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閉合醫療器件的制作方法
閉合醫療器件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本專利申請要求2007年8月31日提交的分別為美國序列號第11/849,237號、第 11/849,241號、第11/849,244號和第11/849,252號的四項實用申請案的優先權,上述四項 申請案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中。領域本發明是一件用于閉合傷口的閉合器件,用于通過血管或腔洞進入身體的閉合微 創醫療程序所造成的傷口。本發明的器件和方法可在此類微創程序結束后提供傷口閉合。 器件使用可集束材料制成,可在組織道中擠成一團,形成可以止血并促進組織愈合的結構 性環境。背景許多與血管相關的程序都可以通過微創來完成,一般是通過股動脈或另外的主要 血管,然后從血管到達心臟、大腦或其他需要外科護理的位置。在程序完成后,刺穿血管上 就會留下一個洞,需要閉合。修復穿刺傷口的目的是在組織道中止血,并允許血管腔的穿刺 孔閉攏,使得最后血液在重新流動血管腔時不會形成血栓或栓塞,并且允許連著腔孔的組 織道中的組織愈合。最早用于閉合血管腔穿刺傷口的方法是由一個人(通常為外科醫師或護士或助 手)直接物理施壓一小時。在最初的人工施壓完畢后,在穿刺部位固定一個“C”型架子,以 完成閉合。通常在使用“C”型夾子時,患者有6到8個小時不能動。使用"C"型夾子的辦 法可能會很痛,而且由人工直接施壓就要求患者固定不動。在傷口出直接施壓的缺點如下 任務需要一名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專門進行;在施壓的過程中可能 形成血栓或出現栓塞;施壓時血管腔中的血液循環中斷;患者在施壓時不能移動;同時這 樣很痛。一般來說,壓力法還需要在運用方法的8小時左右的時間內給病人插入導管導尿, 以便病人保持完全固定,直至傷口充分閉合,停止動脈出血。直到今天,即使施加直接壓力 會造成不適,會延長所需的護理時間,還要等待傷口愈合,但是人工施加或者通過“C”型夾 子運用的直接壓力法仍然是標準護理。在所有閉合需要中,大約有70%是通過這種殘忍而 古老的閉合方法、施加直接壓力來滿足的。作為直接壓力的替代方案,發明家和公司開發了各種器件,用于血管穿刺部位的 傷口愈合。相應的,當今市場上也有很多產品,包括降解塞、縫線、鎖環、超聲波、膠原、凝 血酶膠原、膠原錨、止血片和止血墊。這些直接壓力的商業替代方案包括Kensey Nash的 AngioSeal,AngioSeal的用法是,將一部分放到動脈中作為第二部操作的輔助程序,然后在 動脈外加上一個塞子。而Abbott的Perclose系統則使用遠端導引器縫合傷口部位。市場 上還有 Datascope 的 VasoSeal、Vascular Solutions 的 Duett、Sutura 的血管縫合系統,以 及Marine Polymer Technologies的Syvek。在使用這些器件代替直接壓力的30%案例中, 運用最多的器件是 AngioSeal (46% ) ,PerClose (32% ) ,VasoSeal (14% )和 Duett (3% )。 肥胖的病人是使用這些替代方案的最佳人選,因為在肥胖的人身上施加直接壓力不夠有 效,不能完全閉合穿刺部位。這些方法中有一部分已經證實是不可靠的,或者會產生血栓,
4或者在起效前需要更換好幾次。雖然這些器件非常昂貴,但如果使用成功,使患者能夠更快 走動、需要的陪護更少、住院時間也更少的話,這些方法可以降低治療程序的總費用。如果能夠提出一套血管閉合系統,簡單有效,能夠對刺穿血管可靠止血,同時成本 較低,能夠將器件納入操作規程,這對經皮外科手術或其他微創外科手術(特別是心臟或 心臟相關的外科手術)將非常有益。此外,現在的操作有時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器件才能 完成閉合,如果能夠提供一個單獨使用即可在每一次都有效、可靠地閉合穿刺部位的器件 就非常優秀了。再者,如果可以在不縫合、不需要直接壓力(甚至作為輔助治療都不需要) 的情況下完成閉合,那就非常理想了。而本發明可以實現這些目標,同時還可實現其他目 標。概要本發明是用于閉合哺乳動物軀體,特別是人類軀體上的穿刺傷口的器件。本器件 一般是在通過股動脈進入心臟或相關腔室的微創程序之后使用。在程序完成后,股動脈就 會留下一個孔,不閉合的話可能出血。本發明是一件可以穿過孔,放置到現有組織道的股動 脈中的器件。在微創程序后,將導引套放到組織道和股動脈中,通過導引套放置內含器件的傳 送套。使用器件閉合組織道,封上股動脈中的穿刺孔,使得病人的血液不會流到組織道中, 同時動脈中的血液恢復正常流動。要閉合的傷口可以是任何刺傷,特別是在經皮微創外科手術中使用導管穿刺股動 脈之類的動脈形成的穿刺傷口。在醫療程序后移除導管和導管的導引套會留下一個從血管 到皮表的孔。出血可以確保孔沒有被直接壓力造成的血栓或某種用于閉合孔的器件塞住。 本發明的器件可以閉合穿刺孔,還可以閉合在進入血管或其他體腔后留下的類似孔洞。器 件通過導傳送套傳送,而傳送套穿過導引套進入。導引套在外科手術部位之中,而最初造成 穿刺傷口則是為了進行外科手術。穿刺傷口一般都具有一定長度,從血管或腔洞的穿孔經 過組織道延伸到皮膚,組織道變成血管或腔洞的內部開口。閉合器件至少有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在血管或腔洞的內部開口中。遠端部分放 置在傳送套中,用以沿著組織道有效傳送到血管中。組織道是用傳送套形成、為經皮程序做 準備的。傳送套在皮膚表面有一個近端部分,而在傳送套的頂端緊鄰血管或腔孔的內側,遠 端部分將被傳送到此處。傳送套可以穿過傷處,達到血管的內部開口處,然后釋放遠端部 分。遠端部分是通過受拉桿件上連著的活塞釋放的。受拉桿件附帶在遠端部分上,受張力 繃緊。受拉桿件一般為縫線或細繩,或是成股或線性的桿件,可以承受張力,由它配合活塞 動作來控制遠端部分在血管或腔壁中的放置、方向和就位。而傳送套中的活塞將遠端部分 推出護套,同時通過朝皮表方向拉動受拉桿件的近端來對受拉桿件施力。通過這種方式,具 有堅硬前端的遠端部分就從傳送套中釋放出來,并轉動了 90度,因此,堅硬的前端現在與 傳送套的開口垂直,而不再與之平行。在血管或腔壁上就位后,器件的前端部分就對內部開 口形成了阻力,允許放置和調整器件的其他部分。器件還至少包含連接著遠端部分的近端部分。近端部分由可集束材料制成,在部 署完畢后可以在組織道中擠成一團。近端部分從傳送道中釋放出來時,它并沒有縮成一團, 它是由于受拉桿件(穿過可集束材料的細繩或縫線)收到拉力才在組織道中集中折疊起來 的。器件還至少包含一個受拉桿件,這是一條連接著遠端部分的細繩或縫線,與連接著近端部分、用于拉動各部分的受拉桿件可能是同一條,也可能不是。拉動受拉桿件,調整遠端部 分的位置,并使近端部分集中到一起。而器件在體內的定位是通過遠端部分貼著血管內壁 固定、且近端部分在組織道中集縮來完成的。受拉桿件留在器件中,可以在皮表將其夾住。 如果器件未能正確定位,或者閉合器件出于任何原因需要移除或重新調整,都可以通過受 拉桿件露在皮表的端部來取出閉合器件。在器件中,受拉桿件的構造和放置是很重要的。受拉桿件可以是單獨的一條細繩, 在遠端部分上打結,并且穿過近端部分。或者,受拉桿件也可以環通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 在器具接近皮表的近端部分留下兩個末端。為了有效地拉動環狀受拉桿件,可以在近端部 分的受拉桿件上打一個滑結,使得拉動細繩時,滑結朝著近端部分往下移動,將材料擠成一 團。如果使用活塞將器件推離皮表、推向血管開口,同時向后拉動帶有滑結的受拉桿件,提 供足夠應力以便遠端部分定位和近端部分集縮,這一行為能取得更佳效果。受拉桿件可以采用若干種構造,比如環通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的受拉桿件是一條 單獨的受拉桿件,桿件末端分為第一近端和第二近端(末端位于皮表或皮表附近)。受拉 桿件還可以一次性穿過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并在遠端部分處打結,在這種情況下,近端部 分就只有一個末端。如果受拉桿件上有滑節,就可以造成更大的張力,更好地控制集縮的材 料,這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實現一條受拉桿件留出兩個末端(在拉近桿件穿過或環通材料 時形成)而用一端繞著另一端打一個滑節,拉動滑節上剩下的那個末端,就可以使材料集 縮。一般來說,在拉動受拉桿件的同時,要將活塞從皮表朝著血管或腔洞的開口出推進。器件的另一種變體包括一個中間部分,位于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之間。雖然中間 部分可以和近端部分一樣寬,但它最好較窄較短,以便穿過血管到達組織道。中間部分連接 著遠端部分,因此,在遠端部分旋轉后,中間部分還留在血管或腔孔之外,與遠端部分相連。 中間部分最好是比遠端部分(旋轉的遠端部分)窄得多,因為這樣,它對血管或腔孔和組織 道的干擾才會最小。在這個變體中,緊接著中間部分,是如前一樣擠成一團的近端部分。一個受拉桿件 就可以控制著三個部分,或者也可以使用兩個受拉桿件,一個控制遠端部分,另一個控制中 間部分和近端部分。但是,中間部分并不一定需要受拉桿件來控制,因此,可以使用兩個受 拉桿件,一個控制遠端部分,另一個控制近端部分。第二個受拉桿件可以從中間部分開始, 也可以略過中間部分,從近端部分開始,因為中間部分非常短,非常窄,不太需要集縮,而且 它對集縮也不重要。中間部分起到的作用是占位或者區隔,將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隔開,這 樣一來,對血管或腔孔開口的創傷就可以最小。受拉桿件的結可以和前面描述的一樣,即, 遠端部分一個繩結,近端部分一個繩結,或者單獨一條細繩穿過所有部分,在皮表留下兩個 末端,而皮表的兩個末端打成滑結,或者單獨一條細繩在近端部分的血管端部成環,兩頭末 端留在皮表,這里最好是有一個滑節。而第三種變體包括一個遠端部分、一個中間部分、一個近端部分,兩個受拉桿件。 受拉桿件的構造如前所述。這種變體的唯一不同之處是,在使用第二受拉桿件集縮近端部 分后,使用第一受拉桿件將遠端部分拉出少許,使其離開血管或腔壁的內部,到達組織道的 前端,固定在中間部分的附近或緊挨中間部分固定。這種變體如圖6A、6B和6C所示。閉合穿刺傷口的方法包括在閉合穿刺傷口的過程中使用任一上述有圖示的變體。 相應的,傷口閉合可以使用的器件包括以下幾種有遠端部分、近端部分和一個受拉桿件;有遠端部分、近端部分和兩個受拉桿件;有遠端部分、中間部分、近端部分和兩個受拉桿件, 其中的第一受拉桿件可以將遠端部分拉出血管或腔孔的內側,最終將整個器件定位在血管 或腔孔以外。受拉桿件也可以通過在受拉桿件的遠端部分上打一個結來固定。受拉桿件的剩余 部分穿過材料。在活塞將材料向前推時拉動受拉桿件,就可以完成所需的活動,部署器件。 可也將任意受拉桿件在皮表或皮表附近打一個滑結,以便更好地拉動受拉桿件,控制遠端 部分或近端部分的集縮。遠端、中間和近端部分可以由任何合適的、生物兼容的材料制成。比較理想的材料 是可以隨著傷口愈合進度生物吸收或降解的材料。相應的,可用于制作器件的材料包括但 不限于聚乙醇酸(PGA)、聚乙丙交酯、聚乳酸、聚二惡烷酮、聚己酸內酯、聚丁酸、膠原、聚合 物基質、細胞外基質、絲、滌綸、聚四氟乙烯(PTFE)、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金屬、合金、 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材料融合段、紡織品、織帶、織物和可折疊材料。同樣的,受拉桿件可用有著足夠抗拉強度承受拉伸活動的、同時在傷口愈合后自 降解的材料制成。因此,受拉桿件可以從含有以下成分的材料制成聚乙醇酸(PGA)、聚乙 丙交酯(PGLA)、聚乳酸(PLA)、聚二惡烷酮、聚己酸內酯、聚丁酸、膠原、聚合物基質、細胞外 基質、絲、滌綸、縫線、可生物吸收的材料、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可生物兼容的材料、金屬、合 金、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細線和股線。器件的其他變體包括上述元素,有一些顯著的增加或區別。有一種變體器件的遠 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分別有一個獨立的受拉桿件。與其他變體中的所有受拉桿件一樣,這些 受拉桿件也可以打滑節環接,或者簡單穿過,打一個死結。第一受拉桿件控制并放置遠端部分,第二受拉桿件使近端部分集縮并定位。放置 器件的程序包括朝遠側推動傳送套中的活塞,部署遠端部分,一旦遠端部分進入血管或腔 孔,通過拉動控制遠端部分的受拉桿件(即連接到遠端部分的受拉桿件),旋轉遠端部分約 90度,這時遠端部分以旋轉后的狀態緊貼血管壁或腔壁,然后沿著組織道逐漸取出導引套 和傳送套,同時推動活塞,將近端部分放到組織道中,然后在將活塞朝血管或腔洞開口處推 動的同時拉動受拉桿件,使近端部分擠成一團。還可以將傳送套(在傳送程序中大都處于 導引套中)鎖止在導引套中。本發明還包括一個用于傳送閉合器件的機構,其中包括一個有遠端和近端的傳送 套、位于近端的受拉桿件控制臂,用于拉動受拉桿件,以便放置遠端部分,集縮近端部分。機 構還含有一個活塞,位于傳送套內,有一到多個受拉桿件。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在推動活 塞時拉動受拉桿件,從而有效地傳送器件。器件的第四種變體也是用于閉合穿刺傷口的閉合器件。器件通過傳送套傳送,穿 刺傷口沿著組織道伸展,有一定長度,而組織道形成了內有流體流動的血管的內部開口。閉 合器件含有短而堅硬的前端部分,可以在放置到血管、為器件在血管中的就位做好準備后 在血管中旋轉90度,而較短的前端部分通過第一受拉桿件來放置,而且連接著較長的、可 以集縮的后端部分。使用活塞將后端部分推出傳送套,而抵著已就位前端部分、延活塞運動 的相反方向拉動穿過可集縮部分的第二受拉桿件,就可以將較長的后端部分從傳送套中釋 放出來,并使之集縮在組織道中。器件的第五種變體如上所述,但是,在使用第一受拉桿件集縮較長的、可集縮的后端部分后,較短的、堅硬的前端部分會在中間彎折,以便將較短的、堅硬的前端部分從內部 開口處退出,并且在較長的、已集縮的后端部分之前使之彎折,這樣就可以清理器件經過的 血管,使血管中的流體流動不受干擾。圖紙簡要說明圖IA是一個示范器件的側視圖,包括一個遠端部分、一個近端部分、一個受拉桿 件,受拉桿件通過近端處的一個活結環通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圖IB是圖IA中包含遠端部分、近端部分和通過活結環通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的 受拉桿件的器件的正視圖。圖IC是另一個示范器件,包括一個遠端部分、一個近端部分和一個環通兩部分的 受拉桿件,受拉桿件兩個近端中的一個有一個死結。圖ID是圖IC中的示范器件的近端部,但是不是死結,而是環狀端結。圖IE是第三個示范器件,有一個遠端部分、一個近端部分和通過這兩部分的受拉 桿件,遠端部分上有一個錨定端結。圖IF是圖IE中的器件的遠端,上有一個環結,用以將受拉桿件固定在遠端部分。圖2A是一個部分折疊器件的側視圖,有一個遠端部分,一個近端部分和兩個受拉 桿件,受拉桿件一個在遠端部分,同時穿過近端部分,另一個只在近端部分。圖2A的示范器 件顯示,在遠端部分的受拉桿件在一端有一個活結,而穿過近端部分的受拉桿件在一端也 有一個活結。圖2B是圖2A中器件的正視圖,顯示穿過遠端部分的環狀受拉桿件端部有一個活 結,而穿過近端部分的環狀受拉桿件靠近近端部分的端部也有一個活結。圖2C是第四個示范器件的正視圖,有兩個受拉桿件,而近端受拉桿件的近端尾部
是一個死結。圖2D是圖2C中的示范器件的一種變體,通過近端部分的受拉桿件上是一個環狀端結。圖2E中的示范器件,遠端部分上的受拉桿件在頂端處有一個死結,而通過近端部 分的受拉桿件也有。近端部分上的第二受拉桿件環通,在近端部分與皮表最靠近處的末端 (近端部分的近端)上有一個滑結。圖2F是圖2E中示范器件的另一個版本,在遠端部分上有一個滑結將單個的受拉 桿件固定在遠端部分上,而對于有第二受拉桿件的器件也是一樣。圖3A是包含遠端部分、中間部分和近端部分的示范器件的側視圖。這個特別的示 范器件有兩個受拉桿件,一個在遠端部分,它也同時經過中間部分和近端部分,而第二受拉 桿件在近端部分。圖3B是圖3A中的示范器件的正視圖,它在近端部分的第二受拉桿件上有一個滑 節,而在遠端部分的第一受拉桿件上有一個死結。圖4A、4B和4C描繪的是圖IA和IB中的示范器件在血管或組織道中的情景。圖 4A是遠端部分已放在血管內部,而近端部分開始在組織道中集縮。圖4B是由于傳送器件 的活塞和受拉桿件的共同作用,近端部分擠得更緊。圖4C是器件在血管和組織道中完全就 位,而傳送器件已移除。圖5A描繪的是圖2A和2B中的示范器件在血管或組織道中的情景。圖5A是遠端部分在血管內部,其上有一個打著滑結的受拉桿件,而近端部分開始在組織道中集縮。圖5B 是由于傳送器件的活塞和其上有滑結的第二受拉桿件的共同作用,近端部分幾乎已經完成 集縮。圖5C是器件在血管和組織道中完全就位,而傳送器件已移除。圖6A、6B、6C和6D描繪的是圖3A和3B的示范器件在血管或組織道中的情景。圖 6A是遠端部分已放在血管內部,而近端部分開始在組織道中集縮。圖6B是中間部分輕微集 縮,而通過傳送器件的活塞和其上有一個滑結的第二受拉桿件,近端部分完全集縮在組織 道中。圖6C是中間部分正在集縮,而近端部分完全集縮在組織道中,遠端部分正在從中間 彎折。圖6D中的器件,遠端部分完全退出血管內部,與中間部分一起集縮固定在組織道的 前端,而緊接著是近端部分完全集縮在組織道中,傳送器件完全移除。圖7A到7F描述的是控制傳送套傳送器件進入血管和組織道的機構。
圖1中的器 件被用于示范該機構如果對發明的任何示范器件進行操作。圖7A是通過傳送套的遠端將 傳送套鎖止在導引套中。圖7B中,機構同時提供了對受拉桿件的拉力和對活塞的推力,它 利用木塊的運動將活塞推進鎖止在導引套中的傳送套,傳動套的近端處有一條控制臂,可 供同時在受拉桿件上施加拉力。圖7C中,傳送套滑到導引套中。圖7D中,傳送套鎖止在導 引套中,在其中延伸過遠端,一直伸到血管內部。閉合器件的遠端部分延伸到傳送套的遠端 之外,呈“T”字型,以便將閉合器件的遠端部分放到血管內壁。該器件還有一條控制臂,用 于控制受拉桿件。圖7E中,傳送套在導引套中延伸,而導引套延伸到血管內部,傳送套遠端 伸出導引套,閉合器件的遠端部分從傳送套遠端伸出,呈“T”字型,以便將閉合器件的遠端 部分放到血管內壁。圖7F是傳送機構傳送器件的橫截面圖。圖8A-8C是用于放置和部署閉合器件的機構。詳細說明該閉合器件由可堆疊的材料制成,因此可在組織道內疊放。該器件放在一個傳送 套中遞入,依次通過導引套、組織道直到帶有穿刺孔的血管。該器件的遠端緊靠血管壁進行 放置,包含該器件近端部分的材料在組織道內堆疊,從而為血液凝固、穿刺孔縫合以及密封 組織道內的間隙提供環境。該器件的材料為生物兼容材料,而且為部分或完全生物可吸收 或生物可降解的材料。現在開始看圖,圖1A-1F所示的是器件17的一般實施例,包括一個遠端部分、一個 近端部分和一個受拉桿件,此受拉桿件同時穿過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并受控于鄰近近端 部分的近端。因此,圖IA所示為器件17的一個實施例的側視圖,該器件包括一個遠端部分 2和一個近端部分4。遠端部分2具有一個受拉桿件8,其依次穿過遠端部分2和近端部分 4,迂回穿過可堆疊材料6,并且具有一個第一近端10和一個第二近端12以及一個活結14, 該活結由第一近端10系在第二近端12的周圍。圖IB是圖IA所示器件17的平視圖,該器 件的受拉桿件8纏繞在遠端部分2周圍并穿過近端部分4,第一近端10和第二近端12在近 端部分4處轉變為端部10和12。活結14通過第一近端10纏繞在第二近端12周圍。圖IC是一個與圖IA和IB略有不同的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在近端部分4,第一 近端10所用的是死結15,而不是活結。受拉桿件8依次穿過遠端部分2和近端部分4,而 且最后也形成第二近端12。拉動第二近端12后,可堆疊材料6將發生堆疊。圖ID所示為 器件17的另一個實施例,使用近端10提供了一個環結16,并使第二近端12處于松散和懸 空狀態。在任何一個此類實施例中,繩結可以是環結或者死結,只要它們能將繩結位置處的
9受拉桿件固定在材料中,而在此材料中,該受拉桿件通過繩結系牢。圖IE所示為器件17的一個實施例,其中,一個受拉桿件22依次穿過遠端部分2 和近端部分4,遠端部分上有一個錨結,近端部分上有一個近端18。圖IF所示為本實施例 的細微變化形式,遠端部分2上有一個環結支撐點24,而受拉桿件22也穿過近端部分4。圖2A-2F所示為器件31的其它幾個實施例,它們具有某些共同要素,即都包括一 個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以及一個第一和第二受拉桿件。因此,參考圖2A和2B,分別為器件 31的側視圖和平視圖,器件31包括一個遠端部分2和一個近端部分4,以及一個包含近端 部分4的可堆疊材料6。遠端部分2中的第一受拉桿件26的末端為活結40。第一受拉桿 件26也穿過近端部分。第二受拉桿件28的近端30從近端部分4穿過可堆疊材料6,從而 在另一個近端32周圍形成一個活結34。圖2C和2D所示為器件31的一個實施例,該器件在第二受拉桿件28中具有一個錨 結36,第二受拉桿件28的兩個近端30和32均來自近端部分4。遠端部分2包括第一受拉 桿件26和活結40。圖2D所示為端部30處的環形錨結16,不同于圖2C中的直線錨結36。 與圖2C —樣,圖2D中的端部32和26也出現在近端。借助第一和第二受拉桿件,醫生可先 確定遠端部分2的位置,然后再在組織道中將近端部分4進行堆疊。圖2E和2F所示為器件31的一種實施例,該器件也包括兩個受拉桿件,一個第一 受拉桿件位于遠端部分2中,一個第二受拉桿件位于近端部分4中。圖2E所示的錨結20 位于遠端部分2中的第一受拉桿件26中,圖2F所示的環形錨結24也位于遠端部分2中的 第一受拉桿件26中。圖2E和圖2F均顯示了第一受拉桿件在近端部分4中解開,而且均顯 示了第二受拉桿件28在近端部分4中的第一和第二近端30和32中解開。活結34將第二 受拉桿件30固定在第二近端32周圍并對其進行控制。圖3A和3B所示分別為示范器件43的側視圖和平視圖,該器件包括一個遠端部分 50、一個中間部分52以及一個近端部分54.遠端部分50包括第一受拉桿件56,后者具有一 個活結60。第一受拉桿件56還穿過中間部分52和近端部分54,然后在近端部分54最近 端部分解開。第二受拉桿件58從近端部分54開始在近端部分四周纏繞,然后在近端68和 66處停止,近端68圍繞近端66形成一個活結62。近端部分54和中間部分52由可堆疊材 料64制成,如圖3A中器件43的側視圖所示。圖4A、4B和4C所示為器件17的一個實施例,該器件包括一個遠端部分84、近端部 分86和位于血管82中的受拉桿件96 (通過一個血管開口 70,而且位于組織道80中)。傳 送套72與組織道80內的導引套78相配合。遠端部分84緊靠血管82的內壁放置。受拉 桿件90穿過遠端部分84和近端部分86,并在端部94和96處解開,活結92通過活塞88緊 貼著傳送套壁76向遠端部分移動進行驅動。圖4B所示的器件17具有遠端部分84和近端 部分86,前者放置于血管82中,后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堆疊即推動活塞88沿著傳送 套72 (位于導引套78內)內的活塞壁76,從而使活結92向遠端部分84的方向移動,并通 過受拉桿件環90 (包括近端94和96)的收縮來堆疊近端部分86的材料。隨著活塞88向 遠端移動,張力作用于受拉桿件環90的端部96,從而導致活結92滑動,而受拉桿件90的環 則變緊。圖4C所示的器件17完全配置在組織道80內,包括放置于血管82內的遠端部分 84,以及完全疊放在組織道80內的近端部分86,還包括緊貼近端部分86的活結92以及安 置于組織道80內的較短端94和較長端96。圖4B中器件17的傳送套72和導引套78被去掉,并且血液可以流過血管82而不會從開口 70處泄漏(開口 70見圖4A所示)。圖5A、5B和5C所示為器件31的實施例,該器件包括一個遠端部分、一個近端部分 以及一個第一和第二受拉桿件。圖5A所示的近端部分2放置于開口 70內并安裝在血管82 內。第一受拉桿件26通過活結40將近端部分2固定在適當位置。由可堆疊材料制成的近 端部分4開始通過端部30和32在圖5A中的器件31中進行疊放。傳送套72的活塞88放 置在導引套78內,三者均放置于組織道80內。隨著器件31在圖5B中配置妥當,活結34通 過端部30開始在端部32處繃緊,通過活塞88推動其緊貼傳送套壁76穿過傳送套72 (在 組織道內的導引套78內)。由于近端部分4的堆疊,隨著活塞88緊貼著傳送套壁76向上 移動并穿過傳送套72,第一受拉桿件26和第二受拉桿件28被緊緊地拉過近端部分4。圖 5C所示為配置妥當的器件31,包括水平放置于血管82內的遠端部分2和緊靠活結40疊放 的近端部分4,還包括緊貼近端部分4的活結34,而撤除傳送套和導引套后,端部30、32和 26仍留在組織道內。圖6A、6B、6C和6D所示的器件43包括一個遠端部分110、一個中間部分112和一 個近端部分114,而近端部分又包括一個第一受拉桿件124和一個第二受拉桿件126。圖6A 所示的傳送套118位于組織道120內的導引套116內,活塞132位于傳送套118內,這種安 裝方式目的是便于器件43的致動和釋放。在圖6A中,器件43的遠端部分110已經放置在 血管122中。活結128系在第一受拉桿件124上方。中間部分112用作一個隔離片,以便 在疊放近端部分114時使近端部分與血管壁外部保持一定距離。之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 是為了隨后將遠端部分110從血管中抽出,并放入鄰近中間部分的組織道內。借助來自活 結130 (位于第二受拉桿件126四周)的拉緊力,近端部分114在第二受拉桿件126上方堆 疊。圖6B所示的器件43包括一個位于組織道中的中間部分112,其中活結128緊貼遠端 部分110。隨著導引套116和傳送套118從組織道120中抽出,從而釋放第一受拉桿件124 和第二受拉桿件126上方近端部分114中的可堆疊材料,近端部分114開始在組織道內疊 放。圖6C所示為通過組織道120內的導引套116內的傳送套118,完全啟動活塞132的情 況,活結130緊貼完全釋放和堆疊的近端部分114 (位于組織道120內),第一受拉桿件124 完全拉離活結128,而且第二受拉桿件也完全拉離活結130。還是在圖6C中,由于第二次向 第一受拉桿件124施加張力,近端部分110開始在血管122內自行折疊。圖6D所示的器件 43已完全在組織道120內釋放和定位(傳送套118和導引套116已撤除),近端部分110 已完全自動折疊并從血管122中抽出,因此近端部分110不再位于血管122中,而是在其外 部的組織道120的前段,靠近現在已疊放的中間部分112。圖6D中,中間部分112被壓縮在 遠端部分110的周圍,近端部分114完全緊靠活結130疊放,而活結130則被沿著第二受拉 桿件126進行拉伸。第一受拉桿件124緊緊拉離活結128。圖7A所示為傳送器件55的機械結構,包括傳送套160、導引套168、鎖定構件162、 活塞導塊170,以及側孔172。傳送套160裝配在導引套168中,而且導引套內有一個滑動 活塞132。側孔172為沖洗用入口,并且可供其它協調性程序使用,以便加快該過程。鎖定 構件162便于導引套168鎖定在指定位置,同時活塞132仍可根據器件配置需要前后滑動。 導引套164的遠端部分可界定一個界面,在此界面處,傳送套可滑過導引套來傳送該器件。圖7B所示為導引套168的遠端部分164,以及鎖定在導引套168內的傳送套160。 圖7B還顯示了受拉桿件支柱166,可在其周圍綁上和拉上一個或多個受拉桿件96,或者通
11過活塞132的中心以其它方式進行控制。圖7C所示為活塞導塊170處傳送套160和導引套168之間的滑動和鎖定機構。側 孔172不受該鎖定機構的影響。圖7D進一步顯示了鎖定構件162,包括圍繞傳送套160鎖定的導引套168。還顯 示了活塞132的近端,以及受拉桿件支柱166和受拉桿件96的近端。如圖所示,傳送套160 位于血管174中,該器件的遠端部分175從傳送套160處釋放并旋轉90度,以便最終定位 在血管174的壁上。圖7E為血管174中動作的近視圖,如圖7D所示,其中傳送套160位于導引套168 中,后者又位于血管174中,傳送套具有遠端部分175,其釋放在血管174中并旋轉90度,以 便于最終放置在血管壁174中的開口處。圖7F所示為傳送器件和機構的橫斷面視圖。從已部分傳送的器件175的頂端來 看,具有受拉桿件96,其可在活塞132內滑動,活塞可在傳送套160內滑動,傳送套位于導引 套168內,可從導引套對側孔172進行定位,以便于外圍傳送流體等等,受拉桿件在導引套 168的近端處解開,傳送套160的中間部分可在導引套中滑動,而且導引套168能夠在傳送 過程中的某些時刻鎖定在鎖定構件162中。活塞132繼續越過活塞導塊170,其用以根據需 要將活塞平穩地前后滑動。受拉桿件96越過活塞并環繞在支柱171周圍,然后通過環繞在 受拉桿件支柱166周圍實現進一步控制并置于張力狀態下。由此可見,多個滑動構件(特 別是活塞132、傳送套160和導引套168)是如何控制該器件遠端175的,以及如何借助受拉 桿件96與支柱171和受拉桿件支柱166之間的張力,在血管壁和組織道內布置該器件。圖8A-8C所示的機構與圖7A-7F所述的機構相同,不過是增加了一個真實的活動 手柄204及其一些輔助性部件,以便于開展傳送該器件所必需的活動。在圖8A的實施例中, 該機構是開放式的,并且活塞驅動塊198前后來回地饋入活塞132。在導引套168鎖定在鎖 定構件162中時,活塞導塊170用來將活塞132導入到傳送套160和導引套168中。導引 套168仍包含傳送套160和活塞132,而且在皮膚刺傷外,還包括側孔172。導板200可支 撐并穩定支柱171、活塞驅動塊198以及活塞導塊170。活塞132穿過活塞導塊170和活塞 驅動塊198。手柄204和剪刀臂202繞著支點206轉動,支點使活塞驅動塊198移近或遠離 支柱171 (取決于手柄204是否打開或閉合),從而一旦“閉合”手柄204就使受拉桿件96 拉緊;圖8B所示為該機構部分閉合的情形,以便在受拉桿件96上制造壓力,并通過閉合手 柄204將活塞132向遠端方向移動。圖8C為在圖8B所示的中度閉合基礎上實施進一步閉 合。手柄204擠在一起,支點206進一步拉進剪刀臂202,剪刀臂將最大壓力放在受拉桿件 96上,此張力與活塞132的推力相配合,可以使器件離開傳送套并完成布置。該器件所用可堆疊材料為生物相容性材料,也可為生物可降解材料,最好能在置 入穿刺孔后一定的合理期限內生物降解,大約等于穿刺孔處和組織道內的創傷的愈合時 間。此材料的存在形式應易于疊放,而且還應易于插入刺傷處和組織道中環境的組織、細胞 和蛋白質中。例如,材料形式可包括織物、編織物、天然或合成聚合物基體,或任何可堆疊的 材料。編織物應滿足如下條件當處于張力狀態下時,可伸長并變薄,當處于壓縮狀態下時, 可變短并展開。該器件的一種形式是,本身可折疊材料,從而增加其單位長度的表面積。該器件(包括其任何一段)的可堆疊材料可任何可堆疊材料或延展性材料制成, 其中有些可生物降解,有些則不能,例如聚乙醇酸(PGA)、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聚乳酸(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絲綢、尼龍、膠原、細胞外基質、聚四氟乙烯 (PTFE)、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滌綸、金屬、金屬合金、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 料、一段融合材料、一段熔化材料、布、編織物、織物以及通常可堆疊的材料。如果能夠提供 可堆疊層,進而阻礙血液流動并通過阻止任何血液從刺傷處流出并流入組織道來促進血液 凝固,則也可以使用與以上材料類似的材料。同時,材料的堆疊可以促進組織道中的愈合和 傷口縫合。可只使用一種材料或組合使用一種或多種材料。天然聚合物基體可包括細胞外 基質,可來自哺乳動物組織,如肝臟基膜、膀胱黏膜下層、小腸黏膜下層和胃黏膜下層,這些 均已為業內所熟知。基質還可為合成的膠原類或其它基質,其中多數已為業內所熟知。片 狀的細胞外基質可以切成適當的形狀并形成折片,折片帶有許多便于折疊的小孔,也可以 使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的受拉桿件進行穿線。細胞外基質應變得有韌性并可堆疊,而不能 變得僵硬,如果將材料浸在軟化液中,由于軟化液可促使材料堆疊而不會發生斷裂,則可以 達到上述效果。此類器件的遠端部分在最遠端處具有一段硬化的桿狀或棍狀材料,在器件退入到 組織道前,材料后可能產生一段疊放的材料。將器件最遠端處的材料進行融合,可以得到所 述的桿或棍。遠端部分將折進傳送套中,以便穿過血管開口。穿進血管開口后,遠端部分將 旋轉90度,以便緊靠血管壁放置。現在參考圖4中的圖解,隨著某點或頂端和活塞88將遠 端部分84推出到血管腔82中,圖4A、4B和4C中的器件17的遠端部分84進入穿刺孔70, 同時向受拉桿件端96施加張力,促使遠端部分84的頂端旋轉90度。將傳送套72和導引 套78從血管中抽出,直到遠端部分84牢牢靠著血管壁放置妥當。活塞88向上推動近端部 分86,促使組織道內的材料堆疊,所使用的張力也可以產生于受拉桿件96上,受拉桿件包 含活結92。隨著活塞向遠端方向推進,近端部分86完全折疊,傳送套72和導引套78可以 撤出,只留下布置妥當的器件17來阻塞穿刺孔70和組織道88。圖5A、5B和5C中的實施例包括兩個受拉桿件,分別位于遠端部分2和近端部分4 中。單獨的受拉桿件可先用于控制遠端部分2,即在將遠端部分緊靠血管82的血管壁放置 時。其次,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對近端部分4的控制拉緊第二受拉桿件28和近端32上方 的滑動活結34,從而促使組織道80中的近端部分4發生堆疊。最后,堆疊過程完成,組織 道80得以密封,傳送套72和導引套78可以從組織道80中移除。近端26和32仍留在組 織道中,組織道仍包含較短端30和活結34。圖6A、6B、6C和6D所示的實施例在血管122和組織道120中進行布置。實施例43 包括一個中間部分112。該中間部分可與近端部分114同寬或稍窄。中間部分窄一點的優 勢在于,中間部分對穿刺孔的妨礙將會減小。中間部分不一定要可堆疊,但是它可以做到。 一般情況下,它用來連接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雖然遠端部分110的第一受拉桿件124穿 過中間部分112,但是中間部分112之所以會堆疊(如果真的發生),主要還是由于遠端部 分110的收縮作用,如圖6D所示。近端部分114發生堆疊的原因是第二受拉桿件126在 活結130的壓力下,沿著自身向上拉。活塞132向上推動近端部分114通過傳送套。在近端 部分114盡可能緊地疊放后,第一受拉桿件124又重新受到一次拉力,從而將遠端部分110 撤出血管122,并撤到組織道120緊挨中間部分的最上方部分。如此一來,血管122就暢通 無阻了。最后,將傳送套118和導引套116移除,以便在組織道愈合的同時,該器件可在組 織道內降解。
13
圖7A、7B、7C、7D、7E和7F所示的機構55的操作過程涉及一個受拉桿件166,其可 以控制第一或第二受拉桿件,并可向活塞132施加動力。器件55的傳送套160可在位置 162處鎖定在導引套168內。傳送套160拉長導引套168的遠端,以便遠端部分175能夠置 于血管內并進行其它操作,從而布置該器件。 優選地,可堆疊材料將在傷口愈合的同時進行生物吸收或生物降解,以便在上述 過程和愈合過程完成后的數月內,沒有證據或幾乎沒有證據證明材料還留在人體內。近端 部分可以標注分界線,以便在拉動受拉桿件時促進近端部分的堆疊。此類分界線可以是小 孔、弱線或支撐線,均可在受拉桿件拉動時促進堆疊。近端部分材料沿線的分界線可以等間 隔,也可以不等間隔。因此,根據分界線的間隔情況,近端部分的堆疊區域可以大致相等,實 際上也可能不等。近端部分在組織道內折疊帶來的結構優勢是,在組織道內營造一個環境, 以利于傷口愈合和穿刺孔流出的血液凝固。受拉桿件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也可以為生物可降解材料,只要此類材料具有 足夠的初始抗拉強度,以便在穿過近端部分和堆疊組織道內近端部分中的材料時,能夠完 成受拉桿件需要完成的工作。連在遠端部分上的受拉桿件還需要控制遠端部分的轉動和固 定,在遠端部分從血管中收回的實施例中,也要能夠完成上述任務。因而,受拉桿件的材料 可為PGLA、PG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縫線、絲綢、滌綸或丙烯,或類似 材料,只要在拉動受拉桿件來堆疊或以其它方式控制該器件時,上述材料可以保持并傳遞 抗拉強度即可。受拉桿件的材料也可以是其它章節所列的材料,只要此類材料能夠完成受 拉桿件需要完成的工作即可。受拉桿件的材料還需要相對光滑,以便拉動此材料使其發生 堆疊時,受拉桿件能夠滑過該材料并同時在組織道內將其拖動。本發明的傷口縫合方法包括幾個步驟,即準備閉合器件,將其傳送到刺傷處,然后 在組織道內將其疊放。通常,使用一個傳送套進入組織道內,上述傳送套包含一個未堆疊、 完全伸展的閉合器件。該器件的遠端部分在最遠端處具有一段桿狀融合材料,通過穿刺孔 將遠端部分置入并將其固定在所選用的血管的內壁上。一般情況下,遠端部分先處于最窄 的結構形式中,以便于通過穿刺孔,然后在血管內布置遠端部分時,通過操縱受拉桿件和活 塞,將遠端部分轉動或旋轉約90度,將其緊靠血管內壁放置。所述器件近端部分的布置需 要組合使用以下方法完成向遠端方向推動活塞,同時傳送套仍留在原位;隨著材料離開 傳送套,拉動受拉桿件來實現近端部分材料的堆疊。當導引套和傳送套都從組織道漸漸抽 出時,導引套始終與傳送套的頂端持平或接近。通常,近端部分的布置需要使用傳送套中的 一個活塞,活塞沿著遠端方向推動近端部分,并抵消受拉桿件產生的拉力。近端部分在組織 道內堆疊后,從控制機構釋放受拉桿件,以便進一步抽出傳送套和導引套,然后可在皮膚表 面將受拉桿件的多余部分夾住。如果閉合器件布置不當,需要抽出并在組織道內重新固定 時,或者需要移除并以新器件取代時,受拉桿件也可用作安全繩,以保持與閉合器件之間的 連接。近端部分的堆疊用于為組織道內的出血提供結構性障礙,并為傷口愈合創造環境。使用圖6所示實施例的發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包括一個遠端部分、一個中間 部分和一個近端部分的閉合器件放入一個傳送套中,然后將傳送套置于組織道內的一個導 引套中。從這個位置,將傳送套引至血管或腔的內口。在傳送套內,盡量向著遠端方向推動 傳送機構和傳送套中的活塞,直到可以將遠端部分安置在血管內。推動活塞的同時,拉動第 一受拉桿件,同時在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分旋轉約90度。這個雙重作用便于將旋轉后的遠端部分貼著血管或腔的內部放置,方法是將傳送套向后拉,直到旋轉后的傳送套緊貼著血 管壁放置。當向著遠端方向推動放置在傳送套內的活塞,以釋放組織道內的中間部分和近 端部分時,導引套和傳送套也沿著組織道漸漸抽出。通過拉動第二受拉桿件(同時推動活 塞),完成近端部分的堆疊過程。只要從傳送套完成近端部分的布置并將其完全堆疊,刺傷 就縫合完畢了。最后,在本實施例中,再次拉動第一受拉桿件,以便折疊遠端部分并將其從 血管中抽出到組織道內,從而使其靠近中間部分,并處于血管外部。這樣一來,血管可以恢 復全部流體流量,而遠端部分也不再安放在血管壁上。
本發明包括置入、布置、固定和調整所述器件的方法,可用于縫合病人體內的刺 傷。可按所有必要、可行步驟的任何順序來實施上述方法,以便將該器件放入病人體內用于 縫合刺傷。上述步驟可按特定順序實施,也可以按照執行此程序的醫生認為可行的任何順 序實施。從傳送套控制所述器件布置的機構可以向受拉桿件提供張力,也可向活塞提供動 力,即通過活塞驅動塊的運動將活塞推入傳送套中,傳送套鎖定在導弓丨套內,傳送套近端處 具有一個控制臂,用于大致同時向受拉桿件(一個或多個)上施加張力。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 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 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該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中 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c) 一個連接在所述遠端部分到近端部分之間的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 的內口中將遠端部分旋轉90度,并在近端部分在所述組織道內釋放后,用于堆疊所述近端 部分,從而將所述的刺傷進行縫合,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近端部分在 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以及(d) 一個安放于所述傳送套中的活塞,用于配合所述受拉桿件將遠端部分旋轉90 度,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部分并將所述受拉桿件拉向活塞推力的相反方向,從而將所 述刺傷進行縫合,其中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近端部分則在所述組織道 內發生堆疊。所述閉合器件可進一步組成如下,所述活塞還能在遠端部分旋轉后,對近端部分 進行疊放,即通過向著遠端方向推動該活塞,同時向近端方向拉動所述的受拉桿件。所述閉合器件可進一步包括一個活塞,用于對近端部分進行疊放,即通過將該活 塞推向遠端方向,同時將所述受拉桿件拉向近端方向。所述閉合器件中所述受拉桿件穿過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只用一個受拉桿件,其 包括第一和第二近端。一個實施例還考慮到,所述受拉桿件穿過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各一 次并捆扎在遠端部分,所述受拉桿件包括一個靠近近端部分的端部。所述環形受拉桿件可通過該受拉桿件的第一端上的活結在其第二端周圍與其自身相連。該環形受拉桿件可通過其第一端上的一個繩結進行固定。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用材料可從以下材料中選用,包括聚乙醇酸(PGA)、PGLA, 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綢、滌綸、 PTFE、EPTFE、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金、塑料、 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一段融合材料、一段熔化材料、布、編織物、織物以及可折疊材 料。受拉桿件所用材料可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PGA)、PGLA、 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綢、滌綸、縫 線、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金、塑料、彈性材料、 聚合物、惰性材料、細線和絞合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所述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 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 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還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 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c)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第一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 分旋轉90度,并將遠端部分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中,以便產生對該內口的阻力,(d) 一個與所述近端部分相連的第二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可堆疊材 料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以及(e) 一個活塞,用于將遠端部分推入所述血管中,并配合所述第一受拉桿件的拉力 將遠端部分旋轉90度,并用于將近端部分進行堆疊,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方向,同時 將所述的第二受拉桿件拉向近端方向。第一受拉桿件可以穿過所述遠端部分,并包括一個活結,活結由第一受拉桿件的 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第二受拉桿件可以穿過所述近端部分,并包括一個活結,活結由第二受拉桿件的
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用材料可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 (PGA)、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 綢、滌綸、PTFE、EPTFE、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 金、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一段融合材料、一段熔化材料、布、編織物、織物以及 可折疊材料。第一和第二受拉桿件所用材料可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 (PGA)、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綢、滌綸、縫線、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金、塑料、 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細線和絞合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所述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 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 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 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中間部分,以便所述遠端部分旋轉后,該中間部分 處于所述血管或腔的外部,并與所述遠端部分保持相連,(c) 一個與所述中間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還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 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d)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第一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 分旋轉90度,并將遠端部分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中,以便產生對該內口的阻力,(e) 一個與所述近端部分相連的第二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可堆疊材 料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以及(f) 一個活塞,用于將遠端部分推入所述血管中,并配合所述第一受拉桿件的拉力 將遠端部分旋轉90度,并用于將近端部分進行堆疊,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方向,同時 將所述的第二受拉桿件拉向近端方向。第一受拉桿件可穿過所述遠端部分,并包括一個活結,活結由第一受拉桿件的第 一端和第二端形成。第二受拉桿件可以穿過所述近端部分,并包括一個活結,活結由第二受 拉桿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中間部分可以比所述遠端部分稍窄,從而使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與所述組織道之 間的干擾達到最小。遠端部分、中間部分和近端部分所用材料可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 乙醇酸(PGA)、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 基質、絲綢、滌綸、PTFE、EPTFE、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 金屬合金、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一段融合材料、一段熔化材料、布、編織物、織 物以及可折疊材料。第一和第二受拉桿件所用材料可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 (PGA)、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 綢、滌綸、縫線、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金、塑料、 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細線和絞合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所述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 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 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 (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中間部分,以便所述遠端部分旋轉后,該中間部分 處于所述血管或腔的外部,并與所述遠端部分保持相連,(c) 一個與所述中間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還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 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d)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第一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 分旋轉90度,并將遠端部分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中,以便產生對該內口的阻力,以及(e) 一個與所述近端部分相連的第二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可堆疊材 料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f) 一個活塞,用于將遠端部分推入所述血管中,并配合所述第一受拉桿件的拉力 將遠端部分旋轉90度,并用于將近端部分進行堆疊,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方向,同時 將所述的第二受拉桿件拉向近端方向,(g)所述第一受拉桿件能夠將遠端部分從所述血管或腔內抽出,使其鄰接并折疊 到所述中間部分(位于所述組織道內)之中,從而將該遠端部分從血管或腔中移除。中間部分可以比所述遠端部分稍窄,從而使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與所述組織道之 間的干擾達到最小。第一受拉桿件可穿過所述遠端部分,并在兩端處形成一個活結。第二受拉桿件可穿過所述近端部分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處散開,形成一個活結, 用于拉動所述的第二受拉桿件來堆疊該近端部分。本發明中的器件視情況可包括一個活塞,用于堆疊所述近端部分,同時拉緊一個 穿過該近端部分的受拉桿件,可借助該受拉桿件的一個死結或者一個活結構造完成。遠端部分、中間部分和近端部分所用材料可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 乙醇酸(PGA)、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 基質、絲綢、滌綸、PTFE、EPTFE、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 金屬合金、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一段融合材料、一段熔化材料、布、編織物、織 物以及可折疊材料。第一和第二受拉桿件所用材料從以下群組中選用,該組材料包括聚乙醇酸(PGA)、 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綢、滌 綸、縫線、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金、塑料、彈性 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細線和絞合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所述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 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組織道形成血管(有流體流動)內部開口,該閉 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一個短而硬的前段,從所述傳送套中布置好后并受到一個活塞的推力后,前段能 旋轉90度;活塞也安放在該傳送套中,傳送套能夠放置在所述血管內,用于將所述器件固 定在該血管內;所述短前段包括一個第一受拉桿件和第二受拉桿件,其中該短前段與一個長而且可堆疊的后段相連,該后段從所述傳送套中布置好后可發生堆疊,即借助所述活塞 在傾伏作用下將其從傳送套中推出;第二受拉桿件穿過可堆疊段,以便逆著所述傾伏作用 的方向拉動所述已固定的前段,從而將該長后段從所述傳送套中釋放出來,并在所述組織 道內將其堆疊。
本發明包括一個縫合刺傷的方法,其中,所述傷口的長度方向與一個組織道相一 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放在一個傳送套中并將該傳送套置于所述組織道內 的一個導引套中,然后將該傳送套送到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處;其中,所述器件可在一個傳 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 部開口 ;所述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中 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及(c) 一個連接在所述遠端部分到近端部分之間的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 的內口中將該遠端部分旋轉90度,并在該近端部分在所述組織道內釋放后,用于堆疊該近 端部分,從而將所述的刺傷進行縫合,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該近端部 分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以及(d) 一個安放于所述傳送套中的活塞,用于配合所述受拉桿件將遠端部分旋轉90 度,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部分并將所述受拉桿件拉向活塞推力的相反方向,從而將所 述刺傷進行縫合,其中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近端部分則在所述組織道 內發生堆疊。盡量將放置在所述傳送套內的活塞向遠端方向推動,直到能將所述遠端部分布置 在所述血管內為止,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該遠端部分旋轉約90度,同時拉動所述受拉桿件并沿遠端 方向將所述活塞推向血管中的穿刺孔,將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貼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壁放置,即向后拉所述傳送套,拉緊 所述受拉桿件,然后再推動所述活塞,直到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靠血管壁固定為止,沿著所述組織道逐漸抽出所述導引套和傳送套,將安放在該傳送套內的活塞推向 遠端方向,從而釋放位于所述組織道內的近端部分,并通過拉動所述受拉桿件并推動所述活塞,將該近端部分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 血管中以及沿著所述組織道的刺傷。本發明還包括一個縫合刺傷的方法,其中,所述傷口的長度方向與一個組織道相 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放在一個傳送套中并將該傳送套置于所述組織道內 的一個導引套中,然后將該傳送套送到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處;其中,所述器件可在一個傳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 部開口 ;所述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
(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還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 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c)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第一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 分旋轉90度,并將遠端部分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中,以便產生對該內口的阻力,以及(d) 一個與所述近端部分相連的第二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可堆疊材 料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以及(e) 一個安放于所述傳送套中的活塞,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受拉桿件將遠端部分旋 轉90度,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部分并將所述第一受拉桿件拉向活塞推力的相反方向, 從而將所述刺傷進行縫合,其中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近端部分則在所 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盡量將放置在所述傳送套內的活塞向遠端方向推動,直到能將所述遠端部分就位 在所述血管內為止,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該遠端部分旋轉約90度,同時拉動所述第一受拉桿件并沿 遠端方向將所述活塞推向血管中的穿刺孔,將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貼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壁放置,即向后拉所述傳送套,拉緊 所述第一受拉桿件,然后再推動所述活塞,直到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靠血管壁固定為止,沿著所述組織道逐漸抽出所述導引套和傳送套,將安放在該傳送套內的活塞推向 遠端方向,從而釋放位于所述組織道內的近端部分,并通過拉動所述第二受拉桿件并推動所述活塞,將該近端部分進行疊放,從而縫合 所述血管中以及沿著所述組織道的刺傷。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縫合刺傷的方法,其中,所述傷口的長度方向與一個組織道相 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放在一個傳送套中并將該傳送套置于所述組織道內 的一個導引套中,然后將該傳送套送到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處;其中,所述器件可在一個傳 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 部開口 ;所述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中間部分,以便所述遠端部分旋轉后,該中間部分 處于所述血管或腔的外部,并與所述遠端部分保持相連,
(c) 一個與所述中間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還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 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d)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第一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 分旋轉90度,并同時朝著血管中的穿刺孔推動活塞,將遠端部分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中, 以便產生對該內口的阻力,以及(e) 一個與所 述近端部分相連的第二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可堆疊材 料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f) 一個安放于所述傳送套中的活塞,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受拉桿件將遠端部分旋 轉90度,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部分并將所述第一受拉桿件拉向活塞推力的相反方向, 從而將所述刺傷進行縫合,其中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近端部分則在所 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盡量將放置在所述傳送套內的活塞向遠端方向推動,直到能將所述遠端部分就位 在所述血管內為止,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該遠端部分旋轉約90度,同時拉動第一受拉桿件并沿遠端 方向將所述活塞推向血管中的穿刺孔,將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靠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壁放置,即通過向后拉傳送套,直到 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靠血管壁固定為止,沿著所述組織道逐漸抽出所述導引套和傳送套,將安放在該傳送套內的活塞推向 遠端方向,從而釋放位于所述組織道內的中間部分和近端部分,并通過拉動所述第二受拉桿件將所述近端部分堆疊在所述組織道內,從而縫合所述 刺傷。本發明還包括一個縫合刺傷的方法,其中,所述傷口的長度方向與一個組織道相 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放在一個傳送套中并將該傳送套置于所述組織道內 的一個導弓丨套中,然后將該傳送套送到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處;其中,所述器件可在一個傳 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 部開口 ;所述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a) 一個遠端部分,用于放置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 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 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 力。(b)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中間部分,以便所述遠端部分旋轉后,該中間部分 處于所述血管或腔的外部,并與所述遠端部分保持相連,(c) 一個與所述中間部分相連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 夠在布置妥當后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還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的傳送套 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d) 一個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的第一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遠端部 分旋轉90度,并將遠端部分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中,即通過拉緊所述第一受拉桿件,推動所述活塞,并將該遠端部分置于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之中,以便產生對該內口的阻力,以及 (e) 一個與所述近端部分相連的第二受拉桿件,用于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可堆疊材 料進行疊放,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f) 一個安放于所述傳送套中的活塞,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受拉桿件將遠端部分旋 轉90度,即通過將該活塞推向遠端部分并將所述第一受拉桿件拉向活塞推力的相反方向, 從而將所述刺傷進行縫合,其中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近端部分則在所 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g)所述第一受拉桿件能夠將遠端部分從所述血管或腔內抽出,使其鄰接并折疊 到所述中間部分(位于所述組織道內)之中,從而將該遠端部分從血管或腔中移除。盡量將放置在所述傳送套內的活塞向遠端方向推動,直到能將所述遠端部分就位 在所述血管內為止,在所述血管或腔內將該遠端部分旋轉約90度,同時拉動所述的第一受拉桿件,并將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貼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壁放置,即向后拉所述傳送套,拉緊 所述第一受拉桿件,然后再將所述活塞推向血管中的穿刺孔,直到旋轉后的遠端部分緊靠 血管壁固定為止,沿著所述組織道逐漸抽出所述導引套和傳送套,并沿著遠端方向將安放在該傳送 套內的活塞推向所述血管中的穿刺孔,從而釋放位于所述組織道內的中間部分和近端部 分,并通過拉動所述第二受拉桿件并將所述活塞推向所述血管孔,將近端部分進行堆 疊,從而縫合所述的刺傷,并再次拉動所述的第一受拉桿件,以便將遠端部分從所述血管中抽出到所述組織道 內,并與所述中間部分非常接近。一套工具包,包括一個堆疊閉合器件,可以單獨組裝或通過傳送套中裝載的堆疊 閉合器件進行組裝。有關折疊器件和傳送套的使用說明以及該器件的傳送和部署說明已附 在其中。所述成套工具存放在一個容器內,而且有關該器件組成材料的說明也附在其中。同時,可做如下考慮,所述發明變體的任何可選功能既可單獨說明和申請,也可與 本文件所述的任一種或多種功能結合起來進行說明和申請。提到一個單數物件時,應考慮到所述同種物件有可能為復數形式。更具體地說,在 本文及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中使用時,單數形式“一個”、“所述”和“該”等詞也包括所指對象 的復數形式,另有明確規定的除外。換言之,使用冠詞要考慮到“至少一件”上文說明以及 下文專利申請權項中的主題物品。還注意到的是,可擬定一些專利權項來排除任何可選因 素。因此,本聲明目的是作為使用排他性用語,如“僅僅”、“只”等等與列舉請求事項相關的 詞語,或者使用一個“否定”限制的前提依據。在不使用此類排他性詞語時,專利權項中的“包括”一詞應考慮到包括任何附加要 素,而無論權利要求中是否列舉出一定數量的要素,或者增加一項功能是否可視為改變專 利權項中所述要素的性質。除非本文有明確規定,此處所用的一切技術和科學術語應按照 盡可能通俗易懂的含義來理解,同時要保持權利要求的有效性。所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應完全并入本文中。雖然已對前述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 以便于理解清楚,但是顯而易見,可在所附專利權項的范圍內實施某些改進。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a)一個可置于血管或腔的內口之中的遠端部分,所述遠端部分安放在一個傳送套中,包括若干近端和遠端,該傳送套能夠沿著傷口的長度方向刺入傷口中,以穿過所述內口并釋放該遠端部分,釋放后的遠端部分能夠旋轉約90度,以便提供對所述內口的阻力。(b)與所述遠端部分相連接的近端部分,該近端部分包括一種可堆疊的材料,能夠在布置妥當后在組織道內發生堆疊,該近端部分以未堆疊的狀態從所述傳送套中釋放,并可以在釋放后立即進行堆疊,(c)至少一個受拉桿件,其至少從所述遠端部分開始連接到近端部分,用于在所述血管或腔的內口中將該遠端部分旋轉90度,并在該近端部分在組織道內釋放后,用于堆疊該近端部分,從而縫合刺傷,其中遠端部分在所述血管或腔內旋轉90度,而該近端部分在所述組織道內發生堆疊。
2.權利要求1所述的閉合器件,包括兩個受拉桿件,第一個穿過遠端部分連接,第二個 穿過近端部分連接。
3.權利要求1所述的閉合器件,其中至少一個受拉桿件依次穿過近端部分和遠端部分。
4.權利要求2所述的閉合器件,其中兩個受拉桿件中的至少一個依次通過相應的遠端 部分或近端部分。
5.權利要求1所述的閉合器件,其中至少一個受拉桿件包括一個活結。
6.權利要求2所述的閉合器件,其中兩個受拉桿件中至少一個包括一個活結。
7.權利要求1所述的閉合器件,還包括一個活塞,用來將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從所述 傳送套中推出。
8.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任何閉合器件,其中,近端部分在組織道內堆疊后,遠端部分應 從血管中移除,并停留在所述組織道內。
9.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閉合器件,其遠端部分和近端部分所用材料 可從以下材料中選用,包括聚乙醇酸(PGA)、PGLA、PLA、聚二氧六環酮、聚己內酯、聚羥基丁 酯、膠原、聚合物基體、細胞外基質、絲綢、滌綸、PTFE、EPTFE、生物可吸收材料、生物可降解 材料、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屬、金屬合金、塑料、彈性材料、聚合物、惰性材料、一段融合材料、 一段熔化材料、布、編織物、織物以及可折疊材料。
10.一種縫合刺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器件安裝在一個傳送套中,將該傳送套置于一個導引套中,將遠端部分布置在傷道的血管中,并將近端部分布置在組織道中,該近端部分包括可堆疊的布料,并將該近端部分的布料疊放在所述組織道中。
11.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一個步驟,即在疊放近端部分之后,將遠端部分從 血管中抽出。
12.權利要求1至8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機構,包括一個傳送套,一個活塞,以及 一個受拉桿件;其中,傳送套包括遠端和近端,活塞用于沿著遠端方向推向血管開口,以便將遠端部分放置于血管開口中并將近端部分放在組織道中,受拉桿件位于近端處,用于通 過受拉桿件上的拉力放置遠端部分并將近端部分進行疊放。
13.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 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一個短而硬的前段,在血管內放置好后能夠旋轉90度,用于將該器件固定在血管中; 所述短前段包括一個第一受拉桿件,其中短前段與一個長而且可堆疊的后段相連,該后段 從所述傳送套中布置好后可發生堆疊,即借助活塞在傾伏作用下將其從傳送套中推出;借 助一個穿過可堆疊段的第二受拉桿件,逆著所述傾伏作用的方向拉動已固定的前段,從而 將該長后段從傳送套中釋放出來并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其堆疊。
14.一種用于縫合刺傷的閉合器件,可在傳送套中進行傳送,所述刺傷的長度方向與組 織道的方向一致,該組織道形成血管或腔的內部開口,該閉合器件包括以下部分一個短而硬的前段,從所述傳送套中布置后并在受到一個活塞的推力后,前段能旋轉 90度;活塞也安放在該傳送套中,傳送套能夠放置在所述血管內,用于將所述器件固定在 該血管內;所述短前段包括一個第一受拉桿件,而且該短前段與一個中間部分相連,以便旋 轉遠端部分后,所述中間部分可留在血管或腔外,同時保持與該遠端部分相連,一個長而且可堆疊的后段,與所述中間部分相連,中間部分在所述傳送套中布置好后 可發生堆疊,即借助一個活塞在傾伏作用下將其從傳送套中推出,一個穿過可堆疊段的第 二受拉桿件逆著所述傾伏作用的方向拉動已固定的前段,從而將所述長后段從傳送套中釋 放出來并在所述組織道內將其堆疊,其中,所述長而且可堆疊的后段通過第二受拉桿件發生堆疊后,短而硬的前段借助所 述第一受拉桿件上的張力從中線處彎曲,通過第一受拉桿件產生的張力將短而硬的前段從 所述內口中抽出,并將其折進堆疊后的長后段前面的組織道內,從而將該器件從血管中清 除,便于流體在血管中暢通無阻地流動,并促進所述組織道內的傷口愈合。
15.使用權利要求1至18、13或14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閉合器件來縫合刺傷。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閉合刺傷的閉合器件,其遠端分可以緊貼血管內壁放置,而近端部分在組織道中擠成一團,從而閉合創口。該器件的一種變體可將遠端部分從血管中移除,使之在近端部分牢牢集束并固定在阻止道中后同樣留在組織道中。
文檔編號A61B17/00GK101888810SQ200880113808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1日
發明者克里斯多佛·G·M·肯恩 申請人:克里斯多佛·G·M·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