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
(二)
背景技術:
慢性胃炎、胃潰瘍是臨床上兩種常見病、多發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遷 延難愈,易轉化等特點。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中醫認為,慢性胃炎是由脾胃 兩虛,冷熱不節,痰飲積食,胃腸運化失常所致;而胃潰瘍則由脾胃虛寒,氣血瘀滯所 致。 目前,臨床上西醫治療這兩種病的藥物大體分為兩類保護胃粘膜及消除損 害胃粘膜的藥物,比如生胃酮、蓋胃平、西咪替丁、胃復安等,但這兩類藥物明顯存在 著腹瀉、頭痛、眩暈、水腫、低血鉀等明顯副作用,且療效單一,有效率低,愈后易復 發。 中醫臨床上多采取辯證施治的治療方法,常用藥物有香砂六君丸、左金丸、香 砂平胃丸或用其他方劑加減治療,但這些藥物明顯存在著療程長、見效慢、效果不明顯 且服用不方便等缺點,而不被患者所認可接受。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的治療慢性 胃炎、胃潰瘍的中藥。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種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 成 白術6 12份、干地黃10 14份、仙人掌10 18份、黨參6 14份、白芍 5 11份、當歸6 12份、黃連1 3份、麥門冬6 14份、海螵蛸10 18份、干松 2 6份、白及3 9份、薤白5 9份、木香3 9份、白豆蔻2 6份、吳茱萸1 5份、猴頭菌10 20份、炙甘草6 10份。
其優選的原料重量配比為 白術9份、干地黃12份、仙人掌14份、黨參10份、白芍8份、當歸9份、黃 連2份、麥門冬10份、海螵蛸14份、干松4份、白及6份、薤白7份、木香6份、白豆 蔻4份、吳茱萸3份、猴頭菌15份、炙甘草8份。 本發明所述中藥為粉劑。將各種原料清洗干凈后,置于水中煮至膏狀,再將原 料風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后定量服用。在水中煮制有助于增強藥物療效,降低藥物 的毒副作用。 為方便服用,還可將粉劑加工成為丸劑或膠囊的形式。
服用方法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前服用。
下面對本發明中采用的各原料的藥用性能進行簡要介紹
3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氣虛弱之乏力,食少腹脹, 泄瀉,便秘,水飲內停之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寒濕痹,身痛,氣虛自汗,胎動 不安; 干地黃清血熱,益陰血,通血脈。主治溫病發熱,黃疸,血熱所致的吐血、 衄血、崩漏、尿血、便血,消渴,骨蒸勞熱,經閉,產后腹痛,痹痿,跌打損傷;
仙人掌行氣活血,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治胃痛,痞塊,痢疾,喉痛,肺 熱咳嗽,肺癆咯血,吐血,痔血,瘡瘍疔癤,乳癰,痄腮,癬疾,蛇蟲咬傷,燙傷,凍 傷; 黨參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虛咳 喘,氣短自汗,氣血兩虧諸證; 白芍養血合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主治血虛寒熱,脘腹疼痛,脅痛,肢 體痙攣疼痛,痛經,月經不調,崩漏,自汗,盜汗,下痢泄瀉,頭痛眩暈;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 經,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 跌撲損傷; 黃連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主治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譫妄或熱 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濕熱胸痞,泄瀉,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煩失眠,胃熱嘔吐,消谷善 饑,肝火目赤腫痛,以及熱毒瘡瘍,疔毒走黃,牙齦腫痛,口舌生瘡,聘耳,痔血,濕 疹,燙傷; 麥門冬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主治肺燥干咳,肺癰,陰虛勞嗽, 津傷口渴,消渴,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 海螵蛸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主治吐血,嘔血,崩 漏,便血,衄血,創傷出血,腎虛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嘈雜,噯氣泛酸,濕疹潰 瘍;
主治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牙痛,腳氣;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傷出血,癰疫 干松理氣止痛,醒脾健胃。 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腫毒,燙灼傷,手足皸裂,肛裂; 薤白理氣寬胸,通陽散結。
疼痛,泄痢后重,白帶,瘡癤癰腫; 木香行氣止痛,調中導滯c
主治胸痹心痛徹背,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脘腹
主治胸脅脹滿,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痢疾后 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主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 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 吳茱萸散寒,溫中,解郁,燥濕。主治脘腹冷痛,厥陰頭痛,疝痛,痛經, 腳氣腫痛,嘔吐吞酸,寒濕泄瀉; 猴頭菌健脾養胃,安神,抗癌。主治體虛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與十二 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 炙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主治脾胃虛弱,倦怠食少,腹痛 便溏,四肢攣急疼痛,心悸,臟躁,肺痿咳嗽。
配方中,白豆蔻、吳茱萸、木香、薤白主要用于疏肝解郁、溫中燥濕、行氣降 逆,便于人體暢通,行氣利濕;加配仙人掌、黃連,主要用于清熱解毒,瀉火利濕,消 除濕邪;再配白及、白芍、當歸、海螵蛸,主要用于益氣活血,化瘀止痛,制酸止血; 再配猴頭菌、麥門冬、白術、黨參,主要用于消食化積、利水滲濕、益氣生津、健脾和 胃,恢復脾臟功能;最后加用炙甘草用于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的 毒性和烈性。 本發明的藥物組方科學、配伍合理,抗胃潰瘍、胃炎效果明顯,適用于胃潰 瘍、胃炎、潰瘍出血的治療,具有扶正祛邪,止血止痛的作用,針對胃腸功能失調,促 進胃動力,使胃腸恢復正常功能。
典型病例 (l)張某,女,36歲,兩年前患慢性胃炎,服用多種中西藥,效果均不明顯,之 后服用本發明的藥物40天后即痊愈,至今無復發。 (2)孫某,男,32歲,患有惡性胃潰瘍,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之后服用本發 明的藥物l個月后,病情明顯得到好轉,之后又連服l個月后徹底治愈,至今無復發。
(3)方某,男,42歲,腹部飽脹不適,無規則胃痛三年,近期出現黑便現象,之 后經醫院檢查,診斷為慢性重度萎縮性胃炎,服用本發明的藥物l個月后,自我感覺癥 狀明顯減輕,連服3個月,胃鏡復查病癥消失,至今無復發。 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 及時減輕病狀。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 取白術6g、干地黃10g、仙人掌10g、黨參6g、白芍5g、當歸6g、黃連lg、麥 門冬6g、海螵蛸10g、干松2g、白及3g、薤白5g、木香3g、白豆蔻2g、吳茱萸lg、猴 頭菌10g、炙甘草6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置于水中煮至膏狀,再將原料風干,研成 粉末,混合均勻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前服用。
實施例2 : 取白術12g、干地黃14g、仙人掌18g、黨參14g、白芍llg、當歸12g、黃連 3g、麥門冬14g、海螵蛸18g、干松6g、白及9g、薤白9g、木香9g、白豆蔻6g、吳茱 萸5g、猴頭菌20g、炙甘草10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置于水中煮至膏狀,再將原料風 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前服用。
實施例3 : 取白術9g、干地黃12g、仙人掌14g、黨參10g、白芍8g、當歸9g、黃連2g、麥 門冬10g、海螵蛸14g、干松4g、白及6g、薤白7g、木香6g、白豆蔻4g、吳茱萸3g、猴 頭菌15g、炙甘草8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置于水中煮至膏狀,再將原料風干,研成 粉末,混合均勻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前服用。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白術6~12份、干地黃10~14份、仙人掌10~18份、黨參6~14份、白芍5~11份、當歸6~12份、黃連1~3份、麥門冬6~14份、海螵蛸10~18份、干松2~6份、白及3~9份、薤白5~9份、木香3~9份、白豆蔻2~6份、吳茱萸1~5份、猴頭菌10~20份、炙甘草6~10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 份數的原料組成白術9份、干地黃12份、仙人掌14份、黨參10份、白芍8份、當歸9份、黃連2 份、麥門冬10份、海螵蛸14份、干松4份、白及6份、薤白7份、木香6份、白豆蔻4 份、吳茱萸3份、猴頭菌15份、炙甘草8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 為粉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中藥。它以白術、干地黃、仙人掌、黨參、白芍、當歸、黃連、麥門冬、海螵蛸、干松、白及、薤白、木香、白豆蔻、吳茱萸、猴頭菌、炙甘草為原料按一定重量配比組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文檔編號A61K9/14GK101690787SQ20091001922
公開日2010年4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9日
發明者張雪梅 申請人: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