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窺鏡用前端罩和使用該前端罩的內窺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覆蓋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主體的內窺鏡用前端 罩和使用該前端罩的內窺鏡。
背景技術:
通常,內窺鏡由手術者把持來進行各種操作的操作部和插入部構成, 該插入部構成為具有撓性管部,其從上述操作部延伸設置,并具有撓性; 彎曲部,其與該撓性管部的前端連設,通過操作部的操作,可向左右或/ 和上下方向彎曲;以及硬性的前端部,其與該彎曲部的前端連設。
在上述前端部中,配設有照明窗、觀察窗、洗滌該觀察窗的噴嘴、作 為各種處置器械的導出口的鉗子口等。該前端部構成為,以絕緣和確保氣 密狀態等為目的而在前端部主體上安裝前端罩。
為防止前端罩從前端部主體上脫落,上述前端罩通過粘接劑固定在內 窺鏡的前端部主體上。但是,在衛生管理上,內窺鏡在使用后必須進行洗 滌。特別是在進行前端部的清洗的情況下,例如對于內窺鏡的處置器械貫 通通道,如果卸下前端罩,就可以使該通道的前端口露出,因此,可以容 易地進行洗滌。此外,如果卸下前端罩,也可以容易地對前端部主體的內 部進行洗滌。
因此,迄今為止,提出有許多將前端罩構成為可以自由裝拆的內窺鏡, 例如,在專利文獻l中公開有如下的內窺鏡,即,該內窺鏡具有前端蓋(相 當于前端罩),所述前端蓋在使用內窺鏡時可以防止脫落,并且在使用后可 以簡單地拆卸而廢棄。
該專利文獻l的內窺鏡具有如下結構:在前端蓋上形成撕裂導向用槽, 其作為撕裂導向單元,成為從前端蓋的邊緣部撕裂時的導向件,同時,在 前端蓋的邊緣部的內側設置用于從前端蓋的邊緣部插入工具的工具插入用 槽,來作為通過該撕裂導向用槽撕裂前端蓋時的開端的撕裂開端單元。
特別是在這種結構的內窺鏡中,在安裝時,僅通過壓入前端蓋就可以 可靠地進行安裝,在拆卸時,由于通過撕裂并破壞前端蓋本身來解除前端 蓋與前端部主體之間的卡合部,所以可以簡單地進行拆卸。因此,可以防 止前端蓋的再利用,由于不得不對每個病例使用嶄新的前端蓋,所以可以 確保衛生。
此外,如上所述,在前端蓋能自由裝拆的結構中,如果形成為不撕裂 和破壞前端蓋本身就不能進行拆卸的結構,也可以容易地防止使用中的脫 落。:日本特開2003-102668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l所述的現有的內窺鏡中,如上所述,由于要 在設置于上述前端蓋的邊緣部的工具插入用槽中插入工具或手指,從前端 蓋的基端側、即從彎曲部附近撕裂前端蓋本身而將前端蓋拆卸下來,因此, 彎曲部的外皮或柔性的撓性管部容易損傷,有可能成為漏水等破損的起因。
此外,在上述現有技術中,由于在氣密性重要的前端蓋的基端側的邊 緣部內側設置有工具插入用槽,因此,如果顧及氣密性以及與前端部主體 的絕緣性,其考慮并不充分,不能說是在安全上優選的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會 損傷構成插入部的柔性部件,并可以通過撕裂和破壞前端罩而將前端罩從 前端部主體拆卸下來,同時可以防止使用中的脫落的內窺鏡用前端罩和使 用該前端罩的內窺鏡。
本實用新型的內窺鏡用前端罩具有罩主體部,其覆蓋設置在內窺鏡 的插入部的前端側的前端部主體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開口部,其 供上述前端部主體貫穿,其特征在于,該內窺鏡用前端罩具有搭指部, 其設置在從上述罩主體部的上述開口部的邊緣部離開預定距離的位置;塑 性變形部,其配置在上述搭指部的附近,沿上述罩主體部的預定方向形成;
以及卡定部,其設置在上述塑性變形部的內周面側,用于卡定上述前端部 主體,通過使上述塑性變形部以上述搭指部為起點產生塑性變形,從而解 除上述卡定部對上述前端部主體的卡定狀態。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內窺鏡具備硬質的前端部主體,其設置在內窺 鏡的插入部的前端側;以及內窺鏡用前端罩,其是具有覆蓋上述前端部主 體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罩主體部以及供上述前端部主體貫穿的開口部 的前端罩,并且該內窺鏡用前端罩還具有搭指部,其設置在從上述罩主 體部的上述開口部的邊緣部離開預定距離的位置;塑性變形部,其配置在 上述搭指部的附近,沿上述罩主體部的預定方向形成;以及卡定部,其設
置在上述塑性變形部的內周面側,用于卡定上述前端部主體,通過使上述 塑性變形部以上述搭指部為起點產生塑性變形,從而解除上述卡定部對上 述前端部主體的卡定狀態。
根據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不會損傷構成插入部的柔性部件, 就可以撕裂和破壞前端罩而從前端部主體上卸下前端罩,同時,可以防止 使用中的脫落。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所涉及的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 以及前端罩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進一步從上部方向觀察圖1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罩的情
況下的立體圖。
圖3是將前端罩安裝在前端部主體的狀態下的插入部以及前端部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插入部以及前端部的側面圖。
圖5是表示將前端罩安裝在前端部主體之前的狀態的局部剖開后的前 端部主體以及前端罩的剖面圖。
圖6是將前端罩安裝在前端部主體上并通過卡定部而處于卡定狀態的 前端部主體以及前端罩的剖面圖。
圖7是沿圖4中的A-A線的剖面圖。
圖8是在插入部的前端主體上安裝了前端罩的狀態下的前端部的側面圖。
圖9是從前方觀察圖8的前端部的情況下的正面圖。 圖10是手術者一邊用手指把持搭指部一邊撕裂前端罩的狀態下的前 端部的側面圖。
圖11是從圖10的狀態進一步撕裂前端罩的狀態下的前端部的正面圖。
圖12表示實施例1的前端罩的塑性變形部的變形例l,是表示安裝有 前端罩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外觀結構的立體圖。
圖13是表示從圖12所示的狀態撕裂前端罩后的狀態的前端部的外觀 結構的立體圖。
圖14表示實施例1的前端罩的塑性變形部的變形例2,是表示在普通 的內窺鏡的前端部安裝了前端罩的情況下的前端部的外觀結構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從圖14所示的狀態撕裂前端罩后的狀態的前端部的外觀 結構的立體圖。
圖16是將塑性變形部形成為V形槽的情況下的前端罩的剖面圖。 圖17是表示塑性變形部的其它結構例的前端罩的剖面圖。 圖18是說明圖17所示的塑性變形部的塑性變形作用的說明圖。 圖19是構成為將塑性變形部設置成包圍搭指部的情況下的前端罩的 立體圖。
圖20是說明圖19所示的塑性變形部的塑性變形作用的說明圖。 符號說明
1內窺鏡(側視內窺鏡);2插入部;3彎曲部;4a容納室;4b連接部; 4前端部;4A前端部主體;5a開口部;5b圓錐部;5前端罩;5A搭指部; 6照明窗;7觀察窗;8送氣送水噴嘴;9鉗子口 ; 10第1卡定槽;11第 2卡定槽;12a導向槽;12第3卡定槽;13開口部;14a凹槽;14薄壁部; 15第1卡定部;16第2卡定部;17第3卡定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圖1至圖11涉及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圖1是表示實施例1所涉及
的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罩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進一步從 上部方向觀察圖1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罩的情況下的立體圖,圖3 是將前端罩安裝在前端部主體上的狀態下的插入部以及前端部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插入部以及前端部的側面圖,圖5是表示將前端罩安裝在前 端部主體之前的狀態的局部剖開后的前端部主體以及前端罩的剖面圖,圖 6是將前端罩安裝在前端部主體上并通過卡定部處于卡定狀態的前端部主 體以及前端罩的剖面圖,圖7是沿圖4的A-A線的剖面圖,從圖8到圖 11是用于說明內窺鏡的前端罩的拆卸動作的說明圖。并且,在實施例1中, 作為內窺鏡1,對例如使用側視型內窺鏡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實施例l的側視型內窺鏡(以下,簡稱為內窺鏡)l構 成為,具有由手術者把持來進行各種操作的操作部(未圖示)以及插入部 2。
插入部2構成為具有撓性管部(未圖示),其從上述操作部(未圖
示)延伸設置,并具有撓性;彎曲部3,其與該撓性管部的前端連設,可 通過操作部的操作向左右或/和上下方向彎曲;硬性的前端部4,其與該 彎曲部3的前端連設;以及內窺鏡用前端罩(以下,簡稱為前端罩)5, 其安裝在該前端部4的前端部主體4A上。
前端部4構成內窺鏡1的插入部2的前端,在內部具有例如由不銹鋼 等金屬構成的前端部主體4A。
在該前端部主體4A的側面上配置有照明窗6,其照射用于對觀察 對象物進行照明的照明光;觀察窗7,其取入來自觀察對象物的反射光; 以及送氣送水噴嘴8,其用于通過送氣/送水等對該觀察窗7進行洗漆。
此外,在前端部主體4A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容納室4a,該容納室4a 是用于配置立起臺等的空間。在與該容納室4a面對的前端部主體4A的插 入部側,設置有作為各種處置器械的導出口的鉗子口9。
并且,雖然沒有圖示,但作為光傳輸通路的光導管連接到上述照明窗
6,觀察光學系統連接到上述觀察窗7。此外,在該觀察光學系統中,隔著 物鏡等配置有作為攝像元件的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 件),該CCD被連接在用于提取圖像信號的電路基板上。并且,上述未圖 示的光導管、物鏡、CCD以及電路基板被配置在形成于上述前端部主體 4A的收納部(未圖示)內。
此外,在前端部主體4A的彎曲部3側的基端部形成有用于與前端罩 5的內周面接觸而安裝的連接部4b。該連接部4b例如形成為圓弧形狀。
另外,在前端部主體4A的側面形成有用于與前端罩5卡定的第1卡 定槽10,在相反側的側面也形成有基本同樣的第3卡定槽12。此外,在 前端部主體4A的上述容納室4a的下部方向的底面上形成有用于與前端罩 5卡定的第2卡定槽11。并且,該第2卡定槽11形成有開口部。
此外,如圖2所示,在前端部主體4A的第3卡定槽12中設置有在前 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上延伸設置的導向槽12a。當將后述的前端罩5安裝 到前端部主體4A上時,該導向槽12a進行導向,同時,其具有實現防止 該前端罩5旋轉的功能。
如上所述,前端罩5以絕緣和確保氣密狀態等為目的被安裝在上述結 構的前端部主體4A上。該前端罩5例如使用具有柔軟性的低密度聚乙烯 (LDPE)等的樹脂^"料來構成罩主體部。并且,該前端罩5的材質不限 于低密度聚乙烯,例如也可以利用聚苯乙烯樹脂等其它合成樹脂或彈性材 料構成,或者,也可以用橡膠材料等構成。
如圖1和圖2所示,前端罩5構成為具有在其后端開口的開口部5a, 前端部主體4A的前端從該開口部5a插入,從而該前端罩5覆蓋前端部主 體4A。在該開口部5a附近的邊緣部的內周面設置有形成為圓錐狀的圓錐 部5b。即,通過設置該圓錐部5b,就可以將前端罩5安裝成與前端部主 體4A的連接部4b可靠地緊密接觸。
此外,前端罩5具有在照明窗6以及觀察窗7等的配置面側開口的開 口部13,照明窗6以及觀察窗7從該開口部13露出,同時,也可以使各 種處置器械導出。
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前端罩5與前端部主體4A的卡定單元,如圖1、
圖2以及圖7所示,在前端罩5的兩側側面部的內周面上分別形成有突起 形狀的第1卡定部15、第3卡定部17。此外,在前端罩5的前側的內周 面的下部,也形成有突起形狀的第2卡定部16。并且,上述第1 第3卡 定部15 17構成卡定部。
在將上述前端罩5向前端部主體4A上安裝的情況下,如圖5所示, 手術者一邊由前端部主體4A的導向槽12a導向, 一邊安裝前端罩5,以使 得前端罩5覆蓋內窺鏡1的前端部主體4A的前端。
于是,前端罩5的第1卡定部15 —邊因與前端部主體4A接觸產生的 按壓力而發生變形, 一邊在前端部主體4A的外周上移動,然后,如圖6 所示,被引導到前端部主體4A的第1卡定槽10中,從而卡定在該第1卡 定槽10內。
同時,配置在相反側的側面部的第3卡定部17雖未圖示,但同樣也 是一邊因與前端部主體4A接觸產生的按壓力而發生變形, 一邊在前端部 主體4A的外周上移動,然后,被引導到前端部主體4A的第3卡定槽12 內,從而卡定在該第3卡定槽12中。
此外,對配置在前端罩5的底面的第2卡定部16也同樣, 一邊因與 前端部主體4A接觸產生的按壓力而發生變形, 一邊在前端部主體4A的底 面的外周上移動,然后,被引導到形成前端部主體4A的開口部的第2卡 定槽11內,從而卡定在該第2卡定槽11中。
在該情況下,通過第1卡定部15與第1卡定槽10的卡定,相對于前 端部主體4A,可以限制前端罩5的插入軸方向。此外,通過第3卡定部 17與第3卡定槽12的卡定,與上述同樣,相對于前端部主體4A,可以限 制前端罩5的插入軸方向。
此外,通過第2卡定部16與第2卡定槽11的卡定,與上述同樣,相 對于前端部主體4A,可以限制前端罩5的插入軸方向,同時,相對于前端 部主體4A,可以限制前端罩5的與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前端罩5的 外周方向)。
另外,由于在前端罩5中設置有圓錐部5b,因此,在圖6所示的安裝 完成的狀態下,前端罩5被安裝成與前端部主體4A的連接部4b可靠地緊 密接觸。
通過這樣的結構,前端罩5就可以可靠地卡定并安裝在前端部主體4A
上。圖3和圖4表示在將前端罩5安裝在前端部主體4A上的情況下的插 入部2以及前端部4的外觀。此外,圖7是沿圖4的A-A線的剖面圖,在 圖7中,省略了前端部主體4A中的容納物。
接著, 一邊參照圖1至圖4, 一邊對為了將前端罩5從前端部主體4A 上簡單地拆卸下來而改進后的前端罩5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1至圖3以及圖4所示,在前端罩5的開口部13的一部分上形 成有搭指部5A,該搭指部5A是形成在前端罩5 (罩主體)的外周面上的 階梯部的至少一部分。該搭指部5A被配置在從作為前端罩5的邊緣部的 開口部5a離開預定距離的位置。
具體地講,搭指部5A是形成前端罩5的開口部13的邊緣部的一部分, 形成在與從開口部13露出的照明窗6和觀察窗7等的配置側面對的一側 的邊緣部。該搭指部5A例如在將前端罩5從前端部主體4A撕裂而拆卸下 來的情況下具有作為由手術者的手指把持的部分的作用。并且,上述搭指 部5A未必一定形成為上述階梯部的一部分,只要是邊緣部的一部分即可。
此外,前端罩5中設置有作為塑性變形部的薄壁部14以及凹槽14a, 它們形成在與上述搭指部5A鄰接的預定范圍,用于通過以上述搭指部5A 為起點產生塑性變形,從而順次解除基于上述第1 第3卡定部15 17的 卡定狀態。
如圖1至圖3或圖4所示,薄壁部14被設置在前端罩5的搭指部5A 與開口部5a之間的側面部上,例如從搭指部5A的靠開口部5a側的基端 部起,朝向與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垂直的向下的方向,按預定距離形成。
進而,如圖1至圖3所示,從薄壁部14的下部的基端部或其附近, 朝向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在前端罩5的側面部的內周面上形成有凹槽 14a。此外,該凹槽14a以進一步延伸設置的方式,朝向與前端部4的插入 軸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形成在前面部的內周面上(參照圖9)。進而,凹槽 14a以進一步延伸設置的方式,朝向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形成在相反側 的側面部的內周面上(參照圖4)。即,上述凹槽14a從薄壁部14的基端 部或其附近到前端罩5的側面部、前面部、相反側的側面部,遍及整周形 成在內周面上。
并且,上述凹槽14a也可以不設置在上述前端罩5的內周面的整周上, 也可以按如下進行設置從上述薄壁部14的基端部或該基端部的附近以 連接起來的方式進行設置,并且, 一直設置到前端罩5的內周面的整周內 的一部分,例如設置到配置有該薄壁部14的前端罩5的側面部的內周面、 或側面部的內周面的一部分。
通過這樣的結構,對于前端罩5,由于配置在搭指部5A附近的薄壁 部14相對于其它部分,其厚壁變薄,因此,就可以一邊用手指把持搭指 部5A —邊沿著該薄壁部14簡單地撕裂。
此外,由于上述凹槽14a從薄壁部14的基端部或該基端部的附近開 始進行設置,因此,手術者通過進一步將搭指部5A向前端部4的插入軸 方向(前方方向)進行移動,由于凹槽14a相對于其它部分,其壁厚也變 薄,因此,與上述薄壁部14的撕裂動作聯動,可以與上述同樣簡單地進 行撕裂。
在此情況下,在本實施例中,手術者沿凹槽14a朝向前端部4的插入 軸方向撕裂前端罩5,由此,首先,最初解除第1卡定部15與第1卡定槽 IO的卡定狀態,此后,解除第2卡定部16與第2卡定槽11的卡定狀態。 即,在該狀態下,由于這2個卡定部進行的限制被解除,因此,在該狀態 下,也可以充分地將前端罩5從前端部主體4A上容易地拆卸下來。
進而,手術者進一步沿著凹槽14a朝向與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垂直 的水平方向撕裂前端罩5,由此,第2卡定部16與第2卡定槽11的卡定 狀態被完全解除。然后,手術者進一步沿著凹槽14a朝向前端部4的插入 軸方向撕裂前端罩5,由此,解除第3卡定部17與第3卡定槽12的卡定 狀態。從而,前端罩5成為完全撕裂而被破壞的狀態,因此,可以容易地 從前端部主體4A上拆卸下來。
并且,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塑性變形部,對設置了薄壁部14和凹槽 14a的結構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前端罩5的相 同位置上只設置薄壁部14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只設置凹槽14a而構成。
在此情況下,凹槽14a也可以在前端罩5的內周面或外周面或內外周面形 成為槽狀。總之,這些薄壁部14以及凹槽14a必須形成為其壁厚比其它部 分薄。
此外,對上述薄壁部14的邊緣部的位置配置在上述搭指部5A的基端 側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并不僅限于此,例如,如果是通過撕裂薄壁部14 來解除第1卡定部15與第1卡定槽10的卡定狀態的位置,也可以設置在 搭指部5A內。
接著, 一邊參照圖8到圖11, 一邊對本實用新型的內窺鏡的前端罩5 的拆卸方法進行說明。圖8是表示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主體上安裝了前端罩 的狀態下的前端部的側面圖,圖9表示從前方觀察圖8的前端部的情況下 的正面圖,圖10是表示手術者一邊用手指把持搭指部一邊撕裂前端罩的 狀態下的前端部的側面圖,圖11是表示從圖10的狀態進一步撕裂前端罩 的狀態下的前端部的正面圖。
現在,假定手術者在使用內窺鏡1后要將構成該內窺鏡1的前端部4 的前端罩5拆卸下來。此時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4的外觀如圖8和圖9所 示。
進而,如圖10所示,手術者一邊用手指把持前端罩5的搭指部5A, 一邊朝向與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垂直的向下的方向施加力。于是,由于 在前端罩5的搭指部5A附近設置有壁厚比其它部分薄的薄壁部14,因此, 如圖10所示,手術者可以一邊用手指把持搭指部5A, 一邊沿著該薄壁部 14簡單地進行撕裂。
進而,手術者進一步一邊把持搭指部5A, —邊以向前端部4的插入 軸方向(圖IO所示的箭頭A方向)移動的方式施加力。于是,由于在薄 壁部14的基端部或在該基端部的附近設置有上述凹槽14a,所以凹槽14a 相對于其它部分,其壁厚也變薄,因此,與上述薄壁部14的撕裂動作聯 動,可以與上述同樣簡單地進行撕裂。
在該情況下,在本實施例中,隨著手術者沿著凹槽14a撕裂前端罩5, 第1 第3卡定部15 17與第1 第3卡定槽10 12的卡定狀態依次被 解除。 并且,在圖10所示的狀態中,是將前端罩5沿著側面部的凹槽14a 撕裂的狀態,在該情況下,第1卡定部15與第1卡定槽10的卡定狀態被
然后,手術者進一步沿著配置在前面部、相反側的側面部的凹槽14a 撕裂前端罩5。于是,當前端罩5從圖10所示的狀態變為圖11所示那樣, 沿前面部的凹槽14a被撕裂的狀態時,進而,第2卡定部16與第2卡定 槽ll的卡定狀態被解除。
艮P,在該狀態下,相對于前端部主體4A,可以解除前端罩5的插入 軸方向的限制,以及前端罩5的與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前端罩5的外 周方向)的限制。從而,如果解除第1和第2卡定部15、 16與第1和第2 的卡定槽10、 11的卡定狀態,就可以將前端罩5從前端部主體4A上拆卸 下來。
進而,當手術者進一步沿前端罩5的相反側的側面部(在配置照明窗 6、觀察窗7等側的側面部,參照圖4)的凹槽14a進行撕裂時,如圖11 所示,前端罩5就成為整個凹槽14a被完全撕裂的狀態,從而成為被破壞 的狀態。在該情況下,最終,第3卡定部17與第3卡定槽12的卡定狀態 被解除。
由此,前端罩5成為遍及整個凹槽14a被撕裂而破壞的狀態,因此, 通過手術者的手,可以容易地從前端部主體4A上拆卸下來。S卩,由于前 端罩5不是從彎曲部3附近的開口部5a起,而是不使用器械一邊用手術者 的手指把持形成上面的開口部13的一部分的搭指部5A, 一邊進行撕裂和 破壞而將前端罩5拆卸下來,因此,不會損傷彎曲部3的外皮。
此外,前端罩5被安裝成通過圓錐部5b與前端部主體4A的連接部 4b緊密接觸,同時,通過第1 第3卡定部15 17與第1 第3卡定槽 10 12的卡定而可靠地與前端部主體4A卡定,因此,在使用中,可以完 全地防止前端罩5從前端部主體4A脫落。
另外,由于前端罩5被撕裂而破壞,因此,可以容易地判斷其已被使 用過,可以容易地與未被使用過的區別開。由此,可以防止錯誤地插入安 裝己使用過的前端罩5。此外,由于前端罩5為一次性的,所以可以始終
插入安裝新的前端罩5,因此,可以更加衛生地使用內窺鏡1。此外,由 于也不必進行前端罩5自身的清洗,因此,內窺鏡的清洗作業也變容易。
另外,由于將前端罩5沿著設置在前端部主體4A上的導向槽12a進 行安裝,因此,不會不經意地旋轉,可以順利地進行安裝,大大地有助于 安裝性的提高。
并且,在實施例1中,也可以如后述的變形例1以及變形例2那樣構 成前端罩5的塑性變形部(薄壁部14以及凹槽14a)。 一邊參照圖12至圖 15 —邊對這樣的變形例1以及變形例2進行說明。
圖12以及圖13是表示實施例1的前端罩5的塑性變形部的變形例1 的圖,圖12是表示安裝有前端罩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外觀結構的立體圖, 圖13是表示從圖12所示的狀態撕裂前端罩后的狀態的前端部的外觀結構 的立體圖。并且,在圖12以及圖13中,對與實施例1的結構要素相同的 結構要素賦予同一符號,并省略其說明,只對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在變形例1中,前端罩50的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 但在前端罩50的側面部,以與構成塑性變形部的薄壁部14面對的方式還 設置有一個薄壁部14。該新設置的薄壁部14從搭指部5A的基端側起, 以與另一方的薄壁部14平行的方式進行設置。
并且,上述2個薄壁部14可以是以與實施例1的凹槽14a相同的方 式設置在內周面的凹槽,此外,也可以是設置在外周面或內外周面的凹槽。
此外,在前端罩50的上述2個薄壁部14之間的內周面設置有卡定部 15A,該卡定部15A與設置在前端部主體4A的卡定槽10A卡定。在前端 罩50安裝在前端部主體4A上的情況下,卡定部15A與設置在前端部主 體4A上的卡定槽10A卡定,由此,相對于前端部主體4A,可以限制前端 部4的插入軸方向以及與該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據這樣的結構,如圖13所示,手術者一邊用手指把持前端罩50的 搭指部5A, 一邊朝向與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垂直的向下的方向施加力, 由于設置有壁厚比其它部分薄的2個薄壁部14,因此,可以一邊用手指把 持搭指部5A,—邊沿著這2個薄壁部14簡單地進行撕裂。從而,可以簡 單地將前端罩50從前端部主體4A上拆卸下來。
圖14和圖15是表示實施例1的前端罩5的塑性變形部的變形例2 的圖,圖14是在普通的內窺鏡的前端部上安裝了前端罩的情況下的前端 部的外觀結構的立體圖,圖15是表示從圖14所示的狀態撕裂前端罩后 的狀態下的前端部的外觀結構的立體圖。并且,在圖14和圖15中,對 與實施例1的結構要素相同的結構要素賦予同一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只對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
如圖14所示,在變形例2中,使用普通的內窺鏡1A,來代替在實施 例1中所使用的側視內窺鏡1。如公知的那樣,在該內窺鏡1A的前端部主 體4B的前端面上設置有2個照明窗6a;物鏡等的觀察窗7a,其配置在 這2個照明窗6a的附近;以及鉗子口9a,其作為各種處置器械的導出口 。 并且,在該內窺鏡1A的前端部4B上,安裝有與該內窺鏡1A對應 的前端罩51。該前端罩51構成為具有與實施例1同樣構成變形部的2個 薄壁部14以及搭指部51A。
搭指部51A不是實施例1的開口部13的一部分,而是構成為配置在 前端面的鉗子口 9a的開口部的一部分。此外,2個薄壁部14以搭指部 51A的預定距離作為寬度,從鉗子口 9a到前端面、前端罩51的側面部 的后端側進行設置。
并且,2個薄壁部14并列設置,但未必一定并列設置,也可以適當 地改變其寬度進行設置。此外,上述2個薄壁部14也可以與實施例1的 凹槽14a相同,是設置在內周面的凹槽。
此外,雖然沒有圖示,但在前端罩51的上述2個薄壁部14之間的 內周面上設置卡定部,該卡定部與設置在前端部主體4B上的卡定槽卡 定,在將前端罩51安裝在前端部主體4B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卡定部 與設置在前端部主體4B上的卡定槽的卡定,相對于前端部主體4B,限 制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以及與該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據這樣的結構,如圖15所示,手術者通過一邊用手指把持前端罩 51的搭指部51A, 一邊朝向與前端部4的插入軸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施 加作用力,由于設置有壁厚比其它部分薄的2個薄壁部14,因此,可以一 邊用手指把持搭指部51A, 一邊沿著這2個薄壁部14簡單地進行撕裂。從
而,可以簡單地將前端罩51從前端部主體4B上拆卸下來。
并且,在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實施例1以及變形例1、 2中,對前端 罩5、 50、 51的塑性變形部構成為薄壁部14以及凹槽14a的情況進行了 說明,但并不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圖16所示的V形槽。
此外,如圖17所示,上述變形部也可以構成具有預定寬度L、并且 凹部的平面的底面的壁厚是薄壁的薄壁部14或者凹槽14a。在該情況下, 該薄壁部14或者凹槽14a也可以這樣構成:其不是在進行前端罩5的拆卸 時被撕裂,如圖18所示,通過使壁厚是薄壁的一部分伸長而形成間隙, 由此,可以簡單地拆卸前端罩5。
此外,如上所述,構成塑性變形部的薄壁部14或者凹槽14a在進行 前端罩5的拆卸時并不被撕裂,例如,如圖19所示,也可以以包圍設置 在前端罩52的側面部上的搭指部5A的方式設置由具有塑性變形的特性的 部件構成的薄壁部14A。當然,該薄壁部14A也可以是形成在內周面的凹 槽14A。并且,具有上述塑性變形特性的薄壁部14A也可以以包圍上述搭 指部5A的方式設置在預定范圍內來構成。
根據該結構,手術者一邊用手指捏住前端罩52的搭指部5A, 一邊朝 向離開前端部4的周面的方向施加力,由于設置有具有塑性變形特性的薄 壁部14A,因此,如圖20所示,不必撕裂包圍搭指部5A的薄壁部14A(或 者利用薄壁部14形成的部分),就可以簡單地進行塑性變形。從而,通過 形成間隙,可以簡單地將前端罩52從前端部主體上拆卸下來。
以上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實用新型并不僅限于其實施例以及變形例,除 此之外,在實施階段中,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可以實施各種變形。進 而,在上述實施例中,包含各種階段的實用新型,通過被公開的多個結構 要件的適當的組合,可以提出各種實用新型。
例如,即使從實施例所示的所有結構要件中刪除幾個結構要素,也可 以解決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一欄中所述的課題,在可以得到在"實用新 型的效果"中所述的效果的情況下,刪除該結構要件后的結構也可以作為 實用新型而提出。
權利要求1.一種內窺鏡用前端罩,該內窺鏡用前端罩具有罩主體部,其覆蓋設置在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側的前端部主體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開口部,其供所述前端部主體貫穿,其特征在于,該內窺鏡用前端罩具有搭指部,其設置在從所述罩主體部的所述開口部的邊緣部離開預定距離的位置;塑性變形部,其配置在所述搭指部的附近,沿所述罩主體部的預定方向形成;以及卡定部,其設置在所述塑性變形部的內周面側,用于卡定所述前端部主體,通過使所述塑性變形部以所述搭指部為起點產生塑性變形,從而解除所述卡定部對所述前端部主體的卡定狀態。
2. —種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窺鏡具備硬質的前端部主體,其設置在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前端側;以及 內窺鏡用前端罩,其是具有覆蓋所述前端部主體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 分的罩主體部以及供所述前端部主體貫穿的開口部的前端罩,并且, 該內窺鏡用前端罩具有搭指部,其設置在從所述罩主體部的所述開口部的邊緣部離開預定距 離的位置;塑性變形部,其配置在所述搭指部的附近,沿所述罩主體部的預定方 向形成;以及卡定部,其設置在所述塑性變形部的內周面側,用于卡定所述前端部 主體,通過使所述塑性變形部以所述搭指部為起點產生塑性變形,從而解除 所述卡定部對所述前端部主體的卡定狀態。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通過使所述塑性變形部以所述搭指部為起點進行塑性變形,從而在所 述罩主體部與所述前端部主體之間形成間隙,該間隙用于解除所述卡定部對所述前端部主體的卡定狀態。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指部是形成在所述罩主體部的外周面上的階梯部的至少一部分。
5.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具有用于卡定所述前端部主體的第1、第2、和第3卡定部, 所述塑性變形部對應于以所述搭指部為起點變形的變形狀態,依次解除所述第1、第2和第3卡定部對所述前端部主體的卡定狀態。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和第3卡定部分別限制所述前端部主體的插入軸方向 以及與該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所述前端部主體的周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從而 卡定所述前端部主體。
7.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性變形部是以使得所述罩主體部的壁厚變薄的方式形成的薄壁部。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是在所述罩主體部的內周面或外周面或內外周面形成為 槽狀的凹槽部。
9.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具有可以使處置器械貫穿的管路,所述搭指部是形成在所述罩主體部上的、與所述管路連通的連通路的 周部的一部分。
10. 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變形部的以所述搭指部為起點進行塑性變形的方向是與所 述前端部主體的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所述罩主體部的周方向。
11.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內窺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沿所述前端部主體的插入軸方向以及與該插入軸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在所述罩主體部的內周面的全部或其一部分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內窺鏡用前端罩和使用該前端罩的內窺鏡,不會損傷構成插入部的柔性部件,就可以撕裂和破壞前端罩而將前端罩從前端部主體上卸下,并可以防止使用中的脫落。本實用新型的內窺鏡(1)具有前端罩(5),該前端罩具有在插入部(2)的前端側覆蓋硬質的前端部主體(4A)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罩主體部;和供前端部主體(4A)貫穿的開口部(5a)。該前端罩(5)具有設置在罩主體部上的搭指部(5A);配置在搭指部(5A)的附近,是沿罩主體的預定方向形成的塑性變形部的薄壁部(14)和凹槽(14a);以及設置在該塑性變形部的內周面側,用于卡定前端部主體(4A)的第1~第3卡定部(15~17)。
文檔編號A61B1/00GK201055370SQ20072014282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5日
發明者北野誠二, 濱崎昌典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