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痤瘡消合劑的制作方法
痤瘡消合劑
l所屬技術領域l:
本項科研成果涉及我所驗方,痤瘡消合劑是一種新的純中藥治療痤瘡的首創良方,特別是采用活血化 瘀,清化濕熱治療痤瘡、濕疹、扁平疣等皮膚病。背景技術1:
痤瘡是一種南北方男女青年普遍好發的常見于顏面的皮膚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過食辛 辣剌激、油膩肥甘之食品,加之膨化系列食品數量增多,劣質化妝品的使用,及氣候濕氣偏勝等諸多因素 的影響,該發病近年有逐漸上升趨勢。但治療較為棘手困難,嚴重影響廣大青年同志的生活學習和思想,
為此,我所自1999年開始對該病開始研究,采用中草藥內服外洗法治療效果顯著,治療時間短,副作用 小,效果相比同類治療痤瘡的藥物明顯高,且不易復發,經濟廉價,為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實際問題亦 起到一定作用,值得推廣。發明內容l-
名稱痤瘡消合劑
功能以活血涼血為主,兼以清熱化濕為輔。 主治痤瘡、濕疹、扁平疣等皮膚病
成份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炒黃芩、生薏米、香白芷、當歸尾、赤芍藥、生地黃、片川考、木 賊草
具體實施方式
l:
每日1劑,水煎3次,第1、2次分別取藥汁200ml混合后早晚分服,第3次取汁帶藥渣倒入臉盆于睡前先 熏后洗。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采用活血涼血之法以達祛風止癢之功,脂汁內則隨血液運 行代謝,外則通過先熏后洗使毛孔開放,亦隨之外泄。
現代醫學原理研究I:
四物湯源于宋代《和劑局方》為治一切血證之基礎方,生血當究之于心,故用當歸入心與脾而生血為 主。血主濡上,地黃入心與腎而滋血為輔。調血必求之于肝,芍藥入肝與脾而斂陰和營。氣主煦之,川芎 入肝而行血中之氣。氣行血暢,各證皆除。當歸、川芎、生地、赤芍等活血化瘀藥對炎癥有較高療效,其 原理可能與本類藥對多種致病菌或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通過調整機體反應及免疫功能,改善局部循環及 血管通透性,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減少滲出及炎癥反應,促進炎癥的局限化吸收,并有鎮靜止痛之功。 而活血化瘀藥又具有調節徵循環及血管通透性,從而改善面部毛細血管的循環,調節血液流變性等作用, 對改善血凝狀態,促進血栓血脂溶解,預防血栓形成,同時也可抑制良性異常組織增生,抑制膠原合成, 促進其分解,使堆生變性的結締組織軟化吸收,即瘢痕結節自消。其同時還對機體特異性、非物異性和體'液免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板蘭根、大青葉均清熱、解毒、涼血,二者常相須為用,對傷寒桿菌、溶血 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副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又據報道大青葉有抗病毒和殺滅鉤 端螺旋體的作用,對金黃色、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腦膜炎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尚有 調節細胞免疫功能。金銀花清熱解毒,對痢疾桿菌、腸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百日咳桿菌等,以及葡萄球 菌、肺炎雙球菌等有抗菌作用,對布、癰有效,不良反應少見。黃芩清熱燥濕、解毒,偏于瀉肺火,善治 上焦濕熱,用白酒炒之易析出其有效成分黃苳甙,有抗菌之功。生薏米有祛水利濕、清熱排膿、舒筋之功;
白芷性味辛溫有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之功,尤為前額及眉棱骨處引經藥,其藥理顯示有抑菌和抗 真菌作用。木賊草涼血除肝風。
另外,采用藥汁先熏后洗使用面部毛細管擴張,毛囊口擴大,有利于溶解消除脂栓、粉剌等分泌物, 促進藥物對面部皮膚的滲透,以達到治療真皮深部的炎癥作用。
四物湯自宋以來醫界同仁尊為主治月水不調,血虛諸證的經方,因血虛而致的月經不調,臍腹疼痛, 以及血結成塊,時發疼痛等證。其方亦適用于血虛、血滯證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帶下,面色無 華,唇爪蒼白,肌膚干燥,毛發枯黃等證。而我所用其治療痤瘡等皮膚病實屬首創,且副作用小,治愈率 高,經濟廉價,值得推廣。
權利要求
痤瘡消合劑采用中草藥治療痤瘡等皮膚病,其特征是在四物湯《和劑局方》的基礎上加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炒黃芩、生薏米、香白芷、木賊草成為首創以活血涼血為主,兼以清化濕熱治療痤瘡的良方驗方。
全文摘要
痤瘡消合劑屬于一種新的純中藥治療痤瘡的首創良方,特別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炒黃芩、生薏米、香白芷、木賊草等涼血活血、祛瘀消斑、清熱化濕藥為主采用內服外洗治療痤瘡、濕疹、扁平疣等皮膚病,療效奇特,副作用小,經濟廉價,治愈率高而不復發。痤瘡是青春期常見多發于顏面毛囊皮脂癥,有丘疹、粉刺、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等多種損害,常伴有皮脂溢出。該病近年來南北方均有逐漸上升趨勢。宋《和劑局方》中四物湯多以治婦科經血為主,而我所以此為主化裁治療痤瘡實屬首創。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637584SQ20081018747
公開日2010年2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31日
發明者郭有超 申請人:郭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