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特別提供了一種火絨草治療急性炎癥的有效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急性炎癥是機體對致炎因子的剌激所發生的立即和早期反應。急性炎癥起病急驟,以滲出病變為其特征,炎癥細胞浸潤以粒細胞為主,持續時間短,僅幾天到一個月。如果急性炎癥沒有得到及時控制和正確、徹底治療,將會蔓延擴散,甚至轉為慢性炎癥,嚴重危害機體及其它組織器官,更嚴重者會危及生命。目前,激素在治療急性炎癥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常用藥物,如果運用得當、配合適宜,其療效確切,對此我們毫不懷疑。然而使用激素確有諸多副作用,例如肥胖,痤瘡,滿月臉,骨質疏松等,若用不得法,容易導致更為嚴重的病變等等。抗生素類藥物也是治療急性炎癥的常用藥物,并經常和激素聯合使用,但抗生素類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濫用也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問題,例如產生了嚴重的菌群失調或耐藥性,甚至造成嚴重的肝腎損傷等。盡管不斷研制出新的抗菌譜更廣、抗炎作用更強的抗生素類藥物,仍然不能控制耐藥性的產生和發展。臨床上用中成藥與復方制劑治療急性炎癥的也有,盡管實驗室中已經顯示出一些中藥具有治療急性炎癥的作用,但實際應用于臨床的仍寥寥無幾,其主要的原因是前期研究工作基礎薄弱,藥品有效成分、作用靶點不明確,而急性炎癥的特點是起病急、來勢兇猛,臨床醫生不可能也不敢采用作用機理及成分均不明確的中藥制劑來治療;另外由于大部分治療急性炎癥的中藥制劑粗糙,治療指數低,而臨床需要大劑量服用方能達到治療目的,這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順應性。因此發掘高效、特效治療急性炎癥的中草藥的有效成分,成為當務之急。在民間,火絨草是治療急性炎癥的常用藥材,一些名老中醫在治療急性腎炎及其并發癥的過程中都偏愛火絨草,許多文獻也報道火絨草具有抗急性炎癥的作用。我們前期實驗發現,火絨草的分級萃取物中乙酸乙酯層有較好的抗炎作用,萃取物成分以酚酸為主。因此,發明人結合工業大生產,對火絨草抗炎提取物制備工藝進行研究。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急性炎癥的有效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具體提供了一種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火絨草藥材經水提或醇提后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并經蒸餾水和乙醇洗脫后減壓干燥至干而得。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絨草藥材經水提或醇提后的制備過程和工藝參數為——將經水提或醇提后的上清液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NKA-9、X-5、AB_8、S_8、HPD450、HPD500、HPD600的苯乙烯類大孔吸附樹脂上,先用12倍量柱體積蒸餾水洗脫,續用25倍柱體積、體積分數為205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旋轉蒸發或減壓回收乙醇;——減壓干燥至干。本發明所提供的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中,所述火絨草藥材水提或醇提的制備過程和工藝參數為——在火絨草藥材中,加610倍TO為35的水或純度為2070%的稀乙醇,在407(TC條件下,浸泡12小時,提取23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或減壓回收水或乙醇至每lml含0.5g藥材的藥液,靜置2472小時,除去沉淀。本品是抗急性炎癥的有效藥物。通過對本品進行的動物抗炎試驗,顯示本提取物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炎癥方面,其作用效果明顯強于直接用水或稀乙醇提取的原液。具體實施方式對比例1水提原液組火絨草藥材,加10倍量ra為4.5的水,在6(TC下,浸泡2小時,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回收水并減壓干燥至干,根據含生藥材的量,配制成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為低劑量組0.25g/ml、中劑量組0.5g/ml、高劑量組lg/ml。對比例2醇提原液組火絨草藥材,加8倍量ra為4.5體積分數為50%的乙醇溶液,在6(TC下,浸泡2小時,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回收乙醇并減壓干燥至干,根據含生藥材的量,配制成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為低劑量組O.2g/ml、中劑量組0.4g/ml、高劑量組0.8g/ml。實施例1提取物組1火絨草藥材,加7倍ra為3.5的水或45%的稀乙醇,在55t:條件下,浸泡1小時,提取2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回收水或乙醇至每lml含0.5g藥材的藥液,靜置48小時,除去沉淀,上清液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NKA-9上,先用1倍量柱體積蒸餾水洗脫,續用3倍柱體積、體積分數為3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旋轉蒸發回收乙醇,減壓干燥至干。根據含生藥材的量,將提取物配制成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為低劑量組O.lg/ml、中劑量組0.2g/ml、高劑量組0.4g/ml。實施例2提取物組2火絨草藥材,加8倍ra為4的水或50%的稀乙醇,在6(TC條件下,浸泡1.5小時,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回收水或乙醇至每lml含0.5g藥材的藥液,靜置48小時,除去沉淀,上清液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HPD500上,先用1.5倍量柱體積蒸餾水洗脫,續用4倍柱體積、體積分數為4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旋轉蒸發回收乙醇,減壓干燥至干。根據含生藥材的量,將提取物配制成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為低劑量組O.lg/ml、中劑量組0.2g/ml、高劑量組0.4g/ml。實施例34提取物組3火絨草藥材,加9倍HI為4的水或60%的稀乙醇,在6(TC條件下,浸泡2小時,提取3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回收水或乙醇至每lml含0.5g藥材的藥液,靜置60小時,除去沉淀,上清液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X-5上,先用2倍量柱體積蒸餾水洗脫,續用4倍柱體積、體積分數為45%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旋轉蒸發回收乙醇,減壓干燥至干。根據含生藥材的量,將提取物配制成低、中、高劑量組,分別為低劑量組O.lg/ml、中劑量組0.2g/ml、高劑量組0.4g/ml。選取160只昆明種小白鼠,體重18-22克,隨機分為16組,每個組分配10只小鼠。炎癥模型的建立及抗炎指標的檢測①試驗動物分組后,空白對照組每日按灌胃方法給蒸餾水一次,按體重0.2ml/10g,連續4天;其它組每日灌胃給藥一次,按體重0.2ml/10g,連續給藥4天。②末次給藥30分鐘后,各鼠右耳滴20ii1二甲苯,控制15秒。20分鐘后各小鼠脫臼處死,剪下左右兩耳,以7mm打孔器打下兩個耳片,電光天平稱重,以右耳-左耳之差作為腫脹度,T檢驗各給藥組小鼠與空白對照組之間小鼠耳腫脹的差異性。實驗結果見下列表格空白對照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水提原液低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水提原液中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水提原液高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醇提原液低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醇提原液中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醇提原液高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提取物3中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提取物3高劑量組<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結論通過比對空白對照組,水提原液低、中、高劑量組,醇提原液低、中、高劑量組和提取物1、2、3的低、中、高劑量組的腫脹度均值,得出提取物高劑量組的腫脹度均值最小,而且提取物低、中劑量組的腫脹度均值也小于其它組,即本提取物的抗炎消腫效果明顯好于水提原液和醇提原液。權利要求一種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火絨草藥材經水提或醇提后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并經蒸餾水和乙醇洗脫后減壓干燥至干而得。2.—種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絨草藥材經水提或醇提后的制備過程和工藝參數為——將經水提或醇提后的上清液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NKA-9、X-5、AB-8、S_8、HPD450、HPD500、HPD600的苯乙烯類大孔吸附樹脂上,先用12倍量柱體積蒸餾水洗脫,續用25倍柱體積、體積分數為2050%的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旋轉蒸發或減壓回收乙醇;——減壓干燥至干。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提或醇提過程和工藝參數為——在火絨草藥材中,加610倍ra為35的水或純度為2070%的稀乙醇,在407(TC條件下,浸泡12小時,提取23次,濾過,合并濾液;——旋轉蒸發或減壓回收水或乙醇至每lml含0.5g藥材的藥液,靜置2472小時,除去沉淀。全文摘要本發明一種治療急性炎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火絨草藥材經水提或醇提后上于大孔吸附樹脂柱并經蒸餾水和乙醇洗脫后減壓干燥至干而得。本品是抗急性炎癥的有效藥物,通過對本品進行的動物抗炎試驗,顯示本品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炎癥方面,其作用效果明顯強于直接用水或稀乙醇提取的原液。文檔編號A61K36/185GK101732380SQ20081022887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9日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9日發明者劉晶,劉軒,姜鴻,尤獻民,楊明,王光函,邸子真申請人: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