連通,該氣霧產生單 元能通過該第一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體將該儲液空間內的液體轉換成氣霧,并通過該 第一、第二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體將氣霧經由該輸出管輸出。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蓋體還包括一設置于該外殼內表面用以阻隔 該第二氣體流道及該輸出管的隔板。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隔板呈直立狀,該第二氣體流道另一端面向該 隔板。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外殼與隔板共同界定出一供該氣霧產生單元 所產生的氣霧排出的排出空間,及一氣霧輸出空間,該排出空間與該第二氣體流道另一端 及該儲液空間連通,該氣霧輸出空間與該儲液空間及該輸出管連通。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蓋體還包括一設置于該外殼內表面的隔板,該 外殼與該隔板共同界定出一供該氣霧產生單元所產生的氣霧排出的排出空間,及一氣霧輸 出空間,該排出空間與該第二氣體流道另一端及該儲液空間連通,該氣霧輸出空間與該儲 液空間及該輸出管連通。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隔板呈直立狀,該第二氣體流道另一端面向該 隔板。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管壁界定出該第一氣體流道的內徑與該 外殼界定出該第一插接孔的孔徑相當,該第二管壁界定出該第二氣體流道的內徑與該外殼 界定出該第二插接孔的孔徑相當。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管壁界定出該第一氣體流道的內徑與該 外殼界定出該第一插接孔的孔徑相當,該第二管壁界定出該第二氣體流道的內徑與該外殼 界定出該第二插接孔的孔徑相當。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第一插接孔及該第二插接孔位于該外殼的同一側。較佳地,前述的噴霧器,其中所述的蓋體還包括一貫穿該外殼使該儲液空間與外 部連通并界定出一進液孔的連通管,及一可拆卸地套設于該連通管上以封閉該進液孔的封 蓋,該氣霧產生單元包括一與該第一氣體流道連通的噴嘴,該連通管具有一位于該噴嘴下 方一段距離且相間隔的出液口。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為達到上述目 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噴霧器,包含一罐體、一蓋體,以及一氣霧產生單元。罐體頂端呈開放狀并界定有一儲液空間,蓋體蓋覆于罐體的頂端,蓋體包括一底端呈開放狀的外殼、一設于 外殼內表面的第一管壁、一設于外殼內表面的第二管壁,及一設置于外殼上的輸出管,外殼 具有一第一插接孔及一第二插接孔,第一管壁界定出一端與第一插接孔連通的一第一氣體 流道,第二管壁界定出一端與第二插接孔連通的一第二氣體流道,氣霧產生單元插接于第 一管壁并與第一氣體流道另一端連通,氣霧產生單元能通過第一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 體將儲液空間內的液體轉換成氣霧,并通過第一、第二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體將氣霧 經由輸出管輸出。前述的噴霧器,蓋體還包括一設置于外殼內表面用以阻隔第二氣體流道及輸出管 的隔板,隔板呈直立狀,第二氣體流道另一端面向隔板。外殼與隔板共同界定出一供氣霧產 生單元所產生的氣霧排出的排出空間,及一氣霧輸出空間,排出空間與第二氣體流道另一 端及儲液空間連通,氣霧輸出空間與儲液空間及輸出管連通。前述的噴霧器,第一管壁界定出第一氣體流道的內徑與外殼界定出第一插接孔的 孔徑相當,第二管壁界定出第二氣體流道的內徑與外殼界定出第二插接孔的孔徑相當,借 此,能增加與輸送管接觸的面積,使得輸送管能穩固地經由第一、第二插接孔插置于第一、 第二氣體流道內。前述的噴霧器,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位于外殼的同一側,能方便照護人員在 同一方向上進行輸送管的插置,借此,能提升組裝的速度及組裝的便利性。前述的噴霧器,蓋體還包括一貫穿外殼使儲液空間與外部連通并界定出一進液孔 的連通管,及一可拆卸地套設于連通管上以封閉進液孔的封蓋。前述的噴霧器,氣霧產生單元包括一與第一氣體流道連通的噴嘴,連通管具有一 位于噴嘴下方一段距離且相間隔的出液口。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噴霧器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1、本發明借由設置在外殼內表面的第一、第二管壁結構設計,使得輸送管能分別 經由第一、第二插接孔穩固地插置于第一、第二氣體流道內,借此,能夠縮小噴霧器制造時 的體積,可以有效地減少無效容積。2、再者,借由隔板的設計,使得經由第二氣體流道流出的壓縮氦氣經由隔板的阻 擋而改變流向,并朝向氣霧產生件所產生的氣霧處流動,使得壓縮氦氣能夠有效地與氣霧 混合后,與壓縮氧氣共同將氣霧順暢地輸送至氣霧輸出空間并經由輸出管輸出,借此,能夠 有效地提升氣霧被輸送的效率。3、此外,蓋體的連通管設計,能夠提升照護人員添加藥物溶劑時的便利性,非常適 于實用。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體積小且能有效提升氣霧輸送效率并且便于增加液 體的噴霧器,非常適于實用。本發明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誠為 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 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 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一般氣霧裝置用于供患者使用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 明噴霧罐的一較佳實施例應用于供患者使用的氣霧裝置上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4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蓋體的仰視圖。圖6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圖7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 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噴霧器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 細說明如后。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一個較 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當可對本發明為達成 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只是提供參 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 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請參閱圖2所示,是本發明噴霧罐的一較佳實施例應用于供患者使用的氣霧裝置 上的示意圖。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噴霧器2,是應用于一氣霧裝置200中,氣霧裝置200 用以供患者5進行呼吸照護。氣霧裝置200包含一氣體供應源31、一氣體供應源32、一 T 形管件33以及一面罩34,該氣體供應源31可通過一輸送管35與噴霧器2連通,以提供噴 霧器2壓縮氣體,氣體供應源32可以通過一輸送管36與噴霧器2相連通,以提供噴霧器2 壓縮氣體。在本實施例中,氣體供應源31為一用以提供噴霧器2壓縮氧氣的氧氣供應器, 而氣體供應源32為一用以提供噴霧器2壓縮氦氣的氦氣供應器。噴霧器2設置于T形管 件33與輸送管35、36之間,T形管件33的第一端331與噴霧器2相連通,T形管件33的第 二端332與面罩34相連通,借此,噴霧器2可將產生的氣霧通過T形管件33以及罩覆于患 者5臉部的面罩34傳遞至患者5的肺部。另外,患者5呼氣時,其呼出的氣體可經由面罩 34及T形管件33的第三端333排出至外部。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圖3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 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噴霧器2包含一罐體21、一蓋體22,以及一氣 霧產生單元24 ;上述的罐體21,頂端呈開放狀并界定有一儲液空間211,儲液空間211用以承裝液 體,在本實施例中,液體是以藥物溶劑6為例作說明,當然,儲液空間211也可承裝水。請參閱圖4、圖5及圖6所示,圖5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蓋體的仰視圖, 圖6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上述的蓋體22,是用以蓋覆于罐體21的 頂端,蓋體22包括一底端呈開放狀的外殼221,外殼221內表面近底端處設有一段內螺紋 222,外殼221的內螺紋222用以與罐體211外表面近頂端處的一段外螺紋212螺接,借此, 使得蓋體22能螺鎖于罐體21上并蓋覆于罐體21頂端。蓋體22的外殼221同一側處設有一第一插接孔223,及一與第一插接孔223相間隔的第二插接孔224,外殼221的內表面設 有一呈直立狀的隔板225,外殼221與隔板225共同界定出一與儲液空間211相連通的排出 空間226,及一與儲液空間211連通的氣霧輸出空間227。請參閱圖5、圖6及圖7所示,圖7是本發明噴霧罐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 外殼221的內表面凸設有分別位于排出空間226內的一第一管壁228,及一第二管壁229, 第一管壁228呈L形并界定有一第一氣體流道230,第二管壁229呈水平延伸并界定有一第 二氣體流道231,第一氣體流道230 —端與第一插接孔223連通,而另一端與排出空間226 連通,輸送管35可經由第一插接孔223插置于第一氣體流道230內,借此,輸送管35所傳 遞的壓縮氧氣能經由第一氣體流道230流通至排出空間226內。第二氣體流道231—端與 第二插接孔224連通,而另一端與排出空間226連通,輸送管36可經由第二插接孔224插 置于第二氣體流道231內,借此,輸送管36所傳遞的壓縮氦氣能經由第二氣體流道231流 通至排出空間226內。
在本實施中,第一管壁228界定出第一氣體流道230的內徑與外殼221界定出第 一插接孔223的孔徑相當,而第二管壁229界定出第二氣體流道231的內徑與外殼221界 定出第二插接孔224的孔徑相當,當輸送管35、36分別經由第一、第二插接孔223、224插置 于第一、第二氣體流道230、231內時,輸送管35外表面能同時與外殼221界定出第一插接 孔223的內周面以及第一管壁228界定出第一氣體流道230的內周面接觸,而輸送管36的 外表面能夠同時與外殼221界定出第二插接孔224的內周面以及第二管壁229界定出第二 氣體流道231的內周面相接觸,借此,能夠增加與輸送管35、36接觸的面積,使得輸送管35、 36能夠穩固地插置于第一、第二氣體流道230、231內。另外,借由第一、第二插接孔223、224 設在外殼221同一側的設計方式,能夠方便照護人員在同一方向上進行輸送管35、36的插 置,借此,能提升組裝的速度及組裝的便利性。請參閱圖4、圖6及圖7所示,上述的氣霧產生單元24,包括一氣霧產生件241,及 一吸管242 ;氣霧產生件241具有一用以插接于第一管壁228并與第一氣體流道230另一端 連通的中空柱體243,中空柱體243并界定有一使第一氣體流道230與排出空間226連通的 噴嘴244,第一氣體流道230內的壓縮氧氣可經由噴嘴244噴至排出空間226內。中空柱體 243外表面凸設有一限位環245,限位環245用以與第一管壁228底端抵接,借此,能限制中 空柱體243插接于第一管壁228上的深度。限位環245底面朝下延伸形成一支柱246,支柱 246底端用以供吸管242套接,支柱246外表面橫向凸設有一側柱247,及一位于側柱247 下方的阻擋柱248,側柱247與支柱246共同界定有一液體流道249,液體流道249具有一 形成于側柱247末端且緊鄰于噴嘴244的液體流出口 250,液體流道249底端則與吸管242 連通。阻擋柱248長度較側柱247長度長且位于噴嘴244下方,當第一氣體流道230內的 壓縮氧氣經由噴嘴244噴出時,噴嘴244下方會形成局部的負壓狀態,使得儲液空間211內 的藥物溶劑6經由吸管242被往上吸,藥物溶劑6會經由液體流道249的液體流出口 250 流出,由于噴嘴244持續將壓縮氧氣朝下噴出,因此,經由液體流出口 250流出的藥物溶劑 6會借由壓縮氧氣的傳送而撞擊阻擋柱248,使得藥物溶劑6被撞擊粉碎而形成位在排出空 間226內的氣霧粒子。由于第二氣體流道231另一端面向隔板225,因此,經由第二氣體流道231流出的 壓縮氦氣會因隔板225的阻擋而改變流向,使得壓縮氦氣向下流動。位在排出空間226內的氣霧借由壓縮氦氣以及壓縮氧氣的輸送能通過儲液空間211頂端而流通至氣霧輸出空 間227內,由于蓋體22的外殼221上凸設有一與氣霧輸出空間227連通并可供T形管件 33的第一端331 (如圖2所示)套接的輸出管232,因此,氣霧輸出空間227內的氣霧能借 由壓縮氦氣以及壓縮氧氣的輸送經由輸出管232傳遞至T形管件33以及面罩34上,而順 利地將氣霧傳遞至患者5的肺部。需要說明的是,借由比重較氧氣比重輕的氦氣輸送氣霧, 使得氣霧能夠更有效且確實地傳遞至患者5的肺部。當然,噴霧器2在使用上,也可選擇不 插置輸送管36,使得噴霧器2只借由壓縮氧氣輸送氣霧,但是在輸送的效率上就不如本實 施例同時采用壓縮氧氣及壓縮氦氣的輸送效率佳,而輸出管232也可以直接與面罩34相連 接,并不受限于本實施例所揭露的輸出管232與T形管件33連接的設計方式。再者,借由 隔板225區隔出排出空間226以及氣霧輸出空間227的設計,使得經由第二氣體流道231 流出的壓縮氦氣經由隔板225的阻擋而改變流向,并朝向氣霧產生件241所產生的氣霧處 流動,由于壓縮氦氣與壓縮氧氣的氣流方向一致,因此當 壓縮氦氣有效地與氣霧混合后,能 與壓縮氧氣共同將氣霧順暢地輸送至氣霧輸出空間227并經由輸出管232輸出,借此,能有 效地提升氣霧被輸送的效率,并能減少無效容積,避免如先前現有技術中,因輸送氣體的流 向無法一致以及輸送氣體需帶動氣霧填滿內部空間的因素,而導致氣霧的輸送效率降低。蓋體22還包括一貫穿外殼221使儲液空間211與外部連通的連通管233,及一封 蓋234,連通管233界定有一進液孔235,封蓋234可拆卸地套設于連通管233頂端以封閉 進液孔235。當儲液空間211內的藥物溶劑6不足時,照護人員可將封蓋234拆離連通管 233,并直接經由進液孔235添加藥物溶劑6至儲液空間211內,與先前現有技術相較下,更 能增添使用上的便利性。另外,連通管233具有一位于氣霧產生件241的噴嘴244下方一段 距離且相間隔的出液口 236,借此,藥物溶劑6能順暢地經由出液口 236流至儲液空間211 內,避免受到噴嘴244及液體流出口 250在作用時的影響。本實例的噴霧器2在應用在氣霧裝置200時,由于第一、第二插接孔223、224能分 別供輸送管35、36插置,因此,噴霧器2能設置在靠近患者5端使用,借此,能減少噴霧器2 所產生的氣霧殘留在管路上。另外,借由設置在外殼221內表面的第一、第二管壁228、229 設計,使得輸送管35、36能分別經由第一、第二插接孔223、224穩固地插置于第一、第二氣 體流道230、231內,借此,能縮小噴霧器2制造時的體積,因此,當噴霧器2應用在小流量的 場合時(例如供嬰兒使用),能有效減少無效容積并提升氣霧輸送效率。歸納上述,本發明在本實施例的噴霧器2,借由設置在外殼221內表面的第一、第 二管壁228、229結構設計,使得輸送管35、36能夠分別經由第一、第二插接孔223、224穩固 地插置于第一、第二氣體流道230、231內,借此,能縮小噴霧器2制造時的體積,以有效減少 無效容積。再者,借由隔板225的設計,使得經由第二氣體流道231流出的壓縮氦氣經由隔 板225的阻擋而改變流向,并朝向氣霧產生件241所產生的氣霧處流動,使得壓縮氦氣能有 效地與氣霧混合后,與壓縮氧氣共同將氣霧順暢地輸送至氣霧輸出空間227并經由輸出管 232輸出,借此,能有效地提升氣霧被輸送的效率。此外,蓋體22的連通管233設計,能提升 照護人員添加藥物溶劑6時的便利性,確實能達到本發明所訴求的目的及功效。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 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噴霧器,其特征在于該噴霧器包含一罐體、一蓋體,以及一氣霧產生單元;該罐體,頂端呈開放狀并界定有一儲液空間;該蓋體,蓋覆于該罐體頂端,該蓋體包括一底端呈開放狀的外殼、一設于該外殼內表面的第一管壁、一設于該外殼內表面的第二管壁,及一設置于該外殼上的輸出管,該外殼具有一第一插接孔及一第二插接孔,該第一管壁界定出一端與該第一插接孔連通的一第一氣體流道,該第二管壁界定出一端與該第二插接孔連通的一第二氣體流道;該氣霧產生單元,插接于該第一管壁并與該第一氣體流道的另一端連通,該氣霧產生單元能通過該第一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體將該儲液空間內的液體轉換成氣霧,并通過該第一、第二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體將氣霧經由該輸出管輸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蓋體還包括一設置于該外殼內 表面用以阻隔該第二氣體流道及該輸出管的隔板。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隔板呈直立狀,該第二氣體流道 另一端面向該隔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殼與隔板共同界定出一供該 氣霧產生單元所產生的氣霧排出的排出空間,及一氣霧輸出空間,該排出空間與該第二氣 體流道另一端及該儲液空間連通,該氣霧輸出空間與該儲液空間及該輸出管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蓋體還包括一設置于該外殼內 表面的隔板,該外殼與該隔板共同界定出一供該氣霧產生單元所產生的氣霧排出的排出空 間,及一氣霧輸出空間,該排出空間與該第二氣體流道另一端及該儲液空間連通,該氣霧輸 出空間與該儲液空間及該輸出管連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隔板呈直立狀,該第二氣體流道 另一端面向該隔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管壁界定出該第一氣體流 道的內徑與該外殼界定出該第一插接孔的孔徑相當,該第二管壁界定出該第二氣體流道的 內徑與該外殼界定出該第二插接孔的孔徑相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管壁界定出該第一氣體流 道的內徑與該外殼界定出該第一插接孔的孔徑相當,該第二管壁界定出該第二氣體流道的 內徑與該外殼界定出該第二插接孔的孔徑相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插接孔及該第二插接孔位 于該外殼的同一側。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霧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蓋體還包括一貫穿該外殼使 該儲液空間與外部連通并界定出一進液孔的連通管,及一可拆卸地套設于該連通管上以封 閉該進液孔的封蓋,該氣霧產生單元包括一與該第一氣體流道連通的噴嘴,該連通管具有 一位于該噴嘴下方一段距離且相間隔的出液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噴霧器,包含一罐體、一蓋體及一氣霧產生單元,罐體界定有儲液空間,蓋體蓋覆于罐體頂端并包括一外殼、一設于外殼內表面的第一管壁、一設于外殼內表面的第二管壁,及一設于外殼上的輸出管,外殼具有一第一及一第二插接孔,第一管壁界定出與第一插接孔連通的第一氣體流道,第二管壁界定出與第二插接孔連通的第二氣體流道,氣霧產生單元插接于第一管壁并與第一氣體流道連通,氣霧產生單元通過第一氣體流道所傳遞的壓縮氣體將儲液空間內液體轉換成氣霧,并通過第一、第二氣體流道傳遞的壓縮氣體將氣霧經由輸出管輸出。本發明可以縮小噴霧器制造體積,有效減少無效容積,能有效提升氣霧被輸送的效率,并能提升照護人員添加藥物溶劑時的便利性。
文檔編號A61M11/02GK101816988SQ20091012601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6日
發明者李清昭, 湯姆士·羅斯契, 顏瑜倩 申請人:崇仁科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