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骨折是外科常見病癥,目前醫學上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采用外 用膏藥,如申請號為200710129416.3中公布的一種接骨膏藥,另外一種是采用散劑或片劑 等內服藥,例如申請號為200510104582. 9公布的一種活血接骨片。上述兩種中藥雖然具有 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于藥物中含有川烏等毒性藥物或自然銅等礦物藥,因此對人體有一 定的毒副作用,同時膏藥使用不是十分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存 在的使用不便,有毒副作用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 得土鱉蟲45-55份 三七45-55份 續斷70-80份 延胡索45-55份 積雪草45-55份 虎杖45-55份 澤瀉20-30份。 上述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 土鱉蟲50份 三七50份 續斷75份 延胡索50份 積雪草50份 虎杖50份 澤瀉25份。 上述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三七、延胡索兩味藥醇提取三七、延胡索兩味藥用乙醇回流提取數次,每次 1. 5 2. 5小時,加醇量分別為4 6倍,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干燥,得干膏,粉 碎成細粉; (2) 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味藥水提并醇沉取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 余五味藥加水煎煮數次,每次1. 5 2. 5小時,加水量分別為7 10倍,合并煎液,濾過,濾 液減壓濃縮為清膏,加乙醇靜置12 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干燥,得干 膏,粉碎成細粉。 (3)制劑加工將上述步驟(1)和步驟(2)制得的兩種細粉與適量淀粉混勻,按常 規制劑方法加工為口服固體劑型。 祖國醫學認為"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不和。"內治以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先,血不活則骨不接,本發明由土鱉蟲、三七、續斷、延胡索、積雪草、 虎杖、澤瀉7味純中藥組成,這些原料主輔結合,針對性強,方證緊緊相扣,臨床適應癥明 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筋續骨的作用,不但用于骨折,對骨折術后促進愈合及跌打 損傷的治療同樣具有明顯的療效。長期臨床應用表明本品能明顯促進骨折部位的愈合、縮 短骨折患者的愈合時間,消腫止痛效果好,減輕患者的痛苦。臨床應用表明,本品有效率達
3到95%以上,顯效率達到90%以上。
本發明采用的七味中藥藥性如下 1、土鱉蟲,為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冀地鱉的雌蟲干燥體;
性味味微咸、寒,有小毒、歸肝經; 性能特點質松脆、易碎、氣腥臭;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
2、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性味甘、溫、微苦,歸肝、胃經; 性能特點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各種內、外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專入血 分,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
3、續斷,為川續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續繼或續斷的根;
性味苦、溫,歸肝、腎經; 性能特點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通利血脈,用于腰膝酸痛,風濕肢體疼痛、 崩漏、胎動不安、骨折、瘀血疼痛。 4、延胡索,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塊莖;
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 性能特點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
5、積雪草,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的干燥全草;
性味苦、辛、寒,歸肝、脾、腎經; 性能特點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于濕熱黃疸、中暑腹瀉、砂淋血淋、癰腫瘡毒、跌 撲損傷。
6、虎杖,為寥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和根;
性味微苦、微寒,歸肝、膽、肺經; 性能特點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關節痹痛、濕熱黃疸、經閉、癥瘕、
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
7、澤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干燥塊莖; 性味甘、寒,歸腎、膀胱經; 性能特點利小便、清濕熱,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不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筋續骨的作用,并且可促進骨折部位的 愈合、縮短骨折患者的愈合時間,消腫止痛效果好,減輕患者的痛苦; 2、不僅可用于骨折,因其具有明顯地活血功效,因此對于骨折術后促進愈合及跌 打損傷的治療同樣具有很好的療效; 3、便于口服,攜帶方便,無毒副作用,服用安全,適用于不同體質的患者,可長期服 用; 4、無耐藥性,由于為中藥制劑且選材細致,無有依賴性的藥物成分,因此病人長期 服用也不會產生依賴性; 5、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合理,可有效提取、精制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并去除雜質, 提高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詳細描述。
以下實施例的組分均以重量份數來計。
實施例1 —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
土鱉蟲45份 三七45份 續斷70份 延胡索45份
積雪草45份 虎杖45份 澤瀉20份
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為 (1)三七、延胡索兩味藥醇提取三七、延胡索兩味藥用80% (體積比)乙醇回流 提取3次,每次1. 5小時,加醇量分別為6、4和5倍,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干燥, 得干膏,粉碎成細粉; (2) 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味藥水提并醇沉取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 余五味藥加水煎煮3次,每次2. 5小時,加水量分別為10、9和8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 壓濃縮為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80% (體積比),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 醇,濃縮并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細粉。 (3)制劑加工將上述步驟(1)和步驟(2)制得的兩種細粉與適量淀粉混勻,按常
規制劑方法加工為膠囊劑劑型。
實施例2 —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
土鱉蟲55份 三七55份 續斷75份 延胡索55份
積雪草55份 虎杖55份 澤瀉30份;
上述中藥的制備方法為 (1)三七、延胡索兩味藥醇提取三七、延胡索兩味藥用70% (體積比)乙醇回流 提取2次,每次2. 5小時,加醇量分別為6倍和5倍,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減壓 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細粉; (2) 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味藥水提并醇沉取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 余五味藥加水煎煮2次,每次1. 5小時,加水量分別為10倍和9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 壓濃縮為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 (體積比),靜置40小時,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 醇,濃縮并減壓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細粉。 (3)制劑加工將上述步驟(1)和步驟(2)制得的兩種細粉與適量淀粉混勻,按常 規制劑方法加工為散劑(口服固體制劑)劑型。
實施例3 —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
土鱉蟲50份 三七50份 續斷70份 延胡索50份
積雪草50份 虎杖50份 澤瀉25份。
上述中藥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為 (1)取三七、延胡索兩味藥用70%乙醇(體積比)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加 醇量為6倍、5倍,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減壓干燥(60°C , -0. 085Mpa),得干膏,粉
5碎成細粉; (2)取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味藥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加水量為 10倍、8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 1. 25(25°C )的清膏,加入 乙醇使含醇量達70% (體積比),靜置24小時,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減壓干燥 (60°C, -0. 085Mpa),得干膏,粉碎成細粉。 (3)將上述步驟(1)和步驟(2)制得的兩種細粉與適量淀粉混勻,制粒,干燥,加入 適量潤滑劑,混勻,裝膠囊,包裝即得。 相對于實施例1和實施例2,實施例3配伍和制備方法均更佳,為最佳實施方式。
服用量為以實際處方量計算30g 40g/日。
權利要求
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土鱉蟲45-55份三七45-55份續斷70-80份延胡索45-55份積雪草45-55份虎杖45-55份澤瀉20-30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活血接骨的 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土鱉蟲50份 三七50份 續斷75份 延胡索50份 積雪草50份 虎杖50份 澤瀉25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1) 三七、延胡索兩味藥醇提取三七、延胡索兩味藥用乙醇回流提取數次,每次1. 5 2. 5小時,加醇量分別為4 6倍,濾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干燥,得干膏,粉碎成細 粉;(2) 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味藥水提并醇沉取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 味藥加水煎煮數次,每次1. 5 2. 5小時,加水量分別為7 10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 壓濃縮為清膏,加乙醇靜置12 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并干燥,得干膏,粉 碎成細粉;(3) 制劑加工將上述步驟(1)和步驟(2)制得的兩種細粉與適量淀粉混勻,按常規制 劑方法加工為口服固體劑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使用不便,有毒副作用的問題,現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份制得土鱉蟲45-55份、三七45-55份、續斷70-80份、延胡索45-55份、積雪草45-55份、虎杖45-55份、澤瀉20-30份。上述具有活血接骨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1)三七、延胡索兩味藥醇提;(2)土鱉蟲、續斷、積雪草等剩余五味藥水提并醇沉;(3)制劑加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活血化瘀、消腫止痛;2、療效好;3、安全可靠;4、無耐藥性;5、工藝簡單。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1732509SQ20081023214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7日
發明者張靜赟, 李煒, 楊飛快, 蘇保全 申請人:西安天健醫藥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