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止瀉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種止瀉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止瀉藥是家庭必備的藥物之一,傳統的瀉藥有西藥和中藥兩種,西藥藥效迅速,但 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常吃有可能導致各種維生素吸收不良,容易引起身體維生素的缺乏;弓丨 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加重便秘或腹瀉。中藥副作用小,但是藥效慢,藥效短 時間內不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止瀉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該止瀉中藥在止瀉 方面具有止瀉迅速、無副作用等特點。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船五口好蒼術鞭 寫木皮=35-551-5 7-15 3-10 3-10 25-45。所述的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45 3 10 6 6 30。一種止瀉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上述各單味藥煎煮后提取濃縮液;②按上述比例將上述各單味藥的濃縮液混合均勻即可。本發明所具有的優點與效果是佩蘭性味辛,平。歸入脾、胃經。清暑,辟穢,化濕,調經。治感受暑濕,寒熱頭痛, 濕邪內蘊,脘痞不饑,口甘苔膩,月經不調。止瀉木皮具有止瀉,殺蟲。治痢疾的功效。罌黍 殼性味酸、澀,平;有毒。歸肺、大腸、腎經。斂肺、澀腸、止痛。用于久咳、久瀉,脫肛,脘腹 疼痛。五味子性味酸,溫。歸入肺、腎經,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 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 大。蒼術性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 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蘇梗性味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寬中,止痛,安 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本發明藥物具有調和肝脾,澀腸止痛的 功能。對于肝脾不和,瀉痢腹痛,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顯著。止瀉迅速、無副作 用。自1993年至2008年間,經對83例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瀉腹痛,臨床治愈72例, 好轉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3%。臨床治愈病例中以脾腎兩虛型、病情輕度的效果較 好。具體病例蔣某,女,38歲,沈陽人,1999年2月初診時癥狀濃血便,日二十多次,伴有里急后 重,面色晦暗,痛苦病容。結腸鏡報告顯示乙狀結腸與直腸交接處黏膜水腫糜爛,彌漫性出血。舌質淡暗,舌體胖大。脈沉弦,尺弱。經服用本發明藥物一個半月后,大便次數減至3 次/日左右,無膿血,繼續服藥半個月后,患者大便保持在1次/日,便質成形。王某,男,42歲。患者因吃生冷不潔食物,腹痛泄瀉不止,服用本發明藥物1天后泄 瀉次數減少,腹痛有所緩解,繼續服用3天后身體恢復正常。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55 1 7 3 3 25。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將上述各單味藥煎煮后提取濃縮液;②按上述比例將上述各單味藥的濃縮液混合均勻即可。實施例2 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35 5 15 10 10 45。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3 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45 3 10 6 6 30。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4: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45 2 11 5 5 35。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5 一種止瀉中藥,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48 4 9 6 6 38。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一種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35 55∶1 5∶7 15∶3 10∶3 10∶25 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止瀉中藥,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 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45 3 10 6 6 30。
3.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止瀉中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將上述各單味藥煎煮后提取濃縮液;②按上述比例將上述各單味藥的濃縮液混合均勻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止瀉中藥,它是由以下組分按下述重量份數比組成的佩蘭∶罌黍殼∶五味子∶蒼術∶蘇梗∶止瀉木皮=35-55∶1-5∶7-15∶3-10∶3-10∶25-45。本發明藥物具有調和肝脾,澀腸止痛的功能。對于肝脾不和,瀉痢腹痛,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顯著。止瀉迅速、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12GK101987172SQ20091001295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6日
發明者鄭宏亮 申請人:鄭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