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組方,尤其是一種治療因病毒性感染引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
背景技術: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在7歲以下小兒好發,臨床報道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節多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小兒腸系膜淋巴結在回腸末端和回盲部分布豐富,且小腸內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腸末端停留,腸內細菌和病毒產物易在該處吸收進入回盲部淋巴結,致腸系膜淋巴結炎。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
發明內容本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問題而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該組方具有清熱涼血、消炎止痛之功效。本發明藥物選擇防風、荊芥、川芎、板藍根、丹皮、赤芍、白術、山藥、佛手、元胡、炙甘草和白芍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其中防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性味辛、甘,溫。歸膀胱、肝、脾經。具有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荊芥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Schizon印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的作用。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川芎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莖6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并略帶紫色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后炕干,再去須根。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用于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移藍lsatistinctoriaL.,以根、葉入藥。性味苦,寒。歸肝、胃血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作用。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Sndr.的粗皮。性味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行瘀的作用。用于溫毒發斑、吐,骨蒸勞熱,癰腫瘡毒,跌撲傷痛。赤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性味苦,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溫毒發斑,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癥瘕腹痛,癰腫瘡瘍。白術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作用。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磺熏后,干燥。性味味甘、平,歸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氣虛燥、痰喘咳嗽。佛手本品為蕓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果實。秋季果實尚未變黃或剛變黃時采收,切成薄片。性味辛、苦、酸,溫。歸肝、脾、肺經。具有舒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元胡本品為罌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和齒瓣延胡索的塊莖。性味溫,辛、苦。具有活血散瘀,利氣止痛作用。用于全身各部氣滯血瘀之痛,癥瘕。炙甘草本品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性味苦酸,涼。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用于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陰虛發熱。本發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防風5-7份、荊芥5-7份、川芎5-7份、板藍根11-13份、丹皮5-7份、赤芍5-7份、白術5-7份、山藥5-7份、佛手5-7份、元胡5-7份、炙甘草5-7份、白芍5-7份。其中優選為防風6份、荊芥6份、川芎6份、板藍根12份、丹皮6份、赤芍6份、白術6份、山藥6份、佛手6份、元胡6份、炙甘草6份、白芍6份。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如丸劑、散劑、片劑、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沖服;可以用水煎,經過濾得濾液,加入防腐劑制成口服液;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服用湯劑。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涼血、消炎止痛等功效,療程短,療效顯著,無任何毒副作用,據對臨床200例患者觀察統計,服用本發明藥物一個療程治愈率95%,兩個療程治愈率98%。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防風5份、荊芥5份、川芎5份、板藍根11份、丹皮5份、赤芍5份、白術5份、山藥5份、佛手5份、元胡5份、炙甘草5份、白芍5份。實施例二防風6份、荊芥6份、川芎6份、板藍根12份、丹皮6份、赤芍6份、白術6份、山藥6份、佛手6份、元胡6份、炙甘草6份、白芍6份。實施例三防風7份、荊芥7份、川芎7份、板藍根13份、丹皮7份、赤芍7份、白術7份、山藥7份、佛手7份、元胡7份、炙甘草7份、白芍7份。下面是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統計資料一、一般資料收治門診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男女之比1.6:1,平均年齡6歲。二、診斷標準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臨床表現有發熱、腹痛、嘔吐等癥狀;腹痛多位于右下腹,為陣發性、痙攣性痛,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緊張;腹部B超提示多發腸系膜淋巴結腫大。三、治療方法按照本發明藥物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藥(一日劑量),水煎,過濾去渣,分兩次服用,七日為一個療程。四、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檢査正常。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五、治療結果統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防風5-7份、荊芥5-7份、川芎5-7份、板藍根11-13份、丹皮5-7份、赤芍5-7份、白術5-7份、山藥5-7份、佛手5-7份、元胡5-7份、炙甘草5-7份、白芍5-7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防風6份、荊芥6份、川芎6份、板藍根12份、丹皮6份、赤芍6份、白術6份、山藥6份、佛手6份、元胡6份、炙甘草6份、白芍6份。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的中藥組方,屬于中藥組方,由防風、荊芥、川芎、板藍根、丹皮、赤芍、白術、山藥、佛手、元胡、炙甘草、白芍等藥物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消炎止痛之功效,對治療因病毒性感染引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療效顯著。文檔編號A61P1/00GK101244183SQ200810081480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申請日期2008年2月17日優先權日2008年2月17日發明者畢英秀,彥焦,王少玲,葛文惠,陳為兵,陳秀娟申請人:王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