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口腔頜面外科的牽張成骨器。
背景技術:
目前下頜骨頦部缺損的病人很多,多續發于外傷、腫瘤切除術后,它給患 者帶來非常嚴重的功能障礙和容顏損毀。修復的方法很多,包括人工材料置入、 自體骨植入、牽張成骨等,由于人工材料置入和骨植入不僅手術復雜,增加了 供區的創傷,術后還存在移植骨感染壞死的風險,即使移植成功,也與真正意 義上的下頜骨頦部形態和功能的重建相距甚遠,不利于后期義齒修復。相比較 而言牽張成骨有很多優點,發展前景好。由于下頜骨呈弓形結構,頦部骨有獨特的外形,用牽張成骨法修復需要實 現下頜骨頦部牽張弧形成骨。現有的牽張器多為通過堅硬的螺桿推動骨輸送盤 沿著推動的方向直線成骨,很難達到修復下頜骨頦部特殊的外形。有學者對此 作了改進,如應用三焦點牽張成骨技術設計出的可調式多平面牽張裝置,使雙 側輸送盤向內前方緩慢移動以修復下頜骨頦部缺損,這種設計結構復雜,體積 大,為外置式,操作難度大,臨床實用有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目的是解決 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置入方便,臨床操作簡便易行,修復下頜骨頦部缺損效果好的牽張成骨器。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條固設于下頜骨兩外側面的弧形軌道板,弧形軌道板上相對設有兩個朝外延伸的中空的引出 管,引出管內嵌設有一僅可軸向移動的中空的加力螺桿,加力螺桿上螺設有加力螺母;兩個引出管之間的弧形軌道板的外側具有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分別與位于弧形軌道板內側的兩個骨輸送盤固連;具有兩根牽引鋼絲,牽引鋼絲的一端固設于一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上,牽引鋼絲穿 入引出管后穿過加力螺桿的中空孔,并牽引鋼絲的另一端固設于加力螺桿。牽引鋼絲的一端固設于一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上,牽引鋼絲通過弧形軌 道板正中的固位孔到達弧形軌道板的內側面,自對側的弧形軌道板上所設的小 孔引出,穿過對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的內側面,穿過引出管根部所設的與引 出管中空孔相通的橫向小孔進入引出管中空部,穿過加力螺桿的中空部,并另 一端固設于加力螺桿。加力螺桿端部設有與加力螺桿的中空孔相通的橫向孔,牽引鋼絲由加力螺 桿的中空孔經過上述橫向孔引出加力螺桿后纏繞固設于加力螺桿,加力螺桿端 部螺設有保護套。引出管為扁管,加力螺桿設有兩個對應平側面與引出管的平側面對應。 加力螺桿上套設有加力彈簧,加力彈簧的一端頂抵于引出管頂端,另一端 頂抵于加力螺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且有效,臨床操作容易,只需旋轉加 力螺母,加力螺桿向外移動,牽引鋼絲可驅動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帶動下頜骨輸送盤沿弧形軌道板運動到達預定部位;引出扁管可改變角度,以便根據患者具 體情況而置于下頜后下部隱蔽處,臨床應用時患者樂于接受;加力彈簧可使間 斷性牽引變為連續溫和的牽引;可調性強,牽引距離不受限制,可多次調整牽 引鋼絲在加力螺桿上的固定位置,使骨輸送盤沿弧形軌道板運動,達到需要的 成骨量和長度;弧形軌道板可根據下頜骨體部、頦部外形彎成需要的形狀,應 用于弓形人體下頡骨極為便利;弧形軌道板兼有下頜骨切除后重建板的功能, 可代替重建板維持兩側下頜骨的三維空間位置不變,對兩側顳下頜關節幾乎無 任何損害;由于采用三焦點牽張成骨技術,成骨速度快,是單焦點、雙焦點牽 張成骨速度的兩倍;具有現有牽張成骨器牽張成骨技術的所有優點,且牽張過 程中牙合關系穩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1示意圖1;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1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2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部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3所示,下頜骨100的頦部已缺損,根據下頜骨100頦部、 體部形狀彎制一條弧形軌道板l,按現行常規牽張成骨的要求,行骨切開術,將 弧形軌道板1以固定螺絲11固設于下頜骨100兩外側面,弧形軌道板1上相對 設有兩個朝外延伸的中空的引出管2,引出管2的中空部根部設有與引出管2中空孔相通的橫向小孔20,橫向小孔20位于弧形軌道板1的外側;引出管2為扁 管,引出管2內嵌設有中空的加力螺桿3,加力螺桿3具有兩個對應側面為無螺 紋的平側面,該兩平側面與引出管的兩個平側面相對應,如此,加力螺桿3在 引出管2內僅可軸向移動(以花鍵、鍵槽配合也可達到同樣效果,但扁管與螺 桿平側面的配合方式最為簡便);加力螺桿3上螺設有加力螺母4;加力螺桿3 上套設有加力彈簧5,加力彈簧5的一端頂抵于引出管2頂端,另一端頂抵于加 力螺母4內側面。加力螺桿3的頂端部還螺設有保護套31以預防感染。兩個引出管2之間的弧形軌道板1的外側具有兩個"Q"型骨輸送盤固定 夾板6,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6分別與位于弧形軌道板1內側的兩個骨輸送盤 101以螺釘固連(骨輸送盤是下頜骨尖端外側制成的帶有軟組織和血供的小骨 段,由于狗下頜骨前端呈尖圓形,骨輸道盤應制成外側寬內側窄斜面位于前端 的形狀,理論上成45度角,考慮到實際活體上的效應,斜度還應加大5度達到 40度。小骨段盡可能短小,有利于骨輸送盤順利地滑過弧形軌道板轉折最大 處.應用于弓形人體下頜骨骨輸道盤滑動的便利性就大多了),則骨輸送盤固定 夾板6與骨輸送盤101固連而成的整體套在弧形軌道板1上而可以沿弧形軌道 板1滑動。具有兩根牽引鋼絲7。如圖5所示,取適量長的牽引鋼絲7對折,對折端形 成的環70穿過骨輸送盤固定夾板6上的小孔60后與牽引鋼絲7套設以便牽引 鋼絲7固定于一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6上。如圖l、圖2、圖3所示,牽引鋼 絲7通過弧形軌道板1正中的固位孔12到弧形軌道板1的內側面,自對側的弧 形軌道板1上所設的小孔13引出,穿過對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6的內側面(牽 引鋼絲7穿過對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6的內側面,骨輸送盤101才能順利到達弧形軌道板l的中部),再穿過引出管2根部所設的與引出管2中空孔相通的 橫向小孔20進入引出管2的中空部,再穿過加力螺桿3的中空部。加力螺桿3 的端部設有與加力螺桿3的中空孔相通的橫向孔30,牽引鋼絲7由加力螺桿3 的中空孔經過上述橫向孔30引出加力螺桿3后纏繞固設于加力螺桿從而牽引鋼 絲7的一端固設于加力螺桿3。以上描述了一根牽引鋼絲7的情況,由于本實用新型結構對稱,另一根牽 引鋼絲7情況相同。上述零件材料均為不銹鋼,為了減少生物體排異反應可采用純鈦材料。 將以上牽張成骨器置入后,經過5 — 7天的間歇期后進入牽張期,以便于使 用臂桿在六角螺母套管側面的特制扳手8扳動加力螺母4,加力螺母4轉動驅使 加力螺桿3向外運動,拉動牽引鋼絲7,牽引鋼絲7拉動其所連接的骨輸送盤固 定夾板6向弧形軌道板1中部運動,每天分數次轉動加力螺母4,使骨輸送盤 101被骨輸送盤固定夾板6帶動而向弧形軌道板1中部運動牽張lmm/天(可根 據患者情況設定),在牽張后,骨輸送盤101與下頜骨100之間產生的間隙由骨 組織自身生長潛能發生再生新骨填充,如此持續牽張,直到如圖4所示,骨輸 送盤101沿弧形軌道板1到達弧形軌道板1的中部預定部位即下頜骨100正中 聯合處,骨輸送盤101與下頜骨100之間生長出骨組織200,兩個骨輸送盤101 之間生長出骨組織300,完成下頜骨100缺損部位成形,再經過數周固定期,完 成整個牽張成骨術。
權利要求1、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條固設于下頜骨兩外側面的弧形軌道板,弧形軌道板上相對設有兩個朝外延伸的中空的引出管,引出管內嵌設有一僅可軸向移動的中空的加力螺桿,加力螺桿上螺設有加力螺母;兩個引出管之間的弧形軌道板的外側具有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分別與位于弧形軌道板內側的兩個骨輸送盤固連;具有兩根牽引鋼絲,牽引鋼絲的一端固設于一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上,牽引鋼絲穿入引出管后穿過加力螺桿的中空孔,并牽引鋼絲的另一端固設于加力螺桿。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于-牽引鋼絲的一端固設于一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上,牽引鋼絲通過弧形軌 道板正中的固位孔到達弧形軌道板的內側面,自對側的弧形軌道板上所設 的小孔引出,穿過對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的內側面,穿過引出管根部所 設的與引出管中空孔相通的橫向小孔進入引出管中空部,穿過加力螺桿的 中空部,并另一端固設于加力螺桿。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 于加力螺桿端部設有與加力螺桿的中空孔相通的橫向孔,牽引鋼絲由加 力螺桿的中空孔經過上述橫向孔引出加力螺桿后纏繞固設于加力螺桿,加 力螺桿端部螺設有保護套。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于 引出管為扁管,加力螺桿設有兩個對應平側面與引出管的平側面對應。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于 加力螺桿上套設有加力彈簧,加力彈簧的一端頂抵于引出管頂端,另一端 頂抵于加力螺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頜骨內置式弧形牽引式牽張成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條固設于下頜骨兩外側面的弧形軌道板,弧形軌道板上相對設有兩個朝外延伸的中空的引出管,引出管內嵌設有一僅可軸向移動的中空的加力螺桿,加力螺桿上螺設有加力螺母;兩個引出管之間的弧形軌道板的外側具有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兩個骨輸送盤固定夾板分別與位于弧形軌道板內側的兩個骨輸送盤固連;具有兩根牽引鋼絲,牽引鋼絲的一端固設于一側的骨輸送盤固定夾板上,牽引鋼絲穿入引出管后穿過加力螺桿的中空孔,并牽引鋼絲的另一端固設于加力螺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置入方便,臨床操作簡便易行,是修復下頜骨頦部缺損效果好的牽張成骨器。
文檔編號A61B17/66GK201171708SQ20072030947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6日
發明者劉遵望 申請人:劉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