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反相材料制備美洲大蠊抗腫瘤活性部位及醫藥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期待具有細胞毒和抗腫瘤功能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備方法和醫藥用途。
背景技術: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為昆蟲綱有翅亞綱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屬昆蟲,俗稱“蟑螂”,其入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中把它列為中品,謂“味咸、寒;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閉、內寒無子”[孫星衍等,《神農本草經》,商務印書館,195590]。“蟑螂”為其俗名首見于《本草綱目拾遺》,也稱其為石姜、滑蟲;各地方有其不同的稱法,如偷油婆、茶婆子、灶螞子等。蜚蠊科(Blattidae)是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2億年,與恐龍屬同一時代出現的生物。無疑它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強、最古老、至今繁衍最成功的昆蟲類群之一。1960年Princis曾報道蜚蠊在世界范圍內約有3500種,我國已有記錄的共253種[馮平章,郭予元,吳福禎,中國蟑螂種類及防治,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4月]。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室內或野外。而美洲大蠊是其中少數幾種家居蜚蠊品種之一。其作為室內害蟲主要棲息于廚房、食堂、倉庫等處損害食物、衣服、書籍等。取食并污染人的食物,傳播痢疾、傷寒、蛔蟲、蟯蟲等多種疾病。從廚房和倉庫等收集到的226只美洲大蠊體表及腸道內檢出致病菌25種,感染率高達99.9%[Pai H H等,Isolation of bacteria withantibiotic resistance from household cockroaches(Periplaneta americana andBlattella germanica),Acta Tropica,2005,93(3)259]。美洲大蠊作為害蟲是城市衛生防疫部門和海關檢疫部門重點防治對象之一。然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面對上千種針對它的各種殺滅劑,這一昆蟲群體依然十分活躍,這表明其體內必應具有某些特殊的物質和其特有的作用機制,引起了國內外一些學者的關注。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對傳統中醫藥資源研究開發的重視,有些學者對這一幾千年來無法根絕的害蟲進行了應用開發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發掘出了這一傳統意義上的害蟲的正面階值。以美洲大蠊醇提物純化制成的產品“康復新”,在燒傷、燙傷等外傷創面的良好療效。從美洲大蠊醇提物中純化精制而成的“心脈龍注射液”,具強心升壓,改善微循環,興奮呼吸,利尿,增加心、腦、肺、腎的血流量。“心脈龍注射液”主治右心衰,也可治急慢性心衰,失血性休克,低血壓,室性早博,病竇性綜合癥,心腦缺血性疾病,為2004年通過SFDA審批的國家二類新藥(中藥)。
用美洲大蠊中提取分離得到抗菌肽成分通過大腸桿菌測試其抑菌作用,結果大腸桿菌的數量在一定的測試時間內逐漸減少[藍江林,周先治,卓侃,等,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殺菌作用初步觀察,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2)166.]。通過電鏡觀察表明,美洲大蠊抗菌肽首先使細菌的外層及細胞質膜損傷,形成開口,導致內容物外泄而死亡,最后菌體崩解成碎片。認為美洲大蠊抗菌肽對大腸桿菌不是一般的抑菌作用,而是直接殺滅作用。對蜚蠊科昆蟲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e Fabricus)全蟲(去翅及足)的油狀醇提取物進行的體內篩選,證明澳洲大蠊提取物對S-180及人食管癌小鼠異種移植均有顯著的抗癌作用[黃厚聘,程才芬,李淑芳,蟑螂油的抗癌作用,中草藥,1981,12(1)35]。程才芬等將澳洲大蠊用95%乙醇浸泡得油狀液對人食管癌小鼠異種移植的抗癌作用,結果表明每天1次,每次皮下注射以2克生藥/公斤計,連續給藥5天,能使瘤塊顯著縮小[程才芬,林文琴,黃厚聘,蟑螂油對人食管癌小鼠異種移植的抗癌作用,中草藥,986,17(6)38]。陳利銘[陳利銘,蟑螂提取物AT2抗癌作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11)648]對蟑螂提取物AT2抗腫瘤作用進行了研究,藥理實驗表明AT2具有抗腫瘤活性,能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并能使脾臟重量增加,在體外可增加T淋巴細胞對Con A的轉化反應。
AT2治療原發性肝癌49例,臨床觀察表明,本品具有緩解癥狀,使甲胎蛋白下降,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功效。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情報所沙靜姝等[沙靜姝,毛洪奎,消癥益肝片,藥學通報,1987,22(9)569]對消癥益肝片(I)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消癥益肝片(I)具有破瘀、化積、消腫和解毒等功效。對某些小鼠腫瘤有抑制作用,對動物免疫功能無抑制作用,對小鼠的巨噬細胞機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消癥益肝片(I)系由蟑螂活成蟲經提取制成的口服片劑,適用于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治療。經臨床試用于49例患者,并與其它中西藥治療組46例進行對比,結果為(I)組治療后一年生存率為14.89%,而對照組無一例存活一年以上。臨床表明,用藥后患者主觀癥狀有改善,肝區疼痛減輕或消失、食欲增加、體重增加、腹脹減輕。部分患者用藥后有輕微口干、便秘、全身搔癢等不良反應。在臨床應用方面,蟑螂活蟲提取物治療原發性肺癌有良好效果。廖劍英以“康復新”治療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取得良好效果[廖劍英,康復新治療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1例,大理學院學報,2003,2(3)92]。有相關報道表明蟑螂提取物在抗腫瘤的同時具有一定的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羅志宏,占漢章,李艷紅等,中藥康復新在頭頸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作用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1998,6(3)132;嚴奉祥等,中藥康復新的在體免疫藥理學特征,大理醫學院學報,1991,3(1)21]。
為明確美洲大蠊藥材抗腫瘤有效部位,指導進一步弄清其中起主要藥理作用的物質結構基礎,從分子藥理學基礎上闡明美洲大蠊多種生物活性的作用機制,發明人對其展開了詳細的藥學工藝研究。本發明使用聚酰胺為分離工具,對該生藥材的醇提物進行了分段;并采用對兩株人體腫瘤細胞株人口腔上皮癌細胞株(KB)和人鼻咽癌細胞(CNE)的生長抑制試驗進行跟蹤,尋找到最具細胞毒活性的抗腫瘤有效部位,并用該有效部位體內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長試驗進行了抗腫瘤效果動物體內驗證。最終發現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材料分段后得到的某些部位活性明顯強于其它部位,并且某些活性部位細胞毒和抗腫瘤活性強于粗提物的相應活性,從而構成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美洲大蠊具細胞毒和抗腫瘤活性的有效部位提取物;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制備美洲大蠊具細胞毒和抗腫瘤活性的有效部位提取物的方法;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將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用于制備防治食道癌、胃癌、卵巢癌、結腸癌、鼻咽癌、白血病、肝癌、肺癌和口腔上皮癌等腫瘤藥物的用途;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種含有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用于制備防治腫瘤的藥物組合物。
美洲大蠊早期的研究多集中于蟲體的溶劑粗提物,如嚴少宏等闡述了一種美洲大蠊粗浸膏的優化提取方式[嚴少宏等,國家發明專利CN 1255117C];劉耀北用乙酸提取蟑螂提取物,對肝癌細胞BEL7404和BEL7721進行癌細胞增殖抑制試驗,發現粗提物可以有明顯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劉耀北等,國家發明專利CN1199991C];李樹楠從美洲大蠊的醇提物中除去油脂,用二氧化碳吸附后除去色素和過敏成分,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李樹楠等,國家發明專利CN 1067243C];廖吉等報道了用6號提取液從蜚蠊蟲體中制備降脂、調節膽固醇、調節血糖、防治腫瘤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抗風濕作用的保健食品[廖吉等,國家發明專利CN 1230183C];徐燕和公開了一種類似的粗浸膏制備方法[徐燕和,國家發明專利CN 1548058A];嚴少宏等公開了一種美洲大蠊粗浸膏綜合利用的的提取方式[嚴少宏等,國家發明專利CN 1593467A];但是,以上專利中沒有關于具體美洲大蠊抗腫瘤藥用有效部位的深入研究報道。然而根據本發明人后期更深入的研究,發現其抗腫瘤活性成分可以通過工藝優化得到富集,本發明人采用水或水醇溶劑提取得到的美洲大蠊醇提物輔以反相材料層析手段可以得到數個有效部位,其抑制癌細胞增殖和體內抑制腫瘤生長的活性高于粗提物,說明本發明所提供的有效部位制備方法具有創造性和新穎性,據此完成本發明。
具體而言,本發明中美洲大蠊具細胞毒和抗腫瘤活性的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如下用溶劑提取經粉碎或未粉碎的美洲大蠊蟲體、濃縮提取回收溶劑、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柱層析、水洗、醇水溶液梯度洗脫方法純化;得到的抑制癌細胞增值和體內抑瘤活性有效部位經減壓濃縮至無醇味、減壓濃縮或冷凍干燥,粉碎得產品。具體包括下列步驟本發明中的動物藥材可以是美洲大蠊任一部位,即可以是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頭、身、翅,也可以是它們的混合物,優選全蟲。可以是干燥全蟲,也可以是未經干燥的全蟲或活體全蟲。
本發明人發現,本發明得到的美洲大蠊醇提物經聚酰胺各提取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體外對人口腔上皮癌細胞株(KB)和人鼻咽癌細胞(CNE)的細胞毒活性試驗表明此類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分段之各提取物對腫瘤細胞生長具有抑制作用。此外,本發明得到的美洲大蠊醇提物經聚酰胺之提取物對ICR種小鼠體內S180肉瘤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以上均說明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柱層析各提取物或其混合物有可能發展成為新的防治腫瘤藥物。
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柱層析各提取物或其混合物可以與藥學上常用的輻料或載體結合,制備得到具有腫瘤細胞生長抑制活性從而可以用于防治腫瘤的藥物組合物。上述各類藥物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劑、片劑、膠囊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外用搽劑、軟膏劑等劑型藥物,還可以采用現代制藥界所公知的控釋或緩釋劑型或納米制劑。
本發明的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柱層析各提取物或其混合物可以與現已上市的抗腫瘤藥物如鉑類藥物順鉑(DDP)、喜樹堿類藥物伊立替康(Irinatecan,CPT-11)、長春花堿類藥物失碳長春花堿(Vinorebine,NVB諾維本)、脫氧胞昔類藥物吉西他濱(Gemcitabine,Gemzar,健擇)、足葉乙甙(Etoposide)、紫杉醇(Paclitaxel)等聯合使用,制備得到具有腫瘤生長抑制活性的細胞毒性組合物,可用于治療腫瘤疾病。該類藥物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劑、片劑、膠囊劑、氣霧劑、栓劑、膜劑、滴丸劑、外用搽劑、軟膏劑等劑型藥物,還可以采用現代制藥界所公知的控釋或緩釋劑型或納米制劑。這些藥物組合物可以用于治療腫瘤疾病、延緩腫瘤惡化、延長腫瘤病人生存時間等用途。
具體實施方案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下面分別用該類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柱層析各提取物或其混合物對兩種腫瘤細胞株生長的抑制作用、以及對ICR種小鼠體內S180肉瘤生長抑制作用試驗的藥理實驗結果,說明其在抗腫瘤藥物研究領域中的新用途。本發明還用該活性提取物進行了ICR小鼠的口服灌胃急性毒性試驗,說明該有效部位對動物的毒性,由此來反映在人體使用時的安全性。藥理實施例給出了代表性化合物的部分活性數據。
必須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藥理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根據本發明的實質對本發明進行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美洲大蠊醇提物及經反相鍵合硅膠RP-18柱層析所得各提取物的制備1.1美洲大蠊醇提物的制備 美洲大蠊藥材3公斤,加55%乙醇10000毫升,室溫浸泡提取,提取3次,每次24小時。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美洲大蠊醇提物。
1.2反相鍵合硅膠RP-18柱層析分段不同提取物的制備 美洲大蠊醇提物20克,用30克RP-18(10~30目)吸附拌樣,上柱,先用水洗脫至無色,水洗液取10克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I)[美洲大蠊醇提物水洗液];續用1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II)[美洲大蠊醇提物10%醇洗液];續用2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III)[美洲大蠊醇提物20%醇洗液];續用3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IV)[美洲大蠊醇提物30%醇洗液];續用4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V)[美洲大蠊醇提物40%醇洗液];續用5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VI)[美洲大蠊醇提物50%醇洗液];續用6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續用7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VIII)[美洲大蠊醇提物70%醇洗液];續用80%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IX)[美洲大蠊醇提物80%醇洗液];續用95%乙醇-水溶液洗脫至無色,取洗脫液10毫升減壓濃縮至干,真空干燥,即得提取物(X)[美洲大蠊醇提物95%醇洗液]。
實施例2美洲大蠊活性部位對口腔上皮癌細胞(KB)的細胞毒試驗1.1測試樣品根據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美洲大蠊醇提物和經RP-18柱層析得到的各提取部位(即提取物(I)~提取物(X))。
1.2細胞毒性試驗 KB(口腔上皮癌)細胞用RPMI 1640培養基培養,培養基中含10%的胎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的鏈霉素。細胞以每孔5×103的濃度加入到96孔板中,在37℃含5%CO2潮濕空氣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細胞存活率的測定用改良MTT法。細胞經過24小時的孵育后,分別將新配的美洲大蠊不同提取物(I)~提取物(X)的二甲亞砜溶液以濃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使孔中美洲大蠊不同提取物(提取物(I)~提取物(X))最終濃度分別為200,66.7,22.2和7.4微克/毫升。72小時后,加入10微升MTT(5毫克/毫升)的磷酸鹽緩沖液,再繼續在37℃培養4小時后,離心5分鐘除去未轉化的MTT,每孔中加入200微升二甲亞砜,以溶解還原的MTT晶體甲臜(formazan),所形成的formazan用酶標儀在570nm波長下比色,細胞存活率由樣品相對于對照品的比值計算。其中美洲大蠊不同提取物對KB細胞半抑制濃度(IC50)由劑量效應曲線得到。
1.3結果表1反相硅膠RP-18柱層析不同提取物對口腔上皮癌細胞(KB)的細胞毒試驗
結果表明,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美洲大蠊醇提物40%醇洗液]、提取物(VI)[美洲大蠊醇提物50%醇洗液]、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提取物(VIII)[美洲大蠊醇提物70%醇洗液]、提取物(IX)[美洲大蠊醇提物80%醇洗液]和提取物(X)[美洲大蠊醇提物95%醇洗液]對口腔上皮癌細胞(KB)具有較強細胞毒活性,且其抑制口腔上皮癌細胞增值活性均超過美洲大蠊醇提物。
1.5實驗結論KB細胞是測試化合物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的有效工具和評價指標。本實驗表明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硅膠RP-18柱分段后某些提取物對KB細胞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有可能發展成為新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
實施例3美洲大蠊醇提物經經反相硅膠RP-18柱各提取物對鼻咽癌CBE細胞的細胞毒活性1.1CNE(鼻咽癌)細胞用RPMI 1640培養基培養,培養基中含10%的胎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的鏈霉素。以每孔5×103細胞的濃衣加入到96孔板中,在37℃含5%CO2潮濕空氣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
1.2細胞存活率的測定用改良MTT法,具體方法如實施例2。
表2經反相硅膠RP-18柱各提取物對鼻咽癌細胞(CNE)的細胞毒試驗
1.3結果表明,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美洲大蠊醇提物40%醇洗液]、提取物(VI)[美洲大蠊醇提物50%醇洗液]、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提取物(VIII)[美洲大蠊醇提物70%醇洗液]、提取物(IX)[美洲大蠊醇提物80%醇洗液]和提取物(X)[美洲大蠊醇提物95%醇洗液]對鼻咽癌細胞(CNE)具有較強細胞毒活性,且其抑制鼻咽癌細胞增值活性均超過美洲大蠊醇提物。
1.4實驗結論鼻咽癌CNE細胞是測試化合物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的有效工具和評價指標。本實驗表明美洲大蠊醇提物經反相硅膠RP-18柱某些提取物對鼻咽癌CNE細胞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有可能發展成為新的具有治療鼻咽癌作用的藥物。
實施例4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對肉瘤S180實驗1.1方法與步驟1.1.1動物分組、編號及稱重取體重18-22克的小白鼠20只,隨機選取10只做給藥組,其余10只為對照組。
1.1.2按實驗設計濃度1500毫克/公斤,用滅菌生理鹽水配制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
1.1.3各組小鼠按相應劑量灌胃給藥14天,1次/天。第15天處死動物,解剖,取出瘤體稱重。按照下面公式計算腫瘤抑制率。
抑制率=(對照組平均瘤重-試驗組平均瘤重)/對照組平均瘤重×100%1.2結果該試驗以腫瘤抑制率大于30%為有效。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試驗組的抑制率為51%。該實驗結果表明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對S180實體型腫瘤有顯著的療效。
1.3實驗結論S180實體瘤模型是測試被試物抗腫瘤、抑制腫瘤生長的有效工具和評價指標。本實驗表明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對S180實體瘤具有較強的抑瘤活性,極有可能發展成為新的具有治療腫瘤作用的藥物。
實施例5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急性毒性(LD50)試驗1.1實驗材料待試樣品提取物(VII)[美洲大蠊醇提物60%醇洗液];溶媒0.5%CMC-Na;動物ICR小鼠,雌雄兼用,19.0~20.9g,購自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責任公司。
1.2實驗方法1.2.1制備樣品混懸液稱取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樣品制成濃度為50毫克/毫升的混懸液。
1.2.2給藥將12只小鼠(雌雄各半),灌胃給予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混懸液;給藥容積為40毫升/公斤,給藥劑量為2000毫克/公斤。
1.2.3觀察記錄觀察并記錄給藥后小鼠的反應情況。
1.3實驗結果連續觀察給藥后10天的動物進食與活動情況,未見小鼠呈任何異常反應,未有死亡現象發生。
1.4實驗結論一般來說,治療腫瘤藥物急性素性測試中,半數致死劑量>2.0克/公斤者一半視為毒性較小,或者基本無毒。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滿足這一要求,所以屬于低毒或基本無毒的有效部位。預期臨床使用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
實施例6由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膠囊劑的制備方法用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美洲大蠊醇提物提取物(VII)5,000毫克,以原料∶(淀粉+微晶纖維素)按比例(1∶1),其中淀粉∶微晶纖維素(1∶1)制粒后套入0號空心膠囊中。共裝100粒,每個膠囊重100毫克。
權利要求
1.一種美洲大蠊的活性部位,其特征為該活性部位是利用反相材料制備得到的。
2.根據權利要求1的美洲大蠊活性部位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用溶劑提取經粉碎或未粉碎的美洲大蠊蟲體,濃縮提取回收溶劑;將濃縮液經反相材料柱層析,水洗,然后用醇溶劑洗脫;洗脫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干燥,粉碎得產品。
3.根據權利要求2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溶劑是醇水混合溶劑,其中醇是甲醇、乙醇、乙二醇或者它們的混合物;提取1-5次,每次用1-10倍量,每次提取0.5-24小時;反相材料包括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以及MCI類反相材料;醇溶劑是指乙醇溶劑。
4.根據權利要求2的制備方法,其特征為柱層析所用介質是反相鍵合硅膠RP-8和/或RP-18類材料;醇溶劑是10-98%的乙醇。
5.根據權利要求2的制備方法,其中減壓濃縮時的溫度不超過100℃,干燥是指真空減壓干燥和冷凍干燥。
6.權利要求1-5之一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用于制備防治腫瘤藥物的用途,其特征是對鼻咽癌和口腔上皮癌具有明顯的細胞毒活性以及體內腫瘤抑制活性。
7.一種根據權利要求6的具有細胞毒作用及抗腫瘤功能的藥物組合物,其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權利要求1-5之一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和可藥用載體。
8.根據權利要求6的藥物組合物,其可以是片劑、顆粒劑、膠囊、口服液、注射劑、滴丸、透皮貼劑、外用搽劑或氣霧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細胞毒活性和抗腫瘤功能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備方法和醫藥用途。本發明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由蜚蠊科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蟲體鮮品或干品經醇水提取、反相材料柱層析、醇溶劑洗脫精制而成,本發明得到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有效部位具有明顯的細胞毒性和體內抗腫瘤功效,可以預期用于制備治療鼻咽癌和口腔上皮癌等腫瘤的藥品或保健品。
文檔編號A61K9/70GK101057872SQ20071006770
公開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0日
發明者劉光明, 趙昱, 何正春, 王曉雨, 宋麗艷, 胡明輝, 王熙才, 肖懷, 彭芳, 董光平 申請人:大理學院