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失眠癥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失眠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失眠,是一種中老年人的常見多發病。然而,很多人并沒有把它當成 是一種病。睡眠在別人看來是溫馨的,但對失眠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場惡 夢。翻來覆去睡不著,眼睜睜的熬到天亮,影響家人不說,患者會出現心 浮氣躁、頭痛、健忘、乏力、血壓升高等癥狀。白天迷迷糊糊,影響工作 和學習。權威資料顯示失眠患者肝腎疾病和心腦疾病的發病率遠遠高于 非失眠人群,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體、精神上的痛苦。現在臨床上多采用 一些西藥鎮靜劑,如安定片、速可眠等藥物。這些藥物只是消極的控制或 強制睡眠,不能提高睡眠質量。而且有毒副作用,有損傷肝、腎、大腦的 生理機能,對神經系統傷害極大,導致反應遲鈍、癡呆,產生依賴性。現 在臨床上也有一些中成藥,但在治療上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治療失眠癥的中藥。 該藥物采用中草藥組成,沒有毒副作用,治療失眠癥具有明顯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制成本發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5—7份、酸棗仁13—15份、甘草16—18份、茯苓23—25 份、麥冬6—8份、知母15—17份。
上述各原料成分的主要功效為
五味子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于神經衰弱、失眠的治療;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膽經,養心益肝,安神斂汗,用 于陰虛所致的虛煩不寢;
甘草能泄三焦五臟六腑火;
茯苓性甘、平、淡,用于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麥冬性甘、微苦、微寒,具有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能;
知母味苦、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于熱病煩渴。
諸藥相伍,各盡其長,可以產生很好的鎮靜作用,具有寧心安神、益 氣養血、調養心神等功效。用于治療各種失眠癥,療效顯著,治愈率高, 本發明采用中草藥組成,既無任何毒副作用,又無藥物依賴性,制備工藝 簡單,用藥方便。
臨床療效觀察
選擇失眠患者20例,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10例。兩組病例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治療組以本發明常規使用,睡前半小 時服,每次一粒,重者首次可服兩粒。對照組服用一般安定片,睡前半小時服,每次一片,重者首次可服兩片。均用藥io天后停藥。對照組患者每晚睡眠時間平均3—4小時,失眠患者的癥狀反應遲鈍、惡心、乏力 等不良反應加重。治療組患者每晚睡眠時間平均7—8小時,失眠患者的 癥狀如心浮氣躁、頭痛、健忘、乏力、血壓升高等癥狀都有不同的改善或消失。經臨床試用本發明治療失眠癥具有明顯效果,并且沒有毒副作用,真正提高了睡眠質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
制成本發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5份、酸棗仁13份、甘草16份、茯苓23份、麥冬6份、知母15份混合加工成細末后,過200目篩,裝于膠囊中,每粒重約0.6克。
實施例二
制成本發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7份、酸棗仁15份、甘草18份、茯苓25份、麥冬8份、知母17份混合加工成細末后,過200目篩,裝于膠囊中,每粒重約0.6克。
實施例三
制成本發明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6份、酸棗仁14份、甘草17份、茯苓24份、麥冬7份、知母16份混合加工成細末后,過200目篩,裝于膠囊中,每粒重約0.6克。
實施例三為最佳實施例
本發明藥物還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如丸劑、片劑、口服液等。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失眠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5-7份、酸棗仁13-15份、甘草16-18份、茯苓23-25份、麥冬6-8份、知母15-17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失眠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該藥物 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6份、酸棗仁14份、甘草 17份、茯苓24份、麥冬7份、知母16份。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失眠癥的藥物,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五味子5-7份、酸棗仁13-15份、甘草16-18份、茯苓23-25份、麥冬6-8份、知母15-17份。本發明具有很好的鎮靜作用,具有寧心安神、益氣養血、調養心神等功效。用于治療各種失眠癥,療效顯著,治愈率高,本發明采用中草藥組成,既無任何毒副作用,又無藥物依賴性,制備工藝簡單,用藥方便。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204515SQ20071011544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6日
發明者張永山 申請人:張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