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可由安全護套解除作用的容器保持裝置的自動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醫藥產品的自動注射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本申請中,元件或裝置的遠側端部應被理解成是指離使用者的手最遠的端部, 而近側端部應被理解成是指離使用者的手最近的端部。同樣,在本申請中,“遠側方向”應被 理解成是指遠離使用者手的方向,而“近側方向”應被理解成是朝向使用者的手的方向。某些疾病需要藥品或產品的定期注射,比如在每天的基礎上。這些注射可以由患 者進行,并因而稱作自注射。為了能夠進行這樣的治療,已經開發了自注射裝置,以便允許 患者獨立地進行注射。當然,由于患者通常既不是護士,也不是在醫療器械方面受過教育的人員,所以這 樣的自注射器必須證明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并且也非常安全。具體地說,必須在正確深度處 進行針的插入,必須注射正確劑量的產品,就是說,必須進行完全注射,并且注射器在使用 之后在它被處置之前,必須被解除作用。優選地,針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都不應該暴露, 以便防止任何意外針刺損傷。這些自注射裝置的一個重要要求是,它們在患者準備進行注射之前,并且特別是 在裝置被正確地應用到準確注射部位處之前,一定不能被無意地致動。已經描述了設有安全系統的注射裝置,只要裝置沒有正確地定位在患者的皮膚 上,這些安全系統就防止對針插入的觸發。例如,EP 1349 590 A1公開了一種自動自注射 裝置,在該自動自注射裝置中,裝置的觸發器或致動裝置在使用之前被鎖定,并且如果使用 者在將自注射裝置應用到患者皮膚上之前推動觸發器,則裝置的觸發器或致動裝置不能被 解鎖。可是在一些情況下,因為自注射產品的操作對于使用者可能是有壓力的,并且也 因為它要求將較大力施加在注射部位處的皮膚上,所以使用者在已經觸發針的插入之后但 在注射已經開始之前,可能無意地或有意地將自注射裝置從皮膚移開。如果注射裝置設有 在注射裝置的移動或除去時覆蓋針的安全系統,則注射裝置不再是可用的,并且醫藥產品 被損失掉了。因此對于特別是用于自動注射的注射裝置存在著需求,該注射裝置將減小注射裝 置要施加到皮膚上的力,并且將使與由在醫療器械方面未受教育的人員對注射裝置的不當 使用相關的危險最小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通過提供一種用來將醫藥產品自動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裝置來滿足這種 需求,所述裝置包括安全系統,該安全系統允許安全和有效的注射,即使使用者在他已經觸 發針的插入之后從皮膚移動和/或除去裝置,也是如此。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將產品自動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裝置,所述裝置具有縱向軸
5線A,并且包括-外殼,能夠接納容器,所述容器在一個遠側端部處設有針,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 外殼在初始位置到插入位置之間運動,在初始位置處,所述針的遠側端部不延伸超越所述 外殼的遠側端部,并且在初始位置處,容器處于被動狀態和主動狀態中的一種狀態,該插入 位置相對于所述初始位置向遠側間隔開,在插入位置處,所述針的所述遠側端部延伸超越 所述外殼的所述遠側端部,容器從其初始位置的向外運動當容器處于其被動狀態時被防 止,而當容器處于其主動狀態時被允許,以及-安全護套,聯接到所述外殼上,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 之間運動,該第二位置相對于所述第一位置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安全護套具有自由端部,當 所述安全護套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時,該自由端部超越針的遠側端部向遠側間隔開,所述安 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將容器置于其主動狀態,_第一保持裝置,用來將容器保持在其被動狀態,所述注射裝置的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作用解除裝置,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保持裝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第一位置 轉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處,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將容器保持在其被動狀態,在第二位置 處,所述第一保持裝置被解除作用,并且允許容器轉換成處于其主動狀態,所述第一作用解 除裝置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由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 側壓力下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引起。本發明的裝置使用非常簡單。另外,如由下面的描述將更加顯而易見的那樣,即 使使用者不當使用裝置以及在裝置的使用期間出錯,本發明的裝置也允許完全和安全的注 射。具體地說,在使用者不當使用本發明的裝置的情況下,產品沒有損失,并且最終可以正 確和安全地完成注射。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裝置還包括第一偏壓裝置,聯接到所述外殼上,用來朝所述插入位置偏壓容器,所述第一偏壓 裝置處于壓縮狀態和延伸狀態中的一種狀態,在壓縮狀態,容器在其初始位置處,在延伸狀 態,容器在其插入位置處,以及第二保持裝置,用來將所述第一偏壓裝置保持在其壓縮狀態,觸發裝置,所述觸發裝置通過將力施加在所述觸發裝置上是可致動的,以釋放所 述第二保持裝置,所述觸發裝置處于被動狀態和主動狀態中的一種狀態,在被動狀態,所述 力在所述觸發裝置上的施加不能引起所述第二保持裝置的釋放,在主動狀態,所述力在所 述觸發裝置上的施加引起所述第二保持裝置的釋放,其中,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 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引起所述觸發裝置從其被動狀態到其主動狀態的轉換。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裝置還包括第三保持裝置,用來將所述觸發裝置保持在其被動狀態,第二作用解除裝置,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三保持裝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阻止位置 轉動到自由位置,在阻止位置處,所述第三保持裝置將所述觸發裝置保持在其被動狀態,在 自由位置處,所述第三保持裝置允許所述觸發裝置轉換成處于其主動狀態,所述第二作用 解除裝置從其阻止位置到其自由位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由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 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引起。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作用解除裝置的一部分形成在至少一 個中間套管上,該至少一個中間套管被容納在所述外殼內,所述中間套管能夠響應所述安 全護套至少從其第一位置向外的運動而圍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第一位置轉動運動到第二 位置。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環,該至少一個環被 容納在所述安全護套內,并且聯接到所述容器上,所述環包括至少一個外部徑向止擋部,所述第一作用解除裝置包括窗口,該窗口布置在所述中間套管中,所述窗口包括 抵接表面,所述徑向止擋部在所述中間套管的第一位置處接合在所述抵接表面上,并且在所 述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之后與所述抵接表面脫開。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保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遠側支腿,該至少一 個遠側支腿關于所述中間套管的近側端部而位于所述觸發裝置上,所述第二作用解除裝置包括近側凹口,該近側凹口布置在所述中間套管的近側端 部處,所述遠側支腿與在所述中間套管的第一位置處的所述中間套管的近側端部呈間 隔開的關系,并且在所述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之后與所述凹口相關聯,由此 通過在所述觸發裝置上施加的力的作用,允許所述觸發裝置向遠側運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裝置還包括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設計成,當遠側壓力 施加在所述外殼上時,引起所述中間套管相對于所述安全護套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向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栓釘,位于所述中間套管 上或所述安全護套上;和第一靠模,相應地位于所述安全護套上或所述中間套管上,并且在 第一靠模中,所述栓釘接合成能夠在所述第一靠模內滑動地和可逆地運動,所述第一靠模 相對于所述裝置的縱向軸線A傾斜,當遠側壓力施加在所述外殼上時,所述栓釘在所述第 一靠模內的運動引起所述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裝置包括第一返回裝置,該第一返回裝置設計成,當在 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前釋放施加在所述外殼上的向遠側壓力時,將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二 位置偏壓到其第一位置,所述導向裝置使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回其第一位置。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返回裝置包括至少一根彈簧,當所述安全護 套在其第二位置處時,所述彈簧處于壓縮狀態。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返回裝置還包括位于所述中間套管上的撓性 接片,所述撓性接片當所述中間套管在其第一位置處時處于靜止位置,而當所述中間套管 在其第二位置處時處于切向撓曲位置,所述中間套管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繞所述縱向軸線 A轉動運動,所述撓性接片具有接合在窗口中的徑向隆起,該窗口位于所述外殼上,所述撓 性接片的目的在于當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時返回其靜止位置,由此使所述 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回其第一位置。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裝置還包括鎖定裝置,該鎖定裝置設計成,當在所述觸 發裝置致動之后但在容器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時,防 止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回其第一位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所述凹口的側壁,所 述遠側支腿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至少與所述側壁相抵接,由此防止所述中間套管相對
7于所述觸發裝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遠側支腿包括至少一個齒,并且所述側壁包括至 少一個凹槽,如果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且在容器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 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則使所述至少一個齒接合所述至少一個凹槽,從而防止所述觸發裝
置的進一步致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全護套能夠相對于容器運動到第三位置和第四 位置,在第三位置處,針的尖端延伸超越所述安全護套的遠側端部,在第四位置處,針的尖 端不延伸超越所述安全護套的遠側端部,所述注射裝置還包括第二偏壓裝置,聯接到所述安全護套上,當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 時,用來將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三位置偏壓到其第四位置,第一捕獲裝置,該第一捕獲裝置設計成,如果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且在容器 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則將所述安全護套基本保持在 其第三位置處,第三作用解除裝置,該第三作用解除裝置設計成,當容器在其插入位置處時,對所 述第一捕獲裝置解除作用。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捕獲裝置包括在所述第一靠模中形成的抵接 表面,當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且在容器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 向遠側壓力時,所述栓釘在所述抵接表面上抵接,并且由此防止所述安全護套相對于所述 中間套管的進一步運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環聯接到容器上,所述第三作用解除裝置包括位于所述窗口中的傾斜的斜面,所述環的所述徑向止 擋部與所述斜面相配合,從而當容器從其初始位置運動到其插入位置時,引起所述中間套 管相對于所述安全護套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進一步轉動,由此使所述栓釘與所述抵接表面 脫開,并且接合在所述中間套管上或在所述安全護套上形成的第二靠模的近側端部,所述 第二靠模在遠側方向上縱向地延伸。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注射裝置還包括第二捕獲裝置,用來防止所述安 全護套從其第四位置到其第三位置的運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捕獲裝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靠模的遠側區域 中的撓性接片,所述撓性接片在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三位置到其第四位置的運動期間能夠 由所述栓釘克服,當所述安全護套在其第四位置處時,所述撓性接片相對于所述栓釘的近 側運動形成止擋部。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作用解除裝置能夠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其第 二位置轉動到其第一位置,所述轉動由在觸發裝置致動之前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二位置到 其第一位置的運動而引起。
參考如下描述和附圖,本發明和其優點將更加顯而易見,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分解的立體8
圖2是在準備好使用的位置處圖1的裝置的剖視圖;圖3是在圖2的裝置轉動90°之后取得的剖視圖;圖4和5是在外殼除去的情況下圖2和3的裝置的立體圖;圖6是在針護套除去之后圖1的裝置的剖視圖;圖7和8是在外殼除去的情況下在第一保持裝置解除作用之后圖1的裝置的立體 圖;圖9是在處于主動狀態的第一保持裝置和觸發裝置解除作用之后與圖2的裝置相 對應的剖視圖;圖10是在圖9的裝置轉動90°之后取得的剖視圖;圖11和12是在外殼除去的情況下圖9和10的裝置的立體圖;圖13是在安全護套已經到達其行程端部之后與圖2的裝置相對應的剖視圖;圖14是在圖13的裝置轉動90°之后取得的剖視圖;圖15和16是在外殼除去的情況下在注射期間圖1的裝置的立體圖;圖17是在注射結束時與圖2的裝置相對應的剖視圖;圖18是在圖17的裝置轉動90°之后取得的剖視圖;圖19是一旦安全護套已經致動后與圖2的裝置相對應的剖視圖;圖20是在圖19的裝置轉動90°之后取得的剖視圖;圖21和22是一旦在外殼除去的情況下安全護套已經致動后圖1的裝置的立體 圖;圖23是本發明裝置的變型的安全護套和中間套管的部分立體圖;圖24是圖23的裝置的中間套管和觸發裝置的部分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參照附圖,在圖1上表示的是用于產品的自動注射的裝置1。裝置1具有縱向 軸線A。裝置1包括容器20,該容器20具有敞開近側端部20a和基本封閉的遠側端部,該 遠側端部在圖1上由針帽21覆蓋,用于防護設在所述遠側端部處的針3 (未表示在圖1上, 而是表示在圖2和3上)。裝置1還包括外殼30,該外殼30包括頂部本體30a和底部本體30b,所述頂部本 體和底部本體在如圖2所示裝置的組裝之后,例如由卡合裝置聯接在一起。如將在下文顯 現的那樣,外殼30用于接納容器20,所述容器20能夠相對于外殼30在初始位置(表示在 圖2和9上)到插入位置(表示在圖15-18上)之間運動,在初始位置處,針3的遠側尖端 不延伸超越外殼30的遠側端部,在插入位置處,針3的遠側端部延伸超越外殼30的遠側端 部。如由圖2和3更清楚顯現的那樣,頂部本體30a包括內部圓筒32,該內部圓筒32 設有徑向邊沿31并且設有撓性支腿33。裝置1還包括安全護套40 安全護套40被容納在外殼30內,并且能夠相對于所 述外殼30運動,如下文將顯現的那樣。安全護套40設有栓釘41,該栓釘41位于安全護套 的外壁上在所述護套的近側端部處。該栓釘41的功能將在下文中解釋。
裝置1還包括中間套管50,該中間套管50被容納在外殼30與安全護套40之間。 中間套管50例如由未示出的卡合裝置聯接到外殼30上。如在圖1上顯現的那樣,中間套 管50設有在其壁內切成的窗口 51 如可更清楚地在圖4和5上看到的那樣,窗口 51包括近 側區域5la、遠側區域5lb、及連接所述近側區域51a和遠側區域51b的中間區域51c,所述 近側區域51a和遠側區域51b沿切向彼此間隔開。窗口 51的近側區域51a包括抵接表面 52和轉動止擋部53。窗口 51的中間區域51c由兩個傾斜的斜面54限定。中間區域51c 還包括抵接表面55。中間套管50還包括在其壁中切成的靠模(cam) 56,所述靠模56與窗口 51沿切向 間隔開。靠模56在圖4上看得較清楚。它包括形成為傾斜的近側部分56a的第一部分、遠 側部分56b以及將所述近側部分56a和遠側部分56b橋接在一起的中間部分56c。在近側 部分56a與中間部分56c之間的連接部形成限定抵接表面的肘彎56d。中間部分56c在其 遠側區域中設有撓性接片59,該撓性接片59減小所述中間部分56c在這點處的寬度。中間套管50在其近側端部處設有兩個沿直徑相對的凹口 57,并且設有與所述凹 口 57相鄰的兩個沿直徑相對的近側突起58。裝置1還包括被接納于安全護套40與中間套管50之間的環60。環60聯接到容 器50上對于所示出的例子,它卡合在容器50的近側凸緣上。環60包括向外延伸的兩個 徑向止擋部61。環60也設有向遠側延伸的兩個支腿62。裝置1包括柱塞桿70和按鈕80。如圖2和3所示,柱塞桿70在其遠側端部處設 有外邊沿71,并且在其近側端部處設有抵接邊沿72。按鈕80設有兩個遠側支腿81。按鈕 80也設有在圖3上可見的兩個內部支腿82。如在以下描述中將顯現的那樣,按鈕80起到 裝置1的觸發裝置的作用。在其遠側端部處,裝置1還設有去護套器90,該去護套器90用于在使用之前覆蓋 針護套21,并且聯接到該針護套21上。裝置1還設有兩根螺旋彈簧。第一螺旋彈簧100被容納在柱塞桿70與按鈕80之 間。第二螺旋彈簧110被容納在容器50與安全護套40之間。現在將參照圖2至22描述根據本發明的裝置1的操作。裝置按在圖2-5上表示的使用前位置提供給使用者。去護套器90未表示在圖4 和5上。參照圖2至5,容器20在其初始位置處容器20的遠側端部設有針3。針3的尖 端不延伸超越外殼30的底部本體30b的遠側端部。在這些圖上,容器20處于其被動狀態 所述容器20從其初始位置向外的運動借助于環60的徑向止擋部61而被防止,該徑向止擋 部61抵接到中間套管50的抵接表面52上,如圖4和5所示。環60的徑向止擋部61與抵 接表面52 —起起到第一保持裝置的作用,用來將容器20保持在其被動狀態。在圖2和3上,第一彈簧100的近側端部壓在徑向邊沿31上,該徑向邊沿31位于 頂部本體30a的內部圓筒32上。第一彈簧100的遠側端部壓在外邊沿71上,該外邊沿71 設在柱塞桿70的遠側端部處。在這些圖上和在裝置1的這種準備好使用的位置處,第一彈 簧處于壓縮狀態。徑向邊沿31和外邊沿71起到第二保持裝置的作用,用來將第一彈簧100 保持在其壓縮狀態。在這些圖上, 二彈簧110的遠側端部壓在徑向邊沿42的近側正面上,該徑向邊沿42設在安全護套40的內壁上,并且第二彈簧110的近側端部壓在內部抵接表面63 (見 圖9)上,該內部抵接表面63位于環60上。在裝置1的使用前的位置處,彈簧110處于部 分壓縮狀態。在圖2和3上,頂部本體30a的內部圓筒32的撓性支腿33接合在柱塞桿70的抵 接邊沿72中。如可在圖4和5上看到的那樣,在裝置1的準備好使用的位置處,按鈕80的遠側 支腿81面對中間套管50的近側突起58,該中間套管50在該圖上處于第一位置處。因此, 如果使用者希望通過在按鈕80上推動而觸發該裝置,則按鈕80的遠側運動通過抵靠近側 突起58相抵接的支腿81而被限制。按鈕80因此處于被動狀態,在被動狀態,在按鈕80上 施加遠側力不引起第二保持裝置(31、71)的釋放。一旦使用者準備好使用本發明的裝置1,他就除去去護套器90,如圖6所示。通過 除去去護套器90,他也除去針護套21,并且裝置1準備好被使用。如從圖6顯現的那樣,在 去護套器90除去之后,安全護套40的遠側端部突出到外殼的底部本體30b之外。為了進行注射,使用者通過外殼30抓住裝置1,并且他將裝置1的遠側端部,即安 全護套40的遠側端部,應用在注射部位上(未示出)。然后他將遠側力施加在外殼30上, 這由于安全護套40能夠相對于外殼30而運動的事實,使安全護套40相對于外殼30在近 側方向上運動,該安全護套40經第二彈簧110聯接到外殼30上。中間套管50聯接到外殼 30上,安全護套40的近側運動具有使栓釘41在中間套管50的靠模56的近側部分56a中 運動的結果,如圖7所示。栓釘41在靠模56的傾斜的近側部分56a中的運動,使中間套管 50相對于安全護套40、相對于按鈕80并且相對于環6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如圖8所 示,中間套管50相對于環60從其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這種轉動,使環 60的徑向止擋部61與抵接表面52脫開。中間套管50起到第一保持裝置的第一作用解除 裝置的作用。由于本發明的有利設計,當使用者抵靠他的或她的皮膚應用裝置1時只需要使用 很小的力。為了使安全護套40在近側方向上運動并且將容器20置于主動狀態,使用者抵 靠他的或她的皮膚應用裝置1,并且用較小力,使安全護套40在近側方向上運動。容器20 因而被置于主動狀態,并且裝置1已準備好使用。 因此,容器20現在處于其主動狀態。在這個位置處,如圖7所示,按鈕80的遠側支 腿81已經相對于中間套管5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但它仍然面對中間套管50的近側突 起58。按鈕80的遠側運動因此仍然由遠側支腿81限制,該遠側支腿81抵靠中間套管50 的近側突起58而抵接,而按鈕80 (換句話說,觸發裝置)因此仍然處于其被動狀態。遠側 支腿81和近側突起58起到第三保持裝置的作用,用來將觸發裝置保持在其被動狀態。中 間套管50相對于遠側支腿81在阻塞位置處。 然后使用者繼續將較小的遠側力施加在外殼30上,并且按以上所描述的相同方 式,這使栓釘41在中間套管50的靠模56的近側部分56a內進一步運動,如圖11所示。栓 釘41在靠模56的近側部分56a內的這種進一步運動,引起中間套管50相對于按鈕80繞 所述縱向軸線A的進一步轉動。如圖11所示,按鈕80的遠側支腿81現在面對凹口 57,該 凹口 57位于中間套管50的近側端部處。因此,現在允許按鈕80的遠側運動,并且按鈕80 現在處于其主動狀態。中間套管50現在已經相對于遠側支腿81到達自由位置。中間套管
1150和凹口 57起到第三作用解除裝置的第二作用解除裝置的作用。然而,即使使用者在將 裝置1放置在注射部位處之前將壓力施加到按鈕80上,也有可能使裝置1被致動并實現注 射。按鈕80既沒有鎖定到位,也不防止由使用者在使用裝置1時遵循的步驟序列而致動。在以上描述的步驟中,靠模56的近側部分56a起到用于中間套管50相對于安全 護套40的轉動的導向裝置的作用。在這些步驟期間,第二彈簧110相對于其初始位置已經 被輕微地壓縮。在圖9-12表示的注射裝置1中,容器20和按鈕80都處于它們各自的主動狀態。如以上描述的那樣,為了將裝置1應用在注射部位上和為了使安全護套40相對于 外殼30運動而需要由使用者施加的力非常小,特別是因為通過中間套管50相對于安全護 套40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而得到保持裝置的各種解除作用。因此對于使用者而言,裝 置1的使用非常簡單。無論如何,如果使用者在此刻通過將裝置1從注射部位撤離而不當使用裝置1,則 在通過將力施加在按鈕80上而觸發注射之前,中間套管50在傾向于回到其初始狀態的第 二彈簧110的作用下,簡單地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返回,并且將裝置1返回其初始位置 處,如圖4-6所示。由此,第一作用解除裝置,即在表示例子中的中間套管50,能夠繞所述縱 向軸線A從其第二位置轉動回其第一位置,所述轉動在觸發裝置的致動之前由所述安全護 套從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運動引起。參照圖13和14,這樣的注射步驟現在可以通過在按鈕80上向遠側推動而被觸發。參照圖13和14,通過在按鈕80上向遠側推動,按鈕80的內部支腿82使頂部本體 30a的撓性支腿33撓曲,并因此釋放彈簧100,該彈簧100由于要返回到未壓縮狀態而在遠 側方向上延伸。通過延伸,彈簧100用它拉動容器20,該容器20因為它處于其主動狀態,所 以允許向遠側運動,由此使針3刺入注射部位中。如圖15和16所示,針3現在延伸超越外 殼30的和安全護套40的遠側端部,并且可以進行產品2的適當注射。由使用者導致的另一種不當使用情形是如下一種在為了將容器20和按鈕80都 置于如圖11-14所示的它們的相應主動狀態而如以上描述的那樣已經進行必要步驟之后, 使用者可能開始在按鈕80上向遠側推動,并且幾乎同時他從注射部位撤離裝置1,例如大 約1mm的距離。通常,使用者甚至不會注意到他已經將裝置從注射部位撤離,并且他將繼續 將力施加到按鈕上。在現有技術的裝置中,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允許按鈕向遠側運動,彈簧 如以上描述的那樣被釋放,并且完成注射,盡管不在正確的插入深度處。在如以上描述的一 些包括環的現有技術的裝置中,這樣的環則可能防止容器向遠側運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 不允許針刺到注射部位,而彈簧被釋放,并且產品被排出到注射部位外,例如排出到使用者 的皮膚上。在圖1-22上表示的本發明的裝置1化解了這個問題。當本發明的裝置1的容器 20和按鈕80處于它們各自的主動狀態時,如圖11和12所示,如果使用者開始在按鈕80上 向遠側推動,并且然后將裝置1從注射部位撤離約1mm,那么因為按鈕80的遠側支腿81抵 靠近側突起58的側壁58a相抵接,所以不允許安全護套4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返回,并 由此形成用于安全護套40相對于中間套管5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的轉動抑制。因此,安 全護套40將僅能夠在第二彈簧110 (該第二彈簧110傾向于返回其初始狀態)的作用下相 對于中間套管50向遠側運動返回,但僅在有限距離上,該有限距離與在圖11上栓釘41的
12位置與靠模56的肘彎56d之間的距離相對應,該肘彎56d通過靠模56的近側部分56a和 中間部分56c的連接部形成。肘彎56d起到第一捕獲裝置的作用,用來將安全護套40保持 在這樣一個第三位置處,其中栓釘41抵接在肘彎56d上。在這樣一種構造中,如可由圖11 和12容易理解的那樣,環60保持與中間套管50的窗口 51的抵接表面52脫開。因此,由 于環60保持與抵接表面52脫開,所以當使用者繼續將遠側力施加在按鈕80上時,允許容 器20向遠側運動可以通過針3對注射部位進行刺入,并且可以按正確方式完成注射,盡管 使用者早先曾經不當地使用裝置1。參照圖17和18,憑借彈簧100完成注射,該彈簧100起到對于柱塞桿70的第一偏 壓裝置的作用,并且引起柱塞桿70的向遠側運動,由此使產品經針3排出。在圖17和18 上,彈簧100處于其伸展狀態,柱塞4已經到達容器20的遠側端部,并且已經排出全部產
P
m o在以上所描述的插入和注射步驟期間,由于容器20的遠側運動,第二彈簧110已 經被壓縮,如圖17和18所示。在該運動期間,環60,與容器50 —起,相對于中間套管50已 經向遠側運動,并且其徑向止擋部61在由窗口 51的傾斜的斜面54導向的窗口 51的中間區 域51c內已經運動,如圖16所示。如以上解釋的那樣,無論使用者早先是正確地還是錯誤 地使用了裝置,環60都可以在窗口 51的中間區域內進行這種向遠側的和轉動的運動。因 此,如圖15所示,栓釘41相對于中間套管50繞所述縱向軸線A已經轉動,并且它現在處于 靠模56的中間部分56c的近側端部處。如從圖15清楚地看到的那樣,靠模56的中間部分 56c是縱向的。因此,在注射結束時,因為栓釘41現在與靠模56的縱向中間部分56c有關,所以 裝置1從注射部位的撤離引起由第二彈簧110拉動的安全護套40的向遠側運動,該第二彈 簧110傾向于回到伸展狀態,并由此起到第二偏壓裝置的作用,用來將安全護套40從其第 三位置偏壓到第四位置(如圖19所示)。如圖19-22所示,安全護套40現在覆蓋針3,并 且注射裝置1可被安全地交付。如在圖21上看到的那樣,在安全護套40的向遠側運動期 間,栓釘41已經在中間套管50的靠模56的中間部分56c內向遠側運動。靠模56因此起 到用于安全護套40的向遠側運動的導向裝置的作用。如圖21所示,安全護套現在借助于栓釘41被鎖定在其延伸位置處,該栓釘41被 卡止在中間套管50的靠模56的遠側部分56b中。實際上,在栓釘41在靠模56的縱向中 間部分56c內的向遠側運動期間,栓釘已經能夠克服撓性接片59。一旦栓釘41已經到達中 間部分56c的最遠側端部,撓性接片59現在就起到止擋部的作用,并且防止栓釘41在所述 中間部分56c中的向近側運動。因此防止安全護套40運動返回縮回位置,并且裝置1完全 是安全的且可被棄置。圖23和24表示本發明的裝置1的變型,在該變型中,外殼30能夠相對于中間套 管50繞裝置的縱向軸線A轉動。用于指代與在圖1-22的裝置中相同的元素的附圖標記都 被保留。在圖23上部分地表示外殼30、安全護套40及中間套管50。如可在這個圖上看到 的那樣,在本發明的裝置的這種變型中,栓釘151設置在中間套管50的內壁上,而靠模141 設在安全護套40的壁中。栓釘151和靠模141按以上對于圖1-22的裝置1的栓釘41和靠 模56描述的相同方式相配合,以便當使用者已將裝置的遠側端部應用在注射部位上之后、將遠側力施加在裝置的外殼上時,相對于中間套管50繞縱向軸線A轉動安全護套40。圖23和24的本發明的裝置的實施例還包括撓性接片152,該撓性接片152設在于 中間套管50的壁中切成的窗口 153中,并且能夠切向地撓曲。撓性接片152也設有外部徑 向隆起154,該外部徑向隆起154接合在窗口 130中,該窗口 130布置在外殼30的壁中(見 圖23)。在裝置的初始位置處,接片152在其靜止或未撓曲位置處,如圖24所示。一旦使用 者已經進行將按鈕和容器置于它們的相應主動狀態必需的步驟,如對于圖1-22的裝置1解 釋的那樣,中間套管50就已經相對于安全護套40并且也相對于外殼30繞所述縱向軸線A 轉動。在外殼30的窗口 130中接合的外部徑向隆起154,已經跟隨窗口 130繞所述縱向軸 線A的轉動以及外殼30相對于中間套管50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并因此已經使撓性 接片152撓曲。因此,在使用者已經將遠側力施加在裝置的外殼30上以便將容器和按鈕置于它 們的主動狀態之后,如果使用者在這時決定,在向遠側推動按鈕來觸發注射之前,從注射部 位撒離裝置,那么憑借傾向于返回到它們的初始位置的第二彈簧(如對于圖1-22的裝置解 釋的那樣)和撓性接片152兩者,裝置被置于其初始位置在傾向于返回它們的初始狀態的 第二彈簧和撓性接片152的組合作用下,中間套管5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返回其初始位 置。參照圖24,按鈕80的遠側支腿81設有多個齒181,并且近側突起58的側壁設有 多個凹槽158。這些齒181和凹槽158用于在使用者已經觸發按鈕80之后且在容器已經 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從注射部位撒離裝置的情況下一起相配合。實際上,在這樣一種情況 下,為了使容器和按鈕兩者置于它們的相應主動狀態,使用者已經進行了以上所描述的必 要步驟按鈕的遠側支腿81因而面對中間套管50的凹口 57。使用者開始向遠側推動按鈕 80,并且在容器已經到達其插入狀態之前,他釋放他施加在外殼上的壓力,并且將裝置從注 射部位撒離例如1mm的距離通過傾向于返回它們的初始位置的第二彈簧和撓性接片152, 中間套管50相對于按鈕8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返回,并且遠側支腿81的齒181接合中 間套管50的側壁58的凹槽158,由此阻止按鈕80的進一步遠側運動和防止不正確的注射 步驟。為了進行注射,使用者只需要將裝置的遠側端部放回在注射部位上并且再次在外殼 上施加遠側力然后中間套管50再次按正確方式相對于安全護套40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 動,并且齒181與凹槽158脫開,由此允許使用者繼續在按鈕80上向遠側推動,以便完成安 全而又正確的注射步驟。本發明的裝置在注射時只要求由使用者將很小的力施加到外殼上。例如,需要的 力可能在5牛頓以下。此外,本發明的裝置降低了由于使用者的潛在的不當使用所導致的 危險。具體地說,在使用者不當地使用本發明的裝置的情況下,不會損失產品,并且最終可 以正確而又安全地完成注射。
權利要求
一種用來將產品(2)自動注射到注射部位中的注射裝置(1),所述裝置具有縱向軸線A,并且包括-外殼(30、30a、30b),能夠接納容器,所述容器在一個遠側端部處設有針(3),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在初始位置到插入位置之間運動,在初始位置處,所述針的遠側端部不延伸超越所述外殼的遠側端部,并且在初始位置處,所述容器處于被動狀態和主動狀態中的一種狀態,所述插入位置相對于所述初始位置向遠側間隔開,在該插入位置處,所述針的所述遠側端部延伸超越所述外殼的所述遠側端部,所述容器從其初始位置的向外運動當所述容器處于其被動狀態時被防止,而當所述容器處于其主動狀態時被允許,以及-安全護套(40),聯接到所述外殼上,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該第二位置相對于所述第一位置向近側間隔開,所述安全護套(40)具有自由端部,當所述安全護套(40)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時,該自由端部超越所述針的遠側端部向遠側間隔開,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將所述容器置于其主動狀態,-第一保持裝置(61、52),用來將所述容器保持在其被動狀態,所述注射裝置的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作用解除裝置(50、51),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保持裝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第一位置轉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處,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將所述容器保持在其被動狀態,在第二位置處,所述第一保持裝置被解除作用,并且允許所述容器轉換成處于其主動狀態,所述第一作用解除裝置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是由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下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所引起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它還包括-第一偏壓裝置(100),聯接到所述外殼上,用來向所述插入位置偏壓所述容器,所述 第一偏壓裝置處于壓縮狀態和延伸狀態中的一種狀態,在壓縮狀態,所述容器在其初始位 置處,在延伸狀態,所述容器在其插入位置處,以及_第二保持裝置(31、71),用來將所述第一偏壓裝置保持在其壓縮狀態,-觸發裝置(80),能夠通過在所述觸發裝置上施加力而被致動,以釋放所述第二保持 裝置,所述觸發裝置處于被動狀態和主動狀態中的一種狀態,在被動狀態,所述力在所述觸 發裝置上的施加不能引起所述第二保持裝置的釋放,在主動狀態,所述力在所述觸發裝置 上的施加引起所述第二保持裝置的釋放,其中,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 的運動引起所述觸發裝置從其被動狀態到其主動狀態的轉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它還包括-第三保持裝置(58、81),用來將所述觸發裝置保持在其被動狀態,-第二作用解除裝置(50、57),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三保持裝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阻止 位置轉動到自由位置,在阻止位置處,所述第三保持裝置將所述觸發裝置保持在其被動狀 態,在自由位置處,所述第三保持裝置允許所述觸發裝置轉換成處于其主動狀態,所述第二 作用解除裝置從其阻止位置到其自由位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是由所述安全護套從 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所引起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一作用解除裝置和第二作用解除 裝置的一部分形成在至少一個中間套管(50)上,該至少一個中間套管(50)被容納在所述 外殼內,所述中間套管(50)能夠響應所述安全護套至少從其第一位置向外的運動而圍繞所述縱向軸線A從第一位置轉動地運動到第二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環(60),該至少一個環(60)被容納在所述安全護套 內,并且聯接到所述容器上,所述環包括至少一個外部徑向止擋部(61),所述第一作用解除裝置包括窗口(51),該窗口(51)布置在所述中間套管(50)中,所述 窗口包括抵接表面(52),所述徑向止擋部在所述中間套管的第一位置處接合在所述抵接表面上,并且在所述中 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之后與所述抵接表面脫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三保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遠側支腿(81),該至少一個遠側支腿(81)與所述中 間套管(50)的近側端部(58)相關聯地位于所述觸發裝置(80)上,所述第二作用解除裝置包括近側凹口(57),該近側凹口(57)布置在所述中間套管 (50)的近側端部處,所述遠側支腿與在所述中間套管的所述第一位置處的所述中間套管的所述近側端部 (58)呈間隔開的關系,并且在所述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之后與所述凹口(57) 相關聯,由此通過在所述觸發裝置上施加的力的作用,允許所述觸發裝置的向遠側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它還包括導向裝置(41、56、56a;141、 151),該導向裝置(41、56、56a;141、151)設計成,當遠側壓力施加在所述外殼上時,引起所 述中間套管相對于所述安全護套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導向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栓釘(41; 151),位于所述中間套管上或所述安全護套上;和第一靠模(56a; 141),相應地位于所述安 全護套上或所述中間套管上,并且在該第一靠模(56a;141)中,所述栓釘接合成能夠在所 述第一靠模內滑動地和可逆地運動,所述第一靠模相對于所述注射裝置的所述縱向軸線A 傾斜,當遠側壓力施加在所述外殼上時,所述栓釘在所述第一靠模內的運動引起所述中間 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它包括第一返回裝置(110;152),該第 一返回裝置設計成,當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前釋放施加在所述外殼上的向遠側壓力時, 將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二位置偏壓到其第一位置,所述導向裝置使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 線A轉動返回其第一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一返回裝置包括至少一根彈簧 (110),當所述安全護套在其第二位置處時,所述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一返回裝置還包括位于 所述中間套管上的撓性接片(152),所述撓性接片當所述中間套管在其第一位置時處在靜 止位置,而當所述中間套管在其第二位置時處在切向撓曲位置,所述中間套管能夠相對于 所述外殼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運動,所述撓性接片具有接合在窗口(130)中的徑向隆起 (154),該窗口(130)位于所述外殼上,所述撓性接片用于當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 側壓力時返回其靜止位置,由此使所述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返回其第一位置。
12.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它還包括鎖定裝置,該鎖定裝置設計 成,當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但在所述容器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時,防止所述中間套管繞所述縱向軸線A轉動返回其第一位置,所述鎖定裝 置包括所述凹口的側壁(58a),所述遠側支腿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至少抵接在所述側 壁上,由此防止所述中間套管相對于所述觸發裝置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轉動。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遠側支腿包括至少一個齒(181), 并且所述側壁包括至少一個凹槽(158),如果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且在所述容器到達 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則使所述至少一個齒接合所述至少 一個凹槽,從而防止所述觸發裝置的進一步致動。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安全護套能夠相對于所述容器運動到第三位置和到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處,所 述針的所述尖端延伸超越所述安全護套的遠側端部,在第四位置處,所述針的所述尖端不 延伸超越所述安全護套的遠側端部,所述注射裝置還包括-第二偏壓裝置(110),聯接到所述安全護套上,當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 力時,用來將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三位置偏壓到其第四位置,-第一捕獲裝置(56d),該第一捕獲裝置設計成,如果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且在所 述容器到達其插入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則將所述安全護套大體 保持在其第三位置處,-第三作用解除裝置(54、60),該第三作用解除裝置設計成,當所述容器在其插入位置 處時,對所述第一捕獲裝置解除作用。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一捕獲裝置包括在所述第一靠 模(56a)中形成的抵接表面(56d),當在所述觸發裝置致動之后且在所述容器到達其插入 位置之前釋放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時,所述栓釘(41)抵接在所述抵接表面上, 并且由此防止所述安全護套相對于所述中間套管的進一步運動。
16.根據權利要求5和15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環聯接到所述容器上,所述第三作用解除裝置包括位于所述窗口(51)中的傾斜的斜面(54),所述環的所述徑向止擋部(61)與所述斜面相配合,從而當所述容器從其初始位置運動到其插入位置 時,引起所述中間套管相對于所述安全護套繞所述縱向軸線A的進一步轉動,由此使所述 栓釘與所述抵接表面脫開,并且與在所述中間套管上或在所述安全護套上形成的第二靠模 (56c)的近側端部相接合,所述第二靠模在遠側方向上縱向地延伸。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它還包括第二捕獲裝置(59),用來防 止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四位置到其第三位置的運動。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二捕獲裝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 靠模(56c)的所述遠側區域中的撓性接片(59),所述撓性接片在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三位 置到其第四位置的運動期間能夠由所述栓釘克服,當所述安全護套在其第四位置處時,所 述撓性接片相對于所述栓釘的近側運動形成止擋部。
1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裝置(1),其中,所述第一作用解除裝置(50)能夠繞所 述軸線A從其第二位置轉動到其第一位置,所述轉動由在觸發裝置(80)致動之前所述安全 護套(40)從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運動而引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注射器(1),它包括外殼(30、30a、30b),容器能夠在所述外殼內在初始位置與插入位置之間運動,所述運動當容器處于其被動狀態時被防止,而當容器處于其主動狀態時被允許;和安全護套(40),能夠相對于所述外殼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所述運動將容器置于其主動狀態;第一保持裝置(61、52),用來將所述容器保持在其被動狀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作用解除裝置(50、51),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從第一位置轉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處,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將所述容器保持在其被動狀態,在第二位置處,所述第一保持裝置允許所述容器轉換成處于其主動狀態,所述轉動由在所述外殼上施加的向遠側壓力下所述安全護套從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運動引起。
文檔編號A61M5/20GK101868272SQ200880116729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5日
發明者F·佩羅, F·卡雷爾 申請人:貝克頓迪金森法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