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菌藥物制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大蒜素(Allicin)又名大蒜新素,化學名二烯丙基三硫化物(CH2=CH2CH22S2S2S2CH22CH=CH2),是從蒜的球形鱗莖中提取的揮發性油狀物,是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大蒜素除具有大蒜傳統的抗菌、抗病毒、抗原蟲的作用外,現代醫學證明其還具有抗腫瘤、將血脂、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被譽為“天然廣譜抗生素”,純大蒜素的殺菌作用是青霉素的100倍,在當今抗生素被濫用,抗菌性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大蒜油被認為是理想安全的替代選擇。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大蒜的化學、藥理和臨床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證明大蒜素具有卓越的功效。但是大蒜油的揮發性、不穩定性以及對人體粘膜具有較強的刺激性限制了大蒜素的廣泛使用。目前,大蒜油制劑有片劑、腸溶片劑、膠囊劑、腸溶膠囊、腸溶膠丸、軟膠囊、注射劑等劑型,但是目前的這些劑型均存在一些缺陷,具體表現在1、普通片齊IJ、膠囊齊IJ、軟膠囊是在胃崩解,主藥在酸性條件下穩定性差,易降解,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2、腸溶片劑雖然能避免胃酸破壞,但在胃內滯留時間叫微丸滯留時間長,在腸部釋藥沒有微丸均勻性好;腸溶膠囊在胃部容易打開,從而部分被破壞。3、腸溶膠丸也有可能因食物擠壓破裂,即使在腸部打開,其藥物分布濃度相對微丸要集中得多,不利于藥物的吸收,從而沒有同等劑量下微丸制劑的藥效。公開號為CN101006994的中國專利申請大蒜素腸溶膠囊及其制配方法公開了一種大蒜素腸溶膠囊及其制配方法,該專利申請是將大蒜油用環糊精包和,然后再制成顆粒或者微丸,最后套膠囊殼得到,這種腸溶膠囊其微丸在腸內溶解后,用環糊精包和大蒜油的成本較高,而且環糊精包和的包和性不好導致大蒜素容易降解穩定性不好。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穩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在腸道內溶解的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是以微丸技術為基礎,用輔料吸收大蒜油使其完全形成水溶性的分散體,然后再在其外層包裹腸溶性材料,最后套膠囊殼從而實現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
背景技術:
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由素丸和包衣層,其中素丸包括藥物有效成分大蒜油和素丸輔料,所述的素丸輔料包括丸芯、粘合劑、吸收劑、崩解劑、抗氧劑和抗粘劑,包衣層包括腸溶包衣和隔離層,素丸中各組分按下述重量百分比配比5%40%大蒜油、10%60%丸芯、2%10%粘合劑、20%50%吸收劑、0.5%5%抗氧劑、0.5%10%崩解劑、2%20%抗粘劑。所述的素丸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11.3%大蒜油、48.7%丸芯、8%粘合劑、24.3%吸收劑、抗氧劑、1.6%崩解劑和4.7%抗粘劑。所述的粘合劑是PVP或者CMCNa。所述的崩解劑是交聯PVP或交聯CMCNa。所述的丸芯是蔗糖丸芯、淀粉丸芯或者微晶纖維素丸芯。所述的吸收劑是淀粉、微晶纖維素、乳糖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所述的包衣層中的腸溶包衣材料是蟲膠或丙烯酸樹脂。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取處方量的素丸輔料,加95%乙醇充分混懸后加入大蒜油,攪拌30min,加入TW-80繼續攪拌30min以上,備用;b、取丸芯置于制丸機內,上料制丸,制成微丸,參數控制如下轉速350rpm。溫度24dec,噴漿25,風量中轉大;C、取微丸進行包衣,上腸溶包衣液,參數控制如下轉速400rpm,溫度27dec,噴漿8,風量大;結束后繼續隔離包衣,結束收料。本發明是以微丸技術為基礎,采取輔料吸附法,將大蒜油(有效成分為三硫二丙烯,即大蒜素)制成水溶性分散體,再外被腸溶材料如蟲膠等耐酸性材料,制成后裝入普通膠囊內,從而完成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的制備。本發明采用輔料吸收法,將大蒜油制備成水溶性的分散體,改變了傳統上大蒜油用環糊精包和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大蒜油的水溶性,大蒜油水溶性的提高使其在腸道內形成分散體提高了腸對大蒜素的吸收,降低了對腸粘膜的刺激。本發明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與現有的大蒜素劑型比較具有劑型先進性,從而也能保證藥物的有效性和穩定性,生物利用度較高,而且,本發明腸溶微丸避免了藥物在胃內溶解而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同時也保證了大蒜素不會被胃酸破壞而影響其藥效。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實施例1本實施例制備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采用如下處方素丸處方<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包衣處方蟲膠149.2g,加1500ml95%乙醇,攪拌過夜,使完全溶解,備用;隔離衣20gPVP、6.7g滑石粉,加500ml95%乙醇溶解、混懸,備用。具體制備工藝步驟如下a、取處方量的素丸輔料,加95%乙醇充分混懸后加入大蒜油,攪拌30min,加入TW-80繼續攪拌30min以上,備用;b、取丸芯置于制丸機內,上料制丸,制成微丸,參數控制如下轉速350rpm。溫度24dec,噴漿25,風量中轉大;C、取微丸進行包衣,上腸溶包衣液,參數控制如下轉速400rpm,溫度27dec,噴漿8,風量大;結束后繼續隔離包衣,結束收料,套膠囊殼得到。將得到的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進行測定,結果如下大蒜素含量為4.15%、耐酸性87.17%、腸溶回收0.59%溶解完全。實施例2本實施例采用如下處方素丸處方<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包衣處方丙烯酸樹脂149.2g,加1500ml95%乙醇,攪拌過夜,使完全溶解,備用;隔離衣20gPVP、6.7g滑石粉,加500ml95%乙醇溶解、混懸,備用。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本實施例采用如下處方素丸處方<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包衣處方蟲膠149.2g,加1500ml95%乙醇,攪拌過夜,使完全溶解,備用;隔離衣20gPVP、6.7g滑石粉,加500ml95%乙醇溶解、混懸,備用。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對實施例13制得的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進行檢測。檢測項目:1、外觀目測法;2、釋放度按本品質量標準草案方法,應符合規定;3、含量按本品質量標準草案方法,應符合規定。4、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由上述實驗可知,本發明所得的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在釋放度和含量上完全符合要求,具有穩定性高的特點。本發明是以微丸技術為基礎,采取輔料吸附法,將大蒜油(有效成分為三硫二丙烯,即大蒜素)制成水溶性分散體,再外被腸溶材料如蟲膠等耐酸性材料,制成后裝入普通膠囊內,從而完成大蒜素腸溶微丸膠囊的制備。本發明采用輔料吸收法,將大蒜油制備成水溶性的分散體,改變了傳統上大蒜油用環糊精包和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大蒜油的水溶性,大蒜油水溶性的提高使其在腸道內形成分散體提高了腸對大蒜素的吸收,降低了對腸粘膜的刺激。本發明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與現有的大蒜素劑型比較具有劑型先進性,從而也能保證藥物的有效性和穩定性,生物利用度較高,而且,本發明腸溶微丸避免了藥物在胃內溶解而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同時也保證了大蒜油不會被胃酸破壞而影響其藥效。權利要求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由素丸和包衣層,其中素丸包括藥物有效成分大蒜油和素丸輔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素丸輔料包括丸芯、粘合劑、吸收劑、崩解劑、抗氧劑和抗粘劑,包衣層包括腸溶包衣和隔離層,素丸中各組分按下述重量百分比配比5%~40%大蒜油、10%~60%丸芯、2%~10%粘合劑、20%~50%吸收劑、0.5%~5%抗氧劑、0.5%~10%崩解劑、2%~20%抗粘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素丸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11.3%大蒜油、48.7%丸芯、8%粘合劑、24.3%吸收劑、抗氧劑、1.6%崩解劑和4.7%抗粘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劑是PVP或者CMCNa。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崩解劑是交聯PVP或交聯CMCNa。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丸芯是蔗糖丸芯、淀粉丸芯或者微晶纖維素丸芯。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劑是淀粉、微晶纖維素、乳糖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衣層中的腸溶包衣材料是蟲膠或丙烯酸樹脂。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一種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a、取處方量的素丸輔料,加95%乙醇充分混懸后加入大蒜油,攪拌30min,加入TW-80繼續攪拌30min以上,備用;b、取丸芯置于制丸機內,上料制丸,制成微丸,參數控制如下轉速350rpm。溫度24dec,噴漿25,風量中轉大;C、取微丸進行包衣,上腸溶包衣液,參數控制如下轉速400rpm,溫度27dec,噴漿8,風量大;結束后繼續隔離包衣,結束收料。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抗菌藥物制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蒜油微丸膠囊及其制備方法,該大蒜油腸溶微丸膠囊,由素丸和包衣層,其中素丸包括藥物有效成分大蒜油和素丸輔料,所述的素丸輔料包括丸芯、粘合劑、吸收劑、崩解劑、抗氧劑和抗粘劑,包衣層包括腸溶包衣和隔離層,素丸中各組分按下述重量百分比配比5%~40%大蒜油、10%~60%丸芯、2%~10%粘合劑、20%~50%吸收劑、0.5%~5%抗氧劑、0.5%~10%崩解劑、2%~20%抗粘劑。本發明大蒜腸溶微丸膠囊與現有的大蒜素劑型比較具有劑型先進性,從而也能保證藥物的有效性和穩定性,生物利用度較高,而且,本發明腸溶微丸避免了藥物在胃內溶解而對胃粘膜造成損害,同時也保證了大蒜素不會被胃酸破壞而影響其藥效。文檔編號A61K47/42GK101804145SQ20091009583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申請日期2009年2月12日優先權日2009年2月12日發明者方利明,方圓,朱旭雷,李紹賢,王麗霞,范敏華申請人:杭州賽利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海南普利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