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本發明還涉及該內服中藥 的制備方法,屬于中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痤瘡,俗稱粉刺,是一種常見的毛嚢、皮脂腺慢性炎癥疾病,多發于青 春期。該疾病雖然不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但卻會影響人的容貌,且 其損害發生于特定的皮脂腺分布區,包括顏面以及頸背,故給患者造成一 定的心理負擔及精神壓力。從其發病原因來探究,其存在很多誘病因素, 一般認為其誘因為青 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腫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時使毛嚢、 皮脂腺導管角化栓塞,皮脂淤積于毛嚢內形成脂栓(即粉刺)。最為重要的 是,在厭氧環境下,痤瘡丙酸桿菌等厭氧菌大量增生繁殖,產生溶脂酶, 分離皮脂產生游離酸,刺激毛嚢引起炎癥,致使毛嚢壁損傷破裂,淤積的 皮脂進入真皮內,從而引起毛嚢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癥反應。另外,遺傳、 內分泌障礙、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飲食、高溫及某些化學因素,對痤瘡的誘 發以及加劇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醫俗稱痤裔為"肺風奇分刺"。古代醫書中記載"此病由肺經血熱而成, 每發于面鼻,起碎疙疼,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就其發病誘 因分析,中醫認為其多由青春期肺熱,血熱過食肥甘,辛辣之味而引起肝 郁化熱、脾胃積熱、蘊阻肌膚所致。現有技術中,治療痤瘡的藥物很多,但其治療效果不理想。以西醫為 例,多采用抗菌素療法、局部剝脫法(使用水楊酸或者丙酮等藥物)、損害 內注射療法以及過氧化苯酰和維生素曱酸的內外聯合法,但是采用上述西 醫療法,只能治標而無法起到治本的功效,不僅易刺激皮脂腺增生,使皮 脂分泌更加旺盛導致痤瘡復發,而且也容易造成對痤瘡區外完好皮膚的損 壞,使得皮膚在治療后無法恢復原貌。而使用中醫療法可以針對病因直接 作用,祛除血熱濕毒、祛風除濕,使皮膚代謝失調得到全面調理,改善引 起痘痘的體征,從而擺脫痘痘、紅腫疙瘩、疤痕的困擾,起到治本的目的。在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CN1679821A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肺胃熱盛所 致的痤瘡、急性咽炎的中藥,該中藥以桅子、金4艮花、黃芩、大黃、黃連、 黃柏、桔梗、薄荷、金銀花為原料藥。諸如上述原料藥的中藥組方很多, 但是其療程一般較長,而且療效不明顯。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是現有治療痤瘡的藥物中,使用西藥治療痤瘡容易 產生副作用,治標不治本,而現有治療痤瘡的中藥雖沒有副作用,但是其 療程很長且療效差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痤瘡的特效內服中藥。本發明是通過以下解決方案實現的,該內服中藥的原料藥的重量份為 生地20 38份、元參10-20份、白芍5 15份、牽牛子1Q 20份、生石 膏20 38份、知母5 15份、防風5 15份、荊芥5 15份、白茅根10~ 20份、黃茶5 15份、白蒺藜10 20份、僵蠶5~15份、郁金5-15份、 丹參10 20份、全瓜蔞10 20份、花粉10 20份、茯茶5 15份、菊花 5~15份、公英20 - 38份、三棱3 10份、莪術3 10份、連翹10~20 份、丹皮5-15份、梔子5-15份、紫花地丁10 20份、半夏5 15份、 烏藥5 15份、天冬5 15份、麥冬5-15份、桔梗3 10份、沙參10~ 20份、赤芍10 20份、白芷5 15份。上述內服中藥原料藥的重量份優選為生地25 35份、元參12~18份、白芍8-12份、牽牛子12 18份、生石膏25 35份、知母8 ~ 12份、 防風8 12份、荊芥8 12份、白茅根12-18份、黃茶8-12份、白蒺藜 12 ~ 18份、僵蠶8 ~ 12份、郁金8 ~ 12份、丹參12 ~ 18份、全瓜蔞12 ~ 18份、花粉12 18份、茯薈8-12份、菊花8 12份、公英25 ~ 35份、 三棱5 7份、莪術5 7份、連翹12 18份、丹皮8 12份、梔子8~12 份、紫花地丁12-18份、半夏8 12份、烏藥8 12份、天冬8 12份、 麥冬8 12份、桔梗5 7份、沙參12 18份、赤芍12 18份、白芷8~ 12份。上述內服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生地30份、元參15份、白芍 10份、牽牛子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防風10份、荊芥10份、 白茅根15份、黃茶10份、白蒺藜15份、僵蠶10份、郁金10份、丹參15 份、全瓜蔞15份、花粉15份、茯苓10份、菊花10份、公英30份、三棱 6份、莪術6份、連翹15份、丹皮10份、梔子10份、紫花地丁15份、半 夏10份、烏藥10份、天冬10份、麥冬10份、桔梗6份、沙參15份、赤 芍15份、白芷IO份。其中,該內服中藥的劑型為水劑、粉劑或蜜丸。本發明還進一步公開了上述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的水劑制備方法,其 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優質原料藥藥材,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 35 ~ 50。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2 )稱取特定重量份的經烘干的原料藥, 將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原料藥進行混合;(3)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 石膏放入水中進行煎制10~35分鐘,之后將經步驟(2)混合后的原料藥 放入,煎制10~35分鐘;(4)將經步驟(3)后過濾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 煎制,煎制時間為10 ~ 35分鐘;(5 )將步驟(3 )和步驟(4 )得到的水劑 混合即可。上述制備方法中,優選在所述步驟(2)對經烘干后的原料藥進 行混合之前,對所述原料藥進行粉碎,并過200目篩。中醫認為痤瘡由肺熱、肝郁化熱、脾胃積熱、蘊阻肌膚所致,故治療 應以祛肺熱、肝熱、調脾胃為主。本發明的解決方案即是基于上述對痤瘡發病機理的認識以及治療原則,并參考現代藥理研究成就,得到的清熱解 毒、活血化癡的藥方。按中醫理論組方而言,該內服中藥體現了整體辨治 的關4建性,發揮了標本同治、祛熱治內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人體內分泌 系統的調節功能,從真正意義上起到了 "扶正治本"治療痤瘡的作用。本組方對該病的治療不僅著眼于皮膚,還注意整體內部機能的調節,強調了清熱扶正才是根本。扶正應調補肝、脾、肺;清熱宜活血化瘀、泄 濁解毒。故組方中,取生地味甘而苦、歸心、肝腎經之藥性,具有清熱涼 血、養陰、生津功能;元參味苦、性寒,具有滋陰降火,軟堅散結,清熱 涼血,瀉火,解毒之功效;生石膏辛甘性寒,入于肺經,既能清熱瀉火、 清泄肺熱而透滲,又能清泄氣分實熱以解肌,入于胃經清瀉胃火而化斑; 知母^^未苦、甘,寒,可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之功效;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于燥,又不粘膩,故涼血 而不慮其積瘀;花粉藥性平和,刺激性小,適于對皮膚疾患的防治;菊花 性味甘苦、涼,歸于肺、肝經,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公 英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連翹性味苦、涼,入心、肝、膽經,具 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黃茶味苦,性寒,入心、肺、膽、大 腸經,可瀉實火,除濕熱,止血;丹皮味辛苦、性寒,有活血涼血的作用, 能散瘀血、消癰腫;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經,具有瀉火除 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紫花地丁味辛、苦、性寒,有 清熱解毒,涼血消胂之功能;天冬性寒,味甘、苦,可潤肺清心;麥冬性 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具有潤肺清心之功效;沙參性微寒, 味甘、微苦,歸肺、胃經,其甘涼清潤,具有清肺熱、潤肺燥、養肺陰之 功效;上述原料藥相輔,奉為君藥,協同作用,發揮其清熱、涼血、解毒 之功效。此外,組方中以郁金、丹參、全瓜蔞、三棱、莪術、赤芍、牽牛子稱 為臣藥;取郁金性味辛苦、涼,入心、肺、肝經,可行氣解郁,涼血破癡; 丹參性味苦、微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 之功效;全瓜蔞可潤肺寬胸,清熱化痰,潤腸通便;三棱性味苦辛、平,入肝,可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莪術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 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其可開泄行 瘀,性寒清熱涼血;牽牛子味苦辛,性寒,入肺、腎、大小腸經;上述原 料藥協同發揮活血化瘀之功效。組方中還取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膀胱、肺、脾經,具祛風、止痛之 功效;荊芥性溫,味辛,入肺、肝經,可發表,祛風,理血;僵蠶味咸、 辛,性平,歸肝、肺、胃經,可祛風定驚、化痰散結;半夏味辛,性溫, 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功效;烏藥味辛,性 溫,入脾、肺、腎、膀胱經,可順氣、開郁、散寒、止痛;陳皮性溫,味 苦、辛,具有理氣健脾之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經,其 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取上述功效之健脾開胃之特性,共稱為 佐藥。除上述原料藥外,組方中的其余原料藥中,取桔梗味苦辛,性平,入 肺、胃經,祛痰排膿之功效;取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可祛風, 燥濕,消腫,止痛;二者協同作用具有引經之功效,稱為使藥。通過上述原料藥中君、臣、佐、使之間的協同作用,可以使得患者內 熱隨汗出從表而解,從而達到泄濁清熱解毒,氣血通暢,經絡暢通,調節 內分泌之功。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1. 本發明選用天然植物、生物中藥為原料,采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 來治療痤瘡,無任何毒副作用,且不會對皮膚造成損傷。2. 該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同時注重調節 人體內部機能,特別是內分泌系統。在清熱解毒的同時,注重標本兼治, 能使陰陽協調平衡,氣血調和暢通。3. 通過臨床觀察,對各類痤瘡都有較好的效果,且愈后不易復發,療程短。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選擇優質原料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 荊芥、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 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和白芷,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35 '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lh;稱取上述經烘干后的生地20克、元參10克、 白芍5克、牽牛子10克、生石膏20克、知母5克、防風5克、荊芥5克、 白茅根10克、黃芩5克、白蒺藜10克、僵蠶5克、郁金5克、丹參10克、 全瓜蔞10克、花粉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公英20克、三棱3克、 莪術3克、連翹10克、丹皮5克、梔子5克、紫花地丁10克、半夏5克、 烏藥5克、天冬5克、麥冬5克、桔梗3克、沙參10克、赤芍10克和白 芷5克。之后,將上述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藥進行混合。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20克放入水中煎制10分鐘;之后將上述 混合后的原料藥放入,再煎制10分鐘;將上述經煎制后的中藥進行過濾, 將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煎制,煎制10分鐘;將上述兩次煎制得到的水劑混 合即可得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水劑。實施例2選擇優質原料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 荊芥、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 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 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和白芷,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40 。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0.5h;稱取上述經烘干后的生地25克、元參12克、 白芍5克、牽牛子12克、生石膏25克、知母8克、防風8克、荊芥8克、 白茅根12克、黃芩5克、白蒺藜12克、僵蠶8克、郁金8克、丹參12克、全瓜蔞12克、花粉12克、茯苓8克、菊花8克、公英25克、三棱5克、 莪術5克、連翹12克、丹皮8克、梔子8克、紫花地丁12克、半夏8克、 烏藥8克、天冬8克、麥冬8克、桔梗5克、沙參12克、赤芍12克和白 芷8克。之后,將上述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藥進行混合。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25克放入水中煎制15分鐘;之后將上述 混合后的原料藥放入,再煎制15分鐘;將上述經煎制后的中藥進行過濾, 將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煎制,煎制15分鐘;將上述兩次煎制得到的水劑混 合即可得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水劑。實施例3選擇優質原料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 荊芥、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 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 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和白芷,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45 。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lh;稱取上述經烘干后的生地30克、元參15克、 白芍6克、牽牛子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防風10克、荊芥IO 克、白茅根15克、黃芩6克、白蒺藜15克、僵蠶10克、郁金10克、丹 參15克、全瓜蔞15克、花粉15克、茯苓10克、菊花10克、公英30克、 三棱6克、莪術6克、連翹15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紫花地丁 15 克、半夏10克、烏藥1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桔梗6克、沙參15 克、赤芍15克和白芷10克。之后,將上述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 原料藥進行混合。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30克放入水中煎制20分鐘;之后將上述 混合后的原料藥力文入,再煎制25分鐘;將上述經煎制后的中藥進行過濾, 將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煎制,煎制25分鐘;將上述兩次煎制得到的水劑混 合即可得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水劑。實施例4選擇優質原料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 荊芥、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 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 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和白芷,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45。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lh;稱取上述經烘干后的生地35克、元參18克、 白芍7克、牽牛子18克、生石膏35克、知母12克、防風12克、荊芥l2 克、白茅根18克、黃芩7克、白蒺藜18克、僵蠶12克、郁金12克、丹 參18克、全瓜蔞18克、花粉18克、茯苓12克、菊花12克、公英35克、 三棱7克、莪術7克、連翹18克、丹皮12克、梔子12克、紫花地丁 18 克、半夏12克、烏藥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桔梗7克、沙參18 克、赤芍18克和白芷12克。之后,將上述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 原料藥進行混合。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35克放入水中煎制25分鐘;之后將上述 混合后的原料藥放入,再煎制25分鐘;將上述經煎制后的中藥進行過濾, 將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煎制,煎制25分鐘;將上述兩次煎制得到的水劑混 合即可得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水劑。實施例5選擇優質原料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 荊芥、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 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 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和白芷,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50 。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0.5h;稱取上述經烘干后的生地38克、元參20克、 白芍IO克、牽牛子20克、生石膏38克、知母15克、防風15克、荊芥15 克、白茅根20克、黃芩10克、白蒺藜20克、僵蠶15克、郁金15克、丹 參20克、全瓜蔞20克、花粉20克、茯蒼15克、菊花15克、公英38克、 三棱10克、莪術1G克、連翹20克、丹皮15克、梔子15克、紫花地丁20 克、半夏15克、烏藥15克、天冬15克、麥冬15克、桔梗10克、沙參20 克、赤芍20克和白芷15克。之后,將上述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藥進行混合。
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38克放入水中煎制35分鐘;之后將上述 混合后的原料藥放入,再煎制35分鐘;將上述經煎制后的中藥進行過濾, 將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煎制,煎制35分鐘;將上述兩次煎制得到的水劑混 合即可得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水劑。
實施例6
選擇優質原料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 荊齊、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 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 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和白芷,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50 。C對上述藥材進行烘干0.5h;將上述烘干后的藥材進行粉碎,并過200目 篩;稱取上述經烘干粉碎后的生地30克、元參15克、白芍10克、牽牛子 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白茅才艮15克、 黃芩10克、白蒺藜15克、僵蠶1Q克、郁金1Q克、丹參15克、全瓜蔞15 克、花粉15克、茯苓10克、菊花10克、公英30克、三棱6克、莪術6 克、連翹15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紫花地丁15克、半夏10克、烏 藥10克、天冬10克、麥冬10克、桔梗6克、沙參15克、赤芍15克和白 芷10克。之后,將上述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其余原料藥進行混合。
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30克放入水中煎制20分鐘;之后將上述 混合后的原料藥放入,再煎制20分鐘;將上述經煎制后的中藥進行過濾, 將得到的藥渣進^f亍二次煎制,煎制20分鐘;將上述兩次煎制得到的水劑混 合即可得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水劑。
上述實施例中,給出的是水劑型內服藥物,作為可以變換的實施方式, 該藥物可以通過使用常規的制備方法,將其制備成沖劑顆粒、片劑、膠嚢、 水丸、蜜丸。
實驗例給藥方法為將上述實施例中制備得到的水劑型內服中藥,分兩次于
一日內服用,服用時間為飯后半小時。
療程7次為一療程
為了表明該內服中藥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經11428例系統臨床觀察, 該11428例患者中,尋常性痤瘡患者5680例,節結性痤瘡患者2680例, 嚢腫性痤齊患者1260例,瘢痕疙瘩性痤瘡患者118例,暗瘡患者1690例。 在上述臨床觀察的過程中,并對上述患者進行記錄其病史、病情、年齡及 療效的工作。
臨床治療效果的判斷標準為
臨床治愈面部、頸、背部的丘疹、節結、嚢腫、瘢痕、暗瘡全部消 失,個別局部留有皮損,愈后留有很少的痕跡; 顯效瘢痕疙瘩較大的未完全消失; 無-文癥狀無變4匕。
上述臨床療效記錄如下表:
療效尋常性痤瘡節結性痤瘡囊腫性痤瘡瘢痕疙瘩性痤瘡暗瘡
、 臨床治愈/例5680268012601061690
顯效/例000120
無效/例00000
在此,隨附上述臨床資料的部分典型病例,以此說明該治療痤瘡的內
服中藥的臨床療效
病癥一尋常性痤掩
患者趙麗娜女,21歲,臨河大廈家電組售貨員。 患者近一年內面部出現大量紅色丘滲,經幾所大型醫院診斷為尋常型痤瘡,并治療半年后無效。
查體面部前額、兩顴及下頦均布滿紅色丘滲性損害,丘滲中央有皮
脂角栓可以擠出。自覺臉發熱,伴有心煩、口苦、便秘、舌紅脈細數。
經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服中藥4個療程后,面部丘疹性皮損完全消失。 一年內追訪一直未復發。
患者托亞女21歲,內蒙古農大學生。
患者于2002年不明原因地面部出現紅色丘滲,曾經在當地多家醫院治 療無效。
查體面部兩顴、下頦出現紅色丘滲,能擠出皮脂角栓樣的分泌物, 伴有口干、唇干、喜冷飲、惡心、便秘等癥狀,舌尖紅、苔黃膩、脈緩。
經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服中藥3個療程后,面部兩顴、下頦的丘瘆全 部消失。2003年追訪一直未復發。
病癥二面部節結性痤瘡
患者倪佩東男22歲,內蒙古醫學院臨床系學生。 患者99年面部兩顴及兩腮出現如米粒、豌豆大小的節結,曾在呼市多 家醫院治療無效。
查體面部兩顴、兩腮布滿了大小不等的如豌豆大豆粒的節結,局部 發硬有些部位出現紅胂疼痛,兩腮很重,伴有易怒、心煩、口苦、便秘、 舌尖紅、脈弦數。
經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服中藥16個療程后痊愈,面部紅腫疼痛節結等 皮損完全消失。2000年追訪一直未復發。
病癥三面部嚢腫型痤瘡
患者何峰男,16歲,內蒙古藍天私立學校學生。 患者于2001年面部丘滲膿皰紅胂破潰等,曾在當地多家醫院治療無效。 查體面部前額、眼周、兩腮、頸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膿皰、嚢腫多處有破潰現象,出現膿液何血性粘液,前額較重,局部紅腫疼痛,伴有心煩、 易怒、便秘、牙疼、舌尖紅、苔黃膩,脈緩。
經服用本發明的內服中藥IO個療程后瘙愈,面部紅腫、疼痛、膿包及
嚢腫全部消失。2002年冬季追訪一直未復發。
患者于佳友男,20歲,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學生。
患者于2001年不明原因面部前額、兩側太陽穴部位出現大豆粒大小的 嚢腫,曾在內蒙古醫院附院治療無效。
查體面部前額、眼周、兩側太陽穴出現多個大豆粒大小的嚢腫,逐 步化膿而破潰出現膿性分泌物和血性分泌物,局部紅腫疼痛。伴有口渴、 心煩、便秘、喜冷飲、苔黃膩。
經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服中藥IO個療程后,面部嚢腫、疼痛、紅腫、 膿皰等完全消失。
病癥四面部瘢痕型痤瘙
患者孫大魁男,22歲,內蒙古包頭市工人。
患者2001年面部出現丘滲,繼而形成瘢痕疙瘩,曾在內蒙古醫院包頭 市醫院治療無效。
查體面部前額、兩顴、兩腮有丘滲,有瘢痕,兩腮瘢痕疙瘩較多, 有的如豌豆,有的象大豆大小伴有口苦、易怒、心煩、便秘、舌尖邊紅、 脈細數。
經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服中藥18個療程后基本疾愈。2002年追訪一直 復發。
病癥五暗齊
患者陸昊男,18歲,北京武警學院學生。
患者2000年,因在外地上學,生活不便,食油膩、辛辣食品過多,面 部出現米粒大小的白色丘疹。曾在北京、呼市等醫院治療無效。
查體面部前額、兩顴、下頦、兩腮部出現米粒大小的白色小丘滲,密度很大,伴有頭暈、口干、口苦、易怒、便秘、舌邊尖紅、脈弦數。
經M^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月良中藥8個療程后,面部前額、兩顴、下頦兩
腮部米粒大小的白色小丘滲完全消失。2002年追訪一直未復發。 患者胡漢啟男,40歲,包鋼供應公司經理。
患者75年面部出現痤瘡,經二十年的治療一直未好(曾在包頭、呼市、 北京等地治療)。
查體面部前額、兩顴、下額、面頰部有大小不等如米粒至豌豆粒的 丘滲(皮膚色)和表皮一樣平整,不紅不腫,毛嚢角栓全部包裹在皮下, 有的露頭一擠即出,有的不露頭無法使角栓排出,伴有口渴、口苦、易怒、 便秘等癥狀,舌尖紅脈弦數。
95年開始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內服中藥6個療程后,米粒至豌豆粒大小 的丘滲全部消失。97年追訪未復發。
雖然本發明已經通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對其進行了詳細闡述,但是, 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此基礎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權利要求保護 范圍的任何形式和細節的變化,均屬于本發明所要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其特征在于,該內服中藥的原料藥的重量份為生地20~38份、元參10~20份、白芍5~15份、牽牛子10~20份、生石膏20~38份、知母5~15份、防風5~15份、荊芥5~15份、白茅根10~20份、黃芩5~15份、白蒺藜10~20份、僵蠶5~15份、郁金5~15份、丹參10~20份、全瓜蔞10~20份、花粉10~20份、茯苓5~15份、菊花5~15份、公英20~38份、三棱3~10份、莪術3~10份、連翹10~20份、丹皮5~15份、梔子5~15份、紫花地丁10~20份、半夏5~15份、烏藥5~15份、天冬5~15份、麥冬5~15份、桔梗3~10份、沙參10~20份、赤芍10~20份、白芷5~15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中 藥原料藥的重量份為生地25 35份、元參12 18份、白芍8-12份、牽牛子12 18份、 生石膏25 35份、知母8 12份、防風8~12份、荊芥8 12份、白茅根 12~18 4分、黃茶8 124分、白蒺藜12 18分、4畺蠶8 12j分、省卩金8 ~ 12 份、丹參12 18份、全瓜蔞12 18份、花粉12 18份、茯苓8-12份、 菊花8 ~ 12份、公英25 ~ 35份、三棱5 ~ 7份、莪術5 ~ 7份、連翹12 ~ 18 份、丹皮8 12份、梔子8-12份、紫花地丁12-18份、半夏8 12份、 烏藥8-12份、天冬8~12份、麥冬8 12份、桔梗5 7份、沙參12 ~ 18 份、赤芍12 18份、白芷8 12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服中藥原料藥的重量份為生地30份、元參15份、白芍10份、牽牛子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0份、防風10份、荊芥10份、白茅根15份、黃芩10份、白蒺藜15份、僵蠶1Q份、郁金1G份、丹參15份、全瓜蔞15份、花粉15份、茯苓10份、菊花10份、公英30份、三棱6份、莪術6份、連翹15份、丹皮10份、梔子10份、紫花地丁15份、半夏10份、烏藥10份、天冬10份、 麥冬10份、桔梗6份、沙參15份、赤芍15份、白芷10份。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其特征在 于,所述內服中藥的劑型為水劑、粉劑或蜜丸。
5、 權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的水劑制備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驟(l)選擇優質原料藥藥材,將上述藥材置于烘干機內,于35 50。C對上述 藥材進行烘干;(2 )稱取特定重量份的經烘干的原料藥,將稱取好的除生石膏之外的原料 藥進行混合;(3)將未混合的稱取好的生石膏放入水中進行煎制10-35分鐘,之后將 經步驟(2 )混合后的原料藥放入,煎制10-35分鐘;(4 )將經步驟(3 )后過濾得到的藥渣進行二次煎制,煎制時間為10 ~ 35 分鐘;(5 )將步驟(3 )和步驟(4 )得到的水劑混合即可。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的水劑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步驟(2)對經烘干后的原料藥進行混合之前,對所述原料藥 進行粉碎,并過20Q目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痤瘡的內服中藥,它是以生地、元參、白芍、牽牛子、生石膏、知母、防風、劑芥、白茅根、黃芩、白蒺藜、僵蠶、郁金、丹參、全瓜蔞、花粉、茯苓、菊花、公英、三棱、莪術、連翹、丹皮、梔子、紫花地丁、半夏、烏藥、天冬、麥冬、桔梗、沙參、赤芍、白芷為原料藥組成。該發明還進一步公開了該內服中藥的煎制方法。臨床醫學實踐證明,該內服中藥對治療痤瘡有特效,且愈后不易復發。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1264287SQ20081008891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7日
發明者張志英 申請人:張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