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輔助襯墊和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輔助襯墊和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吸收經血等規定的液體的吸收性物品,例如有如下的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規定的液體的吸收層、覆蓋該吸收層的皮膚側表面的透液性的表面片、以及覆蓋上述吸收層的衣服側表面的不透液性的底面片,并且作為整體而形成為片狀。這樣的大致片狀的吸收性物品在接觸于經血等規定的液體的排泄口的狀態下使用,并且進行各種努力以實現直接吸收來自該排泄口的經血等規定的液體,并且使沿著身體的規定溝部等流動的經血等液體不會付著在衣服等上。例如,具有如下的吸收性物品,即,作為防止經血泄漏的手段,以在寬度方向突出于吸收性物品的兩側部的方式設置護翼,將該護翼向內衣側折回并固定吸收性物品,或者使經血的排泄口附近的吸收體向排泄口側隆起、使吸收體緊貼排泄部,由此吸收經血。但是,在這些吸收性物品中,有時不能夠很好地追隨身體的動作或與身體表面的形狀變化等。對此,提出有如下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該吸收性物品具有固定于吸收性物品的本體部分的下方吸收體,并且除了該下方吸收體之外還具有上方吸收體,以夾在該上方吸收體與下方吸收體之間的方式配置于長度方向且具有彈性伸縮性的中間片,將上方吸收體向上推使其緊貼身體,提高了對排泄部位的追隨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52957號公報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吸收性物品中,上方吸收體沿著長度方向整體地固定于生理用衛生巾的下方吸收體,并且在該下方吸收體的兩端在寬度方向上進行固定,因此,在安放時,其最上面在寬度方向形成寬闊的平面。因此,在上方吸收體與身體的溝之間形成規定的空間,所以,上方吸收體不能夠與身體的溝內部的排泄部接觸且沒有間隙地緊貼,存在發生經血泄漏的情況。另外,該上方吸收體,雖然在身體向橫向稍微移動時能夠使該上方吸收體變形而追隨身體側,但卻不能追隨大幅地向橫向偏移的身體或內衣的動作、或者追隨縱向的身體或內衣的動作。并且,由于上方吸收體沿著長度方向整體地固定在下方吸收體上,所以在將該生理用衛生巾安放并安裝于內衣時,安裝于使用者看不見的位置,存在不能夠將上方吸收體以與身體的溝常時緊貼的方式安裝的情況。在上方吸收體不能夠緊貼于身體的溝地安裝的情況下,存在由于在上方吸收體和排泄口之間產生規定的空間而發生泄漏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課題是提供具有可追隨身體側的吸收體的輔助襯墊。(1)一種吸收性物品,具有大致矩形的底部吸收性物品;至少一方的端部可從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分離地卡定在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的皮膚抵接面側的輔助襯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襯墊具有襯墊側吸收層;設置在所述襯墊側吸收層的表面的透液性片;設置在所述輔助襯墊的所述皮膚抵接面側的相反側的面、即非皮膚抵接面側,卡定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和該輔助襯墊的村墊側卡定部;設置在該輔助村墊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的大致板形的捏手部。(2)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輔助襯墊向皮膚抵接面側的彎曲剛性為0.05至1.7N。(3)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輔助村墊的皮膚抵接面側的5表面上的壓縮硬度(LC)為0至0.8(-)。(4)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輔助襯墊在與該輔助襯墊的所述長邊方向直交的方向、即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具有以沿所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的剛性與第二區域的剛性不同,所述第二區域在該第一區域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兩側以沿著所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村墊側卡定部具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第二卡定部通過機械卡定部件構成。(6)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第二卡定部是鉤材料,所述鉤材料具有多個扣針以及支撐所述多個扣針的基部,所述多個扣針的每一個,以所述多個扣針每一個上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所述基部傾斜的方式形成,在該鉤材料中,所述多個扣針的每一個沿相對于所述基部傾斜的方向滑動時的卡定力,比沿所述方向的相反側的方向滑動時的卡定力大。(7)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鉤材料中,所述多個扣針每一個上的前端以朝向所述輔助襯墊的長邊方向的內方側的方式設置。(8)如(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分別卡定在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上的所述一方的面上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卡定部的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內方側的移動受到限制,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外方側的移動不受限制。(9)如(5)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對于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卡定部,相對于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內方側的力的剪切強度在6N以上,相對于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外方側的力的剪切強度在6N以下。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可追隨身體側的吸收體的輔助襯墊。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俯視圖。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底面圖。圖3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橫截面圖。圖3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橫截面圖。圖3C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橫截面圖。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Y-Y方向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吸收體的設置的概略圖。圖6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7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底面圖。圖8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橫截面圖。圖8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橫截面圖。圖8C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橫截面圖。圖9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Y-Y方向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設置在底部吸收體上的吸收體的設置概略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包裝方式的俯視圖。圖1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6A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16B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6C是本發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6D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7A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7B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7C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7D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縱剖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8是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襯墊側卡定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9是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襯墊側卡定部的放大剖視圖。圖20A是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底面圖和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20B是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底面圖和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21是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包裝方式的俯視圖。圖22A是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的底面圖和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22B是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底面圖和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2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襯墊側卡定部所使用的鉤材料的放大剖視圖。圖2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襯墊側卡定部所使用的鉤材料的放大剖視圖。圖2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俯視圖。圖26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立體圖。圖27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立體剖視圖。圖28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C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D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E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l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俯視圖。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底面圖。圖3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A-A方向的剖視圖。圖3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B-B方向的剖視圖。圖3C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C-C方向的剖視圖。圖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圖1的Y-Y方向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吸收體的設置的概略圖。圖6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7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底面圖。圖8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A-A方向的橫截面圖。圖8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9的B-B方向的橫截面圖。圖8C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C-C方向的橫截面圖。圖9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圖6的Y-Y方向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設置在底部吸收體上的吸收體的設置的概略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包裝方式的俯視圖。圖1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和底部吸收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16A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的長度方向LD的剖視圖,圖16B是圖16A中的(i)的橫截面圖,圖16C是圖16A中的(ii)的橫截面圖,圖16D是圖16A中的(iii)的橫截面圖。圖17A是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B的長度方向LD的剖視圖,圖17B是圖17A中的(iv)的橫截面圖,圖17C是圖17A中的(v)的橫截面圖,圖17D是圖17A中的(vi)的橫截面圖。圖18是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襯墊側卡定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9是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襯墊側卡定部的放大剖視圖。圖20A是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的底面圖。圖20B是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21是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包裝方式的俯視圖。圖22A是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底面圖。圖22B是本發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底部吸收體的俯視圖。圖23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襯墊側卡定部所使用的鉤材料的放大剖視圖。圖24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襯墊側卡定部所使用的鉤材料的放大剖視圖。圖25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的俯視圖。圖26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的立體圖。圖27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立體剖視圖。圖28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B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C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D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圖28E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輔助襯墊的剖視圖。1.帶襯墊的吸收性物品的概要ii過圖1i圖11所示的太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和作為底部吸收性物品的底部吸收體2、就本發明的輔助襯墊3和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1-1.概要如圖1至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由輔助襯墊3和作為底部吸收性物品的大致細長狀的底部吸收體2構成。如圖1所示,輔助襯墊3設置在身體側,在使用時與身體上的排泄口等抵接地進行設置。具體是,以沿著臀裂形成規定的曲線的形狀設置。如圖6所示,底部吸收體2設置在衣服側,吸收未被輔助襯墊3吸收干凈的經血等的規定液體。在底部吸收體2上,在該底部吸收體2的寬度方向WD上的大致中央,沿著長度方向LD形成帶狀的中央部20。在吸收性物品1的寬度方向WD的兩側分別形成護翼23A、23B。在此,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假定身體排泄口部位抵接的作為第一位置的位置Z。位置Z是在吸收性物品1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沿著長度方向LD延伸的中心線Y,和在護翼23A、23B的長度方向LD的中央、沿著寬度方向WD延伸的中心線B-B的交點。換句話說,滿足上述位置關系地形成護翼23A、23B。并且,在底部吸收體2上,設置了護翼23A、23B的區域是中央區域CA,設置了該護翼23A、23B的區域的前方區域是前方區域FA,設置了該護翼23A、23B的位置的后方的區域是后方區域BA。具體如后所述。如圖1所示,輔助襯墊3在該輔助襯墊3的長度方向LD的至少一端側具有作為卡定機構的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輔助襯墊3通過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與底部吸收體2卡定。并且,在輔助襯墊3的長度方向LD的外邊緣設置捏手部40a、40b。輔助襯墊3可將襯墊側卡定部37a、37b的任何一方與底部吸收體2卡定,抓住設置在另一方側的襯墊側卡定部37a或37b的外方側的捏手部40a或40b,以卡定的輔助襯墊3的一方側為起點,以^^另一方側沿著作為身體排泄口附近的槽的臀裂的方式設置輔助村墊3。具體如后所述。1-2.輔助襯墊如圖1至圖5以及圖11所示,輔助襯墊3是在底部吸收體2的一面側、設置在與身體抵接側的大致細長的吸收體。輔助襯墊3可沿著底部吸收體2的中央部20設置,至少具有細長的作為襯墊側吸收層的襯墊側吸收部30、設置在該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兩端的捏手部40a、40b、以及構成卡定底部吸收體2和該輔助襯墊3的卡定才幾構的村墊側卡定部37a、37b。輔助襯墊3可與底部吸收體2完全分離、可獨立操作。并且,在將襯墊側卡定部37a或37b的任何一方與底部吸收體2卡定后,通過將另一方側作為自由端、調整該另一方側的位置,可適當地調節穿戴狀態下的輔助襯墊3的位置。并且,即使在抓住兩端的捏手部40a、40b的狀態下,也可適當地調節穿戴狀態下的輔助襯墊3的位置。如圖3A、B、C和圖4所示,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設置在皮膚抵接面側的表面層33、襯墊側吸收層35以及襯墊側吸收部30的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抵接面側的作為防漏層的底片34。村墊側吸收部30是吸收從排泄口排泄的規定液體的主要部件。表面層33通過層壓設置頂片331和第二片332、進行開孔處理而一體化形成。以覆蓋襯墊側吸收體35上的皮膚抵接面側的表面的方式設置笫二片332。頂片331設置在第二片332的皮膚抵接面側,第二片332以包住整個后述的襯墊側吸收體35和底片34的方式進行配置。頂片331構成村墊側吸收部30的最外面。并且,襯墊側吸收部30中的底部吸收體2抵接面側雙重地設置有頂片331。另外,頂片331使用與后述的底部吸收體2的表面片27相同的部件。如圖3A和圖4所示,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上的前方區域FA側的端部形成只將頂片331層壓三層的狀態。并且,在前方區域FA側的端部形成捏手部40a。另外,在將頂片331層壓三層的部分上,各層最好通過熱熔粘接劑進行粘接。如圖3C和圖4所示,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上的后方區域BA側的端部,在層壓設置頂片331和底片34的狀態下折兩次,形成層壓三層的狀態。并且,后述的捏手部40a設置在后方區域BA側的端部。并且,在后方區域BA的端部,層壓設置頂片331和底片34的各層通過熱熔粘接劑進行粘接。第二片332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皮膚抵接面側、覆蓋后述的襯墊側吸收體35的表面。并且,該第二片332層壓設置在頂片331和后述的襯墊側吸收體35之間。最好比襯墊側吸收體35大一圏左右地形成第二片33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片332的長度方向LD的長度為300mm,寬度方向WD的長度為45mm。并且,本實施方式的第二片332例如是由用聚丙烯作為芯、聚乙烯作為鞘的芯鞘結構的纖維構成的熱風無紡布形成的,該纖維為3.3dtex、纖維長度為51mm。并且,第二片332的單位面積重量例如為20g/m2。最好使第二片332的密度高于頂片331。通過使第二片332的密度高于頂片331,可提高來自頂片331的液體的轉移性。并且,也可以不設置第二片332,而重疊設置兩層頂片331,通過這樣設置密度梯度。并且,如圖3C和圖4所示,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作為防漏層的不透液性的底片34。底片34是襯墊側吸收體35上的底部吸收體2抵接面側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捏手部40b側。如圖3C所示,底片34設置在從襯墊側吸收體35的底部吸收體接觸面側起的側面,最好不設置在皮膚抵接面側。通過這樣,在襯墊側吸收部30、在被排泄的規定液體向捏手部40b側流動來的情況下,13可將該液體吸收到襯墊側吸收體35上。底片34可以使用SMS無紡布等,該SMS無紡布例如單位面積重量為24g/m2、由利用不透液性的薄膜或疏水性的纖維形成的紡粘形、熔噴、紡粘形的三層構成。襯墊側吸收體35主要吸收、保持排泄出的規定液體。襯墊側吸收體35由粉碎紙漿和高吸收聚合物形成。在此,最好在襯墊側吸收部30上以單位面積重量部分地不同的方式設置粉碎紙漿。具體是,例如如圖5所示,設置在端部32a側的區域353的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m2、從端部32a到端部32b的區域354、355、356的單位面積重量為500g/m2。并且,如圖5所示,在襯墊側吸收體30的后方區域BA上形成去除部351、352。去除部351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后方區域BA的中央區域CA側、沿著寬度方向WD形成,去除部352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后方區域BA的后方邊緣230側、沿著寬度方向WD形成。去除部351、352是粉碎紙漿的單位面積重量低于其它區域的區域。并且,去除部351、352在折疊輔助襯墊3時,作為折疊起點。在此,自由端附近是指從包括捏手部40a、40b的整個輔助襯墊3的捏手部40a、40b的外邊緣起到四分之一的區域。通過這樣,在單獨包裝該吸收性物品1時等而進行折疊的情況下,可以抑制由于折疊的內側和外側的曲率差而產生的皺紋。而且,在從位置Z的稍微朝向端部32b側的位置起向著端部32b的長度為80mm的區域357,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大致中央,縱長地形成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n^的區域357。該區域357引導穿戴狀態下的輔助村墊3的變形。使襯墊側吸收體35的長度方向LD的長度比頂片331的長度方向LD的長度短。即,如上所述,在襯墊側吸收體30的長度方向LD的兩端不設置襯墊側吸收體35。輔助村墊3的長度方向LD的長度例如為200mm至500mm,最好為230mm至450mm。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輔助襯墊3的長度方向LD的長度例如為335mm。在本實施方式中,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14向LD的長度例力n為280mm。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具體的是,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長度比底部吸收體2的寬度方向WD的長度短。并且,襯墊側吸收部30最好是可沿著臀裂、與長度方向LD抵接的長度。更具體是,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長度為15mm至50mm,最好為20mm至40mm。在寬度尺寸不到15mm的情況下,用于一直接觸陰道口的寬度不夠,在身體與衛生巾之間產生間隙、容易漏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尺寸例如為40mm。并且,村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最好在長度方向LD上大致相等。另外,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剖面形狀最好為皮膚抵接面和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是至少大致平行的狀態。整個輔助襯墊3可由具有伸縮性的無紡布形成。1-3.捏手部如圖1和圖4所示,捏手部40a、40b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的兩端側。捏手部40a、40b是在安裝該輔助村墊3和/或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的過程中,使用者為了調整輔助襯墊3的位置而抓住進行拉伸的部分。捏手部40a、40b在其寬度方向WD的中央部分、向長度方向LD的外方側最突出地形成。捏手部40a、40b的外邊緣部分是曲線形。具體是,可形成為以輔助襯墊3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的延長線和外邊緣的交點為頂點的大致半圓形。捏手部40a、40b設置在自由端31側,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自由端31側,形成于在襯墊側吸收部30上沒有吸收體35、只有頂片331和底片34伸出的區域。捏手部40a、40b通過提高襯墊側吸收部30的自由端部32的剛性而形成。具體是,捏手部40a、40b是通過對襯墊側吸收部30的自由端部32、即只有頂片331和底片34伸出的區域進行壓花處理、提高剛性而形成的。在捏手部40a、40b上,小的圓形的壓花部形成為葫蘆形狀,并且在其側部形成花形的壓花部。在抓住捏手部40a、40b時,該形成葫蘆形的壓花部起到引導放置手指的位置的元件的作用。通過在壓花部的形狀上下工夫,可使捏手部40a、40b具有外觀性。即,通過進行付與剛性的壓花處理,可在捏手部40a、40b上形成引導元件和圖案。即,在付與剛性的工序中,可一次性付與規定的功能和外觀性。形成在捏手部40a、40b的圖案(引導元件)可根據壓花部的形狀形成任意的圖案。例如,可形成指示抓住捏手部40a、40b并向長度方向LD上的規定方向拉伸的標志。具體是,指示將捏手部40a、40b向長度方向LD拉伸的朝向長度方向LD上的外側的箭頭、或表示抓住部位的點或規定的顏色的組合。并且,通過對捏手部40a、40b進行壓花處理,在捏手部40a、40b的表面形成凹凸。在穿戴吸收性物品1的過程中,在尋找設置在使用者看不見的位置上的捏手部40a、40b時,該凹凸可成為記號。并且,在捏手部40a、40b附近設置后述的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設置在追隨捏手部40a、40b的移動而移動的位置。換句話說,捏手部40a、40b設置在可適當地調整村墊側卡定部37a、37b的移動(位置)的位置。最好從底部吸收體2的后方邊緣230向外方突出地設置捏手部40a、40b。捏手部40a、40b上的從后方邊緣230向外方突出的部分適合發揮把持部的作用。捏手部40a、40b的外邊緣最好配置成從底部吸收體2上的后方邊緣230伸出。具體是,例如以底部吸收體2的后方邊緣230為起點向外方100mm到向內方50mm的范圍,最好是向外方60mm到向內方30mm的范圍,向外方30mm到向內方20mm的范圍更好。通過以使該捏手部40a、40b從底部吸收體2上的后方邊緣230伸出的方式設置捏手部40的外邊緣部分,使用者容易抓住。例如,在穿戴吸收性物品l時,在使用者在背后尋找捏手部40a、40b的情況下,容易辨別捏手部40a、40b。并且,從捏手部40a、40b上的后方邊緣230向外方突出的部分適合作為把持部發揮作用。捏手部40a、楊的彎曲剛性(B)為0.1至1.2(l(T4N'm2/m),最好為0.2至1(10-4N'm2/m),為0.3至0.8(10"N'm2/m)更好。在捏手部40a、40b的彎曲剛性(B)小于0.1(10-4N.m2/m)的情況下,例如,有時很難進行抓住該捏手部40a、40b、將輔助村墊3設置在身體上的規定部等的規定操作。相反,在捏手部40的彎曲剛性(B)大于10的情況下,例如,該捏手部40a、40b在使用中有時產生不舒適的感覺。捏手部40a、40b的彎曲剛性(B)最好為上述范圍。捏手部40a、40b的彎曲恢復性(2HB)在10(l(T2N'm/m)"下,最好在7以下,為3(1(^N.m/m)以下更好。在捏手部40a、40b的彎曲恢復性(2HB)大于10(1(^N'm/m)的情況下,在中途折回時,容易產生折痕,折痕有時具有不舒適感。因此,捏手部40a、40b的彎曲恢復性(2HB)最好在上述范圍。捏手部40a、40b的厚度為0.5至4mm,最好為0.7至3.5mm。在捏手部40a、40b的厚度比0.5mm薄的情況下,在使用者抓住該捏手部40a、40b拉伸時,有時會使使用者擔心是否能夠承受得住。相反,在捏手部40a、40b的厚度比5mm厚的情況下,在使用中有可能使使用者有異物感。例如可利用以下的測量方法測量本發明的壓縮硬度(LC)和壓縮恢復性(RC)。使用力卜一尹少夕林式會社制造的KES壓縮試驗機(產品名稱、型號"KES-G5-50")測量壓縮硬度和壓縮恢復率。測量條件速度(Ucm/sec、壓縮面積2cm2、靈敏度2(測力計200g/10v)、壓力負荷50gf/cm2,壓縮測量對象、根據壓力和變形量的相關圖計算LC(壓縮硬度)以及RC(壓縮恢復率)。對壓縮硬度(LC)的評價是值越接近1壓縮硬度越硬。對壓縮恢復性(RC)的評價是值越接近100%越具有恢復性。1-3-4.進入性在輔助襯墊3中,與身體抵接的襯墊側吸收部30在該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長度方向LD的方式在襯墊側吸收部30上形成規定的折彎起點要素。該折彎起點要素的具體例在后面進行說明。作為規定的折彎起點要素,例如如圖5所示,在襯墊側吸收部30上,可使作為吸收體而使用的粉碎紙漿的單位面積重量部分地不同。具體是,形成固定部4的區域353的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m2、從固定部4到自由端32的區域354、355、356的單位面積重量為500g/m2。并且,如圖5所示,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后方區域BA上形成去除部351、352。去除部351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后方區域BA上的中央區域CA側、沿著寬度方向WD形成,去除部352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后方區域BA上的后方邊緣230側、沿著寬度方向WD形成。去除部351、352是粉碎紙漿的單位面積重量低于其他區域的區域。31并且,去除部351、352在折疊吸收性物品1時,作為折疊起點。這里,所謂的自由端附近,是指在包含捏手部40的頂部吸收體3的全長中,從捏手部40外緣到四分之一處為止的區域。據此,在分別包裝該吸收性物品1時等折疊的情況下,能夠抑制由折疊的內側和外側的曲率的差而產生的鈹紋。另外,從位置Z的稍獨L朝向自由端部32側的位置到朝向自由端部32并且長度為80mm的區域357中,在頂部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縱長狀地形成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n^的區域357。該區域357引導安裝狀態下的輔助襯墊3的變形。最好將區域357至少形成在長度方向LD上的位置Z與去除部352之間,所述位置Z假設與身體排泄口抵接。假設作為第一排泄部的陰道口和作為第二排泄部的肛門與長度方向LD上的位置Z與去除部352之間抵接。具體是,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在從位置Z的稍微朝向后方邊緣230側的位置起向著后方邊緣230的長度為80mm的區域357,形成區域357。這樣,在襯墊側吸收部30中,通過形成單位面積重量差,形成折彎起點要素。在本實施方式中,粉碎紙漿的單位面積重量例如示出了如下的情況,即,在以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為中心的10mm的區域357為200g/m2,其寬度方向WD的外側區域354和355的單位面積重量為500g/m2。由于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中央的區域的單位面積重量低,所以該中央區域成為折彎起點,如圖27所示,向厚度方向的表面側突出,該襯墊側吸收部30容易進入臀列。另外,為了使襯墊側吸收部30與身體抵接時的皮膚觸感更好,也可在粉碎紙漿的皮膚抵接面側設置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作為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的結構例如有如下的結構,即,由60質量%至卯質量%的3.3dtex、纖維長度為51mm的人造絲和10質量%至40質量%的棉形成,單位面積重量形成為50g/m2至500g/m2。通過混合層壓這樣形成的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并設置在皮膚抵接面上,可使襯墊側吸收部30與身體抵接時的皮膚觸感更好。并且,沿著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形成的其他折彎起點要素的示例例如如圖28A所示是如下的結構,即,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連續或斷續地形成的切口61。并且,作為其他示例,如圖28B所示是如下的結構,即,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襯墊側吸收部30的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連續或斷續地形成的空間部63。上述情況下的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吸收體64由氣流成網紙漿形成,所述氣流成網紙漿是通過以60:10:30的比例合成紙漿、吸收聚合物、復合纖維而合成的,所述復合纖維的芯部為聚丙烯、鞘部為聚乙烯。氣流成網紙漿的單位面積重量例如為200g/m2。另外,在氣流成網紙漿與身體接觸的情況下,容易使皮膚觸感變硬,因此,在氣流成網紙漿的身體抵接側可設置粉碎紙漿或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在設置粉碎紙漿或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的情況下,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厚度方向厚度增加,因此,最好不形成上述切口61,而形成作為規定寬度的空間部的lmm至5mm的去除部。并且,作為折彎起點要素,例如是如下的區域,即,在村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連續或間斷地形成、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外側的纖維的單位面積重量不同的區域。例如,首先可以是如下的情況,即,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區域的單位面積重量高,寬度方向WD的外側區域的單位面積重量低。具體如圖28C所示,例如是如下的情況,即,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形成在寬度方向WD中央的中央區域65和形成在該中央區域的寬度方向WD外側的外側區域66。并且,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央區域65的單位面積重量和外側區域3366的單位面積重量的差在規定范圍的情況下,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恰到好處的彎折性和吸收性。例如,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區域65和外側區域66的單位面積重量差為50g/m2至1000g/m2,最好為100g/m2至800g/m2,150g/m2至600g/m2更好。并且,作為折彎起點要素,例如是如下的區域,即,在構成襯墊側吸收層的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連續或斷續地形成、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外側的纖維密度不同的區域。例如,首先可以是如下的情況,即,村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區域65的密度高、寬度方向WD的外側區域66的密度低。其次可以是如下的情況,即,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區域的密度低、寬度方向WD的外側區域的密度高。具體如圖28C所示,例如可以是這樣的情況,即,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形成在寬度方向WD中央的中央區域65、和形成在該中央區域65的寬度方向WD外側的外側區域66。并且,在這種情況下,在中央區域65的密度和外側區域66的密度差在規定范圍的情況下,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恰到好處的彎曲性和吸收性。例如,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中央區域65和外側區域66的密度差為0.005g/cm3至0.5g/cm3,最好為0.01g/cm3至0.03g/cm3,0.015g/cm3至0.2g/cm3更好。具體如圖28C所示,例如可以是如下的情況,即,襯墊側吸收部30具有形成在寬度方向WD中央的中央區域65、和形成在該中央區域65的寬度方向WD外側的外側區域66。并且,作為折彎起點要素例如可以是規定的折線,該折線通過在構成襯墊側吸收層的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連續或斷續地預先進行折彎處理而形成。如圖27所示,通過規定的裝置等,使寬度方向WD的中央部向襯墊側吸收部30的表面側突出、形成規定的折線,由此,在實際使用該吸收性物品1的情況下,可沿著該折線彎曲地進行變形。并且,作為折彎起點要素,例如可以是如下的芯部,該芯部在構成襯墊側吸收層的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進行設置。作為該芯部,如圖28D所示,例如可以是如下的失見定的壓縮部67,該壓縮部67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以沿著長度方向LD的方式連續或斷續地形成。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吸收體35以粉碎紙漿為主要原料的情況下,該吸收體68是用例如單位面積重量為15g/n^的薄紙包住粉碎紙漿和吸收聚合物的混合體而形成。另外,吸收聚合物在襯墊側吸收部30上的單位面積重量大致均勻、例如為15g/m2。在本實施方式中,粉碎紙漿的單位面積重量例如為500g/m2。并且,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區域,可以以規定的間隔形成扣針狀的壓花。通過這樣,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部形成芯部,該中央區域成為折彎起點,如圖27所示,在表面側變形成凸狀,襯墊側吸收部30容易進入臀裂。另外,壓花處理最好從襯墊側吸收部30的底部吸收體2側的面形成。并且,也可在粉碎紙漿的皮膚抵接面側設置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作為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的結構例如有如下的結構,即,由60質量%至90質量%的3.3dtex、纖維長度為51mm的人造絲和10質量%至40質量%的棉形成,單位面積重量形成為50g/n^至500g/m2。通過混合層壓這樣形成的纖維長度比紙漿長的吸收性纖維,并設置在皮膚抵接面上,可使襯墊側吸收部30與身體抵接時的皮膚觸感更好。并且,同樣地,作為折彎起點要素的芯部,如圖28E所示,例如是這樣的筒狀的筒狀吸收體69,該筒狀吸收體69將形成襯墊側吸收W觀周而形成。由于筒狀的吸收體69的剛性比設置了構成吸收體139的纖維的寬度方向WD的外側區域70高(硬),因此,該筒狀的吸收體69成為折彎起點,如圖27所示地變形。即,襯墊側吸收部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向無圖示的底部吸收體2側的相反側、即皮膚抵接面側突出地變形(箭頭F)。通過這樣,可以進入身體的規定槽部的方式進行抵接。并且,作為其他的折彎起點要素的例子,例如可以為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底部吸收體2抵接面上、在形成兩層頂片331的部分上直線形地涂敷熱熔粘接劑的部分。由于頂片331形成為兩層且涂敷了熱熔粘接劑的部分的剛性高,因此,該部分成為折彎起點。1-8,使用方式參照圖11、圖13至圖15,就本發明的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的使用狀態的一例進行說明。第一使用狀態是如下的使用狀態,即,在穿戴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的過程中,將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安裝到內衣上時的使用狀態。如圖11所示,輔助襯墊3處于放置在底部吸收體2的上面的狀態。該輔助襯墊3沿著長度方向LD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的中央部20。并且,該輔助村墊3和底部吸收體2整體(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以沿著身體的排泄口附近的彎曲的方式整體可變形成平緩的U字形。然后,如圖13所示,將底部吸收體2設置在內衣的褲襠部分。并且,與一般的吸收性物品一樣,折回護翼23A、23B、包住設置部位的內衣。通過設置在護翼23A、23B背面的護翼側移動防止部24A、24B,將吸收性物品2固定在內衣上。并且,將輔助襯墊3的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與底部吸收體2的規定位置卡定。然后,在輔助襯墊3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的上面的狀態下,與內衣一起將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提到身體側。在此,輔助襯墊3由于處于通過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與底部吸收體2的中央部20卡定的狀態,因此,在穿36戴過程中,輔助襯墊3直到解除該卡定為止都不會從底部吸收體2分離。然后,如圖15所示,使用者將手從身體的后側插入身體和內衣之間,^爪住捏手部40b向箭頭R方向或底部吸收體2的長度方向LD的外邊緣拉出,將輔助襯墊3的端部32b拉起。通過這樣,由于解除了襯墊側卡定部37b的卡定,因此,輔助襯墊3與底部吸收體2分離。與底部吸收體2分離的輔助襯墊3以襯墊側卡定部37a為起點進入臀裂地移動。即,通過將被使用者抓住的捏手部40b拉起,輔助村墊3的一端側與底部吸收體2分離。然后,輔助襯墊3與排泄口抵接,同時,以進入臀裂部的方式移動。并且,如圖15所示,為了進入臀裂部而設置的輔助襯墊3,通過設置在端部32b側的襯墊側卡定部37b與底部吸收體2的表面卡定。通過這樣,以使用者調整的位置狀態保持輔助襯墊3。具體是,輔助襯墊3通過襯墊側卡定部37a、37b以具有規定的張力的狀態與身體抵接,因此,輔助襯墊3上一直有規定的力向與身體抵接的方向作用。即,將輔助襯墊3固定成保持與身體抵接的狀態。而且,可根據需要抓住捏手部40a、將襯墊側卡定部37a向箭頭R2方向或底部吸收體2的長度方向LD的外邊緣拉出,將輔助襯墊3的端部32a拉起。通過這樣,解除襯墊側卡定部37a的卡定,輔助襯墊3的端部32a側與底部吸收體2分離,以進一步進入臀裂的方式設置輔助襯墊3。并且,以進入臀裂的方式設置的輔助襯墊3通過襯墊側卡定部37a與底部吸收體2卡定。在襯墊側卡定部37a、37b上使用鉤材料的情況下,可通過將襯墊側卡定部37a、37b壓靠在底部吸收體2的表面上的操作進行卡定。一旦將襯墊側卡定部37a、37b壓靠在底部吸收體2的表面上,則構成襯墊側卡定部37a、37b的鉤材料的多個扣針與形成底部吸收體2的無紡布等的纖維卡合。之后,輔助襯墊3通過襯墊側卡定部37a、37b以具有規定張力的狀態與身體抵接。卡定村墊側卡定部37a、37b的位置,是在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形成為大致平面的情況下、襯墊側卡定部37a、37b的位置的后方邊緣230側。換句話說,底部吸收體2上的被卡定部的位置,是將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載置成大致平面狀的情況下、襯墊側卡定部37a、37b的位置的長邊方向的外邊緣側(前方邊緣220側或后方邊緣230側)。通過這樣,將輔助襯墊3保持在使用者進行了調整的位置狀態。具體是,輔助襯墊3通過襯墊側卡定部37a、37b以具有規定的張力的狀態與身體抵接,因此,在輔助襯墊3上,在與身體抵接的方向一直有規定的力起作用。即,輔助襯墊3以保持與身體抵接的狀態進行固定。襯墊側卡定部37a、37b使用具有方向性的鉤材料,由此,如上所述,即使在卡定輔助襯墊3后,也可再次調整該位置。即,使用者只要從身體的后側或前側抓住捏手部40a或40b、向底部吸收體2的前方邊緣220側或后方邊緣230側拉伸,就可以解除襯墊側卡定部37a、37b的卡定而進行移動。并且,在調整輔助村墊3的位置后,可與上述同樣地再次卡定。并且,設置在輔助襯墊3上的底部吸收體抵接面側的底片34,防止輔助村墊3所吸收的經血漏出。在卡定輔助襯墊3后,襯墊側吸收部30的端部32b側形成從底部吸收體2的后方邊緣230向長度方向LD的外方突出的狀態。由于在突出的區域上設置有底片34,因此,即使經血等流到輔助襯墊3的端部32a、32b側,也可防止經血等附著在內衣上。在此,與排泄口抵接、進入臀裂地設置的輔助襯墊3,以沿著排泄口或臀裂的形狀的方式變形。具體是,輔助襯墊3的襯墊側吸收體35,由于設置部位不同單位面積重量也不同,因此,單位面積重量低于周圍的部分成為折彎起點,以沿著排泄口或臀裂的形狀的方式變形。具體是,以襯墊側吸收體35的單位面積重量低于下述區域357的周圍的方式、設置形成在輔助襯墊30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的區域357。因此,區域357部分成為折彎起點,隨著以進入臀裂的方式設置輔助襯墊3,以區域357為頂點變形成山形。在使輔助襯墊3接觸到臀裂的情況下,以與從身體的會陰部到肛門的區域相對應的方式形成區域357。因此,輔助襯墊3可進入臀裂的最深部分。這樣,由于輔助村墊3如上所述地進行與排泄口等的形狀對應的變形,因此,輔助襯墊3以與排泄口等緊貼的方式設置。與身體之間沒有間隙地設置輔助襯墊3。即,輔助襯墊3與排泄口抵接、直接吸收經血等,同時,可抑制經血等沿著身體的表面流出。并且,底部吸收體2吸收只用輔助襯墊3不能吸收干凈的規定液體。通過輔助襯墊3不能吸收干凈的液體通過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的連接部分被底部吸收體2的底部側吸收體28吸收。被底部吸收體2吸收的規定液體通過不透液性的底片29防止滲到內衣上,由底部吸收體2的底部側吸收體28保持。第二使用形式例如是如下的使用形式,即,在穿戴輔助襯墊3時,在調整了該輔助襯墊3的位置之后將襯墊側卡定部37b與內衣側卡定。將該輔助襯墊3和底部吸收體2設置在內衣的規定位置,將底部吸收體2的輔助襯墊3設置在規定位置,將捏手部40b向箭頭R方向拉伸,直到調整輔助襯墊3的位置的階段為止都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調整了輔助襯墊3的位置后,在調整后的位置進行固定時,可將襯墊側卡定部37b卡定在內衣的內側面、或在折回輔助襯墊3后固定在內衣的外側面側。通過這樣,輔助襯墊3形成被吊在內衣側的狀態。根據本實施方式,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底部吸收體2、可與底部吸收體分離的輔助襯墊3,由此,使用者可使輔助襯墊3與底部吸收體2或內衣等的所希望的位置卡定,可按照使用者的體型等、以沿著身體的方式調節位置,因此,可防止排泄物等的液體泄漏。并且,由于可使輔助襯墊3分別配合不同的使用者的臀裂形狀或排泄口的位置,因此,可消除與身體的間隙,可防止排泄物等的液體漏出。并且,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通過具有底部吸收體2,可增39加作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體量,即使在排泄了輔助襯墊3不能吸收干凈的量的液體的情況下,也可以使底部吸收體2吸收,因此,可防止漏出。并且,可使使用者放心,不用擔心漏出。根據本實施方式,帶輔助襯墊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底部吸收體2、可與底部吸收體分離的輔助村墊3。由于輔助襯墊3可與底部吸收體2分離,所以在只弄臟輔助襯墊3的情況下,解除與底部吸收體2的卡定,只更換輔助襯墊3即可。通過這樣,可減少廢棄的垃圾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根據本實施方式,輔助村墊3在輔助襯墊3的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側也具有透液性片。通過這樣,輔助村墊3可將一度吸收了的液體從與底部吸收體2抵接的部分向底部吸收體2側轉移。根據本實施方式,輔助襯墊3在其兩端具有襯墊側卡定部37a、37b。通過這樣,在穿戴時,即使在以沿著身體的方式調節了位置后,也可與底部吸收體2、內衣的內側面或外側面、或者身體卡定,追隨身體的動作。并且,可防止在穿戴中因輔助襯墊3錯位而引起的泄漏。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在村墊側吸收體35的各部分根據其位置而設置單位面積重量差,輔助襯墊3可以以有該單位面積重量差的部分為起點而變形。具體的是,輔助村墊3可按照臀裂的形狀、排泄口的形狀而變形。而且,可抑制以與具有單位面積重量差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為起點而變形。通過這樣,可使輔助襯墊3與身體無間隙地穩定地緊貼,可抑制順著身體漏出。2.其他實施方式根據圖16至圖22,就第二實施方式至第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二實施方式和第三實施方式是襯墊側吸收體30的其他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和第五實施方式是捏手部40a、40b的其他實施方式。并且,第六實施方式和第七實施方式是卡定機構的其他實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未特別說明的部分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圖中的符號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相同的符號。2-1.第二實施方式如圖16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A在輔助襯墊3A的襯墊側吸收部30A的形式上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圖16A的是輔助襯墊3A的長度方向LD的剖視圖,圖16B是圖16A的(i)的橫截面圖,圖16C是圖16A的(ii)的橫截面圖,圖16D是圖16A的(iii)的橫截面圖。第二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A的襯墊側吸收部30A的形式是表面層33只由頂片331形成,一直包圍到村墊側吸收體35和底片34A的長度方向LD的兩側部。即,襯墊側吸收體35的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側不是頂片331A,而是底片34A設置在最外面。在這種情況下,形成底片34A的部件可使用與頂片331A相同的部件。并且,襯墊側卡定部37a、37b都沿著寬度方向WD設置在捏手部40aA、40bA的襯墊側吸收部30A側的端部。捏手部40aA、40bA通過在只由頂片331A和底片34A形成的區域38a、38b上、層疊設置捏手部表面片42aA、42bA和襯墊側卡定部37a、37b并進行壓接處理而形成。并且,最好以與只由頂片331A和底片34A形成的區域38a、38b相同的大小形成捏手部表面片42aA、42bA,但也可以使捏手部表面片42aA、42bA向外方伸出。形成捏手部表面片42aA、42bA的部件最好具有規定的剛性,例如可以是SMS無紡布。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襯墊側吸收體35可按照部位不同而形成單位面積重量不同的區域,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一定的單位面積重量形成襯墊側吸收體35。通過具有捏手部表面片42aA、42bA,可使捏手部40aA、40bA具有高于第一實施方式的捏手部40aA、40bA的剛性。并且,襯墊側卡定部37a、37b雙方都設置在捏手部40aA、40bA側,通過這樣,卡定位置不僅是底部吸收體2,也可以是內衣。2-2.第三實施方式如圖17A、B、C、D所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B在輔助襯墊3B的村墊側吸收部30B的形式上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圖17A41是輔助襯墊3B的長度方向LD的剖視圖,圖17B是圖17A的(iv)的橫截面圖,圖17C是圖17A的(v)的橫截面圖,圖17D是圖17A的(vi)的橫截面圖。第三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B的襯墊側吸收部30B的形式如圖17C所示,作為表面層33,只將頂片331B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部35B的皮膚抵接面側,將底片34B設置在整個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側。并且,在襯墊側吸收部30B的寬度方向WD的兩側部,通過沿著長度方向LD對只由頂片331B和底片34B形成的部分進行壓接處理,形成襯墊側吸收部30B。在這種情況下,形成底片34B的部件可使用與頂片331B相同的部件。并且,捏手部40aB、40bB通過將捏手部表面片42aB、42bB和捏手部底片43aB、43bB設置在區域38a、38b上而形成,區域38a、38b是只由襯墊側吸收部30B的長度方向LD的兩端的頂片331B和底片34B而形成。具體是,用捏手部表面片42aB、42bB和捏手部底片43aB、43bB夾住區域38a、38b而層壓設置。并且,在該捏手部底片43aB、43bB的底部吸收體2的^氐接面側設置襯墊側卡定部37a、37b。然后,例如利用HMA(熱熔粘接劑)將層壓i殳置的只由頂片331B和底片34B形成的區域38a、38b、捏手部表面片42aB、42bB和捏手部底片43aB、43bB、襯墊側卡定部37aB、37bB接合成大致板狀。形成捏手部表面片42aB、42bB的部件可使用第二實施方式的形成捏手部表面片42aA、42bA的部件。并且,捏手部底片43aB、43bB也一樣。2-3.第四實施方式如圖18所示,第四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C在輔助襯墊3C的襯墊側吸收體30C的長邊方向的兩端的捏手部40C和村墊側卡定部37的形式上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第四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C,將彈性部件36C的一端設置在只由長度方向LD兩端的頂片331和底片34形成的區域38C上。捏手42部40bC設置在彈性部件36C的另一端。襯墊側卡定部37bC設置在捏手部40bC上。襯墊側卡定部37bC設置在捏手部40bC的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側。并且,從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側起依次層壓設置村墊側卡定部37bC、彈性部件36C、捏手部表面片40bC,進行壓接處理。另外,襯墊側卡定部37bC也可設置在捏手部40bC的皮膚抵接面側。通過將襯墊側卡定部37bC設置在捏手部40bC的皮膚抵接面側,可折回捏手部40bC部分、與底部吸收體2或內衣內側面進行卡定。并且,在這種情況下,也可用粘接性的部件形成村墊側卡定部37bC。通過利用粘接性的部件構成,可與使用者的皮膚抵接、固定。形成彈性部件36C的部件,例如是具有伸縮性的無紡布、或以將線橡膠等的伸縮部件夾入的方式貼合無紡布而形成的部件等。并且,具有伸縮性的無紡布可使用如下的無紡布等各種材料,該無紡布利用形成無紡布的纖維本身具有伸縮性的纖維形成。作為適當的彈性部件例如可以為通過齒輪拉伸而得到的伸縮性無紡布。具體是由混合了聚氨酯的長纖維和聚丙烯的長纖維的紡粘型無紡布形成。例如,可通過以50:50的比例混合聚氨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對單位面積重量為35g/n^的無紡布以在長度方向LD上形成兩倍的伸縮范圍的方式進行齒輪拉伸加工而得到。彈性部件36C和捏手部40bC可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體30C的兩端的端部,也可只設置在任何一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只就端部32b側進行了說明,但在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體30C的兩端的情況下,端部32a側也可以是相同的結構。2-4.第五實施方式如圖19所示,第五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3D在輔助襯墊3D的襯墊側卡定部37D的形式上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在第五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D的村墊側卡定部37bD上設置作為緩沖區域的彈性部件36D。彈性部件36D以跨越捏手部40b和襯墊側吸收部30的方式設置在捏手部40b的底部吸收體側抵接面上。彈性部件36D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底部吸收體2側的抵接面上、以從襯墊側吸收部30的端部起跨到捏手部40b的襯墊側吸收部30側的端部附近的方式進行設置。該彈性部件36D以在寬度方向WD上貫穿輔助襯墊3的長度方向LD的兩端的方式進行固定。固定彈性部件36D的輔助村墊3D的長度方向LD的兩端,例如通過HMA(熱熔粘接劑)或壓花加工而固定。襯墊側卡定部37D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體35的端部的長度方向LD的內方側,所述襯墊側吸收體35位于彈性部件36D的底部吸收體2的抵接面側。另外,彈性部件36D也可以不以跨在襯墊側吸收部30和捏手部40b上的方式進行設置,而只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底部吸收體的抵接面側,也可只設置在捏手部40b上。并且,彈性部件36D所使用的部件可使用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彈性部件相同的部件。彈性部件36D可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兩端,也可設置在任何一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只就端部32b側進行了說明,但在設置于村墊側吸收體30的兩端的情況下,端部32a側也是相同的結構。2-5.第六實施方式如圖20A、B所示,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E和底部吸收體2E在卡定機構的形式上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圖20A是輔助襯墊3E的底面圖、圖20B是底部吸收體2E的俯視圖。在第六實施方式的輔助村墊3E上設置有襯墊側卡定部325a、325b,在底部吸收體2E上設置有底部側卡定部237a、237b。如圖20A所示,在輔助襯墊3E的底部吸收體2E的抵接面側,襯墊側卡定部325a、325b設置在該輔助村墊3E的長度方向LD的兩端的端部32a、32b附近。襯墊側^皮卡定部325a、325b例如由絨圏材料或薄膜等形成,形成卡定底部側卡定部237a、237b的區域。并且,形成襯墊側卡定部325a、325b的部件,通過與底部側卡定部237a、237b中所使用的部件的組合可選擇適當的部件。捏手部40b側的襯墊側卡定部325b與底部吸收體2E上的底部側卡定部237b抵接。假定設置有該底部側卡定部237b的一側在身體上朝向臀部側進行設置。具體是,襯墊側卡定部325b是抓住該輔助村墊3E的捏手部40b、調節該輔助襯墊3E的位置后進行卡定的區域。因此,最好使襯墊側被卡定部325b的面積比襯墊側被卡定部325a的面積大地形成。另外,在底部側卡定部237a、237b由鉤材料形成的情況下,通過用無紡布形成襯墊側吸收部30E的底部吸收體2E側的面,可將其整個面作為村墊側^皮卡定部而使用。對于襯墊側卡定部325a、325b,優選的是,從村墊側吸收部30的端部32a、32b起到該村墊側卡定部325a、325b的捏手部40a、40b側的端部為止的長度方向LD的距離不到100mm,最好是不到70mm。如果分開100mm以上的距離,則在調整輔助襯墊3E的位置時,有時不容易解除卡定。如圖20B所示,在底部吸收體2E的中央部20,底部側卡定部237a、237b分別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E的長度方向LD的前方邊緣220側和后方邊緣230側的規定位置。并且,在底部吸收體2的后方邊緣230側設置成為緩沖區域的彈性部件82E。底部側卡定部237b設置在彈性部件82E的輔助襯墊3E的抵接面側的長邊方向LD和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并且,彈性部件36C例如使用與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彈性部件36C所使用的彈性部件相同的材料。如圖21所示,用大致長方形的包裝片50E包裝輔助襯墊3E。并且,在包裝片50E的一面側的長度方向LD的一方的端部,在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設置卡定帶51。包裝片50E例如可由SMS無紡布形成。并且,輔助襯墊3E沿著長度方向LD設置在包裝片50E的寬度方向WD的大致中央。在包裝片50E上,在該包裝片50E的另一面側,卡定部537a、537b設置在輔助襯墊3E的襯墊側被卡定部325a、325b所抵接的位置。并且,通過使襯墊側被卡定部325a、325b與卡定部537a、537b卡定,將輔助襯墊3E固定在包裝片50E上。在將輔助襯墊3E固定在包裝片50E上后,如圖22所示,按照一折P、兩折Q的順序將包裝片50E與輔助襯墊3E—起向輔助襯墊3E側折疊,在折疊后的狀態下,利用卡定帶51進行卡定。然后,通過壓接對折疊彎曲狀態下的側邊緣部進行密封。2-6.第七實施方式如圖22A、B所示,第七實施方式的輔助襯墊3F和底部吸收體2F在卡定機構的形式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圖22A是輔助襯墊3F的底面圖、圖22B是底部吸收體2F的俯視圖。襯墊側卡定部37aF和襯墊側被卡定部325F設置在輔助村墊3F上。底部側^皮卡定部25aF和底部側卡定部237Fi殳置在底部吸收體2F上。底部側卡定部237F最好設置在彈性部件82F的輔助襯墊3F的抵接面側的大致中央。并且,彈性部件82F例如可使用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彈性部件36C相同的部件。襯墊側凈皮卡定部325F和底部側蜂皮卡定部25aF例如可由絨圏材料形成。具體是,例如絨圏材料可以是將長纖維呈環狀地粘附在不透液性的薄膜上的材料。通過在襯墊側被卡定部325F上使用該絨圏材料,不僅作為卡定機構,還可以降低液體從輔助襯墊3F的漏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卡定底部吸收體2和輔助村墊3的卡定機構,就設置在輔助襯墊3上的襯墊側卡定部37a、37b和作為被卡定部的底部吸收體2的表面片27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第六實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將被卡定部設置在輔助襯墊3側,將卡定部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側。并且,如第七實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將一方的卡定部設置在輔助襯墊3上,將另一方的卡定部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上。另外,如第六實施方式和第七實施方式所示,在被卡定部上,也可以將片狀部件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的表面。而且,該片狀部件也可以具有伸縮性。在被卡定部是具有伸縮性的片狀部件的情況下,在身體或內衣活動的情況下,該被卡定部被拉長,形成防止卡定部件從被卡定部脫落的緩沖區域。而且,如第五實施方式所示,也可將彈性部件設置在卡定部側。具體是,也可將彈性部件設置在底部吸收體2或輔助襯墊3與卡定部之間。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穿戴狀態下,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與底部吸收體2卡定,但并不局限于此,不僅可與作為設置在吸收性物品的外側的衣服的內衣的內側卡定,也可與外側卡定。具體是,在將吸收性物品1設置在作為穿戴對象的身體和覆蓋身體地設置的作為衣服的內衣之間的狀態下,襯墊側卡定部37a、37b不僅可與內衣的內側,而且也可與外側面卡定。在這種情況下,襯墊側卡定部37a、37b設置在與卡定在上述底部吸收體2上的情況下的設置位置相比、更靠底部吸收體2的長度方向LD的外方側的位置。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底部吸收體2具有褶皺21A、21B或壓縮槽2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褶鈹21A、21B或壓縮槽22。并且,底部吸收體2在中央部20、在寬度方向WD上大致等間隔地具有六條壓縮槽22,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底部吸收體2是向長邊方向L延長的環形壓縮槽,具有與位置Z的寬度方向WD對應的部分向寬度方向WD內側凹陷地形成的壓縮槽、以及形成在如下部分的外側的平緩的曲線形壓縮槽,所述部分以向該壓縮槽的寬度方向WD內側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實施方式中,底部吸收體2上的底部側吸收體28如圖6所示,具有去除部351、352或單位面積重量不同的區域353、354、355、356、357,但其形成位置和單位面積重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形成在其他位置或具有不同的單位面積重量。并且,也可以是整個吸收體28的區域的單位面積重量相同。并且,底部吸收體2并不局限于上述底部吸收體2的結構,也可使用普通的市場上銷售的生理用衛生巾。并且,底部吸收體2并不局限于上述底部吸收體2的結構,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市場上銷售的生理衛生巾。底部吸收體2的整體形狀并不局限于大致矩形,例如也可是橢圓形等縱長形狀。3.實施例473-1.第一實施例將規定的單位面積重量的粉碎紙漿用寬度方向WD的長度為35mm、35g/m2的氣流成網無紡布巻住,用熱熔粘接劑粘接重疊部分,以此制作輔助襯墊3。利用上述的測量方法,在輔助襯墊3的長度方向LD的規定位置,測量以形成與寬度方向WD平行的折線的方式彎曲時的彎曲剛性和壓縮硬度。并且,下述表3中的"有按壓,,的樣品是在制作輔助襯墊3后利用平面壓力機對表面進行壓縮處理后的樣品。并且,進行輔助襯墊3的感官評價試驗。感官評價方法是10名臀圍為85至95cm的女性分別試戴以下樣品,就對身體的親合性和穿戴中的放心感以10分為滿分進行評價。使用順序是任意的。并且,10名的評價的平均分為8以上是、6以上而不到8為〇、4以上而不到6為A,更低為x。[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8</column></row><table>如果用低單位面積重量制作輔助襯墊3,則雖然對身體的親合性高,但沒有物量感,可吸收液體的容量少因此,因此放心感低。如果用高單位面積重量制作輔助襯墊3,其結果是親合性和放心感都不好。這是由于具有剛直感,并且,由于重量大,所以不能與臀裂緊貼、產生間隙,使用者感覺到間隙。關于感官評價的親合性,從樣品Pl到樣品P6都得出了良好的結果。并且,關于感官評價的放心感,從樣品P2到樣品P6都得出了良好的結果。彎曲剛性值為大于1.7N的值的樣品P7的結果是不僅沒有親合性,而且放心感的評價也低。并且,壓縮硬度(LC)超過0.8(-)的是樣品G,結果是樣品G的親合性不好。3-2.第二實施例底部吸收體2是用15g/n^的薄紙包住粉碎紙漿,在用熱熔粘接劑粘接35g/n^的熱風無紡布后形成壓縮槽22,以此進行一體化。然后,在其背面側貼合23g/n^的非滲透性薄膜,制作底部吸收體2。使底部吸收體2的寬度方向WD的長度為75mm。并且,形成兩條不同的壓縮槽22的圖案。壓縮槽圖案A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壓縮槽22的圖案相同。并且,測量部位是以長度方向LD的位置Z為中心的區域,在寬度方向WD,六條壓縮槽22大致等間隔地形成。并且,壓縮槽圖案B是在底部吸收體2中向長邊方向LD延長的環形壓縮槽,具有與位置Z的寬度方向WD對應的部分向寬度方向WD內側凹陷地形成的壓縮槽、以及形成在如下部分的外側的平緩的曲線形壓縮槽,所述部分以向該壓縮槽的寬度方向WD內側凹陷的方式形成。即,在測量部位,在寬度方向WD形成四條壓縮槽。并且,對各壓縮槽圖案的吸收性物品,在其長度方向LD上的位置Z,測量以形成與寬度方向WD平行的折線的方式彎曲時的彎曲剛性。彎曲剛性的測量方法如上所述。[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9</column></row><table>組合第一實施例中制作的樣品P6和樣品Hl,以及組合樣品P7和樣品H2,制作吸收性物品l,進行穿戴試驗。其結果是,由于底部吸收體2的剛性非常低,因此,在將該吸收性物品1安裝在內衣上的過程中,在本體彎曲時,輔助襯墊3不能追隨,輔助襯墊3發生移位。3-3.第三實施例利用以下表中的構成制造捏手部40,分別就硬度(彎曲剛性)、彎曲恢復性和手感進行感官評價。利用十名女性就硬度(彎曲剛性)、彎曲恢復性和手感進行了感官試驗、進行評價。試驗就各樣品以任意的順序進行。評價是上述各項目以IO分為滿分的平均分數。平均分為8以上是雙圓環、6以上不足8為圓環、4以上不足6為三角,更低為叉號。[評價方法硬度的評價方法是將抓住作為樣品的捏手部40時理想的硬度進行分數化。關于彎曲恢復性,將作為樣品的捏手部40折一下、形成折疊狀態,在施加20g/n^的負荷的狀態下,在20。C、60%的濕潤條件下放置一-J、時。之后,解除負荷并在與上述相同的濕潤條件下再放置一小時,然后,將折疊后的折痕的端部是否是不產生不舒適感的硬度進行分數化。捏手部40的手感是就捏手部40的厚度進行評價。具體是,就抓住捏手部40時的手感是否是理想的厚度進行分數化。以下的表3中記載的"HMA"是熱熔粘接劑的縮寫。[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1</column></row><table>得出捏手部40的硬度最好在0.1至1.2(1(rW.mZ/m)的范圍的結果。并且,得出捏手部40的彎曲恢復性最好為10(10^N.m/m)以下的結果。而且,得出了捏手部40的厚度最好在0.5至4mm的范圍的結果。權利要求1.一種吸收性物品,具有大致矩形的底部吸收性物品;至少一方的端部可從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分離地卡定在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的皮膚抵接面側的輔助襯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襯墊具有襯墊側吸收層;設置在所述襯墊側吸收層的表面的透液性片;設置在所述輔助襯墊的所述皮膚抵接面側的相反側的面、即非皮膚抵接面側,卡定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和該輔助襯墊的襯墊側卡定部;設置在該輔助襯墊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的大致板形的捏手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襯墊向皮膚抵接面側的彎曲剛性為0.05至1.7N。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襯墊的皮膚抵接面側的表面上的壓縮硬度(LC)為0至0.8(-)。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襯墊在與該輔助襯墊的所述長邊方向直交的方向、即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具有以沿所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的剛性與第二區域的剛性不同,所述第二區域在該第一區域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兩側以沿著所述長邊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5.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墊側卡定部具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第二卡定部通過機械卡定部件構成。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第二卡定部是鉤材料,所述鉤材料具有多個扣針以及支撐所述多個扣針的基部,所述多個扣針的每一個,以所述多個扣針每一個上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所述基部傾斜的方式形成,在該鉤材料中,所述多個扣針的每一個沿相對于所述基部傾斜的方向滑動時的卡定力,比沿所述方向的相反側的方向滑動時的卡定力大。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鉤材料中,所述多個扣針每一個上的前端以朝向所述輔助襯墊的長邊方向的內方側的方式設置。8.如權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所述第二卡定部分別卡定在所述底部吸收性物品上的所述一方的面上的狀態下,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卡定部的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內方側的移動受到限制,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外方側的移動不受限制。9.如權利要求5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第一卡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卡定部,相對于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內方側的力的剪切強度在6N以上,相對于朝向所述長邊方向的外方側的力的剪切強度在6N以下。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可追隨身體側的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本發明的輔助襯墊(3)是與底部吸收體(2)共同使用的襯墊,具有作為襯墊側吸收層的襯墊側吸收部(30)、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一側面的作為透液性的表面側片的表面層(33)、以及設置在襯墊側吸收部(30)的另一面側的作為卡定機構的襯墊側卡定部(37a、37b)。文檔編號A61F13/15GK101484107SQ200780024798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申請日期2007年7月5日優先權日2006年7月5日發明者工藤淳,橋野央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