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窺鏡用處理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例如夾具裝置或生物體檢查鉗子等與具有 軟性插入部的內窺鏡一起使用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
背景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l中公開有一種與具有軟性插入部的內 窺鏡一起使用的夾具裝置。該夾具裝置等的處理裝置由管狀體 和操作線形成了插入部,上述管狀體由不銹鋼材料等的金屬線 的線圈制成,上述操作線可貫穿到該管狀體內、并與配置在前 端的處理器具相連結。在操作線的前端隔著例如圓柱形的連接 構件設有可與例如夾具單元等處理器具卡合的鉤。這樣的夾具 單元等的、配置或卡合在操作線前端的處理器具,通過用較強 的力相對于管狀體牽拉操作操作線等的操作構件來使該操作構 件動作。此時,為了做成操作者即使在管狀體沿著內窺鏡插入部的 彎曲而彎曲的狀態下也容易操作的結構,管狀體是將前端側線 圏和基端側線圏由比這兩者的材質硬的連接部相接合而構成 的。此時,前端側線圏比手頭側線圏柔軟。而且,管狀體是通 過由例如激光焊接等將前端側線圏的基端部與手頭側線圈的前 端部直接接合起來而成的,該手頭側線圏與該前端側線圈相比, 其壁較厚、其內徑較小。如上述那樣,由于前端側線圏與基端側線圈在接合部處內 徑互不相同,因此在該接合部產生了由內徑差引起的臺階。因此,在2個線圈^皮彎曲成彎曲狀態(例如半徑為10mm 30mm左 右)的狀態下,在例如被夾具單元夾住時等情況下,在向手頭側
對操作線施加了拉力的情況下,在各線圈產生壓縮力。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平08 - 280701號公報 發明內容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中,由于與基端側 線圈相比,前端側線圈更柔軟、內徑更大,因此應力會集中產 生在前端側線圈與基端側線圏的接合部附近的前端側線圏的基 端側。因此,在該應力大于前端側線圈的線材的容許應力的情 況下,存在前端側線圈會產生塑性變形、而在前端側線圈的巻 線之間發生錯位的可能性。另外,即使該應力為前端側線圈的 容許應力以下,由于由操作線反復地施加壓縮力,因此,也會 成為加快前端側線圏的線材的變形、縮短前端側線圈與手頭側 線圏彼此的接合部的壽命的主要原因。本發明即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 這樣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即使在彎曲的內蔬鏡通道內對線圏 狀管狀體施加了較強的壓縮力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線圈線材 錯位、管狀體塑性變形。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包括可貫穿到內窺鏡的可彎曲 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中的線圈狀管狀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管 狀體具有第 一線圏和第二線圈;上述第一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 簧常數為15N/mm 500N/mm;上述第二線圈具有與該第 一線 圈不同的彈簧常數,并與上述第一線圏同軸連接;上述第一線圈與上述第二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小 于等于2.0。在本發明中,由于第一線圈及第二線圏的單位長度的彈簧 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小于等于2.0,因此即使在管狀體彎曲的
狀態下沿軸線方向施加壓縮力,也可以抑制彎曲應力集中產生 在彈簧常數較低的 一 方線圈的端部。另外,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包括可貫穿到內窺鏡的 可彎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中的線圈狀管狀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狀體具有第 一線圏和第二線圈;上述第 一線圈的單位長 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 500N/mm;上述第二線圈具有與該 第一線圈不同的彈簧常數,并與上述第一線圈同軸連接;上述 第一線圈和上述第二線圈中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較小的一 方的單位長度的扭轉彈簧常數為25Nmm/rad以上。在本發明中,由于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圏中的、單位長度的 彈簧常數較小的 一 方的單位長度的扭轉彈簧常數為25Nmm/rad以上,因此即使在管狀體彎曲的狀態下施加壓縮力,也能抑制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較低的線圏的扭曲。另外, 由于扭轉彈簧常數較大,因此可以抑制應力集中,并且即使產生應力集中也難以產生錯位。另外,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為上述內窺鏡用處理器 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線圏配置在上述管狀體的基端側, 上述第二線圈與上述第一線圏的前端連接。另外,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為上述內窺鏡用處理器 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線圈的內徑大于上述第一線圈的內 徑。另外,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為上述內窺鏡用處理器 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線圈配置在上述管狀體的基端側, 上述第二線圈與上述第一線圈的前端連接,上述第二線圈的內 徑形成為大于上述第一線圈的內徑,上述第一線圈的單位長度 的彈簧常數大于上述第二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在本發明中,由于管狀體的前端側柔軟,因此,在穿過彎
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內時,易于使其沿著處理器具貫穿通道 彎曲,從而可以提高操作性。另外,本發明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為上述的內窺鏡用處理 器具,其特征在于,該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包括比上述第一線圈 及上述第二線圏材質更硬、連接上述第一線圏及上述第二線圈 的連接部。本發明雖然具有材質較硬的連接部,但可以使應力不會集 中產生在連接部附近的線圈端。采用本發明,即使在彎曲著的內窺鏡處理器具貫穿通道內 對管狀體施加了較強的壓縮力的情況下,也可以抑制線圏線材 錯位、管狀體塑性變形。
圖l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整體的結構圖。圖2A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主要部分的 剖視圖。圖2B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操作部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操作部的前 端部分的主要部分剖-現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操作線的前 端部分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5A是表示與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一起使用的 夾具單元的立體圖。圖5B是表示與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一起使用的 夾具單元的夾具的立體圖。圖6A是表示與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一起使用的 夾具單元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圖6B是表示與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一起使用的 夾具單元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圖7是表示將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貫穿到內窺 鏡插入部中進行使用的狀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8A是表示用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打開了夾具 單元的夾具的狀態的說明圖。圖8B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打開了夾 具單元的夾具的狀態的說明圖。圖8C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打開了夾 具單元的夾具的狀態的說明圖。圖9A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關閉了夾 具單元的夾具的狀態的說明圖。圖9B是表示使用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留存夾具 單元的夾具的狀態的說明圖。圖IO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作用的說明圖。圖ll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主要部分剖 視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作用的說明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14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的作用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圖IO說明本發明的第l實施方式。如圖l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內窺鏡用處理器具)l具有插入部2和操作部5;插入部2可插入到體腔內;操作部5用 于對安裝在插入部2前端、用于夾持未圖示的生物體組織的后 述的夾具單元3進行開閉操作。夾具裝置l可貫穿到例如未圖示的內窺鏡插入部的處理器 具貫穿通道中,與內窺鏡組合使用。因此,插入部2形成得比 處理器具貫穿通道長出足夠的量。插入部2具有撓性,從而與 內窺鏡插入部的彎曲相對應地進行彎曲。如圖2A、圖2B及圖3所示,插入部2具有線圏狀管狀體6和 操作線8;管狀體6可插入到內窺鏡的可彎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 道中;操作線8沿管狀體6延伸,并以相對于管狀體6自由進退 地貫穿到管狀體6中地進行配置,其前端連接有鉤(大徑部)7; 上述鉤7可相對于夾具單元3裝卸自由地與該夾具單元3卡合, 且直徑大于夾具單元3的基端側的直徑。管狀體6具有手頭側線圈(第 一線圏)10、前端側線圈(第二 線圏)ll和線圈連接管(連接部)12;上述手頭側線圏IO的單位長 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m,且配置在管狀體6的基端 側;上述前端側線圈11與手頭側線圏10的前端連接,其內徑大 于手頭側線圈10的內徑,其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 15N/mm 500N/mm,且具有與手頭側線圈IO的單位長度的彈 簧常數不同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上述線圏連接管12的材質 比手頭側線圈IO及前端側線圏ll硬,用于將手頭側線圏IO及前 端側線圈ll連接起來。手頭側線圈IO配設在線圈連接管12的基端部。該手頭側線 圏IO是將不銹鋼材料制的大致圓形截面的圓線壓扁成扁平線 狀而成為扁平線10a的線緊密巻繞成螺旋狀,整體內徑形成為
大致恒定的筒狀。通過例如焊接等將線圈連接管1 2的基端部與手頭側線圏10的前端部固定在一起。手頭側線圏10形成為其 內徑lmm左右,其外徑2mm 2.4mm左右。手頭側線圏10的前 端部的外表面側纟皮切削至規定的深度。前端側線圈ll是使不銹鋼材料的大致矩形截面的扁平線 lla緊密巻繞為螺旋狀,整體具有可供夾具單元3貫穿的大致恒 定的內徑、并形成為筒狀。前端側線圈ll的內徑形成為2mm左 右,外徑形成為2.5mm 3mm左右。在前端側線圏11的前端配置有前端頭部13。該前端頭部13 例如用不4秀鋼材壽牛形成為內徑2mm左右、外徑為2mm 3mm左 右的環狀。前端頭部13的前端一皮圓滑地倒圓。線圈連接管12是由不銹鋼材料構成的大致管狀,是將外徑 與前端側線圏11內徑大致相同的前端側連接部12A以及外徑與 手頭側線圈10外徑大致相同的手頭側連接部12B連接起來而形 成的。前端側連接部12A和手頭側連接部12B的內徑大致相同。線圈連接管12的前端側連接部12 A的前端部的內表面側及 手頭側連接部12 B的內表面側分別切削至規定的深度,通過例 如焊接等分別固定在前端側線圈ll的基端部和手頭側線圈10 的前端部。如圖2 B及圖3所示,在手頭側線圈10的基端部以覆蓋手頭 側線圏10的基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設有線圏接納管15。該線 圏接納管15形成為不銹鋼材料制的大致管狀。線圈接納管15的 內徑沿著手頭側線圏10的外徑而形成,其外徑形成為 2mm 4mm左右。在此,當將扁平線lla的與前端側線圈ll的線圈中心軸線C 垂直的邊的長度設為a、將扁平線lla的與前端側線圏11的線圈 中心軸線C平行的邊的長度設為b、將橫彈性模量設為G、將單
位體積的重量設為r、將線圏的有效圈數設為n、將線圏平均 直徑設為D時,前端側線圏ll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kl滿足公 式(l)。另外,下面設軸向負荷的作用線與線圏的中心線重合, 并假定螺距角小到幾乎可忽略不計。 公式l戸"設手頭側線圏IO也是巻繞扁平線而成的,用式(l)算出單位 長度的彈簧常數k2。另外,在使手頭側線圈10是直接巻繞圓線而成的情況下, 當將圓線的線材直徑設為d時,手頭側線圏IO的單位長度的彈 簧常數k2滿足公式(2)。公式2此時,手頭側線圏10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k2大于前端側 線圏11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kl,且手頭側線圏IO與前端側線 圈ll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大于l.O且小于等于2.0。鉤7用于勾掛夾具單元3。如圖4所示,鉤7用例如不銹鋼材 料等金屬材料形成,具有用于勾掛夾具單元3而與之卡合的大 致圓錐形的卡合部7 A 、和通過軸部7 B用例如焊接等使卡合部 7A與操作線8相連接的線連接部7C。在卡合部7A的側部形成有多個平面部7a。因此,卡合部7A 整體成為箭頭那樣的形狀。線連接部7C形成為自前端部側朝向 基端部側逐漸縮小直徑的大致圓錐形狀。操作線8是合股加捻由例如不銹鋼材料等金屬制的單心線 而形成的。如圖2B及圖3所示,在操作線8的基端部配設有操作 管16。該操作管16形成為由例如不銹鋼材料等金屬材料制成的
薄壁管(壁厚0. lmm左右)。該操作管16鉚接固定在操作線8的基 端部。該操作管16被設置成長度比后述的滑動件18的移動行程 長,并覆蓋操作線8的基端部。如圖2B所示,操作部5具有操作部主體17和滑動件18;操 作部主體17連接著管狀體6的基端;滑動件18配置成連接著操 作線8的基端,并可相對于操作部主體17自由進退。在操作部 主體17的基端可相對于操作部主體17自由旋轉地安裝有拇指 環20。沿操作部主體17的中心軸線C形成有孔18A,該孔18A的前 端側的內徑較大,與前端側夾著臺階部18a的基端側的內徑小 于前端側的內徑。該孔18A的基端被操作部主體17的基端部堵 塞,并在比臺階部18a更靠近基端側的位置嵌合有導管21。手 頭側線圈10的基端部嵌合在導管21的前端部的內部,操作管16 嵌合在導管21的基端部的內部。管狀的防彎構件22嵌合在孔18A的前端部的內部。而且, 防彎構件22通過防彎座部23與手頭側線圈10的外周面相連接。 該防彎座部23配置在比線圏接納管15更靠近前端側的位置。在導管21的基端配置有0型環容納部25a,該O型環容納部 25a用于容納0型環25。 O型環25配設在O型環容納部25a內, 具有比操作管16的外徑稍小的內徑。因此,0型環25的內周面 緊貼在操作管16的外周面上。墊圏26配設成在導管21的基端部 自基端部側覆蓋著0型環容納部25a。如圖5A所示,與夾具裝置l一起使用的夾具單元3具有夾具 27、壓管28和連結構件30;夾具27例如由不銹鋼材料制成的板 簧材料等金屬制板材構成;壓管28相對于夾具27進行移動而使 夾具27閉合;連結構件30可勾掛于鉤7。如圖5B所示,夾具27的中央部被彎曲而形成了環部27a, 使它的具有擴開特性的 一對臂27b 、 27c在環部27a的附近位置 交叉之后,使它們各自的前端側漸漸相分離地延伸。在一對臂 27b、 27c的前端形成有組織夾持部27d。一對臂27b、 27c的交叉部形成為寬度比前端側寬度窄。組 織夾持部27d設置成互相面對。 一對臂27b、 27c的環部27a的附 近設有向板寬度方向突出的鋸齒狀的突起27e。該突起27e形成 為相對于將夾具27拉入到壓管28中的方向在壓管28的內表面 上滑動,而在與此相反的方向上扎入壓管28的內表面。壓管28是通過對材質比夾具27柔軟的例如PPA(聚鄰苯二 曱酰胺)、PA(聚酰胺)等具有適度彈性的高剛性樹脂材料進行注 射模塑成形而制成的。該壓管28通過套裝到夾具27的一對臂 27b、 27c上而使夾具27的一對臂27b、 27c并攏。在壓管28的 內表面中途i殳有內徑臺階部28a, /人而形成其前端側的內徑大 于其基端側的內徑的結構。如圖6A及圖6B所示,用不銹鋼材料等高強度金屬材料形成 的前端管31套裝在壓管28的前端部。該前端管31的外徑與壓管 28的外徑相同,在其內表面形成有內徑傾斜部31b,該內徑傾 斜部31b隨著自基端部的最小內徑部31a朝向前端部去而使其 內徑漸漸變大。在壓管28的外周部形成有可沿徑向彈性地自由 出沒的一對出沒翼32A、 32B(參照圖5)。連結構件30是對例如液晶聚合物或聚酰胺系合成纖維等 高強度樹脂材料注射模塑成形而制成的。連結構件30形成為大 致圓柱棒狀,其前端形成有突出部30a。該突出部30a的基端30b 形成為大致圓盤狀。在突出部3 0 a的前端側形成有在軸線方向 上較長的扁平橢圓形的突起部3 0 c 。夾具2 7的環部2 7 a勾掛在該 突起部30c上,從而將夾具27和連結構件30卡合在一起。連結構件30的另 一端側分盆為兩盆狀,分岔部具有切口部
30d,并形成有用于把持上述鉤7的彈性臂部30e。連結構件30 的中間部自前端側朝向后端側形成有小徑部30A、中徑部30B 及大徑部30C。小徑部30A被設定為例如當施加了 20N 60N的 斷裂力量時就會斷裂的尺寸。而且,大徑部30C的外徑被設定 為與壓管28的內周面緊密嵌合的尺寸,在其外周面的一部分上 設有卡定突起30f。接著,對本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l的作用進行說明。 首先,將操作部5的滑動件18移動至頂到接近拇指環20的 基端側的位置。此時,圖2A所示的鉤7的前端配置在前端側線 圈ll的內部。接著,使滑動件18向遠離拇指環20的前端側方向移動。此 時,利用操作線8使鉤7從前端側線圈11的前端的前端頭部13突 出。而且,使鉤7的前端部與連結構件30的彈性臂部30e相抵接, 并使滑動件18進一步向前端側移動。此時,利用鉤7的卡合部 7A推壓彈性臂部30e而使其向外側擴開。之后,在將鉤7進一步 推入彈性臂部3 0 e中時,彈性臂部3 0 e在剛通過了鉤7時因彈性 力被閉塞,軸部7B被彈性臂部30e夾持。因此,鉤7的卡合部7A 與彈性臂部30e相卡合。這樣,夾具單元3與操作線8結合。然后,使滑動件18移動至基端側,并借助操作線8將夾具 單元3拉入到前端側線圈11的內部。此時,將壓管28的出沒翼 32A、 32B推入到內側,而預先拉入到壓管28的內部。因此, 不使出沒翼32A、 32B勾掛在前端頭部13的端面,而將夾具單 元34立入到前端側線圏ll的內部。此時,夾具27的一對臂27b、 27c與前端側線圏ll的內徑相 對應地并攏。在此,由于壓管28的出沒翼32A、 32B與前端側 線圏11的內表面接觸,因此保持著彈性變形而被容納在壓管28 的內部的狀態,從而成為夾具單元3被拉入到前端側線圈ll的
內部的狀態。
接著,如圖7所示,使插入部2通過預先插入到體腔內的內窺鏡33的內窺鏡插入部35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36而導入到體 腔內, 一邊用內窺鏡33對體腔內進行觀察, 一邊將插入部2的 前端引導至對象部位附近。此時,例如圖7所示,在內窺鏡插 入部35以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為15mm以上進行彎曲了的狀態 下,使管狀體6的前端側從處理器具貫穿通道36突出。
通過將滑動件18相對于操作部主體17向前端側推出的操 作,借助操作線8使夾具單元3相對于管狀體6前進。此時,由 于壓管28的出沒翼32A、 32B成為朝向前端側向下坡的傾斜面, 因此夾具單元3被順暢且無阻力地自前端側線圈ll推出。而且, 壓管28的出沒翼32A、 32B自與管狀體6的內表面接觸的狀態放 開,并向壓管28的徑向外方突出。另一方面,如圖8A所示,由 于夾具27的一對臂27b、 27c具有擴開特性,因此在自前端側線 圈ll突出的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張開。
之后,如圖8B所示,在使滑動件18向基端側后退時,操作 線8被向基端側拉回,從而突出著的出沒翼32A、 32B的基端側 端面卡合在前端頭部13的端面上。
如圖8C所示,在使滑動件18進一 步向基端側移動而將操作 線8拉回時,利用連結構件30將夾具27的環部27a拉入到壓管28 的內部,從而使夾具27進一步張開。而且,夾具27的突起27e 與壓管28的內徑臺階部28a抵接,使一對臂27b、 27c最大程度 地張開。
在該狀態下, 一邊用內窺鏡觀察未圖示的生物體組織的目 的部位、 一邊使夾具27接近該目的部位,并將夾具27的組織夾 持部27d推壓接觸于生物體組織目的部位。此時, 一邊使滑動 件18相對于操作部5的拇指環20旋轉、 一邊調整夾具27的朝向。在使滑動件18進一步向基端側移動時,操作線8后退,利用連結構件30將夾具27的一對臂27b、 27c拉入到壓管28的內部。此時,如圖9A所示,夾具27的突起27e越過壓管28的內徑 臺階部28a,使夾具的一對臂27b、 27c并攏,成為將生物體組 織可靠地夾入到夾具2 7的 一 對臂2 7 b 、 2 7 c之間的狀態。此時,由于壓管28用比夾具27柔軟的具有適度彈性的樹脂 材料形成,因此,夾具27的突起27e扎入到壓管28的內壁中, 可限制夾具27在壓管28的內部沿軸線方向的移動,可維持并攏 狀態。另一方面,夾具單元3的出沒翼32A、 32B推壓前端頭部 13,從而使較強的壓縮力沿軸線方向施加在管狀體6上。當使滑動件18進一 步向基端側移動而使操作線8后退時, 在較強的壓縮力沿軸線方向施加于管狀體6上的狀態下,夾具 27的連結構件30的小徑部30A如圖9B所示那樣地斷裂。因此, 夾具27解除了與連結構件30的結合。因此,夾具單元3從夾具 裝置l上脫離,而以把持著生物體組織的狀態被留存在體腔內。 另一方面,管狀體6從壓縮力中解放出來。在留存夾具27之后,從內窺鏡插入部35的處理器具貫穿通 道36的內部拔去夾具裝置1的插入部2。在繼續再次填裝夾具單 元3時,從鉤7上卸下殘留的連結構件30,安裝新的夾具單元3。在此,在從夾具的一對臂27b、 27c并攏之后到連結構件30 的小徑部30A斷裂為止的期間,如圖10所示,夾具裝置l的插入 部2在隨著處理器具貫穿通道36的彎曲而彎曲的狀態下被施加 了壓縮力。因此,在硬度不連續變化的線圈連接管12的前端側 連接部12 A的附近,在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較低的前端側線圈 ll一側產生彎曲應力。但是,采用該夾具裝置l,由于前端側線圏ll與手頭側線
圏IO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小于等于2.0,因 此即使在管狀體6彎曲的狀態下沿軸線方向施加壓縮力,仍可 以抑制彎曲應力集中產生在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較低的前端側 線圈ll的基端部。因此,即使在彎曲的內窺鏡33的處理器具貫 穿通道36內對管狀體6施加了較強的壓縮力的情況下,也可以 抑制前端側線圈ll的扁平線lla的巻繞狀態產生偏差而使管狀 體塑性變形。另外,由于前端側線圈11比手頭側線圈10柔軟,因此在使 其穿過彎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36內時,容易沿著處理器具貫 穿通道36彎曲,可以提高與留存夾具27相關的操作性。接著,參照圖ll及圖12說明第2實施方式。另外,對與上述第l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要素標注相同的 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本實施方式的 夾具裝置40的插入部41的管狀體42上的前端側線圈43還具有 前端側的第 一前端側線圏(第 一線圈)45和基端側的第二前端側 線圈(第二線圈)46。第二前端側線圈46和手頭側線圏IO分別與線圏連接管47 連接。第 一前端側線圏45是巻繞第l實施方式的前端側線圈11的 扁平線lla而成的,具有與前端側線圈ll相同的恒定的外徑及 內徑。與配置在操作線8上的未圖示的鉤和夾具單元的移動距 離相比,第一前端側線圈45的軸線方向長度更長。第二前端側線圈46的前端通過焊接等固定在第 一前端側 線圏45的基端。與第一前端側線圈45的扁平線lla相比,第二 前端側線圈46的扁平線46a的與線圈中心線C垂直的邊的長度 更長。即,通過巻繞該扁平線46a,從而使第二前端側線圏46
的外徑與第一前端側線圈45大致相同、并且使其內徑小于第一 前端側線圏4 5且大于手頭側線圏(線圈)10的內徑。
因此,在第 一前端側線圏45和第二前端側線圈46的交界部 分形成了臺階部43a,該交界部分的內徑成為配設在操作線8上 的未圖示的鉤、夾具單元無法穿過的大小。而且,各線圏45、 46、 ll以內徑自前端側的第一前端側線圏45朝向基端側的手頭 側線圏1 O依次減小的方式并列配置。
第二前端側線圏46的基端部的外表面側被切削至規定的 深度。第二前端側線圏46和手頭側線圈IO利用線圈連接管12 相連接。
在此,在將第一前端側線圏45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設為 kl、將手頭側線圏10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設為k2、將第二前 端側線圏4 6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設為k 3時,各自單位長度的 彈簧常數的大小滿足kl < k3 < k2。在此,第二前端側線圈46 與第 一 前端側線圈4 5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 小于等于2.0。
在此,在手頭側線圈IO為直接巻繞圓線而成的構件的情況 下,在將圓線的縱彈性模量設為E時,手頭側線圈10的單位長 度的扭轉彈簧常數ktl滿足公式(3)。
公式3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8</formula>... (3)
另外,第二前端側線圈4 6的單位長度的扭轉彈簧常數k 12 滿足公式(4)。
公式4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8</formula>... (4)
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手頭側線圏io也是將壓扁圓線而 成的扁平線10a纏繞起來而成。因此,單位長度的扭轉彈簧常 數使用公式(4)。在此,與第l實施方式相同,手頭側線圈10與 第二前端側線圈46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也可以是大于 2.0的值,但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使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較小的 第二前端側線圏46的單位長度的扭轉彈簧常數kt2為 25Nmm/rad以上即可。接著,對本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40的作用進行說明。 與第l實施方式相同,使安裝有夾具單元的夾具裝置40的 插入部2貫穿到彎曲了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36中,對操作部5進行操作而使夾具留存在生物體組織中。此時,在從夾具的一對臂271b、 27c并攏之后到連結構件30 的小徑部30A斷裂為止的期間,與第l實施方式相同,對夾具裝 置40的插入部2施加壓縮力。因此,在硬度不連續變化的線圈 連接管12的前端側連接部12A的附近,在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 較低的第二前端側線圏4 6 —側產生彎曲應力。但是,采用該夾具裝置40,即使手頭側線圏10與第二前端 側線圈46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大于2.0,單位長度的彈簧 常數較小的第二前端側線圈46的單位長度扭轉彈簧常數kt2也 會在25Nmm/rad以上。因此,即使在管狀體42彎曲了的狀態 下沿軸線方向施加壓縮力,也可以抑制彎曲應力集中產生在單 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較低的第二前端側線圏4 6的基端側。接著,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第3實施方式。另外,對與上述其它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要素標注相同 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第3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本實施方式的 夾具裝置50的插入部51的管狀體52上的手頭側線圈53具有第 一手頭側線圏55和第二手頭側線圏56(第 一 線圈);上述第 一手
頭側線圏55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的手頭側線圈IO大致相同的結 構;上述第二手頭側線圏56與第 一手頭側線圏55的前端連接。第二手頭側線圈56是由比第 一手頭側線圏55的扁平線10a 更細的圓線56a纏繞而成的。第 一手頭側線圈55的外徑與第二 手頭側線圈56的外徑大致相同,第 一手頭側線圏55的內徑小于 第二手頭側線圈56的內徑。而且,前端側線圏ll的基端與第二 手頭側線圏56的前端利用線圈連接管57相連接。在將第一手頭側線圏55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設為kl、將 前端側線圏11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設為k2、將第二手頭側線 圏56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設為k3時,它們各自的大小滿足kl 〉k2〉k3。在jt匕,kl與k3之t匕也可以大于2.0。 j旦是,k2與k3 之比為大于1.0且小于等于2.0。采用該夾具裝置50,可以起到與第2實施方式的夾具裝置 40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 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范圍內施加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第l實施方式中,手頭側線圏10與前端側線 圈ll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小于等于2.0,但 即使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大于2.0,只要前端側線圈的單位 長度的扭轉彈簧常數為25Nmm/rad以上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窺鏡用處理器具,該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包括可貫穿到內窺鏡的可彎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中的線圈狀管狀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狀體具有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上述第一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m;上述第二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m,并且具有與上述第一線圈的彈簧常數不同的彈簧常數,與上述第一線圈同軸連接;上述第一線圈與上述第二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小于等于2.0。
2. —種內窺鏡用處理器具,該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包括可貫 穿到內窺鏡的可彎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中的線圏狀管狀體, 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狀體具有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圏;上述第一線圏的單 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m;上述第二線圈的單 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m,并且具有與上述第 一線圈的彈簧常數不同的彈簧常數,與上述第一線圏同軸連接;上述第一線圏和上述第二線圈中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 較小的 一 方的單位長度的扭轉彈簧常數為25Nmm/rad以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線圏配置在上述管狀體的基端側,上述第二線圏 與上述第一線圈的前端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線圏的內徑大于上述第 一線圏的內徑。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線圏配置在上述管狀體的基端側;上述第二線圏與上述第一線圈的前端連接; 上述第二線圏的內徑大于上述第一線圈的內徑; 上述第一線圈的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大于上述第二線圈的 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包括材質比上述第一線圈及上述第 二線圏的材質更硬的、連接上述第 一線圏及上述第二線圏的連接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內窺鏡用處理器具,該內窺鏡用處理器具即使在彎曲的內窺鏡的通道內對線圈狀管狀體施加了較強的壓縮力的情況下,仍可以抑制線圈線材錯位而使管狀體塑性變形,夾具裝置具有可貫穿到內窺鏡的可彎曲的處理器具貫穿通道中的線圈狀管狀體;管狀體具有手頭側線圈(第一線圈)、前端側線圈(第二線圈),手頭側線圈其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m、且配置在管狀體的基端側,前端側線圈與手頭側線圈的前端連接、其內徑大于手頭側線圈的內徑、其單位長度的彈簧常數為15N/mm~500N/m m、且具有與手頭側線圈的彈簧常數不同的彈簧常數;手頭側線圈與前端側線圈的彈簧常數之比為大于1.0且小于等于2.0。
文檔編號A61B17/00GK101116606SQ20071012965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3日
發明者小木曾淳一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